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货币资金收支情况专项审计要点分析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对货币资金进行审计时,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找到薄弱环节,掌握审计的重点。

(1)财务分离情况

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和处理,不能由一个人包办,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办理:账钱物要做到人员分工明确,即记账的、管钱的和管物的不能由一人兼管,必须分管,各尽其职。如对货币资金支出,在分工控制上,要做到审批、付款和记账的职务分离。

(2)收付业务手续情况

了解企业主要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和处理过程,要查明有关的凭证都经过哪些部门,有哪些人审核签章,怎样收付入账,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起到了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3)收付凭证的应用情况

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以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除了外来的合法收付款凭证外,企业都有自制的收付款凭证。审计中应着重了解这些自制的收付凭证,如发票、收据和其他有关单据的应用情况,包括其印刷和保管的方法、领用时的手续和使用时的要求等。同时还要了解这些凭证的格式、联级以及废弃不用凭证的处理情况。

2.库存现金的审计

(1)库存现金盘点

库存现金盘点应该由企业财务负责人、审计人员和现金经管人员共同进行。一般选择在出纳业务结束以后进行,但不事先通知日期。清点时,要求出纳人员将全部现金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结出库存现金余额,同时将全部现金分类清点后进入保管箱中等待清查。然后要填列现金清点清单,对于尚未入账的临时性借条,均应核对清楚,查明原因,暂存的未领工资或寄存现金均不得点入实存数中。对不同地点的现金(包括备用金)均应同时盘点,盘点结束以后应填列库存现金盘点表。

(2)现金收付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的审计

现金收支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有否属于非业务范围的大额现金收支,应经审批的费用支出是否经过批准。现金收入是否全部送存银行,有否坐支。会计与出纳是否进行分工,是否职权分离,手续是否清楚。

(3)现金账务是否真实正确的审计

现金收支凭证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现金日记账是否与总分类账相符,总分炎账是否与资产负债表相符,是否有跨期入账事项。记账凭证是否符合填写要求,金额计算是否正确。凭证账册保管是否严密,有否遗失.现金保管设备是否安全。有否定期检查核对制度。现金结算,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就该是少量的和有限制的。但是由于管理不严。企业使用现金情况很不正常,巨额现金结算十分普遍,白条顶库、坐支现金、公款私存、企业之间相互拆借现金几乎公开化,其原因有制度本身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有放松监管的问题,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促使管理失控。在审计工作中,应该分清是非,坚持原则。如确因业务需要而扩大现金使用,应经开户银行审核同意:对非法使用现金和建立小金库等,应予以揭露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3.银行存款的审计

(1)验收银行存款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必须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但是往往由于双方存在未达账务或者记账错误,需要由会计人员编制调节表进行调整后才能核对相符。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向会计人员索取最近月份的调节表,分币种、分户头逐户逐笔核对,查明银行对账单的每笔收付金额是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相等,是否有收付同时增加或同时遗漏等情况,调整后余额是否相符,计算有否错误。要对银行已收或已付而企业尚未入账或企业已收或已付而银行尚未入账的金额逐笔查明原因,并检查是否于下月初自动调整。检查后填表说明。如发现差错或有意挪用款项或出借银行账户等违法行为,应认真作好记录。

(2)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银行存款数额虽然可与银行的对账单相核对,但有的账尸由于长期未用,或者存款余额已经为零,对此,银行一般不发对账单,所以仍需向银行函证,确认其正确性。

(3)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的审计

审计银行存款的收支事项是否以规定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应按规定审批的支款事项是否经过审批.对大额银行存款收支事项进行审计,看其是否有不符合规定的收入和支出。审计开发支票与加盖印鉴是否分别管理,是否按规定签发不填金额的空白支票,有否签发远期支票和收支跨期入账情况,有否出借账户的行为。

