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个别课、集体课

高职声乐教学是培养未来音乐教育战线具有唱(教学演唱)、讲(声乐理论)、教(懂声乐教法)等综合歌唱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然而,目前高职声乐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需要。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是我们高职声乐教学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高职声乐教学中,用声音技术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把强调声音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追求声音技巧,只会唱不会教、缺乏综合性歌唱能力、显得单一乏味。那么如何探究高职声乐教学的模式,使之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合理定位呢?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由于高职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专业音乐院校,高职声乐教学对学生的入学条件要求不高,学生之间的声音差异比较明显,存在个别学生突击入学没有学过音乐,甚至有五音不全的现象,这也形成了高职声乐教学的一大特点,针对高职声乐教学目前现状,可分为以下情况:

1、特长型:这些学生以声乐演唱技能为主,声音条件比较好。他们入学后以声乐演唱学习为主项,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发展。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要掌握精湛的声乐演唱技巧和声乐演唱的理论方法,使他们的声乐演唱技能不仅具备演唱能力,而且还具有传授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并给他们搭建更多的演出和实践的平台,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专业水平,为在声乐上的进一步深造学习做好铺垫。

2、综合型:这些学生的器乐、钢琴、舞蹈以某一项技能为主,在声乐上没有条件,甚至有的为了入学考试只会唱一首歌、弹一首曲目、跳一个舞蹈组合。他们入学后,并不希望在声乐上能有什么发展,不必给予过高的要求,可以把个人的特长作为主项,同时能从理论上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方法即可,使多数学生朝着综合专业型方向发展。

3、无特长型: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音乐条件,没有特长,音乐的基本技能与知识掌握的较少。但是他们喜欢音乐,对音乐的灵感具有自己的特点。针对学生教师要耐心细致,从基础知识抓起,以培养某一项特长为重点。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声乐理论知识的培养,使他们对声乐演唱技能具有分析和判断能力,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方法。

目前高职声乐教学情况说明,学生入学的个人基本条件基础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如果只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来实施声乐技能训练,学生不可能完全接受,给教师教学也增加了难度,这样既不符合高职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也不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高职声乐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个人自身条件,实行“因材施教”的策略,走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使学生专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二、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定位

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必须依据高职特点制定教学大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完成声乐教学任务。目前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应该走以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因此,以个别技能训练、集体歌唱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成为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模式。

1、声乐个别课:这种教学方法是以“一对一”形式来进行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由于高职声乐教学,培养目标方向不一样,它不同于普通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和特点分别进行训练,已成为高职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声乐个别课,可以培养许多音乐专业的人才。因此,高职的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对于具有一定个人条件和潜力的学生来说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其它不具备声乐演唱条件的学生,则是一种辅助形式,可以把专业的主项改为综合能力培养。所以,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中的声乐个别课教学,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进行训练。

2、声乐集体课:集体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体练声,虽然学生的声部各不相同,只要将男女分开,就可以了。集体练声要采用一套目的明确、由浅入深的发声方法。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当然学生的悟性能力是有差别的,对于悟性较差的学生除了集体课练声时给予关注外,在公开指导时也可多给与辅导,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练声之后进入唱歌阶段,唱歌要根据学生的声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及需要选唱不同的歌曲,当教师给一个学生的声乐演唱进行指导时,其他学生也要跟着默唱,按着教师的提示和要求做,这样不仅提高了训练效果,也避免了一个学生唱、其他学生没事干的现象,充分体现声乐集体课训练的优越性。

3、声乐理论课:是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受条件的影响,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因为声乐理论课是在歌唱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讲述了歌唱发声的感觉、体会、经验和方法,它可以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学习声乐过程中的名词、术语。通过声乐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经过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声乐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唱、讲、教等综合歌唱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高职声乐教学教师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但他只是外因条件,要想通过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必须采用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声乐个别课具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效果明显。声乐集体课不仅解决了集体练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训练效率,同时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高职声乐教学以个别课、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则成为我们探讨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

