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网络教育

经济学网络教育

经济学网络教育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经济发展评析

一、网络教育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更是各国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网络教育作为新生的教育方式,对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作作用。

1.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方面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各国都承认不能在封闭的情况下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和经济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间的贸易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的比重日益增加。各国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培养能适应当今经济环境的人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网络教育自身特有的开放性等特点,是其在这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育的不分国界的交互学习性,使人们在网络上和各种人才交流,甚至跨国界的交流、跨国界的网络教育成为可能和经常的活动。网络是国际开放的,网上的各种经济信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浏览得到,各种经济理论、知识和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方便快捷地沟通了经济思想在世界各国的交流;人们在同一经济教育论坛上浏览世界经济信息,学习经济知识,交流经济思想,人们的思想不再囿于一国之内,而是面向世界,吸收各国先进的经济思想,促进了经济思想的全球化和人才交流的全球化。网络教育通过自己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促进了人才间的交流,沟通和培养了经济人才的世界性经济思维,使人们的经济视域放眼到了世界范围。网络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次数,对世界经济市场一体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经济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方面

在农业经济时代,三大产业的中第一产业――农业对GDP的贡献达到50%以上。我国正处于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过渡的转型社会期,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走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比例,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分别对GDP的贡献达到20%、30%和50%的基本比例结构。积极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当前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尤为突出。

网络教育作为新兴的一个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这一点上,单凭学校本身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教育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开始重视网络教育产业,纷纷对它进行投资,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已经积极地融入了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网络教育产业对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据统计,2004年我国网络教育领域的产值大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根据专家们的分析,我国网络教育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掘潜力,这一产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网络教育需要相关的科学技术来支持。电子数码技术、网络传媒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于是,相应的一些电子传媒产业也应运而生,人们对这些产业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他们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仅网络教育前期的产业,后期的声像和数码产品市场也十分的红火,销量非常好,这些都是与网络教育相关的产业,它促进了一些新兴产业的兴起,并对从前的一些产业加以强化和刺激,使它们发展得更加迅速。所以,网络教育对于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

3.改善人才市场结构方面

网络教育部门归根到底还是属于教育部门,教育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这才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网络教育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许多公司和企业鼓励和培养员工去接受再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员工自身的整体素质。网络教育正好适应了业余时间不多的广大员工的学习需要,深受广大员工和企业的欢迎,生源市场十分广大。同时,网络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工作岗位,网络工作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他们懂得网站的维护和管理,通晓网络课件的编程和制作,还有许多懂得网络教学的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于是这类人才的培养就增多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力资源的结构。我国以前的教育活动培养的人才知识面比较狭窄、单一,他们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只能通过及时地接受再教育活动来增加自己在企业中的竞争力,网络教育使这一需求得到满足。网络教育的即时性培养了大批能适应当前经济迅快发展的人才,他们有很好的应变性,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从网络教育上学习相当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全方面的人才。

网络教育通过自身的特点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培养了大批的能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化了人力市场结构,使人才市场的整体结构和素质更加完善。这些人才利用通过网络教育的学习所获的技术、知识和各种机能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此外络教育消费的增加,对拉动内需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人们看到了网络教育的好处,报名学习者还是很多,市场前景继续被看好。还有许多和网络教育配套的各种多发媒体设施和材料、课外市场也很广阔。巨额投资对相关产品和行业直接构成了有效需求,直接成为了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生长点,成为网络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二、网络教育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网络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它对经济发展也存在负面影响:

1.网络教育产业的发展同企业基本利益存在冲突

网络教育的市场化使企业对网络教育纷纷投资,它们想从中获取经济利益。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利润最大化,这才是企业投资的目的所在。而作为教育范畴的网络教育,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其出发点。不可否认,在教育的效益问题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多时候是统一的,但在在具体操作中,受经济利益驱使,往往难如人意。网络教育的市场化将这两种不同的追求的社会机构整合到一起,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市场经济自发选择的结果。企业的追求利润和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网络教育在这矛盾中的发展必定不会顺畅的。再者,由于追求最大的商业利益,许多学校出现了不顾资源实际,盲目扩大招生,忽视教学质量等现象。

