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现状与问题; 发展与创新

我国社会现代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这一工作内容的顺利完成和质量保证都需要一套土木工程技术的支撑。因此,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否稳健,水准是否高超。因此,论述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能够为土木工程技术实现进一步的现代化蜕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水准的技术支撑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内容界定和特征分析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内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呈现不断丰富和多元的发展趋势。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已经逐渐从原先的城市楼房、桥梁等常规内容扩展到港口、隧道、填海造陆、跨海大桥等新型土木工程施工内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仅涉及到地理学、物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并且逐渐与航空航天、计算机科学以及大数据时代等新型学科内容产生日益密切的联系。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过程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环保性、高效性。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和手段的选择与制定,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应变机制,同时工程结束后的维修和保养技术等都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内容和范畴。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特征表现上除了上述的复杂性、多元性等特征之外,还具体表现为流动性、应变性、固定性以及体系性等四个方面上的特征。从流动性来看,这里的流动主要指的是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资料等资源的流动。土木工程工程量多而复杂,常常需要不同的施工队伍来进行专项作业。比如封顶、门窗、给排水等都需要不同的施工队伍来完成,这就使得土木工程施工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应变性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既需要严格按照图纸的参数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同时也应该带有一定的应变性。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当地民俗对建筑的特定要求可能与施工实际不符;当地的气候出现变异,季风方向发生变化;当地地震带近期变得活跃等,这些突况都要求施工技术具备应变性特征。而固定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固定性是以为土木工程必须在空间上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存在,即使是移动建筑也必须有一个地基的固定设置,体系性则表现为施工技术的各个阶段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体系。比如材料采购、设备调配、人员整合等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技术的制定、实施以及施工标准检测等施工进行阶段,工程的维护和保养、工程后期的修补和收尾等施工完结阶段,这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密切联系而又分工不同的施工体系。

二、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革新之后逐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实绩,然而,整合当前我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来说,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层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管理机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代化转变历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接受和破旧立新的过程。而很多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层都忽视了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而是片面注重对传统施工方式和传统的继承。当前很多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都缺乏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没有专门的后勤保障和中央控制部门,没有形成建筑施工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平台的成立,也没有引进现代化施工设备和探测设备等。这些具体层面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制度的缺失和观念的落后所造成的。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巨大偏差

从学界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学界对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注重体现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多学科、多方面以及长久性等特征,将不断出现的现代施工技术和设备融入到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实际之中。然而,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完善资金链尚未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层面上取得的进步与当前的理论成果之间还存在距离和差距。

(三)土木工程的验收和检测标准未能实现统一

土木工程在施工结束之后需要进行验收,验收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促进窝工土木工程技术产生现代化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在土木工程的验收阶段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和检验标准体系,因此这一工作也存在着验收的检测标准不一、严格程度不同等问题,影响了其推动作用的发挥。

三、国内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现代化转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诸多不足和局限,笔者认为,其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人类文明进入到新的纪元。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为土木工程施工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借助具备了高层次智能的现代化施工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地基挖掘、钻孔、落梁、封顶等施工内容的自动化。同时借助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将施工数据、设计图纸、施工人员信息等统一进行编码,实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

(二)设计图纸的多样化带来施工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工程的功能组成有更多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土木工程的设计也会随之变得更加多样。而在建筑行业,任何建筑功能的增多都需要相应的建筑部件作为支持,也就需要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来完成这一建筑部件的制作和完成。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清晰。

(三)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对已有施工技术的改善和超越将会十分普遍

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内容和传统部分,地基建设、钢结构、应力设施等已经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升级和改版趋势。比如对当前土木工程地基建设工作来看,出现了深坑打基技术和钻孔打基技术。借助加深地基深度来增强建筑的承压力等重要数据指标,同时借助钻孔打基技术,实现对复杂地形的克服和对常规施工死角的突破,实现了对已有地基建设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借助这种技术革新和升级,实现对土木工程基础施工部分的质量强化和水准提高,是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四、结语

我国土木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从信息自动化、多元化以及不断对既有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和突破来逐渐实现。即便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体系不健全、观念不先进等问题也可以通过长期的努力进行克服。

参考文献:

[1]江雪,王蕾.优化建筑施工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3(6):18-20.

