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规划培训

城乡规划培训

城乡规划培训

城乡规划培训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快城乡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旅游西进、旅游全域化战略,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强化旅游业态整合创新,进一步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做大做强西湖旅游产业,推动我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创建休闲旅游示范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提高镇街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到2011年底,实现全区城乡旅游总收入100亿元以上;到年,实现全区城乡旅游经济总收入翻一番。

三、主要内容

(一)统筹旅游产业规划

1、实施西湖区休闲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形成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西溪湿地为核心,各旅游综合体、旅游经济强镇和特色旅游村、旅游景区(点)、赛事节庆活动繁星闪烁之势。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完备的产业链,健全由城市综合体、旅游强镇(街)、特色旅游村(街区)、旅游景区(点)等构成的旅游网络体系。

2、加强对镇、街旅游规划的指导。指导镇街旅游规划与西湖区休闲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利用信息、人才优势,建立全区统一的旅游综合体规划策划平台,全程参与、指导镇街编制高质量的旅游综合体规划;鼓励和支持镇街编制特色镇、特色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

3、编制并实施《森林公园总体业态规划》。按照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旅游区)“一年申报成功、三年顺藤结瓜、五年建成5A级景区”的工作目标,完成《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业态规划》编制,开始组织实施。

(二)统筹旅游项目建设

1、加快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利用西山游步道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沿线美景串珠成链,建设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推进灵山、龙坞等景区建设,提升沿江休闲产业带等乡村旅游品牌。基本建成五里塘生态休闲商务综合体、龙坞旅游综合体等。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生态优先、环境一流、文化为魂、细节为重、服务便捷、品质至上等八个方面的要求,理清思路,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将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的闪光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成为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内容。重点打造上城埭村、双灵村、大清村、外桐坞村、长埭村、东岳社区、东江嘴村、慈母桥村、何家村、龙门坎村、西湖茶场村、灵山村等。

(三)统筹旅游市场营销

1、加大对镇街、村社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完善宣传品制作,加强旅游宣传片和营销策划方案的编制,在旅游促销活动中积极予以推介。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建立并完善旅游网站建设。

2、加大对乡村节庆活动的宣传推广。开发具有西湖区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以节庆为载体,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的发展。

(四)统筹旅游企业发展

1、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完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形成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机制;鼓励酒店集团投资建设高星级酒店或开展连锁经营;指导和推动区内宾馆饭店上星级,鼓励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

2、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习先进景区建设的管理经验,提升我区旅游品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酒店、旅行社、景区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业务交流,实现行业内的良性互动。

(五)统筹旅游人才培养

1、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旅游人才工作调研,分析旅游人才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旅游人才培养政策;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的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干部交流、院校培养、企业培训多位一体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逐步规范上岗资格证制度和用人合同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用人。

2、加大旅游人才培训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培训资金,对相关部门和镇街干部、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旅游一线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推进导游员年审培训、中高级导游考试培训、金牌导游评选和优秀导游员大赛等工作。

3、创新旅游人才培训模式。积极利用各种载体,组织旅游企业参与教育培训。通过邀请专业老师授课、组织管理层和一线服务员开展服务业务技能和礼仪等培训、举行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外地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4、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业务技能培训、以赛代训、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大对镇街和村社、农家乐经营者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六)统筹旅游公共服务

1、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网站建设;增加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点。

2、加强旅游集散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黄龙旅游集散中心各项服务,完善紫金港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高之江旅游集散中心的利用率,实现中心城区到周边镇街旅游线路互通、客源互送。

3、完善旅游标志系统。协调并规范镇街旅游交通指引标志、乡村公路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设置;加强旅游景区多语种标识系统的管理,开展全区旅游景区外文翻译规范化专项检查行动,提升全区景区外文翻译质量。

(七)统筹旅游目的地管理

1、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的力度;求真务实,强化旅游纠纷的处理;加强信息互通,不断完善监管手段,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2、加强旅游质监网络建设。深化旅游行业质监网络建设,扩大旅游质监服务在西湖区的覆盖面;完善旅游投诉体系建设,规范旅游行业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加强旅游行业诚信建设。监督规范行业管理,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良性竞争,推进星级宾馆标准化建设。

(八)统筹旅游政策保障

制定《西湖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旅游项目、节庆活动、旅游宣传推广、会议展览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加快旅游产业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要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加快旅游产业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各镇街、旅游管理部门之间要建立协商机制,强化合力,共同促进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城乡规划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99—03