(4)银行存款账务是否真实正确的审计

审计银行日记账的收支发生额及结存额是否与总账相符,总账与资产负债表余额是否相符。审计外币收付帐项的汇兑结算是否正确,使用汇率是否符合规定。

4.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其他货币资金与银行存款的不同,主要是存放地点和用途不同,具体审计程序与银行存款审计基本相同。需要重视的是外地存款远离所在单位,不易管理,审计时应查明如下各项:(1)采购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用途,是否有被非法占用或转移的情况;(2)因存款多余而退回的外地存款,是否及时办理了转账手续。

二、手工审计货币资金收支情况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数据量大,耗时长。我们可以简单地测算一下货币资金收支情况审计的基础数据量。该房地产公司每月约有60笔现金收支、100笔银行存款收支,并且是要审计5年货币收支的情况。这大约需要计算9600((60+100)×12×5)个基础数据。其实,尽管货币收支情况各不相同,但有规律可循,完全可用计算机审计替代手工审计。货币收支次数越多,计算机审计的优势越明显。

2.手工审计程序产生的审计误差较大。如确定货币收入总额时,计算方法为加总审计期间的现金收入和银行存款收入。这一方法虽简 单,但用手工计算却繁琐,货币收入笔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差错。

3.审计数据交叉索引较多,手工审计分工不明确。如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有很强的勾稽关系。如果用手工进行78/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审计就会分配给审计人员某年几个月的记账凭证,让其各

自进行,容易将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勾稽关系分割开,将审计交叉依存关系割裂,容易引起互相推诿的三不管地带。

三、运用Excel进行货币资金收支情况专项审计

利用Excel审计该房地产公司货币资金收支情况只需5名工作人员即可:两人负责现金,一人负责审核现金记账凭证,一人负责计算机录入;两人负责银行存款,一人负责审核银行存款记账凭证,一人负责计算机录入:一人负责审计货币收支账面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分工避免了重复工作,减少了数据交叉索引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工作量最大的计算机录入工作,计算机录入人员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先按年将现金、银行存款收支逐笔录入事先根据公司特点设计好的Excel表;第二步,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统计出各年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第三步,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统计审计期间货币资金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具体操作如下:

1.设计现金收支Excel表,统计每年现金收支总额;设计汇总现金收支Excel表,统计总现金收支额。

深入分析该房地产公司业务特点后,设计现金收支Excel表。现金收入仅为提备用金,现金支出为:餐费、办公费等明细项。把某年的现金记账凭证按月逐笔录入上表,通过Excel数学公式计算该年的现金收支总额。在每年现金收支总额统计完成之后,利用Excel公式,计算总现金收支额。

2.设计银行存款收支的Excel表,统计每年银行存款收支总额;设计汇总银行存款收支Excel表,统计总银行存款收支额。

深入分析该房地产公司业务特点后,设计银行存款收支Excel表。银行存款收入为:借款、利息收入,投资及拨款,银行存款支出为:固定资产、低值易耗晶等明细项.把某年的银行存款记账凭证按月逐笔录入上表,使用Excel数学公式可计算出该年的银行存款收支总额.在每年银行存款收支总额统计完成之后,利用Excel公式,计算总银行存款收支额。

3.设计货币收支Excel表,统计总货币收支额。

根据统计总现金收支额和总银行存款收支额,利用Excel公式,计算总货币资金收支额。核对现金收入"提备用金"和银行存款支出"提现",二者应该相等.如不相等,应查找原因。货币总收入应扣除现金收入"提备用金",货币总支出应扣除银行存款支出"提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史芳.试论货币资金的审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6).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因为其货币乘数效应而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是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逐渐趋于零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的6%逐渐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内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跃然成为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进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模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入的存款,就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这种货币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券和客户存款的兑付。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它正演变为央行调控金融机构存款派生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制度下,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通过存款准备金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和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有研究认为,完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内涵不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和调整,还包括所需缴存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的确定和调整,以及违反这一制度的相关罚则等。但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和调整仍然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核心,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存款准备金比率升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图,中央银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公开的、家喻户晓的行动,并立即影响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因此,调整准备金比率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有效宣言;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强制性。存款准备金比率一经调整,任何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必须依法执行;另外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通常被认为货币政策的一剂“猛药”。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演变

