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军队财务;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军队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军队财务管理主体运用各种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军队财务管理客体施行精确保障、精确控制,以实现对军队财务活动全部流程科学运行、全面提升军费使用效益的一种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机制。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着力点主要在制度建设、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和财务改革等方面,突出体现精确保障、精准理财、精细管理、精益求精的内涵。因此,强化军队财务精细化管理,其背后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强有力支撑和推动,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针对军队财务精细化管理面临的管理标准制度不够量化细化、管理方式手段不够精细、管理监督机制不够有力、管理技术手段不够健全等问题,选准发展方向和路径,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财务信息化进程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精细化管理成果来验证信息化建设效能。

一、突出精准保障,统筹财力资源配置

突出保障精准度是军队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本质要求。要以“精准保障”取代“规模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地为部队作战训练提供点对点的经费供应保障。精准保障重在突出实效,克服那种以某种原因反复要钱但始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应区分平战供管要求,根据经费类别和科目,从投向投量、预算编制、指标下达、资金划拨、报销结算、建设成果、使用效益等各个环节和不同方面,突出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时性,就财务保障完成时限、达到效果,建立量化、具体的标准体系,并结合保障实践不断改进完善,便于财务人员在实施保障的过程中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尺度。

突出精准保障,必须加强对财力资源配置的党委统管和科学统筹。要认真落实“权在党委、钱在财务、事在部门”的基本原则,统筹抓好聚财、管财与用财,集中财力,聚焦保障,努力增强财务综合保障效能。要加强经费集中统管,严格落实经费资产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直达收缴等制度,把各种来源渠道的经费资产全部置于党委宏观调控之下,通盘考虑,统筹分配,真正做到决策科学、配置合理。要加强预算项目论证,逐步建立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和预算项目论证制度,搞好项目审核,确保预算项目的科学合理。各级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专项任务、战备演练、基层急难问题等项目的调研论证,为党委首长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有限经费真正凝成“拳头”,形成合力,提高效能,集约保障。

二、突出快捷保障,畅通财务供应渠道

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作战节奏加快,决策周期缩短,使武器装备和军事行动的时效大大提升,从而导致战争进程将大为缩短。美陆军21世纪部队高级战斗实验表明,数字化师师级作战计划制定时间由数字化前的72小时缩短到12小时,作战节奏提高了6倍;火力请求时间由原来的3分钟缩短到0.5分钟,杀伤力提高了10倍。战斗力生成的快捷高效要求财务保障力的生成也必须快捷高效。

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现代后勤财务保障速率和时效。积极改进资金划拨方式,大力推广先进的支付手段,在条件成熟的单位开通网上银行,建立资金网上划拨制度;广泛应用单位银行卡、电子支付等方式,严格依照年度预算、经费标准和事业进度,及时划拨供应资金,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在途时间,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安全高效。要不断完善专项划拨制度,按照一事一拨、一事一结的原则,对重大任务实施标准供应、直达保障,依据任务时限、首长意图迅即办理,同步实施经费预算下达与资金逐级拨付,不得截留挪用、调整去向、拖延时限,确保党委首长关注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在资金供应上及时准确地保障到具体单位。

三、突出灵活保障,打造军民融合体系

不论平时还是战时,财务保障方式的选择重在创新,财务保障手段的运用贵在灵活。只有灵活性才有效益性,只有讲求灵活,才能降低保障成本。能够借助国家财政金融技术平善财务管理手段的,就不必自己花大钱去搞技术研发;能够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网络体系和电子支付手段实施财力供应保障的,就不必大量运用现金保障方式。这种灵活保障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基于军民融合体系的构建。因此,以国家财政金融体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动力,发挥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灵活优势,“量”与“准”、“快”结合,“稳”与“动”、“活”结合,在大空间、多区域对军队所属单位实施精确、应急、灵活、快速保障,已成为强化军队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目标指向。

当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围绕影响军队财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积极协调军地双方有关部门,以决策、体制、技术、行业、资源、资金等融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统筹、试点、拓展、配套”的总体思路,乘势而为、借势而上,用融合的方法化解改革矛盾,用融合的方式破解创新难题,使配置于军地双方的各种财力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军队与地方经济利益的交汇点,形成“军方主导、民方协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从而使国家和军队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目标。