所以网络教育的市场化要有限度,教育和企业的根本追求不同这个根本矛盾不解决,网络教育的发展就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产业化的网络教育要在市场的自我调整下,逐步规范,逐步发展。网络教育在市场化动作过程中损害了社会效益的时候,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实施政策导向或者出台相应政策给予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商业利益至上的企业和教育质量保证的有机结合是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和谐发展才是人们所愿意见到的。

2.企业对网络教育的盲目投资,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网络教育的兴起,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使这些行业产生了无限的商机。而网络教育的发展牵涉到的技术、涉及的范围具有世界性,技术难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传统的教育所不能承载和比拟的。网络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由于网络教育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利益,商家对参与网络教育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纷纷投资这个行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更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他们对网络教育行业投资,看重的是这个行业中经济效益。可是有些投资并不是合理有序的,而是近乎疯狂的、漫无目的大范围的投资,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在投资操作上,由于对该新生产业的不熟悉,殊少考虑网络教育产业的特点,资金不是合理有效的分配,无序竞争使投资变成了盲目的投资,造成了网络教育产业的经济秩序的混乱。我国现在有网络教育方面的网站大概300多家但是真正有序运行的很少,造成资金浪费。

对网络教育产来的投资要做到头脑冷静,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网络教育市场化的管理、控制,使投资合理有效的分配,最大程度的吸收利用这些资金,既要促进经济的增长,又要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此外,网络教育与现在教育在形式与观念上的冲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也制约了其经济功能地发挥,主要体现在:

(1)网络教育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与现在教育方式的课堂教学效果存在差距。网络教学的内容面对的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数据和图表等,毫无生气可言,不如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在网络教学中进行的学习,没有在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和教师的严格督促,学生们难以集中注意力来认真学习,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如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

(2)我们尤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教育带来的负面作用。网络的开放性,为学生浏览网页,聊天,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便利。现在网络上的东西千奇百怪,抵抗力差的人就会其中的不良内容所吸引,沉溺于游戏、聊天、和色情活动中,他们就会因此堕落。也许无数的天才或者精英就会因为缺少管理和教育而偏向发展,成为“黑客”等,这都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损失。

因此,即使由于新的信息和传播技术所兴起的网络教育为知识社会的到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二者要相辅相承,共同发挥作用,为早日实现知识社会而努力。

网络教育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兴起,在与传统教育的不断协调合作中发展。网络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市场经济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正视网络教育这个新兴领域,如何解决网络教育产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各国共同的新课题。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和市场经济秩序手段的双重调节作用下,网络教育会更好的为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共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玉林:论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1(1)

[2]冯少周:论远程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现代远程教育,2002(1)

[3]张家浚:加入WTO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2(1)

[4]刘玉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与经济功能[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3)

[5]项锦:基于经济学视野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前景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网络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运用彼得斯的工业化理论探讨网络教育的优势,以及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引言

以德国著名学者Otto Peters(奥托·彼得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理论是基于经济和工业理论而提出来的。它把远程教育系统作为工业生产的流程来看待,借用工业生产的一系列术语来分析远程教育过程,认为劳动分工的原则是提高远程教育效率的关键。[1]将工业化理论引入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二、工业化理论下我国网络教育的优势

(一)使教育平民化大众化,学生数量增加。

工业化的优势是使人们能够大批量生产物品,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手工制作。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理论类似,它可以像流水线一样不断地产生“教育产品”,而不受传统教育中口耳相传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教学资源的限制,其结果是远程教育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2]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一课程的任一章节,因此大量的学生涌入这一虚拟的学校中学习。