城乡统筹强调的重点已不再是城市与乡村的梯度发展或非均衡发展,而是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共同发展。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独特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成为重庆一直在努力破解的难题。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离不开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在2011年3月至4月,对全市所有区县校长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在此将对当前农村校长队伍现状进行剖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优质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一、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审视

(一)基本结构不均衡

1 城乡校长分布结构不均衡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校长占校长总数的47.16%;农村校长占校长总数的52.84%。其中,“一小时经济圈”的城镇校长最多,其城乡校长比例为1.43:1;渝东北的农村校长最多,其城乡校长比例为0.45:1,且城乡校长总数差距最大,相差1143人;渝东南的城乡校长比例为0.64:1。“一小时经济圈”含有主城九区,因此城镇校长占了多数,但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农村校长却占了多数,城乡校长分布结构极不均衡。

2 年龄结构呈“中青年化”

校长队伍不同年龄层次的配备比例,反映了整个中小学校长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状况。恰当的年龄结构有利于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功能的发挥。根据调查结果,将年龄分为三段:35岁及以下、36—50岁、51岁及以上。在“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总数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11.12%、82.33%、6.55%;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10.81%、80.50%、8.70%;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20.72%、74.98%、4.30%。可以看出,重庆市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呈“中青年化”,属于以中年人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中青年化”结构的队伍思想比较开放,对于教育界、学术界的前沿动态比较敏感,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较大。

3 学历结构差异较大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1991)规定了校长任职的学历要求:“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而美国规定,小学校长必须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中小学校长必须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由此可见,我国对校长的学历要求要比美国低一两个层次。调查结果显示,“一小时经济圈”的所有校长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长人数占76.31%;渝东北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长人数占69.12%,渝东南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长人数占49.24%。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渝东南的校长学历较低,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不到本区域总校长数量的一半。

(二)培训力度不均衡

1 任职资格培训率欠缺

调查数据显示,“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7.76%,渝东北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0.29%,渝东南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60.8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大多数校长拥有任职资格证书,但仍有20%—40%的校长无证上岗,离“每一名校长持证上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渝东南地区的任职资格培训率与经济较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相比,相差约17%。

2 培训机会不均等

在参加了部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46.17%,渝东北占22.89%,渝东南占30.93%。在参加了省市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53.09%,渝东北占22.63%,渝东南占24.28%。在参加了区县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52.76%,渝东北占23.55%,渝东南占23.68%。由此看出,渝东北和渝东南的校长参加培训的机会与“一小时经济圈”相比,相差较大。对于农村校长来说,接受部级培训、省市级培训等较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更少。

(三)角色定位不明确

斯佩克认为,校长有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等三个职业角色。英美国家把校长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相比之下,我国校长的管理者的角色被过度强调。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校长将管理者的角色摆在了第一位,筹集经费更是最急需和最常解决的问题,缺乏对学校最核心的业务——课堂教学的关注,更缺乏对学校的长远规划与设计,战略管理能力较差。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实施策略

农村中小学校长占全市校长总数的一半以上,其队伍建设的水平却远远低于城镇校长。如何使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的状态,提升建设效能,更好地发挥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是摆在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面前的突出问题。

(一)明确农村校长专业成长规划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对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专业化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褚宏启认为:“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如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这些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的演进,需要明确校长的职业角色和成长途径。校长的三种职业角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校长的成长途径包括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等四个互相联系、前后衔接的时期。整个时期需要十到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每一阶段需要储备的知识量、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发展途径与方式等也不相同。而基于现实原因,农村校长与城市校长相比,每一阶段的职业角色定位、成长时间、发展速度、成长机会更有所区别。

鉴于农村校长数量庞大、地区分布较广,重庆市可实行市级统筹规划、区县重点建设的思路。市级层面应总体制定《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发展目标、任务、内容、重点、阶段、步骤和具体措施,整体规划“城镇校长反哺农村校长”的统筹性计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全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趋势,制定全方位、多层次、合理化的本区域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二)重点实施两个发展举措

1 搭建城市校长与农村校长的横向交流平台

城乡统筹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推动资源由城市流向农村,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形成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罗尔斯指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这是对教育公平和弱势补偿原则的理性诉求。因此,在正确处理城镇校长培养与农村校长培养的关系中,要将着力点放在农村校长培养上。