四、突出规范保障,提升服务打赢能力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信息化应用推广和信息化便民服务为导向,以方便人民群众为目标,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为主要任务,以系统安全可靠为保障,建立个人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卡多用”工作。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一卡多用;统一发行,标准兼容。遵循国家、自治区相关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在全市范围内采用统一的符合国家金保工程规范和标准的卡结构规范、功能规范、数据接口和报表指标体系。

(三)工作目标

从2012年开始,用一年半时间,在全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市民卡系统和应用服务体系,发行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范要求并实行全区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市民卡200万张,实现全市常住户籍人口及非户籍参保人员全覆盖,发卡区域由东胜区、康巴什新区扩展至全市。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市民卡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及城市公共事业领域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市民卡功能,为自治区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卡多用”的公共服务目标积累经验,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政策利民、科技惠民”的目标。

二、试点应用内容

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做实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和方便各种缴费等社会保障市民卡核心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数字”总体规划要求,开展以下三方面应用试点工作:

(一)整合、统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信息系统接口标准,通过社会保障市民卡实现新农合参保人员的医疗就诊费用结算。

1.结算方便。参保农牧民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看病时使用社会保障市民卡,所有费用当场实时结算,改变先垫资、再到乡镇卫生院或到镇人民政府结算费用的方式,缩短医药费报销周期。同时避免人工操作错误和人为舞弊现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费用补偿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激发农牧民参保的积极性。

2.信息共享。同时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农牧民的基本信息实现共同采集、共享使用。农牧民办理参合或参保时只需要提供一次相关身份证明材料,办理其它业务时便可通过社会保障市民卡共享个人信息,从而进一步简化农牧民办理手续和流程。

3.科学决策。各旗区人民政府及新农合管理部门通过新农合报销“一卡通”信息系统查询终端,动态掌握各定点医疗机构及各旗区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掌握决策数据,有利于对有关政策进行前瞻性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二)结合市“数字卫生”的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基本医疗和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体检、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等公共卫生健康多领域的应用。

1.基本医疗。以改善就医流程、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量、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方便病人为目的,整合医院信息系统(英文缩写HIS)系统,实现全市各医院、中心卫生院和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挂号、就诊、付费、取药等服务一卡通用。每个市民都以社会保障市民卡号作为唯一号码,市民的基本信息都存放在数据中心,凭卡和有效身份认证可以调取就诊、用药记录和基本健康档案资料,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为一体,动态、终生连续的管理。

2.社区卫生。整合数字化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健康体检记录和慢性病随访记录等,统一处理与存贮,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以及社区和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及数据分析,实现对病人的连续性跟踪服务,为社区卫生服务部门提供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的信息资料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整体效能。实现凭卡和有效加密手段通过健康档案展示平台自助查询健康档案服务。

3.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完善妇女、儿童保健的信息化管理,凭卡实现保健记录、接种记录等资料的快速检索,配合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实现预约、提醒功能,避免保健、接种等遗漏。应用一卡通有效解决人员流动带来的异地保健、接种难题。

4.其它。整合外来儿童信息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刷卡检索信息,以及整合其它现有和今后实施的应用系统,实现一卡通用。

(三)发挥社会保障市民卡的金融服务功能。整合政府资源,通过社会保障市民卡将各项财政性补贴资金安全、准确地发放至市民手中。

通过社会保障市民卡财政补贴,将财政预算安排的各种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统一通过社会保障市民卡金融功能直接打入农牧户个人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专项账户。借助“金财工程”,构建旗区、苏木乡镇联网的财政惠农惠牧补贴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惠农惠牧补贴的有序、透明和规范管理。推动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和协同服务,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完善政府服务手段,使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卡多用”功能更加科学、安全、便捷。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数据协同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数据存储和转发中心,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储存各类索引信息数据;在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改造、整合,统一数据接口,构建信息交换平台,使各应用系统数据实现单位内部以及跨机构的共享互通,最大范围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以此为数据基础制作发行社会保障市民卡,实现“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二)加快数据采集、比对,确保个人信息的准确、统一。按照养老、医疗、失业三个险种分类对3000多个单位分别进行数据核对,并按照参保状况进行分类,对这些单位的单位名称及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全面校对,按照有无组织机构代码分类,对无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分别按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单位编码代替组织机构代码实现数据统一,同时核实单位的个人参保情况,以确保单位信息准确无误,对核对后的数据进行整理修改并在数据库中存储、备份。

