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师口语;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99-03

为了应对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教育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针对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全面规划,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师范教育也作出相应调整,增设或强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职业口语正是适应迫切需要在高等师范教育各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教师教育新课程,也是师范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因此课程教学面临许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诸如课程性质、课程关系、教学对象、有效教学等理论及实践各领域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谈教师职业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裨益课程教学水平提高。

一 理论指导原则

所谓理论指导原则,是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自觉运用并始终贯彻课程相关理论,提纲挈领,以获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教师口语教学内容不以理论探究见长,课程教学目的是规范语音,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口语规律和技能,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其突出特点是边缘性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粗略而言就涉及了语言学、发声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朗读学、交际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因此要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必须使学生理解基本学科理论,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进行规范语音教学时,让学生了解汉语语音基本理论是必要的,特别是教师口语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汉语语音知识薄弱的非中文专业学生,他们虽然在中小学接触过语音,但对汉语语音理论基本上是混沌一团,所知有限。教学实践表明,理解和掌握汉语语音系统、方言、语素、元音、辅音、声韵母、声调乃至词汇语法等系列汉语语音知识,才能使学生准确认识个人语音缺陷所在,便捷有效地提高语音规范水平。比如,某生来自湖南长沙,要实现规范其语音的目标,首先要做的是让他理解方言理论,明确他的语音隶属湘方言区;其次是运用语音理论分析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语调、词汇等方面的规律性差异;第三,在此基础上明确他的语音存在的具体缺陷,理解并掌握纠正方法。经过这样系统的语音理论指导之后,学生大都能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实践中也能取得举一反三效果,不仅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语音缺陷侃侃而谈,一语中的,而且听音辨音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从而具备必要的自训互训能力,使语音规范训练事半功倍。语音训练中了解掌握发生学理论也是必要的。南方学生受方言影响,发音常常不到位,缺陷多,矫正任务重,难度大;而教师是靠语音工作的,惯常状态是必须较长时间发声,随之而来的常见问题是声音涩滞、干瘪,发声费力,听感差,以至出现嗓音沙哑、咽喉炎等职业病,其根本原因是不了解发音理论,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因此教师口语教学必须补充这方面知识。首先让学生了解发音基本原理,声音是人体各种器官通过复杂协调的配合完成的,是喉部及喉上、喉下各种器官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人体发音器官的基本构造及工作过程,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了解发声理论,具体感知发音器官各部位的运作,从理论上理解掌握发声问题,比如胸腹联合呼吸是通过胸廓、腹肌、膈肌综合作用,全面扩腔容量,使吸气量大且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理解允狄羯的理论原理。其次是明确用气、共鸣、吐字归音以及嗓音保养等理论问题,以此塑造优美声音。在发声理论看来,声音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与人的心理、精神、身体状态都有关系,优美声音是积极的心理状态、放松的身体姿态和有效技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理解用气、共鸣、吐字归音的要点、特色对于语音训练非常关键。就教学效果看,发声理论拓展了眼界,激发了兴趣,也使学生在音质音色改进和发音技巧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此外,教学口语教学更不能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教学口语是指教师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用语,它往往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并带有教师个性特点,也是教师口语训练难度较大的部分。有效的教学应首先从理论上宏观把握教学口语特征,明确有效的教学口语都必须具备知识性、启发性、生动性,既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又具有即兴的个性化的特色。其次注意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具体教学技巧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导入语训练。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基本特点是自然、新颖、简洁、逻辑性强,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吸引意识、效率意识,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相关理论。具体而言导入语承担的是心理稳定、心理沟通和心理激励的任务,导入语通过有效话语在很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听课注意力,实现师生的心理沟通;迅速为课堂定下基调,做好必要铺垫,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提示要点,引发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完成学习心理激励,营造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心理环境。这样一来,理解导入语设计的心理学理论有助学生把握教学设计本质并有效激发学生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提高学生教学技巧训练水平。总之,教师口语教学经验表明始终结合并贯彻相关学科理论进行训练指导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口语教学理论指导原则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其一,有效。作为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教师口语教学内容关联诸多学科,每一学科又都具有自身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众多理论领域,而教师口语教学追求的理论性不在于其理论的完整、严密或创造性,强调的是理论实际性的指导作用,即理论指导的有效性,以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规范语音教学需要的理论并不是汉语语音理论复杂体系或精深观点,采用的是能够有效指导标准发音的普通话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声、韵、调、音变的知识以及汉语方言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语音自我训练能力。其二,简洁。作为一门技能性课程,教师口语教学追求的理论性在表现形式上是直截了当,要言不烦,点到即止,以简洁为贵,不需要完整介绍理论全貌,也不必纠缠理论细节。

