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体系;质量控制;管理

分布在我国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检验检疫、商品流通等各大领域的检测实验室,依靠仪器设备,提供准确数据,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公正、科学服务。检测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极推进实验室技术进步,并提升其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中的能力验证又是重中之重。

1 质量管理体系及全面质量管理

1.1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实验室为了实现管理目的或效能,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且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基本作用是帮助实验室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数据和报告、提高竞争力、增强顾客满意。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实验室分析顾客要求,规定满足顾客要求的检测/校准实现过程及相关的支持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它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也是顾客的需要,顾客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实验室的能力,选择满意的供方。

1.2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全体员工共同改进绩效的集体努力,即通过组织各阶层人员,同心协力持续改进绩效,以提升顾客满意水平。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通过改善流程、顾客与供应商的参与、团队合作以及培训,来完成符合顾客要求且低成本、高效益、零缺陷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

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2 质量控制概述

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质量控制分布于检测过程的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物料)、“法”(作业指导书)、“环”(生产环境)、“测”(品质检验)六大因素中。

3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的方法可分为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和外部质量控制方法。

3.1 内部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检测结果稳定性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检测中的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常见内部质量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

2)通过人员比对(不同检测人员使用同一仪器、方法、样品进行比对实验)、设备比对(同一检测人员在不同仪器上对同样样品的实验,同一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平行试验等方式进行监控;

3)通过方法比对(同一样品、同一检测人员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同一项目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重复检测;

4)通过盲样检测、留样再检测(用保留样品进行复测,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合理性)等方式进行监控。

内部质量控制相对简单,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及制定的质量控制工作方案按时组织实施。

3.2 外部质量控制方法――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了解其他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状况,提高自身检测、校准水平。但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和精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何组织好能力验证活动,如何利用能力验证结果来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是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4 质量控制的作用

4.1 利用能力验证提高人员技术水平 参加能力验证除证明参加项目的设备、设施环境等硬件能力,更重要的是证明实验室检测或校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软件能力,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提高人员技术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检测或校准方法,充分利用好设备。对初次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可以指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参与,以后可逐步让同寺业的所有人员参与,以提升整体水平。

4.2 利用能力验证结果验收新设备 实验室购置新设备的验收可通过校准或比对等其他方式进行,但如果使用新设备进行检测或校准的项目可以参加能力验证,则可以利用能力验证结果作为验收设备的证据之一。

4.3 利用能力验证结果确认新项目 开展一项新的校准或检测项目,需要做大量的试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如果该项目可以参加能力验证,则可以利用能力验证结果确认此项目的可靠性。

4.4 利用能力验证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实验室可以利用能力验证结果发现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果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均获得满意结果,则证明此项目的技术能力持续保持的较好;如果参加能力验证项目的结果是可疑或不满意,实验室应重点关注此项目的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如果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均获得了满意结果,可以说明该实验室的内部质量管理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参加的项目不满意的较多,可以宏观地判断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5 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实验室在参加能力验证活动、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内部质量监控活动中,必须及时记录和分析质量控制的结果数据,记录方式应利于发现其发展的变化趋势,预先确定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合格的判断依据,运用统计学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结果作出判断,在可接受限以内则判断为符合要求、可以接受;在可接受限以外则判断为不符合要求。如果出现了不可接受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后,可以通过再次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内部质量监控活动验证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0-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既能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

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

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要求上不应只看重学历或职称背景,更应重点考察引进人才的实验操作水平及科研能力。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2]肖玉巍,高智琛.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有毒物品 有害物品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51-0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沟通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各种药品试剂等实验耗材和实验用动物、细菌、病毒等实验生物以及特殊辐射物质存放最为集中、最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应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的充分重视。新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为重要培养目标,实验室面向多学科师生甚至社会开放。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疏忽,或对有毒、有害物品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实验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以及有毒、有害物品使用不规范等新的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实验室安全事故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由于对实验室安全疏于管理,缺乏安全教育,因管理不当等因素而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2]造成实验室起火、爆炸、人员伤亡、[3][4]传染病、病毒感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甚至还出现如矿业大学学生“投毒事件”,[5]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6]等学生从实验室携带剧毒药品毒害他人的恶性刑事案件。种种触目惊心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引起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二)从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应该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7][8]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很多实验用品,包括药品试剂、水电、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特殊的辐射物等,很多实验用品都属于有毒、有害物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忽视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安全管理,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随着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实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实验室创新项目实施、实验室开放运行等,势必造成实验工作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同步剧增,实验室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穿插到各个环节。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监督义务,指导和敦促各级实验室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上至分管校领导,下到具体的实验室专职管理员,明确权责、层层负责,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师生中形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二)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知识

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对实验队伍特别是实验一线的专职实验员而言,通过自身学习和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以及交流等多种途径,熟练掌握各自负责实验室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科学使用方法和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因为专职实验教师是和接受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主体,专职实验教师对有毒、有害物品有科学的使用演示和讲解以及对学生操作过程的监督,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因实验误操作形成的安全事故。而实验室管理部门分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实验室安全特别是对实验室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熟悉学校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等。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补充完善有毒、有害物品的规章制度

