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工程的意义

交通工程的意义

交通工程的意义

交通工程的意义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对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模糊混乱状况,本文先引入广义信用概念,后界定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并阐述其内涵。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是在工程建设工程产品交易中的信用关系,不是狭义的信用一借贷或赊销,而是工程建设市场交易双方以合约约束双方权利义务且互为授受信方的更为广义的信用关系,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在特定类型建设工程项目交易中诚实守信的主观意志和遵守承诺、履行合约的客观能力的统一。

1序言

概念界定是分析问题的基本前提。然而,在近年来才开始的对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的研究中,对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的界定或认识仍然模糊不清,此问题表现有:

(1)把工程建设市场信用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的道德问题,将其理解为市场参与主体是否诚实守信的伦理行为;

(2)简单地借用金融信用概念(即贷款信用)或商业赊销信用概念,把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理解为“工程建设市场”的“金融或商业信用”,忽视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的特殊性,不加区分和界定;

(3)把工程建设市场信用局限于承建方信用,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工程建设市场另一方——建设方的信用;

(4)把工程建设市场信用范畴扩大化,把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双方与该市场主体以外经济个体(比如承包商的二级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信用关系也包括在工程建设市场信用范畴之内;

(5)仅仅针对工程建设市场的失信表现,谈工程建设市场信用问题,把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模糊地定义为工程建设市场参与方的失信或守信表现;等等。

因此,对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源于一般信用概念,它又有自身的特有含义。本文试图,从一般信用的概念人手,引入“广义信用”的概念,再通过对工程建设市场交易特点分析,对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的概念进行界定。

2信用

《辞海》(1999)对“信用”的解释是:一是“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它包含伦理学和经济学两层含义。理论界一般也把信用分为伦理学意义上的信用和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

伦理学意义的信用是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正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经济信用与伦理信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要求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不同之处在于伦理信用主要指道德观念,是人际交往的社会美德,而经济信用则主要指现代经济中的一种资源,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可有狭义、较广义和广义之分。

2.1狭义的信用狭义的信用概念,特指金融信用,一般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换句话说,从信用的大小方面来看,狭义信用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作的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

2.2较广义的信用较广义的信用,除了包括借贷之外,还包括赊欠、预付等,较广义的信用即是前述《辞海》的第三条解释:“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与此基本上相同,《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关于信用的解释是:“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的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El期偿还借款或偿付贷款,并支付利息。”“较广义的信用概念还包括商业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指不同所有者企业之间由于商品赊销、预付行为所引起的授受信活动,体现的是一种暂时让渡商品或提前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

换句话说,从信用的大小方面来看,“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后者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经济学与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是指在社会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经济生活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诚实守信基础上的一种承诺。它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能力,即接受信用的一方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得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较广义的信用是最为普通的信用形式。

2.3广义的信用较广义的信用所涉及范畴仍然有限,难以涵盖“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以外更复杂市场交易的信用内涵,比如工程建设工程市场交易中以合约约束双方权利义务且互为授受信方的复杂信用关系。因此,应有更广义的信用概念。广义的信用是指:在契约经济中,经济主体诚实守信的主观意志和遵守承诺、履行合约的客观能力的统一。

3工程建设市场信用

工程建设市场信用属于程建设市场主体的商业信用。但是,如前述,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不是简单的借贷或赊销,狭义的或较广义的商业信用难以涵盖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的内涵,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是工程建设市场领域的“广义的信用”。它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双方在工程建设工程产品交易中的经济关系,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双方履行工程建设产品交易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产生的信用关系。

3.1工程建设市场交易的特点

在进一步界定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之前,有必要先分析工程建设产品、市场交易和工程建设市场失信的特点。工程建设市场主体是Tl程建设产品交易的双方,即建设方和承建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勘察等)。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也是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的主体。工程建设市场客体是指工程建设市场交易的对象,即工程建设产品。按项目实施方式不同,工程建设产品可以分为工程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分阶段产品,单阶段或组合进行交易。在传统的DBB(设计一招标一施工模式)实施方式中,它们可以分为勘察、设计、咨询、监理和施工等分阶段产品或服务:

(1)可研阶段:勘察、设计咨询、可研报告;

(2)设计阶段:设计咨询、设计报告和设计图纸;

(3)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和施工图,招标服务:

(4)施工阶段:实物工程建设产品、监理服务。其中,以实物工程建设产品的交易为核心。实物工程建设产品的主要特点有:

(1)固定性:工程建设产品必须是根据建设方需要在指定地点生产,产品本身是固定而不可移动的,只能现场生产,不可工厂制作。因此,一旦生产,承建方无法收回,建设方也无法退货。

(2)不可逆转性:工程建设产品一旦生产,则无法逆转,即无法“重新制作”。因此,进行每一道工序之前,都必须验收上一道工序。

(3)单一性:每一个工程建设产品的设计图纸、使用材料、施工工艺、地质气候环境条件、材料劳力价格环境等综合条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一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完全复制的。

(4)长期性:_T程建设产品的生产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5)庞大、复杂性:较于其他一般产品,工程建设产品体积庞大、功能复杂、涉及原材料品种多样、工艺繁复等。

(6)社会性:工程建设产品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涉及社会公众利益。承建方须按资质管理,生产程序必须符合规划、环保、消防、城管等相关要求。

(7)专业性:只有具有特定专业资质的企业才被允许、才有能力生产工程建设产品。

由于工程建设产品的特点,工程建设产品交易也具有别于一般商品交易的特性。工程建设市场交易的特点主要源于生产、交易和支付在时间、地点上的特殊性,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1)直销性:任何一个工程建设产品销售方式只能是建设方与承建方之间的直销;

(2)订单生产性:只能针对特定的雇主的特定要求按“订单”生产;

(3)期货性:无现货交易,先定价后生产;

(4)长期性:工程建设产品的交易周期也就是工程建设产品的生产周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

(5)分期交货分期付款:一般来讲,工程建设产品都是分阶段生产分阶段付款;

(6)不可退货:工程建设产品一旦生产,具有不可逆转性,无法退换;

(7)生产与交付的同步性:生产的同时也是产品的交付之时,交易和生产统一;

(8)价格确定的特殊性:由于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长期性、固定性、复杂性和不可逆转性等固有特性,其价格的确定也较为特别。一般方式是,在招标阶段确定基本价格,并设定价格调整、签证、索赔等附加条款。

3.2工程建设市场失信表现

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交易,由于工程建设市场的产品和交易的上述固有特性(期货性、长期性、产品固定性、不可退换性、产品交付和工程款支付的分阶段特性等)使得工程建设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产品交付与工程款支付在时间上的特殊分离方式,交易的成功要求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履约的极大的信任和双方的守信。工程建设市场交易的时间长,环节多,整个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存在大量失信利己的机会主义风险。也就是说,从建设方要约开始,经招标至签约,至施工中,直至竣工验收以及其后缺陷责任期,双方都存在着失信的可能。双方失信表现可归纳有如下主要类别(以典型的建设方与施工方为例):

建设方失信:

(1)招标中弄虚作假;

(2)确定中标单位后,在签约时,强行要求更改中标价、增加工程量等要约条件,改变要约承诺;

(3)违约指定分包商或指定材料、设备供应商;

(4)拖欠工程款;

(5)变更签证和索赔中违规;

(6)工程结算中违规;

(7)在履行提供施工场地、通水、通电、通道等和理工程项目实施相关手续等合同义务上失信;等。

承建方(施工方)失信:

(1)投标中的隐瞒欺诈:挂靠、串标围标等;

(2)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

(3)施工工艺上偷工减料;

(4)工程进度上的拖延;

(5)变更签证和索赔中违规欺骗;

(6)工程结算中违规欺诈;等。

由此可见,工程建设市场交易的成功要求工程建设市双方: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行为上的诚实无和对合约义务的严格履行。3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概念的界定根据第1.3节引入的广义信用的概念,针对工程建设场交易的特点和失信表现,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程建设市场信用”界定为: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是指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建设方承建方)在特定类型工程建设工程项目交易中诚实守的主观意志和遵守承诺、履行合约的客观能力的统一。它除了有广义的信用一般内涵外,还应包括如下特定涵:

(1)它要求签约时诚实即在招投标时,双方遵守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和程,诚实提供招投标文件相关信息,公平公正进行招投,无隐瞒欺诈行为。

(2)它要求在履约时信守合约即严格按照合约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具体地讲,承建方方面主要是:质量、进度、安全的履约能力;在设方方面主要是:及时支付工程款和履行其他支持项目施的义务。

(3)它是主观意志和客观能力的统一它要求是两者的统一,因为:如果签约时诚实且履约也有信守合约的主观意愿,但是缺乏履约的能力,则其用显然是低的;相反地,如果有履约的能力,但缺乏履的主观意愿,则其信用肯定也不会是高的。