依据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中实际发挥的作用,其功能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1984-1998年:中央银行筹集资金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1984年,最初设定的目标是为人行筹集资金, 用以支持信贷结构从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人民银行从而中央财政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相对应,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相对较高的利率。

(二)1998-2004年: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1998年同业拆借市场的恢复运行,改变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我国基本上构建了间接型货币政策操作程序架构,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然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工具难以在短时期内成为我国调节银行信用总量的有效工具,所以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频繁应用的主要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期间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三次调整,其中1998年3月21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七大项,核心内容有二:合并备付金账户与准备金存款账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至8%。

(三)2004年至今:一般性与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支付清算保证

面对2003年来我国出现的经济过热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过热特征,央行创造性地将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改造成具有结构性调整功能的一般性操作工具,即将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货币政策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的有机结合,也创造性地发展了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属性。

特别是2006年7月至2007年末,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为了防止经济由过快向偏热发展,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仅2007年年内上调竟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率也由2004年的7%调至2007年末的14.5%。存款准备金制度已经成为央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三、近期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分析

2006年7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主要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对资金的流动性进行回笼,对整个经济实施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由过快向偏热发展,防止通货膨胀。

1.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信贷规模激增

据统计,截至2006年11月,银行人民币存贷差已达11万亿元,银行手中可供使用的信贷资金空前泛滥,截至2006年9月各项贷款合计为221035186亿元。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来说,出于自身收益的考虑,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必然提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银行完成重组和IPO这种融资的增加实际上是资本金的增加,扩大了商业银行信贷的杠杆效应,可以使银行的新增贷款成倍增长。如果不把流动性控制在适当水平,银行过度扩张贷款的压力会再度上升信贷规模将出现高速反弹,这势必会加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过热现象。

转贴于

2.国际收支顺差矛盾突出

中国海关总署1月11日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年中国进口总额9558.2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2180.2亿元,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5282亿美元。高额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3.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过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前3季度,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61800亿元,同比增长达28.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1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0062亿元,同比增长达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增幅虽比上半年回落2.15个百分点,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指标仍在高位运行。

4.公开市场业务及再贴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为了对冲由于购买外汇而增加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加大了在货币市场进行债券正回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在对冲持续刚性增长的外汇占款时,受到了一定限制;而我国目前的再贴现率已经较高,上调再贴现的空间有限。由此,提高准备金率成为中央银行可以动用的较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四、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1.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预期效应

2007年1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4万亿元,从理论上看,存款准备金率每上升0.5个百分点,可冻结资金约1700亿。而2007年1月之后存款准备金率经9次上调,由9.5%上调至14.5%,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约1.7万亿,而依据货币乘数的原理,在理论上央行可以冻结的资金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商业银行的资金总量,防止信贷资金泛滥,缓解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

此外在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更加直接、作用范围广、政策时滞时间短、央行调控的主动性更强。而且存款准备金率具有非常强的告示效应,存款准备金率的一再上调表明了中央的调控态度与调控决心,进而间接影响微观个体的投资预期。

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局限性

首先,金融创新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的力度。存款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中央银行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相应减少或增加,从而收缩或扩大信用。这里,存款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相对固定,这样才能对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做出反映。金融创新破坏了这一前提条件,由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业务和创新工具轻而易举地通过货币市场调整其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弹性的增大,使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度减弱。

其次,政策的时滞效应影响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控的短期效果。从国内经济形势过热,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强,到央行意识到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整,是一种认识时滞;从认识到央行决定采取实际行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所需要的时间是此项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以后,到对宏观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即外部时滞。一般情况,央行采取措施以后,不可能马上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化,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慢慢影响各个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对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另外由于政策的时滞效应又可能带来矫枉过正的副作用。

