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现代产业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65-02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竞争力弱等。

一、现代产业体系概述

1.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最早由中共十七大提出,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权威性的定义。本文参考十七大报告、新华社相关文献以及各省出台的地方性政策[1~2],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如下:“现代产业体系是指顺应经济知识化的发展,服从国际产业演变规律,以现代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核心内容,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的,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2.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构成要素之间不是相互隔绝和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3]。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决定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是否成功。

二、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产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极大地促进了产业融合。一方面,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先进制造业能够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创造巨大需求,制造业的服务化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保障,是制造业提升竞争能力与盈利水平的有效路径。

2.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随着生产业的发展完善,其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生产活动的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中,为其提供有力支撑,促使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形成[4]。在上游,生产业提供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等多方面服务;在中游,其提供融资、信息、保险等多方位服务;在下游,其提供物流、维修保养、广告销售、客户培训等多角度服务。这些服务活动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拓宽了产业活动的范围,延长和完善了产业链条。

3.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能够提高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够通过新技术、新知识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战略升级,提高制造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制造业以提高服务来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三、河北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尚未达到良性互动

1.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比例不合理。2005―2009年河北省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2005年14.9∶51.8∶33.3;2006年13.8∶52.3∶33.9;2007年13.2∶52.8∶34;2008年12.6∶54.2∶33.2;2009年13∶52.1∶34.9。从对上述五年内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近五年内,河北省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的比例一直波动,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2005―2009年五年内第二、三产业年均比值为56.4∶33.9。在人均GDP 2 000美元~3 000美元时,从国际规律看,三产比重应达到40%~50%;从国内先进省份经验来看,三产比重基本上在36%~40%,而河北省目前三产比重在33%~34%,相当于先进省份人均GDP 1 000美元时的水平[5]。因此,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比例来看,两者尚未达到良性互动。

2.制造业没有充分依托服务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越来越依赖研发、营销等服务环节。依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引进新技术、新的知识能够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品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能够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当前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而目前河北省制造业中除钢铁行业竞争力较强外,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纺织等行业竞争力都低于沿海强省,制造业的大多数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低、产品开发能力和名牌产品创建能力弱,这都与没有充分利用服务业优势、没有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有很大关系。

3.服务业没有充分利用强大的制造业促进自身发展。河北省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制造业,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内名列前茅。如果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实现良性互动,河北省内的现代服务业应当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但是,事实上是在河北省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却相对较低。以2009年为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两大传统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5.3%和23.1%,但是,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相对薄弱、规模较小。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整个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仅为48.9%,这一数据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排名也处于下游。由此可见,河北省内现代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制造业的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四、促进河北省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对策

(一)河北省政府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清除体制障碍。河北省政府应当顺应国家政策,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一是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清除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结构升级。充分运用产业导向、环保标准、能源调控、财税政策、政府采购等调控手段,为河北省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6];二是河北省规范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方式,取缔不利于产业融合的制度性壁垒,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与资源重组。

2.加大对生产业的扶持力度。生产业大部分属于垄断性行业,金融保险、通讯信息等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因此,要促进生产业的发展,就要降低准入门槛。河北省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根据本省实际条件放宽进入条件,同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生产业。对生产业实行支持性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在省级政府的职权范围内,改善税种设置,相对减轻税负。目前,全国有不少省市都已经设立了专项性的产业发展资金,例如:苏州市每年安排了不少于5 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河北省政府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和引导生产业的发展。

3.推动制造业企业业务流程外包。当前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阻碍制造业企业业务外包的宏观因素主要是交易费用的问题。如果企业外部交易费用高于自身生产的费用,那么企业就会选择自己来生产。因此,河北省政府一方面应当制定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完善外包市场环境,在财税方面对企业业务流程外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在外包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消弱搭便车行为,这就要求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来降低交易费用。

4.增加科研投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平台之上的。先进制造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将之应用到制造产品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需要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服务业。

5.发挥临港地域优势,打造蓝色产业群。河北省应抓住渤海湾西岸区域上升为国家发展重心的机遇,重点发展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临港、临海“蓝色产业”。利用河北省最大的比较优势――深水港口优势,在临港区域将产业园区作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载体,大力发展精品钢铁、大石化、造船、新型高端建材等先进制造业,促进港口物流、金融服务、海运保险等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新型临港和临海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蓝色”产业群。

(二)河北省内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1.制造业企业发展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转变增长模式,通过将生产服务业环节外包化来整合外部专业分工优势,推进产业链条企业优势互补,形成企业间的强强联合,确保制造业与生产业保持良好的动态的契合,不断提升整个产业价值链竞争力[7]。

2.服务业企业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业企业应当将发展重心向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生产中期的管理、融资、保险;生产后期的营销、物流等全过程进行渗透,在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15.