(4)它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双方的信用它不仅仅局限于承建方的单方面的信用,还包括建设的信用;但也不宜扩展为包括双方与其他经济个体在其他市场交易的信用,虽然该信用与工程建设市场信用有一定关系,但双方在工程建设工程市场交易中的信用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5)双方互为授信、受信工程建设市场交易不是简单的预付款订单生产,也不是纯粹的赊销,工程建设市场双方不是单向的授受信关系,而是各自均有按合约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复杂的互为授受信关系。不仅仅某一方有信用风险,对双方来说都存在信用风险。

交通工程的意义范文第2篇

今年是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也是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意义非凡。于2021年2月20日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为一名交通人,作为9000多万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分子,我认为:

一是要充分认清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上来。特别是结合2021年,既是我们党百年“华诞”,又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更要通过学习党史,不断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进一步厚植初心,强化使命,以不变的共产党人本色,投身伟大的奋斗历程,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发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切实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到“党在心中”。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强调:“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0年11月1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提供坚强支撑。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在 “十四五”期间拟对125.102公里的县乡道提升改造,推进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建设。到2035年,基本实现县道三级及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全覆盖。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虽做不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但不将党的事业、交通事业装在心中,不能认清形势,为党分忧,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交通工作实践中,自觉将“交通强国”“交通强省”贯穿于日常工作,体现于每一个环节,用职业的忠诚来实践对党的诺言。

交通工程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交通文化的内涵

交通文化包括交通工作者在交通行业建设中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交通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部分,也是交通企业的灵魂、动力,有以物质文化表现的公路、桥梁、隧道、航道等建设成果,也有以文字反映的交通建设、维护、管理等制度文化建设成果,同时还有人、交通、资源与环境互相融合的交通关系。交通类高职院校是培养交通行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在继承和发展交通文化上,校园文化建设与交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两者相互交融、尝试融合有利于展示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办学的传统和特色,有利于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交通文化底蕴,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交通类高职院校与交通文化相互交融、尝试融合,也是实现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有力途径。

二、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

按(教职成2015年6号)文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结合交通文化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具有以下特征。

1.高层次的德育品质力“高技能”是履行本职工作的保证,“高素质”则是做好岗位工作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高素质”是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是确保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现代交通技术日新月异、天堑变通途的今天,交通行业员工在不断突破人类想象极限的同时,更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交通战斗精神,需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航标灯”、“铺路石”的职业理念和职业使命。因此,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增设相关课程,将交通行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的职业理想,强化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

2.职业性的课程教学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高职课程具有职业性,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是要构建职业性课程。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课程建设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沿袭普通高校的教育方法,重理论、轻技术应用。对于交通行业而言,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更高,职业能力调查、岗位知识和能力素质要求都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制订岗位式的专业课程,完善课程结构,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以往课堂以老师为主体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模拟情境、互动式情境教学方法,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实现职业文化的内化和培养,让学生快速融入工作场景,并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3.高阶性的技能水平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普通高校培养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不同,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纯技能人才也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操作能力较强,具备一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会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实现技术性转化,解决工作现场的实际问题,是理论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4.创新型的思维能力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交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突破,技术、人与环境相融自洽的交通文化也在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对行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显示,用人单位不再仅仅要求员工只会埋头工作,而需要能够面对实际问题快速做出灵活处理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些新的人才需求变化对目前的高职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交通文化的意义

交通类高职院校积极引入、依托具体的交通行业文化元素,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交通行业特色,强化协同育人,这对为交通行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交通人”培养实效开展“政校企行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交通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与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联合组建行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职业性课程,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生产性实践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企业工作场景中有机地把学生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会“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场氛围。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交通技能人才,而且可以让高职学生通过接触交通企业及其文化而受到交通精神的感染,促进其自觉践行“交通人”的使命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因,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相关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学生由认识职业到逐步敬业,进而达到乐业,从而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

2.有利于凸显“交通”品牌文化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除了要符合高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外,更应结合区域行业打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对交通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而言,凸显交通品牌特色是其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行业、区域社会需求的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单位中导入交通元素,融入交通文化,打造出“桥梁文化”、“公路文化”、“海事文化”、“运输文化”等一个个富有交通元素的文化特色品牌。

