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制度考核

人事制度考核

人事制度考核

人事制度考核范文第1篇

第一条 目的

(一)本规定旨在长期、稳定、统一和规范地推行人事考核工作。

(二)本规定的目的是要通过对职工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业务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的评价,找出并确定人才开发的方针、政策,改善原有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而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公正和民主,提高工作热情和带动生产率。

第二条 人事考核的用途

人事考核的评定结果,将用于以下诸方面。

(一)教育培训,自我开发。

(二)合理配置人员。

(三)晋升、提薪。

(四)奖励。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者范围是"就业规则"第三条所规定的职工。然而,下列人员除外:

(一)兼职、特约人员。

(二)连续出勤不满6个月者。

(三)考核期间休假停职6个月以上者。

第四条 用语的定义

本规定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定义如下:

(一)人事考核——为了实现第一条规定的目的,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对成绩、能力和努力程度,进行有组织的观察、分析、评价及其程序。

(二)成绩考核——对职工分担的职务情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三)态度考核——对职工在职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四)能力考核——通过职务工作行为,观察、分析和评价职工具有的能力。

(五)考核者——人事考核工作的执行人员。

(六)被考核者——接受人事考核者。

(七)考核执行机构——负责人事考核有关事务的机构。

二、考核计划与执行

第五条 考核执行机构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事考核的计划与执行事务。

第六条 考核者训练

(一)为了使人事考核统一、合乎实际,需要进行考核者训练工作。

(二)考核者训练按照要求制订训练计划,予以实施。

第七条 考核者的原则立场

为了使人事考核能公正合理地进行,考核者必须遵守下列各原则:

(一)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观察到的具体事实作出评价。

(二)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好恶感、同情心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在自己的信念基础上作出评价。

(三)不对考核期外以及职务工作以外的事实和行为进行评价。

(四)考核者应该依据自己得出的评价结论,对被考核者进行扬长补短的指导教育。

三、考核的分类

第八条 人事考核的分类

人事考核对被考核人员的分类如下。

(一)E(Extra 临时工阶层)——临时工。

(二)J(Junior作业层)——Ⅰ。Ⅱ。Ⅲ。Ⅳ级职工。

(三)S(Senior中间管理层)——Ⅴ。Ⅵ。Ⅶ级职工。

(四)M(Management经营决策层)——Ⅷ。Ⅸ。Ⅹ。Ⅺ级职工。

第九条 考核的等级

(一)S——出色、不可挑剔(超群级)。

(二)A——满意、不负众望(优秀级)。

(三)B——称职、令人安心(较好级)。

(四)C——有问题、需要注意(较差级)。

(五)D——危险、勉强维持(很差级)。

第十条 人事考核表

人事考核表,按上述人员分类,分为《作业层人事考核表》,《中间管理层人事考核表》、《经营决策层人事考核表》。

四、考核的实施

第十一条 实施期与考核期

(一)人事考核的实施期一年次, 月和 月。

(二)考核观察期如下:

1.与 月的实施期相对应的考核观察期,从 月日起至第二年的 月底,为期 个月。

2.与 月的实施期相对应的考核观察期,从 月日起至 月 日,为期 个月。

第十二条 考核者

(一)人事考核按职务等级进行,原则上进行两种层次的考核,即第一次考核和第二次考核。

(二)一次、二次考核的担当者,即考核人员,原则上按下表中规定执行。

(三)在考核期间,如果考核者遇到人事调动,被调离现职务,则考核者所担当的考核工作,进行到被调离日为止,由后任者担当考核者,把考核工作继续推进下去。

(四)因一次考核者缺勤或其他原因而不能继续进行考核时,由二次考核者代行其事,而二次考核可以因此而省略掉。

(五)因二次考核者缺勤或其他原因而不能继续进行考核时,则二次考核可以因此而省去。

人事制度考核范文第2篇

第一条本公司各级职员之考绩,除副经理级以上依公司章程办理外,其他职员分为期中考绩及期末考绩二种,期中及期末考绩之平均数为年度考绩。

第二条本公司考核各级职员成绩之记录,作为升职、升级、调迁、退职、核薪及发放年终奖金之重要依据。

第三条各级职员之考核成绩记录,均由人事主管秘存,公司除副总经理以上,其他任何人不得查阅。

第四条经办考绩之人员应严守秘密,并以公正、客观之立场评议,不得泄漏或循私,违者分别惩处。

第五条本公司编制内各级职员遇有出缺或公司扩编增加员额时,凡考绩优异人员,概应予优先递补。

第六条本公司考核工作为组长考核一般职员,主任考核组长及副组长,经理考核主任、副主任,经理级人员由总副经理考核。

期中及期末

第七条期中及期末考核系各级主管对所属职员平日之工作、能力、品德、学识、服务精神随时作严正之考核,并记录于期中及期末考绩表内,以为年度考绩计算资料。

第八条本公司各级职员期中考绩应于当年七月一日以前完成,期末考绩应予翌年元月一日以前完成之。

第九条凡有下列事绩之一者,得视其原因、动机、影响程度报请升职、记大功、记功、嘉奖、晋级之奖励,并列入考绩记录。

一、对本公司业务上或技术上有特殊贡献,并经采行而获显著绩效者。

二、遇有特殊危急事变,冒险抢救,保全本公司重大利益者。

三、对有危害本公司产业或设备之意图,能预先觉察,并妥为防护消灭,因而避免损害者。

第十条凡有下列事实之一者,得视其情节之轻重,报请免职、记大过、记过、申诫、降级等处罚,并列入考绩记录。

一、行为不检,屡诫不听或破坏纪律,情节重大者。

二、遇特殊危急事变,畏难逃避或救护失时,致本公司或公众蒙受重大损害者。

三、对可预见之灾害疏于觉察或临时措置失当,致本公司遭受不必要之损害者。

四、对本公司之重大危害,因徇瞻顾或隐匿不报,因而怠误事机致本公司遭受损害者。

第十一条人事部门应于每年元月十五日前将各级职员之勤惰及奖惩资料填妥送请总考。

第十二条下列人员不得参加年度考绩:

