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1.内部制度建设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上的风险,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各方面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主要表现在内部员工风险意识差、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市场评估机制不科学、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制约了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人力成本风险

建筑设计行业中,设计类人才是建筑设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应的,建筑设计企业中,人力成本所占企业成本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人力成本控制与管理科学与否会极大关系到企业发展。当前,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成本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力成本资源控制过紧,人才流失严重;二是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过松,投入过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主体的房地产行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波动,在此背景之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推出了四万亿规模投资举措,而近几年我国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一些限制,房地产行业经济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量及盈利状况,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建筑设计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4.市场竞争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还受着市场环境的影响,在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建筑设计企业的价格竞争必然愈演愈烈,建筑设计价格持续走低,为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1.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对内部财务、技术、管理等部门成员进行全面教育。由于建筑设计企业核心内容在设计上,企业核心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偏重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对风险及宏观形势的把控存在不足,因此,企业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风险教育。此外,还应提高业务承接的风险防范意识。

2.优化企业财管理模式

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基础。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内部权责约束机制的建设,细分落实财务管理目标及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建筑设计企业应当对内部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梳理,部门领导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逐级规划,业务部门要对自身存在风险进行调研并且及时反馈决策层。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建筑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办法主要包括合同制度建设、风险因素控制制度建设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该完善合同制度,在制定及签订合同之前对收款及接收流程进行梳理,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其次,风险因素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设、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收益分配(人力成本)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控制制度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建筑设计企业的风险进行把控,形成闭合的风险管理回路。

4.建立完善的员工引进及绩效考评制度

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成本消耗就在技术人员上。首先,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该首先分析内部经营需要,要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与企业自身需求进行详细评估及定位,避免企业人力成本的浪费。其次,要强化对员工绩效的考核,运用科学的激励约束手段,对员工进行工作激励,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5.建立动态财务考核及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对自身管理要求及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考核机制及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反映及业务监控。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铺设上,企业应该将风险管控贯穿全程,充分使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其他财务资料分析企业内部状况,利用财会、管理、价值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全程监控,在发现异常数据时及时上报决策层,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规避风险,防止损失。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财务风险;防范

卫生事业单位作为行政事业机构中社会性质较强的构成要素,其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的快速发展,其财务工作也正进行深刻的改革,而随之财务风险问题也更为突出。对于正处在关键转型期的各卫生事业单位,只有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外界各种风险,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以期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财务损失,进一步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一、简述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

以往,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资金多源于国家财政,其经济活动主要追求公益性,很少涉及盈利性。为避免国有资产的铺张浪费,实现其保值增值,卫生事业单位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有资产,有效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得公众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在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运作资金更丰富多样,除国家财政支持外还有社会公益机构所吸收的社会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在此情形下,通过加强单位内部内控体系建设从而有效管理好财务工作对卫生事业单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好财务内控体系,通过良好的内控体系保护单位内部财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协调好单位内部各项经济行为,使职能控制方法更加规范系统化。此外,良好的财务内控体系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法规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卫生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职能。再加上财务内控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预测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风险,以便于单位人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防范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行为,为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内部氛围。

二、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一)人员素质欠缺,内控体系执行不严

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工作牵涉到众多普通老百姓的性命安危,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由此,单位内部的财务内控体系工作也需要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身体力行,而财务人员的素质状况就直接影响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中相关财务人员的素质尚待提升,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未持有相关要求的证件便上岗工作,缺乏相关财务内控体系风险防范的系统培训,未能完全掌握单位相关财务会计工作的核算处理规则,更不了解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体系。这一情况将直接影响单位通过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效果。此外,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未能普及到相关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业务,未能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例如,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缺乏重要票据管理、业务痕迹管理、岗位交接等多种必要制度。再加上有效监督工作的缺乏也放松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当前,多数卫生事业单位仅靠外部审计机构的账目、报表、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审核进行监督工作,没有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而审计的低频率,单一的目的均不能起到有效的日常监督功能。

(二)财务认知不足,内控体系不健全

国家部门早已颁布相关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指导文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单位未能及时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些基层单位甚至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科学设置财会岗位,仅招聘一人同时负责核算与出纳,违背相关会计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部分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自我要求不高,审核工作仅流于表面,某些细小问题屡查屡犯,存在财务风险隐患。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即职工关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不透彻,内控制度意识淡薄,合规意识较差。另外,有些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完全忽视重大资金需要集体审核的制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而与此同时,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滞后,缺少专业人员负责财务内控体系防范工作,内控机制体系不健全。

(三)内部交流不畅,信息反馈欠佳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是一个涉及单位日常活动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对信息共享与反馈的高效要求较高。在当前阶段,存在一部分卫生事业单位仍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会计记账,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信息化程度欠缺,单位内部人员与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导致潜在财务风险的存在,内控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风险防范的完善措施