[2]姜秀英,王春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39-41.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融资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引言

我国现阶段非常重视土地储备和融资管理的问题,相继出台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用于约束和管理土地征收以及融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乌鲁木齐市也紧随其后,相继推行出了《乌鲁木齐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国家自治区及市重点项目涉及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办法的通知》等用于加强乌鲁木齐市土地储备的法例条令,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调整和改进。

一、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和融资方面取得的成效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5年,乌鲁木齐市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在仅仅跟随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去年全市的经济生产总值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与同期相比增长了1.36倍,在土地征收和融资问题上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2015年度乌鲁木齐市土地储备计划得知,2015年度计划收储21宗地,计划收储面积31798.81亩,实际完成19宗地,收储面积21978.81亩,已经批准到位的资金额达15多亿人民币。2016年计划收储13宗地,面积12321亩,目前已完成7宗,面积约77880.81亩[1]。

二、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和融资问题的存在问题

(一)补偿期望过高

在征收补偿工作中,征收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标准或评估值对被征收人进行货币、实物补偿,受到政策、资金等问题因素,能支付的补偿资金有限,而被征收人存在“靠征地发家”的思想,往往期望值远大于补偿价格,拒不配合谈判,从而使征收工作影响征收。

(二)群众法律意识较弱

虽然乌鲁木齐市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土地征收和融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体来看在实际过程当中仍旧存在些许细小问题,首先部分市民存在法律意识单薄,对土地征收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尤其是一些年龄稍长老人,基本不了解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征收人员存在偏见和误解,因此没有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工作。

(三)宣传工作深入不到位

目前乌鲁木齐市对于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比较少,特别是明确土地征收工作内容和意义的宣讲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宣传工作还都停留在城市或乡镇,并没有深入到村庄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市土地征收工作。

(四)征地补偿速度较慢

在土地征收工作中,需要对被征收者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征地补偿办法条令》中规定,因补偿款或安置方案上存在争议时,需要通过召开听证会或是法律调停等方式进行磋商解决,而这样的方式往往需要消耗被征土地者大量的实践和精力,降低了土地征收补偿的工作效率,群众的满意程度也大受影响[2]。

(五)增信措施增加风险

乌鲁木齐市现在拥有几大政府融资平台用于解决土地征收的融资问题,但是这些平台通常需要承担收益率极低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因此政府融资平台想要通过运营建设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和贷款利息变得十分困难。

三、加强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管理的办法

(一)全面落实土地征收制度

乌鲁木齐市根据国家推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实施条例,对土地征收前需要发出的公告及其内容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尤其是要求在公告中需要明确标明被征土地的面积、使用权类型、用途等,以及办理补偿款登记的时间地点等,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对土地征收和土地储备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划,因此本市需要严格遵守制定和推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位。

(二)加大征地宣传工作

土地征收工作不是政府单方面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乌鲁木齐市还应该在在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土地征收工作的实质内容和与土地有关的法律知识深入宣传至各个村落,考虑到本市的地域特殊性,在宣传队伍中应积极加入熟练掌握“双语”的宣传人员,并且在派发的宣传教育手册上同时印上汉语和维吾尔语,方便一些不懂汉语的老者能够了解土地征收工作。

(三)做好征地补偿,保障群众权益

所有土地被征者最为关心的就是补偿款和安置方案,因此乌鲁木齐市首先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征地补偿费标准规定》对被征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在该规定中明确提出补偿费用主要是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在土地补偿费中要求给予被征者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予以补偿,安置补助费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农业人口进行计算,在明确具体补偿金额之后应尽快督促被征者前来领取[3]。

