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比较大,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体现出了自动化技术的优势。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到的工艺和技术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利用自动化技术,支持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分析钢铁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如下:自动化技术的逻辑控制需求,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发挥准确的控制作用,提供机械化、信息化的控制方式,落实自动化技术的控制途径,保障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钢铁冶金行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控制,辅助智能化的编程,充分应用自动化的技术与系统,为钢铁冶金行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确保钢铁冶金的效率与效益,有利于钢铁冶金行业的综合化发展,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了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环境,保障多学科的融合化发展,满足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实践需求。

2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未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钢铁冶金的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改进钢铁冶金的生产工艺,体现技术型的控制优势。自动化技术成为钢铁冶金行业的重点,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分析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2.1自动化控制的高效性发展钢铁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其对控制性能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高效性的特点,由此才能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现代钢铁冶金行业中引进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增加了自动化控制的负担,所以针对自动化技术提出高效性的发展要求,促使其在未来发展中达到高效的规范标准,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动化的控制效率。高效性是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发展,辅助钢铁冶金行业改进生产工艺,保障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2.2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具有集成的特点,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涉及到电子、电气等多项技术,推进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融合性发展。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出现的应用问题,落实一体化的操作途径。例如: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中的EIC,联合了仪表、电气等技术,明确划分钢铁冶金行业中的生产工艺,充分利用逻辑控制的方式,避免出现逻辑上的问题,EIC还能在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基础上,引进运行软件的应用,提高EIC软件控制的能力,按照钢铁冶金行业的需求,推进EIC的一体化发展,表明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2.3低成本发展趋势低成本是指自动化技术的资源控制,在保障自动化技术准确应用的基础上,降低钢铁冶金行业的资源投入,还要提高自动化技术的运行效益。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发展趋势,需要采用模块化的发展方式,优化钢铁冶金行业的资源配置,而且低成本是现代工业的一种趋势,其在钢铁冶金自动化方面体现出了积极性。例如:冶金行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利用IPC模块,结合CIMS、STD,限制资源投入的规模,有目的的控制成本的投入,打破冶金行业资源高消耗的方式,自动化技术的低成本发展,更有利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展示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优势。低成本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中的一项趋势,满足钢铁冶金行业的未来需求,体现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实践性。

3结语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关键技术;特点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003

1 落实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的必要性

冶金行业与工业、建筑业之间联系密切,从冶金行业发展至今,生产中的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较为常见的问题有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生产设备损耗率过高等,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营者的决策,落实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能够将绿色设计理念、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等融入到机械设计中,从而达到绿色化生产的目的。

2 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能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绿色钢铁冶金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进行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可以为该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样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需要相关的设计者强化绿色设计意识,将先进技术与生产实践现结合,促进我国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全面发展。

2.1 特点分析

首先,较强的可行性。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在我国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冶金自身存在较大的矛盾,大批量的生产必然会造成较多的能源损耗,这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决策背道而驰,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中的污染、浪费需要通过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来实现。其次,较强的实用性。从冶金行业生产的现状来看,绿色生产意识淡薄。在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前景下,优化冶金机械设计是提升生产质量、优化生产效率的必要举措,尤其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更能强化冶金企业的实力。第三,环保性。经过绿色理念、绿色技术的改造下,钢铁冶金机械的性能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借助绿色技术的支持,钢铁冶金生产中的隐患及不利局势可得到改善与扭转,这对于企业和国家而言均十分有利。

2.2 关键技术分析

2.2.1 谨慎挑选原材料

钢铁冶金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消耗钢铁等原材料之外,还要使用较多的添加剂及其他材料来进行生产,实践表明,差异化的材料选择会对其生产的质量及设备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从源头上进行问题控制需要做好谨慎的原材料选择。优化生产质量,降低运营成本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加大对材料选择的关注度,技术人员可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诸多的原材料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将设备保养、生产质量、运营成本纳入原材料选择的考量范畴中,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及污染,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2.2 降低废气排放率

冶金生产中,废气污染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进行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中,应适当考虑废气处理的问题。大气污染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出现就是因为人们无节制的废气排放。在新时期,针对冶金生产中的废气污染题,设计者应结合绿色设计理念进行改良,如加大气体过滤研究,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气体为危害性降到最低。设计人员可在原有的钢铁冶金机械设计的基础上加大气体过滤、净化设备研究,真正实现低污染的绿色钢铁冶金生产。