一、到职未满半年者。

二、留职停薪及复职未达半年者。

三、已征召入伍者。

四、曾受留职察看之处分者。

五、中途离职者。

第十三条不得参加年度考绩之人员,仍应填具勤情及奖惩资料备查,但应注不参加考核字样及原因。

第十四条第十二条所称之不得参加年度考核人员,除第

四、五项留职察看及中途离职者,不发年终奖金外,其第

一、

二、三项得酌予奖励。

第十五条年度考绩依成绩分下列五等。

一、一等:90分以上,年度考绩满90分以上者,列为一等升职一级,或加薪十级。

二、二等:80~89分,年度考绩在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列为二等加薪五级。

三、三等:70~79分,年度考绩在70分以上,未满90分者,列为三等加薪三级。

四、四等:60~69分年度考绩在60分以上未满70分者,列为四等加薪一级。

五、五等:59分以下,年度考绩未满60分者,列为五等薪资不作调整。

第十六条凡当年度内曾受奖励或惩戒者,其年度考绩应增减之分数依下列规定。

一、记大功一次加十分,记功一次加五分,嘉奖一次加二分。

二、记大过一次减十分,记过一次减五分,申诫一次减二分。

第十七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考绩不得列为一等。

一、曾受任何一种惩戒。

二、迟到或早退共达十次以上者。

三、请假超过限定日数者。

四、旷职达一日以上者。

第十八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考绩不得列入一等及三等。

一、在当年度内曾受记过处分者。

二、迟到或早退二十次以上者。

三、旷职二日以上者。

第十九条请假、迟到、早退及旷职除前两条之规定外,并依下列规定扣减年终奖金。

一、事假:每超过一次于年终奖金内扣减其底薪三十分之一。

二、病假:除经特准者外,每超过一次于年终奖金内扣减其底薪六十分之一。

三、旷职一天,于年终奖金内扣减600元。

人事制度考核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新时期,知识经济是时代的主题,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功效,决定了单位的发展前景。绩效考核的实质是对职工工作的一种管理方式,是衡量职工工作能效的最好途径,是单位对职工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全面考察与评价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才能最大化发挥其强大作用,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实现。如何探索和发挥新时期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功效,成为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是衡量和发挥员工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尺。绩效考核是决定职工酬劳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单位职工薪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正确的评定职工的工作情况是执行分配制度的基础。在现今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单位中,实行的是浮动工资制。除了职工的日常工资之外,在年终绩效考核时,考核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浮动工资的数量。所以如果没有绩效考核制度,酬劳的分配就失去了根据,不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也将直接抑制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正是为任命人选的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才能方面,优缺点方面,及所擅长领域等方面的不同,再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考核后,将职工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但是职工能否胜任现有的工作职位,能否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后续的绩效考核来评定。

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为公平竞争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职工之间能够公开公正的在平等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职位与待遇。这对职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职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同时也提升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2.新时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考核流于形式

当前许多传统老旧的绩效考核观念依旧禁锢着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很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都没把绩效考核太当回事,一方面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不重视,只看工作任务不看工作过程,只看工作结果不看工作效果,注意力都放在完成工作任务上,最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绩效考核结果就是好,谁跟领导关系处的好,绩效考核结果就是优秀。所谓的绩效考核仅仅是一个过场,成为了一种形式。很多事业单位了解考核的政策和重要性,执行绩效考核也是走过程,大家“轮流坐庄”,今年张三牵头明年李四制表,民主测评流于形式。这些都造成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热情受到打压,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甚至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2 考核指标太笼统

现在的绩效考核指标大都由“德、能、勤、绩、廉”所囊括,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具体操作的弹性很大,指标不细致不系统,等级区分不明显。许多单位对不同的岗位与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没有资料积累,账、卡不健全,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在职者的工作能力与贡献大小。平时的考核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还有许多单位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线划得过于宽泛,未能表现出职工之间的实际绩效差别,考核结果则沦落为没有不称职的,大家都是优秀与称职。考核的等次不能严格按规定标准确定,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优秀指标控制不严。

2.3 考核方法趋单一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是年初开会讨论今年的考核指标及计划,领导会上拍脑袋,会后执行者强力执行,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验证。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考核在领导的一再监管下使用最后的考核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比如有些事业单位使用更传统的“得分”,然后加权平均作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大问题。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如果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主要采取“量表评分法”,只设计一个形式简单的评估流程,减少了考核的信用度和效率。此外,单位大都在年底突击进行绩效考核,依据的是年底的工作业绩,并没有将日常工作业绩纳入考核指标,使考核失去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这些问题,第一,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严重影响评估工作效果,让单位领导班子无法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由此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二,考核指标“五大三粗”,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也很容易误导工作人员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不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无法通过绩效考核真正体现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果和目的。

3.新时期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创新应用途径

3.1联动考核与收入的关系

目前正在大力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要顺应此次改革,合理确定单位的绩效工资体系和标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要将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定期绩效考核的结果形成正相关的关系。即根据单位岗位目标任务的要求和考核情况,将考核量化打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兑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和工作业绩挂钩,既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又使集体和个人利益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1)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晋升、调动的关系。职工希望晋升,而单位应开通这条“晋升”通路,满足职工欲望,使之成为激励杠杆。每个职工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希望进一步获得单位的承认,会为在较好的职务上工作感到骄傲和自尊,也会为不能取得好的职位而恼火和不安。事业单位要通过考核全面了解职工情况,为单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使职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此相应的以“晋升”为目的的考核工作就可以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将职工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的考核结果,用于“提薪”和“奖金”的同时,也作为“晋升”的依据。

2)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的关系。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职工工作成果的承认,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在单位整体形成进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整套工资标准,并采取“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晋级”的工资晋升方式,工资提升或调整,主要依靠单位统一进行。这仅是纯粹的“晋升”概念,没有“调薪”的概念,目前的日常考核与工资提升或调整无关。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代替了“提薪”的功能,奖金发放变得复杂繁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分配应遵守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必须对每一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取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职工报酬的主要依据。

