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钢铁企业的生产属于大量连续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其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本文分析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合理组织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要求,并针对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钢铁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钢铁企业 生产物流 合理化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物流被公认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加大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产能的提高为钢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钢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现代钢铁物流的进程,逐步使钢铁企业物流趋于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是值得钢铁物流企业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现代钢铁生产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企业内部衔接,在制品的存储与库存管理,以及生产安排及节奏的调整等活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物流流程繁杂。钢铁企业产品制造需要经过多分厂联合制造才能交货。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存储,物流管理是分段式(分割式)的;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产出,整个物流中多数工序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变化,是高温、高能耗工艺过程,生产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很高。

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矿石经过复杂工艺加工成钢材的过程,生产过程环节多、流程长,且伴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物流节点之间保持物流作业衔接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复杂。

钢铁生产所使用的都是大型生产和运输设备,且主要工艺路线和设备比较稳定,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强的连续性或分段连续性,上下环节关联性强,后道工序受前道工序的约束。各主要厂之间的生产-物流的密切联系,各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以及运输设备的停留时间等都对生产物流产生影响。

在制品的温度和生产时间在过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如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的目的是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的温度,其考核指标为连铸坯入炉温度和热送热装率。另外,在制品的生产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节奏性和比例性。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的流转要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能够顺畅、最快、最省地通过各个工序,直至成品。期间不出现物流堵塞现象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行。

物流过程的单向性。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要向一个方向流动,要避免迂回流动往返运输。单一方向的物流运输路线短,可减少运输工作量,节省运输费用。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中对各种物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而各种物料在数量上要有一定比例,这就形成了物流过程的比例性。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型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将制约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破坏了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物流过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即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按照计划有节奏地运行,保证按计划均衡完成生产任务。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这要求生产过程应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市场变化,具备从一种产品迅速转移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品种变化的需要。

钢铁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物流系统各要素分散且难以实现系统优化

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绝大部分企业物流组织还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要素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企业内部参与物流活动的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职能;企业内没有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物流业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物流合理化的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物流体制改善的任务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兼管。物流系统各要素间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各物流要素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如果各部门仅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局部目标最优,但对整个生产物流系统而言,很难实现系统整理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会降低系统的效益很难进行要素整合,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

(二)物流资源分散管理且物流节点间衔接不顺畅

由于钢铁企业仓储、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铁路、公路、港口、仓库、起重设备等物流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钢铁企业生产的物流网络节点多、流向复杂,整个钢铁生产过程可能要几个生产厂共同协调完成,由于钢铁生产的连续性、特殊性,因此物料流转过程之间的衔接较重要,这就要求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顺畅。目前虽已有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节点之间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即时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在不断改建、扩建中无法完全遵循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导致设施布局上形成一定的缺陷,物流流量大,运输方式复杂,运输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生产物流管理涉及的部门、环节较多且各自为政,致使各部门连接处常常存在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物流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无法正确把握和控制。

(三)生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尤其是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才更加匮乏,有些钢铁企业在生产部门中成立物流管理科,其成员仍由原生产部门的人员兼任,而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物流管理工作却是由生产物流某一节点的生产管理人员担任,显然其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其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国企内部机制不灵活,导致钢铁企业薪酬结构与外资、民营企业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企业人才管理措施不多。

(四)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且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公司已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如销售管理、炉料管理、公司生产管理系统、一些工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他们是零散的、局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厂际间的通讯没有运行,现行的操作仍停留在半自动化的操作阶段。没有形成整个公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步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信息系统。

(五)技术装备落后且作业效率低

钢铁物流装备较落后, 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 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较少, 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 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 人工搬运车及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 很多仍采取手工装卸,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另外很多企业运输、仓储手段单一, 车辆可承载的货物种类有限,同时信息系统落后, 企业内部运输规划不合理,交叉运输、迂回运输的现象普遍,同时货运车空载率较高,单位运输成本偏高,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发展合理化物流的相应对策

(一)实现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生产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生产环节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建立起“外与市场接轨,内部高度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体化生产物流包括:纵向一体化生产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生产物流。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传统的物流分割式管理提出来的。

然而,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效益背反,使得各部分优化的叠加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劣化。为此,应将企业物流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将贯穿整个过程的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消除了物料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加快了产品流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减少了库存量,使得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从战略高度促成了物流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运用mrp和jit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物流

mrp是通过产品结构文件(bom)、产品出产计划(mps)和库存状态文件输入到mrp系统中,mrp系统运行后,输出企业的主计划即车间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及辅助计划。mrp是以保证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的确定性、信息的灵敏性和企业资源的无限性为假设前提,以消除超量库存为目的。jit采用拉引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在生产中由下一个工序决定上一个工序供应物料的品种、数量、到达时间和地点,以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下一个工序被动的接受物料,由于物料的提前或延迟到达,造成库存的增加或生产中断)产生的损失,达到降低库存、消除废品、实现最大节约的目的。精益生产(lp)要求消灭残次品,实现零库存,是同原来的大批量生产相对的一种以尽善尽美为目标的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m)则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这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以系统的观点,从企业的全局出发,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标,对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三)采用先进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

