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工业论文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精选

钢铁工业论文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第1篇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出现新的变化,将从依靠投入驱动、注重规模的发展方式向以技术驱动、注重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走这样的发展道路,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作为工业革命先行的国家是如此,后继者美国、德国、日本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的近邻日本表现得更加明显。日本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一直处于追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又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战后几十年的时间很快就又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很多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资本、劳动力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我国经济发展也走过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的主要发展行业是以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力依赖型为主,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产量大国,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后面。这种发展方式,在为我国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快、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同样,钢铁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对发展路径的选择。

二、经济新常态与钢铁工业发展困境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诸多对经济领域发展的思考与构想,总体来说是中国梦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展开,主要措施包括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城镇化的发展、保障房安居工程、权利下放等。观察其中的政策思路,有条红线贯穿,那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种常态不同于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速度、发展目标。从发展方式上来看,整个经济结构会发生一定的调整,依靠资源的发展、依靠劳动力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沿海地区依靠劳动力密集的服装、制鞋行业已经出现一些工厂倒闭的现象,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都对转方式、调结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会逐渐从过去的高增长方式向以较低的发展速度增长转变,不能再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经济体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到了一定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下降,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有这个规律,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证实了这个规律的存在,如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都不高。为了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在国家支柱产业的选择上,就不能依靠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这样的驱动式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方式已经实现了我国基础建设的巨大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也比较明显,最突出的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推动发展的路径已经逐渐失去了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在整个宏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颇为不顺利。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我国大规模投资的刺激推动下,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困难没有立即显现,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4万亿投资刺激力量的日渐式微,钢铁工业作为我国重工业的代表在运营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包括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主业发展不突出等。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已不是钢铁工业在运营方面中的新问题,每当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这个问题总是会被提出来,因此,对于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要考虑钢铁工业本身,还要考虑整个国家经济体系,比如造成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否真的存在钢铁产能过剩等。根据近几十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钢铁工业发展的国际态势,对比日本、美国、德国这些以往的钢铁强国,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产量确实很大。此外,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钢铁工业又处于劣势,这都影响了对我国钢铁产业产能是否过剩的判断。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基础建设大规模发展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在经济集中上升阶段,钢铁产能是不存在过剩的,但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过程中,钢铁工业的发展规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的判断也存在差异: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的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主要依据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钢铁厂的设备先进程度都不如我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话,那只是设备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毕竟设备都是从国外购进的,而且后期维护还需要国外生产厂商来进行,利用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完全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仍不高,只靠购买而不能自己研发,永远也成不了技术强国。在国际竞争方面,受限于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内钢铁工业外向型人才的缺乏,我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步履维艰,走出去的过程相当困难,在与国外对手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也处于劣势。比如日本和韩国的钢铁企业就是我国在国际汽车板生产中的竞争对手之一;另外,米塔尔钢铁公司,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是非常强,但是强大的商业运营模式,也使得米塔尔在国际钢铁工业中运行风生水起。相对于国外钢铁公司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相对要滞后,主要的钢铁产品还是以建筑钢、低牌号钢为主,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钢铁产品生产技术达不到或者生产能力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家竞争的步伐。

虽然钢铁工业的主业应该是钢铁,但是很多钢铁公司却不是以钢铁发展为主。很多钢铁企业投资做房地产或者转做钢贸商,其利用企业特点,争取到大量银行贷款,然后转手将银行贷款转到房地产、贸易、投资领域,争取赚快钱,却不愿意真正投入到钢铁主业发展中去,特别是不愿意投入到技术研发过程中去。