3.2细化、量化考核的指标

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确定考核的内容,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之间的竞争日渐转化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单位领导应该强化相关方面的学习,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借鉴优秀单位的成功经验,研究出符合单位自身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绩效考核指标应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第一,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不同的;第二,在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的评价,评价指标应给予不同的权重;第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指标的可比性,以加强评价。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岗位职责,在“德,能,勤、绩、廉”的方面设置一些具体的详细的指标。每项指标的考核,应加以具体和详细的说明,以减少对考核理解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偏差。

3.3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

充分重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被考核职工与所在部门的其他职工长期作、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其他职工对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业务能力、工作业绩、遵纪守法等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考核时可采取职工座谈会、找有关人员面谈等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避免以偏概全、主观主义等问题。成立单位考核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先由职工自我评价打分,再由分管领导考核下属职工的工作业绩,最后交由考核小组集中评定。这样可避免按照个人的好恶以及与职工的私人关系评判产生的不公平和出现老好人的现象。采取既民主又集中的方法加以考核管理,则可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刘文静、王维,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外资,2012(21)

[2] 朱芳,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2(20)

[3] 许骁,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若干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2012(20)

人事制度考核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事考核管理 研究 思考

引言:高校人事考核是对教职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和评价,是强化岗位目标管理和实行工作激励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多年以来,为顺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变化的需要,高校重点围绕人事考核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改进。

1.高校人事考核管理的发展历程―― 由“单一”到“多样”

计划经济时期,包括高校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对考核的内容、标准、办法和程序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考核结果直接与同样由政府主导的工资调整机制相关联。政府直接制定考核政策和工资调整政策,甚至直接划定考核档次的比例。最典型的即“年度考核”制度,至今仍然是人事考核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改革,以及2006年起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人事考核也由相对“单一”逐步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例如,实行人员聘用制度,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聘用期限、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等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约定,相应的就要开展岗位合同到期后的“聘期考核”;在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绩效奖励制度,故在“传统的”年度考核基础上,需要开展“岗位考核”、“绩效考核”。此外,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干部晋升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专项的考核考评。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一个特殊类型,一个显著特点是工作岗位的“多样性”,除了教学、科研主体岗位外,还有着数量庞大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行政管理体系,并由此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多样性。同时,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人事、人才派遣、劳务派遣、博士后等流动岗位人员不断增多,用人机制也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建立起以实施岗位绩效为导向的考核管理体系,一直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2.高校人事考核管理的现状及分类

从总体上看,目前高校基本的和主要的人事考核管理制度可以归纳为三类: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绩效考核。

2.1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为传统的人事考核制度,因为它的历史最长远,与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直接关联,而且是政策上的刚性规定,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年度考核与基本工资体系紧密联系,基本工资调整对年度考核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凸显了年度考核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尚未实行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收入分配制度前,年度考核是人事考核的主要方式。但年度考核现今的作用明显弱化,原因是长周期的聘期考核或绩效考核的比重日趋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去留、晋升、岗位调整、绩效奖励等更为直接,影响更大,而短周期的年度考核在其中往往成为关联度不高的参考性的因素,只能以一个相对独立的考核系统继续存在。

周期短、尺度宽、趋同化、考核结果简单,但还不能取消或者加以改变,也不易对考核方式进行有效设计,这就是高校“年度考核”的现状。

2.2聘期考核。聘期考核最初是顺应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改革而产生的。工作人员的聘期、工作任务等通过合同加以明确,在聘期结束时对工作人员进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在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后,岗位聘用与教职工的岗位津贴紧密联系起来,设岗单位和上岗人员在一轮聘期开始时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对聘用期限、岗位责任和岗位津贴额度等事宜等进行明确约定,并在聘期结束时对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津贴的依据。由于岗位津贴合同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相应的聘期考核也日益得到管理部门和教职工的重视。与年度考核相比,聘期考核的特点是考核周期相对较长,一般三年或更长时间,强调在该周期内个人的岗位责任完成情况。作为一种目标考核,聘期考核已成为多数高校当前的主要考核方式。