对企业的物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现代先进的物流设备及电子信息技术,实施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物流业务管理。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及edi、gps、eos、条码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配送、订货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化;另外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采用可视叉车、现代化立体自动仓库及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等先进的物流设备,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的效率。

(四)培养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从业者大部分为基础性、事务型人员, 缺乏理论知识, 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拥有业务技能并受过专业训练且对钢铁企业生产运作较为熟悉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 应搭建高等院校与钢铁企业合作的平台, 结合钢铁物流的实务, 理论联系实际, 以实践推动研究, 以研究指导实践, 达到产、学、研有机结合, 培养真正的钢铁物流人才。并大力引进国外钢铁企业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雄义.企业物流总论—新竞争力源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项目管理,销售物流,优化;

钢铁生产行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钢铁行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汽车、家电等重要加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钢铁产量的世界排名蝉联第一,但发展水平距离钢铁强国还有一定距离,找到适合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和信息化现状的开源节流方式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销售物流是大型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以钢铁企业销售物流为对象,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探讨项目管理在销售物流中的实践应用问题。

1 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

根据钢铁产品自身的属性及钢铁行业现有环境,钢铁企业的销售物流有以下特点:

(1)钢铁产地远离消费地,销售运距长。

由于钢铁生产所需原材料用量大,我国大多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近原材料矿区而建,如鞍钢即建在鞍山矿区。然而原材料矿区往往地处偏僻,钢铁产品消费需求旺盛的却是在发达地区和快速发展中地区。从目前我国钢铁产销地布局来看,华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但无论从GDP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来衡量钢铁需求,华北都不算最大的钢铁消费地;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快,钢铁消费量也大,生产能力却相对不足。总之,生产地与消费地分离,地域供需矛盾突出,销售物流运输距离长。

(2)销售物流量大,运输成本高

钢铁产业是产生交通量较大的行业。根据统计,钢铁产品与原材料的运输量通常是钢铁产量的4-5倍,我国2011年一季度累计生产粗钢16990.86万吨,据此计算,钢铁产业年运输量应达到68000吨,其中销售物流量可达28000吨。钢铁产品运距长、运量大,使得中国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几乎占总成本的30%。根据某钢铁集团物流成本分析数据,我国钢铁企业销售物流成本占企业物流成本40%左右,而销售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到90%,即销售物流运输成本占到产品总成本的36%。

(3)成品往往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加工。

与一般产品不同,钢铁产品下游产业包括房地产、基建、机械制造、轻工家电、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领域,产品需求多元化。钢铁生产企业相对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而言,其生产周期长,且规模效益下要求产品批量大,否则成本偏高。因此,钢铁生产企业的产品,除建筑等行业外,绝大多数还不能直接投入使用,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工、剪裁才能满足各类用户的特殊需求,流通加工环节特别重要。

(4)铁路运输是钢铁产品国内销售的主要运输方式。

由于钢铁产品运输距离远,运量大,单品体积质量大的特点,五种运输仿真中只有公路、铁路和水路适合运输。公路具有运输线路灵活,运量易于控制,但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扬,公路运输成本也越来越高,较适用于省市范围内的运输。铁路运送距离远,单体成本较低,运输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但由于铁路局的全局控制,这种运输方式灵活性差,需要提前预订车皮和设定运输时间,不能用于作为处理紧急情况的配送选择。水路仅对于靠近可运输的河道、海岸的钢铁生产厂有效,此种运输可运距离长,单次运送量大,单位运输成本低,但由于自然情况的不确定性,运送时间变数较大且运输时效性低。基于我国许多钢铁生产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运送需求,铁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2 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为改善自身物流状况,发展现代物流做出了许多努力:中国钢铁交易网等平台的出现使得我国钢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上迈出了很大一步;各大钢铁企业先后建立剪裁配送中心,以产品差异化占领市场,赢得竞争;与下游产业客户企业的构建战略联盟,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寻求灵活多样的物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有数据显示,中国现在己经有各类钢铁加工配送中心近300个。在未来的几年内,对钢铁企业等大型钢铁生产企业而言,成品销售物流最大的趋势就是钢铁营销体系的建立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实力型企业将现有的营销网络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加区域配送的合理模式。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确实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却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特别是同国外先进的钢铁销售物流相比,更显得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客户的掌控能力薄弱,在销售产业链中获取的利润低