三、新常态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和资源欠账,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的。钢铁工业也同样如此,依靠高投入、高积累使钢铁总产量快速增长,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主要的技术提高还是技术设备投入的提高。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经济创新理论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以资源、劳动力为驱动力的模式正遭受到“创造性破坏”的威胁,必须从目前的经济态势转变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上去才有希望。党和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理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内涵比较丰富,但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靠规模和速度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要让位于靠质量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个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未来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放缓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钢铁工业发展的速度也应该会慢下来,逐年快速增长的模式会转变,速度的放缓会迫使一些企业考虑转型。每个产业到转型的时候都会出现位于产业不同部位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转型,位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可能会更加注重主业,提升产品质量,牢牢占据主流地位;位于中间的企业需要考虑多元化的运营,或者集中于自己擅长的比较专业的产品;位于末端的企业要么转型其他行业,要么被淘汰。产业转型充满着挣扎与痛苦,改变总是会带来意想不到影响,但是转型也能带来希望。

2.我国钢铁工业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钢铁工业会与国外钢铁巨头短兵相接。对此,我国钢铁工业不能再陶醉于规模庞大的迷梦之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我国钢铁需求量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未来的市场不仅在非洲、拉美,也在欧洲、北美、日韩。这些都是欧美钢铁强企的传统势力范围,对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进入肯定会大加阻挠,因此中国钢铁工业应该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3.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自力更生目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经走到了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从规模向质量转变。在规模发展阶段,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落后,在国际上进行技术和管理方式引进的时候,所遭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少,但是经过中国钢铁工业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可以与欧美国家钢铁企业抗衡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国外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引进,作为竞争对手的国外企业就会百般阻挠,因此,目前中国钢企已经走到了先进的设备、技术难以引进的境地。先进技术作为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只能自力更生,所以,中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

四、钢铁工业对经济新常态的应对之策

1.钢铁产业整个队伍应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加强力量对经济新常态形式下钢铁发展的态势进行细致的研判,确定钢铁产量、增长率、集中度,对这些基本问题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些认识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钢铁工业的走向,判断准确可以使钢铁工业今后少走不少弯路,也能避免对钢铁工业投入资源造成的巨大浪费。

2.钢铁工业要树立自主技术创新的决心与信心技术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众多,涉及技术广泛,而且技术创新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可以说“创新有风险、投入需谨慎”,一旦创新失败,就可能会面临血本无归、企业发展出现危机的情况。因此,在面对创新时,必须做好认真全面的筹划,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创新,创新的组织体系如何搭建、创新的投入来源、创新成果的分享,这些问题都必须提前规划,全面设计,争取在创新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第2篇

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贡献实证分析

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鞍山及辽宁近1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证实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用模型及数据直观反映拉动情况。

1.数据来源及整理。为了能够使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本文的样本为1996年至2010年15年的数据,分析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利用GDP这一经济指标,为了佐证结论,把鞍山三次产业数据资料总结汇总如下表1。

2.模型分析。辽宁GDP的增长率是用辽宁GDP当年价格计算而得,且模型中所用数据皆为比率数据,所以鞍山GDP与鞍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调整为用当年价格表示。对上表中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数据见下表2所示,其中Y代表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Y1代表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1代表鞍山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2代表鞍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3代表鞍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经整理得到以下数据:现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模型数据进行估计,分析鞍山经济增长对辽宁经济增长拉动情况。由于回归模型扰动项存在序列相关(如下图2),估计并修正后结果如下:(略)。由F检验统计量p值等于0.00000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看出,不能拒绝模型中所有参数为0的假设;其次由修正R2=0.9484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由t检验p值可以看出,模型中常数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不显著,但是在统计模型估计中常数的显著性与否可以忽略,而Y1前面的系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很显著,可以说该模型中的系数是有效的。本文旨在给政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样运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拟合鞍山地区经济产值与鞍山三产增加值之间的模型(见下式2)。

