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制度 道德

一、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度,落实《规范》

我们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德求实,以德育人”的原则,我们得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务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我们落实《规范》需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师德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师德建设必须综合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为此,学校要制定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建设有具体遵循的办法。

(1)我们要制定指导性制度,将校园校风教风建设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具体而言,我们特别需要重视一下两点。

第一,我们要特别重视校长的师德带头作用。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办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王利民校长以“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的“五高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告诫我们教师对学困生“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不要向人格开炮”。他给简单粗暴者开了六味药的“处方”;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两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温柔半两,真诚适量,把这六味药放在宽心锅里,文火慢熬,服用后可以不骄不躁,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增添魅力。

第二,我们要特别注意把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规范》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中以教师为本,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队伍道德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班级,和谐学校。

(2)制定带有约束性的师德公约、师德倡议书、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等 ,要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向教师指明如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规范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为此,需要将师德培训 当成日常工作来做,制定教师行为守则,规范教师行为。

2、务必制定可行可评师德监督标准

我觉得长期以来,我们的师德标准主要还是围绕“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指标过于笼统和宽泛,没有对标准进行量化,评价者难以把握评价的尺度。例如,师德标准“政治坚定,思想过硬(10分)”,解释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并没有把1到10分之间每个分值的标准或者行为表制定出来,无疑会影响评价的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常有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用完全量化的指标给教师打分,并将分数与教师的工资、职务职称等挂钩,当前还出现了让学生打分的现象。应该说,这种举措目的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非但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老师,还会引起教师的极大反感。师德考核的确需要具体化,但完全以量化的形式推行并不恰当。而让学生评价师德,同样不是件好事,弄不好,会使师生关系紧张,结果适得其反。教师需要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对教师进行适当的考核是必要的,但在师德上考核太具体,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反而会教师陷于一种为考核而作秀的误区之中。考核的内容多了,作假的可能性也就会多,这样教师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会越来越低,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

3、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敢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

二、我们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规范》

我们教师贯彻《规范》要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因为《规范》的条目简明扼要,贯彻落实《规范》需要对其进行解读,让我们教师对《规范》积极认同,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这就要求我们落实《规范》时,既要符合地方文化教育观念背景,又要符合我们每个教师个人成长的实际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马克思主义灵活应用。

因为我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各班有各班的班情,每个学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对症下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规范》对于我们教师职业道德有基本要求,也有较高的要求,提供了衡量教师行为的弹性标准。对于拥有不同教育对象的学校、拥有不同师资水平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师职业道德底线标准和较高标准之间设置适当可行的道德标准。

三、我们要增强贯彻《规范的时效性和长效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已经二十年,然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否有长期进展呢,乱收费、补课、打骂学生等不良行为使教师为社会诟病。其实,在这些现象背后有种原因值得分析,究竟是师德的水准降低了,还是别的原因,只有深入了解分析《规范》,找出其中的原因,才能在增强《规范》时效性上有的放矢。

我们当前师德建设的时效性不强,主要原因是过于理想化的师德建设,忽视了教师的本体价值取向,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师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魅力。另一方面,师德建设长效性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师德建设没有成为学校办学的目标。时效性与长效性是一体的,要从长效的角度抓实效,要从实效的角度促长效。

目前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2篇

记 者:10月18日,中央印发了《准则》和《条例》,并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遵照执行。10月25日,中办又专门印发通知,对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作出了具体部署。请您简要介绍中央国家机关目前的学习贯彻情况。

李智勇: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继承党的纪律建设基本经验,总结提炼十以来党中央管党治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是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学习贯彻好“两项法规”,对于中央国家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实施“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工委对此高度重视,把学习宣传贯彻“两项法规”作为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中央国家机关的实际,工委研究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准则》和《条例》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揽子工作计划,下发了贯彻落实的通知。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11月5日,工委组织召开了中央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部署大会,杨晶同志在讲话中专门强调,要突出抓好纪律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项重要的党内法规,并明确要求各部门党组(党委)和机关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两项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把中央管党治党的最新成果落实到机关党建的各项工作中。

11月19日,工委组织举办了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准则》和《条例》专题培训班,邀请中央纪委秘书长杨晓超就《准则》和《条例》进行了专题辅导,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两委”书记、纪检干部以及部分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这次培训反响很好,大家普遍感到对《准则》和《条例》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落实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对抓好“两项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很有帮助。

记 者:新修订的《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新修订的《条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您在这次专题培训班上指出,要深刻领会“两项法规”的精神实质,坚持用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新理念指导推进机关党的建设。那么,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在机关党建中体现“德法相依”吗?

