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会计电算化;国培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六、结语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一)规范初任培训。协助市局做好2015年新招录公务员初任培训工作,完成调学任务。并将培训情况列入试用期转正必备条件。

(二)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按照《公务员培训规定》的要求,不同部门、单位的公务员都要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各部门要确定两门专业课程(含相关法律、政策),安排不少于20个学时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适时开展保密知识培训。

(三)强化更新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创新能力建设、依法行政、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适时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着力提升公务员在新形势下做好社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市干部在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市干部在线学习,完成规定学时和学习内-indent:32pt;">(四)推动学历学位教育。继续鼓励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MPA)、第二学历等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公务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各单位应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积极支持。

(五)组织对外交流培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公务员队伍建设实际,选派公务员到先进发达地区培训或到上级机关参加实践锻炼,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提升管理能力。

(六)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县级组织、人社部门对公务员培训实行综合管理,对各级各类培训建立年度备案制度,规范培训调学、考勤、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员培训登记、学分制考核制度。将公务员参训情况与定级、考核、晋升直接挂钩,推动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以继续教育为抓手,整体推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培训。

(一)研究制定全县高级教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副研究馆员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由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并付诸实施。

(二)坚持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训。依据省、市人社部门的要求,启动新一轮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培训活动,拟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1000人次。

(三)为提高自然科学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在卫生、水利、农业、规划、建筑、环保等行业继续开展《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培训活动。

(四)协同县科协举办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立足岗位成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建立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培训结果记入继续教育证书,作为岗位聘任、转正定级、年度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六)督促各系列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加强教育、卫生、文体、财经、水利、档案、农林水产、建筑规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社会科学等专业继续教育工作,县教育局开展新一轮中小学班主任专题培训,计划培训200人;县农委组织开展种植业实用技术、河蟹生态养殖、园林花木育苗、农业机械化推广等专业知识培训,计划培训300人;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老年高血压的管理与治疗、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计划培训600人;县财政局组织开展会计法律法规、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县水利局组织开展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泵站运行与管理等培训;县住建委组织开展工程项目管理、高层施工技术等培训;县文广局组织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培训;县民政局组织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新婚姻法解读等培训;其他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业专业知识的培训。各个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不得少于48学时。

(七)以考促学,围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举办各种培训。一是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合格率,举办职称晋升日语培训班1期;二是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拟举办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班1期;三是配合相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工程、经济、财会等职(执)业资格(水平)考试考前辅导班。

(八)为适应经济工作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培训空间,着力寻找培训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为各类企业培养紧缺实用的管理人才。拟组织推荐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现代企业管理规范与岗位技能”(简称MOT专家公开课)培训班,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部省市组织的各种专题研修班。

(九)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开展业余自学活动,完善自学+考试、自学+研讨+考试的自学模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各主管部门要有组织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业余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

(十)加大和高校合作的力度,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历教育。为提升县内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好农业大学教学点农业机械、国土资源专业本科班学历教育工作;积极协助网络大学、合肥电大、工业大学在招生,开展远程教育,整体提高我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

(十一)加强对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登记、审核、验证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对不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学时的,不得申报或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得晋升内部等级,年度考核一律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三、以培训创新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培训工作上台阶。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将部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科目纳入其中,建立融在线学习、网上测评、学分管理“三位一体”的学管系统,创新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方便学员学习,降低培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继续推进“名工程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医师工作室”等各类人才培育载体建设,运用“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促进行业内技术交流和业务传承,不断提升各类技术团队的专业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尝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四)以编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和项目计划为依托,不断丰富和改进继续教育内容,大力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保障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县干部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派教师赴省、市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师资库成员参加教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全面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一)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有人将教师专业化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

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化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普通文化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指以下几种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与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三部分。崇高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向往和追求,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高尚的专业情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包括理想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也就是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高校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界会议上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职前培养应该与在职培训密切结合,建立一种视职前学习和在职培训为连续统一的师范教育和培训系统,是世界各地所共同要求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不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已经显示出经常化、制度化、学习内容系列化、进修高学位化的趋势。英国规定,所有的任职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培训。日本的培训教师的途径也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目的是改善高校教师的培训。而高校教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高校教师培训教师工作的挑战