一般来说,高校各类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都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然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且常管常新的工作,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新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高校都会面临新开实验项目,新增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等问题,在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中,肯定会面临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加强研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和修订以前的各种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制度,防微杜渐。

(四)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参与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情况。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实际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设有毒、有害物品专职保管员、委派专人负责,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等制度,考虑到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特殊性,可考虑每一项业务有两个岗位或两人参与记录和使用管理,要明确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和控制机制。

(五)规范有毒、有害物品的“入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安全隐患

实验室对于实验耗材,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要规范申购、入库、申领、使用流程。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测算所需和库存量比较,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这类物质在高校实验室的流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管理标准及法规目录》等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导标准进行科学的统一监管和入库管理,按照理化危害性、健康危害性、环境危害性等因素进行分级和科学存放保藏。

(六)监管有毒、有害物品的“出口”,杜绝危害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有近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9]特别是在实验室使用有毒、有害物品的过程中,师生未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引发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有效监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要遵循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建立有毒、有害物品安全数据资料,明确其物化性质、可能的危害特征、应急措施等信息,以供实验室使用者随时参阅。还应该特别注意普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基本常识、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有毒、有害物品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通过过程管理,保障实验室中有毒、有害物质从库房“出口”后的安全使用。

(七) 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研究学习,提高高校安全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适合各个实验室情况的通用规范。这就要求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研究,充分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目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10]可以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包括有毒、有害物品在内的所有耗材、试剂、药品、生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数据库。[11]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品的信息化管理。

(八)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12]明确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各级实验室负责人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能,按照应急等级,在制度上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在应急行动、人员调配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该组织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在真正遇到突发事故后,能够沉稳有序地按照预案推进现场指挥和解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损失,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实验室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以及社会开放是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一种趋势,[13]这对高校实验管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有毒、有害物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思考可能出现的突况,科学合理地研究相应的对策,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防控能力,使实验室管理朝着规范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轨道运行。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巍.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防火墙”[J].科教文汇,2009(11):234-235.

[2]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5):179-182.

[3] 管理现况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

[4] 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5] 赵延敏.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6] 李钰之.校园惨剧是一面镜子[N].检察日报,2013-04-19.

[7] 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8] 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9] 黄凯,张志强,李恩敬.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闫瑞琴,林德忠.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64-66.

[11] 王青林,李新华.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7(1):226.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高校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医药学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进行检测,药学专业实验室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是学生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是学生和老师频繁使用的地方,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室涉及跨学科领域,同时也就配置大量设备和器材,其中部分器材、设备,以及化学药品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多,所以加强对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对学生和学校安全的负责态度。[2]

(二)医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药学类专业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包括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等。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将来要面向医学类工作岗位,而医学类工作非常强调实践专业的操作能力,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技能,在药学专业中涉及有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样道理,药学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等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材料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因此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安全是实验室的第一原则。

二、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药学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墙上虽然张贴着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很多操作和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让张贴的“安全管理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安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及时整改,管理人员对整改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形式,给实验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实验性器材摆放不够合理、试验性器具操作未能按安全手册进行、清理实验室垃圾时不分类,危化品、易燃易爆品、有毒品等废弃物乱放乱扔等相关问题,都暴露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管理问题。[3]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中设备、器材、原料众多,是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在高校试验中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看重实验过程,但是没有关注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甚至低估试验品的危险性,怀有侥幸心理。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就应该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实验室的财产负责,也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负责。部分老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麻痹大意,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不安全因素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给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存在管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探寻有效的管理规范模式,提升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三)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教育,当危险临近时如何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自以为熟练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越是轻车熟路,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提倡老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安全知识,这是对老师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4]

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一种有效性约束,制定完善的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操作规程和废料处理环节加强管理。实验室操作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设立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层层管制、建立追责制度。对药学实验室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隐患问题要进行限时整改。在实验室明显部位张贴安全标示和安全标语,对于危险性操作和处理方法,要有详细明朗的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制剂的存储、搬运和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可以感受到安全防控的严肃氛围,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掌握和熟悉安全应急措施。[5]基于此,要探索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实验室安全网络平台,让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安全知识、了解安全规范,并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无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药学实验室可以将网络教育纳入实验室教学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让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通过实验室网络安全教育考试,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对于应急性突发事件做到事先预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安全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软件”,那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是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验室内、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保障措施,例如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火灾报警器、消防通道、急救箱、通风设备、安全环保的下水通道、危险废弃品(包括包装盛放的容器)暂存柜、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要在实验室易操作部位且保证没有遮挡物,并在设备上方或侧方有简单明了的操作方法说明。在安全教育平台上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实验室人员初到实验室时要熟悉实验室门窗、通道、楼梯口和安全出口位置及等周围环境特征,了解室内、外安全设备用途和用法,不定期对安全设备实操进行演练,将可能发生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法加强练习。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对科研活动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意义。高校中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高校药学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无论在器材摆放、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清洁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出现疏漏,我们要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工作,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最佳方式,坚持科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海红,沈军波.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7-88.