3.结论分析。根据以上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由模型式1中Y1前面的系数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拉动辽宁GDP增加0.08189个百分点。说明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进而可以得出2011年鞍山经济增长为辽宁经济增长拉动了0.9830个百分点,意味着辽宁2011年的经济增长中有将近1个百分点是鞍山经济拉动的,是鞍山经济做出的贡献。(2)根据模型式2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三产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鞍山GDP分别增加0.087153个百分点、0.470167个百分点、0.390506个百分点。(3)结合模型式2中%X1、X2%、X3%前面的系数对比来看,在本文样本设计区间内鞍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数值为0.470167,其次为第三产业为0.390506,这与鞍山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十分相符。2011年鞍山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4.6:53.8:41.6,由此可以看出鞍山2011年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12.2个百分点,但是鞍山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低于第二产业0.07966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鞍山第三产业的表现突出,即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鞍山经济结构正随着经济发展需要而向世界经济结构接轨。

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鞍山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整个辽宁的辐射与带动,同时辽宁发展对鞍山发展不可或缺,为了更好的促进鞍山自身经济以及辽宁经济发展,鞍山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上,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双重战略机遇,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1.充分发挥叠加优势,不断加快区域融合步伐。充分把握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双重机遇期,实现谋划推进鞍山发展。一是以鞍海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沈辽鞍营一体化发展,以汤岗子新城为重点加快“四城一镇”等新城新市镇建设,加快与沈阳经济区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产业带和公共创新平台的融合,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加快沿海大县(市)建设,海城、台安、岫岩都面向大海,因此要主动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宽阔视野谋划新的发展。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同时大力推进资金争取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伴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广西的钢铁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介绍了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广西钢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品结构、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提出了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钢铁产业;发展;广西

十五期间,广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国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1265亿元,比2004年增长18.9%。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75.75亿元,约为1978年的54倍。在广西工业化的进程中,广西的钢铁工业也发展迅速,钢铁工业的总产值从2000年的41.53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211.48亿元。到2005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三大产品年产量全部突破400万吨,钢材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到515.49万吨,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生产地区之一。

1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概况

可以从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钢铁工业总产值,钢铁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来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

(1)从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方面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钢、生铁、钢材、铁合金)逐年递增,在全国产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大。如表所示,从2000到2004年,钢由104.73万吨增长到319.5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0.82%提升到1.17%;生铁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0.96%提升到1.35%;钢材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0.78%提升到1.27%。2000-2003年,广西钢、生铁、钢材和铁合金平均增长25.3%、26.06%、33.24%和18.3%,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5.3、10.5、10.8和2个百分点。虽然广西钢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全国,但与中国的钢铁强省如河北差距还比较大。以2004年为例,除铁合金外,河北省的钢、生铁、钢材三种产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68%、20.98%、15.81%,远远高于广西。可以看出,广西钢铁业产品产量虽然逐年递增,但产量仍有待大大提高。

(2)从钢铁企业数量和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方面分析:从2000到2004年,广西的钢铁企业从69个发展到164个,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也从41.53亿元增加到211.48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由0.88%提升到1.35%,发展迅速。但是与河北省相比,差距仍然明显。2004年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总数为388个,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为2422.61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为15.47%,远远高于广西1.35%的水平。广西省2004年的钢铁企业数接近河北的一半,但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却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广西的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不明显,生产效率较低。

1.2广西钢铁支柱企业——柳钢发展情况

广西重点支柱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是广西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中厚板、中型材、小型材以及高速线材等。至2006年底,柳钢销售收入突破二百一十五亿元人民币,率先成为广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企业,并大踏步进入中国钢铁主流企业,发展迅速。

从2000年到2004年,柳钢的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如粗钢产量从104.34万吨增加到310.02万吨,生铁产量从110.96万吨增加到306.82万吨,钢材产量从101.42万吨增至303.65万吨。2003年其主要产品钢、生铁、钢材产量在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排位分别为59、47和58位。但与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如河北唐钢相比,仍存在差距。2004年唐钢的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均为柳钢的2倍多。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从纵向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广西工业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横向分析,与全国的钢铁强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周边省份如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钢铁产业发展相比,广西在五省区中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广东、湖南略高于云南、贵州。

