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防疫方针

动物防疫方针

动物防疫方针

动物防疫方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职责;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21-01

村级动物防疫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事关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疫病防控的主力队员,直接与千家万户打交道,不仅是防疫技术员,同时也是政策宣传员,做好这项工作既关系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又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当好一名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搞好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对于巩牢疫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尤为重要,现结合10余年在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进行探讨。

1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现状

一是村级动物防疫员认识不到位。除规模养殖场外,农村散养户畜禽种类多,且较零散,要想防疫密度达到100%,的确是件难事。第一线动物防疫工作苦、累、脏,必须钻牛棚、进猪圈、出入鸡舍,导致部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敷衍差事,应付工作,需要给猪注射3种疫苗,大部分只给免疫1种,不给畜禽佩戴免疫标识,免疫证明填写不规范,免疫档案填写较乱。因此,部分村免疫密度低,免疫保护力差,易造成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风险大,每年除春、秋两季的突击防疫,还要坚持常年补防,占用时间多,年工资报酬仅4 000元左右。防疫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养殖户认识不到位。社会公众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处于一个较低层面,没有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当作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一部分养殖户认为自己养的畜禽是私有财产,打不打防疫针与他人没有关系,同时认为防疫员打防疫针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以致在防疫过程中主动支持的少,刁难阻碍的多。四是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

2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职责

要做一名合格的动物防疫员,仅凭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掌握动物防疫的基本技能,才能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物防疫人员。

2.1 畜禽免疫接种前的准备

2.1.1 准备器械、防护物品和药品。器械包括注射器、针头、镊子、体温计、疫苗、耳标钳、保定绳;防护物品包括防护服、胶鞋、工作帽等;药品包括疫苗、稀释液、75%酒精、急救药品;其他物品包括免疫接种登记表、免疫证、耳标、脱脂棉。

2.1.2 检查待接种畜禽的健康状况。为了保证免疫接种畜禽的安全及免疫效果,接种前必须了解畜禽的健康状况。检查畜禽的精神、体温,不正常的不接种。检查畜禽是否发病,是否瘦弱,是否是幼小、老年或怀孕,这些暂不接种。并注意登记,以便以后补免。

2.1.3 疫苗的准备。检查疫苗瓶外观是否完好。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密封不严、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日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无真空的一律不得使用。疫苗从冰柜中取出后要放置于室温(20~25 ℃)2 h左右,以平衡疫苗的温度。

2.1.4 疫苗的稀释。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倍数、释剂稀释疫苗,先除去稀释液瓶和疫苗瓶火漆和石蜡,用酒精棉球消毒瓶塞,抽取稀释液注入疫苗瓶,轻轻震荡便可完全溶解,再补充稀释液至规定量,使疫苗混合均匀,用注射器抽取疫苗备用[1-2]。

2.2 疫苗接种

保定好畜禽,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用75%酒精棉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注射时用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直入肌肉后,改用左手夹住注射器和针头尾部,右手回抽针芯,如无回血方可缓缓注入药物,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防止药液外流,同时进行消毒[3-4]。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根据畜禽的大小和肥瘦程度不同,选择粗细适宜的针头和注射深度,刺入过深易刺伤骨膜、血管、内脏、神经,太浅易将疫苗注入脂肪中,不能被吸收;注射时禁止打“飞针”,造成剂量不足或注射部位不准确;要每头牲畜1个针头,家禽每户1个针头,养禽场500~1 000只1个针头;禁止同时接种其他疫苗,注射疫苗前后7 d内不给畜禽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以免降低免疫效果;注射疫苗应选择在晴天,温度、湿度适宜,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并适量补给维生素,可提高免疫保护力。

2.3 过敏反应处理

由于疫苗本身特性和畜禽对疫苗耐受性不同,注射疫苗后在10 min至7 d内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反应,如有些猪精神不好,食量减少。部分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除,此属于不严重反应。但也有一些严重反应的情况,如注射疫苗后出现震颤、流涎、流产,注射部位肿胀、糜烂等。个别猪在注射后30 min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凉、出汗、大小便失禁、全身青紫等症状,应紧急救治。治疗方法为先用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注射,后对症治疗。如出现死亡应及时拍照做无害化处理,填表上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

3 建议

一是加强学习。村级动物防疫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认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奉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村级动物防疫员要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畜禽,畜禽不漏针,针不漏苗。确保畜禽强制免疫100%,免疫标识加挂100%,规范填写防疫台账100%,规范填写免疫证明100%。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了解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做好防疫工作。三是提高动物防疫员工资报酬。为防疫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4 参考文献

[1] 雷时荣.乐至县开展村级防疫员技能培训 构建乡村动物防疫网络[J].四川畜牧兽医,2006(11):55-56.