目前,钢铁企业的销售物流仍以第三方贸易商销售模式为主。这种销售模式使得一个贸易商常常对应多个供应商和多个客户,几个贸易商又同时拥有一个供应商和同一个客户。这样,钢铁生产企业也很难了解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对产品生产出来后的后期剪切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环节掌控力度薄弱。另外,从产业链的总体优化来看,这种销售物流组织模式将钢材销售供应链上的主要作业环节,推向下游的商或用钢企业,这种缺乏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调供应链管理模式,缺乏对各个利益主体的协调力度,势必导致供应链总成本的上升,而供应链环节所增加的任何成本最终都将转嫁给终端客户,也将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带来显著影响。特别是加上近两年来,随着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钢铁下游消费需求增幅的回落,钢铁行业高产低效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致销售利润率也越来越低。

(2)销售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效率低下

从我国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全局来看,由于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无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EDI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软件(M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也没有实时物流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供应链共享信息、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GIS)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信息化是伴随着我国钢铁物流行业信息化进程而发展的。近年来,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销售物流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钢铁企业为改善自身物流状况,发展现代物流做出了许多努力,在销售物流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由于发展历史不长,以致信息各环节部门之间没有信息传递标准,传输效率低下;市场区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网络;缺乏对企业整体生产、采购的综合分析、决策。

从物流的相关设施来看,钢铁企业虽然构建了较多的现代钢铁物流中心,但总体来看,现代化程度较低。同国外相比,销售物流装备较落后,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较少,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搬运车及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很多仍采取手工装卸。从运输方面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运输手段较单一,运输网络不完善,缺少先进的物流设施,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鞍山钢铁销售物流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

(3)销售物流管理混乱,缺乏整体规划,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

虽然钢铁企业的钢铁生产结构调整、企业布局都有了清晰的发展规划,但钢铁物流特别是钢铁销售物流却始终没有完整成熟的方案,这主要表现在钢铁销售物流各环节没有理顺,布局不合理,物流市场无序竞争,从而导致整体效益不佳。钢铁企业一开始就建有自己的运输部门、仓储部门,但物流资源却“一盘散沙”,不能够集中整合,导致资源大量浪费,综合效益十分低下。目前,钢铁企业的销售物流渠道一般为直销或经过一级经销商后,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中间环节少。但由于一般单张订单需求量大,使得钢铁企业为满足销售需要,通常持有较高库存,资金占用大。钢铁产地远离消费地,销售运距长,销售区域散状分布,但一旦形成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对其需求又相当大。从总体网点布局来看,疏密不均。某些地区经销机构相对过于集中,加之其他商、经销机构涉足该地区,造成当地同一钢厂产品销售出现一定的混乱状况。同时,某些区域又存在产品销售规模扩大困难,如有些单位积极性不高、市场开拓投入低、经营思路不清晰、缺乏与钢厂同甘共苦的合作精神等问题,制约了钢铁产品销售网点优化与健康发展。

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物流系统要素往往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内部与物流相关的部门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功能,这意味着物流方面的工作缺乏跨职能和跨部门的协调。如企业内部的产、供、销部门大多还是分别设置,产供销过程中的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也被人为地切割开来。销售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回收和加工等职能部门也是各为一家,使得单项物流无法形成系统物流,不利于整体效益的发挥。钢铁企业的相关数据资料显示,企业物流成本几乎占总成本的30%,而世界上发展较快国家只占8%~10%。就钢铁企业来看,为钢铁企业服务的物流企业,有的只能从事原始而简单的储存,有的只能进行短途的运输,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使钢铁原材料和产品流通处在多环节、多过程、多手续的无奈窘境之中。美国钢铁企业一般库存周期只有8天,我国有的钢铁企业的库存周期可能长达51天。专业化水平低的物流制约我国钢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这些物流企业中的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导致商流业务和物流业务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另外,销售方式单一,操作方式、服务对象雷同,没有形成销售网络,也是物流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钢铁加工及配送服务发展缓慢,钢铁成材率低

从国内钢铁加工及配送服务发展来看,由于计划经济年代钢材生产是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组织进行, 钢材流通没有加工配送这一服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国家相关部门疏于对钢材流通模式的研究和指导,致使钢材流通自由发展成今天的既像日韩又似欧美但更接近于日韩的第三种钢材流通模式。由于我国钢材流通领域的准入门槛低,致使钢材经销商的发展良莠不齐, 我国钢材经销商的总数高达15万家之多。 在这种大的钢材流通背景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极不成熟, 全国钢材加工中心总量高达3000 家之多,但技术、装备水平普遍偏低,多是简单的钢卷分条、开平等简单加工。 专业型、高层次的钢加中心表现不足, 国内钢铁企业的产业型钢加中心更是发展不够。

