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管理规范

综合管理规范

综合管理规范

综合管理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临床带教;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130011 长春,一汽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毕业前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过程,也是培养一个合格临床护士的必经之路,作为临床教学医院承担着培养高质量新一代护理后备力量的责任和义务,教学相长,共促发展。

1 确定临床实习工作 “三定” 原则

1.1 “三定”定院校、定数量、定措施

1.1.1 定学生所在院校 本着合理利用高等院校的资源,加强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选拔,要求初始学历在专科学历以上,以保证学生质量。

1.1.2 定实习学生数量 根据相关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称情况,提前测算、确定各院校分配名额。

1.1.3 定实习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各院校的实纲,健全制度与管理机制。

2 组织实施“三选”原则

2.1 选择实习科室 ①按照实纲要求,结合医院科室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同时兼顾科室实力强、疾病种类多的科室。这是保证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服务对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护理实践的先决条件。②科室教学环境:选教学意识强、管理队伍齐全,有多年临床带教经验的实习科室。这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③人文环境:选择服务意识强,科室的带教老师队伍素质较高,人际关系融洽,工作和谐,注意人文素质树立的医院。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热情。

2.2 选择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必须接受护理新概念,不断吸取新的多学科知识,才能带出高质量的适应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临床带教老师是学生实习的榜样,带教老师不仅传授技能,同时也在传授情感[1]。

2.3 选择实习学生 根据实习学校提供的学生简历,或直接到相关学校进行面试等方式选拔学生。通过面试,从中观察和了解每一名学生所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用知识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发现学生的能力特长。为护理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 认真落实“三管”原则

3.1 实习前管理 ①确定接收对象。②签定实习协议及实习护士守则。③按照实纲制定实习轮转计划及培训计划(4)入科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简介,护理师资队伍、护士礼仪以及护理安全。

3.2 实习过程管理 ①科室实行教学组长护士长带教老师负责制,科室通过综合素质测评选定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按照实纲制定实习与培训计划。②护理部定期到科室抽查实习质量情况,包括科室带教计划与实施情况、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手册填写情况,不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生活情况并给予帮助。③组织科室认真填写“实习带教记录单”,定期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④建立护理部实习院校辅导员学生队长的长效联络机制,通过网络交流,方便沟通。

3.3 实习效果管理 ①严格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②实施“教”与“学”双项考评,发放带教反馈意见表,了解相关信息及时整改,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水平[2]。②实习结束后护理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名学生的实习手册,给予客观评价,合格后方可完成实习任务。

护生是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注重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护理技能,是我们临床带教的目标,通过临床带教也促进了护理队伍理论和技能的提高,提高护生综合素质,达到临床、教学双丰收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综合管理规范范文第2篇

        一、中小学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在中小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的常态实施,首要问题是学校能否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就如同建楼必先设计一张图纸一样,没有图纸楼房是无法建造的。同样没有实施方案,没有整体实施计划,年级和班级,老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陷入盲目的实验状态中,这不仅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而且难于取得实效。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方案呢?

        1、由学校教科处牵头,从学校校级、中层领导以及骨干教师中,选择在教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着重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校本研训、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目标性、实用性、计划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还要注意方案要详实、具体,如,课时的具体使用,教师的人员安排等。最终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实施方案。

        2、将实施方案,发放给广大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发展的人士,广泛争求大家的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特别提一下,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校情分析、课程的长远和短期实施目标、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详细计划(包括年级活动主题、指导教师安排、具体课时使用方式等)、课程的校本研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课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办法、课程评价方法和要求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把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校情分析放在方案前边,且必须要写,是因为这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的基础和背景,也是以下项目内容的制订依据。而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一的详尽的完成。只有各个项目内容详实,才能便于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还须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光有方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与课程相关管理配套制度,才能保证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有:

        1、教师任课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依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做个合理的调配和安排,比如: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年中或两学年内,至少要独自或与他人合作承担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承担课时不少于9个课时(3周时间基本能完成一个小的活动主题)。先由教师填写申报表,申报活动主题,再由学校进行审定,最终确立年度或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教师。未申报成功或未申报的教师,要在下一学年或学期继续申报。这样用制度来保证教师既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任务,又不影响做学科的教学任务。

        2、奖励制度。学校可对承担综合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开展活动质量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要对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而超出课时规定的教师,按课时量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不能给于补偿的,能否在年底考核、评优评先中适当加分和给予奖励。用这样的奖励制度来鼓励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还是很有积极性和能力的,就看学校的制度能否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训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仿照学科教学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适度修改,目的是为更好的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专业成长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从活动开始,由活动承担教师,注意整理并保留教师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资料,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计划方案,学生搜集并整理和完成的各项信息资料,教师指导策略与做法,活动成果等,最终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交给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出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年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班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作出科学与合理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安全制度可以在学校原有的安全制度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努力使制度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可以制定综合实践校外活动报批制度,其制度,由教师提前申请,学校审定批准。活动组织制度,外出活动必须由哪些教师参与安全管理等等,以保证活动安全并正常开展。

综合管理规范范文第3篇

一、《规范》的出台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产生着巨大影响。近年来,在国家档案局“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部署下,北京市各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有步骤推进;同时,各综合档案馆也陆续接收电子档案,产生了大量档案数字资源。《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将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列入工作目标,而《规范》是区域性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系统,全市档案数字资源都将在该系统中运行,迫切需要一套档案数字资源的管理规范。

在总结以往人工管理、系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数字档案馆为依托,找规律、定规则,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适用于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资源管理的规范,这对北京市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又为顺利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提供规范性支撑,引领全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二、《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正文共包含8章,分别为总则、整理、建库、存储、利用、维护、传输和安全,合计47条。《规范》本着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权负责、全程监管的原则,从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资源的技术流程、数据类型、管理和技术要求三个维度来分析,实现对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安全管理,对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资源从整理到维护,以及传输和安全等工作提出了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

(一)总则

本章主要对档案数字资源提出了总体要求,包括规划、安全保障、制度流程、软硬件建设等。

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应确定好总体原则,编制中长期规划,且规划要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其次应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各项制度(包括管理维护、审批授权、监督检查、人员管理培训等),确保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最后,档案数字资源管理需要依靠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来开展,故提出了软硬件选型和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整理

理想情况下,接收进馆的档案数字资源,无论是电子档案本身,还是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副本,数据格式都应该是规范的,否则,不予接收或重新修正。但现实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存在不规范的馆藏档案数字资源。例如,北京市档案馆接收的奥运专题档案,由于版权属于国际奥委会,形成后不能擅自更改内容或形式,只能接收进馆后,用数字化副本来规范;又如,许多单位早期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分辨率、展现形式等都不符合现有规范;因此,本章主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着的不规范的馆藏档案数字资源的规范、整理提出具体要求、细则。

整理档案数字资源时应先备份,避免整理出现问题时无法恢复数据。整理应在临时处理库中进行,而不是直接在正式的档案数字资源库中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正式的档案数字资源库破坏或失效。整理档案数字资源不是随意行为,想改就改,故应先履行审批程序。

对于档案数字资源的格式、元数据、目录著录项《规范》中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他未提出具体要求的可参考相关规定。

(三)建库

存储、管理档案数字资源需要依赖资源库来开展,本章主要对建设档案数字资源库提出了具体要求、细则。

首先应整体规划建设资源库,有效整合不同类别、依托不同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的异构档案数字资源,避免缺乏规划导致以后异构档案数字Y源进库存在不兼容、不匹配等问题。其次,建议按照不同需求建库,如临时库、正式资源库、利用库等,同时建议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从逻辑上分开建设管理,并兼顾档案诸如“全宗-目录-案卷-文件”层级结构等业务需求,以及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保证资源库的平稳运行,避免资源库搜索速度慢、扩容性差、系统中断等。另外,还应建立档案数字资源、元数据、目录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如采用数据库视图、索引等来实现。其他的如参考规范建库、考虑扩容需求等,《规范》中也有具体要求。