2广西钢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能源消耗大

广西现有的钢铁企业中,除柳钢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之外,其余大都是小型钢铁企业。广西现有的铁合金企业中,除八一铁合金公司、广西大锰、广西康密劳、桂林康密劳、广西新振锰品等企业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其余大部分也都是小型铁合金企业。而小型钢铁、铁合金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电力、原材料和燃料,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2.2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产品比例低

在广西目前的钢铁产品结构中,普通钢的比重大,优质钢的比重很低。如2003年,广西钢产量中,普通钢占97.16%,优质钢产量仅占2.84%。以柳钢为例,2005年,与同期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相比,柳钢普通质量非合金钢材占非合金钢材比重95.8%,高34.6个百分点;普通质量低合金钢材占低合金钢材99.8%,高25.6个百分点;优质非合金钢材占非合金钢材比重和优质低合金钢材占低合金钢材比重则分别低23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

2.3技术装备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十五”时期,广西钢铁工业加大了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主要生产设备的力度,但是同先进地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差距。至2006年,广西现有的8座炼钢转炉全部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120吨以下转炉,此外还有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线材轧机等国家要求淘汰的钢材轧机在生产。235台铁合金电炉中,有141台属于国家明令于2005年淘汰的,其生产能力为54万吨,占广西现有电炉铁合金生产能力的28.5%,落后的生产设备造成了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

3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要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广西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存在着一般产品过剩与技术含量大、高附加值产品短缺问题并存的矛盾。同时广西的钢材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中厚板、螺纹钢、圆钢等,远不能满足本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十一五”时期,广西钢铁产业应加大力度生产技术含量大的优质产品,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3.2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能力

与钢铁强省相比,广西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进步相对缓慢。广西的钢铁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继续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如淘汰横列式线材轧机、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小型轧机等一批落后轧材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如近年柳州斥巨资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柳州市用于技改方面的资金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其中柳钢就投入了一百亿元人民币进行技术改造,对2000年以前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在三年时间里柳钢实现了环保、产能、销售、利润的大跳跃。科技创新可以导致系统的技术进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3做大做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目前广西大多数钢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钢铁的生产、市场、研发等方面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应以本地的大型钢铁企业(如柳钢)为龙头,并利用大型钢铁企业的辐射效应,做大做强一批钢铁企业,培育出若干竞争力强的钢铁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具有产业吸引力大,规模效应显著等优势,以促进产业的升级。

3.4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吸引人才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企业应通过组织员工内部培训或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区内、外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或与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等方法,为企业招募人才。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人才小高地”,为柳钢聚集和培养人才,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创新和提升。

3.5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活动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那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阅读"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它是对课文知识的必要扩展,体现新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地理2》第四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中,"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就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这是一个重要知识,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按照"阅读"内部的三个时期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在变化。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活动:①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属于哪个时期?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②我国鞍钢的发展主导因素又是什么?③日本福山钢铁工业发展属于什么类型?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即可归纳出"就近煤型"、"就近铁矿型"、"临海型"三种钢铁工业布局类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应对三种类型型及变化进行简单拓展,提升这部分教学的次层性。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转变过去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旧模式,充分调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巧用教材中"案例"教学,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新教材不论在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中都呈现大量"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性和说明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环节的教学,能使师生互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巧用教材中"读图思考"部分,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思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插于课文之间,又不隔断课文的逻辑联系。一般编排在教材中图表之后,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文字内容和图像内容的分析思考,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而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注重其开放性和拓展性进行应用。高中地理学习中应关注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用"读图思考"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巧用教材中"活动"部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描述表达能力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经营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理念的当今世界,先进企业无不实行环境经营。在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深入人心,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及时引入环境经营体系,这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钢铁企业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钢铁企业的各个工序都有大量污染物排放:矿石的处理过程中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制钢工序中产生各种废渣;锻压工序中产生有害废水等。可见,钢铁产业是具有代表性的高耗能产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钢铁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粉尘