再者,国际收支顺差冲销了存款准备金的调控效果。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内问题。在国际国内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仍面临着巨额贸易顺差的压力。而外汇占款会在很大程度上冲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紧缩银根的效果。

因此,鉴于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的整体变化,单纯的依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难以实现紧缩的货币政策,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还应辅以多种货币政策,积极推进我国利率及汇率改革,以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使宏观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鑫,张玲.《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缘何频繁化》.《商场现代化》,2007,2.

[2]张敬国,王晓红.《近年来存款准备金在货币政策调控中作用的变化》.《经济研究参考》,2006(95).

[3]黄诗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评析》.《发展研究》,2005(5).

[4]王丽.《试析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商业经济》,2005(6).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单位账户;年检;建议

单位结算账户年检(以下简称账户年检)是指开户银行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要求,检查所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的合规性,核实开户资料的真实性的行为。近年来为提高账户管理水平,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开户银行在年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进一步提高账户年检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出台了《天津市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年检办法》,详细规定了辖内开户银行年检工作流程、年检资料、年检账户范围等。本文将结合天津市近年来年检工作情况,分析年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年检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年检工作基本情况

1.四类账户中,基本存款账户年检率较高

分账户类型看,2013年年检中,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分别占已年检账户的78.99 %、64.11%和52.37%。基本存款账户年检率较高与基本存款账户为存款人的主办账户,存款人日常资金往来业务一般通过基本账户处理。

2.年检过程中,办理存款人信息变更和账户信息变更业务较多

2013年年检期间,共办理存款人信息和账户信息变更业务7.19万 笔,为存款人换发了3.50万个开户许可证。一方面反映出存款人在自身信息发生变更后,自主到开户银行办理信息变更的意愿较弱,另外一方面反映出开户银行持续识别客户身份的动力不足和措施有限,往往不能及时跟踪到存款人信息的变化,导致开户银行所掌握的存款人信息与存款人实际信息不一致。

3.存量账户数量与年检率负相关

从天津市2013年年检结果看,单位账户数量在1万户以上、1千至1万户之间、和1千户以下的开户银行年检账户的数量分别为19.13万户、3.76万户和0.96万户,年检率分别为69.34%、82.7%和87.97%。总体上呈现出,存量账户数量越多,年检率越低的负相关关系。

4.未年检账户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有:一是未能在年检期间内提供合格的年检资料,包括主要证件未年检,遗失,法定代表人不在国内等情况;二是未能在年检期间完成存款人账户信息变更,主要是指存款人信息已变更,但未能在基本户开户行完成信息变更程序,导致信息不一致;三是存在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以及注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况;四是通过各种方式,均无法联系到存款人,包括网上报税账户、长期不动户等;五是存款人不配合,不愿提供年检资料等;六是其它原因。

二、年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年检相关制度操作性不强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银行应对已开立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实行年检制度,检查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的合规性,核实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扎根农户,应予以撤销”。但并未对银行机构如何开展年检工作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得各地年检频率、年检时间段、需年检的账户类型、需提供的年检资料要求等均不一致,影响了账户年检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间接导致存款人配合程度较低。

2.年检工作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

2013年账户年检工作中,纳入年检范围的账户近35万户,涉及超过20万个单位存款人。从存款人角度看,如果其开立账户较多,甚至包括跨省市开立的账户,仅仅向每个开立单位账户的开户银行提交一份开户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所需人力物力就很多,容易使存款人产生抵触情绪,配合程度较低。对于开户银行,特别是账户数量较多的开户银行来说,每年对所有账户进行年检,开户银行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负责年检工作令存款人