(四)存储

建库后,需将档案数字资源存储起来,以便后续的利用、维护等,故本章主要对存储档案数字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细则。

档案数字资源有很多类别,如文本类、图形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等,建议逻辑上分类别分开存储(物理上是否分开存储需根据存储硬件的策略和性能分析确定),同理也建议将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副本等其他档案数字资源逻辑分开存储,以便管理、备份、恢复时更灵活、更具针对性。存储的数字档案资源主要目的是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规范》中对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的档案数字资源存储环境、介质都有不同的要求。另外,长期保存的档案数字资源不应加密,其安全性可以从管理手段(如授权、审批等)、存储设备(如加强存储环境管理、存储策略优化等)上来加强。

(五)利用

本章主要对档案数字资源提供利用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细则。

首先对不同利用需求的档案数字资源要求相关人员应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及时,以保证提供利用的档案数字资源的时效性。其次,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且只鉴定为开放的档案数字资源,避免误发、错发等;时可根据利用需求进行相关的格式转换、数据压缩等技术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的安全性;对的途径也应多元化,如网络、抵馆现场利用等。再次,为方便群众快捷利用,因特网利用方式是单位主动的,无需审批程序,其他利用方式,都需履行审批程序;同时还应附加版权标识来提高档案数字资源利用的安全性。最后,《规范》中还提出了几种利用服务,但不限于这几种,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自行增加。

(六)维护

本章主要对档案数字资源的数据检查、格式转化、迁移、统计和销毁等日常维护工作作了具体要求。

首先,对长期保存的档案数字资源要求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性”四性检查,而经传输、迁移后的档案数字资源则应及时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具体要求按《规范》执行,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高于《规范》要求执行。其次,长期保存的档案数字资源原则上是不允许改动的,但由于相关政策、技术发展、环境改变等因素导致不得不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迁移,《规范》对何时开展此两项工作作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此两项工作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次,档案数字资源的年度统计是要求的,其他统计分析则要求业务系统有能力及时实现。另外,档案数字资源的销毁处置需谨慎按照国标规定执行。本章最后一条要求对档案数字资源的操作(除检索和读取外)应有系统日志记录并至少保存一年,以备安全审计和处理故障时用。

(七)传输

档案数字资源的迁移、利用、存储备份等工作都涉及数据传输工作,故本章对在线、离线传输作了具体要求。

(八)安全

安全是档案数字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贯穿整个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工作,故本章主要从档案数字资源所依托的软硬件系统、应急响应工作、安全审计工作作了具体要求。

三、《规范》释疑

(一)《规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本《规范》适用于除档案数字资源之外的北京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资源的全流程综合管理。

(二)《规范》中第5.5条是如何定出的?第5.5条具体内容如下:

5.5档案数字资源格式应符合如下要求:

a)文本类档案数字资源标准格式包括PDF、OFD格式等;

b)数据类档案数字资源标准格式包括DBF、XLS、XLSX格式等;

c)图形类档案数字资源标准格式包括SVG、DWF、DWG及其他原始生成的矢量图格式等;

d)图像类档案数字资源标准格式包括JPEG、TIFF格式等;

e)音频类档案数字资源标准格式包括WAV、MP3格式等;

f)视频类档案数字资源标准格式包括MPEG、AVI、MXF格式等。

本条款主要规定了各类别档案数字资源的格式要求,主要根据(GB/T 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京档发[2009]1号)《北京市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办法》以及北京市综合档案馆实际数据格式现状,并结合国家档案局和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而最终定出本条款内容。

(三)《规范》中第6.6条的“未碇辽2年”、第9.2条的“至少每两年”、第9.8条的“至少保存1年”、第11.2条的“至少每两年”、第11.3条的“至少每两年”是如何定出的?