[2] 吕德敏.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 搞好防检疫工作一体化[J].当代畜牧,2006(7):27.

动物防疫方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农村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牧民增收、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近几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推行双轨目标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密切配合,科学防治,群防群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基层防疫队伍,虽然由各所在街、镇政府组织,街、镇畜牧兽医站技术指导。但街、镇兽医站以下没有建立村级兽医室,村级防疫员力量薄弱,一般由各村动物诊疗员兼职组成。

(二)农村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形式有两种,一是专业大户的动物防疫功能工作由各街、镇兽医站技术员每月二至三次直接到各村专业大户监督指导动物防疫消毒工作;二是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 ( 一般在 3~4月和 9~11月)对农村散养动物疫病防疫,由各街、镇兽医站所辖村的村级防疫员与畜牧站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对各村的散养动物实施免疫消毒工作。

二、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基层防疫队伍体系不健全,基层防疫队伍中的街、镇畜牧兽医站是基层动物防疫的主体,然而多数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出现断层,且大部分的村级防疫人员承担了基础免疫的主要工作,其报酬较低,工作较重,以致于组织形式松散,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防疫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就业机会增多,很多年轻的防疫员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呈减少趋势,人员老龄化严重,个别乡村出现有畜 (禽)无人防,有病无人治的局面,导致动物疫病频频发生。不按规定保存、发放、使用疫苗,不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后果。

2、防疫经费投入不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然而目前大部分街镇财政困难,很难保证防疫经费的投入,尤其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偏低,以至于达不到较高的防疫密度利较好的防疫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疫苗种类不足,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常常发生。另外,对农村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往往只集中在春秋二季进行免疫,由于经费和人力多方面的原因,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未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补免,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3、养殖户养殖观念落后防疫意识低。长期以来,社会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处于较为低下的层面,尤其农村的广大养殖户对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许多畜禽散养农户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是个人的事,他人无权干涉。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养殖户防疫观念落后、法治观念缺乏,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现象严重,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执法困难。

三、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掌握疫情动态

在实施动物防疫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掌握疫病动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保证防疫效果。

(二)严格疫苗管理与使用

1、疫苗的贮藏

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必须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温度要求贮藏于冰箱、冰柜等适当的设备中。冻干疫苗多数在-15℃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如猪瘟疫苗在-15℃条件下贮藏有效期为12个月,-8℃贮藏有效期为6个月;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在 -15℃贮藏,有效期为 2年,在-4℃贮藏有效期则为 8个月 等) ;灭活苗一般2 -8℃贮藏而不低o℃,更不能冻结。特别是在疫苗贮藏的全过程,必须始终达到冷藏温度要求,坚决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尤其要避免反复冻结及溶解。所有疫苗都必须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日光照射和防止受潮。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否则会降低或失去效力。

2、做好疫苗检查

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 保存方法等。凡疫苗瓶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每个批号疫苗要留两瓶备查。

3、疫苗配制

疫苗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疫苗使用前必须将疫苗取出预温,充分摇匀,使疫苗温度达到常温或接近畜体温度时再进行接种,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应激反应。

4、疫苗使用

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一次用完, 隔夜剩余的疫苗一律不能使用。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环境,不要使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对当天未用完的疫苗,废弃物进行消毒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器械用具清洗干净,消毒灭菌准备下次再用。

(三)防疫器械严格消毒

1、将注射器、针头、镊子等用清水冲洗干净,玻璃注射器将针管与针芯分开,用纱布包好;金属注射器,拧松调节螺丝,抽出活塞,取出玻璃管用纱布包好。

2、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镊子、剪刀洗净,用纱布包好将清洗干净包装好的器械放入煮沸消毒器内煮沸消毒灭菌,灭菌后放入无菌容器内备用。