(二)弥补了教育的供求失衡。

无论是古代的私塾教学还是现代的班级教学,教育资源和师资人员都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有些在职人员也希望能够继续教育,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渴望受教育的需求很高。传统教育不可能提供如此大的教育需求。网络教育却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3]网络教育提供的资源可以无限重复使用,一个教师能指导的学生数量比传统教育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的供少于求的问题。

(三)促进了教育消费,发展了社会经济。

教育是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迅速,人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与工业化类似,教育的工业化——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98年的4所首批试点高校发展到目前68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在线注册学生数达到近230万,涵盖153种专业。[4]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消费,发展了社会经济。

三、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

我国网络教育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已初具规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贡献。[5]但是在网络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限制了网络教育的良性发展,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数量与质量。

接受网络教育的学员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监管,造成数量大而质量差的问题。有的社会办学单位只是单纯追求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在学生的学习监管、考核、考试、论文答辩等环节上把关不严,造成网络教育“宽进宽出”的“买文凭”现象,影响到网络教育学生的质量,损害了网络教育的声誉和长远的发展,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下降,使网络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二)疏于管理,考试制度不规范。

个别院校管理不严,出现违规办学等现象,其原因就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放松了对考生的管理和要求,考试舞弊、论文造假现象严重,且考试答卷严重雷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些网络院校默许了这种情况,只要学员进入了网络教育学院就可以轻松地取得毕业证书,造成网络教育质量下降,最终阻碍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不适宜。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套用到网络教育中。但目前我国很多网络课程都是“教材搬家”和“教室搬家”。很多教师没有网络教育的经验,也没有受过网络教育的相关培训,仅仅将自己在传统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搬到网络教育中。这使得网络教育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

(四)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网络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水分”问题使得社会对网络教育的毕业生认可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网络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员在中途放弃了继续学习。如果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长此下去,网络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像电大、自考等教育形式一样,逐渐失去其活力与优势。

(五)公平性、平等性问题。

首先,在网络教育中有些学员可能只是想“混”到一张文凭,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追求上进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几乎与全日制学生相当的学费和精力,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网络教育的缺乏监督,社会认可度不高。这对那些追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其次,相比而言,通过网络教育获得一张大学毕业证要比传统教育容易得多。这对传统教育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最后,网络教育的优势是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推荐偏远地区的网络教育,使那里的学生也能通过网络享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但我国目前最好的网络教育局限在一些发达地区,这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结语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主要是网络教育主办单位唯一能提供的,也是学生唯一想要的,只是学历。学历成为办学和求学的唯一动力。而在这种动力驱动下,网络教育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笔者认为华东师范大学的陈伟杰教授说的网络教育应该提供的一种“非学历教育”而不是“学历教育”很有道理。由于社会的发展,学历对工作和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追求学历而不是知识成为人们进行网络教育学习的主要动力,致使网络教育成为了社会上“轻松获取”学历的一个“工具”。如果能将网络教育转换成为一种“非学历”教育。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获得的是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那么网络教育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网络教育的自身也要随之转变,设计良好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真功夫。诚然,在开始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学生的生源可能会下降。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只有这样的网络教育才能持续发展,永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任光杰,丁新.奥托·彼得斯(Otto Peters)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6):40-43.

[2]刘凡丰.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重点的变迁[J].远程教育杂志,2001,(2):3-7.

[3]郑勤华.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远程教育经济规律的变迁[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45.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9-02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教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2012年,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对于改革与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指引下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目标错位。现行的高职《经济法》教育理念对高职《经济法》课程缺乏准确的定位,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错位。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认为开设《经济法》课程就是为学生考证服务,因此倾向于直接使用各类考证的《经济法》考试科目辅导教材,纯粹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成了考证辅导班;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法律类或综合类院校则认为,开设《经济法》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继续深造的需要,因此容易照搬法学本科的《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教材进行讲授,过于理论化。可见,对于高职《经济法》教学,目前高职院校尚缺乏准确地定位,以至于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分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法》教学理念的陈旧。具体表现在目前的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要么以满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轰炸,确保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目标;要么以满足对学生进行纯粹理论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通过自学考试或本科课程考试为目标。无论哪一种教育理念,都忽视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初衷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意愿,完全是以应试为目的,未免背本趋末。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1]、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2]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3]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一般。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4]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5]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6](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

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参考文献:

[1]罗忠.《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教学手段与方法应用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9):171.