(四)拓宽融资渠道并加强管理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省的省会城市,城市中有近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少数民族,因此我国给予乌鲁木齐市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扶持措施,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和复兴“丝绸之路”的政策领导下,本市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性优势,除了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和商业银行的合作交流之外,本市还应该继续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探索新的资金筹措渠道,同时辅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的自身调节性将投资渠道彻底打开,不断吸纳各种民间资本,为建设本市提供充足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结论

总而言之,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土地储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土地征收和融资问题又是土地储备中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土地征收,降低投资和金融风险,乌鲁木齐市根据国家推行的《土地管理法》制定征地补偿办法等均为土地征收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相信通过土地征收和融资管理的双管齐下,乌鲁木齐市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婧娟.“分税制”与“土地财政”――我国土地征收问题之诱因分析[J].法学杂志,2015,07:171-174.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特点

作为各种类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土木工程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及设计、保养、勘测等多种技术活动,涵盖多个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土木工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跨领域、跨学科。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是现代土木工程的必然发展要求,先进信息技术、软件的广泛应用,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现代土木工程凸显科技化和多元化的特征[1]。“物”和“人”是土木工程师主要的两个工作对象,要想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多个领域的知识。

二、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

自我管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企业工作的要求。思想决定着行动,要让土木工程学生意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工程意识,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责意识,深入的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平时也要主动学习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多方面知识,分析和研究当前社会、环境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钻研,形成系统、完善的思维模式,强化工程意识[2]。

(二)提高土木工程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应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把开发教师资源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专业性较强的教师,以“双师型”为目标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可以加强同社会土木工程企业的合作力度,要求企业选派一些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担任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将教师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按照土木工程企业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借鉴企业实践操作经验,由企业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培训指标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将技术服务、实训研究列入聘用教师的标准中。这样教师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三)侧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实际工作同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象,这就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教学化的方式对社会实践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专业知识教育、设计土木工程建设等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实践操作能力[3];2)将土木工程建设引入实际教学中,建立相应的实训平台,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进行训练,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参与到土木工程的现代化建设中,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

在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实践教学安排的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规律为依据,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应用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结合土木工程建设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发挥PKPM结构设计软件、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P3软件、建筑CAD软件等现代先进的软件和技术的教学优势,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增强综合素质,发挥创新能力,成为土木工程企业所需求的人才[4]。

三、结语

在长期实践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学科也得了极大的完善,分支越来越细,内涵逐渐深化,结构也日益复杂。对培养人才的各大高校来说,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应从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现状出发,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站在整体层面上,多角度入手,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土木工程院校要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专业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土木工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晓杰,刘建伟,李志鹏.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河南建材. 2011(06)

[2]王琰,周戒. 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03)

[3]郭子雄,陈颖. 加入WTO后我国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04)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鉴定;诊断;结构损伤;振动损伤

在土木工程中,结构损伤依据检测技术能分成局部与整体检测两部分,根据结构模型能分成无模型与有模型诊断两类。土木工程在使用当中,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由于酸雨、地下水、北方冬季结冰等耐久性因素,或遭遇洪水、地震与台风等灾害等偶然荷载作用,甚至诸如贯穿裂缝、混凝土浇捣及养护、建筑材料质量参差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筑物经过多年磨损而存在安全隐患,出现质量问题,给土木工程带来不可估量损坏。建国六十年来,许多建筑物已经达到其使用的耐久极限,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有大量的新型建筑达到了其生命的“半衰期”,为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采用有效诊断措施给予防控是必要的。

1. 结构损伤、振动损伤与安全诊断

在土木工程当中,结构损伤所指的是结构材料及其几何特性出现改变,会给当前结构性能与整体系统力学带来影响。由土木结构强度、刚性与稳定性上看,土木结构损伤主要包含内部缺陷、材料缺陷与设计结构隐患、结构裂纹、性能下降等。振动损伤所指的是结构因振动引发的损伤,经过各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对结构损伤给予判断,因振动源存在不确定性,振动测试环境比较复杂,具有不可控性,此类损伤诊断较难实施。安全诊断所指的是通过土木结构损伤状况的识别,分析结构各性能指标,并判断结构损伤状况,一旦存在损伤,就应对其位置与损伤程度进行确定,对土木结构剩余寿命进行估计以判断其继续应用性,并研究制定相应的修复补强方案。

