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法与展望

前言

土地整理,最早提出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世界各国由于地域、文化、国情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对土地整理的内涵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1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方法

1.1 确定规划的方案

进行土地整理之前,首先应当确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具体实施时应当做到准确无差错,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针对重庆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土地整理的分区原则将重庆市划分为四个土地整理区:城郊农地规模整理区、山地农牧综合整理区、丘陵坡地整理区、三峡生态整理区。(1)在山地农牧综合地区,进行合理布局,以小流域作为整理单元,在流域内部要对田地、道路、树林和村庄进行全面衡量。(2)城郊农地规模整理区,与重庆市关部门加强沟通了解,对于原来做出的城镇规划进行合理的修改,把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进行重新划定。准确绘制出乡镇与村庄的驻地规划图,同时要做到三集中,即:由乡镇企业向工业园集中,由村庄向小城镇及重新规划村方向集中,由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3)三峡生态整理区,注重生态恢复,逐步增加绿化率,实施有利于生态恢复的措施。(4)山地农牧综合整理区,对于闲置用地进行彻底清查,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对城镇的外延进行控制,缓解城镇化过程中的用地紧张问题。(5)对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合理用水,合法用水,在输水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能耗,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投资资本。

1.2 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物设计

根据重庆市的现实情况,建筑物设计在农用土地整理项目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水闸、水渠与水池、泵房以及涵管与渡槽等。只有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和准确设计,才能够将土地生产效率有效提高。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在以下几个部分得到足够重视:(1)现阶段,土地整理设计方案还没有完备的相关规范部分设计方案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有关路桥工程相关标准以及农日水利工程设计规范;(2)参考实际工程中所得到的设计成

果。由于详细设计资料比较缺乏,有些建筑物的标准很难确定,比如说漫水路以及简易人行道等,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同类设施,把它视为参照标准;(3)增加设计资料的积累量,以便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对于长期从事建筑业的人员来说, 养成逐渐积累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定期整理分类资料,通过这些方法增加工作经验,提高设计水平;(4)要注意应用定型产品的应用,引用标准的图集。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厂家都能够进行定型产品的生产,一些行业内部

也发行了标准图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能够直接应用,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遵循一定的的工程绘图原则

根据统计后期工程量要求以及绘图人员习惯为依据,在进行绘图的时候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1)在图纸上建立多个图层,对不同实物对象进行存放,通过对图层基木属性的控制体现同一实物共性,便于工程量统计以及后期修改;(2)在实际绘制的时候,严格按照实际尺寸的比例绘图,这样就能够在打印图纸的时候,更容易展现比例严格的图纸;另外注意控制图纸中的文字大小,利用换算绘图比例以及出图比例,确定选择某一范围的字号,以便他人进行识别,对于同一字体同样也要注意这一原则;(4)典型的地块图纸当中,应该将指北针方向标明,可以适当省略现状底图以及将线条变窄宽,将规划成果强调出来。比例尺要在图纸中体现出来,要标明主要的尺寸,并且还要给出地块纵横断面图。

1.4 在规划图中要实现色彩效果

一般情沉下,规划图的设计是由项目区地区位置、地方规划的目标、对地区内的水资源情况、农业以及经济发展情沉几个方面,规划者经过综合划定,最后在图纸上反映出最后成果。因此,规划图一定要十分干净整洁,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各设计成果反映出来的结果在设计阶段的不同时期,所选择的显示比例也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比例也就要有不同的颜色配比要进行表示。在颜色的选取方面,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在绘制分界线和轮廓线的时候,建议选择调色板中的基本颜色(红、蓝、绿、品红、黑色),底色主要采用黄、青、254色;(2)采用基木色来绘制主要的线路,如村界、项目区界质线,这样可以在图纸中将这些线路清晰地显示出来;(3)结合实物的特征,在图纸上选择对象木质色将对象表示出来。这样一来即使看不懂图例的人也能够看懂图纸;(4)对于不同规划对象之间的区别,通过采用合理的线条宽度将其表示出来,同时应当注意在使用中线条不能够有太大宽度变化,否则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5)对象的

