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紧密相连[1]。基层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我国发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发展基层文化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提升基层群众的素质,有利于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因此,我国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 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 如今,一些农村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引导性和亲民性,一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文化产品的供给,同时一些活动程序比较复杂,导致基层人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幅降低[2]。基层管理人员应该组织多样化且符合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基层人民对活动的参与度。

1.2 基层文化建设队伍薄弱 当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由基层群众组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效率低下。

1.3 地方政府对基层文化群众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同时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政府对不同地方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应有所不同,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文化资金投入。

2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基层文化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基层文化能对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镇文化的消亡是社会的损失。然而如今,由于一些农村原有文化资源不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贫乏,因此有很多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最后走向消亡。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有效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2.2 基层文化建设能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 基层文化的建设是为民服务,基层群众能够在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够在通过参与基层文化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生活,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政府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在农村建立文化馆和图书馆,能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与当代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2.3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能够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道德素质,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和谐的基层文化 发展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创造出满足基层群众需求的文化。要想促进基层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加大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调动和号召社会力量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经费欠缺的问题。政府要设定专项经费措施,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承担一部分基层文化发展的经费。对于农村一些基础文化设施水平落后的情况,需要政府对基础设施和传统的文化活动设施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当地的娱乐休闲和知识教育能与现代化水平相适应。

3.2 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 要想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地方政府需要关注农村生活、看到农村的巨大改变,发挥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把思想道德建设、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举办各种能够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例如:举办农民艺术节、特色旅游节、文化科技大集、绘画、剪纸、文化娱乐、思想教育与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使基层文化由原来的单调、枯燥和乏味转变为积极、健康和向上。同时可以引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加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所喜爱的综艺晚会等文体活动,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能够提高文化工作者的领导组织能力,促进农村的文化消费,壮大民间的文化队伍。

3.3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流入我国,对我国基层文化产生强大的冲击。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外国文化,在保持我国基层文化的独立性与基层性的基础上对我基层文化不断创新。地方政府要为基层群众建设指明方向,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让人民群众自发地发展和创新基层文化,让基层人民激发农村的活力,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引进、培养优秀的人才,建立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管理,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要想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养,需要地方政府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培训,支援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参与志愿者活动,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 结束语

基层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够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提高我国的凝聚力[3]。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吕晓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5,65(12):228.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当前鉴于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环境,想要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来完成。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其重要性与紧迫性,更要意识到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六次全体会议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做了深刻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见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性任务并提上日程。同时也说明当前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发展的需要,也没有满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加强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色和目标

中国文化现代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化,内容异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提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可见,当前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环境,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国民意识形态的冲击、理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等等都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分析并准确把握这些问题,抓住其本质,找到解决的办法,对我们的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1、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仍处于边缘化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创造出的奇迹,但这不是我们骄傲和满足的地方,我国经济改革是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市场经济有很多弊端,当市场调控失灵时要靠法制制约,可当我们的法制失灵时就要靠人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又要靠人的素养与文化,靠文化在社会成员内心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感来弥补法律规范无法触及的领域。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够重视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开会学习的层面,没有做具体的规划和实践。客观上来讲,文化建设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远大工程,是一个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工程,投入与成效短时间内不一定成正比,因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物,见效慢。人对一定的思想和观念的认知与吸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文化效益与一些领导们追求的见效快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是没法比。而领导的政绩,职位的升迁往往又着重于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对党中央出台的文化政策不够重视,没有认真地研读,也没有深入基层,访问考察了解当地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导致人民群众无法及时领悟到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实质,致使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在很多地方举足不前。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间缺少沟通,人民对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缺少热情与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杜绝"只在房子里作报告、填表格、开会、空喊激烈的口号,而不去接触群众,了解和解决群众中真正存在着的问题。" 的形式主义。[1]

2、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领域的冲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与全球化相串叉的新局面,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主体也多元化。同时各种外来的文化和观念杂乱纷呈,涌入人们的生活和冲击人们的思想,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而社会分配相对不公正现象也在各行各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其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错综复杂化。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名,打着经济合作的旗帜,暗地里推行"思想全球化""和平演变"政策。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2]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铺天盖地的冲击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意欲统治我们的思想,霸占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控制我们的民族,成为他们的奴隶。"他们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凭借经济、科技等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 [2]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实践方法

文化的兴盛可以成为国家兴盛的推动力量,甚至起导向、规约作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同样推动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必须尽可能自觉地进行,盲目发展经济会带来各种偏失,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则会损害大局,所以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1、坚定党对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生产力的代表,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上,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构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引导职能

