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基础

声乐基础

声乐基础

声乐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息训练,真假声训练与共鸣;歌唱状态

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一线工作十多年了,近几年教音乐特长班,辅导高三音乐类学生声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现在唱的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呢?”每当我遇到这一疑问,我总会笑答:“你现在唱得什么都不是,我只是帮助你们训练一些声乐基础,至于你们以后唱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等你们上大学由你们的声乐老师帮你们选择吧!”

那么为什么不帮学生定方向呢?首先,是他们学唱的时间太短,最长的也只有一年多一点,这么短的时间,也只能练练基本功;其次,我认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也没有不可跨越的分界线,两者都是注重音色的一种歌唱方法,如: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唱家,她的演唱虽然也十分讲究传统民族唱法的表演程式,但她在发声、用气、共鸣等方面都明显地带有“美声”成分。她演唱的曲目内容更为丰富,风格更为多样,我们称之为“带有美声色彩的民族新唱法”。在初学阶段,气息控制、真假声的运用与共鸣、歌唱状态都应因材施教,顺其自然。

一、气息训练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精辟说法。学声乐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首先,要学生了解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控制呼吸的器官主要是指胸、腹部的呼吸肌肉群,我们训练的是胸膜联合式呼吸法。第一,要帮助学生找到作用于横膈膜沙锅内的对抗力。然后把呼吸分为四个步骤,有意识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练习。即:吸气、保持、呼气和恢复原状。吸气要求口、鼻同时将气体吸入气管到肺,要吸得低而深。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扩展胸廓,感到整个身体的松弛和舒展,保持气息时,横膈膜、胸腔及两肋自然撑开的状态,也叫“憋气”,静静地体会这时身体的感觉。呼气即发音,用气息去控制发声和歌唱,此时,腰围开始感到对抗力量,并一直保持到音发完。恢复原状,歌唱发音时,呼气、吸气肌肉群之间形成对抗,当一句唱完,气息消耗尽时,为了吸入新的气息,再一次产生新的对抗,就必须使呼吸器官的各部位完全恢复到吸气之前的状态。这样,收缩、扩张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保证歌唱流畅自如地进行下去。

二、真假声训练与共鸣

为了使我们发出的声音洪亮、结实、音域宽广、具有丰富的色彩,除了依靠正确的呼吸控制外,更重要的是发挥人体对声音的共鸣作用。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口鼻腔、头腔,我们要运用混合共鸣,特别是真假声区的贯通混合。在一般情况下,在低音区练唱时,胸腔共鸣的成分要多一些,口鼻腔共鸣稍少,头腔共鸣更少;在中音区练唱时,口鼻腔共鸣多一些,而胸腔、头腔共鸣较少;而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多一些,口鼻腔共鸣其次,胸腔共鸣最少。我们练声或练唱歌曲,都应该从中音区开始,先要打开口腔,打开喉咙,也就是从口鼻腔共鸣多一些开始。中音区的声音基本半真半假,在这一阶段我认为用“u,a”母音练唱最好。要反复练习,然后向高、低音区扩大音域,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口鼻腔共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的同学刚学时假声成分太多,声音又小又虚,可以教他(她)大声读一句歌词,唱一句歌词,以真带假;也有的同学不会用假声,大本嗓子猛唱,声音又真又难听,可以叫他(她)学习轻声地用气息控制地读歌词,在轻声唱。在练习低音区时,真声多于假声,可放松喉咙,嘴巴不用开过大,声音要求自然。它主要运用胸腔和咽腔共鸣,在这一阶段,我认为用“ai”母音练唱最好。在从中音区逐渐向高音区过渡的过程中,假声成分渐渐增多,而真声成分渐渐减少,头腔共鸣占主导地位。在三个共鸣区中,以获得头腔共鸣为最难。初学者可以用“哼鸣”练习来逐渐体会头腔共鸣的感觉,也可以发一个“i”母音,从低到高,同样可以感觉到声音从喉咙一直上滑到头腔部位。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练习高音。