不同特征通过用不同线型来表现,以达到同色不同物的效果。

1.5 统计工程量的快速方法

在对土地整理进行规划设计阶段,完成规划图之后,要及时统计各项工程量,一般情沉下在规划图中进行以下三类:(1)对“点”型建筑物进行统计,统计主要针对一些比较小的建筑物设施,如管理房的个数、井的个数、变压器的台数等,可以通过直接关闭无关图层查取准确数量。(2)对“线”型建筑物进行统计,统计主要针对田间路生产路、高压线低压线、沟渠的长度等。可以通过关闭无关的其他图层全选需要统计的对象并复制选择空白地区并粘贴以单线型式将统计对象平移相连点击“绘图一边界”命令,创建一个封闭的边界点击“工具一查询一面积特性”命令,查取边界的周长,此周长即为所求的工程量。(3)对“面”型建筑物进行统计,统计主要包括河道面积、田地面积等。可以通过点击“工具―查询―面积”命令来实现该查询,或者可以采用连续线沿某区域绘制封闭线,可以通过点击“工具―查询―面积特性”命令来实现该查询。

2 展望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土地利用上,逐步提高了土地合理性与高效性,并且对农副产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有了质的飞越,国家每年都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土地状况的改变方面。以重庆市为例, 在2009年开始逐步启动土地整治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土地整理,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公共设施的水平,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最终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地关系更加和谐的效果。

3 结束语

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己经成为必然要求。在土地整理利用上,要采取科学合理方法来进行土地规划设计,使土地整理能够更合理的发挥其功能,使得土地整理在未来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林波.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践[D].四川农业大学,2012.

[2]赵华甫,吴克宁,王自威等.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J].资源科学,2011(5).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civil3d、土地综合整治整理规划设计、单体工程、块田归并法

1、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科学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根本保障。常规的设计方法是先在具有土地利用建库的GIS软件中进行分析、规划布局;然后在CAD软件中进行单体工程的设计;最后手工综合统计规划布局中各类工程的数量(长度、个数)、单体设计中各类型工程的分项工程量,得到工程量统计数据。这种方案由于规划要素在布局与单体工程中缺乏关联,导致数据统计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一旦规划布局调整,所有数据需要重新统计,不利于适时动态更新。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Civil3d的涵盖规划设计全流程的设计及工程量自动统计解决方案。

2、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选择通用微机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为Civil3d,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5,数据库为Access。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的功能包括预处理子系统、规划布局子系统、单体工程子系统、工程量统计输出子系统。

其中预处理子系统实现基础地形图数据分层导入;编辑各类要素属性模板,建立数据字典和相应属性结构;进行图形拓扑检查,交互修改拓扑错误,保证基础数据入库正确无误;建立空的初始数据库,导入正确的初始数据。

图3.1 系统总体框架图

规划布局子系统以模板库中各规划要素模板为原型,实现以相应参数绘制布局要素,在数据库中以模板要素的属性结构为依据建立新的记录,并根据绘制图形要素的参数和相关特征填充记录中相应字段数值,其余字段初始化为零。

单体工程设计子系统调用各布局要素相应的单体工程设计模型库程序,实现单体工程参数计算及纵横断面图的绘制,计算各项单体工程的单位数量或长度的工程量,通过与规划布局子系统交互获取布局要素的唯一标识码(要素代码),并将各项单位工程量填入数据库中该要素代码相应数据记录的相应字段中。

工程量统计输出子系统根据各要素字段编码,实现工程量分项分类汇总统计并生成相应的表格输出。

3、系统数据组成

系统数据分为基础地形数据与规划专题数据。基础地形数据包括道路及名称、水系、地物、等高线、高程点、注记等数据,比例尺通常采用1:1000,根据基础资料确定。

规划专题数据指系统中描述规划要素空间几何位置分布以及相关属性数据。如规划要素类别、模型参数、设计规格、用地类型以及描述其相互关系的数据等。借助于基础地形数据可确定其空间分布位置,进行空间分析,确定不同专题数据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关系。

规划专题数据包括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几何数据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路桥、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其他工程等各类工程位置分布数据,采用比例尺与基础地形数据一致。属性数据主要包括模型参数、设计参数及设计规格详细数据。