[2]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EB/OL].南方日报:网络版,gd.省略/gdgk/gdyw/200807/t 20080728_60362.htm,2008-07-28.

[3]田家欣.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选择――以绍兴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7):91-96.

[4]邓丽姝.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0-14.

[5]郭子源,杨继成.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陈璐研究员访谈[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12):72-78.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第2篇

一、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深化集成电路设计、数字新媒体、软件、信息安全等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生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行业标准规范;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开发一批现代服务科技产品和知名服务品牌,形成现代服务业产品链;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综合研究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技术平台,形成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实施一批现代服务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服务业应用示范体系;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聚集区,带动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依托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力争到2014年,完成科技示范工程5-8个,建成现代服务技术平台10-15个,建成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5家以上,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40家以上;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3%以上,生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3%;服务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国内高端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西部、面向全国、世界一流的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二)工作思路。围绕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以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为基础,以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核心,以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关键,以环境营造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改造提升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发展科技服务业,加速建设全球知名的研发设计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基本原则。

1.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基础,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推动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变区域科技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2.高端带动,聚集发展。选择重点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示范工程,建设高端服务聚集区和特色园区,引导生产业企业和创新型服务业企业聚集发展。

3.市场牵引,开放促进。利用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会,主动承接较高层次国际外包业务,积极参与高端服务业分工,积累自主创新能力,寻求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和产业突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4.集成资源,协同推进。推动“官、产、学、研、用”结合、科技与产业部门协同,加强部、省、市和区(市)县联动,集中政策、人才、技术和资金资源,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二、试点内容

(一)重点领域。

1.生产业。

(1)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支持信息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和运营、设计与开发服务等高端信息服务,鼓励信息安全、数字新媒体、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探索新技术条件下的服务和运营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天府软件园、科技园、天府新谷、西部智谷、都江堰软件产业园、东区音乐公园、物联网产业园等软件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载体和公共技术配套;加强软件服务化应用技术研究,构建开发系统服务外包平台,提高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区域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与灾备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服务外包业。加强软件服务化应用技术研究,构建开发系统服务外包平台,提高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天府软件园等专业园区的国际化软件业务承接能力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开发、通信研发、游戏动漫、数据中心等;支持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建设共享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支付能力和水平;加大政府和企业业务外包管理支撑系统软件研发与应用力度,促进能源、交通等领域实时数据库、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和业务服务外包。

(3)总部经济服务业。扶持新型服务方式、新兴业态和先进商业模式,构建完善企业知识型服务产业链;促进企业总部与区域金融保险等服务资源的融合共享,创新贸易和金融服务配套发展模式;加强工程总包和系统成套技术的研发,促进企业向综合化转型;加强产品服务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研发,搭建重点产业零配件协同服务平台,完善企业服务价值链及零配件协同体系。

2.新兴服务业。

(1)推动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依托东村,建立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实施文化科技创新计划,支持一批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大创新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支撑文化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技术研发平台。

(2)创新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加强城乡社区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第三方医疗与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个人健康保健一体化社会查询系统;构建开放式教育、就业服务、社保以及公交、气象等日常信息查询公共服务平台。

(3)支持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态。

3.科技服务业。

(1)研发设计服务业。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鼓励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等新业态发展;面向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共享技术研发服务;培育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推动检测服务市场化;支持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软件设计与开发。

(2)科技金融服务业。完善科技保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责任、技术交易、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的补助试点,引导保险机构做大融资性保险业务规模;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风险,探索完善有利于科技银行业务发展的考核激励制度和风险管控机制。

(3)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以技术转移(集团)公司为载体,完善技术转移服务功能;加强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体系建设,活跃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培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服务领域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服务体系。

(二)重点任务。

1.面向现代服务业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基础共享平台。

(1)云计算平台。支持建设商业化云计算平台,为政务应用和商业化运营提供按需分配、动态扩展、按量计费的计算服务,建成国内领先、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基地。以通信运营商和第三方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依托,建设数据灾备、信息安全、电话呼叫基地和通信交换、信息处理核心枢纽,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应用。

(2)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对互联网中各种繁杂的信息和资讯进行检索、挖掘、整合和处理,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为专业领域提供更有价值、更精简、更智能的数据和信息服务。

(3)服务外包行业在线培训公共平台。通过实时展现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信息资讯,为从业人员提供在线产业资讯、就业方向引导、国际及名校开放课程等服务;通过实名注册及基于诚信档案基础的问卷调研、学习过程管理和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4)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平台。推进微功耗低成本安全电子标签、传感器专用安全芯片、MEMS(微机电系统)安全技术、无线及光纤传感网络安全技术、数据智能处理安全技术和安全中间件等产品研发,形成全国物联网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中心。开展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技术架构设计,提供安全咨询、产品和系统安全测评、数据恢复、安全加固、应急响应、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服务。