在我国已总体上进人“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应把城市和农村看做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整体,通盘考虑农村中小学校长培养中的城乡合作、良性互动问题。第一,在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组建全市骨干校长队伍时,较多地吸收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通过带教帮学、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形式,由城市和农村的名校长带动一批优秀农村校长提升能力,再由优秀农村校长发挥辐射作用,影响本地区乃至全市校长的能力提升,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提升效果。第二,“一小时经济圈”区县通过代培代训、挂职学习、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为“两翼”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支持。建立健全城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与农村学校“以城带乡、对口帮扶、结对发展”的帮带培训机制,启动城乡学校校长“1+N”捆绑式发展试点,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第三,建立中小学校长交流机制。根据各学校实际,有侧重、有选择地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一定比例的校长进行交流。交流可采取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和组团巡回演讲等形式实施。诚然,这种统筹城乡校长资源的做法,应与一定的经济手段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相配套。

2 构建城市校长和农村校长的纵向培训体系

(1)大力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要求:“担任中小学校长者,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应在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由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安排,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该文件为新任校长留下了半年的“口子”。然而,在农村校长中,已经任职了半年,但仍未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却大有人在。应严格实行校长“先持证,后上岗”制度。除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参加者,可将学校中层干部纳入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对象之列,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后,可作为校长后备人选。

(2)积极打造专业培训平台。一是对在渝高等学校、教育科研院所、教师进修学院等师资和课程资源进行合理调整,着力构建农村校长培训基地。二是针对农村地区校长培训机构普遍底子较薄、能力较弱的现状,对农村地区校长培训机构进行过程督导和达标评估,系统建设农村教师培训机构。三是为帮助农村校长解决好专业水平低、管理任务重、工学矛盾大等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农村校长远程研修网络。

(3)全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第一,针对农村校长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的情况,对完成学历提高任务的农村校长给予补助学费、优先聘用、在职进修等政策优惠,并建议落实专项经费,认真选拔优秀的农村中青年校长攻读教育硕士,培养高素质校长,提高农村校长的学历层次。第二,大力实施农村校长全员培训计划。通过农村校长专项专题培训、骨干校长和名校长“送教下乡”培训、“影子培训”等方式,用五年时间,将农村校长轮训一遍。第三,针对农村学校高层次、领军型校长数量太少、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方”的策略,举办农村骨干校长专题培训,集中培养农村骨干校长,并在全市名校长队伍建设体系中,单列农村名校长队伍建设工程。

城乡规划培训范文第3篇

一、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就业结构调整更好地顺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破除城乡壁垒,深化就业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的新型劳动保障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和就业稳定,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就业促进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提供良好服务;

——建立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二、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规划和政策

(三)制定城乡统筹就业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就业规划,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综合开发和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要根据本地就业结构现状,制定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

(四)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打通城乡劳动力交流渠道,取消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现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劳动者公平竞争就业。要针对城乡劳动者中的不同群体,制定专项政策和工作计划。在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就业服务,帮扶特殊群体,落实组织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五)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乡镇企业、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家庭来料加工等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岗位,使农村劳动力通过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制定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和输入工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和输入的质量。

(六)建立城乡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失业状况统计调查制度,全面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失业状况。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整,最终实现建立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科学完善的就业和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目标。具体工作由省劳动保障厅和省统计局负责。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

(七)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将城乡劳动力开发和外来劳动力就业工作统一纳入政府管理目标。要加快推进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扩大管理服务范围,提高监督执法效率。要明确和强化乡镇、街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职能和责任,将工作目标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八)健全完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和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机构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机构、编制、人员、场地、经费、制度的到位。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机构应在当地政府领导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开展各项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业务,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九)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按照中心城区有市场,主要乡镇有网点,街道社区有窗口的目标,建立和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网络。重视信息化建设,按照自下而上推进的目标,到*年底前、*年底前和2010年底前,分别实现县域、市域和全省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的计算机联网,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向各类城乡劳动者开放,开展免费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要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施以下岗失业人员为对象的“再就业援助行动”,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为对象的“春风行动”,以新毕业大学生为对象的“就业见习训练计划”。完善跨地区信息沟通机制,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用工,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

四、完善城乡统一的职业培训政策

(十一)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形成社会化的职业培训网络,健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惠及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运行机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引导城乡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鼓励指导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用足用好企业税前列支职工培训经费的政策。对职工参加紧缺职业(工种)提高技能层次培训的,各地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补贴。