首先,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还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知识积累和传播速度的明显加快,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在师范教育期间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在担任教师职务以前所学的知识仅占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知识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终生学习与职业培训,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视野,适应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职能与角色、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品德、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自觉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还要有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献身学术的兴趣、愿望的艺术。这些对师范教育,特别是职后的教师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教学上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这一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对上海地区高校基础课的教师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0%左右的教师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体一无所知。这是对我们教师培训工作的挑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只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队伍,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人才。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大力培训教师,激发他们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以满足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最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改革开放虽然使广大的高校教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竞争意识,强化了效益观念,但有一部分教师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变化,职业信念动摇了,师德水准也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甚至有个别教师违背学术道德。这些都需要我们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面临艰巨任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的负担在加重,包括教师队伍的质量等。教师的教学质量来源于教师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工作。面对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培训,接受再教育、再学习,才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校教师培训的理念。高校教师的培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进步,更要关注教师的人格进步。培训工作者要城心诚意地、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培训的管理与服务。

2、高校教师培训的形式。高校教师培训,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从专业型培训向学术研究型培训的转变。

3、高校教师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充分改变传统的培训手段,使教师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是更多的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影响,有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4、高校教师培训的管理。教师培训的组织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与进修教师、导师等的联系与沟通,改善办学的环境与办学条件。同时,还要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培训单位要根据教师培训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奖优罚劣,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教师培训 专业发展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54-02

教师是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各医学院校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规划了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此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医学院校从搭建培训平台到完善培训机制,从创新培训内容到强化保障机制,从完善管理制度到改进考评体系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在职培训也越来越受到教师本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接受,“教师培训”正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演变。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把教师固化为一个静态完成的培养目标,看不到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成长中的价值追求。而“教师专业发展”更多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兼顾社会学维度的培养要求和教育学维度的个体专业素养提高的要求,提出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当前医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从个人层面来看,医学教师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功利性色彩

目前,医学教师对学校组织的师资培训认识不足,没有将培训与专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考虑,而是被动应付,出现了培训时缺勤、心不在焉等情况。有的教师存在功利性思想,只选择自己感兴趣或与专业提高有帮助的内容,关于教育理论、人文素养等内容不够重视。有的重外出培训而轻校本培训,重实践技能培训如医院进修而轻理论培训。

2.从学校层面来看,校本培训在形式和内容上无法满足教师个性需求

医学院校校本培训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效率不高等问题。一直以来医学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着形式趋同、结构单一的问题,忽视了教师终身学习、在职学习的需求特点。在培训内容方面,有的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忽视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有的忽视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有的未能体现不同学历、职称的教师的差异性,不能针对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的不考虑工作岗位和培训对象的差异,以致于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没有区别;有的培训因为内容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考虑到出勤率而采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引起了教师的反感等等。

3.从外出培训层面来看,未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效果

医学院校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和方案,其中包括外派教师到其他高校或医院脱产培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但相关调查显示,培训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有些医学教师对外出培训的认识不到位,纪律观念淡薄,由于各种原因私自离开培训单位,导致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的老师对外出培训、进修缺乏周密的规划,学习和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以致效果不明显。其次,在外出培训或进修期间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委托进修单位代为管理或让教师自我管理,学校间接管理。但有的教师没有按学校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上,而是做自己的私事,不能保证脱产学习的时间,只是在开学期间和学期末参加学校学习,科研时间和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而进修单位管理部门也缺乏对参加进修的教师进行定期、及时地追踪,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导致教师置身于进修单位的管理之外。最后,对教师外出培训或进修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大部分学校都停留在写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填写培训记录,而对学习的流程监控和最终成果缺乏量化的标准,由此影响了考核的实效性。

二、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针对医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医学院校一方面要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要促进“教师培训”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转变。下大力气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国内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很多,本文主要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教育生态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系统内部各种结构及其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分析教育的生态功能及教育生态规律的理论。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生态环境,这种环境是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多元系统,既有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外部环境,又有教师等个体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内在因素的内部环境。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医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忽视教育生态环境的影响。

1.医学教师知识结构单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生态学强调平衡、协调的理念。依据这一理念,医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师德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目前医学院校教师队伍中,多数医学教师从医学院毕业直接走进学校,缺乏临床医学技能和经验,知识结构不完善,人文素养较为欠缺,由此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部分医学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学技能和效果有待提高

教育生态学强调有序性、整体性和适应性。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第二年学生在教学医院上课,教学医学的医生既肩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又要进行教学工作,大部分医学教师的工作量很重,如遇突发事件等可能会出现来不及备课、上课迟到等现象。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授课内容随意性大,案例引用重临床而轻理论等情况也会出现。这些情况都影响着医学教育生态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也折射出医学教师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有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医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加强。

