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教学 作用及意义

“微型视频课例”是微课的简称,其主要的授课教学方式就是以视频为表现形式,利用“微视频”这种技术形式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归纳总结、例题等,向观看者提供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总结等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讲,微课是在互联网飞快发展的情况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小”,其特点就是播放时间短、授课内容少而精、知识点突出和明显等,这样的特点就便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地掌握一个或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微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信心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就造成了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的不同,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学习的重难点和疑点时,由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再加上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局限性,就会使的学生难以掌握,而老师往往对此也感到束手无策。

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况,如果我们能引入在线微课平台,就能使学生多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线微课平台使得每一个老师都能把自己的授课视频放到平台上,而每个老师对相同的重难点、疑点的讲解是不同的,对其的难度和解决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给学生学习重难点、疑点提供了多种思维方法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上微课平台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理解其有关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方程式和概念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微课有助于提高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做化学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好化学实验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的影响或教学的课时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的老师会选择放弃化学实验的教学,而改用口头讲解或看视频的形式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而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厌恶感。

在讲解了实验的步骤和安全的注意事项后,可在老师的监督下或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把化学实验的过程通过手机或其他录像设备录制下来,并剪辑成微课的形式,在化学的实验课上让学生集体学习和观看。学生对于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不但非常感兴趣,而且愿意集中精力学习,并能根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相关的结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还能共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种自己做实验,互相交流学习的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更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幽阅芰Γ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和经验,那么高中化学成绩的提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微课有助于提高理解化学的微观世界和学习兴趣

高中的学生只有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了高中化学,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化学,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帮助想学好化学或理解教学的重难点,那么学好高中化学是很难的。高中化学的知识非常的抽象,涉及物质的微观世界变化,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能真正理解的。但如果例如电脑软件来动态的展示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展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原子、分子等的行为,展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的微观反应过程,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微观世界,帮助他们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化学试题的解题能力和思路。

四、微课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科的研究和自身素质

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高中化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的高中化学老师只有探讨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化学老师要能根据化学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应该掌握的重难点制作成学生易于学习和理解的微课,让他们通过微课的学习真正地学好高中化学。那么加强微课制作技术的学习,加强教学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加强对每节课的反思,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就成为了化学老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之,从以上的文章内容我们能看到微课使用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了微课适应了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精细化的掌握,同时更适应了现代化的快速生活节奏。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微课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在很多方面不适合运用微课的时候,不能勉强应用,要做到科学应用而不是为了用而用。

【参考文献】

[1] 蔺莉霞.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J]. 考试周刊,2015(40).

[2] 钱华.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 化学教与学,2014(11):52-53,96.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病理学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学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在病理课教学中做适当的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理论与实验、临床与理论联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病理学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属于医学桥梁学科,也是一门形态学科,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已广泛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经过几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加上病理学教学内容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无疑是病理学教学巫待解决的问题。

1.1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病理图片以增加直观效果。以往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病理变化的形态特征只能利用有限的挂图或教师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进行描述,很多病理改变学生难以理解,印象不深,所以也会觉得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将相应的病理图片及正常图片展示给学生加以对比,对同一病变还可从不同角度搜集图片加以讲解,肉眼镜下各种病变充分展示,这样使学生对某种病变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使授课更加直观。多媒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能使学生脑、眼、耳并用,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具有新颖感,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2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很多理论课的课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病理学教学内容繁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简洁的文字突出重点,节省了用粉笔板书的时间,增加图片以取代冗长的文字描述,从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为课堂信息量增加提供条件。

1.3应用多媒体教学可提供学生复习和下载应用 由于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加课堂有效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用于听老师的讲解,不必担心遗漏记笔记。此外,教师可以把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后练习等放到网站,学生可自由选择下载学习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完成作业。

1.4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相比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也存某些弊端。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量的扩大,教学节奏加快,如果多媒体课件应用过多,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使病理变化表现得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对病变的发生发展的思考过程,这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前必须花时间备课。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旦准备妥当,教师讲授重复课的负担减轻,容易忽视备课,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在病理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适当的时机准确切人多媒体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直观、生动等优点,而对于重点、难点必须要讲、要写,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观察病变的大标本和切片得到对病变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临床表现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1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课前准备

2.1.1利用多媒体打出包括实验内容、试验目的、观察方法的注意事项,条理清楚、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

2.1.2利用多媒体复习与本节实验课相关的病理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复习相关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

2. 2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现病理变化以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同样常采用挂图结合切片模型和手绘等教学手段讲述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变化。但静止状态下的标本及组织切片缺乏动感,难以形象地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面前呈现集声、色、动画、动态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材料,将那些抽象的、难懂的、微观的或宏观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和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标本、切片的演示,将呆板、静态枯燥的形态学实验变为灵活、声像并茂、动态、生动的实验。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综合来优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使以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拓宽了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在实践中认清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才能让广大体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对于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2.1有助于大学生体育前沿知识的掌握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体育健身的方法,实施科学的健身方式。这样,高校体育教师就需要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体育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地转变教育方式,更新教育技术,以优化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把给学生呈现出更为直观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和搜集信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解决学生知识结构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课时不足的矛盾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形势下,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时数较少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主要是在实践课程当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结构,以有效规避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与理论课程时数不足的现象。