本世纪初期以来,钢铁企业虽然也重视钢铁加工配送服务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相对比较散乱,装备技术水平较低、加工模式简单,低端过剩,高端、专业型的加工中心发展不足,重点区域布局常被外资或国内宝钢等其他企业抢占,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在钢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过大。根据相关的统计,美国每年约有5000万吨钢材是通过钢材仓储、加工销售的,占其钢材总消费量60%以上,其中经深加工后配送销售的钢材约占30%到40%左右。日本的流通体系很发达,仅美达王公司年销售钢材量就达2500万吨,其中80%是通过加工中心配送的。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可达50%以上,其中线材达60%,棒材达40%,管材达30%,板材达70%左右。而钢铁企业的深加工比率仅为10%~15%,且加工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效率不高。

3 基于项目管理的钢铁企业销售物流优化

3.1 销售物流优化的项目团队建设

项目过程管理的好坏决定项目的成败,而项目管理过程是由人来完成,所以构建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对于项目目标的达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组织中,人员由贯穿始终的角色和因工作需要阶段性介入的角色构成。但因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和目标的不同,角色定位随项目内容不同而不同。例如某些贯穿始终的角色可以为:董事会、部门经理、专家组经理、项目组团队成员和项目经理、专家组成员;阶段性介入的角色可以为:项目委托团队,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管理咨询师等。项目团队就为了能够成功达成项目目标而组成的团队。项目团队的具体职责、组织 结构、人员构成和人数配备等方面因项目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而异。项目团队的一般职责是项目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团队要对项目的范围、费用、时间、质量、风险、人力资源和沟通进行多方面管理。项目团队成员有其固定的项目角色、职责、请示关系。

一个真正优秀的项目团队是一支不断变化的、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队伍。团队中的成 员在一起讨论任务、评论观点、做出决定并为达到目标而共同奋斗、共同工作。成功的项目团队有如下基本特点:领导得当、目标明确、决策正确、执行力强、沟通顺畅、掌握能按时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技巧,全体成员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项目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项目团队中包括协调员、出主意者、评论员、外联负责人、执行人、队长及督察等角色。项目团队角色分配原则是以个性择角色,而不是勉强队员去适应角色。另外,如果队员协调能力强,一个队员扮演多个角色是可行的,只要保证能够满足团队需要,同时队员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满意。

3.2 销售物流优化的项目目标体系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项目经理与团队成员共同确定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地评审目标实现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所以目标管理方法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控制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团队成员的方法。根据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自身特点其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一般包括:

(1)销售目标。就是根据市场调研确定项目定位,并初步确立销售方案,从而形成项目的销售计划是可行性分析的主要部分。所以,从可行性报告的相关数据出发,建立起销售计划的销售价格、合同签约率(进度)和资金回笼进度,就形成了该项目的销售工作管理目标。

(2)项目进度目标。项目在决策分析时应该对项目进度安排做出计划,并根据项目进度安排做出项目的资金安排计划,项目销售计划也是与项目进度有关的。

(3)项目成本控制目标。项目的成本目标体现在“项目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 分别体现了各分项成本的总额和支出进度,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其分解形成项目 成本管理目标。

(4)项目质量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功能安排、总体规划、配套设施配置上。

(5)项目融资目标。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资金安排计划就是项目的融资目标,包括融资金额和时间结点。

(6)费用控制目标。包括项目的二项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如销售物流中某些项目中的人员出差费用、咨询费用等在项目整体预算中都有明确的 分预算,由于具体负责实施的过程涉及到几个部门,所以项目经理必须掌握项目预算的明细表,并告知项目团队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让每个人心中都有明确的费用控制意识,从而实现整体的费用控制目标。

3.3 销售物流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设计

项目管理通常包括五个过程:计划、开始、协调、控制和收尾。本文将计划和开始合并为启动过程进行研究,然后根据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对物流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启动、协调、控制和收尾环节进行了细节的程序化流程设计。销售物流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如图。

参考文献

1、Elmar Kutsch.The effect of intervening condi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ris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Projects in Business,2008(04).

2、James P. L e w s. The Project Manager′s Desk Reference, Ind ed McGraw-HillEducation,2000.

3、Harvey Maylor. Project Management. 2nd ed.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9.门斯.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仲维庆.国外物流业发展经验与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2008(07):107-111.

5、牛芳兵.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5):66-68.

6、薛伟.关于发展我国物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4(03):139-140.