(5)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完善资源供需双向补贴机制,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加强与部级和发达地区科技资源平台衔接,把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科技条件平台体系的重要支撑点。

2.面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平台。

(1)第三方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立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呼叫中心及研发中心,鼓励关联行业第三方服务平合重组,开展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逐步实现从“信息服务”到“资源服务”,再到“业务协作”的跨越发展,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及产业集群。

(2)新一代通信技术及增值服务共性平台。依托高速移动通信研究、试验与示范应用基地,支撑3G企业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工具、试验验证、安全测评、游戏开发等公共服务。

(3)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共性平台。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卫生服务关键技术,支撑各医疗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协同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医院管理、临床应用科研,创新医疗服务流程,构建新型现代医疗协作服务模式和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4)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创意设计、材料工艺、模具设计制造产业,搭建快速设计验证、逆向工程、用户体验等实验室,为工业设计全过程提供资源保障,为“制造”向“创造”跃升提供技术支撑。

(5)数字游戏动漫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游戏动漫引擎、游戏测试、游戏动漫开发制作、影视工具资源库等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建设数字游戏产品运营平台,拓宽中小企业产品推广运营渠道;完善数字动漫产业链,促进产业分工,优化产业结构。

3.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造现代服务业科技产品链。开展产业链协同与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以及工程总包、设备成套、零配件配套、产品应用服务、制造资源协作等生产技术研究,加大无线移动、射频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解决现代服务业技术改造和经营模式更新中的共性问题。大力突破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过程优化与监控、裸眼3D显示、虚拟现实、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设计及组网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协同医疗、健康和文化等民生服务技术。

4.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

(1)高技术及信息服务业聚集区。以高新区、武侯区为重点,建设以总部经济、软件及信息服务、会展产业等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2)科技服务聚集区。以高新区(西区)、金牛区、青羊区为重点,建设航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科技中介等为核心的科技服务聚集区。

(3)数字出版服务聚集区。以锦江区为重点,建设数字发行、电子报刊、数字游戏等为核心的数字出版高端产业集聚区。

(4)金融服务聚集区。以高新区、锦江区为重点,建设以金融后台服务、金融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为核心的金融高端服务聚集区。

(5)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以东村为重点,依托高新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和双流县,建设以传播、创意设计、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演艺娱乐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示范工程。结合产业功能区和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一批现代服务业特色科技示范工程,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增长点,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1.文化创意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2)技术领域。文化创意、信息服务。

(3)示范性质。构建文化创意服务产业链,创新文化创意服务新模式。

(4)示范内容。建立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影视数字特效等为重点,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总部经济服务支持工程。

(1)战略区域。金融总部商务区、高新区。

(2)技术领域。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等。

(3)示范性质。支撑集团企业开展工程总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4)示范内容。围绕总部经济的发展需求,针对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以及工程总包、设备成套、零配件配套、产品应用服务、制造资源协作、移动电子商务等,研发协同服务平台,为企业总部开展服务提供支撑。

3.现代物流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现代物流功能区。

(2)技术领域。现代物流、仓储业、配送业、快递业等。

(3)示范性质。多式联运、城市物流集中配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

(4)示范内容。以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铁路物流枢纽、公路物流枢纽、口岸服务、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为重点,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的实际需求,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整合及过程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探索新型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广泛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移动终端等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形成现代区域物流、公共信息集成与应用服务新体系。

4.产业聚集区域协同服务示范工程。

(1)战略区域。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2)技术领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

(3)示范性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组产业价值链。

(4)示范内容。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目标,面向重点产业聚集区域,针对产业链协同需求,研发业务流程融合、信息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实施集成应用工程。

5.旅游与休闲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2)技术领域。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旅游等。

(3)示范性质。创新休闲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4)示范内容。通过数字化建设将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的各类信息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目的地信息的共建共享,完成数据到信息、信息到知识、知识到决策的流程,从而推动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目的地的建设和营销,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6.区域协同健康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经开区医疗服务业发展区。

(2)技术领域。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健康服务。

(3)示范性质。集成资源,创新健康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4)示范内容。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卫生服务关键技术,支撑各个医疗机构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协同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医院管理、临床应用科研,创新院前、院中、院间服务模式与流程,逐步形成分级、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形成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产业。

三、进度安排

(一)启动部署(年10月至12月)。制定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领域,出台基础共享平台、产业技术平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示范工程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具体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分工,建立试点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督查考核制度。

(二)组织实施(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1.面向现代服务业共性需求,建设云计算、专业数据信息服务、服务外包行业在线培训、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科技应用创新服务等五大基础共享平台,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建设第三方服务、新一代通信技术及增值服务、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数字游戏动漫开发公共技术服务等五大产业技术平台,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开放式服务。