三、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制定与实施

高职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的实施方案,要根据学生实际声音条件与能力进行小组划分,这种小组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及表现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有不断发展的空间,达到学习的目的。

1、新生入学后,把具有声音条件的学生,作为声乐培养的主要对象,可以进行个别课训练。

2、综合型的学生作为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对象,作为声乐副项的培养对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授课表现与能力,对学生进行调整。

3、根据个别课和集体课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个别课重点培养,技能的传授,集体课重视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个别课和集体课考试内容上应该有所区别,考试实行过程化考核,大致分为出勤率、过程作业、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过程作业以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阶段性考试内容为章节的模拟考试。期末考试通过舞台演唱方法,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4、声乐理论课,声乐理论课授课要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领悟教师讲授的技术理论,可以学到教师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声乐理论课教学,系统讲述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5、高职声乐教学模式,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提纲内容:课程性质、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学进度、辅导答疑、作业、习题安排、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等。教学方案内容:授课内容目的及要求、重点、难点、方法、授课过程和计划等。考核方案内容:课程考核重点、内容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总成绩考核标准等。

四、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与要求

高职声乐教学,实行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综合歌唱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需求。作为高职声乐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潜心研究和探索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教学能力,是高职声乐教学的根本保障。

1、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高职声乐教学模式,是根据高职学生技能条件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声乐个别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主要途径;而声乐集体课是声乐个别课的延续,以补充声乐个别教学中集体歌唱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所学不到的内容;声乐理论的教学,是丰富学生声乐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声乐教学基本理论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教学设置和安排,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手段,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结合模式,是高职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和要求。

2、个别课与集体课的相互关系: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教学即统一又独立。虽然我们按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分组授课,教学中既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有声音条件的学生,也没有放弃对没有条件学生的声乐技能训练,也就是说,高职声乐教学个别课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集体课也可以进行个别与集体相结合进行指导,当一个学生演唱时其他学生可以参与讨论,体会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时教师可以给予个别指导。这样做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互相了解、互相观摩的机会,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进取意识[1]。根据教学的需要,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可以交替进行,给有条件的学生创造机会。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同时了解独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的各种形式,掌握声乐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歌唱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有效实施:由于高职学生声音条件存在差异性,声乐教学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高职声乐教学不同于培养专业演员为目标的声乐教学,个别课不能完全运用在高职声乐教学之中,相对于没有声音条件的学生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集体课。对于那些有声音条件的学生,我们教师可以去培养、去体现我们的专业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给学生展现专业技能的平台。而对于众多条件不好的学生,如果用专业的标准去培养他们,给他们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因此,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能基本适应高职声乐教学的要求,是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定位。

4、提高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高职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数学模式,给高职声乐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充分展示声乐个别课的教学能力,具有唱(教学演唱)、讲(声乐理论)、教(懂声乐教法)的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同时通过集体课教学努力培养好那些声乐条件差和起点低的学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个别课和集体课都能同样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接受,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数学效果。

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以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是高职声乐教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和定位。因此,教师要踏踏实实的研究与探索当前高职声乐教学的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的教学能力,打破传统的高职声乐教学中,受专业技术至上教学理念的制约,反对用专业的标准衡量教学质量,过分强调声音技术,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必须遵守高职声乐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歌唱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九思《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本科;声乐课;教学效率

对于当前我们学校的本科幼儿师范学生来说,课堂仍然是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其中,声乐教学一直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存在。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一直是个难题。我校幼师的声乐教学,它不同于其他高师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模式,它是“一对几十”的教学模式。针对我校本科幼师的声乐教学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声乐集体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当前学前本科学生的声乐基础状况