4、要素分类与编码

系统涉及要素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规划布局及土地利用要素。为保证系统数据交互,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采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2006》;土地利用要素分类与编码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7》中土地利用要素部分编码的后5位,补充第六位(最高位)数字9替换,以便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衔接;规划布局要素主要用于规划布局,且与单体工程对应,分类与编码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附录工程体系表三级分类4位编码(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前面补充两位数字99,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利用要素编码衔接。

5、数据库结构定义

系统矢量要素分三类:点、线和面数据。通过对图形数据的结构进行分层,统一管理这些数据。所有基础地理要素、规划布局要素、土地利用要素依据其存在特性分为点、线、面三种表示方式。

基础地理数据共分九个数据集,三十四个数据类。数据分层的命名采用四个字符,第一个字符代表数据分类,第二三个字符是数据内容的缩写,第四个字符代表几何类型;土地利用要素在基础地理数据基础上增加1个土地利用数据集,5个数据类;规划布局要素在基础地理数据基础上增加五个规划布局数据集,79个数据类。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基础地理要素属性结构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2006》中基础地理要素属性结构表;规划布局要素属性结构根据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体系要素分类制定。主要属性为选择定额的参数及要素对应工程相关的定额项;土地利用要素在基础地理数据基础上增加1个土地利用数据集,5个数据类。土地利用要素属性结构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经扩充制定。

属性项名称及定义:基础地理要素、规划布局、土地利用要素属性结构表属性项名称、定义、数据类型等要求参照规范执行。

6、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单体设计:本系统根据规划设计需要分别建立了沟渠路及涵洞(管)、跌水等常用单体工程参数计算模型,包括斗沟斗渠、农沟农渠的水利模型,根据灌排面积计算相应断面规格参数,交互确定纵断面坡度,从而实现单体工程图的绘制,计算各项单体工程的单位数量或长度的工程量,通过与规划布局子系统交互获取布局要素的唯一标识码(要素代码),将各项单位工程量填入数据库中该要素代码相应数据记录的相应字段中。

田块构面:土地整理大部分区域为水田,地表高程不连续,表现为具有离散高程的面。土地平整时,利用TIN模型就很难描述这种类型区域,如通过陡壁线来描述,则会增加计算和表达的复杂度。对于该类型区域土地平整工程土方挖填平衡的计算,可通过构造以这些田块边界构成的面,建立拓扑关系,将田块高程压入田块面中高程属性字段的块田归并法土方计算方式解决,从而需要任意线段自动构面功能。因为DWG数据中不存在“面”这种几何实体类型,因此必须对一个存储了任一条数无规则折线的要素类,自动将其中折线相交的面域提取出来。通常的步骤:

①将线网中所有的折线组合成一个Polyline,将新生成的Polyline打散。获得任意线网中所有的起点、终点、中间节点和相交点。

②根据节点集和边集构造有向图。

③基于左转算法,即根据输入节点和节点线段的方位角,按逆时钟方向和多边形最小角法则,由系统自动搜索出一个闭合面域,从而生成多边形。

④剔除无效多边形。

⑤处理岛和洞。

块田归并法土方计算:待归并的田块面积分别为S1、S2、…Sn,高程(若田面平坦,则为有代表性一点的高程,若田面有均匀坡度,则为平均高程)分别为H1、H2、…Hn。设平整后田面高程为Ha,则各田块的挖填高度为:H1-Ha、H2-Ha、…Hn-Ha。根据土方平衡原则,填挖方量总和应等于零,即:

S1(H1-Ha)+S2(H2-Ha)+…Sn(Hn-Ha)0

Hn

平整后的田面高程Ha计算出来后,即可逐个求出各田块的填高或挖深值,并计算出土方量。

工程量统计:土地整理设计中,对各规划要素有统一的要素代码与相应的单体工程关联。因此,工程量的自动分类统计比较简单,主要过程如下:

(1)获取同一要素代码的规划布局要素数量或长度;

(2)获取相应要素代码的单体工程量;

(3)计算该要素的工程量;