三、歌唱状态

声乐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音基础训练;个性创造

任何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的特殊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细心地观察注意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加之以良性方向的引导,使之又快又好地形成自我的独特演唱风格。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竿子打到头,要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相结合,掌握并灵活运用声乐教学方法。本章针对声音基础训练、个性创造这两个单独个体,对二者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同行带来一些参考意见。

一、声音基础训练是学生个性创造的基础

声音基础训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基本技法。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后,才有可能形成个性创造能力。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严格对学生进行声音基础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的个性创造能力。然而纵观近些年音乐专业学生的演唱情况,仅有少量的学生比较优秀,达到了基本要求,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技能普遍偏低。这一现象与当前的教育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学生日常训练过于单一,而且训练方法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制定的。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一两首考试歌曲,但是学生却缺乏扎实的技术基础。而考生进入大学之后,教师为了重点培养个性,忽略了声音基础训练,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声音、音域、音区结构,进而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掌握声音基本技能、技法的情况下就过度追求新奇怪异,只会离艺术创造规律更加遥远。扎实、严谨的声音基础训练是所有学生都应该经历的学习规程,其是学生创造鲜明个性的基础。

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是演唱个性的前提

声乐演唱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示艺术的活动。歌唱者在完全掌握声乐艺术的基本技巧后,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声乐演唱中,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声乐演唱是由声音和歌唱技巧共同构成的。声音是演唱者操控气息,运用器官和共鸣腔体而产生的,所以演唱者在音乐艺术表现中应该将声音和感情融合在一起,应用富含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演唱,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将声乐的艺术性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创造出令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声乐演唱中表现出的情感体验都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同时情感表现力也是评估演唱者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情感表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刻苦的进行基础训练,不断学习、实践,在生活中获取情感经验,在练习中尝试将其融入到歌曲中,才有可能提高情感表现力。每位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这些差异是因为歌唱者自身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悟认识,是因为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经验存在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会在声乐表现中出现不同艺术特色的表演,才能创造出百家争鸣的盛况。通过对不同艺术的个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是实现个性创造的前提。在歌唱表演中,歌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歌声中,才能超越技巧、感动听众,才能实现物我合一,走向艺术巅峰。

三、个性创造是声音基础训练的终极目标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艺术创造的重点就是如何超越生活。艺术与创造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但是二者却不可分割,艺术一旦离开了创造,那么就会失去色彩。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展开声音基础训练,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当学生的声音理论知识和技巧到达一定程度后,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演唱风格和演唱个性进行雕琢,以免经过系统训练后却将学生的演唱灵性消磨光。所以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巧训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发挥音乐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新时代主义下的大学生对未知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也喜欢幻象和创造,声乐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充分发挥出来。音乐是通过听觉来传播的,因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听觉修养,提高学生声乐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将创造力发挥出来。个性创造不仅能够将艺术家的智慧展现出来,而且其也是艺术作品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具有音乐影响力的艺术家,虽然彼此的艺术风格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其在个性创造方面始终均抱着坚持不懈的态度。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按照艺术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将声音基础训练当作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音基础训练、个性创造这两个单独的个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音乐艺术,为未来艺术创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声音基础训练与个性创造是相互作用的,二者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吴琼.声乐教育中声音基础训练与个性创造的关系[J].科技创业家,2013,17:172.

声乐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声乐技能 实践课程

声乐课程是国内各普通高等学校基础音乐教育 (音乐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其内容是依据培育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而设置的,涉及非常广泛,包含声学、音响学、美学、声乐理论、舞台表演等学科范围,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声乐技能实践课程在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同时,扎实的声乐实践能力已成为评价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声乐实践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声乐教学实践,已成为声乐专业建设和基础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开设现状

1、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在国内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中,对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够细化,较为随意,不够系统,缺乏完整的音乐学科体系,缺乏整体观念,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非常小。此专业的大部分音乐实践老师使用师范类的教材进行教学,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统编音乐实践教材较少,而且多数这类音乐教材的编排不够严谨,往往随意选取曲目,缺乏较为科学的审美性。许多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声乐艺术,对纷杂繁多的音乐形式与种类难以识别,对不同格调的声乐作品难以把握。