要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为此我们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引导职能,以人为本,加强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文明,深入推进社会、家庭的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3、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不会自动附在人的头脑中,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学习和掌握,我们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把文化给通俗化,大众化、具体化地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找到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但绝对不是把文化搞成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所以,为了保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强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让他们挑起时代的重任,完成时代的使命。我们的文化人才队伍的使命就是需要把一个思想,一个理念,一种思维方式武装到人们的头脑中。首先,他们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这是成为文化人才的必备条件。其次,他们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于不同层次的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够镇定自如,坦然面对,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尤其是语言的使用,力求满足群众的心理,进行有区别对待,分层次教育。马克思说过"我们叙述的方法自然要取决于对象本身的性质。"[3]

参考文献

[1]孙占元.中国先进文化代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06.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针对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相应的队伍管理,进行浅析,提出了对于该观点认识的重要意义。通过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分析与完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时的主要问题,而不断的深入理解与研究,最终要进一步的促进与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基层群众队伍的管理工作。意在展现出我国现代基层群众文化与队伍管理的高效、全面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繁荣国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建设 队伍 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因此,就要求我国的整体科教文卫等全面扩展、提升。全面针对于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不断强化,让基层群众能够最大化的掌握文化知识,让基层群众队伍的先进性始终能够与社会发展的脚步相协调。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一般是需要一个载体进行承接的,通过工作、生活、职位、人际关系等相互连接。因此,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经过长时期的开展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被广大基层群众所接受,甚至是喜爱,同时也为广大基层群众的特有才能给予发挥的空间与平台。因此,对于团结向上、积极的基层群众力量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我们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正面、全面的引导广大基层群众形成统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扩大、深化对于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2.凝聚队伍,促进和谐

我国基层群众队伍的各项文化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的凝聚与整合作用的,为整体的我国基层社会发展具有思想、情感的构建作用。通过各项的文化建设与内容丰富,积极的树立“为人民、强国家”的思想。通过强化与增进人民与国家彼此间的信任与沟通,逐步的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奉献精神、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等高情感与高品质。

3.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对于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精神文明等方面的需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通过积极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建设,让基层群众始终能够具有良好的心态、放松的心情、温暖的心灵,始终为构建基层群众和谐队伍而保持着新鲜感与积极性。

二、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匮乏

针对目前而言,我国的基层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与文化知识基础,还有待于提高。主要是由于曾经我国的教育与文化体系所致的结果,严重的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旧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还影响着一部分人,这样的思想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素养及知识的建设与普及。因此,只有摒弃这种思想,从根本上吸收新的知识与文化才能够不断的激发与强大基层群众队伍的力量。

2.日常文化生活建设缺陷

尽管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其整体的文化活动与建设的方式等还没有正规、完整的纳入到全面的文化素质建设中来。很多的文化构建,只是趋于形式化,完全没有从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体现。这样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更加弱化了基层群众队伍的文化建设。

3.基层群众队伍不能保持先进性

随着我国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其整个基层群众队伍的建设上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主要的原因是从企业、事业、政府等相关人员存在的地方其对于文化建设的创新力严重缺乏。改革与发展完全没有波及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中来,至此其先进性就无法保持,对于工作、文化等的建设也因此存在着落后性。

三、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完善基层群众队伍管理

1.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是应该遵循“四个重点”进行构建与管理,即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的素养提升、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只有完全的依照着上述进行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势必能够建设与管理出具有丰富内涵、高知识、高水平的基层群众队伍。以此,保证国家的繁荣与经济的有力增长。

2.正确处理好基层群众的参与性

只有不断的强化与扩大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基层群众队伍的管理,才能够通过保障其积极、稳定的参与性来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不断的通过高度重视与鼓舞,极大的发挥其凝聚作用,让每一位基层群众都确实的看到自身的作用与力量,让其能够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是群众们参与的首要积极性。因此,各阶层、各行业等应全方面的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提供便捷,以此才能够不断的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用先进的文化力量去浇灌国家文化之花,让其能够绚丽绽放。

3.开拓全新文化建设思路

通过正确的树立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文化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强化与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精神、生活等水平,不断的提升着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等,让其始终能够具有科学性的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引导中国人民进步。通过丰富文化建设与基层群众队伍管理的多样性,让艺术与文化、素质与品质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基层群众队伍。

