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报表的应用

财务报表的应用

财务报表的应用

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第1篇

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人来说,财务报表分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投资者通过对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给与其投资决策重要参考;债权人通过对企业资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来判断此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经营者通过对企业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而监督机构通过职工收入、应交所得税等指标考察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力度。因此财务报表的分析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其不同的重要意义,管理当局必须重视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介于财务报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所以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注意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度,使财务预算能有效实施,为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和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促进企业日常管理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三大会计报表分析主要内容和作用

1.资产负债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报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其基本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左边的资产项目,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目前所拥有的所有资产项目的种类和金额,同时这一时点上企业的价值也通过此财务状况揭示出来。这些资产是企业经营的成果展示,是企业所有活动的既得结果。透过观察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我们可以知晓企业经营所需的重点资产或设备,以及企业经营的性质和方式,再结合一些资产相关的比率如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就可以看出企业对现有资产的利用情况及资产本身的质量好坏。而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则反映了资产的来源,即融资来源。若负债比率过高,则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债权人的投资积极性,此时需要加大流动资产的比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偿债风险。若所有者权益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运用财务杠杆,资产有浪费或不合理运用的嫌疑。当然,资产负债表不能割裂开来,应左右结合起来分析,此表反映了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也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它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更加理性地看待企业所拥有的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互对应的数量、结构及规模,从而更加坚定其受托责任和义务,在决策时尽量降低风险、提高效率。2.利润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该表是将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期费用进行配比,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相同点是它们都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并且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状况主要通过利润表来体现,而盈利状况则直接反映出企业价值。通过利润表我们能够分析出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收益、成本耗费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另外,可以通过近年来利润表中盈利状况的变化趋势总结预测出未来几年利润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利润表中的不同时段的数字,能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利润增长,也有助于管理者把握经营策略。总而言之,利润表可以帮助财务管理者准确地了解本期的收入和成本以及税金等情况,以便随时改变经营策略中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企业想要提高盈利水平有规律和模式可循,但在具体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因地制宜。由于每个企业面临的经营和财务环境不同,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特性。通过分析找到阻碍利润提高的影响因素后,要及时客观的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风险控制、经营预测中的作用,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3.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动情况的报表。分析此表的目的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提供企业一个会计期间:一般是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企业所拥有的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的运动情况,以便于管理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运用强流动性资产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的生命,由于目前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因此很多应收账款都存在变成坏账呆账的可能性,而现金及其等价物不同,它们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支付性,一个有大量现金及等价物的公司远比拥有同等数量应收账款的公司有说服力且更能使投资者安心,因为后者随时有资金断裂的危险,因此,分析现金流量指标已经变成投资分析师和企业潜在债权人重视的地方。目前,各国商业银行审查贷款对象、评价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就是现金流量指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金流量表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更重要。财务管理者务必高度重视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结合资产现金回收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指标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作出正确的决策。当然,三大基本财务会计报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勾稽关系,在分析某一具体的财务指标时,应注意把其他报表上的相关项目也联系起来分析其内在的关系和变动原因,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更为全面周到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使管理者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结论

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分析,医院财务报表,应用

引言

随着医疗机构的管理及医疗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在经营自主权上有很大扩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已经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医院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及相关的人员越来越重视医院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此时,能够反映资金运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财务会计报表就突显的尤其重要[1]。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总表、业务收入明细表、业务支出明细表、净资产变动表、财务分析及基本数字表等。它能反映医院的资金结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医院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评价、预测医院经营成果,客观地总结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

1.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组成。医院财务分析,不仅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达到预期经济目标的重要管理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2]。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分析医院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分析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对医院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利用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来进行。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把医院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排列,按照一定的编制要求而成的。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可以说明医院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医院偿还债务的能力。报表中的净资产项目说明了医院拥有的资产总额。报表的负债项目说明医院所负担的长、短期债务的数量。其中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医院负债越多,反之说明该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流动比率过高,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过多,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医院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但速动比率过高,有可能是医院应收账款占用过多,现金回笼速度慢,反而会降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