3.以市级战略功能区为主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与云计算、现代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试点,探索研究院运行方式,激发研究院内生动力,培育和聚集研发机构,提升技术成果转移能力。

4.组建技术转移(集团)公司,构建涵盖技术成果转化“发现、筛选、撮合、投入”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在研项目在我市实现技术转移和技术合作,并通过参(控)股、服务委托等方式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社会科技中介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形成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5.推广高新区大孵化模式。在市级产业功能区、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以政府建设孵化器为示范、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为主体、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孵化网络体系。

6.在服务业重点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服务科技产品,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科技示范工程提品支撑,打造现代服务科技产品链。

7.以五城区和高新区为重点,以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为核心,打造数字出版服务等五大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

8.实施文化创意服务等六大特色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极。

9.开展试点工作监测评估、督促检查和考核评议。

(三)总结提升(2014年1月至6月)。

1.对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梳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查漏补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工作。

2.全面考评和总结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情况,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各项准备。

3.明确进一步深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目标,探索建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二)落实优惠政策。集成国家、省、市科技和产业计划,支持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及信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兑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政策。

(三)建立多元投入和风险投资机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和风险资本参与,搭建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支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科技保险、融资担保等服务,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企业研发成果转化。

(四)健全指标统计体系。针对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不断加快的新形势,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咨询、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五)构建企业孵化体系和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整合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中介等资源,建立现代服务业技术联盟,完善以专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创业孵化体系,构建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技术现代化的中小科技型服务企业的孵化培育体系,形成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提升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

近两年来,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南京大批企业和研究院所投入新兴产业发展。在石化、钢铁、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党的十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尽管南京的产业已率先完成了“三二一”调整,南京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的真正构建。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理论

1.现代产业体系产生背景

现代产业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适应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关系一系列新变化所形成的产业演化的整体性结构。

对于我国产业发展而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要在基本完成初期工业化后,建立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所要求的更先进、更发达的产业体系。所以,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2.现代产业体系内涵与特点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涉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链条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科学界定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把握好这五方面的特征,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提。

结构优化。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体系的构成要完整,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均衡。二是适应各行业技术经济特点的产业组织结构即大中小企业的分布要协调。三是产业布局要适合市场、资源、区位指向的特点,并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技术先进。主要指产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要高和代表先进技术的行业所占比重要高。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清洁安全。清洁就是要形成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安全就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竞争优势,也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性。

附加值高。主要指在产业体系中居于“微笑曲线”两端的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所占比重较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更多专利技术;加强品牌创新,拥有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在完善产业链中,应着力加强商务模式创新、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流通、营销、金融操作等附加值高的环节;全面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吸纳就业能力强。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支持个人创业就业,为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二、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分析

1.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

目前,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1)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特色,形成了浦口区的林大都市农业园、雨发生态园,六合区的龙池现代农业园,江宁区的谷里设施蔬菜基地、汤山上峰千亩设施果蔬基地等一批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改善了南京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提高,多元化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2)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金融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为南京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现已建成河西CBD金融集中区、洪武南路中山南路金融业集中区和绿地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现代物流业区位优势明显,以南京港、禄口机场和南京铁路系统为依托,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流保障;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集聚成效显著,已经建成了南京软件园、徐庄软件园、江东软件园、宁南IT软件产业基地、吉山软件园等发展载体,并且各个软件基地之间分工明确;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文化创意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业资源丰富,会展经济发展迅速。

(3)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南京已初步形成有技术支撑、有市场前景、有较高集聚程度的8个产业领域:风电、光伏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现代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实力大幅提升,发展动力强劲;新材料产业区域特色明显,龙头地位逐步显现;轨道交通业整体实力雄厚,配套产业链较为完整;航空航天业发展势头迅猛,重点产品竞争力强。

2.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制约因素

(1)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目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和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在新能源产业引发了新的竞争。同时生态环保也是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总体来说,新兴经济体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变化。

(2)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南京发展趋势良好,产业转移的加快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交通运输方面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水平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3)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南京现代农业的发展中:①农业生产要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日趋显著。土地资源紧缺且逐年减少;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现代农业人才缺乏;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科技推动力不强。②农业结构调整还要向深层次进一步迈进。农作物种植结构需进一步调整,高效设施农业比重依然偏低,仅居省内中游。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大部分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为主。④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二是农业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①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明晰的思路,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欠通盘考虑,如在物流行业中,许多企业都拟建自成体系的物流系统,但横向却缺乏协调互动;②现代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业的比重偏低;③南京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几乎涉及所有门类,但产业总量偏小,重点不突出,难以对服务业发展发挥支撑作用;④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偏向城区,服务业区域布局亟待优化;⑤服务业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培养和聚集各类人才迫在眉睫,特别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服务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在南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中:①层次偏低,自主创新型产品不够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均不到3%;②规模较小,无论是产业产值,还是企业数量都不及省内的苏州、无锡,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更是存在较大差距;③集聚度不高,目前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型显示、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集聚区,但整体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体系,企业联盟数量不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④后劲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龙头企业研发机构还不够多,有20%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有产学研活动投入的企业仅占全市企业数的73%。