2、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不均衡。不仅仅在音乐基础教育领域,基础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社会更加开放的区域,普通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也较为深入,生源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好;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地加强,生源很不稳定,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甚至有些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规模逐年减小,形势非常不容乐观。此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将音乐看作高考的捷径,为了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他们往往只把音乐作为跳板,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论是基础素质还是音乐素养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二、声乐技能实践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声乐技能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声乐基础理论以及正确的发声方法基础上,为以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而储备的能力。具体包括了歌曲演唱、乐器弹奏、课外声乐活动指导以及声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行,传统的声乐实践教学的设计已不符合新的教学需要。过去的声乐技能实践教学以内容灌输为基础,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对声乐教育的新要求,很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多元化的声乐技能实践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进一步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多元化声乐技能实践教学设计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基础水平是不一样的,在声乐教育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基础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进行时间、课程的选择,学习适合自己的曲目,提高声乐技巧。

三、强化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方法

1、丰富声乐实践教学的内容。高校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重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在声乐技能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细化的分组,将音乐素养相似、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划到同一个声乐技能实践训练小组中,进行小组形式的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声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高校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排练歌剧片段的形式开展声乐技能实践训练。

2、改善声乐实践教学的方法。在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很多学校曾走过弯路,具体表现为:完完全全地模仿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模式,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像专业演员,也不具备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综合素质。与声乐专业不同,在对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作为音乐教师的角色。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在声乐实践课程教学中,注意对声乐教学方法的优化,及时改变那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的声乐训练模式。高校声乐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形式的实践教学,比如,在日常的声乐技能实践课程中,除了单纯的声乐技能练习,可以增添学生之间或者与声乐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的环节,由此可以加深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声乐实践的深刻认识,也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做老师,向学生授课,互换角色,之后大家相互评价,取长补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这个角色,熟悉音乐课堂的授课环节、授课语言,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以中小学生的角度审视和评价声乐讲解的效果,以最直观的形式提高授课效率。

声乐教师要在声乐技能实践课程中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声乐教学设备,引进专业的评价机制,增加学生对声乐技能实践的认识,进而拉近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与未来声乐工作的距离。

3、重视声乐理论课程与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联系。理论知识是声乐学习的基础,过去的教学设计有局限性,基础知识与实践经常割裂开来,影响了学生的表演积极性。教师可以先整理声乐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做一个分类。然后分析学生的特点,这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科学教学的重点,了解学生的特质,按照学生的特点传递相应的声乐理论知识,区别划分,区别教学。在教学中要及时观察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不合适的教学设计,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使学生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能够结合在一起。另外要拓展声乐曲目的范围,声乐曲目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太过简单或者复杂,更不能只是简单地增加数量,要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展曲目。可以将民歌、戏剧、通俗歌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添加外文曲目,通过丰富的曲目题材,提高学生综合声乐技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种类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在表演上,重唱、合唱以及独唱都要有所涉及,综合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结语

普通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实践课程教学应该从充实课程的内容、创新声乐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添设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边沿课程,只有做出这样的改变,才能使得声乐技能实践课程在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中发挥作用,从而体现出在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声乐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辨――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 2014 (03):153-155+178.

[2]聂国红.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A].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邵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2008[C]. 2008:3.

[3]尹爱青.“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06:6.

声乐基础范文第4篇

 

本文主要针对文化馆音乐基础课程中的声乐技巧与合唱指挥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有效建议。

 

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向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广大群众终身教育的课堂,群众作为学生的角色进行继续接受教育。这样能够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大家对科学文化艺术知识的认知也得到提升。其中本文主要讲的是群众学生接受音乐基础课程中,声乐技巧与合唱指挥教学相关研究。

 

一、音乐基础课程中的声乐技巧教学研究

 

声乐教育教学中多数学生在歌唱中呈现出自身的不足,一些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嗓门偏大,就认为自己在音乐领域中有不错的造诣。尤其是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找对学习技巧是太重要的事,至少不会误入歧途走弯路。文化馆中教师所要教学的群众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机能缺陷和心理差异以及不同层次的嗓音条件。

 

例如:高音低音具备能力各不同,有的喉咙紧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声音,有的声音空洞刻板像读课文。所以声乐教师需要运用生理与心理二者合一的方法进行教学。