3.开户银行未按规定设置和处理久悬账户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但部分开户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未将符合条件的账户,设置为久悬账户。对于此类账户如果任其长期或过期“睡眠”,一方面不利于存款人有效控制和管理其资金,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账户资金被冒名窃取或挪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

4.账户资料的核实缺乏有效手段

在年检过程中,开户银行需对存款人开户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开户银行对上述资料的审核也仅限于形式上合规,无法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查。

5.对未年检账户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银行应对已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实行年检制度”,但未针对未年检账户的处理制定相应的罚则,导致存款人认为年检或不年检差别不大,使得账户年检制度难于落实。

三、政策建议

1.建议由总行出台统一的账户年检办法

建议人总行出台账户年检工作办法,明确账户年检工作的要求,标准和流程,统一年检时限、统一年检标识、统一年检标准,并明确对未年检账户处理办法。

2.建议仅对基本账户进行年检

四类账户中,基本账户开立需要经过行政许可,且在账户系统中,存款人信息由基本户开户行录入和修改,其他账户共享基本账户存款人信息。因此,建议仅对基本账户进行年检。并要求存款人在开立其他账户时,向开户银行提交已年检的开户许可证,以确保存款人及时进行基本账户年检。只要存款人能及时按照要求向其基本户开户行提交年检资料,保证基本存款账户信息及时更新,则其他开户银行可以通过账户系统发现存款人信息变更的情况,而要求存款人变更相关信息,实际也起到了账户年检的效果。

3.完善账户系统功能

一是建议增加未年检账户自动提示功能。即在开户银行办理其他账户的开立业务时,如该存款人基本账户未能通过最近年度的年检,应自动跳出相关信息提示开户银行,并自动退出开户操作。二是建议应增加未通过年检账户原因的备注栏。对于未年检账户,应由开户银行输入未年检原因。如未在规定时间提交年检资料、资料信息与账户系统信息不一致、无法联系存款人、存款人已关停并转以及其他原因等。三是增加年检统计查询功能。即针对不同银行机构代码,可查询其开立账户的年检情况以及未年检账户明细和原因。

4.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目前开户银行缺乏有效措施对存款人提交开户资料进行真实性审核,建议由人总行会同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时实现对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护照等证明文件资料的真实性核实。

5.加强对年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加大对未年检账户的存款人的处罚力度。实际操作中,未年检账户包括两种情况,年检不合格账户和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年检资料账户。对于未年检账户,应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要求存款人在此期间内补充资料。如在宽限期结束后,仍无法通过年检,将其纳入“黑名单”,暂停相关账户的对外支付业务。二是加大对开户银行账户年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开户银行的年检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支付结算检查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对存在未按规定设置和处理久悬账户,账户年检率偏低等情况的开户银行,通过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增加现场检查和抽查频率的方式督促其顺利完成年检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办公室编.《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学习使用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行对账 会计电算化 高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16-02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金交易笔数逐年增加,无纸化办公的逐步推进,高校出纳对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需要手工完整准确的记载每一笔银行存款的收付形成银行存款日记账,如今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在高校财务管理软件中生成;过去银行对账单需要自行去银行领取或由银行邮寄,如今银行对账单可以从企业客户网银下载;过去手工对账,如今通过高校财务管理软件自动对账。对账工作似乎简单多了,为何出纳还在抱怨对账难?

一、自动对账可能出现的问题

1.自动对账不能对发生次数较多的整数完成正确的勾对。自动对账可以根据“时间近似,金额相等”原则进行匹配。但是由于高校账务处理往往不满足及时性要求(这是高校行政事业单位性质、政府及社会监管不严等特点所决定的),大都采用“金额相等”原则进行自动对账。这就导致自动对账只能对发生次数很少的“特殊”金额进行正确勾对。而对于发生次数较多的整数,自动对账会进行错误匹配,最终显示的未达账项不准确。