3、煮沸消毒的器械当天使用。超过保存期或打开后,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使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4、所有注射器和针头严禁用化学药品浸泡消毒。

5、注射用具在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免疫注射时做到一个动物一个针头,以防交叉感染。

6、耳号钳要严格消毒,避免佩戴畜禽标识感染。

(四) 动物防疫技术要领

1、肌肉注射

猪瘟、猪蓝耳病 、猪口蹄疫, 牛羊口蹄疫疫苗都适用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在畜禽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活动少,易于注射的部位, 大家畜宜选在臀部或颈部;猪宜选在耳根后或臀部颈部;羊、犬宜选在股内侧或颈部。根据被接种动物的大小、肥瘦、疫苗的剂量,适当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针头。用75%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后,用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 刺入肌肉注入药液。随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每注射一畜必须更换一个针头;给农户散养家禽注射,每注射一户必须更换一个针头。

2、皮下注射

鸡禽流感、鸡新城疫都适用皮下注射。 部位应选在皮薄、被毛少、 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禽类常选在胸肌、翅膀附近的肌肉或选在颈侧中三分之一处。注射时,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人皮下,左手放开皮肤,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若无回血,即将疫苗缓慢注入。注射完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

3、严格控制剂量

注射疫苗时,剂量不易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使动物反应加剧,剂量过小则达不到免疫效果。

4、减少应激反应

注射动物必须健康,病畜、瘦弱畜和临产母畜不宜注射。注射疫苗前,要仔细观察畜禽健康状况,询问畜主采食情况。一旦发现接种动物过敏,要及时救治。

5、配挂耳标。做好免疫记录免疫挂标率100%, 认真填写防疫逐户登记表,对不宜防疫的畜禽做好记录, 随时补针。

参考文献: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4):24-25;

动物防疫方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苗同步;两点注射;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C

国家农业部的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规定生猪必须进行强制免疫的病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当前在周边地区动物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降低动物发生疫病的有效措施,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实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方式时,一般都要分3个阶段进行,增加了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量,也导致强制免疫工作很难落实。因此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降低动物防疫员的劳动强度和组织成本,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多方试验用“三苗同步,两点注射”的免疫技术方法,经免疫后抗体效价测定,达到了国家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有效保护标准,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该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1猪重大动物疫病“三苗同步,两点注射”法的定义

猪重大动物疫病“三苗同步,两点注射”法是指在对农村散养户生猪进行免疫时,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生猪进行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稀释液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稀释混合后,按免疫剂量要求一次性注射到猪耳后颈部一侧,而另外一侧注射口蹄疫疫苗。

2疫苗选择

猪口蹄疫疫苗要求使用合成肽疫苗,猪瘟疫苗要求使用脾淋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要求使用弱毒疫苗。

3操作要点

3.1.疫苗稀释

疫苗稀释前应恢复到常温,稀释好的疫苗也应常温保存,并要求在2h内用完。

3.2 猪瘟疫苗稀释液稀释法

用猪瘟疫苗稀释液稀释猪瘟疫苗后,在稀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与疫苗一定是等量稀释。

3.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稀释法

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稀释液稀释高致病性蓝耳苗后,再稀释猪瘟疫苗,稀释液与疫苗一定是等量稀释。

各稀释液和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使用前恢复到常温后,可降低免疫反应发生率。

3.4注射针头

大猪用12X30号,小猪使用12X25号针头,并确保达到深部肌肉注射。

3.5注射剂量

因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疫苗会从针眼中流出一部分,因此在操作中可按说明书的使用剂量适当的增加注射0.1~0.2ml/头。

3.6保定和标记

对中大猪用保定钢索进行保定、对小猪徒手保定,确保注射部位和剂量准确;单圈头数多时,应用记号笔对已注射猪只进行记号,防止重注和漏注。

4注意事项

4.1严格消毒

注射器应事先做好消毒,注射部位要用酒精棉球消毒,进出每一户农户的防疫人员和保定索都要进行消毒。

4.2防止疫苗交叉抽取

注射针头和抽取疫苗针头不能混用。

4.3坚持“五不打”