李智勇: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坚持高标准与守住底线相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两项法规”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把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有机统一,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全党一体遵守的纪律和道德要求。一方面,《准则》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高标准,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线”;另一方面,《条例》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两项法规”既适应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又反映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管党治党树立了新理念、确立了鲜明导向,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就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而言,用好“两项法规”这套“组合拳”,就是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持用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的新理念引领、指导机关党的建设实践,既遵从纪律标准,又兼顾道德标准,把中央管党治党的最新成果落实到机关党建各项工作中,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严教育。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队伍,更要在“立德”和“立规”方面走在前作表率,通过党纪党规党性教育、岗位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实现以理想信念“立身”,以严明党的纪律“立行”,将“德法相依”重要理念融会贯通,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严纪律。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真正做到“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

三是严作风。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抓住重要节点,从具体问题抓起,特别是对顶风违纪行为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严查快处、动辄则咎,并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警示一片、教育一片。

四是严惩治。要坚持无、全覆盖、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认真清理、研判、处置问题线索,一经查实、严厉惩处,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是严预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修复政治生态,优化从政环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规则意识,发挥好以规束行的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记 者:您刚才讲到,工委把学习宣传贯彻“两项法规”作为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来抓,研究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准则》和《条例》的一揽子工作计划,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吗?

李智勇:“两项法规”是实现依规管党治党的重大举措,要把贯彻落实“两项法规”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中央下发的通知也都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两项法规”作为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为坚决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工委重点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和监督“四个环节”。

一是抓好“两项法规”的深入学习。重点是抓好阶段性和长期性学习教育,阶段性来讲,就是在当前集中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熟练掌握两部党内法规的内容,深刻领会具体要求和精神实质;长期性来讲,就是持续上紧“发条”,做到学思结合、融会贯通、刻印在心,自觉用“两项法规”规范言行、指导实践,切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抓好“五个进入”和“五个结合”,即:把“两项法规”进入中心组学习、进入党校培训课程、进入各类专题培训班及业务培训班、进入党课教育、进入党员学习规划中;把学习贯彻“两项法规”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和其他党内法规结合起来,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做好业务工作和依法依规履职结合起来。

二是加强“两项法规”的全面宣传。坚持把宣传两项党内法规作为当前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式宣传。通过访谈党组(党委)书记和专家学者、在紫光阁网站开设专题专栏、组织两项法规知识竞赛、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党中央、中央纪委有关的政策解读和工作部署,积极反映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并采取召开典型案情通报会、编写《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党员干部纪律教育读本》等方式,深化“两项法规”的宣传贯彻。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务日记 高中教育 作用 

 

班务日记制度是一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和记录的制度,它对于优化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小的一份班务日记加上适当的辅助手段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性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建立班务日记制度的价值思考及探索结果作简要阐述。 

 

一、建立班务日记制度的价值思考 

学生真正自主地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在其过程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从道德品质和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也是符合新时期优秀人才培养事业对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的。在这一点上,班务日记应当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学生到学校来绝不仅仅是学习,教师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天,班干部应是班级管理的主角,具有较强的单独行为能力的高中班干部尤其如此。心理学认为“实践活动在人的能力发展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利用班务日记能使班干部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表现自我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管理能力。 

2.有利于促进班级风气的优化。“班级是学生社会化机构,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懂得做人之道,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己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比照,学会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因此,班务日记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体化,并强化班级内部舆论作用,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成员个性优良的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 

3.有利于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一般看法是班主任工作应以“勤”字当头,但实际上单凭一个“勤”字并不能高效地解决一切问题。班务日记制度能让班主任改变婆婆妈妈式的管理为遥控式管理,从而充分尊重学生并解放自身。运用班务日记制度能贯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使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从而充分挖掘班级人力资源,使全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觉自主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此外,有了班务日记,班主任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动态,了解班级情况,从而为及时处理班级事务及突发事件赢得主动,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4.有利于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形成班级多渠道公开管理。操行评定是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绩和进步,认识优缺点,将客观评价和主观上的认识结合起来,提高自觉性,促进进步。但是缺乏具体依据的操行评定如果失去权威性,会给学生造成不认同的心理,将不但破坏操行评定的积极作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只要依据班级实际制定相应的德育量化考核方案来配合班务日记制度的实施,操作评定便有了具体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班务日记制度的探索 

基于以上建立班务日记制度的价值思考,笔者近两年将这一制度作为高中生德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进行了试行和探索。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班务日记制度的几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即全班每名学生均应有机会参与管理班级一切日常事务。首先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即班干部轮岗制。具体地说是班长由“海选”(学生提名,学生选举)产生,并组阁班委;两个月轮岗一次再行选举,班委不设“常委”,所有班干部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其次是每位干部对应定点包干若干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并自主处理不正常情况,严重的情况及班委无法处理的情况则上报给班主任处理。全面性原则的贯彻不但能使班级一切日常事务及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处理,并且充分营造民主管理气氛,还使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机会。 