4.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从基础抓起

针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我们必须具有针对性的掌握其建设的特点与方向。通过青年人,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文化上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影响性。通过开展教育、用事实论证、讲道理等逐步的提升文化道德修养,最终做到高品质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让中国的基层群众队伍建设与管理始终具有较高的文化品质。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了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为未来更好的管理与构建基层群众队伍起到指导作用。我们只有不断的通过建立高端的文化信息传播与共享,始终保持着基层群众队伍建设所需的一切资源,才能够有效的管理基层群众队伍,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与动力,以此保障我国基层群众的基础文化素养,帮助我国不断前行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打牢基层和谐之基[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05)。

[2]曲战胜:浅谈基层先进性建设与队伍各项管理工作[J]。中国建设,2007(11)。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层文化 文化建设 基层建设 基层文化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十召开以来,以人民群众和自身为主体的群众文化、基层娱乐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成为新时展要求。加强基层群众的文化交流、打造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思想广泛传播。对于基层建设来讲,基层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二. 深刻体会基层文化的科学内涵 (一)基层文化的含义。基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基层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基层宣传、基层理论、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等等,是宣传、弘扬基层精神、增强基层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载体。 (二)基层文化的作用。基层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基层的综合能力建设。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满思想,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克服“各自论道”的思想,增强真抓实干意识。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基层工作和基层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干部群众工作、生活氛围,能够有力地增强干部群众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增进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了解和友谊;进一步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更加了解自己,找准工作目标与业余生活坐标,为基层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普及的必要性 回顾历史,国家建国六十多年来,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群众文化也是如此。基层群众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显得越加重要,其不但丰富着我国主体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其发挥着丰富群众生活、思维及增强人民幸福感的作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关系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工程,是文化工作者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也是文化部门及工作者的长期而基本的责任。 对群众文化应当加强管理与优化,提高宣传力度,普及先进科学的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工作者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传播健康积极的基层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

(一)积极健康的基层文化是增强基层队伍活力的重要阵地。

部分基层工作是高强度的职业,尤其是基层工业人员,任务繁重、工作环境差,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心理压力大,时间一长,干部群众队伍难免缺乏朝气和活力,此时,如果不用健康向上的基层文化活动引领群众的思想,那么不健康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造成群众队伍沉迷于、喝酒,甚至参与色情活动。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浓厚的基层文化氛围熏陶基层队伍,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进行自我心理约束和行为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积极健康的基层文化是提高基层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

文化的作用就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因而,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用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能引导基层群众发挥自身智慧和潜力,创作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基层文化结晶,不断提高基层队伍追求美好生活、献身基层发展的素质,又可改变社会对基层群众“只会卖苦力”的固有偏见,从而,不断提升队伍形象,重塑建筑基层形象,推进基层公共关系向良性轨道快速发展。

(三)积极健康的基层文化是服务基层中心工作的强大推手。

基层文化建设是基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强保障。基层文化存在的目的在于逐步淡化行政强制命令要求群众行为,而是希望通过“以人为本”、潜移默化的方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引导和规范群众的言行,达到最终使基层群众的思想行为与基层文化的要求完美融合,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是基层文化围绕基层中心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的必经之路。

四. 推进基层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各级领导人的重要作用 领导人在基层中的主导地位,使其言行举止、领导风格、思维模式、道德偏好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因此,领导人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抓好推动落实。

(1)建立基层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基层文化纳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同时,明确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责,逐步建立起“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分工协作、整体联动、全员参与”的基层文化推进机制和责任体系,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将基层文化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基层文化建设要有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长期规划往往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大的框架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基层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决定了基层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将基层文化长期目标分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年度、季度等短期目标,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标准,使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

(3)各级领导人要身体力行带头践行基层文化。基层领导人首先要模范遵守党纪法规和基层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在群众中树立遵纪守法、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其次,要通过例会制度,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最后,领导人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基层文化价值理念传播给基层,动员和激励基层群众,按照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扎实开展工作。

2. 夯实队伍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队伍是巩固阵地、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根据文化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一支热心文化事业、对基层群众有深厚感觉、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使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文化大院、民间演艺团体的骨干带动作用,重视培养文化积极分子和文化能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部门要同教育、科技、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个方面密切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组织各种科技组织,利用空闲时节,进行大规模科学与技术、文化的培训,支援文化建设。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社区、村庄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推动基层特别是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束语

