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在我国经济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改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以及管理的水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方面来分析其现状,进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强化内部控制行为以便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降低存在的风险。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旨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安全以及相关信息真实有效,能够顺利有效地执行。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和日益增多的经济活动等方面来说,加强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制度以及规范和强化经济活动势在必行,可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来制定方针和政策,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并有序地发展。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还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意识。在工作中,单位领导人要认识到内部控制构建的重要性,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管理意识,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提升管理效率,并逐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还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并完善制度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序的健康发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强化和完善的原因是:其一、缺乏相关的政策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出现缺失。其二、管理制度得不到完善,管理者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管理,对内部控制难免出现遗漏,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其三、权责不明确,导致出现一人独大的现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代替制度和政策,忽略了权责相制衡和利弊相扣等关系,不利于行者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制度的强化和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会计的基础薄弱

健全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地壮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基础薄弱不利于工作及活动的有序的开展,特别是会计的基本功,主要指会计的基础知识、核算能力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基础知识不强,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核算能力差,不能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在基础较薄弱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工作运行时是依靠惯例以及经验,并没有成文的规定,因而操作时很随意。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和提升素质并独立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以及制度和措施的施行,依赖于内部的监督。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的质量,从而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使内部的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较薄弱,而影响到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也没有出台相关的监督制度,使监督人员在发现问题时无权处理,导致行政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强化监督机制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的能力。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管理者的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需要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管理者的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把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在工作中领悟并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或者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从思想教育的方面来增强管理者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主动投身到行政管理工作中。

其次,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行政工作者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行政工作有效地开展。

最后,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奖惩有度,使内部管理井井有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创设良好地工作氛围,积极主动地参与内部控制的管理,不断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管理者的能力。

(二)健全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保障,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的发展。因而必须健全和完善刑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根据岗位的需求编制,合理的安排工作,并遵守相关的岗位原则,使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来工作。第二、通过学习和培训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条例,让员工理解并掌握制度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意识。第三、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情况来制定运营分析、监督执行、财产保护及资产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章法可依,制度完整以及操作可行的制度体系。第四、岸边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寻求最佳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的基础

在行政工作中,会计的工作是关键,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便会计工作人员做到职责明确,不断提升工作的效率。

加强会计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岗位的需要合理的编排会计的岗位,让会计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使行政工作能够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其次,不断学习和培训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法规政策、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来提升个人的会计理论基础,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来提升会计的操作能力,从而激发行政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再次,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以便会计人员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使会计的业务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行政工作难以开展。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是在运行、效率及管理等方面,以便保障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督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够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能使工作人员积极地配合完成相关的工作。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尽量加大控制力度,防止,还要加强决策和审批等环节的监督力度,避免决策一人独断,采取响应的措施,按照事前防范及事中控制,最后评价的过程,不断增强和完善监督制度。在工作中采取定期监督或相互监督的方式,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早解决,从而提升个人的监督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学习专业的监督策略,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也要完善外部的监督体制,使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顺利进行。还可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监督能力,保障行政工作合理公正及客观独立,并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虽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却不容忽视,改革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住中管理者的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健全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保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的基础,提升行政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使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并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作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在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2;2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的财务收入、支出、预算、分配等方面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了一个基本的准则及管理体系。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对比旧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体系与准则更规范、更具体、更具备原则性。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改革步伐的持续前进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很大变化。取得与支出资金的渠道、方式也与过去有比较大的不同。有鉴于此,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遵循更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原则,从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内容各方面建立更适应新形势的体系。我们也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现今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经纪律观念淡薄, 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严格, 在日常办公中依旧是按照以往的习惯、经验来处理问题,对于财务管理程序、手续和规则不去严格遵守。

2. 财务工作缺乏持续以及连续性,经常存在财务人员变动的情况,客观事实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和波动,也是形成死账、烂账的原因。

3. 一些单位对于现今财务管理中支票、发票的管理严重不足,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票据管理规范,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也没有严格实施到日常工作活动中。

4.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更新和修正往往不够及时,管理制度的落后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财务问题和纠纷。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货币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一些单位的出纳、会计等职业存在一人身兼的情况,并没有按制度严格分离,且单位对出纳的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不严格。公款私存、白条抵库以及大额资金流动使用现金支付等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资金收入不入账,租金、抵押款等本应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交存专用账户的资金收入未及时入账,通过虚构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单位资金转入财务管理账户外的私人账户设置小金库等现象。

