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20-02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平台,建设并管理好实验室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很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能复杂,有的甚至是剧毒、易制毒、高腐蚀的危险品。近几年,化学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天津爆炸案、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理工大学爆炸案等,无一不证实了化学品的高度危险性和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各大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起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落实实施。医学院校实验室所使用的化学品在数量、品种、管理等各方面虽有别于化工院校,但化学品的安全问题无院校之分,必须得到同等重视。如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将存储与使用要求有机结合,安全操作,防止污染[2],切实管理好实验室化学品,是每一位医学院校工作者值得慎重研究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发现当前医学院校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化学品多而杂,管理凌乱。医学院校的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它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实验课。在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均会开设各自的实验课程。然而大部分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一些化学品,药学、检验等专业相对涉及较多。全校所涉及的化学品总类别非常多,危险系数参差不齐。从仓库领用之后,这些化学品便散布于学校各个实验室中,单纯由各个实验室管理者自行管理,很多化学品直接简单存放于实验室中,没有规范保存,更无统一监管,存在较大隐患。

2.化学品管理投入不足,条件有限。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所使用的化学品大部分比较安全,但也存在着部分危险度较高的化学品,如浓盐酸、高锰酸钾、丙酮、甲醛等。医学院校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化工院校,很多实验室缺乏应急洗眼器、紧急喷淋等应急装置;各系部也很少设有特定的试剂存放室,即便有存储间,存储间的设施也通常过于简陋;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相对危险的化学品,剧没有严格执行“五双”要求等。无论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总体都处于不足状态,条件十分有限,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化学品管理者专业度不高,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医学院校的学生和老师主要是医学背景下的,甚至有一部分直接是文科生,对于理科的化学知识了解甚少,从潜意识里就会不自觉地无视这些化学品的危害,当发生某些突发状况时也不清楚如何处理才是最正确最妥当的。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对于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视远低于化工院校。大部分实验室的管理者虽是本课程的专业人员却不是化学品管理的专业人员,后期也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特别是那些化学品使用较多的实验室,迫切需要管理者对其使用的化学品在存储、使用、处理等各方面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4.废弃化学品处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化学品势必会产生废液,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有过期的原装试剂和不再使用的剩余试剂等。特别是近几年扩大招生规模后,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废液排放量迅速增加,废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哪种废液,都必须定期及时妥善处理。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都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于自身无法处理的废液,也应该要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代为处理。然而,在很多医学院校对于化学品废液的处理上,往往还存在较多漏洞。有的不能将废液及时处理,积攒时间过久,积攒容量过多;有的没有进行合理分类回收,直接将所有废液混放在一起;甚至也有个别将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管等不规范现象。院校没有设置相应的部门对废液进行监督和管理,致使废液处置问题日益严重。

二、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各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规章和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度、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化学品出入库制度,化学品保管与使用制度,化学品信息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废液回收处理制度等[3]。根据规章制度,建立起以院―系―个人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4]。

2.设立小型化学品仓库,进行统一管理。为解决领取后的化学品无统一管理的现象,可以考虑每个系部独自设立一个小型的化学品仓库,用于存放本系部本学期各实验室从学校仓库领取的试剂。为保证安全,小型仓库也应具备金属门窗、通风设备、防爆设备、照明设施、消防设施、耐腐蚀化学品柜等,根据需要还可以添置保险柜。所有试剂都要做好相关登记信息,如化学品名、规格、数量等,试剂存放要按照分类存放原则进行储存。仓库应设置专人统一管理,并定期做好信息统计与更新工作。领用人员应严格做好领用登记制度,用不完的试剂要及时返回仓库。通过建立这样一种下属的小型仓库,切实加强对于领用试剂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化学品的安全。

3.优化实验,建立院系级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结合医学院校的大背景,选择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注重专业特色,优化实验项目。尽量选用无毒、无害的试剂,推行绿色实验;尽量使用小剂量试剂,推行微型实验[5]。从源头上减少高危险性化学品的种类和化学品的存储量,从根本上降低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难度。汇总各小型仓库的化学品存储信息,建立起一个院系级别的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各实验室根据自身需求,可随时查找并申请试剂调剂。试剂调剂应遵行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化学品的有效性。通过这样一个院系级的管理调剂平台,将各实验室的化学品流动起来,切实实现了化学品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升了剩余试剂的使用价值,又节省了试剂存储空间,形成一种常用常新的良性循环,创造了优良的实验环境[6]。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院校的化学品信息有一个统一的掌控和监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立校级之间的信息管理调剂平台,更大程度地促进化学品信息的安全管理。