2. 结构损伤的诊断方法

1.1. 整体检测方法

整体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建筑物原有力学模型,通过施加各种假设荷载或振动作用,分析建筑物的荷载极限,主要适用于有详细的工程力学计算书建筑物,对于近二十年建成的超高层框架结构或连续多跨单层层建筑物,最好有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力学分析的计算机模型。现代大型计算机工程力学分析软件,例如Ansys、Nastran软件能为建筑物的损伤分析提供良好的辅助。

但因为检测方法对力学模型的依赖,未必适用于改革开放前甚至各种古代建筑等缺失力学计算书的建筑结构损伤分析,部分受到地震、海啸、或者例如九江大桥撞击甚至911恐怖袭击的建筑物则不适用,因为其设计模型和实际模型条件已不一致。

1.1.1. 系统识别与模型修正法

系统识别与模型修正法主要是应用基本的运动方程、动力测试资料与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约束,并修正结构模型刚度、质量及阻尼分布等,与结构动态响应相接近,经过基线模型及修正模型矩阵的比较,能对土木结构损伤给予诊断。Nastran软件对系统识别与模型修正法的支持度很高,能提供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力学以至热力学的模型分析功能。应用这种方法在子结构的划分及处理上优势较多,因测量噪声、模型误差与土木结构等在局部刚度变化上不是很敏感,实际应用颇受限制,致使特征方程的求解出现亚定问题,要有效解决模型于数据不定性,可应用统计推断法,像贝叶斯法,根据边界条件中的子结构修正,能减少未知数,同时,运用良态建模与子结构合理划分等,获取最优信息量。当然,贝叶斯法属于统计的理论范畴,实际操作时可以在结合超声回弹综合法等构件强度分析方法,可以将重要构件实际强度数据输入到力学设计模型中,从而论证建筑物现状刚度和设计刚度之差,可以让结构工程师分析建筑物的损坏情况。

系统识别与模型修正法较为适合正常情况使用下的建筑物安全鉴定使用,即实际使用状况与设计使用功能相同的建筑物。

1.1.2. 动力指纹识别方法

在土木结构诊断中,动力指纹识别是在结构特性变化下,如结构参数中的质量、刚度及阻尼等出现变化,相应动力指纹就会出现变化。动力指纹便能看成结构损伤标志,重用动力指纹主要包含振型曲率、频率、MAC与应变模态等,经实际结构试验,土木结构损伤中的固有频率变化比较小,振型的局部刚度变化较为敏感,不过其精准测量比较困难。如Elkordy等人采取振型方法进行五层框架结构的损伤诊断,在不同损伤状况中,第1-第4层当中的第1振型,是依据第5层当中的第1阶振型进行归化处理,并对损伤前后的振型变化比,当作参数输进BP网络中,还应对损伤位置给予检测,对其损伤程度进行测定。

在检测当中,仅应用振型方法诊断会受到检测时建筑物振动影响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缺陷性,建议采用多次检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加权提高数据准确性。

