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方法的理论

教学方法的理论

教学方法的理论

教学方法的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教学方法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or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emphasis on theory with practice. We must be good at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I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form knowledge chain between segments of learned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of each teaching method. Therefor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are improved.

【Key words】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学生由理向工过渡的入门课程,是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第一门坎。化工原理是一门以典型的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然而,与以前学过的课程相比,该课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较大不同,化工原理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操作组成的,各单元操作彼此独立,相差很大,甚至同一符号,在不同章节,代表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学生不习惯。根据课程的性质,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方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采用“过程原理数学描述过程及设备的计算与分析”的教学模式

突出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教学中以单元操作为主线,对每一单元操作的讲授,均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在充分体现各单元操作间统一性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各自的特殊性,强调工程观点,注重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联系起来,适时开展课堂讨论

例如,输液用的一次性注射器,为什么能够使输液过程以恒定速度进行呢?轮船与长江大桥桥墩相撞事故,迄今已发生多次,除了主观原因之外,客观原因是什么呢?新棉衣为什么比旧棉衣暖和?自然界的旋风与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应用等,通过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讲授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并重

化工原理是化工等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其中有许多内容,既是重要的知识点,又是化工原理课程有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例如,传动、传热和传质类比;传质边界层和传热边界层的简化处理;讲授时,不仅要将它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积累知识和学习、借鉴前人的思想方法是同等重要的。

四、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针对本课程工程性的特点,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衔接,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与加深,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即采用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三层次教学,尤其是综合实验,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综合应用理论知识。

五、注意共性和个性的对比讨论

如何更好的掌握和记忆公式,是学好化工原理的关键之一。我们将个性和共性进行比较研究,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例如,流体静力学方程是柏努利方程的特例,全回流精馏操作线方程是有限回流操作线方程的特例等。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理工科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思想方法。

六、采用对比式教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动、传热和传质存在普遍的类似,前人甚至将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传动、传热和传质过程,科学地抽象出了著名的三传类似关联式。将类比讨论贯穿于整个化工原理课程的讲授中,能够帮助学生将各章内容通过类比建立联系,巩固了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类比也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应用这种方法,一是使学生易于理解新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能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讲解吸收塔内的传质过程时,指出该过程与在间壁式换热器中进行的传热过程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过程速率的表示、总阻力的计算均采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进行计算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吸收塔计算能否用类似换热器中“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而换热器的计算能否用类似于吸收塔中的“吸收因数法” 。

七、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教师讲授为主,兼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讲授流动阻力与边界层概念时,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流线型实例;讲授自然对流时,引导学生分析暖气与冷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又如上讨论课时,选择有启发性、思考性且有一定工程意义的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预先准备一些问题,课堂上设问、引导。有了一定的准备,课堂上师生讨论热烈,学生广开思路,通过讨论,最后提炼出工程观点。学生听课难免有些疲倦,师生互动,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讲完一个内容后,老师编写一些选择题或问答题,请学生回答。既总结了讲授内容,又促进了学生思考,起到了师生相互交流和相互激活的作用。

八、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改平面、单一的教学方式为立体、丰富的形式,通过多种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可根据需要,在讲解时播放动画、录像或插入图片等,利用这一功能,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思考、演示、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进行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介绍夹套式换热器时,指出其主要缺点是热阻大、传热面积有限,因而常常不能满足生产所要求的传热量。用动画演示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釜内设置蛇管式换热器以弥补传热面积的不足;釜内安装搅拌器,提高釜内液体的湍动程度,使传热系数提高;用泵将釜内液体抽出,通过设置在釜外的换热器换热后再循环回釜内的外循环流程。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强化传热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九、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精心备课,将内容合理整合,部分作为浏览,将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主要知识点上。由于教学节奏加快,可增大信息量,将新方法、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气液传质设备一章为例,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需6小时才能完成,采用多媒体技术后,4小时即可完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用课件提高了教学节奏,增加了信息量,但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接受、理解能力,避免学生听一堂课笔记记不下来,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提前上网或校园网“教育在线”进行预习,提高了上课效率。结合作业、期末成绩评定分数,期末考试采用考教分离模式,并进行试卷分析,为考试质量的控制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评卷质量,使得学生考试成绩公平、公正,经得起检验。开学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老师的邮箱、手机等联系方式,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多途径的交流。学生给老师发短信或邮件探讨学习和作业问题,不管在哪里、不管多忙,及时给他们回复,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柳海兰 韩顺玉.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广东化工,2008年03期;

[2]李德莹 田毅红 龚大春.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广东化工,2008年05期.