2.自动对账无法解决“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勾对问题。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校利用银行先进的支付平成大批量付款业务变得越来越普遍。如奖助学金批量、公务卡报销批量上卡、津贴补贴劳务费批量上卡等等,诸如此类的高校账务处理有多笔付款业务而银行对账单就一笔或几笔付款业务或者银行对账单多笔,高校账务处理就一笔或几笔的情况,自动对账无法识别。

3.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中的差错更正和调整事项更是降低了自动对账的准确性。这些差错更正、调整事项实际上只需同侧勾对即可,自动对账则是异侧勾对。

4.自动对账会产生软件系统风险。实际操作中在手工对自动对账进行修正的时候,容易产生错误,最终导致已达账项不满足“银行存款日记账借方+银行对账单借方=银行存款日记账贷方+银行对账单贷方”的试算平衡,系统风险对对账工作是致命性的打击。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自动对账无法提高高校对账效率、满足实际对账工作需求、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过分地强调以银行对账单为准,而银行对账单在很多方面本身就不具备自动对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一一对应这一条件。笔者认为应该先基于实际工作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数据整理,再将整理后的银行对账单导入高校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自动对账。这样弱化了上述问题的突出性,减轻手工修正的工作量,提高未达账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质量(未达账项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高校财务管理软件自动生成),有利于对未达账项进行分析,顺利地完成对账工作。基于高校实际财务工作,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数据整理:

1.剔除银行对账单中的无效数据。银行对账单中存在部分“无效数据”,之所以“无效”,是因为这些数据不重要,在高校账务处理中无需进行反映。比如银行人员错误入账后进行的冲正、高校网银付款后的退汇,这些无效数据属于干扰项,应该予以剔除。如图1所示,以网银付款退汇为例,出纳根据会计凭证1月1日XX号凭证需要付款2000元。由于报账人员、会计人员或出纳的失误,收款人信息填写不准确,出现了付款退汇再付款再退汇的情况。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只关心最终是否付款成功,至于之前的付款退汇过程从性质上来讲不重要,不用进行账务处理。自动对账时如果不将银行对账单中的这些干扰数据剔除,这些干扰数据就会变成虚假的收入和支出进行错误勾对,自动对账质量和手工修正的难度可想而知。

2.将银行对账单中部分数据定期分类汇总。银行对账单中有部分数据具备相同业务性质、数量多、金额小、风险低的特点,如网银付款的手续费,单位在每进行一笔网银支付时银行都会按照收费标准收取手续费,数量多、金额小、风险低。手续费属于交易费用,依附于每一笔网银支付背后的经济业务,按道理来讲,应该随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反映。但高校普遍的做法是,将手续费作为财务工作业务费进行定期核算(月末、季末、年末核算都有),这样处理是由其性质、特点所决定的,简化了财务工作,降低了财务风险。又如银行直接托收的水电费、电话通讯费,这些费用出错的风险低、从审计的角度来看不满足重要性,不属于高校账务处理的重点。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应进行分类汇总,用汇总数替换银行对账单中的明细,会计人员根据汇总数进行账务处理并附上出纳整理的明细表即可,这样不仅减轻了出纳对账工作,也有效地降低了会计人员账务处理错误。如图2(见上页)以网银付款手m费和代扣电费为例,对比了分类汇总前后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及出纳对账的工作量。说明了分类汇总对账具有省时、高效的优越性。