二 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口语教学过程必须始终目标明确,对象明确,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专业特性施教。教师口语教学的针对性原则首先是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培养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涉及知识、能力、素养诸多方面,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理论等课程共同承担,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之一的教师口语主要教学任务是规范语音,掌握口语表达技能,因此课程针对性明确,教学目标是普通话语音规范训练,达到教师普通话水平相应等级,具备教师口语表达基本能力。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必须始终注意抓主要矛盾,突出教学针对性。比如普通话语音训练,教学针对性非常重要。就教学内容而言,普通话声母有22个,韵母39个,声调及变调也很复杂,此外还有朗读和命题说话的训练,平均用力,面面俱到,不仅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解决办法是发现主要问题,针对性集中突破重点难点。就教学实际情况看,现有语言环境下经过中学多年训练的学生有一定语音基础,并非所有声母、韵母、声调都不标准,大多数只是个别语音存在问题,重点一般是平翘舌声母、前后鼻音韵母和语调不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前后鼻韵母不规范的关键问题是没有掌握好发音技巧,导致韵母区分度不够或发音错误,平翘舌声母不规范问题却大多数不在发音技巧,而是缺乏语音知识带来的平翘舌字音混淆,特别是在朗读和说话时更为突出,为此采取强化前后鼻音发音技巧训练、强化平翘舌字音记忆等针对性措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也是千头万绪,内容繁多,音质音色、表情姿态、内容主题、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性解决办法是强化朗诵训练。通过朗诵能力综合训练思维、理解、姿态、表达技巧等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可以较好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作品朗读问题,而且能够一举多得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朗诵训练到位,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训练可以水到渠成,比较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可见针对性教学的确可以取得积极效果。其次,教师口语教学还必须强调专业学科针对性。作为一门教师技能课程,教师口语教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师范教育各专业公共课程,讲授和训练口语表达一些共同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口语表达又必然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关系密切,除了语文课程教学之外,教师口语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必然涉及中学其他诸多课程内容如历史、政治、体育、物理、化学等等,注重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势所必然。不同专业教师口语总体风格不同,文科院系教师口语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科教学用语的特性,一般是强调形象性,更富于情感性,教学口语设计多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比拟等修辞技巧,更注重感情多样性、层次性和感染力;理科院系的教师口语教学则需引导学生掌握理科教学用语的特性,一般是强调准确性,讲究逻辑性和简洁性,教学口语设计重在清晰明确,体现在表述的层次性、条理性和语句组织的严密性与关联性。教学口语具体环节训练更需要注意专业针对性,比如教学口语中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小结语训练就必须针对学科教学具体内容才能有效进行。比如针对体育学科技能性特点,结合具体的篮球、武术、跳远等项目训练学生导入语、讲授语运用,结合历史学科秦朝历史发展一节训练学生导入语、讲授语训练,教学针对性原则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之能用,激发兴趣,因而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口语教学必须注重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因人施教是课程教学人所共知的基本原则,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教W对象,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满意教学效果,教师口语教学更是如此。比如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针对性要求就很必要,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诸多方言区,个人语言环境语音面貌各不相同,存在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也大不相同,几乎没有完全一致的情况,课堂模式化的统一语音教学往往收效不大,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一对一个别指导,具体甄别学生方言区及其特点,明确学生语音具体问题所在,提出语音纠正有效方法,事实证明针对性教学到位才能明显改进学生语音问题,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 实践优先原则