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单位具体实际情况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以下将针对上述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控防范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人员素质,严格内控体系的执行与监督

卫生事业单位服务的是全体人民,因此,增强财务人员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单位要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从人员纳入方面入手,在招聘人员时选择可以胜任岗位的人来工作。会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次需要从单位方面入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培训的方式来提升每个会计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不仅要提升个人素质,同时也要将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到会计技能培训上,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工作技能,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同时定期举行相关的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课程,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对财务人员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等工作作风的培养。而要想严格内控体系的执行与监督,首先,卫生事业单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内部制度,以制度保障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此外,为了确保内控制度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审计监督体系,将内外部监督统一结合起来。内部建立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独立机构并派专人负责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外部依靠国家财政部门加强对单位的监督。

(二)增强财务风险观念,健全内控体系管理

首先,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层应紧跟时展的潮流步伐转变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认真研究学习现代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在单位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领导管理层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自身现代化财务风险理念,大力促进对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宣传,增强单位上下对财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其次,领导管理层应注重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规范准则的规定严格科学设置相关内部控制的部门与各个岗位,选派具有充足内控管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负责内控工作。与此同时,卫生事业单位应增强对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与培训,使内部控制部门深刻了解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以期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潜在风险,完善单位财务风险内控防范体系的预警机制,确保单位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单位内部交流,加强信息化建设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作为一个涉及日常活动所有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信息的共性与反馈有着极高的要求。故单位应紧跟时展的潮流,顺应信息潮流化趋势,加大会计信息化在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工作中的应用,加强信息的共性与反馈。首先,单位应购置预算管理信息化、资金审批信息化等信息管理系统所必须的电脑等机械设备和相关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的软件系统,并加强对其日常的安全维护工作,完善软硬件设施;其次,充分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学习,认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设施的使用方式与技巧,有效杜绝人为的财务风险,这样财务信息得到增强,各部门与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有效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理念与模式的进步,单位对内控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体系以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避免财务管理漏洞。通过实施完善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措施,可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助于保证单位资产安全,还有助于开源节流,为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从根源认清内控制度的作用,建立真正科学高效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预防以提升单位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万鹏,于润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J].卫生经济究,2013,12(21):67-68

[2]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学术版)2014,06:164-184.

[3]乐燕娜.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11):6729-6730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防范措施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不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学科研上,存在以会计内控取代财务内控的情况,未能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以致高校的实际财务情况与财务规划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高校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施行。其次,一些学校的财务内控预算管理系统存在较多问题,整个过程缺乏透明度,且预算变更较为频繁,进而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导致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最后,由于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存在篡改财务数据等情况,给学校财务内控管理带来更大挑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多数审计人员都比较重视财务报表的审计,对财务管理的分析不足,且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以致监督工作的时效性不高,这些因素叠加复合抬升了高校的廉政风险[1]。

2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2.1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增强廉政风险防范能力

首先,需要明确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使其能够主动承担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责任,将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范纳入到工作日程中,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对廉政风险进行防范。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将其落实到学校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廉政风险点进行确认和防范,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责任对岗位风险的高低进行评判,之后依据经济业务的关联度进行科学分析,不断完善财务内控预算管理系统。一般普通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包括了固定资产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及成本控制管理等几个部分,该系统对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有着较大的监督制约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对管理方案的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流程的控制和管理,使高校的廉政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

2.2树立廉政风险意识,重视财务内控流程管控

为促进高校财务内控与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进行,高校的管理层需要及时树立良好的廉政风险意识,按照要求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及管理者,需要及时明确划分各个工作人员的权力及责任,严格做好重要岗位的风险管控,对廉政风险点的设计进行细化,并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加快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其次,为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及素质,使所有教职工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增强,需要积极开展廉政培训教育活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需求。最后,需要做好对财务内控流程管控,制定详细的财务内控业务流程图,将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充分反映出来,以此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学校情况对风险控制点进行合理确定,对流程要点进行总结和评定,使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3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制度的实际执行力

首先,需要及时对学校内部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日常业务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稽核等各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的头上。通过建立事前到事后的整体监督机制,提高财务内部的公开性,使所有教职工都能够及时了解经费收支情况,使学校内部的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需要与外部监督单位相互配合,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以此发挥各方力量对学校财务内控的监督,及时对廉政风险进行消除,使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3]。总之,在进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时,仅仅依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学校整体及社会各方的作用,促进高校财务内控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水平的提升,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功能效用,才能够保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效率及质量,使高校廉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促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进行,需要积极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增强学校的廉政风险防控能力,树立廉政风险意识、重视财务内控流程管控,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制度的实际执行力,从多方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董晓洁.浅谈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及廉政风险防范措施[J].纳税,2019,13(12):116.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防范与控制财政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必须放在系统地完善政府行政体系大背景下,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投融资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财政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政府投融资体系的职能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单纯为政府举债融资。在这一层次上融资平台功能简单明了,贯彻政府意图直接顺畅,但由于大多采用非独立市场主体即非企业法人形式,自身经营和发展能力较差,对财政的依赖性很大;二是授权经营功能。在这一层次上融资平台多享受政府授权,注入资产,企业化运作,兼具融资和投资职能,具有可行的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这类平台仍需要财政的直接或间接的保障,经营风险转嫁的可能性依然较大,构成财政的或有负债;三是系统化经营功能。在这一层次上,“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始终,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包括了建立城市投融资决策机制、市场化投融资主体、风险防范机制等,切断财政与平台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城市建设资金的“借、用、管、还”形成良性循环,投融资体系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职能得到彻底转换,能够从繁杂的建设职能中脱身,更专注于提供居民基本公共服务。