3.对银行对账单中的公务卡支付结算进行总数明细替换。公务卡是金融机构为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具有透支功能,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一种贷记卡(信用卡)。2012年财政部下发通知,在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为了进一步方便结算,各高校采取的做法是,统一办理公务卡,进而利用银行的支付平台对大量的报销业务进行批量支付。出纳只需将一天的公务卡支出汇总,转一笔汇总数到银行支付平台,并将公务卡支出明细发送到银行即完成了当天所有的公务卡款项的支付。这种方式很可取,做到了资金安全,也大大减轻了出纳的工作量。对于这类高校多笔支付款项而银行对账单中只有一笔支付款项的“多对一”这种情况,将银行对账单中的汇总数替换成明细数,就很好地解决了金额相匹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化解整数不能正确匹配的问题(在问题1中已经说明),还可以将银行对账单中的摘要替换成会计凭证的凭证号,在手工修正时就根据凭证号进行调整,能直接反映出公务卡批量支付有无漏付、重付、付款金额不准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类似的批量业务在高校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出纳对账工作将陷入尴尬的窘境。图3以某出纳某日根据会计凭证需要支付若干笔公务卡款项为例,说明了如果不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替换,自动对账将显示虚假的未达账项,手工修正的难度很大。而将对银行对账单中的总数进行明细替换,使其满足自动对账条件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4.解决POS收款带来的对账难题。如今POS收款已经取代现金收款成为了各高校日常收款主要的收款方式。站在出纳对账角度,POS收款不同于现金收款的是,现金收款出纳可以按照业务类型填写现金缴款单,银行根据现金缴款单入账,对账时能自动匹配。而POS收款一天收取多笔款项,业务类型不一,账务处理不能合并,次日银行按照总数入账。这给对账工作增加了麻烦,尤其是日常收款业务量大的高校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在回单下载系统中下载POS收款明细来替换银行对账单中的总数(操作方法与图3类似),而且出纳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平常按照业务类型传递原始单据并告知会计人员会计凭证摘要中应标注收款方式及收款时间,出纳应记录好每一笔收款业务收款时间、缴款单位、事由、金额、移交单据时间、接交人,形成收款日记账。

因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数据整理也远不止以上几方面。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上述几种方法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数据整理,使之具备自动对账的条件。这样有效弱化了对账难题,提高了高校出纳对账工作效率及效果,会计电算化得以真正实现。

三、出纳对账工作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出纳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纳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对对账工作进行思考,使之与现代财务管理活动密切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出纳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本文提出的数据整理是出纳基于客观工作实际对银行对账单进行针对性整理,而非以掩盖错误、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的手段;出纳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胜任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会计审计思维,突出工作重点,继承和发扬出纳良好的职业习惯,对日常发生的特殊事项形成备忘录,做好对账日常准备工作,保存好银行对账单数据整理资料,做到有理有据,便于财务、纪检委监督和内外部审计。出纳作为财务管理人员的组成部分应更多地站在整个财务管理的高度,而不是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应变被动为主动,积O思考高校财务管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

2.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各高校财务部门领导应该树立高校财务整体意识,组织协调各财务人员,密切配合出纳对账工作;建立监控机制,对出纳对账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出纳,保证资金安全;建立反馈机制,出纳对账是对高校财务进行最后的检验验证,可以反映出财务人员日常工作质量,各高校应将对账结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继续加强与外界的合作;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银行的优势资源,做到资源互补;与高校财务软件维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发现的软件系统风险,并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

参考文献:

[1] 陈琳.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银行对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经济,2013(14)

[2] 敬海斌.预算单位推进公务卡支付结算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16(5)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财务处 云南昆明 650500)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分析;同城票据;交换;会计处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02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04- 02

1 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的操作方法

不同国家的票据交换所运作方式有所不同,有国家是各银行联合举办的,有的国家是中央银行直接主办的,但无论如何,票据交换之后的应收款、应付款总额最终都必须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才能实现轧差。

同城票据交换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同城商业银行间本系统内票据交换,由同城商业银行的主管行牵头,对辖内各营业机构代收、代付本系统的票据组织交换,通过同城行处的往来科目划转,当日或定期通过联行往来科目进行清算。(2)同城商业银行间跨系统票据交换,根据各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和在央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情况,采取3种不同的票据交换额。①当时清算的办法;②如果各商业银行的所属机构都直接通过在央行的存款账户进行资金清算的办法;③对业务量不大的地区的跨系统票据交换,采取直接交换、当时清算资金的办法。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资料