7、李智彬.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0(04):107-109.

8、梁隆.项目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基础分析[J].生产力,2010(01):233-235.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李晓计 单位:包钢物资供应公司

现代企业更注重对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方面的高效管理,在重视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产品的质量的提高。利用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方式,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确保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业成本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缺少创新。多数钢铁企业在实现财务电算化的同时,仅局限在对成本及费用的事后核算方面,对事前的预测与事中的控制环节把握不足。对管理方法与手段缺少创新,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企业日常的各项成本核算,忽视其他的供应成本,难以适应现代经济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工业成本管理范围狭窄。我国多数的钢铁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过于关注生产的成本,进而对生产之前的研发与营销、供应成本方面的控制工作不足;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过多,忽视对外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重视产品的制造环节、而对售后服务环节轻管理,管理的范畴狭窄。成本核算工作不严谨。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不严谨,核算的工程不够精细,未能及时地将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进行很好的反馈,导致信息的滞后,影响到管理的决策。少数企业在对能源介质进行计量过程中,出现计量失误,导致较大的浪费;还有对部分回收物资的循环利用环节,未对其的使用成本进行核算,导致核算数据的不准确,不利于核算工作。物流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钢铁企业工业物流运量大,各个物流环节所占的成本很高,因此,很难对物流的运输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不牢固,多数钢铁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待健全,核算的科目不明确,致使成本管理缺乏有利的依据。其次,在原材料与产成品的库存过程中,企业没有就原材料的储备状况、市场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导致产品库存与滞销过多。最后,对物流的运输路径缺少规划,钢铁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过高,车辆重复搬运、效率低以及空载等现象频繁出现,使产品的运输成本过大。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钢铁企业生产的流程长,涉及环节较多。因此,应该把成本管理的意识传输至企业的各部门所有人员中,通过有效组织、发动全体员工学习,提高钢铁企业的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全体员工保持正确的观念,调动员工的管理成本主动性。优化物流管理工作。做好对物流的优化管理工作,例如,对原材料的购进、使用等情况做到事先计划,使库存量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不但要满足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需求,还应建立好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较为稳定的购进渠道。此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结合。ERP等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管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概况、实际的库存情况,避免因物流信息的滞后导致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健全规章制度。钢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将成本管理计入战略管理的计划工作中。强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业成本的管理控制有法可依,更好地进行管理。加大创新的力度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必须加大对钢铁企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大创新的力度,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产品的档次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采购的渠道并降低成本。提高钢铁企业的工业成本管理,要对采购的渠道进行优化,和供户商保持合作模式,降低成本管理控制费用。积极优化采购渠道、重视对原燃料的性价比,同时还要对原燃料的价格趋势进行必要的预测,降低钢铁企业的采购成本。做好对资金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的资金管控。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强化对资金状态与流向的监管力度。此外,严格按照资金的预算管理进行各种费用的审核,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要拓宽融资渠道,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做出资金保障。转变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量大,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为此,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切实转变经营和发展方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不断优化并调整生产结构,完善对铁素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等工作,采用新技术完善现有的管理方式,降低对各项能耗。

综上所述,在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形势下,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在依靠先进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项目导向;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

当前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使企业资源产生极大浪费,不利于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钢铁企业对物流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运输成本较高,为实现低成本策略,需要探索新型采购管理模式,以保证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升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钢铁企业中的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随着当前钢铁行业经营举步维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高产能低需求,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现实情况,加强采购环节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挖掘边际效益,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激烈的钢铁行业竞争力,钢铁企业需要实施低成本策略,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获得成本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钢铁企业需要重视原材料采购管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市场经济对采购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全面推进市场化运营,传统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1)企业各部门立足于自身局部利益思考问题,缺乏有效的横向沟通,造成企业内部发展不协调。

(2)依据经验粗放式采购管理,采购与计划不协调,供应节奏、供应量与生产需求不协调,导致部分原材料积压报废或超库存采购,不利于成本降低。

(3)企业采购管理体系不合理,缺乏系统的采购评价机制,使得企业采购管理失去约束。

(4)企业采购部门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以采购目标为准,灵活性差。

1.3 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模式的意义体现在:第一,使钢铁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系统的采购目标,将过去的任务型采购目标转变为项目导向型采购目标,使企业工作人员朝着共同的采购目标努力,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项目导向型采购管理模式转变过去经验式的采购方法,根据市场化要求,采购计划紧密结合需求,进货节奏和进货量紧密结合生产,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保证了企业采购任务的科学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模式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探索,极大的完善了企业采购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构建健全的系统评价体系,使得企业采购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第四,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模式是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能力的体现。