(十二)加强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广泛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稳定性。重点加强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落实被征地农民免费培训政策。根据当地产业政策和新增就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培训规划,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五、完善企业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

(十三)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所有用人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录用备案登记,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用工数据库,强化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和动态管理。规范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依法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的稳定就业。

(十四)逐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养老制度。

六、加强对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领导

(十五)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充分开发城乡劳动力资源,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调整完善就业结构,有效控制社会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目标。要在继续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农村就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十六)落实就业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开展城乡统筹就业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建设项目计划,保证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将从土地出让金或征地调节资金中提取的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经费和农村就业所需经费,纳入当地就业专项资金统一管理使用,并相应调整资金筹集渠道和使用范围。在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再就业的比例。

(十七)积极推进配套政策改革。深化与城乡统筹就业相衔接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提供政策支持。逐步解决长期在城镇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探索引导已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城乡规划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策略路径

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推进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现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一体化。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一体化是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分为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模式。城乡人力资源的行政配置,主要是指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在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政府除了通过制定政策和管理条例、财政拨款等方式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引导外,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划调配,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城乡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以及经济杠杆作用、等价交换原则等市场因素,影响和推动城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调整。目前,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仍然是以市场配置为主,行政配置为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将愈益成为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

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还可以分为地区、部门(及行业)、职业配置三个方面。城乡人力资源的地区配置,是以一个地区人口与人力资源结构与数量现状为基础,以该地区物质资源和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通过城乡人力资源迁移以及对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相关人口政策、劳动力政策的调节实现的。城乡人力资源的地区合理配置,是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

城乡人力资源的部门或行业配置,是国家以及各地区经济决策机构直接关注,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等多方面参与,根据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对城乡人力资源在部门、行业间的配置。人力资源部门配置要以经济发展重点行业为配置主要目标,依据各部门的劳动、资本、物质资源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综合平衡后加以确定。一般来说,新兴部门比传统部门的人均资本占有量要高,因此,对新兴部门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质量要求较高的劳动力。相反,一些产品生产技术简单的部门行业,投入单位劳动力所伴随的资金较少,但这种行业在同样资金条件下却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

城乡人力资源的职业配置,反映了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在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职业配置时,首先要从职业类别方面区分,然后按照职业职位的需求,分别投入符合该类别、等级的人力资源,并考虑在可能条件下的职业替代,以此来弥补某种职业的供不应求现象,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解决人力资源职业合理配置的根本所在是科学的预测职业需求,从而合理安排教育规划,适时适量地培养出将来所需各类人力资源。

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的路径

(一)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互补与流动

当前,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促进城乡人力资源互补的自主组织。培育农村现代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变农民最大弱势群体处境的重要途径。同时,农村自主组织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职能的补充。现有的农村民间组织,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调整、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问题显示出了其简便、灵活、高效、低成本运作的优点。这些特点在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中可以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互动,实现城市人力资源农村配置,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自主组织还可以参与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实施、监控等,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产业配置。

当前,要实现对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资源进行整合,正确定位它们在市场、社会中的作用,实现其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升级,克服其在管理中松散的弱点和服务的单一性所导致的高风险,增强它们在转移农村人力资源中的决策咨询、政策宣传与实施、矛盾疏导、民意表达等方面的作用,灵活、高效、低成本地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的服务,有效增加农村福利,减轻政府负担,降低政府运作的成本。

此外,要实现城市人才资源的农村远距离使用。城市人力资源农村远程使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城市人力资源总体表现为脑力劳动的特征,这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农村远距离使用提供了可能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别之一就是脑力劳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劳动地点与劳动者所在地点分离,这种方式、手段就是当前蓬勃发展的通信、网络技术。当前科技的发展使脑力劳动受到的地域限制越来越少,从而也使城市人才资源的农村远程使用前景可以期待。城市人力资源的这种远距离配置、人岗分离配置是城市人才资源愿意接受的方式,这使得城市人才资源远程使用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农村也需要城市人才资源的远程使用。目前农民收入较低,全国农民数量大,急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实行网络培训,所需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农民能够在农村本地就地培训,时间上也可以灵活选择。

(二)扩大城乡就业空间

要积极鼓励与支持创业,形成一个想创业、有机会和能力创业的就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实现培训、创业、就业三者的良性互动。创业是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改革税收政策,政府通过向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行政收费减免优惠等,以增加就业和减少失业。税收政策要继续鼓励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以实现增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的目标。政府还可以通过直接扩大财政支出,直接拨款以补贴的方式促进失业人员就业。