4.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医学院校各级领导应逐步提高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意识,严格审批危险化学品的申购计划,适当增加学校对化学品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对于保证安全的必要设施,必须具备齐全。化学品仓库设计应符合要求,剧毒化学品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提前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在全校范围内不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严格贯彻实施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度,每一位人员必须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后方可开展实验[7]。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清楚了解自身所涉及化学品的属性,掌握突发状况应对措施要领。每一次实验课,老师都应向学生宣教本次实验涉及的化学试剂及注意事项,全程严格监管化学品的规范使用。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谨慎使用各种化学试剂,重视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在全校范围,从每个细节加强管理,从每一个人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

5.重视废液回收处理,加强监管。设置一个专门的岗位,用于监督和管理全校化学品废液的回收和处理情况。统一发放专业的废液回收桶,按要求分类收集,并附上废液清单,定期将各实验室的废液收集起来统一存放,再定期交由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处理,同时做好废液登记信息;对于部分简单的废液,实验室可自行处理的,经无害化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废液,应及时分门别类回收起来,尽快用于可利用的实验课程中,以节约试剂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利用废液价值。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对各系部的化学品进行检查,审核化学品的标签、数量、存储等情况,全面监督管理好全校化学品的安全。

三、结语

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工作不但直接影响学校的科研及办学水平,更直接关联师生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作为医学院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增强全民安全和环保意识,提高专员管理水平,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促使化学品能够更好地为医学事业服务。实验室化学品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对学校安全、高效地开展各项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忠林.国外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介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67-169.

[2]刘阳桥,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存储及使用管理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9):48-49.

[3]王海文,殷馨.浅谈实验室化学品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203-205.

[4]方苗利.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61-262.

[5]莫清,赵小菁.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废液综合处理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4):66-68.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标准化;建设

在当前的市场激烈竞争中,标准化在实施和强化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准化运用的好与坏,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存在的价值。标准化的作用,就是赢得市场、赢得顾客、赢得用户。在一个好的标准化指导下,能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服务。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企业能衡量自身的情况,通过创新来开辟自己的标准化道路。这就要求企业要用市场眼光认真审视自己所制定的产品标准的高度、宽度和实效性。建立一个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须的配套标准,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标准化体系,这样既能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又能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老的产品需要标准化,新的产品更要实行标准化,因为这是衡量该新产品能否打入市场,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体现了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据有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古代标准化思想萌芽,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则生产了现代标准化。现代标准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起着科学管理,组织生产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使科学转化生产力和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一、标准化可以将科学成功转化为生产力

进行科学研究、生产和使用都离不开标准化。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都要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成果的可靠性以后,也必须通过标准化活动,制定相应的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的一致性,才能经过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我国现在已有国家标准30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规范企业生产活动的产品标准。这些标准不论是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还是本国制定的标准,他们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反复实践才产生的,产生标准后在无数企业,无数产品生产中起了依据和指导作用。这就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例证。

二、标准化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企业为了实现高质量、低消耗、高速度、低成本的要求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和期望的产品,除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外,还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进行统一有效的指挥。如:企业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实施产品的标准,使质量具体化和定量化。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技术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做好这些重要基础工作,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系统,有机的协调和统一,走向规范化。

三、企业标准化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

现代管理要求企业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在产品形成过程中都应贯彻以客户为观注焦点,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采用正确过程方法,实施管理系统方法,对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做到决策准确。只有处理好与供方的互利关系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也是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各项活动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序化。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产品技术复杂,品种繁多,效率提高,更新换代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人员素质,设备能力、原材料质量,采用的工艺方法,生产所需的环境满足要求,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那么就需要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后,按标准规定开展标准化活动,才能使质量管理做到全面化。

四、企业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

技术标准是决定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它不仅要规定产品技术性能,还要规定产品的规格型号,检验(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还要规定出对所有原材料、配套零件的要求,只有严格的要求所有各方都按标准组织生产,进行质量检验,做好产品包装、运输贮存,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标准的水平决定产品质量的水平,有高水平的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应该积极的执行国内各级标准,还应当适时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标准水平,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使产品质量有可靠的保障。