2 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的内容

2.1 确定采购项目组

钢铁企业下发采购任务后,需要从企业不同部门中选择一名专业水平较强的人员来组成采购项目小组,并由挑选出来的员工负责该部门的采购责任。项目组受企业管理层的直接管理,具有临时性的特点,项目组在采购任务期间具有运行独立性及决策自由权,通过企业部门纵向分工及横向合作式方法,使企业采购过程得到有效保证。采购项目组中采购部门代表员工需要结合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商、企业库存信息的实际情况进行采购;企业生产管理部门需要对采购任务进行核查,保证采购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对采购结果进行准确评价;企业生产部门需要对采购任务进行建模处理,对采购计划、采购结果及采购成本进行准确评价;企业材料储存部门需要提供该企业的库存情况;企业质检部门需要对采购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2.2 制定采购计划

企业采购项目组要根据生产需要来确定原材料的采购量,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煤矿及铁矿等原料的采购合理性。企业需要定期开展生产计划会议,由采购相关部门对原材料需求量及采购成本进行探讨,保证原材料量符合企业生产需求。同时,项目组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的物流方式,并根据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确定采购量。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原材料物流大多采用水运、汽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其中水运是当前主流原材料运输方式,但容易受环境及季节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采购量。

2.3 实施采购计划

企业采购项目组需要选择与自身企业具有良好关系的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对多家供应商提供的价格进行对比,选择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供应商。对于原材料的物流管理,采购项目组需要对运输距离及运输材料品种进行有机组合,最大程度上节约企业原材料运输成本,并加强对原材料物流管理工作,保证物流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原材料到达企业仓库后,企业材料储存部门需要仔细填写材料入库单,由质监部门对原材料质量、规格及成分指标进行抽检,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再由企业财务部门对原材料进行结算。在结算过程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对采购发票、计量单、验收单以及质检单进行严格审查,根据采购合同合理调整采购成本,计算出采购量及成本。

3 结 论

钢铁企业采用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初始阶段,是企业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项目导向型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增强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钢铁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采购评价及考核机制,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刘泽辉.关于我国钢铁采购模式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2):89.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钢铁行业物流的特点

一、物流量巨大。一般生产1吨钢铁产品,需要4~6吨各种原材料、辅料。目前我国钢铁生产量已达5亿吨,仅供应物流部分,就有20~30亿吨的运输量,涉及到海运、水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据统计。2006年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已达到10亿吨,涉及海关29个,港口22个。另外就销售物流而言,我国钢铁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消费地则主要在华东地区。此外。随着我国钢铁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有一部分要出口到海外市场。

二、生产物流自营。就集成钢铁生产企业而言,生产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生产工序。由于生产过程的紧密连接性和运输设备的专用性,生产物流一般自营。目前生产物流的形式主要有:厂内火车、厂内汽车、皮带运输、管道运输、辊道运输等。近几年,厂内汽车运输发展较快。

三、钢铁产品的原材料性。钢铁产品涉及的下游企业众多、分布广泛,成品钢材一般属于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因此,销售物流模式较多,包括:直销、中间商、流通加工等。值得注意的是,流通加工销售形式成为近几年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热点。

四、物流成本高。由于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钢铁物流成本将长期处于高位。在供应物流方面,铁矿石是我国钢铁物流的主要对象,铁矿石的采购主要依赖进口,通过海运进入我国。内陆钢铁企业距离港口较远,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与原料供给错位;在销售物流方面,钢铁行业的主要客户为汽车、造船、家电、交通、建筑及石化等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行业大部分建立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内陆钢铁企业距离最终用户较远。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与市场需求错位。而生产物流方面,由于钢铁行业加快了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物流投入随之增加,物流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钢铁生产中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虽然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与世界钢铁工业改造的先进水平和钢铁行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产品在品种、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益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钢铁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一般侧重生产物流环节,实现生产物流与生产过程控制的无缝连接。钢铁生产中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呈现下列特点:

1,提高生产物流装备的基础自动化水平。由于现代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高速化、自动化、机械化,要求生产物流环节也具有同样的水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2,提高生产物流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将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物流管理准确化、快速化、合理化。

3,提高生产物流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水平。与生产控制系统、生产质量系统、企业经营系统无缝连接,与相关系统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从钢铁行业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系统看。多数系统分为四级或三级递阶结构。三级结构是将四级结构中的第四、第三级功能合并,形成三级递阶结构。其中,第四级(MIC)为总厂管理计算机,功能包括:经济预测、发展规划、订货管理、合同管理、质量设计、生产计划、原料采购等;第三级(PCC)为分厂生产控制计算机,功能包括: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控制、生产调度、仓库管理、库存控制,以及与上下级计算机的通信等;第二级(SCC)为监控计算机,主要任务是指挥与控制第一级计算机,功能包括:最优控制计算,数据采集、记录、监测与报警,以及与上下级计算机的通信等;第一级(DDC)为直接控制计算机,主要任务是指挥与控制工序设备,属于基础自动化部分。