(三)统一接口、统一卡片标准。统一将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卡和专用销售终端(英文缩写POS)作为各部门业务服务通用卡和通用读卡设备,各机构原有的业务卡(含条码卡、磁卡等)在一段时间内可并行通用,根据一卡通推行的进度逐步用新卡取代。

四、实施规划

(一)完善社会保障市民卡管理系统功能,做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上线及新农保、新农合系统对接的各项准备工作。

1.完善社会保障市民卡管理系统,实现参保人员信息数据与社会保障市民卡信息数据的对接及参保人员信息共享,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以“统一标准、统一发行、统一管理”为原则,推行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应用,为市民及时、准确地提供社会保障市民卡各项业务服务。

2.配备专门人员,成立社会保障市民卡制卡数据工作小组及制卡中心,加快社会保障市民卡制卡数据整理工作,完善制卡数据系统,保障制卡数据流程通畅。

3.采集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的农牧民基本信息,提取照片及个人身份信息,完成信息数据采集、比对,实现社会保障市民卡个人信息共享。

(二)完善社会保障市民卡就诊卡功能。

1.确定“社会保障市民卡开通就诊卡功能”方案。

2.进一步推进“数字卫生”项目。

3.整合HIS系统,实现全市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挂号、就诊、付费、取药等一卡通用功能。

4.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自助查询系统,整合数字化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健康体检记录和慢性病随访记录等系统。

5.建立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统、外来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及从业人员体检信息管理等系统。

(三)社会保障市民卡财政补贴功能

1.确定社会保障市民卡财政补贴流程方案。

2.建立相关数据系统,确保财政补贴发放公开化、透明化,提高财政补贴发放安全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市民卡开通金融服务功能。

4.建立联合服务中心,完善服务体系,扩充社会保障市民卡服务网点。

5.构建旗区、苏木乡镇联网的财政惠农惠牧补贴信息化网络系统。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月底前)。组织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下发试点工作实施的相关标准规范。各旗区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全面完成该项工作的动员部署和推进工作。

(二)深入实施阶段(2013年1月底前)

各旗区、各相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市民卡系统和应用服务体系,全面实现社会保障市民卡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及城市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2012年6月底前完成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等地的常住人口发卡工作,2012年底实现全市常住户籍人口及非户籍参保人员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市民卡系统和应用体系。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5月底前)

对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形成文字材料,申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验收,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六、责任分工

(一)各旗区人民政府负责社会保障市民卡建设与发放的组织、宣传等工作,配合市市民卡公司尽快开展制、发卡及业务推广工作,为试点工作的实施创建良好的实施环境。

(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负责社会保障业务系统上线整理工作,指导各旗区按照《通知》要求,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市民卡工作体系,确保社会保障市民卡的社保功能尽快实现。

(三)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社会保障市民卡各项功能服务整合工作,并指导市市民卡公司完成社会保障市民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障市民卡公共服务功能的实现。

(四)市财政局负责整合各项财政补贴功能,实现各项财政补贴由社会保障市民卡发放。

(五)市公安局负责提供社会保障市民卡人员基本信息及其它相关工作。

(六)市卫生局负责完成新农合业务与社会保障市民卡业务整合工作,并协调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各医院、药店的推广使用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整合应用。

(七)市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局负责收集并提出城市公共事务服务中的应用需求,充实和完善社会保障市民卡的服务内容,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八)市市民卡公司作为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外包服务实体,负责各项公共服务业务系统整合技术工作和市民卡的制、发卡工作及服务业务拓展。

(九)全市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发放和业务推广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保障市民卡项目是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各旗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实施主体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卡发放的各项工作。

(二)注重统筹协作。各旗区、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市民卡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市民卡的监督管理,加快信息处理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市民卡领用、发放管理及其运作监督。加快推进个人信息比对整理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实用;领用和发放工作要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认真做好卡的加密与备份工作。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范文第3篇

一、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内容

计财装备是检察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全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管理;对上级检察院补助下级检察院的办案、装备及基本建设经费进行分配和管理;负责交通通讯装备、武器弹药、服装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负责检察院机关基本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承担检察机关经费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申请、核算、管理及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购置和分配;负责检察机关财务、房地产、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环境秩序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负责机关行政管理、车辆管理、保卫、绿化、医疗保健、爱国卫生、计划生育、交通安全和院办公区安全等工作。达县检察院一改以往的计财工作只是管钱管理账的传统观念,从新的视角,明确计财工作的职能,一是负责对全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进行指导;二是对上级检察院补助下级检察院的办案、装备及基本建设经费进行分配和管理;三是负责交通通讯装备、武器弹药、服装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负责检察院机关基本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四是承担检察机关经费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申请、核算、管理及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购置和分配;五是负责检察机关财务、房地产、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环境秩序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