就声乐教学而言,无论学生的基础怎样,都要在他们毕业的时候达到较好的歌唱水平。不仅自己能唱,还得会教,以达到今后幼师教学工作应有的能力。我们“3+2”大专幼师生对于声乐的学习有五年的课程,而学前本科幼师是四年的学习时间,况且我们目前这届本科幼师学生,经过调查,都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针对我校“零”基础本科幼师学生的声乐教学,我们该如何去进行教学,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求知欲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去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并更加注重声乐课堂内容与信息的有效输入,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并采取措施以发挥好声乐集体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在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声乐集体课是适应我校在职声乐教师与学生现实状况

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我校学前本科声乐教学的构想

1.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或是部分缺乏歌唱兴趣的学生而言,集体课更容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性意识,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从而引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热情。集体课教学同样对建立学生敢唱、愿唱的歌唱自信心非常有利。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对人们在歌唱时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当有的学生由于胆怯、紧张的心理造成气息上提、体僵腿软、无所适从,难以做到自然地发出美好的声音。假如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克服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害怕唱歌,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因此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上课时,只要有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表扬的喜悦之情,不以学生没做好自己的歌唱要求就严厉批评学生,甚至挖苦学生。教师要做到尽量亲切、和蔼,不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唱歌,有信心地去唱歌,保持对歌唱学习的热情,因为,信心和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良好开端,这对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2.解决声乐学习的共性问题,发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优势

(1)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声乐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声乐集体课主要以共性为主。声乐集体课可以传授对每个人都有共性的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增强声乐理论修养。例如,歌唱艺术的器官与发声原理、音响学、生理学、机理状态等,歌唱的姿势、呼吸、共鸣、咬字、歌唱的艺术表现等。向学生讲解理论时,也要注意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时间的切入点。例如,我们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讲到发声时软腭上抬的问题时,由于我们人体的发声器官看不见也摸不着,通常,学生在没有事先的发声实践情况下,学生会找不到感觉与状态。只有经过训练实践后,教师讲授软腭上抬的状态与感受,让学生了解软腭是处于咽的顶部位置,同时,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当软腭在提起的位置时,通向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在学生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发声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状态,以避免重复讲解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达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学生声乐训练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首先,声乐集体课对于刚入学的初级学生解决声音训练中的问题非常有利。初学声乐的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良好的歌唱状态。如,歌唱的体态、气息的控制与训练、声音的高位置、喉咙的打开训练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唱法,这些共性的科学的歌唱训练方法,因为其具有共性的特点,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基本适用的。所以,在集体课中,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同时解决。

其次,声乐集体课对于学生在听觉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初学声乐者一般都无法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正确与否。所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听”,是声乐教师的又一个教学重点。在集体课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听觉环境,全体学生共同演唱、分组的唱、单独的唱、教师科学、准确的范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听、比较和鉴别,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区分声音的好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功能,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只有掌握了辨别声音好坏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加快学习声乐的步伐,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这一目的。

3.融入声乐小课及小组课的问题,优化声乐集体课的内部结构

如前所述,声乐集体课是我校幼师本科的教学形式,有较多的教学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味地进行声乐集体课,势必难培养出优秀的歌唱人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解决疑难问题,而声乐小课可以做到,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等问题的指导与解决。所以,我们要在声乐集体大课中融入声乐小组课与声乐小课。

(1)声乐小课在声乐集体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

声乐集体课中需要融入声乐小课。声乐小课也是其他高等师范院校一直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个性演唱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是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对于我们而言,纯粹地上“一对一”的小课,目前,师资等条件不允许。对于我校学生的声乐教学来说,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基础后,在声乐的集体课中融入小课,教师可以安排出课时,在集体训练后,专门单独辅导一位学生,同时要求其他的学生在教室同时听课。这种在集体大课中融入小课的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由于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形体有其各自的特点,喉位有高低,声带也有长短、厚薄之分。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嗓音条件,在集体课中进行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它的局限性。为个别学生上课,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因材施教。主要解决学生的发声技巧以及演唱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通过个体检验才能知晓发声的技巧如何?同时,其他学生旁听个别课时,通过观摩,在教师通过对个体有针对性地指出发声问题,进行讲解并引导时,旁听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所谓“旁观者清”。这样,学生的思维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怎样做才能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增强了对声音的辨析能力,从而确定了歌唱的各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所以,发展学生歌唱的个性,就应该从小课来实现。这种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实际就是把声乐理论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型。