2.2.3 做好钢铁冶金机械的减震除噪

对于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而言,由于生产作业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加工、分离与洗选等精密机械设备,而且还需要重型机械,用于开采矿山、挖掘土质等,从而就使得在上述的生产、加工、采掘等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为此,我国从事钢铁冶金行业的企业应当不断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改进,通过在现有厂区周围种植树木,或者是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整体与结构的布局的调整,或者是通过添加防噪项圈,定期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等诸多方式,来有效的设计出机械设备发出震动较小的、有利于提高生产产能的机械设备。

2.2.4 提高密封技术,谨防泄漏

强化机械设备各个零部件及运作链的密封技术,不断加强对现有机械设备的密封设计,可有效的减少机械设备泄露给周边环境以及当地环境导致的破坏。为此,在开展绿色机械设备的设计时,应当对设备进行测试,并保持定期的维护,使用内部管理制度来有效的提升机械设备密封性能的提高。在进行钢铁冶金的生产与加工工作过程中,严密重视与控制好机械设备的渗漏问题,将会促使这一行业绿色经济和高产能的实现。

2.2.5 强化实用性与审美性

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均较为常见,强化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的整体性能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在进行具体的机械设计中,设计人员可有针对性的进行配件选择,尽可能的以保障生产性能、延缓使用寿命降低其生产中的成本。部分冶金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较为全面的检修计划,但是在现下,设计者可结合信息技术来提高设备检测的智能性,在多种检测技术下提升设备故障的报警及自我保护性能,确保每一次的检修工作都能准确有效。针对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的审美优化需要设计者的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冶金机械外观都比较单一,适当的进行造型改良可以缓解使用者的视觉疲劳,通过色彩、形状的变化来吸引采购企业的视线。

3 总结

在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中,各行各业的发展均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建材,但是从其生产及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生产全过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在钢铁资源需求持续加大的市场环境下,节能、降噪、减排等都需要逐一落实。发展绿色钢铁冶金机械设计有利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同时可保障其生产的绿色化、节能化,在延伸钢铁冶金产品的实用性、使用年限上也非常有利,相关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以先进的技术来强化生产效率及质量,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徐匡迪在贺信中说,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自主创新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不竭动力。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原料价格高企与产品供过于求的双重压力,希望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肩负起在当前形势下全面提高冶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历史责任,为全面实现我国冶金工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推动冶金工业的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主持开幕仪式,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沛、副秘书长高怀,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小星、总经理王洪、副董事长唐飞来、新钢股份副总经理夏文勇、李文华,新余市科协主席黄国庆等出席了开幕式活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胜生,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分会主任委员蔡九菊,鞍山焦耐院原院长郑文华,北科大教授王筱留等10余位知名领导和专家、及节能减排优秀企业代表也参加了活动。此外,来自全国50多家企业、研究设计院、高校及新余市相关单位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学会秘书长赵沛在开幕式主题报告会上作了题为《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总体思考》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全面概述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和排放状况,详细介绍了十三项钢铁工业的主要节能减排技术,具体包括:先进的烧结技术、焦化煤的湿度控制技术、高炉高风温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精料方针”和提高煤气利用率、高炉喷煤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和干法TRT、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转炉高效挡渣技术、RH精炼用干式真空泵系统、热送热装技术、高炉煤气发电和“共同火力”发电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作了题为《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展望与中国钢铁企业对策建议》的报告。通过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势,全球经济形势对全球钢铁行业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国内外政府政策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影响,他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市场将在需求数量和品种升级上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他对钢铁企业提出了三点建议:建立成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实行差异化战略。

主题报告会上还邀请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胜生介绍莱钢推广创新方法理论的经验。他谈到,莱钢近三年创新方法理论推广应用工作可以概括为专家导入、自主培训、典型带动和形成机制等四个过程,这是莱钢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轨迹,也是莱钢的特色。具有莱钢特色的培训模式、创新项目指导管理流程和解题流程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创造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2012年全国冶金科技活动周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冶金科技成果展览也同时拉开帷幕。展览以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金属世界》杂志社协助组织,同时得到全国二十余家重点钢铁企业、高等院校、设计与研究院所及生产设备商的大力支持。百余块展板集中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实用的工业节能减排设备和解决方案等。