二、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作用

计财装备部门虽然不履行检察机关具体的法律监督职能,但是作为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着为检察工作提供动力的重大职责。为了计财装备工作的有效运转,保障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达县院计财装备工作注重工作方式,充分发挥计财装备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协调枢纽作用,充分发挥计财装备工作“一体化”功能,整合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二)管理服务作用,主动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认真负责地管理好财务、装备、机关等一系列后勤服务,保障检察机关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例如:对财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经费保障能力,精心理财,当好“内当家”;对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以各内设机构为单位建立资产台帐,并将有关资料与计算机上的数据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严格车辆管理,规范公务车辆使用范围,实行节假日所有公务车统一存放的制度。

(三)后勤保障作用,强化财务资金保障、强化办公设施保障、强化生活物质保障等,以良性、充裕的资金保障,保障装备更新换代,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保障检察文化扩大宣传,保障干警福利逐步提高。

三、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特点

1、服务性。后勤保障部门的主要工作性质就是服务性,这一点应该作为基层检察院计财部门的工作方针之一来认识和执行。计财部门应该本着为领导服务的意识,在任何一个领导和整个单位职工有需要的地方及时的给予援手,不断扩大服务工作范围。计财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对整个单位的资金、物资都有着充分的掌握,要保障各种资金安排以及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转,,各个部门需要计财部门配合的时候应该本着热情服务的态度,与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确保工作质量。例如检察干警需要出外执行任务的时候,计财部门应该积极的为其统筹安排车辆、所需资金和各项物资等等,使干警们能够安心的工作,从而合力完成检察工作。另外,计财部门也要在职工的工资、福利问题上多下功夫,保障他们的权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2、管理性。从计财部门的职能来看,计财部门是检察院的“大管家”,承担着全院 “家底”的管理责任。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财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经费保障能力,精心理财,当好“内当家”。二是实行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所在院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登记,以各内设机构为单位建立资产台帐,并将有关数据与电脑上的数据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三是规范机关食堂管理。加强领导,由计财科指派专人负责,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健全各种账目,搞好成本核算,做到菜价公开,适时盘存,日清月结;规范管理程序等,只有加强管理、规范管理,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有效的利用。

四、提高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对策

1、改进工作思路。确实保障经费落实,是计财部门工作重心,也是达到服务高水平的基本要求。基层检察机关经费难以保障的现实一时不可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计财部门要用有限的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服务检察事业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工作。以适应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干警的福利待遇能得到落实,从而实现从优待检目标。

2、二是提高管理能力。根据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关于“努力完善检务保障机制”的精神,改变现行的计财装备工作“小而全”的工作机制,将统一由计财装备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分开,即将后勤保障中可以社会化的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例如由社会上的营利组织提供统一的就餐、交通、会议安排、物业管理、绿化卫生等服务,逐步实现检察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通过创新改革,可以缩减计财装备工作的行政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很好地节约财力、人力、物力的开支。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重点探讨实现财务联勤保障的途径问题。

关键词 军队财务 联勤保障 途径

财务联勤保障要以财务联勤目标模式为牵引,以加强财务联勤理论研究为动力,以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向既定的目标推进。

一、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财务联勤改革

联勤改革相关单位应认真学习、理解军委、总部和战区有关联勤的政策规定和相关知识,统一认识,坚定信念,不断增强财务干部的联勤意识和大局观意识,正确面对利益关系调整,自觉拥护和支持改革进程,做到联勤、联情、联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财务联勤保障目标,必须对保障观念、组织体制、保障方式等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同时也将会涉及到更深层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一是树立集约化保障观念。彻底打破长期形成的军兵种单一保障、各自为政思想的束缚,充分认识联勤财务保障在后勤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更新观念。二是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上来,打破狭隘的局部和小团体利益观念,树立军队建设一盘棋的思想,自觉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不墨守成规,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联勤财务保障新内涵。三是强化依法监督观念。受体制转换所带来的角色多样性、特殊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旧的监督机制已打破,新的监督机制尚未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监督观念,逐步形成一个既有内部监督又有外部检查,既有群众监督又有上级专门检查,既有财务监督又有审计检查的功能齐全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