3.有利于促进“准交通人”职业素质养成教职成2015年6号文件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宣传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交通文化,通过杰出“交通人”的事迹、演讲等途径,让高职学生感受“交通人”在交通建设事业中前赴后继、勇于开拓创新和不畏艰辛的进取精神,学习体会“交通人”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体会到我国交通事业的光辉业绩,树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激励学生思想上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有利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用先进理论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

四、交通文化融入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结合交通行业特色,将交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融入校园管理和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中引入交通企业行为规范,构建类似企业的岗位评价标准。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培养的是适应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应该符合交通企业的用工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结合行业、岗位特色,借鉴交通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考核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考核标准,培养符合交通行业标准的学生。比如,在“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中,将掌握工程机械维护、修理、施工设定为教学目标,将设备操作、养护、维修等项目划分成独立的实训单元内容,根据企业操作手册和管理规章,拟定出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纳入诚信经营的理念,使学生通过类企业化的系统学习、培训和考核,尽快符合企业用工标准,胜任岗位工作。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适当吸收、融入交通企业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涵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和纪律等范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每个学生之中,对学生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高校都会制订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管理制度,以规范校园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制度文化对保障学校开展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师生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纪律和工作态度的约束都较强。但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高职学生基本上是无法体会到企业制度文化,也就无法适应以后实际要面对的企业的环境,这也就造成了目前相当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频繁跳槽换工作、有业不就,对自身职业的忠诚度不够,对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的适应能力低、工作热情低。为使学生尽早更快地适应企业,学校可以在制订规章制度时适当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既强调制度的刚性,又以人为本,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给学生发展的带来更大的柔性空间,使学生在刚性约束下自觉提高纪律意识、安全意识。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灌输“交通人”的职业使命感校园文化建设与交通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吸收交通文化中的优良因子,通过学校的社团组织、文体汇演、技能技术竞赛、社会实践锻炼等活动宣传交通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交通人”的职业使命,将行业、企业的职业文化和职业素质、能力要求等融入校园教学,展示交通企业精神风貌、传递“交通人”使命感,在学生心目中塑造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拼搏竞争的“交通人”形象。

交通工程的意义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设计;项目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一、《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高二第一学期开始开设《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包括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三门具体课程。该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的同时,几乎每天都会跟Internet打交道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应用的舞台。例如.学生可以为自己建立个人网页.维护自己的“博客”.为班集体建设网站等等。

建构主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因此,笔者在《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以小组自主、协作完成的形式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在阶段教学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笔者使用项目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为学校9个科组进行网站建设与维护。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逐步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备受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传统教学模式两种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方法上往往满堂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业负担过重。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学习伙伴和教师等)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

目前,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笔者采用的是项目教学课程设计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下具体应用.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

确定教学目标《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是Flash、Dreamweavel"、Photoshop三门具体软件课程的综合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综合这三门课程.用实际项目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由此获得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新知识。应用是最终目标.网站建设可以贯穿整个知识体系.是学习该课程的最高目标学生在学习了三门具体的软件课程后.可以进行课程设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开展课程设计正是这阶段的教学目标所在.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题”。

创设情境.确定任务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笔者把为学校9个科组建设网站作为具体项目.将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以完成一个科组的网站建设为任务.具体的网站设计需求.由各小组对相应科组进行调研后讨论确定网站设计围绕任务展开.这个确定的任务就是项目教学中的需求分析学生通过项目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了解到社会对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具体需求.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从而查找资料加以学习各小组必须在三天内确定任务.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网站的主题、用户(各科组)的具体需求、主色调、布局、小动画、课程设计的大致时间安排和进度、小组成员的分工等等。所有的过程教师都不参与.教师需要做的是仔细听取并详细记录学生交流的内容。

(二)自主式协作学习

以小组确定课程设计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小组长领导全组成员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大环境中开展小组的所有工作:小组发言人负责小组对外的交流沟通工作:小组资料员负责与对应科组进行沟通获取网站建设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及具体的设计需求等工作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共同协作。互相磋商。在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第一节课进行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每个小组将课程设计在班级上进行演示讲解.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

交流的时候需要讲清对应科组的具体要求、小组对用户具体需求的理解、颜色搭配的原因、各组成部分的意义等等当然也可以提出遇到的新问题.寻求帮助。交流讨论中好的建议和方法都会得到应用学生掌握了项目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表达能力、协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同观点的交锋.不同方法的展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学到了他人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经验。