科技活动周期间,还在新钢举办了“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研修班”,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了十余个报告,其中包括“钢铁企业系统节能及其研究进展”、“焦炉烟道气余热利用”、“冶金行业副产气综合利用”、“对高炉炼铁系统几个节能技术的认识”、“新钢发展循环经济概述”、“钢铁企业余热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技术”、“唐钢二次能源利用最佳实践方案”、“沙钢5?800 m3高炉高富氧技术探讨”、“首钢迁钢高炉高风温技术实践”等。此外,还组织了冶金安全生产讲座,邀请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万成略教授做关于“煤气危险作业的安全、危险辨识与控制”的报告。几场报告共有约500名代表参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1冶金自动化为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我国已经是一个钢铁大国,但还不是一个钢铁强国,我国钢铁工业目前面临的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品供大于求,品种质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因此,研发和推动更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较好的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和品种质量等方面的束缚,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冶金自动化目前的关注重点。

1.1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主要内容

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主要具有三项功能,即钢铁产品制造功能(构建高效、低成本和洁净钢生产体系)、能源转换功能(能量流网络体系构建、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充分利用)、大宗废弃物消纳处理和再利用(争取实现零排放),其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动态优化配置、钢铁液态过程的连续与高效,特别是炼铁、炼钢界面技术,以及连铸-热轧界面技术和形变、相变相结合的控轧控冷技术。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构建的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体系,在能源方面,构建的是能量流网络体系。从绿色工厂角度出发,构建废弃物综合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而这三首钢总公司强伟个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与保证。

1.2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特征

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和传统的钢铁工艺有着本质的不同,只有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冶金自动化与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深度融合。

(1)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源于动态-精细准确的设计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特别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都需要数学模型等方面的自动化技术手段,才能在工艺中实现,进而达到生产出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

(2)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研发、运行要落实到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和制造体系的构建、运行,能源调构中心的构建和优化运行,并建立起全流程的数据信息控制中心,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把新一代钢铁流程建设成数字化新一代钢铁流程。

(3)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不仅适用于高端钢铁产品生产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长才、特殊钢的生产需要,不仅要实现定制生产,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4)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将推动冶金企业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并通过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延伸,推动冶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绿色的生产。这些特征恰恰反映了自动化技术在新一代钢铁流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1.3冶金自动化在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发展离不开冶金自动化的支撑和保证,许多新的工艺只有通过自动化才能实现,自动化已经成为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都要靠数据来实现。而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以及优化等都离不开自动化平台技术的保证。还要说明一点的是,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要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没有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与保证,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进入新世纪以来,衡量我国钢铁工业水平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看其机械化水平,更要看其自动化水平。冶金自动化开始参与并主导着钢铁工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使钢铁工业朝着高附加值、绿色产业的方向发展。

2在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中,要重新认识自动化与信息化

在传统钢铁工业生产中,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这个时期的自动化水平处于基本自动化阶段,只是钢铁工业向着工业化方向发展的一个中间手段,即采用计算机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代替或辅助人的脑力劳动。而新一代钢铁流程中的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有着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目前其功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在钢铁过程中,自动化不仅涉及到具体的生产工艺节点,而且覆盖到钢铁生产的全流程。信息化亦是如此,其基本内容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创造价值的过程。而在新一代钢铁流程中,对信息化的要求是运用IT技术改造传统钢铁工业或构建新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智力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潜力的发挥,使钢铁工业向着绿色、环保、低成本和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中,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信息化,都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融合的动态过程。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信息化的发展,而信息化的发展又以工业化发展为手段,二者相辅相成。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最直接的体现是数据融合,共用一个数据源、一个数据库,对数据优化与挖掘的理念也是相同的。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泾渭分明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自动化与信息化实现了深度融合,共同构筑起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技术平台,这也是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而信息化是在实施自动化之后,企业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此,信息化在本质上就是更先进的自动化。冶金工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开发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是冶金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建设的实质就是自动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实施后发挥优势战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种方式充分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其次突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有效克服了先工业化再自动化和信息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又促进了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首钢通过搬迁调整,以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为基础的一座现代化先进水平的钢厂-首钢京唐公司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与钢厂建设同步进行,同步投入使用,这在全国冶金行业新厂建设中尚属首次。京唐钢铁公司的许多设备都是在全国第一次使用,如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等等,这样对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要求不仅高而且许多都是从零开始。如铁水包“一罐到底”自动化控制系统,特大型高炉专家系统以及大型转炉高品质钢低成本冶炼新技术等等都是在全国首次研制并成功投入使用。在IT业内还在对物联网技术进行讨论时,首钢京唐公司已经将该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并取得了重大的科技突破与经济效益。通过这一成功的案例说明,深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加大首钢转型升级力度、提升首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首钢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今后,还要继续深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不断适应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强烈需要。