所谓实践优先原则是指教师口语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课程实践性质,以训练为中心,讲练结合,通过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口语表达技能技巧。贯彻这一原则首先是明确认识。教师口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是一门教育技能性课程,实践性是课程教学根本特性,其教学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多少课程理论知识,关键是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技能技巧,而这些技能技巧又只能通过熟能生巧的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实践就成为课程教学研究和实施的核心任务,教学效果衡量和评价也应该以技能掌握为主,这种实践优先的原则应该成为教师基本理念,贯彻课程教学各个方面。其次,制度保障。教师口语实践优先原则需要有教学制度和系列措施予以保障落实,在教学课时安排上要突出实践训练要求,课程教学一般是36学时,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采取一比一比例,课程实践保持在18学时以上,边讲边练,保证训练时间,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技能技巧。在考核制度上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原则,教师口语课程考核区别于其他课程,以口试为主,以实践技能为主。考核分两部分:一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口试)。在课程结束时,所有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考核,其成绩计入课程总分,达到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等级为合格;二是教师口语测试(口试)。具体操作是:课程设立“教师口语试题库”,试题设定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境,包括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两部分,集中考核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学生通过抽签形式选题,根据考题要求当场口头完成。如:“设计一段某一课程导入语”“高考临考动员班主任致辞”“学生打架违纪处理谈话”等,动态考核学生教师口语表达能力。课程成绩综合计分,普通话等级测试40%;教师口语测试30%,课堂集中训练20%,其他10%。课程考核倾向是加大实践训练分值,突出实践性原则。第三,鼓励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口语实践性教学原则注重实际效果,为此强调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鼓励多种方式实现技能培养目标。目前常用课程实践训练方法主要有:课前5分钟训练。上课前以随机抽取方式指定1~2人完成,强化训练课程主要技能如朗诵、即兴演讲、导入语等。课堂集中训练,学生全员参与,针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集中练习,如语音难点发音练习,教师口语情境练习等。小组互训,以8~10人组成训练小组,课外互训为主,指导抽查为辅,定期提交小组互训报告。课外自训,学生利用网络、学校自建教学平台自训,定期提交自训报告。组织朗诵、演讲、中学课程教学等多种竞赛,竞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突出全员参与。在班级竞赛基础上选拔参加校级朗读、演讲和教学竞赛,有普及有提高,树立样板,通过竞赛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训练师范生朗读、演讲和口语表达能力,建立演讲和口语表达自信心,达到吐字清晰准确,声音洪亮,语调优美,表情丰富训练目标。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包括中学课堂见习,实地深入中学课堂,具体感知教师口语运用,增强教师口语教学实效。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核心任务,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师范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无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根本出路,因此明确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是不可缺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薛晓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郑尔君.教师口语[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65-01

高中政治课自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思想性、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并决定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采取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1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

对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诸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理论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面前它并不是以实际的、具体事实的形态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除了要认真学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考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可以说,联系实际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分重要。

1.2 理论联系实际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学好高中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不可不讲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把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高中政治办学方向,更全面地发挥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2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方法

2.1 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和联系性,使理论和实际相吻合,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这种联系才是抽象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讲了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知识后,就要有机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总之,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内在协调,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认识。

2.2 注重联系实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联系实际,要在确定知识点后,考虑联系什么实际,需要准备什么实际材料,以及如何去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是盲无目的地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逐课、逐节、逐框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时刻把握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讲授高二年级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准备好有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事实材料,在讲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时,把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及其关系融汇其中,使讲解达到相互交融的程度,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另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无论是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理论联系实际都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既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问题,也关系到能否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军的政治问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深刻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种种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高中政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高中政治教学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学容.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探索[N]. 学知报,2010(03).