2.经常性原则。即班主任经常观察班务日记(一般情况下用早自修及课前时间即可)。一来可以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及时调整班级管理工作方针,以求良好效果:二来可以掌握班干部工作情况,能对班干部工作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三来可以发现日记的不合理之处,并根据学生讨论及时调整日记内容。经常性原则的贯彻能使班级平稳发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规范性原则。即班务日记的记录要规范,不走过场。一者,班主任应召开班干部会议进行班级管理的培训,强调记录的规范,并研究班级动态;二者,班主任应及时以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工作,促使班级和日记制度向预定的轨道发展。规范性原则的贯彻,能使班级和日记制度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班务日记制度实施的效果,不流于形式。 

4.考核性原则。即将班务日记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班干部考评结合起来。一是与德育量化考核方案的配合,定期(最好是以周为单位时间)进行量化评分,并公布考核结果,借助舆论以建立激励机制,鞭策学生培养更好的自律意识和自省能力。二是进行阶段工作总结(以一个月或两个月为单位时间),结合学校的班级考核结果和班级民主生活会考核班干部工作,“论功行赏”,以激励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考核性原则的贯彻,最终目标在于教育学生懂得自觉纪律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做到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与谅解,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5.公开性原则。即班务日记定点放置,供师生共同检查监督。一般来说以放置于讲台桌为宜,一方面任课老师也可以及时观察,掌握动态,参与管理,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换意见,共同管好班级;另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及学生通过班务日记互相监督和自律自省。公开性原则的贯彻,其目的在于使班级管理透明化,并使更多的人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促进班集体向良好的运行轨道健康发展。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4篇

为了检验在高中班级建立班务日记的有效性,探索其积极意义,两年来笔者在所任的高中班级建立了班务日记制度,并相应配套实行了班干部轮岗制、德育量化考核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来管理班级,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就对建立班务日记制度的探索做简要阐述。

卢梭说过:“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在其过程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从道德品质和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也符合新时期优秀人才培养对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班务日记应当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班级风气的优化,有利于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有利于对学生的操行评定,还能形成管理公开化的模式,形成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干部、学生多渠道的互相管理、互相监督,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一、运用班务日记制度实施班级管理的原则

基于对建立班务日记制度的价值思考,笔者近两年将这一制度作为高中生德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进行了试行和探索。主要是依据学生提议和讨论结果,结合本校班级考核制度设计班务日记格式,以求规范地明确集体和个人的任务。然后依据班务日记将班级管理分为出勤纪律、学生作业、行规仪表、劳动卫生、突况等五方面,落实到人。其次是配以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和班干部轮岗制。

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班务日记制度的几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即全班每名学生均应有机会参与管理班级一切日常事务。首先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即班干部轮岗制。具体地说是班长由“海选”(学生提名,学生选举)产生,并组阁班委;两个月轮岗一次再行选举,班委不设“常委”,所有班干部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其次是每位干部对应定点包干若干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并自主处理不正常情况,严重的情况及班委无法处理的情况则上报给班主任处理。全面性原则的贯彻不但能使班级一切日常事务及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处理,并且充分营造了民主管理气氛,使每个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机会。

2.经常性原则。即班主任经常观察班务日记。一来可以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及时调整班级管理工作方针;二来可以掌握班干部工作情况,对班干部工作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三来可以发现日记的不合理之处,并根据学生讨论及时调整日记内容。经常性原则的贯彻能使班级平稳发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规范性原则。即班务日记的记录要规范,不走过场。规范性原则的贯彻,能使班级日记制度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班务日记制度实施的效果,不流于形式。

4.考核性原则。即将班务日记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班干部考评结合起来。一是与德育量化考核方案的配合,定期(最好是以周为单位时间)进行量化评分,并公布考核结果,借助舆论以建立激励机制,鞭策学生培养更好的自律意识和自省能力。二是进行阶段工作总结(以一个月或两个月为单位时间),结合学校的班级考核结果和班级民主生活会考核班干部工作,“论功行赏”,以激励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考核性原则的贯彻,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尊重与谅解,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5.公开性原则。即班务日记定点放置,供师生共同检查监督。公开性原则的贯彻,目的在于使班级管理透明化,并使更多的人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促进班集体向良好的运行轨道健康发展。

6.针对性原则。即班主任要根据班务日记所反映的突发事件及不良倾向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处理,绝不拖拉或遥而不控、置之不理。针对性原则的贯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班务日记的信赖程度,使班务日记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作用。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就业; 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123-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1]这为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方向。高校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要求。