[3]余美琼 杨金杯 陈文韬.《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几点体会.广州化工,2010年09期.

教学方法的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法;理论思维能力;经济分析方法;法律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3-03

教学方法对于一名教师能否成功授课至关重要,如何能够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种思维的方法,一名成功的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从效果上来讲单向度的灌输性教学行为,学生只能学到简单知识,并不是他们所要掌握的核心部分。教师教学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思维的方法,而且还能达到理论思维水平的提升。当然要想实现这一步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也正是我们进行探索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一、学生学习《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基础科学,在教学中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经贸类大学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大多能够对于学科专业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能够积极思考课堂问题,并踊跃发言,主动探索,体现出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体现在:第一,对于缺乏专业功底的学生来说,政治学理论的分析与政治学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难处。对于经贸类大学来说,他们的专业方向多为实用性的,比如经济类、法学类等应用性学科,而“从教学方面来看,不同学科领域内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具有不同的要求”,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对于政治学理论的陌生感,即便他们具有对政治学研究的兴趣,但是专业功底的不足仍是制约其深入探索的一大瓶颈,为此,对于这一类学生的教学授课,教师的难度相当大。第二,对于拥有具有专业基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的实践中也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他们现有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尚不能够应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对于初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独立地进行思维判断并准确实践确实存在着不小的挑战。所以,在这方面,本门课程给予的重视稍显欠缺,这也是对此进行详实分析以及调整改善的重要原因。第三,目前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仍然是较为单一与传统,大部分教师的讲授仍是按照以往的思路进行,导致成果的低微和教学模式的僵化,其实,在其他领域收效卓著的很多教学方法都可以适用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而教学方法的开拓与创新正是一门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这门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而推陈出新,使我们的学科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研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的意义

研究学习《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方法对于经贸类大学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门课开阔视野,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其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在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思维能力。经贸类大学的学生专业应用性非常强,然而关于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却显得非常薄弱。在正常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偏向某一个单向度应用性专业,学生经常听不懂教课老师的的知识讲授。部分老师可能会改变授课风格,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和结合实例的方法来讲解,虽然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是一味地迎合学生不利于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授课教师,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二,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方法与路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门学科需要前期基础性课程所提供的理论准备,例如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等课程的学习。对于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些课程大都进行过系统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相关基础课的支撑。此时,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现在教育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而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则是重要的一方面,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将直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有利于学生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维模式。“理论储备与实践智慧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因此对授课教师来说,就是通过《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来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深度结合。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相应的理论,所以还不会运用相应的理论来分析社会现实。作为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或使之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甚至在经过一段实践的训练后能形成比较稳定的思维模式,这样有助于他们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范式,而这正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因素。

三、《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对于《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二是《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中构建科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必须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始终遵循着这样几个理念:第一,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教学。通过老师授课,学生最终所能掌握的相关知识依然是表面的,还很难对这个领域有着专业的分析和运用能力,他们的重心依然是停留在本身的专业基础上,“没有专业基础的人在专业要求较高的行业里面发展,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结合他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使他将所学课程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或者更进一步使他加深对原有专业结构性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第二,将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作为核心宗旨。虽然教师教授一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其获得相关的知识,但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重要。知识是无限的,我们无法穷极世界上的所有知识,所以寻找到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如是,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或者依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而这并不是仅仅通过读书就能获得的能力。基于这种考虑,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例如课堂发言、组织辩论等都要贯穿这种思路,引导学生对这种思维模式产生主观自觉。第三,紧密结合本校的发展思路。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要紧密结合本校特色,比如在很多经贸类大学中,国际化是其重要特色之一,教师的教学方法研究也应具有这个特色。《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实际上也是一门以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为视角的课程,它的国际化内涵毋庸置疑,只是它重点在于政治制度领域,很多学生愿意选修这门课也是基于这个特点。因此,这门课不仅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很多外国留学生也主动选修这门课,他们也正是看到了这门课的国际化色彩。因此,我们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活动中也要紧紧抓住和贯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化特色。