2001-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占比表

(数据来源:南京市统计局)

三、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建议

1.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机制分析

(1)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南京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可将其细分为:①科教资源优势雄厚,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②区位优势明显,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基础。③新技术革命兴起,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新动力。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保证。⑤新型经济空间全城开花,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推力。目前已拥有仙林和江宁两大开发区,又新提出河西片区,开发区建设对南京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城市发展作用巨大,成为所在地域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产业发展,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⑥新制度层出不穷,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新支撑。⑦自主创新深入人心,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助推起航。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对接,更好地把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创新驱动推动南京的科技发展,从而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保证。⑧城市功能逐渐完善,为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保障。

(2)南京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推进机制。“十二五”时期,南京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已经提出一系列的目标。

发挥优势推动软件业发展。大力发展南京软件园、徐庄软件园、江东软件园、宁南IT软件产业基地、吉山软件园等发展载体。

优化结构做强先进制造业。坚持产业转型“4+8+8”模式,即四大支柱产业电子、石化、钢铁、汽车的提档升级、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

看准时机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南京已经具有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条件,服务业正越来越成为城市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应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快资源整合,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发展平台,加快推动出口加工区服务功能建设。

注重生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创新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深入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农业功能性调整,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四大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1)优化服务业结构,引领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传统服务业在南京服务业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仅仅保持传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远远不够,必须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花大力气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构筑优势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现代商贸、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优势产业,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功能。

(2)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围绕提升产业持续竞争力,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新型光电等先进制造业,增强扩张能力,力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列,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3)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扶持力度。注重产业支撑,优化生产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促进家庭农场的建立和发展,继续推行一村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生产专业化政策,在不改变土地资源为家庭所占的方式下,连片生产,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取规模生产效益。

(4)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职能,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组织区域内企业结构调整,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节省企业的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 戚晓曜.著.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11.

[2]李飏.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及其支撑要素互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江苏

本文为江苏省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江苏服务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SJD790050)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顾全根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前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具体任务与保障措施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6日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可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社会中介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行、居住、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江苏省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江苏省将在国家大的环境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现代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战略。这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我国部分发达省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江苏省服务业相对落后。江苏省服务业产值虽然由1999年的4,577.4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5,825.18万元,占GDP比重由1999年的35.6%上升到2008年的38.1%,但几乎每个年度均落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1%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二)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江苏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920.45万人增加至2008年的1,771.23万人,共增加了850.78万人,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共增加109.55万人,比重由1995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8.1%,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这虽然说明江苏省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三)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由于缺乏先进的现代物流服务技术装备和物流管理体系,物流成本相当高,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2%左右,约为美国的2.2倍;如此高昂的流通成本将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二、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具体任务

(一)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

1、现代服务业共技术研究开发。支持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现代服务业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可集成和重用的安全认证、在线支付、在线征信、计量计价、商务搜索、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服务组件的研究开发,形成配套的服务及服务接口技术标准和符合性测试工具,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供基础技术条件,推动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各领域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2、电子商务与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重点突破电子商务交易与平台技术、客户关系及供应链管理技术、现代物流过程优化与监控技术和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系统间的数据、应用、业务集成技术和标准规范,建设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和集成平台。加大无线移动、射频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改变制造与流通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与物流应用门槛,带动江苏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科技的创新发展。

3、数字内容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以支持数字内容服务业态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内容交易为核心,重点研究数字内容版权保护与管理、数字内容智能分类和搜索、各种业务模式的交互和数字媒体内容转换技术,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支持数字动漫及数字影视创作、数字作品整合和营销、面向公众的内容综合应用服务等。

(二)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围绕现代服务业重大技术突破与行业应用,结合市场需求,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媒体、制造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数字社区、信息化远程医疗、数字旅游等应用领域实施科技服务示范,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1、电子商务服务科技示范。综合应用电子商务交易、供应链管理技术,探索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交易与服务、生产企业供应链信息交换和整合服务,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应用示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

2、现代物流服务科技示范。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整合及过程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探索新型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射频识别(RFID)、移动终端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建设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面向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供需信息、服务交易、过程优化与跟踪、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优化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基础设施及装备的利用率。

3、数字媒体服务科技示范。重点支持数字媒体内容的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与营销运营平台建设,围绕动漫创作、数字影视、数字点播、网络出版、互动影音内容聚合与服务等若干领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龙头企业,建设动漫产业基地。