(三)课程设计的效果评价

交通工程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 声音 意识焦点 体态语 语言功能 意义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在人类文字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头语,也就是语言的声音进行交流。语言作为人类交际思维的工具,贯穿于人类说话的全部活动。语音是语言的基础。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达信息和创作文艺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声音。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以声音作为物质外壳,表述某种特定的内涵的思维与交际工具。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征为言语语言,即是通过声音和文字进行交流。在这里详细表明声音表义的两种途径,并引进体态语的概念,通过两者的对比清晰可见声音表义的优势;最后通过语言的各种功能着重阐明声音表义的实用意义。

一、声音表义的途径

语言用声音表义生成的词语,基本有两大途径。一是拟声表义,用事物的声音表示那个事物。如:哦―鹅,呷――鸭,叽―鸡,喵―猫,布谷―布谷(鸟)。但是拟声表义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毕竟可以拟声的事物太少,普天之下的事物那么多,所以不可能都采用拟声表义的方式,也就是说拟声表义不是通途。那么就会涉及到第二种表义途径。

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人类经过漫长的历程,终于解决了发音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的是声音和意义的对应、联系,这样才能实现告知的需要。人类对外部世界事物的感知的“东西”都会储存在人类的大脑里,同时人脑将其加工。那么当人类想要对其他的人表达自己的这部分精神意识内容时,就需要借助于声音,将某种声音和自己的某种精神意识内容相对应、联系起来,在这里人类的意识焦点这把手电筒就为其创造了条件。人类的意识焦点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状态,一是为外部感知的事实牵引。当人类将这部分外部事实移入人脑并进行感知时,人的意识焦点这把手电筒就照亮了这部分精神意识内容;二是为人脑思考的对象所牵引。当人类集中思考某一对象时,意识焦点就会聚焦在人脑正在思考的对象上;第三是漫意识状态。这个时候意识焦点是游移的,在人脑繁杂的精神意识内容里,意识焦点不知道会聚焦在哪件事物上,当意识焦点同时聚焦在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上时,人类的语言便产生了。这两个不相关的内容就是声音和意义。例如:当人类的意识焦点聚焦在声音“baba”上时,也同时聚焦在了人类精神意识内容里的“爸爸”,这个时候声音的“baba”就用来表达和告知我们精神意识中的“爸爸”,当某人发出声音“baba”时,其他人就知道他表达的意义是“爸爸”。这部分就是声音表义的第二种途径,也是最为主要的途径。随着意识焦点更快更多的同时照亮两样不相关的东西,声音和符号的联系和对应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人类的语言变得更为高级和复杂。声音表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二、声音表义的优势

语言作为人类进行相互交往、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媒介或手段,在交际过程中表征为口语和书面语。同时还有其他的表义方式,如体态语。所谓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具体而言是指人们借助表情、姿态、手势、肢体动作、视觉接触、触摸、闻嗅等进行相互交际的非语言交际符号。

体态语交际表现的劣势一是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地域、民族、种族、文化等因素都决定着相同的体态语却表现不同的意义。尽管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包括体态语已经有了相互吸纳、互相融合的迹象,但是中西方在体态语上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相同的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表达不同的含义。体态语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容易引起歧义,容易给交际带来不便。但是通过语言的声音交际就不会存在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达。因为声音表义其中之一途径――拟声表义,语言不通,但是通过惟妙惟肖模仿发出的声音,可谓普天之下的万国通语。目前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广为通用的就是使用双方都熟知的第三方语言,所以说利用声音交际是最便捷最通用的交际方式。

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却诉之于听觉。体态语这种依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行,黑暗或是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行。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到阻碍。用体态语交际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手,这时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情,说话用嘴,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做事情,两者可以同时进行。由此看来声音是最适合人类的告知形式。因此,在人类交际的需求下,人类身体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类的发音器官逐渐成熟,人类的语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声音表义的意义

语言是通过其自身的符号系统(语音、文字)赋予外部世界的事物、事件以及人类的体验和情感以意义的。语言的功能按照语言学家奈达(Nida)的说法,就是指其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在语言的两大功能中,我们可以看到声音表义的意义。正是声音表义赋予了语言的各种功能。

(一)语言的心理学功能:(1)命名功能。这是指语言被用作标识事物或事件的手段。例如,人们最初看见一只狗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叫什么,人们只是知道它是欢蹦乱跳的事物,这会在人脑里留下形象。通过声音表义的第二种途径我们知道当意识焦点同时照亮两个不相关的事物,那么这个事物经过约定俗成就被赋予了意义,即分别给它们命名以示区分。语言的声音使得大脑里各种事物混杂的局面得到了控制,使我们知道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