3我国冶金自动化未来发展的重点

我国冶金自动化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与局限,全国冶金自动化发展的水平是有差别的。由于起点不同,每个单位对未来的发展思路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都要创新发展,每年都要争取有较大的进步与提高。

3.1提高自主集成大型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能力和水平

许多冶金行业内部的自动化单位、部门或技术队伍,都曾经做过不少自动化集成项目,但我们所讲的自主集成大型数字化控制系统是和一般的集成项目有所区别。

(1)自主集成必须是以“我”为主自主集成大型数字化控制系统,必须以“我”为主,在这方面,首钢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以我为主,并不是孤芳自赏,拒绝合作,而是集百家之长,持开放、平等、合作的态度去工作。对首钢而言,这个“我”,就是首钢的自动化、信息化专业队伍,它是一座“桥”,一头连着钢铁生产工艺,一头连着IT技术厂家,无论是对钢铁生产还是IT技术厂家,他都有发言权;其次,这支队伍还将承担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维护工作及后续开发工作等等。所以我们说没有桥怎么能过河?又怎能过了河就拆桥呢?以我为主其意味着核心技术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样才能在实施自动化、信息化工作中争取主动,而不会陷于被动。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可能觉得为时过早,其实不然。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挫折,甚至失败,时间可能要很长,所以早动手,早主动,用毛泽同志的一句诗词来说明这个问题最恰当不过:“天将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为老,风景这边独好”。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建设,为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炼钢就是首钢坚持以“我”为主原则,开发的一项自主集成的大型数字化控制系统。数字化炼钢自动化平台结合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中炼钢部分的“全三脱”、精炼、连铸工艺,在关注生产过程的同时,注重对生产过程进行调优。不仅可以实现控制系统的优化,而且还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而控制系统的优化,又可以分别进行静态优化与动态优化两种。该系统还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在工艺模型及其参数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调整模拟历史生产操作过程,根据调整后的操作进行仿真计算,模拟形成调整操作后的预期效果。利用该系统,同时还可以进行新钢种冶炼离线仿真操作,完善模型、调整参数,待达到设计目标后,再上线实际操作。在这个系统中,转炉部分、精炼炉部分等都不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所以“一罐到底”,炼钢模型、精炼模型等技术都作为一个个子系统存在,数字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炼钢。

(2)整套系统要实现实时控制自主集成的大型数字化控制系统,要具有很强大的实时性,不仅仅是实时的数据采集,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以及实时控制,否则无法满足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生产的需要。钢铁生产过程中,如果最终产品是低端产品时,对实时性要求就不高,但是通过转型要生产高端钢铁产品时,对实时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快速判断、快速诊断、快速处理都已经成为基本要求。

(3)数据挖掘与应用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对高端钢铁产品的不断需求,通过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平来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一项现实而又迫切的工作,在钢铁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实际的生产工艺数据进行必要的采集、统计和分析,科学地管理大量的长期的生产工艺数据,通过建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数学模型的优化方向,达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生产的智能化控制。目前在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采手段越来越完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数据质量也越来越高,现场应用对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各种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已经普遍成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所以数据挖掘与应用愈加受到重视。例如,冷连轧板形控制是一个多变量、时变、强耦合和非线性的复杂过程。轧制过程中各种板形影响因素,如轧制力、轧制速度、弯辊、窜辊、冷却水流量、温度、压力以及张应力等都会随着时间进程与空间位置而变化,并且相互影响、耦合。通过将这些许多互不相关的元素(数据信息)联系到一起,工艺和模型的交互性操作就成为新的应用方式并为程序规程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3.2提供优质的自动化服务

在冶金行业内的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们称之为冶金自动化,这种说法的本身没有问题,但长期以来,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冶金自动化是依附于冶金行业的,这其实是一个本质性的误解,对于“冶金自动化”我的理解是“为冶金行业提供关键性、建设的自动化专业”。正如公交司机是开公交车的司机一样,这个司机如果开校车,那就是校车司机,但是他的身份是司机。现在我们应该对这种服务引起足够的重视。冶金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年365天从不间断生产,各个生产工艺之间衔接紧凑,生产节奏快,环境恶劣等等。自动化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关键性和建设性的服务。

(1)提倡“零故障”服务这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强化工作的过程,所谓零故障,就是除正常的设备检修外,不会因为自动化专业的问题而影响钢铁生产。不发生问题的服务是最优质的服务,而社会上还仍然存在一些误解,没故障他们就是没事儿干。其实只有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幕后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才能实现不发生事故。我们的服务就是做这些有针对性的、大量的、艰苦的、幕后的、默默无闻的工作。