2.《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中采取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路径。结合上面的分析和指导性原则,我们认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应从以下视角出发,既要考虑本学科的特点,又要兼顾到经济类专业、法学类专业、外语类专业、管理类等专业的特点,尽可能达到教亦有道,学有所得的目标。具体来说,我们将要采用这样几种教学方法:(1)经济分析方法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对政治问题的考察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经济根源。如今经济分析方法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这种分析视角我们也可以运用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制度经济学就是经济分析方法与制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的制度分析,主要是政治制度分析又居于核心地位;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方法也日益进入政治领域。很多政治学专业也都开设了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到了博士研究生这个层次,经济的分析方法更是不可或缺。虽然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像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那样熟练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但可以培养政治学专业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基于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分析政治制度问题,通过这种分析方法运用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2)社会分析方法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的应用。受课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取向。教师在讲授《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既要利用来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运用这门课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内涵来丰富学生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析政治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因素,以及学生价值取向的社会政治背景因素及其根源,分析其利弊,有的放矢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最终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人。(3)比较分析方法是《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分析模式,它包括许多具体的分析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国别比较方法、专项比较法、综合分析比较法等。这种分析模式有利于学生找到政治制度的共同点、不同点,并分析其优缺点。①比较分析的逻辑。进行科学比较分析的基础是要找到我们进行比较的逻辑线索。我们在讲授《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分析逻辑,即首先以政治制度的因素作为切入点,如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等;然后再具体分析各种政治制度的异同,这还主要是在理论层面上,虽然我们也是结合具体国家的政治制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述,但还不是对某种类型的国家政治制度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我们运用上述提供的理论工具对某种类型的政治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这个教学逻辑,有助于我们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达至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国别比较研究。在授课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国外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因素并不十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先介绍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些特点,然后结合我国相关制度的情况比较分析。通过直观的国别比较,使学生了解各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的比较、鉴别、判断直接告诉学生,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比较和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去思考问题,对自己进行考查,学会认识自己,“未经考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现内心善良的火花,靠他们自己使之变成熊熊烈火。③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国别研究虽然是比较研究方法中最好的一种方法,但它也有弱点,即把政治制度进行分类,然后选择代表性的国家从宏观上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对具体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涉及的还不多,也不能对于政治制度的细微差别进行详细的解读。因此,还需要我们采取专题或专项研究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式的解剖和分析,尤其是对于研究对象很具体,范围也较小的制度,通过研究不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异同点,而且能够对其程序运作的效果做出判断,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这种比较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准备大量采用这种实验室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比较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理论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分析具体政治制度的异同、利弊的同时也能推动学生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因此,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力争做到的授课方法。(4)制度分析方法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所针对的主要是中文、外语、人文类学生,这种专业应用性很强的学生通常对政治分析不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一本书只看表象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体会书中思想的更深层次,例如余秋雨教授就认为《李尔王》包含三个层次,普通人只能看到第一个层次,专业人士也许能看到第二个层次,而第三个层次则很少人能及了。由此可见我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如果中文系的学生不了解认识和分析政治的方法,那他就很难成为一个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成就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这部分学生,使其能树立正确的看待政治科学的态度,把政治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理解,破除其过去在思想上对政治行为的错误认识。应该说在我们学校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应用性专业的学生通常在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先定的印象,认为政治是消极的。而我们作为教师的,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分析政治。(5)系统分析方法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途径被许多教材列为学习方法或研究方法之一。任何事物都是由一个复杂的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事物的任何系统性构成因素,而要对之进行有效整合。虽然系统分析方法需要经验的累积,需要在实际中不断的探索和磨炼,但我们认为如果能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例如在讨论中提出单向度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多向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考,也能锻炼学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的能力。

综上所述,《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仅凭上述的授课方法和学习方法尚不能及,我们还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探讨。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状况来讲,上述方法在36学时的课程中是完全适用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上述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研究手段和思维模式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侯月华.做好小专题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教科研,2010,(10).