即肥、孕、弱、病的猪只不能打。

4.4做好免疫反应救治

准备好肾上腺素(当出现疫苗反应时应及时使用),镇痛消炎药品(第2、3天出现反应时使用)。

4.5做好疫苗的冷链储运和使用

疫苗运输使用中严格太阳直射,确保稀释前和注射时的疫苗不失效。

4.6加强集中免疫后的补针工作

确保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必须对上述“五不打”、新生、新补栏的猪只进行定期补针。

4.7做好免疫效果监测

动物防疫方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抓好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主的疫病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和工作责任,保证重大动物防疫工作有序、有效、有力进行,确保我旗不发生疫情,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各(场)要认真组织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消毒等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旗农牧业局要积极组织动物防疫站、嘎查村级防疫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逐村逐户逐畜进行防疫,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做到“不漏嘎查村、嘎查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禽不漏针”,坚持做到“一畜、一针、一证、一标、一档”,建立免疫档案,为产地检疫工作奠定基础。全面落实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的免疫密度和建档率全部达到100%,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动员。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群众防控自觉性,提高防控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和印发宣传资料、书写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养殖户为防疫工作的主体作用。

(二)确保疫苗安全。采取向上争取项目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基层动物防疫站建设,配齐防疫的相关设备,确保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

(三)杀灭病菌隐患。组织养殖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圈舍周围易滋生病菌的垫草、垫料污物。同时加强消毒灭菌、通风和清粪工作,为畜禽创造一个洁净良好的环境,保障畜体健康,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做好疫情普查和疫病监测。各(场)要对每个行政嘎查村派驻疫情监测员,对养殖大户派驻疫情联络员,及时发现并按规定程序报告疫情,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五)加强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即对病死畜禽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要在动物防疫人员的指导下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牲畜交易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管理。旗工商、商务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整顿,规范牲畜交易行为,使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市场检疫,严禁患病牲畜和染疫牲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要防止外疫传入。从当前全旗疫情发生的特点看,疫情大多是外地进入,购买牲畜不加隔离措施而引起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购进的动物必须隔离观察15天后方可混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控责任。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政府负责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要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基层动物防疫站人员包嘎查村、防疫员包户制度。在搞好宣传动员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普查登记和动物免疫协调工作,确保防疫密度,确保当地不发生疫情。制订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动物防疫方针范文第5篇

1.当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开展形式及效果

1.1沧源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力量和防控现状

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县级畜牧兽医机构设动物疫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技术推广站,乡镇兽医站合并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县级动物疫控中心11人,动物卫生监督所8人,畜牧技术推广站6人;乡(镇)兽医干部24人;村级兽医员98人。这些机构和人员承担着全县6乡4镇93个村(社区),一个国营勐省农场的农村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畜产品生产流通监管、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任务。疫病防控上,针对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堵防控实际,沧源佤族自治县在县级设立了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边境乡(镇)设立了动物疫情监测点,边境村招录了动物疫情观察员;制定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边境一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商制度、基层动物防疫员或动物疫病疫情观察员目标考核制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通报制度等,根据目前境外动物疫情的变化形式,这些防控措施和制度亟需进一步更新完善。

1.2沧源佤族自治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形式及效果

沧源佤族自治县动物防疫部门勇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任,对境外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实行统一行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守边境一线,建立防堵屏障,把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控制、扼杀在了国门之外,有效防止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和传染。对境内的动物防疫严格实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要求和方针,以“整村推进、集中免疫”的形式开展动物防疫。全县动物防疫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未发生大规模的重大动物疫情。