(2)有对应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手段钢铁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提供关键性的、建设性的服务,就要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能力和水平是服务的硬实力。一般性的服务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我们也能做得很好,这才是优质的自动化服务。

(3)标准化服务提供标准化的自动化专业服务,是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提供优质自动化专业服务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标准化要求,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水平就会不同,更无法谈到提高、优化,也无法做到传承。

3.3发展机电仪一体化测量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兴起,特别是“物物相连”的理论正在冶金行业逐步得到认同,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建设更加科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是未能引起大家特别关注的部分,特别是检测环节问题较多。目前许多正在使用的测量功能仅为简单的测量,有些内容尚未达到专业的测量指标,并且不能做深一步的分析、判断;同时设备状态信息也不能做到实时的传输,不能及时满足自动控制的需要,对信息的处理时间大大滞后,以致无法满足智能专家系统的需要,更无法实时为MES、ERP系统提供完善的决策、支持数据。冶金机电仪一体化测量技术,是在冶金自动化发展过程中,机械工程、计算机与仪表技术的协同与集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朝着智能化、微型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机电仪一体化测量技术中,一般都有专家系统对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判断分析,实现对冶金大型设备主动维护,它能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不断监测(定时、实时),如有异常,及时报警并保存原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

微型化:微型化是现代测量技术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他是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通信接口等于一体的微型测量系统,甚至可以进入一般仪表测量设备无法进入的空间,完成测量工作,如智能化钓鱼式点检仪。

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测量设备都可直接进入企业内部局域网,实现钢铁生产过程的数据集成,还可以对大型冶金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为数据的实时处理提供了保证。网络化数据传输,一般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钢铁生产有其特殊性,环境恶劣,需要检测的温度、压力、表面光洁度等数据量多,而且一些常规的点检测设备无法满足现场需要,许多专业检测设备生产厂家因为对工艺不了解,以及从生产成本、售后服务等方面考虑,这些专用定制生产的检测设备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冶金自动化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熟悉工艺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自动化水平与能力,生产这些小批量、多品种的点检验设备,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其中如智能化钓鱼式点检仪、连铸多功能辊缝测量仪等等,这些小批量、多品种的设备,正因为有一定的市场,自己又能很好的解决售后服务等问题,所以专用特殊检测设备的研制与生产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探索特种金属合金板带项目的自主技术集成

特殊钢棒线材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沙钢并购重组的探索实践及思考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海外资源基地构建之策略思考

高炉喷煤流量检测仪研究

钢铁联合企业大型堆场无组织扬尘治理措施探讨

连铸保护渣性能对中板表面夹杂缺陷的影响

世界及中国主要焦炭企业供需形势分析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现状

淡水河谷在华建分销中心

欧洲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展望

俄罗斯黑色冶金的情报保证问题

ERP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铁矿球团矿生产中膨润土聚合物复合粘结剂的应用前景

中国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2009年9-10月份国际、国内海运市场简况

记录

《冶金信息导刊》2009年全年总目次

欢迎订阅2009年《冶金信息导刊》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钢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在2008中国钢铁工业竞争战略论坛上的讲话

推动钢铁企业重组实现钢铁产业升级在2008中国钢铁工业竞争战略论坛上的讲话

国内钢铁行业资助项目研究成果调研与分析

俄罗斯的钢铁工业用矿产资源现状

日本硅钢专利在工艺方面的最新发展动向

铌产业与钒产业产品市场竞争浅析

高炉煤气利用方法研究

配加轻烧白云石对济钢120m2烧结产质量的影响

轧制温度对X70管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减产

塑性应变和时效处理对碳锰钢组织结构的影响

高强度宽厚板生产用的先进冷却技术

全球直接还原铁的现状和未来工程(上)

网络环境下韶钢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

对冶金技术标准相关问题的研究

降价

RSS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两拓合并进入关键阶段

卷首语

中国钢材市场分析及2010年预测

走精品路线提升模具钢竞争力

面向战略管理的企业竞争情报

Finex熔融还原技术的新发展

熔剂破碎系统的技术改造

马钢二钢轧总厂低碳易拉丝钢1008的生产实践

减少钢包系统事故的措施探讨与应用效果

热送热装计划模型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攀钢新钢钒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板主轧机调速系统的确定与设计

安赛乐米塔尔技术创新体系

国外汽车用热镀锌板生产技术综述

钢铁工业二恶英污染防治

浅议钢铁企业原料供应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ERP系统中原料分配模型设计与实现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问题

世界主要国家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