(2)收入支出情况分析

通过对收入支出总表分析,可以判断医院的业务开展成果,分析医院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支出使用情况;业务收入、支出构成比例,以及影响业务收入、支出增减变动的因素,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总收入主要包括医院自身实现的业务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三方面,由于上级补助收入很少,可在分析时作说明,因此对收入的分析主要从业务收入及财政补助收入两方面进行分析。支出情况主要分析业务支出及项目拨款支出两方面,由于项目拨款比较单一,可在分析时说明,所以支出情况说明主要是对医院业务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在职职工的人员费用支出情况,公用经费主要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在经营活动中所必需的消耗,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主要是反映离退休费用及职工个人和家庭补助情况。

(3)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主要分析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利用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用应收账款平均天数来表示。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应收账款占用医院流动资金的时间越少;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

除此之外,还有发展能力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依据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分析病床使用率、每门诊人次费用、每住院人次费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参保和非参保收入构成比例等,来了解收入的构成状况,增加医院的收入。

2.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

医院财务要引用现代财务分析的方法,运用各种经济数学公式和模式,健全医院财务分析体系,利用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结合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现金流量表、根据经营管理实际需要,对医院各个时期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对会计报表指标进行全面分析[3]。

医院通过对不同时期收入、支出、结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通过因素分析,可测定各因素变化的影响;通过经济批量分析,可掌握药品、库存物资的利用情况;购、销、存进行一体化管理,既保证业务正常需要,又不积压资金;评价经济效益,核定最佳经济批量,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对制剂生产进行本、量、利的测定,评价经济效益;通过趋势动态对比,可对医院的发展趋势进行测定;通过对大型设备投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可减少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医院财务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为改进医院理财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

4.总结

医院财务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医院内部的各种管理,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体现出科学化、规范化和实用化和有利于宏观决策化的特点。总之,通过对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正确地评价医院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铁方.医院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卫生经济研究,2003,(12).

2 段德春,赛岳,辛淑蒲.谈现代医院财务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0).

3 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4,10.

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第3篇

目前很多企业报送到银行的财务报表都存在虚假的问题,企业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获取贷款,进而导致银行承担更多信用风险。从企业财务报表造假手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人为编造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人为编造的手段较为低级,也比较常见。企业通过对报表数据的随意编造与更改,来实现信贷需求。常见的人为编造方法有虚增销售、夸大经营规模;虚减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虚设资产,降低负债比率等方法。企业往往会根据银行的指标要求,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胡乱编造,如果认真查看,会发现报表不平衡、账表不相符、表与表不衔接等问题。(二)利用会计方法对报表部分数据进行调整这种手段相对隐蔽,对其进行识别的难度较大。很容易蒙骗到银行,从而对银行造成信贷风险,因此要特别关注。对报表部分数据进行调整的主要形式包括:对收入确认方式进行调整,使企业的利润虚增;对存货等计价方法进行调整,以虚增企业的资产;对折旧计提方法进行调整,以延长折旧年限,降低费用成本;利用关联交易和虚拟资产来调整企业利润;利用会计科目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等等。

二、信贷管理需要分析的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内容

(一)财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结论进行重点分析。另外,还需要对报表的可比性、企业所应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等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资产质量对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进行审查,通常以流动资产为主;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审核,其中包括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情况;对应收付款与其它应收款的质量进行重点分析;对存货中流行资产占比、流动变化、存货跌价的可能性等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贸易行业的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所占的比率较小。但是由于目前贸易行业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延伸,长期股权投资也正逐步提高,因此,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进行分析。(三)资本结构目前部分企业存在负债率高,短期债务占比较大的问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时,应该具体考查企业债务的结构、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等。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充分分析,来对企业自身的债务负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和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四)盈利能力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趋势是否一致,这些都应该与经营分析相吻合;分析企业近三年期间费用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析企业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收入的稳定情况;分析企业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或押汇等方法所取得的收益占比;分析企业净资产的收益率、总资本的收益率等;对企业预测的未来几年盈利趋势进行判断。(五)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其它信用支持等。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指企业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保护倍数,以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净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保护能力等;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企业对全部债务和利息的保护能力,然后结合长、短期指标对偿债能力进行整体性的评估;其它信用支持则包括企业原有的筹资渠道,比如资产转让、引入战略投资、增发配股等。在对其它信用支持情况进行分析时,还需要对支持的合法性、可操作性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有效性进行判断。