(2)声乐小组课在声乐集体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

还要提的就是声乐小组课教学。声乐集体课由于人数过多,全体学生同时发出声音,就像合唱课一样,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是否正确,教师很难做出分辨。因而,在有限的课堂上,在声乐集体课上要善于利用声乐小组课来进行教学。

声乐小组课可以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组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一段教学与学生的熟悉、了解后,要对学生进行调整与分组,可以将学生按类型分组,如出现气息、真假声结合运用等具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则排在一组,或者进行好坏搭配。前者,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避免了学生训练时问题各不相同,而逐个指导费时费力,阻碍了教学速度的增快,有目的地分组教学比随意性分组练习,更加明确了目标,提高了效率。后者,由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有的稍好些,有的落后些,把学生进行交叉搭配,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师教学中,会形成“师带生、生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以往上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声乐集体课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发挥它的长处,在不改变声乐集体课这一课型的前提下,课内进行调整与优化,融入个别课,结合声乐小组课。另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欣赏、多媒体教学,定期举行观摩、汇报课等等,来充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率,体现我们幼师自己的鲜明特点,最终达到比过去一直进行单一的“一对几十”的声乐集体大课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王美玉.声韵:谈歌唱技巧与艺术实践[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3]刘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03.

[4]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陈建彬.传媒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浙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

[6]王岱超,胡郁清.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南华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5(04).

[7]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8]王本谦.关于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构想.三明师专学报,1999(1).

[9]何团喜.声乐集体课与“一对一”教学形式之比较.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05).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集体课教学 反思改革

引言: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备受关注的专业,在当今国内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备受重视,对于他们的培养也越来越全面化。然而,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是对于音乐素养的基础培训,无论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未来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声乐专业都是练习乐感与发声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仍然存在问题。下文就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两个方向去剖析和解决该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生源差距大

当今的学前教育专业招收人数越来越多,然而扩招对于专业性教学而言弊端仍然是很多的。学生基数大,也就自然引起了生源差距大的问题,在声乐集体课中,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样,这就让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去对待课堂,这种生源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首要需要克服的问题[1]。

(二)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

声乐集体课是要求学生不断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更是要求足够的耐心,然而当今的声乐集体课中,教师通常把声乐技巧当作理论知识去授课,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技巧的训练与实践,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声乐集体课效率,不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生活运用,不能让学生学会真正的音乐知识。

(三)声乐教材严重缺乏

由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飞快,这种脱节发展催生了声乐教学教材的缺失。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专业音乐学校,声乐的教材都是严重缺失的,这也象征了我国声乐教育领域的空白,没有教材就没有授课的根本,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举步维艰。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作为国内新兴的最具实际效应的专业,在教学体系上仍然不是非常完善,为了让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声乐教学的改革是要在完善的体系中完善的,只有在发展它的大环境是完备的,才能考虑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教学内容也要有所调整,当前的声乐教学相对空洞,建立充实且符合实际的教学备案是很有效的声乐集体教学方式。

(二)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

学前教育提倡的就是全方面发展,声乐教学作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学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2]。顾名思义,集体课就是众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的声乐课是对于课堂气氛的创建很有利的,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利用集体课的优势,采用更加活跃的授课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进行声乐教学。

(三)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创新理念的应用与以人为本观念的全面普及,现代教学中可以运用很多新奇模式去教学,在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里,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声乐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技巧与素质训练,例如在学习发音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教学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乐学习的细节,从而在发音方面更加准确,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扩大招生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生源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方面应该严格控制招收的目标,扩大招生力度,同时保证生源质量,只有生源质量得到保证,教学才能更加统一和谐的进行,在声乐各个方面的训练都达到统一标准,进而促进声乐集体课的开展。例如在音色区分与练习阶段,有基础或者有乐感的同学就会更加容易起步和接受,没有基础或者天赋的同学就会觉得艰难,所以,生源质量的改善与控制至关重要。