五、加强标准化管理、促进企业技术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门。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问题制定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一种特殊活动,其结果是生产一种特殊产品,这就是标准。标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品标准是设计的依据和基础,它集中反映了市场、用户对产品性能、质量等的要求。设计新产品时,企业可按用户订单、合同或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产品标准,无法满足时则制定适合企业产品需求的产品标准。通常国家、行业标准信息室企业制度产品的标准的主要依据。企业标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在制定新产品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发展前景以及高质量、多品种、多系列的要求并结合用户要求和产品的最大特点制定产品标准的内容。使标准具有正确性、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并对标准中某些技术参数的制定要严于国家标准,这无疑是对企业技术的提升有着推动的作用。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准化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发展产品品种、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现代市场不仅要求企业提供多样化、多品种的产品,而且要求快速开发产品以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寻求。

首先以XX私立学校为例:

学校标准化管理就是在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活动中,通过对学校具体事物、工作环节、构成要素、状态等方面,明确提出定量化、定性化的实施标准,引导和控制学校的管理目标、行为标向、教学质量、设施效用和服务社会方式等,统一于所限定的约束范围和应遵循的规范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定向地获得最佳运行状态、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效益良性转化的过程。

一、标准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要特征

运用标准化手段综合管理学校,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教学科研效果和社会服务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以下鲜明的个性特征:

1、科学性:

实现学校标准化管理,既是学校发展和教育科学进步的综合指标,又是推动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发展教育科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学校标准化体系中的各项标准,不是选用平均指标,而是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把能驱动学校管理、教育发展和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佳方案纳入标准中去,并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学校管理标准化活动由始至终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

2、导向性

确立标准是学校标准化管理的起点。标准一旦确立,就是学校管理活动所指向的预期效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学校管理标准化活动,既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又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目标和要求,它通过总结过去的实践,设计未来的目标,科学地确定总体标准和分层次、分等级地确定各科室、各专业、各职位的分项标准,并以纵横交错的网络方式连结和协调总标准与分标准之间的功能,构成一个彼此协调、相互支持的标准系统和标准网络矩阵,引导学校每个职位角色将注意力集中于实现标准上,使学校的工作秩序、教学质量、管理效能和社会效益始于标准、终于标准。

3、实践性

在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标准、实践标准是个关键环节。学校管理标准化的实践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制定、颁布的标准必须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若制定、颁布的标准脱离历史基础和现实背景,在实践中无法被采用、贯彻和执行,那么再多、再好、再完善的标准也是毫无实现意义的。二是标准化的效果只有标准实施以后才能获得,没有付诸实践的标准只能是一纸空文。三是标准的准确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标准和迅速建构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如果实践标准的环节中断了,标准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止了。因此,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学校领导者既要有制定正确客观的标准的决断能力,又必须有执行标准、实践标准、追求标准化效果的组织指挥能力,否则,标准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4、协同性

现代学校是集教育人才、教学设施、教学研究于一校,融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和政治思想、科技文化、伦理道德等多种建设于一体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社会群体,任何科室、年级班级、教职员工岗位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紧密关系,构成学校组织的动态工作系统。在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的过程中,一是制定和实施标准既要考虑和兼顾到各有关科室、岗位、专业的特点,又要从整体出发、建立起相互依赖和支持、整体联动和制约的学校群体标准体系;二是学校各科室、各岗位乃至每个职位角色的分项标准,都是学校标准化系统的组织部分,必须 合于总目标,服务于总标准;三是要做好学校科室之间、专业之间、角色之间的调谐工作,合理地分解和量化分项标准,使所有部门、岗位和个人的活动都在期望的规范之中,实现学校管理标准化活动的同步化、和谐化与整体化。

5、权变性

所谓权变,就是在实践中对标准的修正。在实施标准的实践中,往往随着主客观环境条件的变更,存在大量易变的及不可控的因素,会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为了追求更佳的标准化效果,学校标准的实施既要紧紧把握标准以调适学校各项工作运转环节,又必须在学校管理标准化实践中,不断追踪标准,及时纠正偏差,合理修正标准,使标准在反馈调控过程中日渐规范和科学。只有不断完成学校各项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再修订、再实施的循环往复过程,学校的各项标准才能源于实践、才是实践,才是科学严谨的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二、学校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是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标准而构成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学校管理标准应是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综合成果。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获得最佳秩序、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学校管理应是一个实践过程,其效果只有当标准实施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学校管理标准化是一个概况性范畴,它呈现为标准制定、实施、反复修订、完善的运动态势,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没有止境的。学校管理是一个由非标准—标准—非标准—标准的不断循环、相互转化而呈螺旋上式的动态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化水平即提高一步。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任务有如下方面:

1、规范和制定学校工作各项标准

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构件。按其管理对象可分为:

(1)学校等级评估标准

主要指在学校网络体系中,对不同层级、各专业门类进行综合估计的等级标准,包括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

(2)基础设施效用标准

包括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设施的拥有数量、先进程度、技术等级、质量标准和是否配套等。

(3)学校管理价值标准

是指学校运行的客观状态和价值评判组合而成的双重体系,既体现出学校主体对于客体各种对象满足程度的客观运作状态,又表现为人们对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人才结构、行政效能、后勤服务、校容校貌等的评判参数和学校主客体相互作用生产的效用关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价值评判。

(4)学校角色职位标准

它是沟通学校各项标准的中介和实施不同岗位、职位人员的工作准则、规章制度、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2、制定实践标准和追踪标准

这是学校标准化管理的主体过程。即在制定和颁布标准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标准的执行,组织实施标准和监督标准的实施,使制定的各项标准付诸实践,并千方百计地追踪标准,衡量成效,以使各项标准组成的学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最终效应处于最佳状态,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3、制定评估和修订标准

这是构建学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环节。标准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标准与实践是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既要按照标准去调适、导引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实践,又必须在实施标准的实践中从学校构成要素的实际出发,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价,随时纠正偏差,修订标准,使之在反馈调节过程中越来越完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之,只有不断完成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再修订、再实施的管理标准化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才能使学校的标准化管理日臻完善,逐步建构起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三、在学校标准化管理中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不是一般的管理方法,而是一个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科学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管理思想蕴含了预防、监督和自我改进三大科学管理机制,融汇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标准将管理体系化,既保证管理的封闭性,又将管理文件化、强调了管理的可执行性,将这一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引入学校管理中,可以提高学校的服务、管理质量。

随着我国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建立更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将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学校引进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借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现代学校标准化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转变学校管理和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转变过去那种“约束和体罚学生”的管理制度;学校员工要全心全意、热真为学生服务,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顶牛”和“逆反”的现象。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使学校管理实现主动管理和服务承诺,形成约束与创新机制,做到以师生为关注焦点,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也便于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其次以XX公司为例:

XX公司是1993年成立的,回顾XX公司走过的十几年里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标准化推动和提升,我们深知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现就几个方面谈谈XX公司在标准化管理中的成功运用情况。

一、不同的产品要求、功能和性能,制订不同的产品企业注册标准

每个企业标准都在有关国标、行标的主导下,充分展示每个产品的个性,XX单位是从事医疗器械呼吸机行业,所以每个产品都广泛征求临床用户的意见、要求,把用户潜在的要求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比如,根据临床要求,在不同的机型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程序通气,应急通气,降频通气等多种通气功能,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就这独特功能,显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亮点和生命力,从而扩展了市场。另外还有一款机型,增加了同步功能,把紧闭式呼吸机上的原理灵活运用到高频开放式呼吸机中,解决了开放状态下的呼吸机同步问题。该项技术的运用充分展示了该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而过硬的产品必定要有其核心技术支撑

由高频通气这一先进理论做基础的核心技术生产地产品,在呼吸机市场的领域内独有一片天地,我们感到一丝欣慰。产品系列化问题,说简单又不简单,说不简单又简单的事情。关键是如何运用好标准化,众说周知,为了开发市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主导产品,也就是基型产品。它适应了部分消费者的要求。根据个性化设计、制造的产品,将扩大市场的占有量。标准化工作可以发挥其有效作用。企业在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零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内的通用化,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本企业多年来,研究开发出有10多种型号的高频呼吸机,已形成了高频呼吸机系列化产品。