2.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线长,无天然保护屏障

沧源佤族自治县国境线长达147.083公里,有6个乡镇19个村委会与缅甸接壤,共有30余条大小通道通往缅甸,与之接壤的缅甸佤邦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防疫技术力量薄弱,经常缺医少药,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式多变。两国之间同宗、同族、同习俗,边民互市,同耕混牧,跨境放牧现象突出,人畜交往频繁,没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跨境重大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日趋增加。同时境内行之有效的跨境动物管理办法、疫病应急预案、牲畜活体及冻品治理机制等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这给沧源佤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2.2沧源佤族自治县农村动物防疫体系薄弱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乡(镇)畜牧兽医机构没有固定和独立办公场所(比如:班洪乡和勐董镇等),村级没有建立独立的村级兽医室,养殖农户养殖圈舍仍然以简陋的木头圈舍为主。二是县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缺乏。畜牧兽医部门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工作压力大,对全县动物进行规范化防疫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三是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四是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未及时建立或有效组织,动物防疫的社会服务化水平低下。动物防疫合作社未及时组建,社会动物防疫技术力量未得到有效组织和利用。

2.3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方财政困难。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基础建设、硬件软件配置落后,畜牧兽医津贴久久得不到落实,村级防疫人员补助还沿用八九十年代的补助标准50元/人/月,从而导致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形式松散,村级防疫人员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很难提高。此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疫苗种类紧缺,比如沧源县常年零星散发的禽霍乱、气肿疽、牛出败等疫苗往往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另外,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部分村未配备冷藏设备或已经配备但已损坏,导致疫苗保管达不到规定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常常发生。

2.4部分养殖农户思想素质偏低,动物疫病防疫意识谈薄

沧源佤族自治县总人口19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3.81%,佤族占85.1%,95%以上的佤族农户都从事着畜牧养殖业,在养殖上重养轻防,动物疫病防疫观念滞后,对给动物接种疫苗有抵触情绪,甚至还有部分群众会愚昧地认为畜禽打过几种防疫针后就可预防百病。由于农户观念落后、法治意识淡薄,抵触动物防疫,不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等现象的存在,给动物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沧源佤族自治县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3.1建立边境一线动物疫病免疫隔离带,筑牢防疫屏障

加大境内动物疫情监测站、监测点的基础建设,规范管理动物疫病疫情观察员,及时修订完善或建立跨境动物管理办法、疫病应急预案、牲畜活体及冻品治理等制度办法。援助境外毗邻区域建设动物疫情监测站,给予其动物疫病防疫技术及物资支持。此外,两国间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会商、技术合作、联防联控、信息互通的交流机制。在边境线外建立起动物免疫阻截带,边境线上建立起动物免疫隔离带,筑牢防疫屏障。

3.2加快基础体系建设,聚力推动农村动物防疫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起独立达标的办公场所,村级建立起独立达标的村级兽医室。二是积极引进县乡(镇)畜牧科技人员。通过与定点高校建立人才输送计划,改善畜牧兽医部门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做好人员的管理,设置专人专岗,完善工作人员的晋升制度,调动他们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提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做好他们的培训指导工作,提升专业技能,完善管理模式,提升工作待遇,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及时组建动物防疫合作社,有效组织和利用社会动物防疫技术力量。

3.3加大投入,规范疫苗接种操作。

一是合理增加基层防疫员补助标准,严格落实畜牧兽医津贴,关心关爱基层防疫员,加大对其人生安全保险投入,营造兽医队伍舒心工作环境。二是加大对动物防疫设备投入力度,增加疫苗种类,补齐禽霍乱、气肿疽、牛出败等长期紧缺的疫苗。三是严格疫苗管理与使用疫苗。在疫苗的存储方面,要严格按照储存要求保存,确保疫苗有效;在疫苗的使用方面,要仔细查验疫苗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检查疫苗瓶身、瓶口是否松动或有裂纹,做好疫苗的留存备检;在疫苗的配制工作方面,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前要摇匀并使之温度上升至常温状态,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务必注意疫苗打开以后需一次用完,没有用完的疫苗不能留到第二天继续使用。

3.4加大动物防疫重要性宣传,增强群众的动物防疫意识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建设,从上到下,严格执行国家对畜牧的行政性防控要求,针对不同养殖户群体,制定不同层面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同时,开展形式多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以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力争用鲜活事例在群众中讲解支持和不支持动物防疫的利弊,大力宣传“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让广大养殖户了解打预防针和不打预防针的利弊和风险,在养殖户中形成动物疫病防控“统防统消”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