4、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科技示范。支持建立江苏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联盟,集成联盟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资源,围绕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基于软构件的企业业务流程重构服务、产品协同设计、工程分析、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网络化办公、咨询与培训服务等方面,建设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共享和企业间的设计、制造协作,提高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5、农业信息化服务科技示范。研究开发引种与良种推荐、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综合栽培(养殖)调控等五大系统,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以建立全省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围绕农业供应链管理技术、农产品流通装备、农业流通信息技术、农业标准化体系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开展农村物流服务、农村配送服务、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农村现代物流协同信息平台等示范建设。

6、数字社区服务科技示范。以实现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安全、社区设施和社区人口等方面的服务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为目标,支持以现代通信手段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网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协同支撑平台和智能化小区建设,为社区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模式。

7、信息化远程医疗服务科技示范。以医疗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为目标,以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依托,支持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以区域服务为半径的包括社区、中、高级医院为一体的三级卫生服务共享架构,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培育服务于医疗、公共卫生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第三方医疗服务企业。

8、数字旅游服务科技示范。以风景区、旅行社、网络票务和电子银行为发展基础,支持景区旅游资源数字化、票务和银行支付网络化协同服务等关键技术集成、标准规范的研究开发,在共技术、通讯服务基础设施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化产业发展,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服务模式。

(三)强化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发挥市场优势,整合现有资源与技术力量,促进现代服务业科技成果研究和应用转化,采用开放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机制,鼓励相关产业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开展现代服务业应用人才培训与工程技术服务,健全政策、法规、培训、咨询、评估等服务体系。

1、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江苏省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原则和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科技文献信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生物种质资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口与健康、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江苏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医药、新材料和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平台。

2、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导向作用,推动科技中介机构按照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特色产业基地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技术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研究

(一)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和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从财税、信贷、投融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落实省国税局、地税局和科技厅等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创新载体与平台以及创新资助等方面的税收扶持政策;二是优化现有科技专项资金使用结构,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应通过相应的计划进行配套支持。同时,加强与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的衔接;三是统筹安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相关计划和经费,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切实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作为推进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手段,把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业态、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措施,积极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以现代服务业先进技术、优秀软硬件产品研究开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相应专业课程,建设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共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中心,开展现代服务业重大理论与专业技术问题研究,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储备高级专业人才。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倡导高校师生和广大科研人员领办、兴办科技服务机构。加大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在支撑现代服务业的优秀软件产品推介、咨询、二次开发、集成、监理等各个环节,每年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培养一支研发、管理、应用、服务相配套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人才输出培训工作。完善科技咨询师、科技评估师、项目管理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质考核认定工作体系,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层次、懂管理、善经营、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的科技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四)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将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作为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优先主题。通过科技计划实施,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通用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交易流程标准、共标准、服务接口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集成标准等标准规范,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衔接、满足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标准研究,开展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咨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科技评估、技术交易和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标准化工作,为建立健全江苏省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省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建立信用评价与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服务信用治理和信用结构建设,以服务诚信度、服务绩效和社会认知度为重点,加快制定、推行相关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依托行业协会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价体系和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支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设,大力开展联合征信与增值服务,促进信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六)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加强科技服务业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机构参与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扩大服务出口,支持有能力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创业,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国际交流,通过产业融合、市场开发和人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在信息、技术、创业、投融资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映明,李利,刘柯宏.促进云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云南科技管理,2008.4.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宝供集团 广州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广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于2006年上半年对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解剖,希望通过研究其成长与发展之路,总结经验和启示,把握生产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及作用,并探索新形势下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和途径,提出对策与建议。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做法与经验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供集团”)创建于1994年,总部设于广州,是国内第一家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集团。目前该集团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7家分公司、56个办事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同时向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和中国香港等地延伸的物流运作网络,为全球500强中40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及国内一批大型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是当今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被摩根斯坦利评估为中国最具价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集团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做法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理念现代化

基于对市场的敏锐分析和判断,宝供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认真吸取国外先进物流理念,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传统认为物流“就是简单地把货物从甲地运送到乙地”的旧的业态认识,积极推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按照“更新、更高、更全面”的目标要求,顺应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瞄准国内外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主动与其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全面、系统、有效地支持客户的发展需求。坚持科技领先、秉承“不管大步小步,始终迈前一步”的创新理念,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引领下,不断总结和提升经营管理模式,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奉行人才第一、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突出“人才效益”优势,通过不断完善的培训和激励制度,广纳国内外物流人才。