 

总结出声乐技能课中基础的声乐训练以及设立好完善的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思想感情的去展示自身的艺术歌唱表现能力,强化学生控制歌唱的心理素质,使其发声器官完全掌握歌唱时所具备的控制与平衡性,同时加强对嗓音的训练,从而在歌唱表演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促使学生吸收理解完整的音乐知识,训练学生的声乐技巧。

 

我们人体发声器官形成成为发音的状态,同时共鸣、吐字、咬字、声音位置的划分等需要全面认识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只有这样的话,才可以使学生将歌唱技能发挥到极致。

 

在声乐教学中使每个学生充分了解每首歌曲不同的风格和特性,极大可能让自身发出干净的声音,一直从开口到结束音,整个过程做到声音贯通。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能力和声音变化的连贯性教学,以上为声乐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此外,音准也是演唱时是最为关键的,务必让声音稳定且不能含有一丝紧张,这对扩展自身音域以及声色的灵活性以及良好发挥是尤为重要的。而在演唱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熟练揣摩歌曲曲调是首要任务。

 

其次在咬字吐字及连贯气呼吸方面必须要控制得当,完整演唱下来做到收放自如,与此同时将自身与歌曲相符的情感融入其中,并运用精准的声乐能力去演绎它,这将达到对歌曲理想中效果,而演唱者自身也被满满的成就感包围。在学生进行声乐课程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感悟来教学,使学生们由浅入深的、逐渐的掌握了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1]。

 

二、音乐基础课程中的合唱指挥教学研究

 

一支合唱队最主要的就是指挥,其被称之为音乐的灵魂。通过熟练的指挥技巧将音乐作品思想呈现出来,同时带动合唱队员的情感流露。指挥语言就是成熟的指挥技巧,按照基本得准则符合其基本流程和节拍图式条件的同时,对要求指挥按照音乐作品情感思想的需求,自创设立出与作品相融合的指挥技巧。通过赐予作品真实的情感及生命姿态,才能使指挥语言更好发展[2]。

 

合唱指挥必须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调声音,甚至为个别队员调声音,协调各个声部间的声音,以形成统一的音响。

 

最为关键的是合唱指挥自己首先要造成一种融入作品的歌唱状态和发声的方法及指挥的手势,去吸引队员的注意进入与指挥一样的歌唱状态,从而带领队员跟随你一起歌唱,高音的地方要用手势来帮他们唱上去。

 

此外,指挥要训练队员在呼吸换气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原来的歌唱状态,不要因换气而中断音乐。

 

准确简练以及自然是合唱指挥动作基本原则。其实就表明了在预兆以及速度等方面的把控更加准确;而以简单、朴实和明显的动作来呈现音乐思想更加的简练;自然大方的仪表和轻松自如动作以及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为自然。

 

击拍动作的基本轨迹是合唱指挥独有的特性,分别由加速线、拍点、反射角和反射线四个方面组成。击拍动作从起点抵达拍点那根线条我们称之为速线;拍子与音乐的起点为拍点也可以叫发音点;而拍点后反弹回来的那根线条为发射线;加速线和反射线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又称之为反射角。

 

合唱指挥击拍动作中的所出现的音符与乐理中的音符意义是存在着差异的。

 

乐理中的音符意义说的是每一拍相对应上一拍的音符时值,下去、上来的动作与四分音符同时进行时出现在当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情况下。与乐理音符意义不同的是每一拍是从拍点才开始算起的,即每一个从拍点、反射线及反射的转折再到加速线的动作才与四分音符相符。

 

充分说明指挥的击拍动作与音符时值不在同一层面上。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一点对音乐基础课程中合唱指挥教学而言将有更好的提升[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艺术,在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第一时间改正不良发声和读字错误的唱歌陋习,使学生能较快提高和实现预期的理歌唱效果。而合唱指挥的艺术技巧最关键在于启发合唱队员的情感、表达内心对音乐感悟。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音乐内容情绪的指挥动作,从而丰富指挥语言,提升合唱指挥的表演魅力,使指挥升华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声乐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高潮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