1.1.3. ANN方法

ANN方法为神经网络法,是上世纪80年代,广受关注的人体神经原理的模拟方法,有自我学习与并行计算之功能,其容错性也很强,运用网络算法当中的墨水识别,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当中的模式损失与高噪音等缺点,已成损伤结构诊断中应用最广泛工具,神经网络诊断原理是依据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反映。经特征提取,选择损伤敏感参数当做网络输入的向量,而结构损伤为输出,构建损伤状态及输入参数间的映射关系,网络含模式分类作用,通过目前结构可直接反映结构损伤状况。MSC.Marc软件对神经网络法的支持度很高,对比起Nastran,MSC.Marc可以分析的处理各种线性和非线性结构分析包括:线性/非线性静力分析、模态分析、简谐响应分析、频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动力响应分析、自动的静/动力接触、屈曲/失稳、失效和破坏分析等。它提供了丰富的结构单元、连续单元和特殊单元的单元库,几乎每种单元都具有处理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包括接触在内的边界条件非线性以及组合的高度非线性的超强能力。运用神经网络的损伤诊断法,并不需要土木结构的动力特点先验知识,含有损伤的诊断非参数性,非线性的应设立较强,比较适合非线性的模式分类与识别,与模型修正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方法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不单可以分析整个建筑物,亦可以单独核算各种构件。

1.2. 局部检测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被大量用于建筑物中局部受损构件的检测,主要包含染色法、目测法、涡流法、以及前文提及的超声回弹综合法与发射光谱法等,这些检测方法中的大部分应用在某部件焊接缺陷、裂缝位置、受偶然荷载损坏的构件、与腐蚀磨损等方面的检查,在实际检测当中,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对结构状态进行评价。

如射线检测法是用直线加速器与X射线,对土木结构缺陷给予检测,例如地下连续墙裂缝检测,对其结构内部的缺陷位置与形状给予检测,以判断结构可用与维修参考。声发射法所指的是对活动缺陷给予动态监测,并采取声发射探头对发射源中发射弹性波向电信号进行转换,再通过放大处理,获取特征参数,以推测材料内部的缺陷位置。超声回弹综合法根据实测声速值和回弹值综合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本方法采用带波形显示器的低频超声波检测仪,并配置频率为50~100KHZ的换能器,测量混凝土中的超声波声速值,以及采用弹击锤冲击能量为2.207J的混凝土回弹仪,测量回弹值,直接得出混凝土实际强度。

通过局部检测,找出结构损伤点,通过注浆、二次抹面、壁可法或者构件破坏重新浇捣,及时补强,提高构件耐久性。但因为局部检测的对象是构件,仅能处理诸如贯穿裂缝、混凝土浇捣及养护、建筑材料质量缺陷或偶然荷载破坏的构件,当处理整体受损,或者改变使用用途、调整建筑结构的建筑物,还需要结合各种整体检测方法检测。

1.3. 无模型的诊断方法

在土木结构的损伤诊断中,无模型诊断方法并不需要有关结构模型的特征量,从土木结构振动的响应频谱、时程与时频等进行特征量提取,实施结构损伤的诊断。这种诊断方法起初仅应用在机械损伤诊断当中,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步应用在土木结构当中,其诊断方法主要有频域法、时域法与时频分析法等三类,其中,频域法是运用频响函数对损伤诊断的指标进行构造,如波形识别指标在桥梁结构中的损伤诊断,又如功率谱密度均方根的指标在线性结构中的早期损伤定位。时域方法包含卡尔曼滤波法与ARMA模型等,如运用加速度的时域信息对残差量进行构造,并采取奇异值的分解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以验证方法有效性。而时域分析法是运用新信号的分解法,对原有傅里叶变换分解法进行替代,现在大多为小波变换,如廖锦翔等人,就运用小波变换,对桥梁裂缝的位置进行了识别,并实施数值模拟,以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1.4. 重建力学模型法

与无模型的诊断方法的使用环境相同,目前我国存在大量建国以前留下的古建筑,而因为建筑物设计及竣工资料档案制度建立以前的五十至八十年代建筑物也不在少数,这些建筑物大多处于年久失修的状况,而且因为设计资料缺失,无法通过整体检测方法测定其安全状况。我所工作的海印集团曾多次接收这种资料缺失的旧物业,例如海印广场项目、海印电器总汇、海印江南粮油城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司与设计院一道,通过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出混凝土结构强度,同时利用X射线探测主要构件的构造钢筋,重建改造部位的力学模型,降次使用轻度受损的范围,对中度受损的构件及时回顶、拆除、植筋并重新浇捣,收效显著。重建力学模型,对重新活化古建筑、近代建筑有重要意义,有待专题研究并形成相关的行业规范。

