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钢铁业评价论文:钢铁业评价与应对策略

钢铁业评价论文:钢铁业评价与应对策略

本文作者:荆竹翠李孟刚王冲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

主成分分析结果

指标数据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KMO样本测度值为0.693,很接近于0.7,说明各变量间信息的重叠程度较高,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Bartlett)球度检验的X2统计值为146.673,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00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由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可知前两个因子的方差分别占所有因子方差的79.175%和12.259%,累积贡献率达91.434%,超过85%。因此,选取前两个因子已经能够描述我国钢铁产业安全水平。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由表2看出,第一公因子在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国内市场占有率、外资投资控制率和外资市场控制率达到较大的载荷,其中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的载荷达到0.933,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0.905,主要表现为国际环境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第二公因子在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产业集中度、外资资产控制率和国内市场需求量上有很大的载荷,其中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的因子载荷达到了0.979,表现为我国钢铁产业对原材料的依赖性。总体看,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为提高钢铁产业的安全度,钢铁产业应积极向国外拓展产业链,不仅要在国外开矿,更要在国外建厂。为了考察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统计量,并将此综合统计量定义为该产业该年的安全度:。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图1显示了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业各因子得分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在此期间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由图1可知,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产业总体发展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安全度水平不断提高。但在2008~2010年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度发生转折,是由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钢材需求下降、中国钢材出口受阻、中国国内需求增长明显减弱,2008年的国内需求增长率仅为7.881%,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所以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度由2007年的0.78下降至0.77。2009年与2008年相比,贸易竞争力指数由0.462大幅下降至0.067,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需萎缩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钢铁产业的安全度由0.77下降至0.52。2010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日趋回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率的提高等,我国钢铁产业政策效应逐渐显现,钢铁行业逐步走出低谷,国内市场需求量由2009年的68547.3万吨大幅上升至82889.58万吨,贸易竞争力指数由2009年的0.067上升至0.293,呈现国内需求扩大、产量恢复增长、效益改观的态势,所以2010年的产业安全度有所回升。

对策建议

结合因子分析结果,根据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度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向国外拓展产业链,实现产能转移

目前,我国铁矿资源的禀赋差、开采成本较高,扩大铁矿石的进口量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矿定价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的接受其价格。因此,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参股或直接投资国外钢铁企业或开采铁矿,进而提高话语权,参与国际铁矿石的定价。

(二)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

钢铁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它的发展壮大要求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作为前提条件。第二公因子中产业集中度指标的载荷达到0.805,更说明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对其产业发展安全的影响程度。国外钢铁强国基本上都采用大强度投融资与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奠定本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根据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钢铁产业钢材的集中度比2000年低近5个百分点,仅为24.47%,与国家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3年目标———“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45%以上”还有差距。为此,一方面要完善产业进入壁垒,排除行政干扰,严格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的钢铁产业的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违规项目。另一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真正将钢铁产业做大做强。

(三)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控制钢铁产业总量

造成钢铁产业现状的原因是粗钢产量高增长造成高价进口矿增加,而供大于求促使国内钢材价格下降,因此生产总量高增长,钢铁行业产能总体过剩是造成全行业高成本、低效益的最根本原因。目前,市场低迷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而破产,市场竞争激烈恰恰是调整钢铁产业结构的一个绝好时机,同时部分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有可能得到缓解。要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和技术进步来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钢铁产业总量过快增长,行业间应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整合钢铁产业技术资源,从而提高钢铁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加大行业科技的投入研发,加快钢铁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

为此,一方面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力度,以产品研发增效益,以技术研发控成本,实现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钢铁产业应该抓住机会,瞄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由追求规模和数量的扩张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依靠科技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钢铁产业的质量效益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