三、预防企业财务报表虚假的主要手段

企业财务报表虚假问题,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问题。银行信贷管理应该提高认识,尽量采取有效的信贷对策,对企业财物报表的虚假问题进行防范:(一)明确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其实很多信贷管理人员对企业报表的虚假问题都心知肚明,但是出于业务拓展或个人私欲的需要,部分从业人员往往姑息,甚至放任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造假行为。企业财务报表造的越好,其评级、授信以及贷款审批等流程就越方便。而且企业报表造假能够帮助企业提供信用等级,银行的贷款质量指标也会因此得到提升。为了避免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银行应该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及业务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从业人员主动识别虚假财务报表的能力。另外,银行还应该加强信贷的制裁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制裁规定,杜绝企业财务报表造假现象。银行可采用建立信用等级限制、业务停牌处罚、贷款额度控制等手段,来抑制企业的造假行为。(二)改进财务报表的传送方式通常情况下,企业提交给银行的财务报表都是由企业自己传送。为了保证企业信用评级的质量,一些银行对企业年报的获取作出了相应的改进,要求客户经理与企业财务人员直接到会计师事务所索取审计报表,以保证财务年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果信贷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程序,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自然会得到有效保证。另外,笔者认为银行也应该加强与企业财务部门信息资源的交流,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提高银行对财务报表的识别能力。(三)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信贷管理人员对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应该充分了解,对企业的发展历史、经营现状进行全面掌握。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经营能力、知识水平等进行深入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信贷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掌握和了解,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熟悉,尤其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产品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税收负担、资金回笼情况等。不给企业留下任何蒙骗的机会。

四、结束语

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可能存在使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产生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审计临近结束之前进行总体复核财务报表是否有未被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的三个阶段,分析程序的正确运用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关键词: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 审计

分析程序概念及作用

(一)分析程序概念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有关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包括调查识别出的财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理解分析程序的含义时,要把握三点:一是分析程序的对象。分析程序涉及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内在关系,数据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是不适宜使用分析程序的。二是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使用分析程序重点,通过计算一定的比率或趋势分析,识别异常的“不一致”或“重大波动”。例如,在经营环境和产销规模等情况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将本年销售收入与去年销售收入的比较来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动是否正常,比较前后各期以及本年度各个月份存货的余额及其构成,以确定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异常。三是分析的目的。对财务报表揭示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公允作出评价。正确使用分析程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分析程序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此时运用分析程序可以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分析程序运用的不同目的,决定了分析程序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特点简介:

(一)风险评估过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运用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注册会计师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帮助注册会计师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1.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注册会计师在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有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及变化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注册会计师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得知本期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因此,注册会计师预期在销售收入未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销售成本的上升,毛利率应相应下降。但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发现,本期与上期的毛利率变化不大。注册会计师可能据此认为销售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再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是制造业,但其利润却总依赖证券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这说明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且将投资收益成为重点审计领域。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主观认定的会计事项(如固定资产折旧计价方法的选择),有异常变动的会计报表项目,内部控制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如递延资产的确认与摊销),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如年末大量销售),长期挂账项目(如逾期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等)以及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特别风险。

2.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分析程序的特点。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因此,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涉及相关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二)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1.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范围。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步骤。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确定期望值;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调查异常数据关系;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这六个步骤需要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3.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常用方法。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生舞弊,可能产生更为特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针对财务报表舞弊使用以下分析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经常用于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选用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本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情况。

不良资产分析法。不良资产是指除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不良资产分析法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或者将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则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有“水分”。

异常利润分析法。是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由于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产生的利润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采用异常利润分析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现金流量分析法。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企业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表外筹资监管分析法。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它通过租赁产品筹资协议、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代销商品,来料加工、应收票据贴现等方式筹集资金,而无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企业在获得借入资金的同时,不改变资产、负债现状,它可以保持会计法规要求的资产负债率。由于表外筹资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使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构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表外筹资,实行有效监督,以维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