(4)统计同类要素的合计工程量。

曲面建模:调用Civil 3D的相应API 创建或导入曲面模型,作为道路、土方平整等工程计算土方挖填量的基础。包括如下功能:

(1)创建三角网曲面

①从TIN 文件创建三角网曲面。通过使用AeccSurfaces.ImportTIN方法实现。

②用AddTinSurface创建曲面。使用AeccSurfaces. AddTinSurface方法在文档的曲面集合中添加一个新的空白TIN曲面对象。

(2)创建栅格曲面

①从DEM 文件创建曲面。通过使用AeccSurfaces.ImportDEM方法实现。

②用AddGridSurface创建曲面。使用AeccSurfaces. AddGridSurface方法在文档的曲面集合中添加一个新的空白栅格曲面对象。

(3)创建体量曲面

体量曲面描述了两个TIN曲面或者栅格曲面之间的精确差异,任何点的Z值都等于对照曲面和基准曲面在该点处的Z值之差。对照曲面和基准曲面可以同时为栅格曲面、三角网曲面,或一个栅格曲面,一个三角网曲面。在Civil 3D中,使用AeccSurfaces. AddTinVolumeSurface方法或者AeccSurfaces. AddGridVolumeSurface方法都可以创建体量曲面。

①添加点数据到TIN曲面,通过使用AeccTinSurface.PointFiles方法实现。

②添加特征线到TIN曲面。 AeccTinSurfaces.Breaklines属性包含了每个TIN曲面中的特征线集合。Civil 3D支持三种不同类型的特征线:标准、近似和陡壁。

③添加等高线到TIN曲面。AeccTinSurfaces.Contours属性是Tin曲面中等高线集合。

(5)执行曲面分析

调用Civil 3DAPI对曲面进行多种类型的分析,包括等高线、方向、高程、坡度、径流路径等。

7、总结与展望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土地整理;各种作物;灌溉制度;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77-05

辽宁省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常遇到灌溉工程,在确定工程规模时,各种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1-4],是灌溉工程设计的关键,根据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辽宁省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分析》成果,按项目区所在的位置,可直接采用,现将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分析成果及补充的大棚蔬菜灌溉定额总结如下。

1 灌溉分区及代表站

根据辽宁省的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象特点、土壤类型及现有灌区分布,结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将全省分为9个水稻灌溉分区和9个旱田灌溉分区,每个分区选1~2个气象站,作为灌溉定额计算的代表站,灌溉分区见表1、表2。

2 水稻灌溉制度

根据沈阳、营口、盘锦、丹东、大连等地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包括育苗用水、泡田(洗盐定额)、灌水方式及水层试验,各地生育期起止时间、水稻田间需水量资料,需水模系数以及水田渗漏试验资料,对各灌溉定额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1)育苗用水。辽河中下游平原区、辽河中游河谷平原区、辽浑太上游山区、鸭绿江大洋河流域及辽南山丘区采用225 m3/hm2。辽河口平原盐碱区、辽河西部低丘区、辽西走廊低丘区及大凌河中上游山区采用450 m3/hm2。

(2)泡田(洗盐)用水。根据试验资料,一般情况泡田用水量为1 650~2 250 m3/hm2,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按照各地实际情况,泡田(洗盐)定额如下:辽东、辽南地区、铁岭、沈阳、辽阳地区1 650~1 950 m3/hm2;辽西及营口地区采用2 250 m3/hm2;滨海盐碱区洗盐定额,轻度盐碱地洗1次750 m3/hm2,中度盐碱地洗2次1 500 m3/hm2,重度盐碱地洗3次2 250 m3/hm2。

(3)生育期用水。水稻生育期用水主要包括叶面蒸发、棵间蒸发及田间渗漏。根据试验资料和各地的气候条件,生产实践、插秧水稻生育期见表3。根据试验资料,水稻各生育阶段水层深度见表4。