3.医学教师缺乏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教育生态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环环相扣,医学教育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齐头并进,缺一不可。而部分医学教师教育学相关知识较为欠缺,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有待更新,他们所获取的教育理论相关知识主要停留在上岗培训时期,在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无暇更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更新。有的医学教师认为医学课程比较难,传统教学方式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践中出现了“满堂灌式”授课、较少互动等问题。

4.医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发展

医学教师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其他教师,因为医学教师本身兼有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既需要专业上的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也需要教学上刻苦钻研教学方法,为人师表,并完成科研任务。这种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式,往往使医学教师的精力与时间不足,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加之社会环境压力较大,容易造成医学教师的焦虑和职业倦怠。从教育生态学角度而言,外部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医学教师需要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注重角色转变,实现专业发展。

三、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统筹教师培训与医学教师专业发展

虽然,目前的“教师培训”正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演变。但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培训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反,应该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和内容,加强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和考核,应该以教育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教师培训,将培训看做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构成,以培训促发展,以医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培训的层次。

1.发展多元化培训,满足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

多元化是教师培训的方向,多元化包括:培训途径多元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形式多元化、考核形式多元化。针对部分医学教师学历高,自学能力强的情况,有些理论知识的培训可以采用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同时改革培训考核方式。要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整个医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以此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要将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相结合,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培训多元化。要根据不同的学历、职称、专业等对教师培训内容、目标进行细分。有条件的院校要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为医学教师培训提供有力支撑。要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对医学教师进行培训和培养提高。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等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注重能力培养。

2.要重视发展医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医学教师培训过于注重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及策略的传授,导致医学教师被动地接受各种与专业有关的现成知识,教师专业发展被异化为简单为获得新知识、技能的过程,因而无法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以培训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却未能有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除了学术性知识之外,医学教师应通过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不断发展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批判反思的知识。

3.制定培训激励政策,提升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而言,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生态环境同样重要。教师专业发展在重视自身建设等的同时,还要加强培训激励,提升医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要把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与医学教师的业绩考核、薪酬制度、晋升相联系。要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医学院校要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以使医学教师的待遇不受影响。同时要从医学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提高教师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提升医学教师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培训中建立竞争模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总之,医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医学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抓手,医学院校要合理统筹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培训促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靖姗.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现状综述[J].教育管理,2011(08)

[2]马瑞娟.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3]周光润.医学教师专业化之现状及其可行性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6)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伊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表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机构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为构建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而加快自身建设。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师教育呈现专业化趋势,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是机构自身发展和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关于专业化

社会学家布朗德认为:专业是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主要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主要强调:专业是一个全日制的正式职业;专业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专业应该向他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无私的服务。WWW.133229.COM专业强调从业人员的责任感、社会服务精神和工作的创造性。

弗德逊指出:专业化可以被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组织起来的职业,通常需要专门、深奥的知识和才能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对社会的福利,获得履行它的特定工作的排他性权利,控制训练的标准和实施对其成员的培训,同时,有权评估和决定工作如何进行。强调普通职业群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由此可见,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中的“专业”是指经过专门的培养教育和训练,掌握了教师教育培训的专门知识和管理技能,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专门的教师培训活动,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师教育,促进社会和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包括组织机构专业化、管理者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

二、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机构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1.提升教师培训的必由之路

教师为适应时展、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教师为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要学习、要参加培训。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一历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而促进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

培训机构要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师培训环境以及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专业引领,促进和培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领悟能力,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培训机构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时展对教师培训提出的新挑战。

2.教师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一历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而促使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随管教师培训实践的深入发展,教师培训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加快自身专业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促进区域教师发展,服务区域教育。

教育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的工作意见指出,将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的条件和资格作出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教师培训机构要结合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和国家认证条件,加快机构自身专业化建设,提升机构核心能力,使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

3.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调整加快,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寻求竞争优势。同样,教师教育的发展也要紧跟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使其成为教师培训机构竞争的优势资源。在“十二五”期间,一方面,国家将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自主选学,教师在培训机构、培训途径、时间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自主性。这表明教师培训机构不再具有唯一性。同时,教师教育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教师培训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显现,这些都促使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专业化建设来寻求竞争优势,这是必然的选择。