建立强有力的标准化体系

建立标准化体系的目的是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不致因质量波动失去顾客的信誉局而丢失市场。这个目标是同质量管理体系互为一致的,没有任何的矛盾,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企业真正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应该在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轻而易举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数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加以规范。该公司按照国际化、规范化的要求,参照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建立以工作、管理及生产技术、质量监督为主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做好体系要素的兼容组合,使之相互支持,高效运行。我们申报了ISO 9000国际标准化体系的认证,把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优秀的服务作为打造知名品牌的重要环节,把国际上的先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引入企业的品质管理。以严格的要求,认真的管理来保证这一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改善工艺条件,完善测试手段,强化质量信息反馈,加强中间控制,强化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质量审核。同时结合工艺改进,严格贯彻工艺文件和工艺纪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对原材料、技术设备、工艺设计、检验检测及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分工负责,实现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为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信誉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实行标准化体系的全员管理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的品牌的竞争,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营造标准化体系的全员管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总体思路是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完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所设计的质量目标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中国式企业标准化建设之路,同时考虑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程,该公司企业标准建设总体思路为:主攻产品的标准化,规范标准化制度,推进标准化文化,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塑造企业“灵魂”。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大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力度,使之导入科学化管理轨道,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进行为文化,抓好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建立并完善《员工工作手册》,并抓好推进落实。提炼和倡导视质量如生命的精神。我们还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使质量管理有了充分的依据和保障。提升了企业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了良好氛围。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主人翁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标准化体系才能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自始至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建设局面,在实施中起点要高,要力求同国际接轨、同市场接轨、要求精求好,搞精品工程,做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真正使标准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实现服务。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学校占地56亩,建有教学楼5幢,办公楼1幢,学生公寓3幢,餐厅1幢,标准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综合楼1幢,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46人。校园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四区分明,井然有序,绿树花草点缀其间,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园地。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我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的重要工作。为了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使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近几年来学校食堂在饮食卫生安全方面从未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下面就我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学校食堂统一管理,共有22间,使用面积1540平方米,从业人员50人,全部办理健康证,每人都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户户都有卫生许可证,餐棚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存放垃圾使用桶10个。设专职管理人员2名,餐棚专职卫生工1名。食品操作间瓷砖化,饭台瓷片化,售饭窗口玻璃化,餐用具不透钢化,通风透气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管理体系

为了把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抓落实,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校长张勇任组长,常务副校长杨念标任副组长,有伙管和学生会成员参与。各处室及分管部门签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同时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建立健全食堂及集体用餐管理制度并放大上墙,有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予案和报告制度,对食堂饮食卫生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二、适地宣传,加强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为加强该项工作,要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汇报。同时,学校经常性地利用黑板报、专题讲座、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寓教于乐的食品安全教育,认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措施,维护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中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常识课,学校还聘请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到学校进行安全工作指导和进行相关讲座,诸多举措提高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主线推进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为此,我们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着力加大创建力度,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学校内部及周边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汇总,并责令限期整改,使校园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学生成长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做到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与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将食品安全防范工作放在第一位。

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政教处协助后勤处对各部门安全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措施。特别是对学校食堂的管理:

第一、学校食堂的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和索证票据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出差错。米、面、油、盐统一管理供应。坚决杜绝肉制品来路不明或腐蚀、变质、过期、“三无”产品以及假冒伪劣食品的进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食品原料采购台帐制度,做到查有实据。

第二、实行每天汇报制度,由各食堂上报当天菜谱。

第三、学校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和空间符合要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情况良好。

第四、学校后勤处设有专用冰箱来贮存当天食堂的肉菜品,制定了销售食品48小时留样及记录。

第五、餐饮具清洗、消毒符合要求,做到一日3餐饭后用沸水煮,84消毒浸泡,清水冲洗。

第六、食品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情况良好,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和督导,有效化解学校饮食安全工作风险责任,切实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认真落实。

经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认真贯彻省、市、县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精神,按《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管理条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存在的问题

环境差,使用面积小,有拥挤现象、餐厅简陋,空间小,无餐桌椅。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32-02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高校食堂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由于其服务对象特殊、供应时间集中、用餐规模大、社会影响深等特征,使得高校食品食堂成为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组织,在标准规范化管理上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高校食品安全工作不仅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高校食品安全,关系到每名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正确认识目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更加健全的食品安全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1.资金硬件的短缺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高校伙食条件的极大改善,学生消费能力和期望值不断提高,对于食堂就餐环境和食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范围,在校生人数也大幅度提高,使得学校食堂就餐人数急剧增加,食堂就餐压力不断加大,虽然国家对于高校投入资金不断增加,但在部分高校,真正用于后勤食堂基础建设的资金却不多,资金短缺导致食堂的扩建压力加大,基础设备设施落后,人员招工难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食堂的服务质量,2011年卫生部通报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学生食物中毒就高达30起,其中有25起发生于学校的集体食堂,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令人担忧,食品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