水稻生育期需水量包括叶面蒸发量和棵间蒸发量。根据各地试验资料分析,采用卡尔波夫法进行计算,各地水稻生育期需水量见表5。

稻田渗漏量包括田面渗漏和田埂渗漏。根据各地试验站资料,全省各代表站日平均渗漏量见表6。根据水稻生育期历年实际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确定的水稻需水系数值和模系数,按各生育阶段的水层上、下限,烤田开始日期与烤田期允许的耕层土壤最小含水量、田间日平均渗漏量等再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逐日来水和耗水的平衡计算出水稻生育期各站灌、排水次数、日期及水量,有效利用雨量以及降雨利用率等,然后根据灌水量,进行保证率计算,得出各种保证率的灌水定额。全省各站P=75%的水稻生育期灌水定额见表7。水稻净灌溉定额为育苗水、泡田(洗盐)用水及生育期用水之和,各代表站P=75%的水稻净灌溉定额见表8。

综合全省各地育苗、泡田、插秧时间,加上生育期补水,各代表站水稻灌溉定额的月旬分配比例见表9。

3 旱田灌溉制度

旱田作物灌溉定额分析是在对全省旱作物灌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根据主要易旱地区的历史旱情,旱灌工程的实际运用情况,旱灌的科学试验结果,各种旱作物灌溉经济效果,结合气象、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主要旱作物代表玉米的需水规律以及作物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探讨了各地区干旱发生的几率和程度,提出了辽宁省旱灌合理布局和旱灌的发展方向。辽宁省适宜旱灌的地区为西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区,是辽宁省干旱发生频繁,减产损失严重而旱灌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辽西走廊的的锦州地区次之,为中等干旱程度。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划分了灌溉分区,选定各分区需灌溉作物的代表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需灌作物的需水规律,需水总量、生育阶段、需水分配比、土壤含水量及物理性质有关参数,统计分析各代表站降雨蒸发资料,按照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长系列计算,求得各站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时间、灌溉定额,再进行频率计算,选取P=50%年份的净灌溉定额。

3.1 玉米

(1)需水量。计算作物生育期需水总量,然后按分配比算出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由于生育期需水量一般根据试验资料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推算,不论是以气象条件为主要因素的公式,还是以产量条件为主要因素的公式均有局限性,故采取综合考虑产量和水面蒸发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方法,据全省各试验点玉米需水试验资料,即以玉米生育期需水系数和单产γ,点绘α―γ相关曲线,根据农业发展预测的单产,查得各代表站的需水系数,乘以生育期水面蒸发量,即为玉米生育期需水总量见表10。

(2)生育期需水分配比。根据各试验点资料分析计算后,确定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分配比见表11。

(3)玉米灌溉定额。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各试验站土壤含水量的观测以及干旱年对作物凋萎含水量的实测资料的分析,并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拟定各代表站的土壤物理性质有关指数,例如计划湿润层深、田间最大持水量、凋萎含水量、土壤容重、播前土壤含水量、计划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等,以及降雨、蒸发、有效降雨量系数、地下水补给量等,进行相关计算可知,当P=50%时,玉米的净灌溉定额见表12。

3.2 谷子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推算后,谷子各生育期见表13。经计算,当P=50%时,谷子净灌溉定额见表14。

3.3 春小麦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春小麦各生育期见表15。经计算,P=50%时,春小麦净灌溉定额见表16。

3.4 冬小麦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冬小麦各生育期见表17。大连地区一般需水量为5 250~6 900 m3/hm2,由于冬小麦适种地区不多,全省播种面积很少,仅按典型年法,计算当P=50%时,冬小麦净灌溉定额见表18。

3.5 大豆

根据资料,一般需水量为3 750~5 400 m3/hm2,水分临界期在开花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大豆各生育期见表19。经计算,P=50%时,大豆净灌溉定额见表20。

3.6 花生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花生各生育期见表21。经计算,P=50%时,花生净灌溉定额见表22。

3.7 棉花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棉花各生育期见表23。需水规律分析方法同前,从试验情况看,棉花的水分临界期一般在开花结铃期,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左右。一般需水量在3 150~5 400 m3/hm2。经计算,当P=50%时,棉花净灌溉定额见表24。