[2]王宝娜.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7):134.

[3]黄盼,何仁生.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09):91.

[4]杨晓燕,曾霞霞,陈辉.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01):207.

[5]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程・教材・教法,2005,(08):27.

[6]张九洲.论高校网络化教学[J].科教文汇,2008,(02):25.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5-11441-02

1 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快速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同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必须得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这就是终身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

2 网络教育及优势

网络教育的前身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或称远程学习的含义是一种教与学在物理时空位置上相互分离的教育方式,目前的远程教育已不仅仅是原有意义上的远程教育,而是融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教育,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称之为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代远程教育认为是传统的函授教育;第二代远程教育是利用广播、卫星为媒体传送教学内容的教育方式;第三代远程教育则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标志构成的远程教育,称之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平台,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更准确地说,应称为网络教育,是近十年才日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起来的互联网,将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汇聚在一起,向人类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教育依此为基础,实现师资、课件及科研力量等等的共享。利用网络,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传递教育信息,而且世界各地的师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研讨、交流和对话,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辅导,从而实现“一人多师,一师多用”。同时信息的迅速流动和快速更新,使得学习者通过网络学到的知识总是最新的,这是传统教育无法达到的。

网络教育的第二大优势在于突破了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网络教育打破了学校建筑的边界,建立无时空限制的“虚拟教室”和“虚拟学校”,学生处于一个无班级、无年级、无国界的广阔学习空间,教师与学生无需见面,而是通过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在边远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影响教育的普及;同时由于信息闭塞和学习环境的不完善,使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受到很大制约,影响人们创新意识的提高,并导致思想观念的落后,从而越来越穷、越来越落后。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改变边远地区与城市的差别,使边远地区的人们同样能获得更好的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网络教育跨越时空,赋予了教育崭新的内容、观点和方法。

第三,网络教育充分实现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网络教育在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上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使学习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在学习时间上,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网络访问,不必为工作忙碌等耽误上课而担忧,可以随时补课。在学习内容上,既可以学习指定教材,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共享资源,对某一观点、方法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学习进度上,学习者完全可以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自由掌握。互联网的生动有趣、灵活而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

第四,网络教育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视野宽广。网络教育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和各种信息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海量信息库。信息的更新能迅速地反映到各网络终端上,使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被共享,消除传统教育内容滞后的弊端。

另外,网络教育的优势还在它具有图、文、声、像、情并茂的多媒体功能,能够使原来难懂的原理、定理等变得更具体、生动、易懂,从而使学习者学得主动、有趣。同时,网络还具有交互式合作学习得功能,使不敢面对面和老师交流的学生可以在网上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提问,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兴起,其根本动力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终身学习的需求。据专家分析,在农业经济时代,一个人只要在14岁前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40年工作生涯的需求;在工业经济时代,受教育的时间则延长至22岁;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需随时接受最新教育,持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方能适应科技的急速发展,从而获得成功。

什么是“终身教育了”?有人认为它是为缺乏技术而开设的进修课程;有的则认为,有了完善的成人教育设施就等于实现了终身教育;还有人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补偿教育、娱乐性教育等等。普遍的解释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际上,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教育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我发展的对象和手段。

终身教育是欧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纷纷兴起的教育改革的产物,是现代成人教育发展至今的产物,从“摇篮到墓地”是终身教育的代表性口号。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教育思潮,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一种改革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国情,作出与本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措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是开展终身教育较早德国家,并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同时具有学力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日本通过颁布法律、制定教育休假制度,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并在学校、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终身学习活动,逐步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我国也在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把它确定下来。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4 网络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最佳方案