分析性程序对销售收入舞弊、存货舞弊、费用舞弊等都是有效的审计程序。

(三)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围绕这一目的运用分析程序。这时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1.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在总体复核阶段执行分析程序,所进行的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目的不同。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因此,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实施分析程序的时间和重点不同,以及所取得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另外,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2.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在审计要结束或接近完成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以确定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财务报表整体的公允性。

比较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完成阶段的分析程序主要是执行三级复核,第一级是由另一注册会计师复核,第二级项目组负责人复核,最后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把关。

在执行分析程序时,合伙人(主任会计师)一般会阅读财务报表(包括附注),并确定注册会计师是否已经搜集到了关于异常的账户余额(或比率关系)的充分、适当的证据。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公司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出现大幅度增加,货币资金出现大幅度下降,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需要确定负责该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已搜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说明这些数据的异常变动是真实、合理的,是由于行业不景气或者产品结构老化等原因造成上述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从而确定追加审计程序的广度。

应用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但是在运用分析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时,还应与询问、检查、实地查看等审计程序相结合。

对于重要的项目,准确性较低或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项目不应过多的依赖分析程序的结果。如果某项认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要求较低,而相关内部控制又很薄弱,注册会计师过分使用分析程序的结果,会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这时可直接使用交易和账户余额细节测试获取相关审计证据。

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认定只能提供间接证据。这是因为分析程序只能对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审计的线索和指明审计的合理方向。证明力强的直接证据还得依靠交易或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来获取。运用分析程序时存在分析程序结果显示的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未使用分析程序,并不构成审计程序有缺陷;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运用分析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相当的分析技能。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经验还不足,这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放弃使用分析程序而直接使用细节测试程序获取有关认定的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效率。

分析程序仅适用于数据之间存在某种预期关系的状况。如果分析程序数据之间尚不存在预期关系或不可比,就不能运用分析程序。即使存在数据间的预期关系,采用分析程序也可能产生重大漏洞,因为这些数据不可靠,对于设计完好的、虚假的数据关系,分析程序就难以发现其异常情况。这就需与细节测试相结合。

运用分析程序需要一定的比较基准,才能够评价相关的财务信息。但对于一些行业不存在可供比较的行业数据、历史数据,如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没有比较的前提,可能导致运用分析程序没有效率和效果。建立有关行业的数据库及时而有必要。

分析程序不能被滥用。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运用分析程序的基础,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只能考虑利用检查、函证等其他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合理基础。在了解内部控制和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一般不需使用分析程序,关于所有权的认定也不能使用分析程序。因此这就是分析程序有适用性的问题。

结论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被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过高经营风险往往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也带来了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该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可能存在使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产生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在审计临近结束之前进行检测总体复核财务报表是否有未被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的三个阶段,分析程序的正确运用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实务中运用分析程序往往起到其他审计程序所不能替代的效果,事实证明,从已经披露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看,根据被审计单位披露的财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信息,大多能通过分析程序发现相关项目的异常变动。分析程序虽然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也有本身的局限性,分析程序只有与询问、检查、实地查看等审计程序相结合,与相关交易、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相结合,才能确保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修订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

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杠杆效应;报表分析;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6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现阶段,企业想要在日益变化的市场上立足,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还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地提升。财务杠杆在企业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是因存在的固定费用所导致的,在企业的资本结构及总额固定的情况下,从息税前的利润对债务的利息支付也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较小浮动变动时,企业所负担的固定财产会较大幅度的变动。因此,息税前利润在增加的同时,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银行借款、优先股、利息等)会随之减少,带给普通股很多的盈利;相反,固定财务费用会增加,带给普通股相对较少的盈利。因为存在的固定财务费用,致使杠杆效应中的息税前利润随之变动或者普通股的每股收益随之变动的现象就是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效应分类及界定。财务杠杆的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财务杠杆正效应指的是企业通过对财务杠杆的合理使用,提升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其可以理解为,负债能够定期并且定额的税前付息,企业息税前利润比负债资本高,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利润。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能够直接反映出节税的成果,是企业总资本成本降低的直接体现。但是,财务杠杆具有双面性,在带给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企业的股东带来财务风险。财务杠杆会使每股收益变动大幅度提升。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问题,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随之股东的收益也会降低,这种现象就是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因此,如果企业的预期息税前利润已经确定,那么无论是股权还是负债等筹资方式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每股收益。在差别点较高的情况下,则会出现财务杠杆正效应;在差别点较低的情况下,则会导致财务杠杆负效应的出现。