4 菜田灌溉定额

4.1 裸地蔬菜

对沈阳、鞍山、抚顺、辽阳等地总面积44.67 hm2的试验点,对其在井口安装水表进行观测,结果综合灌溉定额为5 490~7 050 m3/hm2,平均6 030 m3/hm2。复种指数为1.75~1.94,平均1.86。对典型地块用水量调查结果表明,综合灌溉定额为4 590~7 440 m3/hm2,平均7 050 m3/hm2。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并参照北京市郊区菜田用水量观测资料,确定辽宁省的菜田灌溉定额及月分配比见表25。

4.2 大棚蔬菜

根据对凌源市小城子镇哈村大棚蔬菜灌溉定额的典型调查结果,可知每个大棚面积140 m×20 m=2 800 m2,上茬为茄子或黄瓜,下茬为西红柿。3―4月每月灌水3次,T=10 d,计6次×120 m3=720 m3;5―10月每月灌水4次,T=7.5 d,计24次×120 m3=2 880 m3;11至翌年2月每月灌水2次,T=15 d,计8次×120 m3=960 m3。每次灌12 h,每次灌10 m3,全年合计4 560 m3, 38次,平均每次28.578 9 m3,折合大棚毛用水量16 290 m3/hm2。灌溉耗电量为1 kW・h/h。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旱田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90的规定,本手册大棚蔬菜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0.92。

按此计算的大棚蔬菜净定额为14 985 m3/hm2,采用15 000 m3/hm2。根据上述各月灌水次数,月配比例见表26。

5 苇田灌溉定额

根据辽宁省的芦苇灌溉试验,灌溉制度设计及对辽宁、河北、朝鲜等地实际灌溉定额资料,确定P=50%,苇田净灌溉定额采用7 875 m3/hm2。灌溉定额月分配比例见表27。

6 果树灌溉定额

根据盖州、锦州、北镇、朝阳等地的果树灌溉试验资料,以苹果为代表,盖州为气象代表站,按水量平衡原理,用图解法分析,P=75%,全生育期灌溉净定额,地面灌溉1 500 m3/hm2,滴灌450 m3/hm2。果树灌溉定额月分配比例见表28。

7 草场及苗圃灌溉定额

参照水利部内蒙古草原研究所的试验资料及昭盟地区的实际灌溉经验,确定牧草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灌2次水,萌发期1次1 500 m3/hm2,拔节抽穗期灌1次1 500 m3/hm2,各月分配比例见表29。苗圃灌溉定额参照其他省资料,采用3 750 m3/hm2。

8 参考文献

[1] 星玉萍.平安县白沈沟流域综合灌溉定额分析研究[J].青海科技,2011(4):98-101.

[2] 吴丽.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与制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44,247.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一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土地开发整理目的、任务和内容

三土地开发整理目的。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四土地开发整理任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五土地开发整理内容。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养殖水面,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界定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等。

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计划

六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和任务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逐步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州、县市四级目标明确、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相互衔接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八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要纳入计划管理。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要与可用资金相匹配,合理确定年度任务;要制定有效措施,强化计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

九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切实查清土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权属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可行性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措施,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四、土地开发整理总体要求

十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态退耕地区,要加大平坝区、川地等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对具备修建梯田条件的缓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水资源不足、土地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要坚持“以水定地”,以农田整理为重点,努力完善防护林网,增加节水设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十一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应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凡闲置的土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按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整理复垦成园地,并经项目验收,认定具备耕作条件的,视作补充耕地,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可调整园地统计。在非农建设必须占用时,除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外,仍须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实行“占一补一”。

十二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严格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督促责任者履行法定土地复垦义务;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复垦费收缴力度,增加土地复垦的资金来源;积极开展土地复垦,促进工矿城市优化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

十三坚持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有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开展农地整理;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整理农村废弃建设用地;运用复垦土地置换政策,复垦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治理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十四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特别要加强用于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质量管理,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十五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政府投资、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以及社会投资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都应按项目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多元投资、分类管理、市场运作、社会监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

十六搞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各省区、市、市地、州、县市都应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计划和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滚动、分级、分类的项目储备库,以满足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

十七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项目实施和验收;实行专家论证、项目法人、招投标、监理、公告和合同等制度;对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的单位,按有关规定逐步推行从业条件和资质管理。