2.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仍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流量和存量管理不够严格,普遍存在轻管理、重构建的情况,固定资产的维护、使用、出借、调拨、报废等等方面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加强,建立有效的互相约束和管理机制在国家宏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漏洞等方面, 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机制, 并在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严格执行。对单位财产的审批流程,现金的管理,审批权限的制定,财务预算及计划的制定实施,资金的支出、收入、筹集使用等等方面,都应有具体且明确的规定。并且遵循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原则, 在财务制度条文制定的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一针见血。并且能够紧密结合日常会计核算的内容,避免空话、虚话和套话。单位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都必须定期审核,必须做到账账相符。并且应定期对单位会计核算流程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核, 做到及时更新以保证不落后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相关变动。

(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第一,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根据相关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所列条例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列出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二,管理制度中包括国有资产登记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入库验收规范、制度等,以及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确保实行,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

(三)强化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约束力度与核算精确性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对收入支出资金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消耗了非常大的工作比例,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仅在编制预算时要尽量精确,还应加强预算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力度,保证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一整个工作流程顺利进行,并且不偏离实际。绝不能出现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现象,另外,加强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贯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保证预算与实际基本相符。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部门领导应主动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学习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到平常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认真的履行财务管理制度。2.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水平,定期组织单位中财会及审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财会及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且能够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在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施行。定期举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保证整个财务管理团队能够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并对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奖励。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新时期,我国新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强化的是效率机制,首先是社会效益与成本效率相结合的效率机制,也就是行政行为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问题。因此,需强化成本效益观念,督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预算、使用符合实际情况和应用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由此必须上下同心、内外协力,建立公开、公平、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体系,实行成本控制,分析各项资金的使用、投入情况。同时,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还需不断提升自我综合实力,为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尽职尽责。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疫情税源短缺、政策性减收等影响,财政收入增幅趋缓;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重大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财政投入越来越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出台了相关联的政策性文件和指导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间缺乏沟通交流,统筹、协调、应变性较差,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财政资金投入、使用、分析未完全遵循上级规定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成本效益原则,导致资源浪费,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1];各行政事业单位未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办法、内控制度、内审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绩效管理制度,导致资金管理不善甚至流失等诸多问题,故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2]。通过预算资金管理手段,可在规范、系统的技术标准支持下展开资金的支出、使用的测试与分析,以便在完善财政活动的基础上梳理资金流水特点,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职能不科学,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下,各种要素彼此影响,往往导致《预算法》不能结合地方实际而落地生根,具体表现在预算职能转换较缓,项目建设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未遵循科学发展观,大多数以领导决策为主,未结合实际调整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流于形式,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处理缺乏深度和广度,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浪费,从而影响整个地方财政资金的配置与使用的合理性[3]。

(二)人员分配及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浪费了财政资金甚至流失

由于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待遇的来源不同,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单位人员紧缺,有的单位人浮于事;单位缺乏员工考核制度和业务培训及能力提升制度,部分职工观察、分析、动手能力较差,业务技能退化,影响整体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了达到工作要求,单位只能外聘工作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完成,由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内部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车辆使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与考核等制度有待完善或管控不严,导致财政资金浪费甚至流失。

(三)资金监督机制不完善,无法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资金监督机制是管理财政预算资金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项目多、涉及面广、管理内容较为复杂,资金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监管不严导致资金使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甚至会出现预算资金随意挪用和现象。从综合的角度来讲,虽然国家加大了审计的力度,但预算管理的监督、协调统一管理水平还有待完善,尤其是缺乏专业的考核、监督机制,影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价值[4]。

(四)存量资金的闲置,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一是各单位根据预算编制可行性、适应性、导向性、先进性原则编制年初预算时,预算资金规模一般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但由于有些项目建设期长,跨年度支出形成存量资金;二是受地方经济发展和规划影响,财政盲目投入资金超出实际需要,事后资金监管不力形成存量资金;三是预算增加或预算调整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力影响了预算的稳定性,形成存量资金[5];四是财政资金管理、核算不规范,影响存量资金账目管理,限制了资金使用而形成存量资金。大量的存量资金闲置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根据目前管理机制有效激活这部分资金难度较大。