2.管理方盲目追求食堂利益,轻视食品安全

当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人员往往更关注教学和科研,而对属于后勤领域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食堂都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却缺乏对其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食堂经营方往往盲目追求经营利润而忽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会互相推卸责任,催生出许多食品安全隐患。

据统计,河南省对11所高校学生食堂及院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调查和量化打分的方法),其调查结果为:量化评分在90分以上的学生食堂占24.2%,量化评分在80~89分间的占69.7%,量化评分在80分以下的占6.1%,其中老食堂和个人承包的风味食堂的卫生最差,量化评分合格率仅为52%。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高校食堂往往聘用文化层次较低的临时人员,这部分人员流动性较大,劳动付出与所得的工资差距较大,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往往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卫生操作不够规范,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食品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执行卫生的标准,导致食堂食品安全难以符合要求。

4.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稳定看制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进程,许多高校经营都采取了新的模式,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松懈,缺少专业经验和对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引导,未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落实。

二、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师生的食品安全,高校应在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原材料采购、储存、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事、责任到位。重视奖惩机制,对于落实好食品安全管理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警告、处罚甚至辞退。二是建立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对食品采购、加工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登记,做到各环节有据可查,一旦某一环节达不到质量要求,能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整改。三是建立及时高效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保持与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医院的密切联动,保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迅速反应,准确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工作,保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

2.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种通过确认食品生产过程中危害点并加以控制,达到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目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将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管理体系。HACCP可以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它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潜在危害的先期觉察决定了HACCP的重要性,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如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方面的安全保证,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要更好地应用HACCP体系,提高食堂管理及食品安全卫生水平,就需要从现实出发,结合食堂的发展现状,综合HACCP体系的根本内涵,了解其精髓,灵活地应用这一体系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

3.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除应健康状况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高校食堂应定期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卫生基础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基本操作技能和关键控制点控制等,严格实施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以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引导从业人员真正了解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人人懂安全,时时有警觉的餐饮加工氛围。只有所有一线员工有了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才真正有保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食堂经营者的责任,有部分事故也跟高校学生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有关,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把食品卫生纳入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师生员工宣传普及卫生防病和预防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饮食,不买街头、校园周边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品,增强广大师生员工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和防病能力。同时,高校也可引入师生参与食堂的管理工作,让师生走入后厨,了解食品储存、加工制作的一系列过程,更加尊重后厨从业人员的劳动成功,珍惜粮食,也让食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改善。

总之,高校食品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长远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立足于师生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严格管理,狠抓落实,从各个环节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让师生吃得好,吃得放心。

参考文献

[1]卢蓉涛.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86-87.

[2]姚吉成.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75-376.

[3]时欢.刍议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89.

[4]王燕,韩良峰.河南省高校学生食堂卫生现状与管理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16(3):169-170.

[5]曹明明,叶大勇.HACCP体系在医院病员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16(2):129-133.

高校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根据库恩关于范式的理论体系和国内陈世清等一些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范式”管理是管理者在某一发展阶段建构内在管理模型、例证、模式、假定、理论等的实践过程,其功能是催生新的管理模式,探寻管理化繁为简、科学发展的路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在我国,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现代学校管理思想的兴起,“范式”管理逐渐由经济领域向教育领域渗透和转移。“十一五”以来,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在学校管理中大力推行“范式”管理策略,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全区教育综合实力,所属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一、学校“范式”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学校“范式”管理?雨花台区教育局冯建强局长认为,学校“范式”管理是指学校规范、示范、模范三个层次的管理。规范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是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初步体现,“规范”即实现更实(务实高效)、更细(关注细节)、更稳(实现长效)的管理;示范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创造出有影响有借鉴意义的管理经验,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取得示范性管理经验,就是要赢得更多(亮点更多)、更好(经验更好)、更大(影响更大)的效果;模范管理,指学校管理中全面的示范,是公认的名校风格或管理品牌,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模范管理就是彰显更快(发展更快)、更高(标准更高)、更强(实力更强)的管理,是“范式”管理的最高追求。

学校“范式”管理和学校管理范式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这区别在于,学校“范式”管理是建构学校管理模型、模式、理论等的实践过程,是动态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创建‘范式’,实施管理”。而学校管理范式是学校管理者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家能够接受的规则体系,其具体形态与学校组织机制、管理结构等诸多制度性因素相关,表现为“重建规则,形成体系”。