(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输出方向一般都是幼儿教育,这种特殊的行业自然要求具备更多的素质,为了让声乐教学在此专业中更加顺利并且学以致用,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学习配乐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讲理论课本知识,而是要注重让学生训练,这时教师可以把乐器带到课堂,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实践,从而把声乐知识更好的运用。

(六)通过各种比赛加强学校之间互相交流

声乐知识是非常专业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深爱其本质的,为了让声乐教育更加高效,教师和学校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专业知识的交流,在比赛与竞技中提升教学效率[3]。

(七)鼓励相关部门加强教材编写

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科目,教材都是授课与复习的根本,根据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教学现状,教材的短缺需要尽快解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声乐相关教材的编写,从而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

结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声乐集体教学方面也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学前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声乐教学的要素后,总结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和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七种教学策略,相信这些思考会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改革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正新.学前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03).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影视表演;声乐课;教学模式;创新

近几年,随着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表演专业基础课程的声乐教学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声乐是从事表演艺术专业的人应掌握的一门艺术技能之一。声乐课不仅是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必修课、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表演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但是由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嗓音条件、音乐基础、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方面都与声乐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必须有所创新,以适应影视表演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的单一型教学模式在当前教学实践中的弊端

声乐课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是当前我国表演专业课程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纵观当前声乐教育,往往忽视影视表演的专业特征,很多时候因循守旧地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与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出现了比较大的冲突,其弊端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与影视表演专业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传统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声乐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声乐作为主干课程,这也就决定了声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侧重声乐技能。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有一定声乐修养和演唱能力的专业表演人才,其教学任务和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歌唱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发音、用嗓的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的嗓音都在各自条件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开发、训练和提高。因此,声乐只能作为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也就决定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其他课程而服务。

其次,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课型比较单一,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教学的纵深开展。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封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常常将学生所经历的“场”分解成纯粹的声音技术性练习与作品的分解性演唱,在对声乐技能或表演的诸要素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示范”,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就容易影响对音乐作品准确的审美体现,忽视了对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对声乐学习的普及、提高都极为不利。

二、在声乐课教学中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如果依然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必然加大声乐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大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1.实现声乐小课与大课的优势互补。

声乐小课又称声乐个别课,它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声乐技能训练。在一名老师针对一名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声音训练的程度、基础非常了解,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发声状态的好坏、正确与否立即予以纠正调整。当学生学习声乐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通过个别课加以提高。但是声乐小课仍具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成本高、效率低、有明显的局限性上。声乐大课则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声乐大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声乐理论与方法、声乐教学心理与声乐教学法、声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等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促使学生对歌唱技巧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转变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教师也可以对正确的歌唱姿态、歌唱呼吸、打开喉咙、歌唱的咬字吐字等等进行系统的、详细的讲解示范。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欣赏国内外的一些经典音乐作品等,这就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主动性。因此,利用声乐小课和声乐大课的优势互补,可以有效地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

2.重视声乐小组课与集体实践课的运用。

声乐小组课是把几名嗓音条件、声乐基础和唱法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保留了“一对一”专业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集体歌唱中把握自我和发展自我,使学生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在歌唱内容、浏览曲目和歌曲处理上提高效率,同时还可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

集体实践课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集体实践课在15人以上20人以下比较适宜。它的训练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二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理论和方法后,就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形式对学生实施该方式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排练带有表演色彩的声乐作品,通过集体发声和合唱训练等形式,在训练中大量演唱、浏览以及分析处理一些中外古典和现代歌曲作品,从发声训练方法、歌曲内容理解和声创作手法、作品处理手法到作品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统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歌唱的意识、自我歌唱能力、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演唱怯场的心理。