(二)物流供应链一体化

为满足客户的物流服务需要,宝供集团在国内率先打破传统的分块经营、多头负责的储运模式,建立门对门的物流服务方式,实现从生产中心到销售末端,无论中间经过多少环节,采用多少运输方式,一概实施全过程负责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宝供集团首先采用这种方式为宝洁公司服务,使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分销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市场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后,宝供集团不断探索,努力开拓,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对不同货运公司、仓储公司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等物流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减少流通环节和作业过程,形成了在物流经营中为客户提供物流策划、物流增值、物流信息、物流运作和资金流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从2000年至今,宝供集团已先后完成了对红牛、联合利华、飞利浦、TCL等客户的物流系统整合优化,使客户分销中心数量、库存量明显降低,宝供集团本身的服务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巨大的整合价值。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宝供集团正按照国际先进物流基地的建设理念,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投资兴建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

(三)技术手段信息化

宝供集团从1997年开始,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物流运作信息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确保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2001年,借助VPN平台、XML技术,宝供集团实现了与飞利浦、宝洁、红牛等客户电子数据的无缝链接,全面代替了传真、输单等手工操作,彻底摆脱了落后的手工对账方法,而代之以利用数据库、网络传递等计算机辅助手段来实现数据的核对、归类、整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集团成为国内最早以信息服务驱动提供物流全面解决方案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被英特尔公司誉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2002年,集团在IT系统上再投资1000万元,开发出适合中国物流需要的、国内一流的物流信息系统,使整个集团的物流运作过程更加可视化、可控化,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在一个高效系统内的闭环管理。2004年,集团成功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面订单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实时、动态、透明的物流运作信息服务。2005年,集团率先在中国进行RFID运作实验,进一步节省了人工成本,优化了作业流程,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

(四)服务方式标准化

宝供集团始终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作为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将工业化的管理标准及质量保证思想应用于物流服务系统,并全面推行GMP质量保证体系和SOP标准操作程序,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美国GMP认证的物流企业。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标准操作程序为手段,宝供集团在全国物流行业中首先建立起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物流运作网络,使集团的整个物流运作自始至终处于严密的质量跟踪及控制之下,确保了面向客户的规范化、模块化和一致性、一体化服务,大幅提高物流服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目前,宝供集团的货物运作可靠性达到98%,运输残损率为万分之一,远远优于国家有关货物运输标准。

(五)人才密集化

宝供集团领导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在集团组建初期,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集团诚邀专家加盟,从而揭开了宝供集团富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革命。通过高起点招聘、加强培训、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了一支以教授、博士、硕士等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核心、熟悉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内涵且具有丰富物流运作经验的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宝供集团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启示

宝供集团应现代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而诞生,随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而壮大,其企业性质及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其成长过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以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对宝供集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发达的现代工业催生现代服务业,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是其发展的依托、基础和动力源。同时也说明,现代社会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领域将面临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的“服务化”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脱离商品的范畴而进入到服务业领域中来,从而加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离,强化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服务组织——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现代服务业正日益渗透于所有产业之中,它是连接、融合城市经济各子系统的基础产业,是各产业发展的粘合剂、催化剂,各系统之间的润滑剂。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相对落后。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是“大而全”、“小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这些社会功能虽已剥离,但同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承担了一个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全部职能。这种企业组织方式将企业的组织结构固化为新的“大而全”、“小而全”,不仅影响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而且不利于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核心业务,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特别是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宝供集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当制造业企业把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部分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后,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不必再按“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建立自己的专业物流队伍,节省了在物流系统、物流资源方面的巨大投入,从而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更好地配置和使用有限的资源,使企业的生产活动由分散变得集中,企业变得更加机动灵活,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提高运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宝供集团的经验说明,以为制造业服务为己任的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将大大促进产业分工和集聚,推动企业从原来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方式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博士在分析企业产品价值的形成时,把企业的所有活动分为上游环节(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等)、中游环节(生产加工)、下游环节(成品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由此形成企业的“价值链”模型。他认为,在企业价值链运动中,并非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同等的价值,总有一些战略环节创造较高的价值,这个战略环节过去在制造业,现在转移到了生产服务业。而这个转移的过程正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

分析宝供集团与制造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制造业企业将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上游或下游的仓储、物流等环节分离出来,外包给宝供集团,实现了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双赢,如果将制造业企业核心部分以外的所有上下游环节全部分离出来由生产服务业来完成,则一个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便承担起产业链中的战略环节,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助推器。可以预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将更多地作为中间投入融入生产经营中,“产业服务化”将不断出现在第一、第二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

转贴于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服务业来支撑。宝供集团对所服务的企业的物流系统管理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在为某跨国公司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宝供集团一举实现了该公司的生产零库存,不仅使其产值提升50%,运作成本也大幅降低;借助宝供集团良好的运输和服务网络及专业化物流管理,国内某企业一年节约物流成本5亿多。由此可见,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已成为工业生产环节不可缺少的活动,是制造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伙伴。根据产业链利润变化规律,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利润必然会向研发、设计、采购管理等上游环节和仓储、成品发运、售后服务等下游环节转移,而这两个环节正是从制造业垂直分离出来的生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新型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方式和途径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带领制造业产业群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传统走向现代。因此,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制造业产品品质和整体水平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