(1)资料1:某市内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3家商业银行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同城票据交换,3家银行均在市人行开立存款户,且有足够的余额清算往来资金。2012年9月22日3家银行票据交换中无退票情况发生。

(2)资料2:假定2012年9月22日3家商业银行发生如下业务:

①市工商银行开户单位A企业提交由市建设银行开户单位A公司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1张,金额1 000 000元;由市中国银行开户单位B工厂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1张,金额1 500 000元。开户单位B企业提交由市中国银行开户A工厂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1张,金额250 000元;由市建设银行开户单位B公司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2张,金额计350 000元。委托工商银行收取票款。②市建设银行开户单位A公司提交由市工商银行开户单位B企业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2张,金额计3 600 000元。委托建设银行收取票款。③市中国银行开户单位A工厂签开转账支票2张,分别支付建设银行开户单位A公司货款350 000元和B公司货款650 000元。委托中国银行支付票款。

2.2 会计核算要求

①编制3家商业银行票据交换报告表;②分别编制3家商业银行提出、提入交换票据的会计分录;③结计3家商业银行参加票据交换的应收、应付款差额,编制3家商业银行及市人民银行结清票据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

2.3 会计处理过程

(1)编制3家商业银行票据交换报告表。如表1~表3。

编报行:市工商银行

编报行:市建设银行

编报行:市中国银行

(2)分别编制3家商业银行提出、提入交换票据的会计分录。

①市工商银行的处理。

(a)提出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同城票据清算3 100 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企业存款户2 50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企业存款户600 000。

(b)提入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企业存款户3 60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3 600 000。

②市建设银行的处理。

(a)提出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同城票据清算3 600 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公司存款户3 600 000。

(b)提入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公司存款户1 00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公司存款户35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1 350 000,借:同城票据清算1 000 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公司存款户35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公司存款户650 000。

③市中国银行的处理。

(a)提出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工厂存款户1 00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1 000 000。

(b)提入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工厂存款户25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工厂存款户1 50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1 750 000。

(3)结计3家商业银行参加票据交换的应收、应付款差额,编制3家商业银行结清票据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

①市工商银行的处理。市工商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科目2012年9月22日是贷方差额500 000元,清算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为:借:同城票据清算500 000,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500 000。

②市建设银行的处理。市建设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科目2012年9月22日是贷方差额2 750 000元,清算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为:借:同城票据清算2 750 000,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2 750 000。

③市中国银行的处理。市中国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科目2012年9月22日是借方差额3 250 000元,清算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为: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3 25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3 250 000。

3 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技巧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总结出掌握该项业务的技巧如下:

(1)分清每笔业务的“提出行”和“提入行”。提出行是提出应由他行受理的各种票据和凭证的银行,提入行是通过交换提回属于本行受理的票据和凭证的银行。一般参加票据交换的银行既是提出行,又是提入行,但就一笔业务而言,它要么是提出行,要么是提入行。比如,在案例中,我们可以从表1~表3看出:3家商业银行在2012年9月22日既发生了提出业务,又发生了提入业务。

(2)分清“借方票据”和“贷方票据”。提出交换的票据分借方票据和贷方票据2种。借方票据是指提出行借记“同城票据清算”的票据;贷方票据是指提出行贷记“同城票据清算”的票据。提出的借方票据和提入的贷方票据是指付款单位在他行开户,收款单位在本行开户的票据,该类票据属于本行的应收款票据。提出的贷方票据和提入的借方票据是指收款单位在他行开户,付款单位在本行开户,该类票据属于本行的应付款票据。例如,在表1~表3,市工商银行和市建设银行提出的“他行支票”就属于借方票据,市建设银行提入的“进账单”也属于借方票据;3家银行提入的“本行支票”属于贷方票据,市中国银行提出的“进账单”也属于贷方票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岳龙.银行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韩俊梅,吕德勇.商业银行会计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