传统教育为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其固有的一些无法克服的弱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条件下越来越显得突出: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等等。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传输的优点及她所提供的信息空间为克服这些困难提供了可能。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学,已成为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传统教育无形地将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即受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把受教育和工作人为地割裂开了,也就是说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线是很分明的。这为那些在职人员、成年人以及各种有学习困难而又想接受正规教育的人设置了障碍。而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接受教育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更是如此。网络教育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网络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平等化。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尤其是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中东部地区,导致大中城市人才密集,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专业门类不齐全,高学力人才极度短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若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及常规,通过大量增加经费扩大教育层次是不现实的。网络教育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为更多的人提供开放、灵活、终身学习的机会,满足各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网络教育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办学空间。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大多存在办学地点狭小、活动场所少等问题,网络教育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网络教育后,招生、学籍管理、教学安排、上课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同时,办学规模、招生人数也可不断扩大。网络教育具有信息资源快、新、多的优势,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并起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优质服务。

网络教育不断得到社会认可和重视,人们乐于接受网络教育。网络通讯、电信业、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网络的普及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城市都在建立自己的数码港,许多小区也有了更好的互联网接入模式,宽带网的进入将会使更多的人采用网络的方式来学习。2003年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新兴的网络教育方式表示出极大的认可,接受高等远程教育的学员具有很强的成人特点和“网络”特征,44.7%的人认为网络教育是未来的主流教育,41.7%人认为网络教育一样能学得知识,对网络教育持肯定态度的人已达到86.4%。这说明,网络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

总之,从网络教育的优势看,网络教育能够满足教育终身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从成人教育的特点看,网络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实施终身教育的最佳方案。

5 结束语

21世纪的教育将是全球化的开放式的大教育,将是具备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及创新教育为特征的教育,教育界人士将担负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的历史重任,完成这一重任的途径无疑是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既符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又符合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远景规划。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逐步实现教育社会化、教育终身化和教育信息化,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Beverly Abbey(美). 丁兴富 译. 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程智. 网络教育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马俊玲. 网络教育与终身教育浅析[J]. 教育与职业,2001,(2):14-15.

[4]王路群. 终身教育与网络教育[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68-70.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前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高等教育经费虽有增加,但是与高等教育扩张的规模和速度相比是不断下降的。高等教育经费的巨大缺口将由社会、企业、个人等来共同分担。目前就国家的发展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高水平的人才和先进的理念。而就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的主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水平的人才都是得益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大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肩负着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及创新能力的实现。相较于西方国家,公立与私立大学均有市场的现状,中国高等教育仍然是以公办大学为主,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的资金也主要来自政府的支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石。

江苏省的教育规模、教育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尽管省内自然资源在全国并不占优势,通过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投入与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弥补了江苏省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不足。2017年2月江苏省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017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也分别在江苏省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活力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外,随着我国在2002年达到大众化教育的标准,江苏省的教育在发展数量的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层次结构到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力发展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的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高等教育也是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能否协同发展,是实现教育与经济强省的关键所在,笔者将以江苏省为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基于1996年~2013年人均GDP和高等教育指标,分析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 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国内外文献,主要是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转化为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因为教育本身并不可以直接衡量,一般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来衡量教育的发展与投入。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类观点。

1.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论。亚当斯密1776年曾提出用于生产的劳动力量的变化是影响一国国民收入的方法之一,另一个方式就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而劳动力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依靠的是劳动力的水平,包括身体素质、知识与手艺等,而这些因素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或形成。而是要通过学习。有师傅教授徒弟,使得徒弟受到教育,那么作为徒弟要支付给师傅一定的费用(现金或实物),徒弟通过付出费用获得了知识,师傅通过教授徒弟获得了收益。大卫李嘉图认为劳动力在质与量两方面的提升,将会对国家?富的增加有正向促进作用。