三、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对策举措

(一)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升制度体系、预算管理计划、编制方法的规范性,需要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前期执行、项目编制、预算内容、预算要点理论,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促使部门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以便在客观的、实时的内部管理、预算管理支持下提高审计系统的公正性。完成领导审批处理后,财务人员还需统筹领导的书面意见,并将此类意见反馈至各个科室,方便财务人员根据部门的工作内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定稿。通过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促使部门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以便在客观的、实时的内部管理、预算管理支持下提高审计系统的公正性。第一,完善预算编制制度,科学合理编制预算。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应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根据《预算法》、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单位职能、职责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单位按照预算编制流程(编制指导意见、上报预算草案、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编制预算,遵循可行性原则对预算项目及基本支出进行科学论证,进行事前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二,完善经费管理、项目建设、采购、合同、资产等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全面提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强化遵守执行力度,确保程序合规和资金安全。第三,建立预算执行制度,科学运作业务流程(上报申请、审核审批、资金拨付与支出);界定财政预算资金性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临时申请的专项资金、预算调整资金等)和用途;规范核算资金,强化资金支出管理;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检查审计,发现不规范的及时上报单位领导,待审批意见下达后根据意见督促整改;若发现违法乱纪行为时,及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处理。第五,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定期开展培训、学习业务知识,强化职员特别是领导和财务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比如要对相关人员说明预算管理的工作情况、资金来源、购买因素,并在财政、监察部门的支持下审核购买的资金来源。监察部门完成购买方案的审核后,需要对后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模式、工作规定进行监控,若存在违法乱纪、恶意竞争等行为时,需要监察、审计部门对其进行查处处理。相关人员还需定期、定点审核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政策性规定以外发放的津贴投入、使用状况进行监控,消除集中采购、供应物流问题的不利影响。

(二)做好人员分配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员分配管理中,相关人员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经营状况确定人力资源的统筹方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支出的合理性。为消除人员分配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编制委员会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局汇报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委员会、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管理局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方案上报相关领导审批,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职能职责设置岗位,分析人才信息合理配置人员,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比如要说明ERP软件、财务管理方法、财务云、大数据等技术的使用要求,帮助人才理清技术的应用思路。第三,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业务设计业务流程,让员工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失。其中,预算编制阶段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下达等具体环节,通过预算执行阶段设计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具体环节,确定关联性协调建议,促使整体编制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衔接,实现周而复始地循环。第四,建立员工轮岗制度,各股(室)在明确各岗位职责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备岗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学习或单独授课的方式进行,也可由A岗责任人和B岗责任人采取“结对子”方式,互相传授备岗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交流工作情况,规定办事时限、公开办事结果等,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更好地进入角色。特殊重要岗位不能轮岗的实行定期检查。单位领导实行AB岗制度。主要领导不在岗时应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代行其职责;某副职领导不在岗时,由主要领导指定专人代行其职责。财务人员应与上级领导部门共同协商,决定如何减少追加项目的预算支出,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第五,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业务培训和思想价值观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道德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比如要积极聘请专业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积极引入先进的、能力出众的绩效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人才,依托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管控策略,将其融入具体财政管理过程中,也能逐渐发挥数据应用的作用。财政管控需要依托且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市场发展环境、国民经济指标等数据融为一体。专业的管理人员能够缩短数据检索、应用的速度,提升指标分析的质量,对未来财政预算控制及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人员分配的质量。