[2]严存生.法律对稳定的价值[J].社会科学,1991,(8).

教学方法的理论范文第3篇

中学 教育 历史 悠久,在过去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经验对今天的教学管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 发展 ,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又以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师。这就会造成较多的管理问题的出现,文章拟论述当前中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1 当前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

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区、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限制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发挥。下级遇到难题,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1.2忽略教师的个性作用

面常规用一个模子衡量教育行为,譬如在备课组活动当中实行统一要求,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忽略了不同班级的学生层次,备课中要求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老师成为用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

1.3重数量轻质量管理

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并没有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看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看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看写的教案厚不厚,写了多少页, 政治 学习评先进,看的笔记抄了多少字,字迹工整不工整,教学管理干部年终写 总结 ,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听了多少节推广课。这些教学管理干部将不能量化的也要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1.4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课堂教学仍是把传授陈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 考试 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综合评价。

2.1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

因为教学内容、学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 发展 变化,教学过程也必须随之而变。教学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首先要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注重教案的创新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者应把教师的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学常规管理中,采取每节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附于该节教案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教师个人应写好学月 总结 ,分析一个月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有哪些突出问题等,制订下个月的改进方案,提出自我奋斗的目标。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2.2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

在管理机制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由己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管理方法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倡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抓教的管理,关注教师的 教育 方法、教学效果,还要抓学的管理,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2.3提高教师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作为教学管理者不仅应有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还应具有 现代 管理科学知识,在深厚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提高能力。为使教学管理科学化,适应开放的学校系统,教学管理者急需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管 理学 理论,以条件性知识为依托,增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要加强提炼,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科学理论相联系,上升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

2.4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管理意识

教学的创新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创新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导、支持和保障,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又会促进和深化教师教学的创新,使教学创新不断发展。

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而且要将教师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这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来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教育思想要转变,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者应以新教学观来透视、分析、管理今天的教学。教学管理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

规范教学行为,变革教学中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依法治教,按照规定的计划、大纲、教材管好教学,必须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提高以有序的管理为基础,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

3 结语

如何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使教学管理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管理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中学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是关于当前中学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的较系统的研究,以期能够对于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 文献 :

[1]覃源滋.新课改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J].广西教育,2006,(6).

教学方法的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MI理论 大学外语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MI理论,也可以成为多元智能理论,MI理论和传统的理论有很多的不同点,加德纳教授认为一种信息处理的生理心理潜能也就是智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这种潜能可以被激活,进而使得某个问题被解决或者创造出一种文化产品。人类的智能分为八又二分之一种,传统智能理论认为人类个体只具有单一的智能,而MI理论认为人类个体可有8种或者8种以上的智能,人类可以利用这些智能解决问题,每个人的8种智能的组合的不同造就了人之间的差异,这也为将MI理论应用于教育中提供了前提,可以根据人的差异开展新型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将MI理论应用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这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本文对基于MI理论的大学外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 MI理论的研究现状

自从MI理论被提出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就兴起了学习与实践的热潮,MI理论推动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教育的发展。尽管MI理论已经被提出了20多年,但是对MI理论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MI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不断地对该理论进行完善和丰富,并相继出版了不少的论文和著作,还有许多其他的教育家和实践家也不断地对MI理论进行着研究,推出了一些将MI理论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教育中的著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大卫·拉齐尔的《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法》,该作的核心观点是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围绕多元智能来教,为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新方法。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将MI理论引入到我国,并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使得MI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改变了我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MI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还不是很成熟,如何以MI理论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关注,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来开展教学,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亟需探讨的课题。

2 基于MI理论的大学外语教学方法

2.1 转变学生观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老师要对于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进行更多的关注,不能将学生简单地定位为好学生与坏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实行更好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观。首先,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智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差异,MI理论中说的几种智能都是平等存在的,没有任何一种智能就比另一种智能优越、高级。其次,教师的关注点要进行转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普遍对于学生的智能有多高的关注更多,基于MI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能是什么类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MI理论,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的强项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并通过多种的途径与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对知识有准确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老师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形式化地运用MI理论的情况出现,而是可以真正地消化并理解MI理论。MI理论提出了8种不同的智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8种智能采取8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但是老师在教授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运用智能方法教学,不求多用,只求用对。

