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1-0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治疗后多数能存活,但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癫痫,智能减退,记忆力下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同时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指导非常必要。近5年来我们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近5年来我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进行健康教育,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20-60岁,平均31岁。均为开颅手术后,其中4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癫痫等功能障碍。45例均好转出院,随访38例患者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力,及颅脑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制度健康教育计划,以理解患者的心理,知道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的需要,依照整体护理过程中积累的病历资料,对患者外伤后有无偏瘫,失语等。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信息,与家属交流一起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保证患者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需要治疗的目标。

2.2 住院时的健康教育 尽早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调整充实,将健康教育计划及目标告诉患者及家属以便得到他们的配合。

2.3 健康教育随访 根据医生医嘱,患者出院后定期(1-2个月)来院随诊1次,或电话联系,并记录这段时间的健康教育结果。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心理教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突然受伤,他的思想上毫无准备,生活不能自理,受伤后出现紧张,忧郁,恐惧,甚至失去生活信心,伴有偏瘫,失语,癫痫等,有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怕声音,怕震动,有不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焦虑等。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患者及家属对颅脑损伤并发症的不良心态,树立长期康复的信心,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使他们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把患者心理调整到良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康复计划。

3.2 预防病发症教育 必须向患者家属讲解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和如何避免癫痫发作,当发作时防止摔倒,保护头部及四肢,将衣领,裤带迅速松开,有利于呼吸道畅通。

3.3 康复教育 按患者得病情情况把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方面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内容,取得他们的配合。

3.3.1 言语功能的锻炼,言语是人与人交流工具,对语言与交流障碍的患者,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治疗至少20分钟,即可开始锻炼,医护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言语,采用和蔼的态度开导患者,生活上给予体贴入微的照顾,从而确保言语交流,言语训练课题与语言障碍轻,重程度相适合,如果训练课题不当,容易打击患者的积极性,要有高度的针对性。对言语功能障碍较重者,多进行口语对话,手势语,指物品名称训练。每天坚持叫,说,写,四者并用。也可应用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拉家常,讲故事,做选择题提问,提问题等形式提高言语的趣味性。家属在训练期间用鼓励的言语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其积极性,增强抗病能力,使患者尽快好转不宜操之过急,对患者的每一天进步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3.3.2 肢体功能锻炼教育,为了防止长期卧床,偏瘫的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要给予肢体功能的锻炼,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患者在康复锻炼期间,做功能锻炼的动作要慢,轻有节奏,活动度以患者适应的最大生理范围。患者在进行站立练习时,让患者背靠墙,站立,如站立不稳,用扶拐等,每天练习三次,每次20分钟,然后脱离依靠站立,再从站立逐步过渡到行走。患者在使用轮椅时,双足踏脚踏,扶手高度适宜,上下轮椅时要按制动轮椅,以免摔倒患者。患者要学会轮椅的撑起动作,即双手将身体向上撑起,离开座位。每30分钟做1次肩胛骨和肩韧带的被动练习有利于防范肌肉,关节挛缩的发生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也可用中医的针灸,电刺激等帮助肢体功能的康复。

4 健康教育的阶段与目标

目标:通过以上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有了正确认识疾病,并配合治疗,护理,康复计划,对外伤的并发症有了心理准备,提高了生活的适应能力,能坚持有效的康复训练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组50例,45例心志平和,能适应生活环境,能自我保护,各方面达到了健康教育目标。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负面情绪已消除,情绪稳定,能配合护理,治疗定期复诊,能遵医嘱按时用药,坚持功能锻炼,落实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血管病 后遗症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29-01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脑出血65例,脑梗55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住院30~70天,平均40天。

2 方法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所有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偏瘫病人由于身体病残,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康复失去信心,多不愿接受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要主动热情开导病人,尊重患者,在生活上给予帮助,鼓励患者充分发挥自我表现潜在力量,变悲观失望为主动努力,以坚强的信念,积极愉快的接受康复治疗及锻炼,护理人员在语言上行动上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也了解患者心理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2.2 肢体功能锻炼