英国钢铁公司斯宾塞厂是钢铁企业中最早采用四级计算机递阶结构系统的企业。我国宝钢2050和1580带钢连铸一连轧生产线均采用四级计算机递阶结构系统。也有一些企业采用三级递阶结构,如:德国奥古斯特的蒂森钢铁公司采用三级递阶结构,我国鞍钢1 780带钢连铸一连轧生产线采用三级计算机递阶结构系统。

分析近年来钢铁企业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可以看出以下发展趋势:

1,集成化

将管理计算机与过程控制计算机结合起来,组成集散型的集成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研制、更新系统时。使两者结合起来且适当分工,以均衡分担管理与控制功能,防止功能和投资上的重复和浪费。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联机化

为了适应钢铁企业工序多、联系密切的特点,提高管理效率,要求采用联机方式。这样可以准确掌握上下工序的动态物流信息,及时进行动态物流控制,提高系统效率;在管理体制上,也将管理机和控制机的系统管理业务统一在一个职能机构中。当前的趋势是全面联机化。除生产管理外,原料、物资、设备维修、成本机计算等一般管理也尽可能采用联机系统,根据需要和可能,将成批处理与实时处理、分时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进行灵活地结合。

3,数据库化

数据库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水平。采用数据库能保证数据的整体性、独立性、共享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方便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修改。数据库系统已成为钢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网络化

网络化是用数据通信网将各计算机群和终端设备联结起来,构成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这样可以共享系统资源,提高计算机的适应性,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率,缩短响应时间,有利于集中管理。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规模大小不一,生产工艺水平、生产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手段相差很大。因此。我国钢铁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其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如:宝钢;实现中等水平的企业,如:武钢、首钢、鞍钢等;也有大量水平较低的中小型企业。总体来说,新建设的项目水平较高,传统的或改建的水平较低。一级、二级计算机生产过程控制应用较多,三级、四级计算机生产物流管理应用较少。

钢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体内容和效果

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达28.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8%,2007年预计达到33.3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宝钢、武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为代表的30多家钢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国内各行业中信息化水平也比较领先。

2005年4月,宝钢基于一体化管控模式,对钢铁主业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规划。项目于

2006年6月正式启动。

宝钢建设的这套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由7大子系统组成,分别是:科研开发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出厂发货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Internet子系统。此外,还有一个资讯作业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自身管理,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及作业规范化。该系统从产品开发开始,经过接收用户订单、合同处理、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生产实绩收集、质量控制、发货管理等环节,直至合同结算完成,实现对各生产单元(包括炼钢、初轧、热轧、冷轧和高速线材等生产厂的10个生产单元)的实时跟踪。

宝钢的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由四级计算机体系架构组成,其中包括: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生产控制以及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等。在设计思路上,该系统以存货系统支撑生产现场事件跟踪,其跟踪信息细化到每件物料,并动态反映每个用户合同的执行情况。通过随时生成的最新生产报表、财务报表和质量分析统计报表,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宝钢的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各专业职能部门提供业务处理自动化手段。比如,科研人员可在线利用计算机终端进行质量跟踪、新产品设计和生产设计;生产管理人员根据生产能力自动将合同分配到生产线,并编制生产效益较优的合同执行计划。同时,在线实时查询所需业务信息,实时跟踪实际生产情况和用户合同执行程度,编制、下达名种作业计划。甚至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调整作业计划。

宝钢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与钢铁主业工程同步,在不断升级和完善生产过程控制的同时分期实现。集团联合后,宝钢股份继续以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其信息化效益。2006年宝钢股份在重点推进ERP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开发用户档案信息系统,提升客户服务技术含量的同时,推进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宝钢股份计划在今后几年内,通过实施企业系统创新(ESI)工程,按照ERP的理念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和再造,并完善相应的系统功能,不断地由科学化、合理化向知识化和决策层发展,最终成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反应、高效运作的企业。

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给宝钢带来了一系列效益。首先,缩短成品出厂周期。系统投入运行后。使成品出厂周期缩短了三天,比对1998年宝钢预算商品量计算,每年可节约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1282万元;其次,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实物水平。由于构造了规范的质量管理MIC体系,采用计算机自动质量设计,完全按用户的产品最终用途来控制质量参数组织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次品率;第三,缩短生产周期。由于“宝钢产、销、研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对产品的开发、销售、质量设计、生产计划、实绩收集、质量控制、成品出厂、货款结算等采用集中一贯的管理,强化了物流控制手段,加快了生产线上在制品的流动,减少了物流在库滞留时间,从而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对钢铁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议