教学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原则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富有一定特色,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传统美德于一体,其中的基本知识、事例、数据、警句、格言等,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实践性。它是在小学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初一学生进行合格公民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间的关系,树立为国家、集体做奉献的观念。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本依据。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名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为了人类的进步,四化的实现,应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塑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立足课本,化抽象为具体,系统、形象地通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授教育,学会做人。要避免离开教材内容,牵强附会地信口开河,这样既不符合大纲要求,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和重要原则。它是从教材内容实际、学生本省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思想渗透的方法。由于初一学生受心理发展、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限制,这条原则对初一《思想政治》教学尤显重要。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升华更新,随时会给学生带来各方面影响,给思想政治课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不断地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难、困惑和模糊问题,观察学生言行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在理论上和实际行为上给学生以正确引导,是学生达到认识上的升华,行为上的实践。通过具体生动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去启发学生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关键在于提高政治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政治老师要扩大眼界,拓宽视野,要讲政治,多学习,善分析,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理论水平,把客观实际与教材内容、理论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起步习作;基本原则;常用方法

一、基本原则

1、以段为主原则。段是相对独立的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段的相对独立性特点,给起步习作在形式上带来了相当大的灵活性。段“相对完整”,正好符合起步习作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而段“相对独立”,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又符合小学生起步习作表达能力不强和意志力不强的特点。因此,起步习作以“段”为突破口并经常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起步就要求学生以“篇”为之,则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会导致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

2、由说到写原则。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它不仅能快速、便捷地修正思维的错误,而且反过来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但由“思”到“写”,对起步习作的小学生来说,跨度太大。“说”,正好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会说了,写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3、直观性原则。由具体到抽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习作的小学生更是不能例外。在起步习作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指导学生观察花鸟虫鱼等活生生的事物,组织他们参加、体验一些有趣又益的活动。这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培养观察能力。

4、循序渐进原则。内容上,一般可按静物――动物――景物――人物――事件的顺序训练;形式上,要先短后长;要求上要先易后难。

5、真实性原则。即要求学生必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中生有(童话另当别论)。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否则,容易养成装腔作势、无病的毛病。

6、鼓励性原则。对起步习作的学生,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即使某个学生的习作很糟糕,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表扬。一味地批评和指责,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习作太难。

二、常用方法

1、换词换句法。即教师出示一段话,要求学生把其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和句子代替,然后写下来。

2、填空法。填空法比换词换句法难度稍大。它要求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句子或表达方式。

3、扩展法。即教师出示几句概括性强的话,要求学生在这段话中“添枝加叶”,给以充分展开,使表达的内容细致而生动。

4、问答法。这是起步习作阶段的最佳方法。如第一次习作,老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课本上好多篇文章,如果我们也能写出一段话来,那该多好啊!下面呀,就教你们写一段话。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读几年级?家里有些什么人?请同学们先连起来说一说,再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说一说。最后老师说:现在大家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成了一段文章。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指导,会让学生感觉习作并不难,从而打消习作的顾虑。当然,简单的问题几问连答,稍微复杂的问题可一问一答;接受能力强的可几问连答,接受能力稍差的可一问一答。

5、复述法。问答法训练一段时间后可转如复述法。一般分三步:先听老师或录音机讲故事,同时可配挂图或投影;再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复述,复述可按概括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顺序;最后要求学生写下来。

6、补写续写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和技能之后,就可以采用补写续写方法了。补写,即把设有写完整的地方补充完整;续写,即按照前文的思路接着写。补写续写要以原文为前提,内容或情节的延伸要与前文相关联。

教学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原则

教学管理原则是校长及教学管理者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为准则,它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反映,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管理呼唤精细化。精细化教学管理原则在精细化教学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学校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是目标和手段之间的中介。笔者认为,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原则主要有: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简单性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当作一个整体,以系统论观念,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部门、各层次、各种因素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贯彻整体性原则,必须做到:

1.1 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学校的教学指挥系统中,校长是总决策者和总指挥,教导主任是得力助手和具体执行者,他们要经常而又集中地抓教学。教学指挥系统分为教学行政系统和教学研究系统。校长发挥教学指挥的作用在于既要管好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如课堂教学),又要关注教学工作的其它环节,并建立一套有效的指挥程序,协调学校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体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1.2 必须抓住整体或系统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1)目的性。目的必须是明确的,突出一个“准”字,否则,必然引起管理上的混乱。(2)全局性。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的整体统筹规划,突出一个“细”字。(3)层次性。各层次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层次管理者都能尽职尽责,突出一个“严”字,整体管理才会实现一个“精”字。

2 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管理者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贯彻民主性原则,必须做到:

(1)管理者要常怀民主意识,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紧紧依靠师生,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正确对待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奖有惩、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努力营造学校文化,客观公正的评价师生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师生的归属感和对教学管理的参与意识。

(3)重视学校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教学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研组、集备组、教室等,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发现教学管理的漏洞,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 规范性原则

所谓规范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格,各方面都有细致规范的要求。规范化管理是管理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它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前提,只有教学工作实现规范化后,才能导入精细化管理。因此,规范性原则是办好学校,搞好教学工作的可靠基础。

教学管理要实现规范化,要求学校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校风。校风从何而来?校风是由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者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的统一体。在培养优良的校风,特别是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中,教学管理工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贯彻规范性原则,必须做到:

(1)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等教育。教学管理虽然主要是抓教学,但要培养良好的学风,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抓起。为此,可以把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革命传统以及感恩等内容的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2)以班级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紧密结合教学活动进行教育。以班级为阵地,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形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等,都是在班级课堂上进行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等,都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行为规范和身边榜样,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乐学、会学,积极进取。

(3)教学管理力求规格化、标准化。教学管理者要建立一整套合乎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标准和规范,用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养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过程性原则

所谓过程性原则,是指精细化教学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控制,强调过程管理、过程控制,使教学管理始终处于闭环运行的状态,从而有效克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了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大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难点就在于过程,在于执行力。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实已有的各项制度,抓好过程管理,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怎样才算抓实了过程管理,增强了执行力呢?一句话: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把常规的事做精彩。

贯彻过程性原则,必须做到:

(1)设定恰当的执行标准或教学目标。教学工作确实没有大事,但事事关乎教育。对于备课、集体备课、学困生转化、作业设置与批改、单元测试等常规性“小事”,管理者必须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和目标要求,这是抓好过程管理的基础。

(2)获取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并与设定的标准或目标作比较,找出执行偏差,及时发现问题。执行反馈,也就是我们通常进行的检查,它是教学过程控制活动的关键环节。对于教师的办公和课堂教学行为应天天查,对于集备、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应周周查,每月通报检查结果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月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来并加以整改。

(3)运用奖惩等手段纠正执行偏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错不纠,必酿成大祸。管理者要求教师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科学、务实、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管理者应实行蹲组包级制度,随时加强管理监督、过程控制,尽量缩短反馈调节间隔。对于教学执行、控制得力的人要及时表扬,予以奖励;对于过程管理控制不力、纠偏不及时的现象要防微杜渐,罚一儆百。奖惩力争每月兑现,期末进行总结表彰。

5 简单性原则

所谓简单性原则,是指精细化教学管理应突出重点,关注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能简化的尽量简化,不应搞得太复杂、太繁琐。大量的事实表明: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

贯彻简单性原则,必须做到:

(1)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符合科学原则的精细都是无意义的精细,其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对于那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阻碍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制度等,应及时修正,再精细也不能采用。

(2)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要从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出发。不管是整体管理模式的设计,还是具体程序、方法的制定,只要能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效率,越简单易行越有价值,切实做到易于操作、便于落实。

(3)精细化教学管理要纲举目张、抓点带面。精细化教学管理不是意味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势必会造成高耗低效的“繁琐工程”。教学管理者要树立成本、效率、效益观,从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抓起,从教学管理的重点抓起,从教学管理的关键抓起。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做到忙而不乱,提高管理效率。

6 实效性原则

所谓实效性原则,是指在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过程中,任何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出台、推行,都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必须注重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务求实效。

贯彻实效性原则,必须做到:

(1)工作计划和措施要“实”,就是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学校制定教学发展长期规划和学期计划,确定教学工作思路和措施等都必须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使规划和计划等既有创新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2)过程管理要“实”,即工作执行和教学检查要扎实到位。首先,在教学各项计划措施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不要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光说不练。要舍得下大力气,花细功夫,想真办法,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教学效率一定会稳步提高。其次,在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强化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工作检查目的要明确,对象要广泛,标准要严格。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备课组,形式多样,查帮并举,实话实说,用明明白白的制度、清清楚楚的“尺子”保证工作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