二、做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的监督和管理

一要从理论上科学界定投融资体系的条件、作用、职能,管理机制等。

二要完善投融资机构管理机制和运行程序。要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调度、政企分开。从各地投融资体系的实践看,比较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建立三级管理模式,即地方政府要成立政府投融资领导机构,成立“投融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一把手担任,相关部门组成,实行委员会会议管理制度,对全市投融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主要负责确定本级建设资金的投资方向和融资方案,审定中长期投融资规划,审批投融资年度计划,决策投融资工作的重大事项。委员会下设投融资管理办公室,作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隶属财政部门,办公室主任由财政部门负责人兼任。执行委员会决定,负责集中管理政府投融资业务,协调、监督投融资工作;统筹建设项目与投融资的对接工作,编制政府投融资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管政府性债务,动态跟踪投融资活动,负责投融资管理委员会有关经常性工作。设立投融资平台执行机构,根据委员会规划和业务范围具体负责投资、融资、建设、还款等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三要规范融资范围。融资范围应明确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融资,一般公用经费项目和部门建设项目不在其列;要合理划分完全公益性项目、半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融资平台的重点应是半公益性和经营性,有部分还款能力和完全还款能力的项目,实行BOT等市场化运作,政府适当补助,完全公益性项目视财力量力而行,并给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利;要明确本级政府和上下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避免越级建设;要明确本届政府和后届政府的事权财权,避免超能力和超现实建设。

四要加强法制化建设。平台建设直接涉及政府债务风险,应加强法制化管理,适时修改《预算法》,给地方一定的税收自和举债权;要建立和完善平台建设的政府性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规范地方平台的管理行为;建立重大事项地方人大议事讨论决定规程,强化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议监督。

三、防范和控制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是投融资体系建设的核心

投融资体系在解决了当前政府举债的问题,支持了城市建设的同时,其与财政的高关联度对财政形成偿债压力从而积聚财政风险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投融资平台所借入的资金直接形成政府的负债,包括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这些债务的偿还大都需要列入每年预算支出安排。在地方政府预算收支平衡原则的约束下,政府的支出或者偿还能力取决于财政的收入能力。众所周知,财政收入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变量,基本不存在突然性大幅增长的可能。如果财政以偿债支出为主的刚性支出在短时期内聚集并大幅增加,超过了财政收入能力,那么,财政风险就会出现。不考虑财政偿债能力的无节制的融资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给财政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防范和控制投融资体系的财政风险,必须建立起完备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政府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是防范政府融资风险的前提。政府的债务规模应与其偿付能力联系起来,构建“债务风险警示”系统,并建立“债务风险警示”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应包含债务总规模、债务余额、年度还本付息额等在内的总量性指标和债务负担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等在内的结构性指标,最终推出一个综合反映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政府债务风险指标”,直观地反映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同时进行相应的财政调整。

2.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政府债务风险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因此债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必须是个动态的过程。这包括对债务风险的监控、报告和分析三大部分。风险的监控一方面依靠专门的机构(如城市投融资管理中心)或财政部门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依靠审计等部门的例行检查来进行。通过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债务风险的苗头,通过严谨的风险分析,查明风险原因并对此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及时调整政府的投融资行为及财政预算,增强政府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3.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间协调,提高行政透明度。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对地方政府进行流程再造与职能创新,对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透明的现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多集中于城市建设方面的特点,重点加强城市建设相关部门、政府融资平台单位、城建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单位与财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通过预算编制系统、国库支付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系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系统,提高政府和财政部门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能力,尽可能减少政府行政活动过程中的随意性,有效提高财政透明度,降低政府的财政风险。

政府应该是社会风险的“分化器”,而不能成为风险的“积累器”和“导火索”。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完备的财政债务风险控制机制为前提和基础,否则,由政府投融资体系所引发的风险将是政府所无法承受的。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3、指标评分方法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85,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15,30]范围为“良好”级别;得分X为50≤X<7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30,50]范围为“中性”级别;得分X为40≤X<5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50,60]范围为“危险”级别;得分X<4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60,100]范围为“高危”级别。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