2.2.1 早期康复 卧床患者采取偏瘫良肢位,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早期患得是患者上肢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患者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每1~2小时应对患者的进行变换,如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等,转换时,不要以远端强行牵拉肢体,必须对肢体远端及近端均进行支持,其次,经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上肢、下肢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让其致舒适,放松肌肉,护士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要避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可每天做2~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3~5回。

2.2.2 进行坐位锻炼 床上能坐起后,扶患者坐椅子上做下列锻炼,把手前举,侧举,坐1~2分钟,能坐稳时练习缓慢向前,后、左、右弯腰,逐渐争取多坐些时间,坐稳后扶床或桌子站起,然后再坐下站起,反复练习。

2.2.3 站立后的练习 由护士或家属扶持以床边站立。健侧上肢扶床边或桌子,健肢站稳,锻炼患肢,练习不用手扶站稳然后向左右移动身体重心,轮流用一条腿负重站立。着重练习正常步态,纠正患肢膝关节下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运动,完成屈膝伸踝,脚掌落地,如膝部有力量时,可练习蹲下,反复练习。

2.2.4 步行锻炼 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是自理的关键,也是康复过程的一个跃进。随着病情的好转,当病人能站稳10~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不可硬拉,在行走时应防止跌倒,注意患侧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能否耐受,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而影响下步锻炼。

2.3 语言康复护理 失语对患者生活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对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因此重建语言功能是极为重要一环,语言功能训练从最简单的语句练习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口语训练基础上可同时配合书面语言训练,能起到协同作用目地,如朗读和书写等。

3 结果

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比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恢复要好些,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患者情绪稳定,精神乐观,大多数无并发症。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单;脑卒中;康复锻炼;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42-01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45-70岁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亦不断增加[1]。病死率和残疾率均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脑卒中后脑组织的修复功能重组特点,决定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2]。但是早期康复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会影响各方面功能的恢复,而且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近年来采用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86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无严重的其他脏器病变。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男46例,女37例,脑梗塞63例,脑出血23例,年龄在51~8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学历、职业、入院时Barthel指 数评分 、FM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给予心理、饮食、用药、休息与活动、言语指导。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取平卧位,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适当主被动活动患侧肢体与关节。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4―6周,床头抬高15―30度,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增至2―3次/日。出院时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以电话随访为主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进行护理。

1.2.1 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

为表格式设计,表头包括患者姓名、床号、日期。护理项目主要包括:翻身拍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肌肉按摩和主被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训练、腹部按摩、出院指导。完成后护士与家属共同签字,表下方为护士长签名及评价。

1.2.2 使用方法

患者入院后告知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使用的目的、方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护理项目将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并示范给患者及家属,督促患者按要求完成,护士与家属共同签名纳入床头交接班内容。

1.2.3锻炼要求

翻身拍背:只要有翻身就要有拍背,翻身次数视局部受压情况和是否使用气垫床而定。翻身后注意患肢功能位摆放和保证卧位安全舒适。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神志清楚的患者深呼吸5―10分钟/次,4―5次/天(上下午各一次,睡前、醒后各一次),深呼吸的同时指导有效咳嗽。

肌肉按摩和主被动功能锻炼:待患者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征稳定后便可进行康复训练,人工加仪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3次/日(晨起 、午睡后、晚睡前)。

语言功能训练: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特点,按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的步骤,从简单到复杂,先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再利用口型及发音训练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

腹部按摩:入院既开始,顺时针按摩3次/天,5分钟/次,早中晚各一次。

出院指导:出院前3天既开始,上下午各一次,发放温心联系卡,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写清楚,必要时家属监督。指导后用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直到完全掌握。

1.3效果评价

出院时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6个月复诊,由同一康复医师对两组患者进行FMA运动功能与Barthel指数评定。

1.3.1 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FMA量表评定(Fugl-Meyerassessment),正常为100分,<50分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轻度运动功能障碍[3]。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100分正常,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50-74分中度功能缺陷,25-49分严重功能缺陷,0―24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两组计量数据以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 出院时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s)