一、意义

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需探索有效载体,使教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就业工作凭借其对大学生心理、思想的深刻影响和显著的实践特征,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的意义:

1.是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有利于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韩震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还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青少年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所认同。”[2]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3]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具有自己的观点,不盲从迷信,反对空洞说教;其次,大学生有务实的心理倾向,对于与实际利益相关的事情关注度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贴近实际、产生实效的方法和载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是改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举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等内容,只有为人们所接受,并内化为各自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个体动机和行为,其价值才能由“潜”到“显”,即完成了“潜显转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才得以实现。[4]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由“潜”到“显”的飞跃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实效。而这个过程必须经过实践才得以实现。“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应是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践。”[5]以就业为导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能使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还能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加深理解、纠正偏差,使教育内容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实现由“潜”到“显”的飞跃,是体现时代特征的创新举措。

3.是改进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就业工作时间范围和涉及人员贯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时间上从低年级职业规划、专业指导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和传帮带,人员上涉及社会、校方、家长、学生多方联动。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和载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有力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效果,有助于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是强化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高校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要举措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是高校的政治使命。以就业为导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通过理论与现实的交融,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强化接纳和认同,有力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思想引领地位。

二、现状与问题

尽管就业工作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在目前关于高校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实施途径和有效载体的探讨,主要着眼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的教学,通过讲座、座谈、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进行宣传,并未对就业工作载体给予充分重视和研究。

1.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手段单一性的矛盾

就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等,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目前就业中的德育手段较为有限,而且有的还流于形式,与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迫切的现实需要形成明显反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教育理想与社会实际的矛盾

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就业歧视、暗箱操作等社会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和要求相悖,这种矛盾的存在对就业德育工作提出挑战。学校的道德、价值观教育较为理想化、正面化,而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则呈现出多元价值观共存、真善美和假恶丑同在的局面,有时导致青年学生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而当前的就业德育常对这种矛盾采取回避态度,只谈正面,讳言矛盾,结果不仅无助于问题的改善,反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更为困惑。

3.教育方式上说教为主与实践不足的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深入人心,仅靠口头说教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实践以加深理解。然而当前就业德育仍处在重说教、轻实践,听其言而信其行的阶段,对于实践教育安排不足,即便是在实习这一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上,也存在走过场或是重技术学习轻思想教育的倾向。这种试图使大学生在被动、服从中接受思想教育的做法,势必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冷漠,难以取得实效。当前,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就业工作关系的研究,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就业工作为落脚点,探讨其对于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笔者则以为,通过具体就业工作对理论的巩固、升华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三、措施与方法对策

以就业为导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融入、渗透主流价值观,需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就业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使各项工作协调开展,形成合力。

1.通过职业观教育引导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职业理想教育引导确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职业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应在职业观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思想,强调个人理想和前途根植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在专业教育、就业形势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社会责任、奉献品质、历史使命、爱国精神等主题教育,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发挥积极影响。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在受社会理想制约的同时,也对社会理想的形成发生作用。高校应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时,坚定将自身发展与祖国、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的信念,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使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开展创业教育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则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创业中蕴含着改革创新精神。高校应在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开设创业课程、提供鼓励措施的同时,高度重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业、大胆创新的精神品质。

3.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受到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般社会道德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影响和制约,并对良好社会道德的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高校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当前各高校的就业工作都包含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课教学环节,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绝不仅仅传授就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时代精神等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处理好国家需求与个人需求、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等关系。

职业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中贯彻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并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总结和预测,让大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职业发展趋势,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社会需要作为职业生涯设计出发点和归宿,确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5.加强就业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德育的能力和自觉性

在就业工作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理论的思想内涵,并且具有在就业工作实践中贯彻理论的高度自觉性和能力。因此,我们应通过集中培训辅导讨论、党支部学习讨论、网络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结合实际工作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就业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育人意识,把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转化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努力;专业课教师则要在知识传授、专业行业介绍、校友介绍中渗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6.充分发挥学生就业小组、学生就业党小组的作用,调动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大四学生集体活动时间较低年级大幅减少,个人活动时间占据主要位置,这样容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死角,给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滋生造成温床。因此,高校可组织学生成立就业小组,使同学们在就业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促进就业,并且把就业小组打造成大四学生开展集体生活的核心组织,完善组织构成、明确成员职责、设立奖惩激励机制、培养良好风气,使之成为引领大四学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织。高校还可以在就业小组中进一步成立党员小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学生自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业小组和党小组的集体活动,还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团结互助、团队协作精神。

7.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强专业实践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实践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专业实践和生产实习中大力培养开拓创新的品质,在勤工助学实践中发扬以艰苦朴素为荣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R].

[2] 韩震.展望新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光明日报,2012-01-07.

[3] 陶倩,朱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07(2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