目前,钢铁厂对大气环境及周边地区最大最直接的影响是粉尘排放。炼铁系统粉尘的排放量占钢厂总粉尘(烟尘)排放量的50%以上。烧结过程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台车下面的抽风系统(占90%以上)。高炉炼铁工序的粉(烟)尘主要来源于高炉上料、煤气放散和出铁场等。目前我国对钢厂粉尘的排放标准是小于每立方米120毫克。提高现有除尘设备的能力,采用高效的除尘系统以及提高作业率是减少粉(烟)尘排放的主要措施。

2.二氧化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煤品质低下客观上决定了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严重。由于在高炉中采用焦炭熔炼铁矿石的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减产时其排放量才可能明显减少,电炉炼钢也是如此。据世界钢协估计,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钢铁业每年产生约22亿吨二氧化碳,其依据是每吨粗钢产生1.7吨二氧化碳,而全球粗钢产量将近1.3亿吨。虽然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公布,但据2005年的公开数据推算,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在300亿吨左右。基于这一数字,估计钢铁业22亿吨排放量约占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可见,高炉炼铁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源头,因此减少高炉炼铁的能源消耗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3.氧化硫

由于原料条件改善和工艺进步,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每吨钢的氧化硫气体排放量从1995年的9.2kg降低到2005年的2.96kg。但目前国内烧结机基本没有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烧结工序的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量占钢厂的60%左右。由于烧结烟气量大,氧化硫浓度很低,处理难度高、处理成本较高。

4.二恶英

二恶英是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这类物质既非人工合成,又无任何用途,但进入人体后,不能降解和排出。二恶英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而且具有生物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由于铁矿石中含氯,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钢厂主要是炼钢的电炉和烧结工序产生二恶英。烧结过程的二恶英的排放控制技术有待开发应用。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尚无对二恶英的监测,也无相应的排放标准。

以上这些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多年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或是在生产实践上,人们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为何至今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原因不在技术,而是在意识和制度。?在4月9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去年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半以上是重金属污染事件。由此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环境责任的缺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钢铁企业环境经营体系的建立途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均是粗放发展的结果,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和物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环境也越发严重,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双管齐下,在宏观上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在微观上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风景游览区和各种自然景观等,也包括人们用劳动创造的生存环境,即人为的环境,如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及其他居民点等。我国自1973年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陆续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1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2年)等相关的保护环境的系列法规和制度。这些制度和法规中都彰显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但正确的理念必须辅之以坚实的制度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国家在宏观上必须进行调控和指导转国家在规划和调整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就应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所以钢铁企业分布不能遍地开花,必须依托铁矿等资源建厂,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改善现有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逐渐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钢铁企业的规模也不能大小不一,必须考虑规模经济效应,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例如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2.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后,这是人类历史付出了莫大牺牲才得来的科学共识,而环境的主要污染主要大量地来自企业活动,企业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主体。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文明生产,企业首当其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大量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树立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对于这一点日本钢铁企业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1970年新日本制铁公司为解决环境问题就建立了环境对策委员会,1971年设立了环境管理部,1996年公布了环境宪章,确定了环境经营的基本方针,为此,对环境有害的各种经营活动都有事先预防措施,维持和改善企业周围的生态系统。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经营战略;从原材料、制造、流通、使用和废弃全过程考虑降低环境负荷,引导客户和顾客共同进行环保,为建立“环境保护型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于日本企业,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做了环境经营方面的尝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减少碳排放将面临巨大挑战。但钢铁行业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开发绿色钢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整体水平。同时,低碳经济将促进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超级秘书网

对钢铁企业来说,做好碳减排工作不仅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鞍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鲅鱼圈钢铁新区,鞍钢已经开始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并在2009年开展了风电支撑轧机运行试验,取得初步成果。鞍钢始终非常重视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各个生产基地都建有TRT、CDQ、CCPP等节能减排技术设备。2009年,鞍钢还实施重点节能项目9项,实现节能88.3万吨标准煤。

环境保护的多年实践说明,没有民众参与的环保最终很难取得成功。目前,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法律与政治上,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特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