另外,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从企业类型来看,中小企业成为当前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旅游、现代物流和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是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城乡公务员岗位轮换制度

实行城乡公务员岗位轮换,可增强其危机感和上进心,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通过岗位轮换,为公务员搭建实践的平台,可以加强公务员的实践锻炼,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具体表现在:

第一,使城市公务员的社会资源用于解决农村问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市公务员掌握着较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他们相对于农村公务员具有更高的知识管理技能,实现城乡公务员的岗位轮换将使农村可用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倍增。

第二,使立法机构中有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农民、农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当前农村基层公务员很少能直接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城乡岗位轮换可以使城市公务员体会农民的需求,使立法机构能更多地反映农民的声音,体现和维护农民的利益。第三,最大化公务员的效能。当前高素质、高技能的公务员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公务员急需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实行城乡公务员岗位轮换可以使城市公务员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提高农村公务员的行政能力。

(四)健全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服务网络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各行业、企业的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劳动力的供求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功能的发挥和人力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应积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信息网,扩大人力资源信息网的信息容量,提供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和分析的信息。

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需要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信息社会共享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互联网的巨大容量以及信息交互简单、快捷等特点,非常适宜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存储、传递和共享。因此,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必须加入人力资源网络市场。人力资源网络市场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形式,人力资源网络市场为人力资源信息的社会共享提供了新的有效方式。此外,应当统一信息管理,使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人力资源状况,并做出预警。政府可以根据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宏观调控,调整需求结构,有计划地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引进,根据人力资源余量有计划地进行相关产业的调整,推动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使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高度适应。同时,个人可以有更多的信息使就业的预期和就业选择更适合市场需要。

(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城市及非农产业对进城农民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没有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往往只能选择建筑、运输等部门从事体力工作,工作时间长,但收入却很低。无论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规模、速度考虑,还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长期性考虑,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都是当务之急。

对农民工的培训要解决好培训费用、培训课程等问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农民工总体供大于求,用人单位不会支付培训费用,因而农民工的培训费用应该由政府和农民工来负担。要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应构建城乡统一的培训机制,制定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培训网络。统筹城市过剩教育资源,针对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各部门教育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采取政府投资,各部门实施的方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使农民工转变择业观念。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坚持适应市场劳务需求,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形式,完善委托定向培训机制。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昱.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M].巴蜀书社,2003

城乡规划培训范文第5篇

到今天为止,我们这次为期5天的全县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就要圆满结业了。这次培训,是乡(镇)规划所重新收编以来,我局提高干部队伍培训层次和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学习,了解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通过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乡(镇)规划工作发展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更好的指导乡(镇)规划工作实践。对大家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举办好这次培训班,局里非常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程度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经月华书记的精心牵头协调和村规站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全体学员、教员及相关保障人员的共同努力,培训进展的非常顺利,完成了所有的培训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城乡规划建设局,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为此次培训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特别是承担授课任务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参加学习、顺利结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关注、关爱我们城建工作的县政府贱贵副县长表示诚挚的谢意!

刚才,对在本次培训班上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员和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贱贵副县长作了一个非常好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们此次办班的成果。在此,我颇感欣慰,也很受启发。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认为本次培训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特殊而重要。大家一致反映,在乡(镇)规划所工作即将正式启动之际,局里对全体乡(镇)规划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非常必要,非常重要,充分体现了局里对抓好乡(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局里对乡(镇)规划所全体人员的关心关爱;培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学习认真,施教负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参加培训的同志,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端正态度、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自觉遵守纪律,认真钻研。据负责培训班的管理人员反映,门岭镇规划所的钟金水同志患有严重的腰椎盘突出,但能够始终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听教员讲课,并且还每天早上坚持参加跑步;庄口规划所的李光勇同志上课做笔记非常认真,学习劲头很足。我想,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同时,承担授课任务的各位教员能够高度认真负责,以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对待教学,认真备课,精心讲课。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次安排授课的本局教员,大部分都是我们局里的中坚业务骨干,平时工作都非常忙,手头都有自己主抓主管的具体工作。为完成好局里分配的授课任务,他们都加班加点,精心对待,把他们的智慧、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学员反映也普遍较好。