1,推行物资集中一贯管理。

物资的集中一贯管理是指从总的物资管理职能看,物资管理的权力和业务集中于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从物资管理职能看,物资归口管理部门的集中管理贯穿生产、维修、技术改造所需物资的供应全过程和回收全过程,实现统一计划、统一订购、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统一调度、统一回收、统一核算;从物资管理与服务的对象看。包括从物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系统各厂、部用户,做到职能机关面向基层和生产现场,管好主体,服务主体。

2,强化基层管理。

使集中一贯管理深入到现场,确保实施用户满意的优质服务,必须使管理重心下移,强化物资部门的基层管理。

3,让用户满意。

实行物资的集中一贯管理,加强基层管理基础,其首要的目标就是提供优质服务,使用户满意。从企业内部来讲,就是上工序要使下工序满意,辅助要使主体满意。机关要使基层满意。

4,积极发展社会协作。

钢铁生产企业可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以及建立废钢供应基地和网点等方式,加强其在整个钢铁行业供应链中的能动性。同时,积极利用社会仓库资源,探索直接送料到现场的仓储运输管理方式。

钢铁成品物流系统建设

目前,国内钢铁成品物流呈现多种业态:其一,钢铁生产企业投资物流业;其二,传统钢铁流通企业通过升级改造建立新型钢铁物流园;其三,更多的大型钢铁企业投资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此外,一些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也在开展增值服务,积极与钢铁企业合作。相比之下,国有物流企业的优势是网络宽广、历史悠久、硬件较好;外资物流企业的优势是资金足、人才多、技术强、管理规范;而民营物流企业的优势是价格低、创新快、理念新、机制灵活等。三者特点各不相同。短期内都无法形成单一的霸主地位,也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营销成为钢材营销的新动向,电子商务直销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模式受到严重挑战。我国钢铁物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60%左右的流通量是通过这个群体实现。据统计,全国各类钢材贸易商超过15万家,但年销售能力在1000万吨的企业微乎其微,绝大多数企业的钢材销售量都在1 0万吨以下。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认为,伴随着钢铁供求关系的悄然变化,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未来的钢铁物流业必将进行一轮全新的产业整合。

现阶段,国内钢铁成品物流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趋势:

1,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速建立钢铁物流基地。

宝钢正实施未来国际加工配送中心设想。宝钢在欧洲、美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建立了销售贸易中心;在华东、南方、北方和西部建立了区域性贸易公司;在上海、广东、天津、杭州、沈阳、青岛等地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巨大的钢材分销网络体系。宝钢国际还同日本三井物产在钢材加工配送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接下来,宝钢将对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进行整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钢材加工基地,构筑一个能够迅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商品配送和高质量服务的钢材物流体系。

在钢材销售环节,国内钢材销量最大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原来的优势在海外市场,现已着手建设国内销售网络。并向物流加工等领域延伸。中储集团公司则选择在原有网络基础上,以库存抵押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延伸网络,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国能集团,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建立发展东北三省区域的钢材超市,发展各地终端代表处;第二步,建立健全华北超市网络,拓展战略合作渠道;第三步,形成遍布全国的战略发展布局,采取建立直营和合资、合作的加工中心与钢材超市并重的手段,建立起全国的加工、销售、配送网络。全面展开面向各类用户的钢材贸易一站式服务。

2,国内主要城市和地区积极兴建钢铁物流基地。

例如,广东乐从钢铁物流基地。乐从钢铁交易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4年全面完成钢铁经营企业的转制。如今已成长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钢铁贸易集散地,集钢铁销售、运输、深加工、配送、仓储、物流于一体,钢材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吨。2005年7月,该市场开通华南钢铁交易网。

青岛澳龙国际钢铁物流城。2006年10月22日,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青岛澳龙国际钢铁物流城奠基。该物流城集钢材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现货电子交易于一体,依托港口、铁路、公路,是实现了从钢厂到钢材用户之间物流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损耗最小的多式联运国际钢铁物流基地。

3,钢铁电子商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现代化钢铁物流加工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由钢材市场延伸的钢铁物流基地正向着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促进钢铁物流的形成。使用电子商务方式可减少钢材采购、深加工到配送过程的中间成本。因此,它是我国钢铁物流业发展提升的目标,也是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向钢铁领域渗透的必然产物。预计到2010年,中国钢材交易会有16%的在线交易,即有8000 万吨左右的钢材通过网络实现交易。

4,加强客户服务管理,构建长期、稳定、和谐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