(三)专项检查监督与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相结合

专项检查监督、内部控制过程可充分发挥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能,故需要财务人员不断规范财政预算编制、分析、使用、支出管理工作,重视核心项目的内部审计管理,打造监督、控制、审计于一体的处理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抽调能力出众、财务技能强、会计电算化(信息化)技术强的工作人员,组成适合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融入与财经、社会法律相关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模式,并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监督,消除非必要干扰对内部审计的不利影响,以期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权威效果。第二,要高效使用信息化技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审核机制,可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保证人际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质量,侧重以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处理,提升内部监督过程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完成内部审计团队搭建后,也应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学习,以便更为系统的适应于内部设计过程。第三,为全面提升行政资金预算监督的质量水平,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业务、项目的考核工作,尤其是要对各个预算环节进行监督,以期充分凸显出监督管理的核心职能。完成内部监管后,需要联立外部、内部两方面的监管思路,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质量。如在监督考核中,管理人员要结合现有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情况,依托经济发展方向、发展主体确定单位发展基础,可凸显出长效管理的目标。总之,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潜在问题,充分思考利益、业绩考核的目标,并结合现有的考核机制确定符合单位发展的业绩考核标准。例如:在业绩考核中,财务人员要与行政、人事、销售、生产、运营、项目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反馈、及时说明当前考核管理的人为影响要素,以便在多方面、系统的考核中提升单位的综合实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6]。

(四)激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激活存量资金,尽可能控制资金的暂时性闲置问题,在严格执行标准、收入标准的控制支持下,消除资金“闲置”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当确定预算执行管理要求,通过及时分析、跟踪预算资金的使用、结余转出情况,对预算项目、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以期提高项目审核的有效性[7]。完成预算执行管理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与人民银行进行合作,确定哪些项目是重点项目、哪些项目是非必要项目,调整进度缓慢、预计年底过慢的资金项目,并将这些资金应用至必要的投资项目当中[8]。通过系统、全面的审核资金的使用情况,不仅能避免资金使用、执行、监督方面的问题,还能消除资金应用过于盲目的问题,避免、违法乱纪情况的出现[9]。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探讨存量资金的使用情况,尽可能激活存量资金流通,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业务、项目的审核工作,建立起便捷的会计核算机制。比如,可核查职工工资发放标准,收集与预算管理相关联的福利待遇,构建一个必要的、科学的协作关系,理清固定资产、库存现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的基本投入,以便构建一个更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也能在精细化管理支持下对预算项目进行入库管理、分析评估和信息反馈[10]。

四、结束语

预算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反映出预算资金的投入、使用及效率情况,而且为资金管理工作提供相关财务信息,还进一步为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落实《预算法》提供技术支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饶娅梅.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纳税,2021,15(25):66-68.

[2]杨淑娟.县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对策——以凤翔区为例[J].西部财会,2021(8):10-12.

[3]李艳霞.新时期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1(12):57-59,63.

[4]党欣.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方法刍议[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95-96.

[5]陈明珠.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分析与研究[J].时代经贸,2020(13):10-11.

[6]徐庆.新常态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20(8):98-99.

[7]宋磊.新时代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20(29):6-8.

[8]刘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5):177.

[9]蒙甜丹.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研究[J].纳税,2021,15(5):115-116.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行政单位财政预决算研究

经笔者研究,目前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是采取年度财政收支形式,其具体形式则是根据一定标准来对财政收支进行分类,并列入到各种计划当中,通过计划来对行政单位财政收入来源及支出方向进行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决算过程均在一定法律法规下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主要以财务管理为依据,是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完成的关键手段,预算管理的开展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工作效率,对政府行为加以规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已,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对政府资源配置加以深化,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水平;其次,通过预算支出的控制使政府部门项目资金得到有效管控,从而促进预算的透明化。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应遵循严格的预算制度,对财政支出结构予以优化,提高资金利用率,防治腐败现象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现状

经笔者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意识的缺乏、预算编制方法的不科学、工作人员素质低下、预算执行力不足,笔者将从这些方面来阐述。

(一)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就笔者分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还缺乏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严重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尽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逐渐意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思想上过于松懈,导致资金严重浪费,无法促进预算管理效果的发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中依然采取落后的编制方法,预算改革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采用零基预算,但这种预算方法难度相对较大,内容复杂,会为编制人员增加任务量,不利于预算管理的开展。

(三)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经验丰富的预算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但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通常只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忽视了信息决策的研究,无法顺应时展,在预算管理中依然采取传统管理手段,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均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编制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者若是新进人员,便会导致预算编制粗枝大叶,预算管理不到位等乱象发生,项目计划资金和现实所需相差甚远。

(四)预算执行力不足

预算执行力是预算管理开展的关键,就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执行力不足,在管理工作中监管力度薄弱,这一现象为预算管理带来诸多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资金用途随意更改,增加预算管理随意性。另外,对于预算执行效果也缺乏一个合适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核难度。