十八加强单位和个人投资项目管理。建设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自行实施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国土资源部门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组织实施的项目,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十九加强社会投资项目管理。社会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民个人投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规模较大、具备按项目管理条件的,按前款社会投资项目的要求进行管理。规模较小、不具备按项目管理条件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有关办法,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六、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与支出管理

二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要切实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做到依法足额收取,专款专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十一积极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单位和个人资金;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利用外资;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吸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入,广泛吸纳资金,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多元投融资渠道。

二十二用好管好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优先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优先用于粮食主产区的项目。

二十三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按规定的编制办法、程序和时限,组织项目投资估算、概预算的编制、审核、报送;建立和完善项目预算专家评审制度,硬化项目预算的约束机制;项目预算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

二十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批复的项目预算、施工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七、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

二十五土地开发整理前,搞好权属核实工作。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有关资料,对所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进行核实,并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二十六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编制和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开发整理前,土地权属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签订协议。项目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调整方案和协议,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

二十七土地权属调整应有利于维护农民权益。土地权属调整,不应影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保证农民承包土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新增加的集体所有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耕地,应优先安排本集体农民使用,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

八、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二十八努力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支撑体系。

二十九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化建设。从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出发,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有计划、分步骤的要求,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效益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三十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逐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开发整理规划、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当前,重点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尽快实现项目申报、审查的数字化、信息化。

九、土地开发整理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三十一发挥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职能和有关部门作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各项工作;同时要重视协调与有关部门及其他方面的关系,争取支持和配合,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十二注重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队伍。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培养科技、工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建立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各类专业人员合理搭配的专业技术队伍;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或成立专门机构,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科学研究、技术论证、工程建设等工作;学习国外土地开发整理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农村中掀起了发展经济的热潮,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在农村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有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伴随着相关农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农村中的土地问题在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各种矛盾,对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的土地整理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整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农村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大,在各种建筑施工规模日渐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建设用地问题,既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困难,也造成了很多土地资源的浪费,分析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整理措施。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1.缺乏健全的土地规划整理机制

(一)土地的规划整理,要首先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最原始的状况,并结合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判,编制相关的整理规划,如此可以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规划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任何政策的贯彻落实都需要一定的奖惩机制,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因此相对于一些农地的整理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在农村各种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对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不能够强制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必须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而目前为止,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农民和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2.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健全

我国的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一套符合多方利益,符合土地资源利用规律的制度和法规尚未正式形成,各种法规规定尚不够成熟,上需要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要坚持各种措施都有法可依,如此,可以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3.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位,只是简单的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应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4.规划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巨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建设、专业人员的配备、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数据标准、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上。各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同地貌条件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呈现不同水平。

三、加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分析

1. 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

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法规依据只有《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共14条的1600多字,且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局部调整或修改、指导或协调相关规划、规划实施评价或评估等非常多的内容,没办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定。

这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探索和经验积累,出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如国土资源部37号令《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地方层面上,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地方性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实施规划,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提出涉及规划所有实施管理内容和违反规划的强制处理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实施管理。

2.建立并完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在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要对各种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加以合理科学的处理,比如对产权归属等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要对收益作出公正客观的分配,如果有受到损失的农民,要给予合理的补偿,这样有助于推进各种土地整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在这项工作中,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3.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把其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的紧迫感、责任感及自觉性。

4.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顺利实施的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必须按法律法规进行,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5.编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规划。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和规划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为编制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专项规划提供依据。一个好的规划是有效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依据和前提,要在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好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专项规划,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协调所作的战略性、宏观性规划。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多重保障作用。

7.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共同责任包括规划计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共同责任,其核心是理顺土地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土地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共同责任,防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唱各调。

四、结束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整理关系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整理,既有助于农村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布局混乱的状况,又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和谐,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本着从全局出发,兼顾局部利益,统筹整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靳鹏钰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财经界(学术)》 -2010年3期

[2]李秋月 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

[3]袁弘 汤敏 刘琰 李迪华 地震灾害挑战我国农村土地政策 [期刊论文] 《新建筑》 ISTIC -2008年4期

[4]贾少华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学位论文]2008 -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法学

[5]张波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