2.3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近年来在岗位聘期考核的基础上,强化业绩和贡献而产生的。2006年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得绩效考核有了更加现实的需求。在人事管理的各种考核中,绩效考核目前既是实践中倍受关注,也是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原因有三点:一是随着绩效薪酬在工资收入的比重的逐渐加大,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显著;二是绩效薪酬的实施更加突出岗位的差异和业绩的优秀,强调激励性导向,其考核方式、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及奖励标准的确定等,既不能像“年度考核”那样宽泛、粗放和单一,也不能像聘期考核那样只注重岗位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是对完成基本岗位责任外的超额工作量或绩效的奖励;三是绩效工资总量由政府宏观主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实施则由单位主导与实施,在管理上单位不能像年度考核和薪级工资的调整,完全依赖于政府政策规定,需要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即单位应当或已经成为“绩效管理”的主体。也正因为如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乃至不同高校,绩效管理的差异性更加明显,由此对具体的绩效考核工作产生了影响。

在考核周期上,绩效考核相对灵活,既可以与年度考核结合实行短周期考核,也可以与聘期考核实行相对的长周期考核,或单独设立考核周期。

3.目前高校人事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考核的目标与定位存在偏差

考核只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全面科学地对整个绩效管理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才能够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作用,体现考核工作的价值。而当前很多高校只重考核,不重管理,甚至只知道考核而忽视管理,为了考核而考核,这种重考核轻管理的现象对高校绩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3.2考核管理的“趋同化”现象突出

面对岗位多样性的现实,仍然摆脱不了“趋同化”的考核管理。考核在政策、时间、方式等方面统一步骤、同步实施,评价指标更偏重统一的原则和定性要求,依然实行“趋同化”的考核管理,无法真正做到岗位分类考核,这是造成高校难以建立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的又一主要问题。由此导致的考核制度增多,但彼此间关联度低;考核方式简单粗放,但程序复杂繁琐,以及评价指标不科学、等级不明确、周期不合理、考核结果缺乏反馈等问题叠加,使得考核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3缺乏系统规划,各种考核制度本身局限性明显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教职工存在“多样性”的特点,使得无论是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还是绩效考核,其结果都不可能完整、公正和准确地反映所有教职工的业绩、水平和素质。同时,由于考核制度存在的“标准化”、“数量化”倾向,容易导致教职工产生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等思想。

3.4考核种类繁多且管理手段落后,学校和个人不胜其烦

在多样化的高校人事考核背景下,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显而易见的: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名目繁多的考核办法,组织实施复杂繁琐的考核过程,而作为教师个人,则疲于应付五花八门的考核要求,重复填写各式各样的考核表,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个人,繁杂的考核工作已成为沉重的负担。

4.改进人事考核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4.1以建立绩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促进人事考核管理的根本转变

绩效管理是指在绩效实现过程中对绩效活动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组织战略基础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意义,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绩效管理机制,为人事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提供保障。

4.2以岗位分类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推进人事分类考核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制度及考核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校岗位多样化和人员多元化的管理要求。因此,必须在推进岗位分类管理的实践中,真正将考核工作作为岗位分类管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类别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考核方式和考核周期等,有效实施分类考核。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岗位,应当侧重及强化长周期的聘期或绩效的定量考核管理,相对弱化年度考核结果。因为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业绩具有滞后性,需要在一定的周期中显示出来。如果过于注重年度考核,除了过程繁琐及增加考核工作量外,更容易将教学科研岗位阶段性的或较完整的工作业绩碎片化,也不利于对岗位的设置和所应实现的绩效进行科学的、定量的分析。而高校的管理岗位和其他支撑辅岗位则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当实行定量与定性并重的年度考核,并主要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岗位的聘期和绩效管理。

4.3以强化岗位绩效管理为核心整合人事考核项目

实行岗位分类管理,促使人事考核管理的目标和对象更加明确,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方式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得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有了更加现实的需求。因此,以强化岗位绩效管理为核心,加快整合高校人事考核项目的探索势在必行。高校应当在岗位分类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去繁就简,注重实效,提高单次考核结果的通用性和利用效率,做好各项考核工作的政策衔接,减少不必要或可有可无的考核项目,减轻组织与个人的考核工作强度,切实提高人事考核管理工作的“绩效”。