2.3有助于改变旧的教学思想观念

我们把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称之为旧的教育观,也就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这样学生知识的学习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各种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了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向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2.4改善教学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各种新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走进了体育课堂,并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无论是对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正在逐步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对于体育理论课大力推广CAI教学,有效弥补了教师讲解的不足;在实践课程当中,通过摄像机和摄像仪,有效弥补了教师讲解的不足,为学生建立更为直观的运动技能表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5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发展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更为直观的动作技术和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能力,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转贴于

3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3.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形象化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思维,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2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经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学习注意的转移。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让学生的神经系统在保持适度兴奋的基础上,接受直观的刺激,在学生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而克服学生注意的转移。

3.3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要求。

3.4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以建立个别化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集体纠正,为探索式教学、合作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师就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就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运用自己的体育知识来分析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4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让高校体育教学的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讲台和体育场,教学的内容也实现了单一的知识讲授走向了声像并茂。另外,大学生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络资源以丰富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98-02

在新课标当中,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自身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的转换,在一个平等而又民主的课堂人际关系下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合作式英语教学法便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合作式英语教学法的实施将会大大地促进学生语言认知能力全面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合作学习倡导小组的“积极互赖”,组员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同生死、共患难”的伙伴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较快的同学会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使其迎头赶上,获得成功。学困生因为这种“积极互赖”,便会加倍努力,力争为小组奉献一份力量。在这种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氛围下,学困生能够逐渐摆脱情感态度方面的障碍,增强自信,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只顾着自己讲,不管学生怎么听,学生的笔记记了一大本,课堂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老师占用,而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只是偏重讲授语言知识点,使很多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提高高中英语的课堂效率,是当前新课标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基本形式,以学生与学生合作为主、师生合作为辅的基本动力,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让小组形成合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听和说口头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培养学生合作、与人共事的意识和潜能。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合作准备课前发言。教师可以事先提出自由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让学生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集体加工,营造出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2)合作预习新课。学生们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课文或语法要点,经过小组讨论把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个总结,在上课时让老师逐一解答;(3)合作表演对话。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开展竞赛,英语好的担任内容复杂的角色,英语较差的则稍微轻松些,每个学生都不甘示弱地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教师对表演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做适当点评;(4)合作完成作业。由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英语作业一改过去单一的形式转为多样化,如写英语小作文、阅读英语书籍、听英语广播节目等,这些作业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顺利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体会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与乐趣。

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动力,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探究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升华,也是目标、任务实现的体现。在探究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恰当的点评总结,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应该依靠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深研教材,落实每节课的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升华。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对那些小组合作不是很好的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小组的评价的方式来调控,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必须通过他们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共同进步。在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喧哗的时候,教师可以恰当的用手势、眼神对学生进行提醒,对合作学习优秀且噪声比较小的小组可提供附加分。与此同时,老师的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进步,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合作式英语教学是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切合了新课标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立一种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敬、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新型关系。它使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信心,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语言交际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恰当的点评总结,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应该依靠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深研教材,落实每节课的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升华。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对那些小组合作不是很好的情况,应该通过小组的评价的方式来调控,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与此同时,老师的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这一理论在高校音乐理论课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深远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的框架基础上,阐述了建构主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意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分支。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得到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着力强调的是在“合作者”(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能够达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所对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有别干传统教学中,简单的从教师传递到学生,这一单一指向性的知识转移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联系以及他们的规律,达到较深刻的理解。通过建构,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的原则讲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首先,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有效地的学习过程中,而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符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存在问题

其次,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内容或技能。

第三,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已解决问题,并支持学生对所学知一识的反思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在高校和声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教材章节的划分,每个教学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用正只弦为旋律配和声时.对于学习中学生所普遍曝露出的声部横向连接进行不稳定和连续中经常出现的平行八、五度以及稳伏八、五度等问题,要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并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着力解决,而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围绕着这一中心目标展开。随着和声习题写作的能力逐步提高,我们引导学生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把和声编配与钢琴即兴伴奏相联系,为他们喜爱的歌曲(而非书本上的题目)编配简单实用的伴奏。在实践过程中,更深步的把书本中的弦连接知识放在实践的范围。当学生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自己有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时,他们所获取得学习乐趣要大大高于理论化的书本教育,学习动力也加强了。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与学习空间。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识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牧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1.强调以学生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提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从气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很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况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的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气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意义的建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

例如在曲式学习中,当对某一乐曲的结构分析出现歧异或见解各异时,可以按不同意见分成或若干小组,根据曲式学的原则、乐段、乐句、和声、织体等特点对同一问题展开不同分析,形成观点后,集中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一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准备好教科书,更重要的时还有相关的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目的是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路,不要被单纯的书本知识所禁锢。例如在分析某一音乐作品时,不权需要乐谱本身,还要有音像资料来辅助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r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只是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