基层文化建设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基层文化、维护和谐关系、共同提高、积极向上具有极好作用。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对发展地区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持地区增长力据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其孔 基层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途径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10年21期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唯有夯实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才能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文明向上、健康有趣的公共文化产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服务,从而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1.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基层政府的文化责任。第一,乡镇、街道要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把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二,建立基层文化建设年度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文化建设经费应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而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应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报刊等公益性文化场所的日常工作给予必需的经费保障,逐渐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进入为辅的基层文化建设经费来源新格局。第三,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把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列入创建先进、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将文化发展情况和文化服务基层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第四,通过政府购买、基层群众捐赠、部门互建、资源分享等诸多方式,为各种文化场馆制作活动版面、制度牌子,购置音响器材、服装、图书等必要的活动设施。2.基层文化设施配备要“质”、“量”兼得。第一,选购基层文化设备,不能“贵”字当先,要普及为主。基层群众性文化产品的选配,不能一味盯着高端文化产品,更应该注重增加低端文化设施的数量。量变才能实现质变,积跬步方可至千里。提高基层群众性文化生活的质量,依赖于更多基础性文化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笔者以为,基层文化设施的选配要“用”字当头,统筹兼顾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对预算资金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走“低端化”,力求花最少的钱选购更多货真价实的文化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黄金平衡点”,力求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从中受益,找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生活乐趣。第二,配备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好高骛远”,要俯下身子走基层群众路线,坚持普惠性、基础性的原则,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如此,才会赢得基层群众的点赞。

二、强化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与利用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文化大院、书屋、体育馆等文化设施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并且开放时间随意性较大,图书管理和使用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公共文化资源。为此,必须完善管理,切实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1.管好用好基础性文化设施。第一,对图书室等管理人员实行招聘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保证管理员按时上下班,为基层群众服务好。第二,可以通过号召基层群众捐书捐物等方式,实现文化设施的“开源节流”,并确定专人负责文化场馆的管理,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正常开展。第三,坚持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这一平台,开办公民道德讲坛、法律讲堂、种植技术培训等,促进文化大院文明健康地开展活动。2.着力实施基层群众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第一,社区、乡村之间应摒弃“重保存、轻利用”的思路,增强文化资源利用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和利用的监管。第二,注重培养基层网络技术人员,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从而使网络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和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施,夯实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基础。第三,基层政府和相关领导应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弄清为基层群众送什么,由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供图书、光盘、网络、数字电视等支持,通过县、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传输信息,扩大传播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实惠,求实效。3.鼓励基层群众自主发展文化产业。第一,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帮助基层群众整合小品、歌舞、秧歌等传统文化节目,在重大节日、广场文化活动中组织文艺团体演出,展现基层群众的文化艺术风采,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二,制定出台有利于基层群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家与基层群众“联姻”,在社区、村队筹资兴办文化产业,要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对于基层群众性的业余文化组织,要引导和鼓励基层群众进行产业化的运作和经营,以弥补文化建设资金的缺口。

三、规范基层新兴文化娱乐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和进步,广场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广场舞、竞走为代表的健身方式已走进乡村和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今的广场舞已活跃在公共文化广场,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广场文化活动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认可和接受。广场舞展现出一种文化的素养和艺术的涵养,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地区都是普及的一种舞蹈,为更好地普及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广场舞噪音扰民、挤占机动车道等引发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领地之争的矛盾日益凸显,亟须规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广场文化的发展。1.及时开辟建设相应的广场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标准宽广的文化广场是繁荣广场舞蹈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基层群众健身休闲的现实路径。第一,建设文化广场要突出“集约、方便、宽阔、优美”的原则,要把文化广场的设计、建设纳入城市、乡村规划,这是城市、乡村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广场文化导向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打牢广场文化基础性设施、设备建设,为基层群众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确保文化广场具有娱乐休闲功能,能够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娱乐空间和环境,要尽情展现和释放地区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与发展。2.加大对广场舞的引导宣传。各级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应正确倡导宣传广场舞,促进广场文化规范健康地发展。广场舞是文化艺术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必不可少的中介和有效的途径。通过广场舞的传播,文化艺术才能逐步深入广大基层群众之心,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得以存留、乃至创新和发展。要想繁荣和发展广场舞蹈,进行高效的宣传与传播异常关键。媒体要向基层群众大力宣传普及开展广场舞活动的规范与社会公德,从而使广场舞能够正确引领基层群众休闲健身。3.广场舞要突出地域特色。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固定习俗和文化符号,体现到广场舞蹈上,就表现为迥异不同的舞蹈风格。在我国各地广泛兴起、流传的广场舞蹈,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质,都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风俗特征,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事实上,广场舞蹈只有体现地域特色,才能有更广阔的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各地在挖掘、梳理传统广场舞时,一定要深入基层群众,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人文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时尚的加工与提炼,让当地基层群众广为认同,展现自身特色,拓展发展前景,在发挥健身娱乐功能的同时,也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

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