(2)陈述功能。 这是指语言被用作说明这些事物或事件之间所发生的关联的手段。例如,我们看见草原上一群马在吃草,我们想把它表达出来,我们就会说:“马儿正在草地上吃草。”草地上的牧马人跟我们打招呼:“嗨!你们好呀!”我们回答:“谢谢啦!”回去后我们可能会有把此事告诉家人的心里需求。于是,我们就会对家人说:“今天我们去了草原。在那里我们受到牧马人的热情欢迎。马儿正在葱绿的草地上吃草。我们眼前是一派美景:蓝天、白云、绿草、骏马。太美了!”我们通过声音来陈述整个事件,进而表达我们内心的情绪。

(3)表达功能。这是指语言被用作表达自我情感和主观感受的手段。例如,当人们听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或传闻或看到令人惊讶的事物时,人们可能会说:“天啊!”;当人们遇到或听到可怕的事情感到惊慌时,人们会说:“太可怕了!”。正是由于声音表义我们才可以将语言的表达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语言的社会学功能:(1)人际功能。这是指语言被用作维持或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例如,亲密朋友的聚会上,人们会说:“来吧!让我们开吃!”此时语气轻松随便,不拘礼仪;在就餐时,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人们会说:“给我来点汤!”这是自家人无须讲礼节。以上在交际过程中体现的语言的人际功能,都是通过声音表义得以实现的。

(2)信息功能。这是指语言被用作传递信息的手段。广义上说,每一个人在说话时都是在传递某种信息。例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这是通过语言的信息功能阐明声音表义最明显的例子;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每天都向大众传播无计其数的新闻消息,这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发挥的极致。语言通过声音发挥的信息功能使我们能够记住过去,应对现在,预期和规划未来。

(3)祈使功能。这是指语言被用作指令的手段,如命令、请求、建议、规劝等。如:孩子乞求母亲:“妈妈给我买个玩具好吗?”这种商量带着撒娇的口吻可以软化家长的心理,最大程度的使小孩的心愿得以实现;妻子规劝丈夫:“不要吸烟了,对你的身体不好。”听对妻子殷殷关切的话语,丈夫自然会下定决心戒烟。如此种种,不胜枚举。通过声音表义发挥语言的祈使功能,势必会影响、支配或引导受话人的行为举止。通过声音表义传达的语言的祈使功能,最能体现说话双方的相互关系。

(4)述行功能。这是指语言被用作宣布行为或事件的手段。说话人的讲话内容与受话人密切相关,直接决定或导致受话人身份地位、社会状况或机遇的变化。如:婚礼上,证婚人向新婚夫妇以及众人宣告:“你们正式结为合法夫妻。”通过证婚人传达出的这句话是神圣的,也是婚礼仪式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语言都是通过声音发挥它的述行功能,通过声音表义我们得以了解说话双方的社会现状。

(5)煽情功能。这是指语言被人们用作煽情的手段。如:慈善活动组织者的语言可以触动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解囊相助。通过视频短片或是亲身经历讲的小故事,使更多有能力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相声或小品演员的语言可以引发受话者的开怀一笑而忘记烦恼。总之,在这种种场合,语言都可以通过声音表义发挥其传情、煽情功能。从而使交际双方能够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使人们的人际交往更加的顺畅。

当然声音表义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些劣势:有声无形。在人的感觉系统中,占第一位的是视觉,听觉远不如视觉来的实在又具体;转瞬即逝。声音传播的方式是依照时间流程展开的线性传播,时间短促,几秒或是几十秒,因而转瞬即逝。听话者很难记忆说话者的内容;无法存留。声音表义的内容很难重复阅读和查阅,不可保存,这在应用的广度上会有相应的限制。尽管声音表义存在以上诸种劣势,但是和其体现出来的优势比起来,实在是很微不足道的,所以声音表义仍然是人们交际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总之,语言的声音犹如音乐一样变幻无穷,除了上述提及的语言功能多样性中体现的声音表义的意义外,声音表义在日常生活中亦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代语言学家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小孩学习母语以及成人学习外语时候,先掌握语音的效果好于先掌握词汇和语法。可见,声音表义在生活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使用更加得体,用词更加恰当,人际交流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