这些条款里面所有的数值(如“保存1年、每两年”等)均为北京市档案馆实际工作经验累积,加之平时业务指导了解的信息综合而定的最低值,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提高要求、标准。

(四)《规范》中第7.7条“档案数字资源数据量占存储空间的80%时,应及时扩容”是如何定出的?

一是结合业界经验,需要预留10%-20%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内部raid等算法计算、存储远程复制、外部虚拟化、仲裁、数据交换等存储高级功能。二是如存储空间使用超过总容量80%之多,考虑业务数据增长,此时再进行扩容可能时间上来不及(考虑扩容项目周期),很可能会导致业务暂停,甚至存储爆满、数据丢失。三是市档案馆在实际工作中已遇到两次此类情况:两个档案业务系统的存储空间在使用至82%、88%时,系统响应时间延长约2~3倍,当时只能暂停相关档案业务,进行应急处理,扩容存储空间、清理数据、重新规划存储策略后,系统响应时间恢复至原本速度。

综合以上经验,如存储空间使用超过80%,存储的读写性能(尤其是写性能)下降明显,为确保数据安全,业务顺畅,故定出此条款内容。

综合管理规范范文第4篇

一、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制度的产生原因

城市管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涉及的部门众多,包括城管、规划、市政、工商、卫生等各部门,而这些部门又拥有单独的执法队伍,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众多管理机构并列平行,政出多门,产生了诸多问题:(一)各行政部门职权交叉、责任不清、管理权限和管理资源分散,各部门相互推诿或者任其不管,致使行政责任难以落实,城市管理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二)城市行政管理各部门分工过细,部门执法职能狭窄,管理力量分散,管理覆盖面小,执法力度弱,执法效率低。形成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尴尬局面。(三)行政处罚建立在不正常利益驱动的基础上,重复执法、多头收费,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经常会出现重复执法、以收代管、只罚不管的现象,既妨碍了城市管理,又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国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出了行政综合执法权的试点,由此产生了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制度。

二、行政综合执法权制度的特点

行政综合执法权是指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若干个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原来的若干个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由一个行政机关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它有如下特点:

(一)行政综合执法权实质上是对行政权的设定,即将原来分散的行政权剥离出来,集中由某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并且这种对行政权的重新设置和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二)综合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应当是一个新的行政主体,它直接归政府领导,享有国家行政权,对外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集中行政处罚权,并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新的行政处罚主体取代了若干个零散的行政处罚主体,被赋予了合法的行政处罚主体资格。

(三)只有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才有权授予新的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行政综合执法权的具体执行由国务院授权决定,同时领导权在省级人民政府。

(四)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原来若干个有关行政机关不得行使已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律无效。

三、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立法缺陷。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制度具有明显的法律滞后性。在中央层面,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制度的立法渊源中只有《行政处罚法》是法律层面上的依据,其余的立法依据均为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地方上,各试点城市的人民政府一般也都通过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府规章对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作出规定。这种立法方式是有缺陷的:一方面,国务院没有制定一个关于行政综合执法权的行政法规;另一方面,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地位太低,并且很不规范。笔者建议应当由中央和地方统一立法,制定法律法规,尽量具体和便于操作,严格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二)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的范围过大。目前在实践中存在行政综合执法权集中程度过高、范围过宽等问题,把一些不属于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的内容也集中起来,如建筑行业劳保、无证行医、违反计划生育等。因此在开展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试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将行政综合执法权严格限制在城市管理7个领域内,不宜将处罚权集中得太多,否则各种矛盾交织在执法部门,使试点工作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从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的角度看,只应当把与之相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与之无关的不应当集中,行政综合执法权的范围不宜过大。

综合管理规范范文第5篇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文化强省营造良好的环境,《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初始期间,我省将利用2-3年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内涵

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设、执法机构建设、执法队伍建设、统一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工程旨在通过全省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执法机构、执法队伍、统一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整体推进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2011年底和今年初,在调查研究、协调沟通基础上,制定并印发工程实施的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开展工作;第二阶段为2012年全年,是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段;第三阶段为2013年,将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总结工程实施情况和经验,研究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新方法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