2.2 转变教学观

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中的单一教学方式,要学会利用MI理论,开展多元智能化教学。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更加多元化。例如,英语是一种语言,但是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局限于语言智能的范畴,在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智能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要合理运用其他的智能来使得教学内容更科学合理地展开,充分使学生多种智能的潜力得以发挥。

2.3 转变评价观

想要使得MI理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仅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变,还要对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改变。我们在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着重培养的时候,还通过传统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这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们要基于MI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观进行转变,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取的评价策略。当前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的评价依旧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这是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不可改变的,考试的评价方式不能够全方位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因此我们要在考试的评价方式之上结合MI理论开展更多种评价方式,比如通过课堂的观察、访谈等方式,通过口语的交流来考查学生听说的能力,并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改变了评价的方式,才可以更好地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总结

MI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与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培养的情况,向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进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以MI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对学生的智能类型加强关注,尊重学生间个体的差异,通过转变学生观、转变教学观、转变评价观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更全面更综合的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能走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的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维方法 物理概念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41-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课程规范变革和物理教学改革实践中,多数教学人员深刻的认识到了用心地探讨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在课堂让学生接受物理知识、受到物理方法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师追求的重点,也是教学的主要难点。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初步构成了一种以集凝、诱思、精讲和多用为一体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模式,其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1 物理教学概述

物理课程教学是一种以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进行探索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设备器械应用其中,使得这些知识和设备能够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目的分析,其主要的教学要求在于促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形成过程,并通过这一基础知识和内涵进行延伸,使得其能够与其他学科知识要点和生活实践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行为思维、直觉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更存在着的一定的理论价值与指导价值。

经过过去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在现有的教材体系基础上采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根据物理学发展规律和特点来促使学生深入地研究物理、发掘物理规律和研究学习方法的基本模式。这也是目前物理教学工作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

2 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设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概念之前应当先通过观察、实验、参加相关活动以及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和相关的形象化直观图片来展示。随着近几年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引进,以电脑模拟和幻灯片教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方法逐步采用,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创设物理概念有关的物理情境就显得尤为简单,是把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物理概念有关的现象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新颖、感性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个明晰的影响和表象。

3 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的策略

在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工作中,其通常都是以课程改革和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不断探索物理教学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要性。时至今日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受到有效、科学的物理教学已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重点,也是现代化教学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通常都是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的。

3.1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思维方法培养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物理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工作中,物理概念主要是物理现象、物理本质反映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是通过对抽象物理现象进行事实描述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正确的概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同时更是有助于形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也是辩证思维的主要手段,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概念思维的必要性,然后创造出相关情境,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物理规律作为客观物体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是指导物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事物现象中相对统一和静止的环节。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在物理教学中,各种规律都表现出若干个联系方式,它们不断的反映着物理两之间的关系和特定条件,同时也影响着物理思维方法的研究。总之,在物理教学工作中,要将物理概念与规律有效结合起来,从而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让学生整体思维和素质的提高发挥出积极作用。当前教学工作中,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主要有理想化方法、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等。

3.2实验教学中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持续进行离不开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实践,在当前物理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将实验教学已设置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整个物理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动力依据。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的物理实验而言,在教学工作中通常都是将“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摆放在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之前,从而体现物理教学工作中实验的重要作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实验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同时对教学态度和素养也是目前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没有观察,就不存在科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观点,也是实现物理教学实验效果的主要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认识开断起源于科学的观察,可见在物理学中观察是多么的重要。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观察也是受到兴趣的调节和制约的,兴趣的品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制作一些新颖、趣味性强的实验教具,并巧妙地进行演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识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和生产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观察本身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针对初中学生来说,活动常常不明确目的性,容易受外界干扰。教师在实验前,应使学生弄清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顺序,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指导,会对学生的观察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样,使绝大多数学生能观察到应该观察的现象,达到观察的目的。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对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没有全面、深刻、敏锐、准确的观察力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