(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现代服务业根植于信息化之中,立足于经济网络之上,是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物质基础和产业依托,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条件;同时,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信息产业不断深化和细化,带动制造业向信息化迈进。从宝供集团经验充分说明了这点。宝供集团的腾飞同信息化息息相关,从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到电子数据的无缝链接,再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一体化,进而形成一个以订单驱动、贯穿订单处理全过程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随着市场的需要和发展,宝供集团不断研制开发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成为电子信息等高科技的重要载体。同时,宝供集团不断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其服务向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乃至其他行业延伸和渗透,促使这些公司、企业也不断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物流供应链中,从而使企业既实现了与宝供集团物流服务的无缝链接,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完善和提升了自己,真正走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所以,以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将大大促进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以及二者的一体化,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水平

城市能级水平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素质及其地位与作用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水平、城市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力与控制力等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这些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提高城市能级水平的重要支撑条件。宝供集团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拥有10家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客户,商品年交易价值达100亿元。宝供集团的知名度和服务质量,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客户纷纷在其基地设立分销中心,实行广州开票、广州结算。

通过宝供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搭建的物流平台,广州形成一个大的商品集散地,为国内外大型综合采购、商品的大进大出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不仅增加了广州地区的税收,更提高了广州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广州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得到凸现,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因此,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它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是提升城市能级的主导力量。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与控制力的国际大都市,必须借助现代服务业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加快发展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

宝供集团历经市场经济大潮的风雨,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壮大,其发展动力来自竞争的压力和市场需求,本质上是自生自长的。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日益扩展与延伸,发展现代服务业仅靠市场自发作用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角度予以定位,明确思路,制定政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快速变动期,服务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今后15-20年,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全国各大中心城市抢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完成现代服务业战略布局的定格期。为此,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推动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活动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广州要在这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必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深刻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性、发展规律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纠正把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而忽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把工业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发展而忽视服务业对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支撑作用,以及过分强调服务领域的公益性而忽视其产业性的片面认识,真正把现代服务业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加快发展,形成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

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特性,其产业集聚带来的互补、共享等外部经济效应十分显著。为此,广州要把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落实点、聚焦处和突破口,围绕城市功能转变,建设一批功能性集群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优化广州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要制定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密集区规划,加快商务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若干高度集聚高端服务、商务环境优良、综合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密集区,使之成为具有示范性和强辐射的服务业核心节点,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要全力打造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形成以金融商务服务为主的核心集群、以娱乐高档消费为主的衍生集群、以旅游餐饮服务为主的支持集群。要以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为载体和平台,重点发展物流、信息、金融、咨询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生产服务业,形成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服务业集群。

(三)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

国际经验表明,在服务业扩张的过程中,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作用,直接决定市场进入的机会,并决定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程度。广州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专业化分工,带动服务外部化,从供给与需求量方面激活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根据我国入世服务贸易承诺逐步开放的领域,结合广州服务业发展特点,研究制定广州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要深化国企改革,按照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鼓励外资、民资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扶持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要打破现行的条块分管的领导模式,通过加大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消除行政垄断,按照行业归口管理和强化市场监管的原则,确立统一行业归口管理的主管部门和协调机制,并强化市场退出机制和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四)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立足于激活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动力,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从推进功能发挥、鼓励业态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服务业总体政策,衔接好与部门政策之间的关系,做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管理到位。要对广州已有的针对制造业企业的政策进行梳理,将其扩大和延伸至现代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享受与先进制造业同等的政策待遇,包括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要增大和完善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对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能够创立服务著名品牌,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扩大就业,在行业发展中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给予适当的项目贴息和专项补助。

(五)进一步扩大开放,引导现代服务业外资流入

抓住国际服务业全球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外商来穗投资现代服务业,重点是鼓励现代服务业领域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服务中心、财务中心等入住CBD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积极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广度和深度。以CEPA为契机,继续深化穗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致力于吸引更多的香港服务产业、服务机构进入广州市场,吸引更多的香港服务专才来穗创业,全面带动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加强穗港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环境,加强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招商,确立多种合作模式,发展民间往来。适当调整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和策略手段,拓展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有效途径;加快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及载体(商务区、商务楼)建设,增强服务业外资流入的吸引力;分行业制定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策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广州市现代服务业推进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区联手、条块结合,确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力量尽快研究制定广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和总体政策,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为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按照“一业一责”的原则,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对涉及服务业市场准入的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等,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可率先实行登记备案制,深化“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网上政务、网上办公,简化审批程序。促进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继续推进政会分开,积极吸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彪.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经济问题,2006(1)

2.波特.竞争优势(中译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