二、学校“范式”管理的实践

学校“范式”管理理论是一种应用性理论,学校管理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是学校“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学校开展“范式”管理实践,要着力于“三个坚持”、“三个创建”。

1.做实规范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创建学校“范式”管理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校长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做好规范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学校“范式”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依据法律法规,力求管理制度全面化,管理要求具体化,管理责任明确化。例如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范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可分类为岗位责任制度、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法律法规,内容涵盖教育教研、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具体规章制度,可将这些“范式”管理条例汇编成册。

学校管理中,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是做实规范管理的有效策略。把“制度融入师生的头脑里和行动中”需要校长的实践与智慧。规范管理的落实,既要营造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人人都管理的氛围,又要使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明确,管理能出效益、管理有章可循、管理有法可依;更要将管理制度内化为学校的管理理念,即: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同样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管理的主人。实施学校规范管理,最重要的是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变校长管理为人人管理。

2.做优示范管理:坚持文化引领,创建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优秀的学校必须有优秀的文化引领。学校组织的“教育性”决定了学校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守护和传播爱国、诚信、公平、责任、尊重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学校应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人,这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创设新型学校育人文化。校长应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提炼学校核心价值,形成学校组织的精神传统与文化个性。例如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多年来坚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雨花台,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孕育出富有特色的学校德育文化,值得学习和借鉴。

优秀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特色建设是示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学校管理实践对学校特色的理解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把硬件建设、常规工作、“一刀切”的兴趣小组活动等当特色,有的学校甚至为了追求特色而进行特色建设。诸多学者认为,学校特色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应当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

学校示范管理应基于对学校特色含义的正确理解,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建设具有自身教育价值观的学校办学特色,“做特别的事”、“特别地做事”。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特色创建经验就值得借鉴:该校从学校的整体发展出发,全面规划学校特色建设,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开展追寻孔子――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从而改变了学校的生活方式、管理理念、校园氛围,使学校呈现出蓬勃的朝气和鲜明的特色,是小学“范式”管理的典范学校。

3.做强模范管理:坚持机制创新,创建学校“范式”品牌

学校“范式”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模范管理,模范管理是全面的示范。学校模范管理主要表现在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持续运行上。学校是一部复杂的机器,它的运作、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在示范管理的基础上,坚持学校机制创新、打造学校“范式”品牌是模范学校保持“飞轮效应”的关键。

现代学校机制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索和实践。一是在学校构建“扁平化交叉式”的管理架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条”上发挥各职能处室的宏观调控作用,“块”上调动各级部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建立竞争激励的动力机制,实行差异管理。完善全员岗位责任制,适时开展岗位竞聘,在中层干部的人事任用上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办法,激活学校的用人机制。注重教师的品德才学和工作绩效,客观、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妥善处理和解决因个人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用目标管理来统领,形成活力。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推进自控机制建设。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工作绩效的过程性考核和评估,逐步减弱受控机制,增强自控机制,使更多的教师变“学校要我遵守制度”为“我要自觉遵守学校制度”。

学校“范式”品牌建设是学校“范式”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建设。创建学校“范式”品牌,校长要有经营学校的意识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要有积淀学校文化的思考和行动。学校“范式”品牌强调学校的品质与品位,品牌塑造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学校的质量与文化底蕴。校长在学校“范式”品牌策划、设计和打造上,要对“范式”品牌标识的文化核心价值做深入研究,准确定位学校“范式”品牌,并制定学校“范式”品牌战略发展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

三、对学校“范式”管理的反思

在学校“范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规范管理、示范管理、模范管理中,规范管理是基础,更多地表现为制度层面的管理,强调面向全体,促进师生的素质都得到基本发展,建设的是合格学校;示范管理是规范管理的提升,表现为“合格+特长”、“优秀+特长”式的管理,重视锻造师生的人文精神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成就的是优秀学校;模范管理是学校管理的跨越,表现为学校发展的高品质和高品位,学校的文化积淀深厚,师生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活力彰显,学校“范式”品牌逐步形成,实现的是卓越学校。

学校“范式”管理不只局限于整体学校管理,在学校的局部管理中也处处有“范式”管理。因此,学校“范式”管理既可以从学校管理的整体去实践,也可以从学校管理的局部去突破,把学校全面工作的“范式”管理与局部工作的“范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校规范管理、示范管理和模范管理能有效推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