3. 土木结构中的损伤诊断相关问题探究

在土木工程当中,其结构的损伤诊断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着土木结构稳定安全性,损伤诊断法在航天、航空与机械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土木工程,特别是桥梁结构中,其应用有效性还需不断加强,因土木结构的影响因素并不确定,结构也较复杂,在实际应用当中,诊断方法还存在较多困难,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及实践,损伤诊断当中,对实际结构损伤的数据需求量大,不过实际数据比较有限与不足,运用大量试验对标准样例与损伤数据进行获取,所付出代价较为昂贵,并且费时费工,损伤结构研究当中,构建结构模型,并运用数值仿真实施相关研究,其现实意义更强。

在损伤诊断当中,大多诊断指标是在航空与机械等方面发展来的,土木工程当中的结构诊断指标,还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结构的实用性,还应加强研究,运用更可靠损伤指标,让其适合某结构。对于大型的土木结构,激励环境下,难以激发高阶模态,加强低阶模态的结构损伤诊断,更具有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土木结构中的自身动力与非线性等变异,会对结构损伤诊断造成较多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随着新材料及新思想的发展,在土木工程中,应加强结构设计改进,加强新参数与性能指标的测试,并运用新数学模型,强化土木结构边界条件注意,有效扩大应用范围,增强拟合程度。

我国的结构损伤的诊断发展迟于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对比香港,我国大陆还是处于萌芽的阶段,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国目前新建项目之多,导致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暂时未能顾及土木结构使用的安全,未能退出相应政策支持,这需要政府立定决心,成立分管土木结构使用的安全的部门,仿效香港制定相关的建筑物周期性诊断的法律法规;其次,国内支持土木工程力学模型的软件、各种检测工具和标准匮乏,即使有更好的检测方法也会因市场缺乏竞争而导致价格高昂,使用者望而却步,也是制约结构损伤的诊断的重要因素,许多设计院目前还是依赖工程师手稿计算,而对建筑物的安全鉴定还是使用目测法、染色法等低效率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须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属于中国的力学模型软件,制定安全鉴定的行业标准以致国家规范。只有完善上述两点,我国结构损伤诊断行业才能迎头赶上世界列强。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结构作为其重要构成,结构损伤程度直接关系建筑质量及其安全性,加强土木结构的损伤诊断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土木结构的损伤诊断已比较系统与深入,不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合理诊断方法,对其损伤进行诊断,为土木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相关参考依据,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海芳.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9)

[2]姜浩,乔丽.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5)

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范文第5篇

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中的施工特征

作为现代建筑技术学重要的分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地基施工实践中被不断的创新。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具有固定性、流动性和多样性。固定性指土木工程施工场所固定,已经确定施工场所一般不会轻易变更。流动性是指工程施工作业单位经常在施工场所流动作业。多样性是指土木工程施工中,需采取更多专业施工设备,运用更多专业施工技术。一项完善有序的土木工程的开展,都深刻体现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上述三个特点。

1.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土木工程规模更大,施工周期更长。土木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具体描述如下:1)土木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事业要想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重视采用先进科学的土木施工技术。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把更多建筑新材料、新设备等融合在建筑施工中,这让土木工程的施工更加科学、节能和环保。3)现代建筑规模的扩大,大范围土木工程越来越常见,现代土木工程技术可以适应更复杂的大型架构、转换结构等土木施工作业要求。这可以极大提升土木工程的作业效率,减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4)土木工程一直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作业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技术可以更好的保障工程建筑目标的实现。总之,土木工程技术在现代建筑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高质量建筑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日益强大的技术保障。