4.4以岗位合同保障人事考核的顺利实施

合同管理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手段。在实行合同管理时,需要根据岗位类型设定相应的职责和要求,明确岗位目标,并约定岗位绩效考核的后续事宜。因此,基于合同管理的考核,首先是双方在一定周期内对履行所约定的责任与任务情况进行“对标”的过程。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岗位合同,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考核指标和评价等级,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分类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合同约定,进行岗位调整或薪酬变动。由于岗位合同是学校和个人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自愿签订的法律文本,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考核结果运用的争议。

4.5以管理信息化提高考核管理效率

当前,管理信息化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应成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轻教师重复填表的工作量,管理部门也可以及时对考核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个人。近年来,一些学校在年度考核、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考核和聘期考核中逐步建立了网络填报和管理系统,实现了考核过程的信息化,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填写考核数据的工作量,也使考核管理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结束语: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以岗位绩效为核心的人事考核管理日益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在当前高校岗位多样化和用人机制多元化的背景下,管理部门应转变思路,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人事考核管理机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高校办学目标的整体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加勇.高校人事考核制度局限性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61-63

[2]李方元、刘明.浅谈高校绩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2(9):256-258

人事制度考核范文第5篇

一、当前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从业人员在众多等问题凸显,事业单位如何减政提效成为近年来改革的难题之一,如何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制度规范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回归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当前体育系统运行发展面临的难题。 

1.对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认识不到位。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在健全岗位考核制度与薪酬绩效发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由于受旧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还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人员考核办法,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要求不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考核流于形式,经常是为考评而考评,绩效工资往往成为工资发放形式,没有体现业绩完成及服务质量,扭曲了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 

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细化标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一般是放在年终考核,对平时的工作业绩缺乏动态跟踪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缺乏平时工作表现和业绩事实依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体育系统考核主要参考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没有岗位类别、职务层级和内容要求,考评标准过于笼统,没有给出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考核评价弹性过大,只能凭印象打分,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差。 

3.考核结果不够透明,缺乏激励导向功能。目前,由于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大多数考核结果仅仅单位掌握,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没有与职工进行正式的沟通和反馈,也没有分析目前工作绩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绩效的具体措施,考评结果对个人工作绩效的改进和人的全面发展帮助较小。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工资特点 

体育系统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就是“以绩取酬”。主要是以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简单说,首先对员工进行有效考核,以此为基础,实现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主要目的是考核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职位上,工作量的多少,目标任务难易程度,执行力快慢,工作效率高低,工作业绩优劣等等。单位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有效调控,以刺激员工的行为,通过对优异的和平庸的收入调节,鼓励员工追求符合工作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绩效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根据岗位特点,分类设置考核内容与考核重点,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业绩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重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实绩取酬。 

2.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现行事业单位工资主要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目前,基本工资作为固定部分,只占全部工资的30%左右,工资结构比例不够合理。绩效工资的实施在提升基本工资的同时,规范津贴补贴,发挥绩效工资指挥棒作用,体现效率公平。 

3.绩效考核以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导向。通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从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绩效管理与薪酬改革方面的建议 

1.转变观念,更新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体育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一是要转变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及工资发放的认识,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内涵、功能、目标和任务的学习,深刻理解到绩效考核工作在人事管理和单位长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本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组织和实施,同时,要求单位人事部门和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熟悉绩效考核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实行绩效考核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单位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不仅是领导层和人事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和全局工作的大事。单位以往的绩效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单位的日益发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调动员工对绩效管理改革的积极性,踊跃参加单位的绩效工资管理,使管理改革合理的进行。 

2.夯实基础,做好考核前的基础工作。一是科学制定考核制度。细化分类考核内容,根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岗位的特点,实行分类考核,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工作业绩,考核结果要能反映员工工作能力的强弱、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好坏。二是科学设置业绩指标体系。结合三类岗位的职责、内容,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细化工作标准,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等主观性内容设置定性考核标准,对工作业绩等客观性内容实行量化考核,设置关键业绩指标和评分标准,关键业绩指标应以事实材料为依据,通过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力争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行全方位考核。采取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考核周期可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为年、半年、季度或月度,将平时的考核情况纳入职工年度总体考核结果。考核评分者的选取应与职工绩效具有相关性,根据评分者的职级不同,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权重,力争使考核能从不同层面真实地反映实际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