3.加强听觉训练,重视声乐课与台词、形体、表演课等课程的有机结合。

声乐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训练一副灵敏的耳朵。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歌唱家的演绎版本等。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拓宽视野,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先进的声音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但是,目前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平时只注重影视话剧作品,声乐资料听得较少,自然在听觉上的训练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因此应当注重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台词课也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中的许多关于声音方面的训练对于声乐课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思考,努力把学声乐课的教学同台词课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训练与掌握“字声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的歌曲演唱中。而形体、表演课等课程不仅拓展和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还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把学到的歌唱技能、技巧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和深化所学知识创造条件的机会,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音乐素质,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创造性的、优秀的表演人才做好充分的积累和准备。

三、双向选择新模式在影响表演声乐教学课中的运用

双向选择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激活教与学的有 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它由学生与声乐老师自愿互选对方,达到。双方自愿、学习对路、公平合理、共同促进的目的。

1.双向选择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双赢效益。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和激发师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并能有效地调动人的认知、情感、技能、意识等活化因素,构建美德、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等因素一体北的声乐教学全新体系。首先,双向选择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少裨益。实施双向选择教学模式,可以明显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他们勤于思考,带着问题上课,课后刻苦训练。在这样的努力之下,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信心十足,不甘落后,专业进展很快。其次,双向选择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双向选择教学模式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使得教师更注重学术交流和新的教学法的学习研究,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们绞尽脑汁,用丰富多变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那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实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后责任心更强。而一些“少选”或“落选”的老师则基于竞争的压力,更主动地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以争取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和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最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着眼于开发人的智慧资源和能量资源,以解放自己、超越自己为基点,实现教育者、被教育者“双向成材”的教育目标,从而体现了科学改革管理辩证统一的多维发展目标要求。

2.双向选择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双向选择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经受着实践检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实践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操作,不仅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而且会阻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双向选择模式的实际操作。首先,在实施双向选择教学模式前,声乐教研室应在明确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双向选择计划,并力求统筹规划。其中,既包括长期规划、短期规划,还要包括专业规划和时间规划等等。甚至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计划都要包括在内,否则将造成教学上的被动和混乱。其次,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上声乐集体课,教师向他们讲解声乐基础理论、集体练声、集体唱歌。学期结束后半学期,相关声乐教师举行“演唱音乐会”,学生也举行“汇报音乐会”。经过这样的相互了解、互相观摩之后,学生可以对每一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有一个普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水平、声音条件、学习态度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这时就可以开始实施双向选择了。接下来,可以在系领导的安排下,由系办公室组织学生依照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双选。办公室统一发放填写双向选择志愿表。学生可依次填写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的姓名,填报完毕后由系办公室统计并存档。再下来,可由声乐教研室组织选择学生。根据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一般以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为依据,若第一志愿教师课时量已满可顺延到第二志愿教师。新的师生搭配形式形成后直至一学年末,原则上不再改变。最后,要确保双向选择的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配套措施如监督机制、考试规则等,以保证双向选择教学模式顺利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目的。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师范 教育

声乐教学

教学方法

授课形式

声乐教学是一门 规律 性极强的 应用 科学 ,也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高师音乐教学一般是采取个别授课形式,一对一教学,这无疑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明确,完全符合专业特点;但针对我们师范专业的教学特点,这却并不是惟一的形式。高师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初、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高师声乐教学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具有合格的声乐教学能力的师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讲授科学的声乐 理论 知识,掌握科学声乐方法,还应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必须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集体课教学

集体课教学作为声乐小课(一对一)的补充形式,也叫做声乐理论大课。它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中的喉咙打开,喉头的正确位置,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呼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加强声乐教学法课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声乐教法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变声期嗓音训练方法,不同类型的嗓音特点和曲目的选择,常见的错误发声法的辨别和纠正,歌唱心理状态在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授声乐理论课,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小课内容;既充实了学生的理论,又提高了学生 分析 各种声音特点和解决各种发音毛病的能力;既明确了高师声乐的教学目的,又能准确为自己定位,使学生树立歌唱的正确观念,明确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 问题 ,为日后成为音乐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