2常见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施工

地基基础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基础的施工环节。按照现代建筑地基施工要求,在地基施工中需要检测地基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主要包含端承型桩和摩擦桩施工两种类型。端承型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两种类型,而摩擦桩又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两种类型[3]。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标准对施工土桩进行相应的划分。制作各种桩体,需要进行各种土木施工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的地基桩体在施工中承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同时,要对桩体基础进行钻孔灌桩作业,如放定位线等,最后要考察成型桩体的质量情况,如进行承载力技术检测等。

2.2混凝土结构施工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施工场所的要求,开展预制施工和现浇施工等灵活的技术作业。如已经提前设计好施工场地对预制板的尺寸等技术标准,可以采用预制施工的方式。而如果发现施工场所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可以采取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运用钻孔浇筑技术进行个性化的施工作业。

2.3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中的构件采购、材料的准备和装备的检测等准备工作。钢结构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流程进行,根据施工技术进行前后施工环节的衔接,需要注重施工中各种构件的设置,如采用合乎规格的枕木等载体进行构件的支撑等。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施工中构件的清洁干燥。同时,施工人员要恰当选择施工中的焊接工具,根据不同的施工构件材质选择不同焊接技术等[4]。随着现代钢结构施工的普及,焊接工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往传统的铆接技术已经在逐步被淘汰。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3.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关键点

在施工项目中,需要基于不同的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项目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业非常重视的环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快速实现安全施工,提高施工质量的保障。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首先要重视关键点施工技术的创新,同时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项目的生态、职能以及节能建筑等方面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同时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含量,发挥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中的催化剂作用。

3.2如何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今天的创新主要包含以下环节:1)从土木工程技术的设计环节进行创新;2)从土木工程的施工中进行技术创新;3)从土木工程的验收环节开发更高效率的验收技术等。土木工程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在施工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结合土木施工项目的特点,进行施工技术的不同环节的技术创新是现代土木工程有序进行的保障。同时,土木工程技术创新还要充分考察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地质状况、气候条件、施工材料性能、施工环境和施工设施等。因此,做好土木施工中各种施工技术的创新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3.3土木施工新技术的探讨

1)新型预应力技术探讨。在实际项目施工中,该技术主要分为后张与体外两种预应力技术类型。现代土木施工技术中后张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截面进行钢筋结构加固等方式获得施工中的预应力。这种技术是对以往外界面钢筋结构布置和无粘结技术的创新。目前国内建筑土木施工中,在大型桥梁涵洞建设和大跨度的建筑工程之中使用这种施工技术最常见。因为这些大型工程对预应力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按照不同的后张预应力发展特点,现代新型预应力技术逐渐演化出两大技术体系:a.无粘结技术体系,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各种摩擦力系数做到最小。b.粘结技术体系,这种技术优点在于易操作,摩擦力相对较小。比较上述两种技术体系,前者比后者需要的技术要求更高。2)深基坑支挡技术探讨。在实际工程项目上,本技术多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之中。结合高层建筑对于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空间负荷力等要求更高等特点,加上现代高层建筑均要求进行承载力效应检测,这些都需要开发新型的深基坑支挡技术。否则无法真正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高层建筑事业发展的地基施工技术的需要。具体做法:a.可以采取“桩—桩—锚”支挡体系。该技术适用于那些地基土质较差的土木工程作业区域,一般采用预应力灌注桩方式。b.承重结构与支挡一体化结构体系。在一些隐秘性较强的施工作业中,该技术可以实现施工场所墙体一体化,让桩柱能够获得更大的承载力。由于这种方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此采用钻孔灌注技术进行承重结构与支挡一体化作业越来越常见。3)地基土方旋挖施工技术探讨。与上面第二种施工技术相似,这种技术也主要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之中。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要求更高,现代建筑工程多采用旋挖等方式进行地基挖掘和建设。这种旋挖技术可以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打下更加坚实的地基基础。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以往人为钻孔方式带来的施工质量差异明显的缺陷。同时采用旋挖方式还可以减少人工作业成本,提升钻孔施工作业的效率。在实际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施工技术。但是要想获得更加有效的旋挖效果,需要不断对旋挖技术、旋挖设备等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促进现代土木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