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工作的有效实施,为改善这一现状,应采取合理的对策。分别从:提高预算管理意识、落实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坚持长远目标服务的原则、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等方面来阐述。

(一)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落实,首先应提高预算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转变传统理念,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对传统管理手段加以改变,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将预算管理优势发挥出来。另外,在预算管理中,应加强预算管理建设,对设备与人才合理配置,并聘请相关专家参与到预算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员工知识体系加以培训,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对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时解决,促进预算管理效果的发挥。

(二)落实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作为两种合理预算方法,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十分复杂,会加剧预算编制工作量,但,这种预算管理方法具有一定全面性,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内部管理成本。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编制预算方案能促进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据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管理,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三)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会影响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据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员工更加积极地反馈信息,对信息收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累计并解决,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对财政预算管理人员实践能力加以创新。

(四)坚持长远目标服务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坚持长远服务目标,采取合理的决策方法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一旦脱离单位长远发展目标,便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据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不能仅仅关注短期目标,应对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预算制定及实行加以重视,从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五)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

只有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执行到位,这样才能够让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将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第一要将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并且不断地细化和量化财务的预算指标。根据行政单位的不同科室和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分解具体的目标任务,将具体的岗位人员落实到位。第二,要将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建立起来。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加大一些相关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让每一笔经费都能够依照原本制定的预算来实施,这样才能够保证资金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第三,要加大一些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以及重点资金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尤其涉及到一些国计民生的专项资金,要对收支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将台账建立起来。在项目进展以及安排资金的过程中,要做好跟踪和督导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项目顺利的实施,资金得到有效应用。另外还要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对一些违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单位不予经费,而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人事及行政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国家

在当前重视会计制度的同时,也在逐步颁布实施最新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保护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更从本质上促进了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理论和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也规范了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手段,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

一、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举办的主要从事各种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分析

(一)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基础处理不当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或领导人不重视财务工作,不了解相关的财务知识以及财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专业技能薄弱、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特别是在一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才的匮乏,一些人身兼多职;一些人不懂得财务制度,只会机械的生成报表,工作方式落后等,这些都使其会计监督的作用无法进行发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阻碍,无法顺利进行。

(二)财务管理的内控机制缺乏

在当前的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十分薄弱,业务为按照规定进行对应分配,相互制约形同虚设,相互监督更是不可能。财务相关人员的安排不合理,职责不明确。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按章程办事,遇到事情没过分灵活处理,使其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严谨性。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心分析

(一)进行正确的财务管理确定

新制度构建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根据《会计法》严格规范的执行每一项会计制度,并且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针对性的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意识提升,同时针对新的会计制度基本理念和对应的要求,尽最大可能的在当前的财务工作当中减少针对性的出现人为的因素的错误率,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财务报表及数据的真实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针对性的增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主要构建,提升会计核算框架下的科学性构建以及严谨性构建,通不过是对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对应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对当前我们国家的单位会计信息化网络进行对应的完善,是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四、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分析

(一)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需要结合相关的经济活动,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及时的反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构建。新的会计制度实行之后直接促进增长了财务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二)思想意识要跟上,财务基础要落实

首先,我们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针对性管理者以及对应的财务工作者的法律只是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从本质上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针对性的监督职能,同时制定出对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开始按照规定遵守财务的制度。第二,单位的领导要十分重视当前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和构建,对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时的培训以及构建,从最本质理解当前的财务管理核心意义,并且针对性的加强对应的监督职能,以及制定出对应的财务监督规章制度,确保合理的选人流程构建,保证人才被合理利用。在思想配合到位、人员配置合理的前提下,财务工作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三)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作用

对于财务工作来说,财务监督和分析师财务管理的最重要内容。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几点:预先执行情况的分析、对应资金运用的情况分析、对应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分析统计以及财产的管理情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应建立财务分子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财务监督的处理主要是针对监督检查行政机关的相关方针政策执行的主要情况以及对应的监督检查单位财政收支计划的主要执行情况,以及进度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合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职能的承担者,它的各项活动都是按照国家政策来进行,具有极强的政策性。我们要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职能提供资金保障,对其有关的各项事业做出贡献,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迈向新的征程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海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