[2]刘旭明,刘放.国际视野下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与规范[J].药学教育,2018,34(6):68-72.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验室 精品实验项目 开放式管理 体制改革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向社会服务和展示高校水平的窗口,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中的“半边天”,高校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1]。教育部200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保证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是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实力和提高办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2]。为此,我们应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积极实践和探索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管理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基本构成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打破学科专业的框架,突出系统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特点,统筹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构建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开放共享、管理高效、设备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基于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实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实验室管理是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三方面考虑。1.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合理分配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科研实践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如精选验证性试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在夯实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实验教学具有“教”于“学”和领“学”于“教”的双向启迪功能[3],将启发式、引导式、开放式和民主式等教学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系统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真教真求,教真求真”。3.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加大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和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开发和利用虚拟实验室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三个层次[3-6]如表1。

前两个层次的实验属于“必修”项目,基于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为获得新知识的基本原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从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技术的创新提供动力;第三个层次是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主要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同时可以将学生自主选题和老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兴趣,鼓励其个性发展。完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和辅,分层次、分模块化的实验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基础―综合(应用)―研究”三种层次、多种需求的实验项目;其次结合计算机教学与专业和学生兴趣,在开放式的实验室中实现多维度互动。

事实分析说明,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中通过五种类型的实验完成的,实验室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的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应该从强化实验室的项目管理、手段创新、体制完善、机制设计开始并逐步实施。

强化精品实验项目建设

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是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与环境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一种能更好地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形式[7]。实验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学生基础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个个具体实验项目的完成基础之上。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要求老师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别性和需求的层次性,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将相关知识逐层分解并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突破单一验证性实验模式,开展多种类型的实验,实验项目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合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不断优化精品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计划并结合试验项目类型,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设计,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分阶段制订精品实验项目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学生基础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及科研实践性实验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因此,精品实验项目要注重内涵的动态性、过程的累积性、教学目标的阶段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编写精品实验项目指导书,规范论文和报告格式标准,体现了实验项目管理者的教学思想,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科研能力、论文和报告的写作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能力的锻炼需求。管理者应该依据实验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把不同阶段的实验项目与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进行组合设计,在指导学生完成“必修”课外,还能够调动学生探索需求,充分挖掘创新潜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次,精品实验项目实行开放式的管理。精品实验项目的实施涉及到设备仪器和场地等问题,因此,应充分挖掘实验设备仪器的潜力,同时设备仪器的有效使用应与实验项目的开展相匹配,保持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开放条件满足精品实验项目开展的需要。

构建现代化的虚拟实验室平台

虚拟实验室综合多媒体、计算中心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得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共享仪器设备,共享数据和计算资源,方便协作,创造合作收益。虚拟实验室成为一个开放中心,虚拟实验室是对传统实验室功能的扩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由灵活地共享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这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与内部运行机制

1.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8]。因此,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实验室主管部门,实行独立建制,统一管理,强化统筹,实现资源共享是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由于缺乏统筹管理,设备交叉利用少,仪器重复购买,维护成本增加等,不利于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仪器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影响办学效益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该按照学科(专业)性质或实验功能相近的原则来设置,重新定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建设开放型、综合型实验室。高校应该建立校、院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两级管理体制,在各院(系)组建教学实验中心的同时,学校应建立一个基础实验中心。其次,高校可以成立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形成布局合理、统一规划和管理、资源有效配置、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2.整合实验室资源,实行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机制。统筹优化实验室资源,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是高校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效率,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的重要举措。根据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性能和教学内容,可以把实验室分为基础性实验室、提高性实验室和创新性实验室。同时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院(高校)及不同层次的人员的实验需求,应该制订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制度。开放不仅是时间与空间的开放,还有仪器设备与实验项目的开放。实验室的开放,首先,可以使师生有充分的时间从事科研活动,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能够增加实验室的使用频率,避免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仪器的重复购置。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再次,开放式的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实验需要,是尊重人才的表现。实验室是师生进行探索研究性实验的重要阵地,通过实验室可以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支撑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社会互动。因此,实验室的开放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开放的实验室是优化教学资源的需要,是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重要阵地。

3.优化实验室的财务与经费管理。高校应该拓宽实验室经费来源渠道,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共建、社会赞助等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同时注重横向合作,建立大型设备共享机制,实现合作收益。不论哪个渠道投入的实验室经费均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实验室上报年度预算,纳入学校总预算经费之中,直接拨付给实验室;对于开放式的实验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经费开支情况,提出年度预算计划,由校财务部门拨付。

4.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建设一支跟踪学科知识前沿、梯队配备和结构合理的实验室人才队伍。其次是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学习培训。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验室承担培养创新人才任务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培训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才有可能在实验室中做出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工作。再次,根据实验室人员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依据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才能不断提升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

[2]田震,王景伟等.基础实验室建设和改革在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52.

[3]王继荣,李茹.整合教学资源 深化实验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10,13(3):5-6.

[4]曾荣华,周和兵等.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本科专业化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1):56-57.

[5]朱玉华,杨正宏.建设精品实验项目促进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8.

[6]王继荣.计算机教育中的法律素养之注入[J].计算机科学,2002,29(7):52.

[7]王士芬,施鼎方,唐贤春.建立精品实验项目丰富实验教学形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