西奥多?W?舒尔茨(Schultz)在《人力资本投资》(1960)中主张“全资本”概念,即资本既包含物质资本又包含人力资本。根据美国1900年~1957年的数据,他得出在美国教育投入因素在所有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因素中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教育投入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带来未来的收入或者满足。

罗默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得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正相关的,能够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在人力资本的概念上,卢卡斯进一步进行了细化,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同时还包括具有普通知识的一部分人。并且普通知识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训练向专业技术人员转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与之配套,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质量是相互影响的(张炜,2006)。

2.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论。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教育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是不确定的,各国国家和地区都不相同,受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时代背景、人力资本的构成等因素的影响。郭庆旺、贾俊雪(2009)通过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投入的分项研究得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增加、高校加强招生强度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黄燕萍、刘榆等(2013)将教育分级处理,得出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下,高级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要远小于初级教育,且存在区域差异。Krueger等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国家进行比较,得出在教育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国家,教育投入的快速增加反而阻碍经济发展。

三、 模型选择及样本选取

本文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研究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通过模拟动物的生物特征和神经网络,调整神经网络内部的个神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并且进行特殊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理。预先提供输入数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输出列,基于模型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得出的相关结果,再通过第三组新的数据,推出输出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训练过程。神经网络实际上就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相互联系组成的非线性的,并且具有自动适应能力和自动学习能力的信息处理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至今已经有大约40多种类型。一般该模型侧重考虑网络连接的神经元特征,拓扑结构和学习的规则等等。网络是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与训练也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计算机学习可以实现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自动适应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与其他智能方法也相融合,它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其需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其中具有分布存储、并行处理、自学习、自组织、非线性映射等优点的神经网络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及由此而来的混合方法和混合系统。目前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灰色系统、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论、分形理论和证据理论等都有融合。

神经网络模型的操作步骤:首先,要进行训练和学习阶段,对搜集来的数据,通过编程进行分析;接着是对神经网络运行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应用,并且将结果扩展,甚至是推广,并可以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神经网络的运用非常广泛,因为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和推断的优势,以及较好的纠错系统,同时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就像神经网络一样,错综复杂。本部分将运用神经网络模型中的BP模型进行分析。

1. 样本选取。首先,本研究选取了经济增长主要指标:1996年~2013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值。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值,即1996年~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主要指标:学校数(所)、招生数(万人)、在校学生数(万人)、毕业生数(万人)。

方法:通过“归一化”处理原始数据。运用的执行公式:

yi=(xi-xmin)/(xmax-xmin),(0?燮yi?燮1)

为了使得神经网络模型运行效果是良好的,处理后的数据全部在0到1之间。归一化处理后,固定其它输入值,仅对某一输入值加分别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再分别作为一个样本,最后对上述样本再进行“归一化”处理(表1)。

以上内容即为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将训练结果进行应用搜集所有需要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2. 程序实现。运用MATLAB软件并运用通过神经网络处理和收集数据的程序实现:

表明,迭代到1 246步误差满足要求,则网络停止训练,给出如图1训练结果。

1996年~2013年实际值与仿真值比较如图2。

3. 程序执行及结果分析。训练过程中,执行过程良好,目标误差小于0.000 1,也即说明输入值(江苏省高等教育主要指标)与输出值(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是相关的。通过图2也可以看出网络的训练过程良好,网络经过训练后可以进行应用分析。最后,对输出的结果用“归一化”的公式进行反向还原。

根据表2的结果分析,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的增加以及招生数的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呈正向趋势。在校学生数每增加1?f人,地区生产总值会升高5.7亿元,毕业生数每增加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会升高19.4亿元;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的减少、招生数的减少,地区生产总值呈负向趋势,毕业生数每减少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会下降11亿元。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经济增长有密切相关性,且呈规律性。

四、 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