二、明确职责,完善科学的财务联勤组织体制

军队财务保障是在一定的组织体制基础上运行的,只有财务联勤组织体制一体化,才能实现财务保障一体化。组织体制一般包括机构的设置、职责分工以及业务关系。设置的机构是财务联勤职能实现的载体,军队财务联勤目标模式的运行,需要调整相应的体制编制,设立总联勤部财务部--战区联勤部财务部--联勤分部财务处三级财务保障系统,各级财务系统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部队以未来作战需要进行划分的战区为范围按建制自下而上的制定财务计划,预算由联勤财务系统根据计划制定,由设立在各个战区的财务保障中心组织经费保障。在明确联勤财务系统与建制财务系统的职责方面,根据财务联勤改革目标模式,战区内所有建制财务系统负责经费开支计划的汇总编制,联勤财务系统财务部门对建制财务系统的开支计划按经费使用单位进行分类汇总编制预算,然后将经费保障计划下达给区域财务保障中心,由其负责经费的划拨、支付与结算。

用法规协调建制财务系统、联勤财务系统与区域财务保障中心的关系。实现财务保障一体化,涉及到许多单位和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调整,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协调难度很大。在目标模式下,财务联勤系统和联勤部队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财务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依靠法规进行约束和规范。通过制定财务联勤法规,明确规定联勤财务系统和区域财务保障中心,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各级部队的需求实施及时足额的经费保障。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财务 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24-01

2002年以来,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认真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清财务现状、理顺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财务改革力度、规范财经秩序、突出保障重点,统筹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及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基本情况

财务处是云南农业大学财会工作的专职管理机构,目前设有财务管理科、计划管理科、会计核算科三个科室,主要承担着学校预算、会计核算、工资、公积金、学费、个人所得税、收费项目申报、基建会计和投融资等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处现有职工23人,其中教授1人,高级会计师4人;中级职称占60%,大专以上学历占70%,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

二、工作思路

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理顺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财务改革力度、规范财经秩序、突出保障重点,统筹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具体工作思路:

1.强化管理,调整结构。从制度建设、过程管理、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到结算等过程实施全程管理。在预算管理中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合理负债”的预算编制原则,统筹兼顾人员经费、正常教学运转经费和重点项目建设经费的协调统一。实行“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运行机制则明晰了院、校责权。规范财务管理,先后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账务处理规范》、《云南农业大学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学生收费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关于个人借款业务有关规定的通知》、《云南农业大学预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财务管理文件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在支出结构上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科学决策、开源节流、盘活资产、增收节支,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处处精打细算,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用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通过调整分配政策,理顺分配关系,集中学校有限收入确保重点建设,大力压缩出访、接待、后勤服务和会议等非教学开支,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科学配置教学资源,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并向教学倾斜,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2.保障教学,服务为本。学校财务处作为服务于教学的职能部门,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一靠态度,二靠水平”。随着学校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财务工作逐步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云南农业大学也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财务处提高了财务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建设了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开通了职工工资、科研经费、借款、职工个人所得税申报等网络系统,实现了部门经费、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网络管理与查询,实现了与教务处选课系统联动的网络化业务管理。目前,云南农业大学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省内高校与全国农业院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并多次在省内高校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院校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通过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建设提高了云南农业大学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

三、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经费投入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条件,而需求的无限性和投入的有限性构成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矛盾,尤其是扩招以来,软、硬件建设投入的激增使这种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确保教学经费投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投入机制,严格财经纪律,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与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此外,财务处还根据每年的教学需要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用于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建设工作;同时,财务处注重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教学经费的优先保障使学校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得以显著改善,本科教学得以正常运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教学实力得以不断提高。

2002年以来,学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近8.4852亿余元重点改造与建设教学公共基础设施,其中教学实验楼、仪器购置、教学运转等教学经费总投入为3.74亿元,征地投入17315万元,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改扩建投入5000万元,图书馆新馆建设投入2499万元,教育部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科教学中心建设投入3723万元,国家生物工程中心投入4500多万元,东、西校区连接天桥建设投入32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1215万元,校园公共教学服务设施维修、绿化建设投入1.5亿元。通过投资建设,建成新校区、新体育馆、图书馆新馆、教育部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生物工程中心、东西校区连接天桥等基础设施,校园面积也由856亩扩增至2156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由2002年的万元增加到1.2亿元,校园环境得以显著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学保障能力得以显著增强。

四、服务为本,彰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