声乐艺术要借助发声的技术、技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是把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练习相结合的一种课型,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1、集体发声练习 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大课的一部分内容,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声乐程度较浅,练习音域不宽、在六度之间、速度不要太快的发声练习曲,对每个发声练习曲,讲解它的目的、要领,并讲解课后自己练习的方法。小课教学穿插在声乐大课教学中,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因人施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相对于基础和技巧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范唱,通过师生点评,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2、气息的练习 “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 自然 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5)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

了解了呼吸(胸腹式呼吸)的注意事项后,可以随时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体验腰、腹、横膈膜的正确感觉。歌唱的呼吸方法大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呼吸训练可采用单纯的呼吸训练和发声时的呼吸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不发声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学生做“急吸缓呼”练习,即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气。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可以在声乐大课上集体练习。发声时的呼吸练习可以让学生训练起来不至于太枯燥乏味。选择一条五度音以内的、连贯流畅的慢速练习来作为检验气息的发声练习,最好是下行音节的练习或是一个长音的练习,母音不要太多,以两个音交替唱或单独唱一个母音为主,在起音时结合气息的支持,声音均匀、流畅、自然有弹性。在上一条练习的基础上,再做长音时的渐强渐弱的变化练习,增强控制气息时的强弱力度的能力。这样,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少走弯路。

三、小组课教学

由于高师培养目标是中等师范学校和普通初、中等学校的 音乐 教师及 社会 企事业单位的音乐骨干力量,而高师学生的特点是起点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通过小课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歌唱中的共性 问题 。它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可在声乐教学中穿行。

小组课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两个至十个学生小组教学。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要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卡尔达拉的《虽然你冷酷无情》等 艺术 歌曲,学生容易掌握,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通过演唱作品,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声乐 学习 中相互取长补短,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课教学要依据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要“精讲多练,讲中唱,唱中讲”,及时提出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 分析 、解决。这样,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此外,注重培养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切磋技艺、友好协作、共同进步的思想品德。

四、艺术实践课

这是一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途径。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演唱 理论 和 方法 ,有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会更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发挥在技能课中学到的技能。

可以采取月汇报或周汇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独自上台演唱,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再请多位声乐教师加以点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唱法上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识别他人演唱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加深对发声的正确与否的理解,引起重视。

演唱观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除自己在演唱声部之外的中外声乐作品,在风格的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舞台演唱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方法,学生只有自己通过大胆自如的演唱,才能自信地进行范唱教学模拟。

此外,还可以通过排练合唱,进行集体发声练唱,对合唱作品的 内容 理解和声乐分析、创作方法、作品处理、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统一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集体歌唱意识和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歌唱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能力。

另外,艺术实践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艺术演出活动,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学生演唱、教学、组织、编导的综合能力。因此,高师院校成立的艺术团、周末俱乐部等都是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最好课堂。

五、多媒体教学

21世纪高师音乐 教育 培养的是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的声乐课不只是单一的教唱教学,还要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1、录音法 学生用录音机把上课内容完整地录下来,通过听录音来识别自己声音的正误,了解自身演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循序渐进,提高了演唱技巧和听觉能力,培养了自信心。

2、录像法 这是一种声像并进的教学模式。学生在 考试 时进行录像后,教师加以点评、分析,它除了具备录音法的特点外,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表情和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声乐演唱的能力,使学生的表现力趋于完美化。

3、国内外声乐作品或歌剧dvd的赏析 定期选看声乐dvd相关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音乐素质,启发学生音乐创新的潜在灵性,从多角度加大学生的阅历,全方面培养21世纪的教育新人。

总之,在高师院校中,声乐课的教学主要应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它能集中解决教学中的差异,能充分运用不同教材,对不同程度和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授课,是提高声乐技巧的重要手段。而通过开展集体课教学、集体课与一对一相结合、小组课教学、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则可加强教学的透明度,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体现,从诸多方面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 发展 。

参考 文献 :

1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