三是组织得力,安排周密,确保了培训有序进行。为举办好这次培训班,局里面专门召开了班子扩大会,认真谋划,认真部署,精心制定了培训方案。一方面,为了提高此次培训班的组织管理水平,培训班还临时成立了班委,设立了小组长,确保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为了使此次培训班办得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更加让大家难忘,还特地安排了早上出操、集体讨论、评先评优、现场参观、歌舞酒会等内容,让大家既做到紧张严肃,又做到了活泼放松,大大地增强了培训的效果。

四是管理精心,保障有力,创造了较好的学习条件。这次培训规模大、人数多、时间紧,教学管理的任务比较繁重。局里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安排、人员管理、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工作。这里我特别要提的,一个是我们的局党组书记王月华同志,到清溪老家一过完元霄节,就匆匆忙忙地赶回局里负责培训班的筹备工作,并且全程跟班指导、协调,既严格管理,又热情服务,安排学员生活细致周到,工作非常辛苦,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我们村规站的郭志辉同志,他本来已经专门抽调到周田新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大家可能都知道,周田新学校、新校区的建设现在那是真的可以用全力以赴来形容的。但为了搞好此次培训工作,他在不耽误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的同时,又积极协助做好了培训班的一些具体工作,工作干劲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办公室、财务股的部分同志,也在为培训班的筹办做了许多幕后的保障工作,确保了大家在培训期间吃得好、睡得好、生活的比较愉快。

综合大家的反映,大家普遍感到本次培训班收获很大、不虚此行。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更高了,任务更明了。通过学习,同志们对乡(镇)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对乡(镇)规划所的日常工作开展、政策措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为搞好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打下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思路更清了,措施更实了。学习期间,同志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清本乡(镇)规划所工作开展的思路。许多学员表示,回去以后要积极谋划方案,制定具体措施,使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更加符合实际。三是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许多学员表示,县委、政府如此重视乡(镇)规划建设工作,对乡(镇)规划所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回去以后一定不负重望,下真功、求实效,努力推进乡(镇)规划建设工作。四是重点研究了,难点探讨了。围绕乡(镇)规划所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局里分管领导、村规站人员和各位学员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当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本次培训班举办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满意的地方,需要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总结、去提高。一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本来像举办这个培训班,可以编印一本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操作性比较强的那么一本资料,将乡(镇)规划建设的一些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管理制度、工作措施、相关政策,连同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授课内容一起装订成册,在培训班上发给大家,既能提高培训效率,又能为大家日后工作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但由于时间关系,至少到现在还没有拿出这么一个东西,会后还要请月华书记、村规站人员做好此项工作。二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次培训班的教员,除了抗震设防知识内容是由地震局人员负责讲授外,其余的课程都由我们本局的相关人员进行讲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展示的平台,但由于受讲课人员自身素质限制的因素,可能有的地方还讲的不是很到位,不是很精彩,不是很有板有眼,大家听了可能还感觉到不是很过瘾,不是很有味,不是很有血有肉。由此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如果再有机会办这样的培训班,能不能请我们兄弟县市、甚至更高层次的一些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讲讲课,来给我们充充电,来给我们指导指导,从而推动我们城乡规划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认为有必要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三是尽管局里为这次培训班尽了很大努力,相关同志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肯定还有一些不到之处。比如在用餐方面,可以有的同志会认为吃的不是很好,标准不是很高,但我认为局里还是为这次培训班尽了心,尽了力。就拿这次培训班来说,培训下来,包括吃饭、住宿、奖品、资料等总的花销算下来,财务算了一下也花去了2.6万元,所以还请同志们在接受中理解,在理解中包容。

同志们,为确保乡(镇)规划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昨天下午,局里专门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会,研究决定了各乡(镇)规划所人员分工问题。刚才,月华书记宣读了局里对各乡(镇)规划所所长的任职决定。在此,在同志们即将返程,回到各自工作岗位,投身到乡(镇)规划建设的主战场、练兵场之际,我想对各乡(镇)规划所所长们提八点要求:

一、明确责任,牢记使命,做一个让局党组放心的规划所长。

乡(镇)规划所是《城乡规划法》赋予执法权的最基层的执法机关。乡(镇)规划的实施,乡(镇)规划管理职能的发挥,首先主要是由各乡(镇)规划所来实现的,而规划所长是最基层执法机关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规划所长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他所处乡(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高低;规划所长的形象好坏,决定着他所处乡(镇)的规划所的形象好坏,决定着他所在的规划所在当地的地位如何。因此,我们说,规划所长就是一面旗帜,对规划所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要当好我这个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局长很难,我认为,要当好一名乡(镇)规划所长更难。这是由规划所长所处的地位决定的。现在乡(镇)规划所人员少,管辖面大,工作又刚刚起步。就工作来讲,规划所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班长”又是“指导员”,既是“总管”又是“管家”,既“管内”又“管外”。规划所长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属负责;既要抓好日常收入的征管,又要带好干部队伍;既要冲到一线当好“排头兵”,又要身先士卒当好“领头羊”。因此,规划所长是“兵头将尾”,官小责任大。尤其是在今年规划所刚刚组建开展工作之际,规划所长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繁重的任务,希望大家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的使命,找准自己的位置,尽心竭力,不辱使命,努力做一个让局党组放心的规划所长。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做一个知识性的规划所长

规划所长作为乡(镇)规划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要在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适应自身工作需要。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二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业务知识是规划所人员的“看家本领”。规划所长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乡(镇)规划专业知识,否则,就很难做好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规划所长绝不能是“甩手掌柜”,更不能是“门外汉”,必须要自觉带头学习好规划知识,只有自己学会弄懂弄通了,才能带领全所干部认真执行相关政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镇)规划建设事业,从而赢得当地政府、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现在我们有部分乡(镇)的规划所长,原来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什么经验,更要善于挤出时间,尽可能多学些知识,不断充电,这样才能胜任工作,才能干好工作。

三、尽职尽责,狠抓落实,做一个真抓实干的规划所长

抓好工作落实,对于规划所长来说,是一个基本要求。要牢固树立“只有抓落实、工作才会有出路;只有抓落实、工作才会有起色”的思想,下最大的决心,用最大的韧劲,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真正干出水平和成效。对上级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对待,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局里将严格抓好对各乡(镇)规划所抓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建立问责制,对不抓落实、抓落实不力的将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必要时采取组织处理手段。

四、维护团结,促进和谐,做一个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规划所长

乡(镇)规划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长要带好自己的队伍,赢得大家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就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方面要谦虚谨慎,积极倡导民主作风。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总是有限的。只有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人处世要心底坦荡,谦虚谨慎,将心比心,要通过自身的民主作风,创造一种使大家敢讲真话、说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全身心地关爱自己的下属。相对来讲,由于现在规划所刚刚成立,条件比较艰苦,工作比较辛苦,尽管局里会通过各种办法尽快为大家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但更多的问题还需要所长们去面对、去解决,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所长们真正“以所为家”,摸清大家的思想脉搏,生活上关心大家、理解大家,工作上诚心诚意帮助大家、爱护大家,以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把大家团结起来,让大家时刻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同志式的友谊,让大家心悦诚服的在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

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一个清政廉洁的股所长

规划所长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但大家要明白,一分权利,十分责任,权利越大,责任越重。这就要求大家,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组织赋予的权力用在严格执行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上,决不能利用权利去谋求私利,要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行使权利。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起法制观念。凡事要坚持按法律、政策、程序办事,做到“应免不征,应征不漏”,决不能随意裁量,努力做一名阳光、清廉、正气、向上的规划所长。

六、严格管理,率先垂范,做一个能征善管的规划所长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乡(镇)规划所人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要想成为一个政治硬、作风好、业务精的战斗集体,所长必须当好模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扎扎实实地做学习的榜样、业务的尖子、廉政的楷模、工作的典范。要靠自己的言行鼓舞人、激励人,靠自身的行动带动人、影响人,充分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把一班人带好,把各项任务完成好。

七、求实创新,乐于奉献,做一个勤奋敬业的规划所长

一个优秀的规划所长必须把求实创新作为工作的重要方面,切实推进乡(镇)规划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说,乡(镇)规划所不需要去研究如何制定出多么完美的制度,而只需要将上级的有关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加以落实,因此,所长要注重的是工作方法的创新,要注重的是在改进征收方法、管理方法、巡查方法以及内部管理方法上做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年年工作有亮点,有创新。其实,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没有职业道德、缺乏敬业精神,都是很难做好本职工作的,这一点对基层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基层工作细、小、多、杂,要干好所里的工作,所长必须要甘于奉献,肯动脑筋,肯花心血,能够想到、说到,更要干到、做到,这样才能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有了这样的奉献精神,只要专心致志,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八、加强协调,树立形象,做一个当地党委政府信任的规划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