4.提升品牌的需要

品牌的概念众说纷纭,科特勒认为,品牌是由产品功能、文化、服务承诺以及情感的象征性价值等构成的复合组织,其目的是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在现代商业社会里,企业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提高和丰富,品牌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选择品牌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自觉行为。教育发展的历程也同样迈入品牌化阶段,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新时期大众的需求。教师培训机构应树立品牌意识,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这也是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全方位服务于教师,塑造良好的形象和质量信誉,打造品牌培训机构。

三、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路径

近年来,教师教育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这对于培训专业化提出了强劲的要求,加强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是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

1.提高专业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机构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避免认识上的误区,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都设立在高等学校,要纠正人们习惯上认为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就能当好管理者的错误观念,要转变自身观念,克服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重工作经验、轻研究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树立科学的专业发展观。

2.专业化的组织机构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根据系统组织理论,任何组织结构变革都是内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变革中其内部结构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另外,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会促使组织机构发生变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时期,教师培训机构在办学理念、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些都促使教师培训机构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变革。

大多数教师培训是由各类高等学校承担的,其组织机构一般沿用大学的组织机构形式,基本采用职能式的科层制机构,管理层级多,机构僵化缺乏灵活性。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弹性化、多元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扁平化可以减少组织层次,更加灵活富有创造性。教师培训机构要积极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进行机构内部的自我整合,以项目管理的模式推动组织机构的变革,实施项目牵动策略,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横跨某一组织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构成的临时性组织,对项目进行训‘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用规范化、全过程管理流程来完成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项目运行的工作机制,根据培训的需求和特点,以项目为单元,统筹各方资源,集中优势,打造品牌,彰显特色。

3.专业化的管理者

教师培训是专业,是专业人员从事的专业活动。教师培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发、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的运行管理以及培训质量的监控等方面,其科学化、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教师培训管理者具备专业道德、专业智能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满足教师培训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管理者专业化是教师培训机构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管理者专业化是教师培训管理者依托专业组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形成一定的培训管理理念及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培训管理者的成长过程。

当前,教师培训管理者专业化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进程。表现为:一是缺乏良好的专业精神,具体为专业认同感、责任感不足,持续服务精神不够;二是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历层次不高,知识更新缓慢,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欠缺的是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三是能力结构的偏弱,如科研能力不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四是管理者专业化的资格认定没有建立,专业地位不高,导致管理队伍质索参差不齐,缺乏准入制度使得管理者的地位不能被认同;五是管理者专业化教育机构和培训课程极度欠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制尚未形成,即没有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

面对存在的问题,培训机构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带动管理者专业化的进程。第一,要提高对培训管理者专业化的认识。纠正只要有学科知识背景就能当好培训管理者的错误观念,要想成为优秀的培训管理者,管理和教育两方面的知识不可或缺。管理者要强化自身专业发展意识,自觉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专业化素质,并使其成为一种长期的、自觉的行为。第二,完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业标准,逐步向专业化过渡。科学设置岗位及其标准,是管理者专业化建设的基础,是管理者培养、培训和聘用的依据。同时,可以使管理者对岗位专业化的要求有更明晰的认同,增强其岗位专业化的责任感。第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其专业化、常规化,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智能和素养。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化,其进修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机构要为管理者参加进修和培训提供机会和途径,关心管理者的成长,并尽可能地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管理者学习和培训活动,如:聘请专家讲学;地区或校际交流;参加专业组织的培训等。通过这些形式来培养富有经验的专业化管理者。

4.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现代教师的职业被视为专门性职业,教师的权威性建立在专业素质基础上,应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定期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性的重要举措,加强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资主要由专职和兼职两种组成。专职师资队伍中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教师数量有限,教师专业分布有限,根本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培训需求;二是专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能力不足,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在中职教师培训时,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专业分布广,专业要求高,专职教师显得有心无力,造成师资相对“过剩”。

兼职教师队伍是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力量,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著名校长等优秀教师组成。这些兼职教师在提高教师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及其评价机制;二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往往“供不应求”,所以不能保证聘请到满意的兼职教师;三是过分依赖兼职教师,使得一些培训计划不能按时进行;四是名师名家聘请成本高,培训经费有限,每个培训项目不能大量聘请他们参与。

教师培训机构要把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一是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完善其聘任和评价制度;加大其教学监控和效能的测评,优胜劣汰形成动态管理。三是建立专职教师研修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提升专职教师的学历及其学术水平,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搭建沟通平台。

5.专业化的培训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