(二)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浮动率与息税前利润浮动率的比值就得出了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财务杠杆作用的直接体现,其系数大小可以反映出企业税后所得收益以及随着息税前利润浮动每股收益的变化幅度大小。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DFL=■

在这个公式中,DFL所代表的就是财务杠杆系数,EBIT所指的是息税前的利润,I指的是利息。由公式可以看出,企业所支付的债务利息(固定费用)的大小决定了财务杠杆系数值的大小。如果企业动用债务资金,那么财务杠杆系数必将比1大,随之负债筹资变大,股东普通股每股的收益风险也随之增大,也即负债筹资额变大导致利息费用也随之增多,最后得出的财务杠杆系数也将会增大,导致增加了股东的每股收益风险。

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杠杆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是债权人分析报表的主要依据。其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借债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大小,是企业资本结构的直接反映,也是债权人衡量企业清算时收益程度。如果站在债权人的立场分析,企业的债务比例越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人风险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杠杆效应所反映出的情况并不能体现出企业的贷款风险大小,因此要将财务杠杆系数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结合进行有效分析,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好坏才能够有所掌握,并能够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对债权人的保障,使债权人能够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全面的掌握了解。此时可以根据财务杠杆系数来判断,如果DFL值将近1,那么只要是企业的负债率不高于80%,债权人就可以相对减少担心。因为企业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多于企业的固定债务利息。企业对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还是很强的,其负债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但是相反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小于30%时,企业的偿还能力不高,对债权人的保障度也不高,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较大,利润很少或者很可能已经没有利润,由于企业的利润太少,已经不能够承担起固定利息的支付时,DFL值变为负数,造成企业亏损。

(二)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在对企业支付利息能力衡量时,企业已经获得利息的倍数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息税前利润较小,那么企业将很难长期支付资金的利息,财务杠杆系数与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知道企业的息税前的利润,就可以知道财务杠杆系数以及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一般情况下,人们人为已获利息倍数大,那么企业的偿还能力就强,债权人的利益就有所保障。但是,实际情况已获利息倍数大到什么程度,其可比性是需要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互比较之后才能说明的。与此同时,将对已获利息倍数的分析作为基础,对财务杠杆进行有效分析,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个企业的承受风险情况。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对企业的财务水平和利润水平有着重大影响,也能体现出企业资本结构的好坏。企业在运营时,如果对财务杠杆合理的应用,那么对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上会有很大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相反,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应用财务杠杆,那么其也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对财务杠杆的合理应用也能够考验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其可以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减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评判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程度。现阶段,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利用MM理论来检验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企业的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是否维持在合理的比例内,然后对财务杠杆水平进行最优化的确定,使企业的利润能够大幅度提升。

(二)能够使企业合理的避税。企业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财务杠杆,那么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下,企业在税前扣掉每期的负债利息,企业就可以合理有效地避税。

(三)能够使企业合理控制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如何科学、合理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企业正常运营中,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风险管理水平要不断的提升,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合理的运用企业财务杠杆,合理有效的控制风险,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监督管理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财务杠杆,会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债务信息会在财务杠杆中体现,这样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加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如果运用财务杠杆,就要对债务的支付方法、支出利息的额度以及设置债务偿还期限、债务还款安排等诸多问题进行管理控制,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是很大的考验,一旦管理不善,很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避免给企业财产造成损失。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益,也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权衡好企业的债务支出与股东收益,还要考虑企业的成本等,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

四、结语

市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对稳定社会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有着重要影响。将杠杆效应有效运用到企业中,合理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杠杆效应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财务杠杆具有双面性,既可以带给企业利益,也可能把财务风险带给企业。因此,在日益变换的经济市场中,企业对财务杠杆的运用一定要谨慎,严格控制风险,为企业创造利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齐延艳.肖峋,基于财务杠杆效应的资本结构优化分析[J].会计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