3讨论

3.1 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的使用明显降低了并发症

脑卒中后往往存在言语、肢体等功能障碍,导致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长期的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就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除,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避免肩关节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从而促进全身功能的恢复。从表1 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说明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并发症。

3.2 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病人,记忆力、理解能力下降,自我康复锻炼意识淡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对护理人员的一般性康复锻炼指导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康复护理无法量化,缺乏检查考核指标等原因,导致患者的康复训练达不到康复的效果。使用床边早期康复护理单对患者进行护理,每日锻炼内容具体化、时间化、数量化,患者知道自己的任务、目标,护患双方的共同签字及护士长每日不定时检查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又提高了患者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每天积极按要求锻炼,使康复锻炼真正落到实处。从表2 可以看出,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与对照组(均P < 0.05 ),大大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建红.42例青年卒中患者与中年组DSA对比分析[J].中风与神经病杂志,2009.26.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性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护理工作者的心中。自从2003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

2.1  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入院时,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做好定餐等工作,并让患者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一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2.2  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2.2.1  术前护理  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1]。因此笔者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

2.2.2  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 2.3  人性化护理与功能锻炼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屈曲锻炼是比较痛苦的,这时候,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忍受痛苦,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4  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  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和激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3]。笔者的做法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5  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  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笔者的做法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4]。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人性化管理是必要的[5]。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院对广大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赞赏的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她们的情绪变化,尽快帮她们找到心理宣泄的途径,让她们轻松地、主动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研究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根据她们各自的优势来安排工作。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我院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我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社会效应,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90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51例,均伴有不同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神志清醒;年龄45~83岁,平均62.6±10.6岁。经我院神经专科确诊者,出院时符合出院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女70例,男81例;其中脑梗死102例,脑出血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住院14~50天,平均20天。

干预方法:做好常规出院指导,并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定期返院复查等途经。了解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①首先根据病人的肌力、肌张力、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等作出针对性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性。功能锻炼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是渐进过程。肌力Ⅲ级以下的患者指导其家属协助其各肢体关节进行屈曲、伸展及抬举等被动运动,活动以病人关节能耐受为度。肌力Ⅲ级以上,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并进行家庭推拿按摩、理疗等。②语言通过发音、数数、说字、词、句等训练,提高患者口唇、声带及喉头的运动能力。

饮食干预:①脑卒中病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提供合理膳食。②保持大便通畅,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发生便秘,可作下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及适当运用药物和开塞露。

预防并发症:①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对受压处的皮肤进行按摩,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病人皮肤及床褥的清洁卫生,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勤檫洗、勤整理、勤更换等。②有计划适量地活动全身,适当户外活动,保持室内环境通风良好,以防呼吸道感染。③加强营养,调理饮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活动程度等来调整热量的供给,以防止营养不良,影响康复。

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由于躯体功能障碍,伴随着的心理改变有抑郁、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等。其中抑郁症在脑血管疾病后情感障碍中居首位[1]。

用药指导:脑卒中病人须长期服用降压、降糖、降脂、改善脑血管及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抗高血压药物等。向病人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的重要性,说明服药方法,评估药效、不良反应,并告知定时测量血压,定期复查血液黏度,血糖等的临床意义,以保证病人最大程度康复,减少复发。

结果

对151例出院3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肢体功能障碍135例,行为自理能力恢复80例,部分恢复18例,在恢复中3例;高血压136例,血压稳定132例。每2周随访1次,门诊随访率98%,坚持服药者占98%。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称长,患者由正常人人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并且心理急躁、恐惧、抑郁,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接受现实,正确地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家庭护理成功的保证,而护士的正确指导和家人的积极配合,是家庭护理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护士-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家庭护理摸式尤为重要。况且,家庭干预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项心理与社会康复手段,也是目前流行的康复对策[3]。家庭护理:如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肢体推拿、理疗按摩等。

参考文献

1张小丽,陈少玫.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分析.中国研究,2006,19(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