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范文第1篇

一、创设“以案推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讨如何将省级课改课题中的“案例教学”和我校开展了“课堂三导”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案推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本人教研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实践、总结,创设地理“以案推导”的课堂模式。

二、具体实践做法

(一)地理教学案例内容的选择与获取途径

案例应为提供普遍性地理规律服务,以使学生最轻松、最透彻地理解地理原理为原则。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案例前要吃透教材中原理性知识,根据需要选用或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中案例;要求教师熟悉乡土地理,熟悉热点内容,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或设计出最合适的案例,达到“以案推导”、“以案论理”。

地理案例教学,要注意案例呈现的形式,如可以采用例导型、例证型、例说型、复合性等等,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二)“以案推导”的课堂模式的实施

1.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目标。环节是:呈现案例――问题串――展示学习目标。

如高三复习课《人口的空间变化》,先通过视频、材料案例呈现“中国富人移民忙”导学,创设问题情景:①中国富人移民是人口迁移吗?②属于哪种人口迁移类型?③影响他们迁移的因素是什么?④中国富人迁移对中国(迁出地)的影响?对美、加澳(迁入地)的影响?激发学生思考,根据材料加以讨论,发表不同观点,导出复习目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导疑――学会质疑和解疑,归纳知识和方法,并进行迁移和运用。环节是:呈现案例――目标问题串――分析――归纳――案例迁移。围绕呈现案例预设的系列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思维性、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案例问题串的设计让学生思维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就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思路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缺漏很好的方式。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地理思维品质,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总结和评价案例是对案例教学的概括和升华,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案例总结方式有:纲要式总结、提高式总结,矫正式总结、悬念式总结等。

师生共进发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品质。教学本身是动态的建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打破教学过程中的预先设定,从而使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变化,这也是“以案推导”教学最大的特色所在。

3.导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思维和方法迁移训练。导练环节是一个灵活而流动的环节,是贯穿“以案推导”的课堂模式的升华,要全方位地进行有效的案例迁移训练。导练的案例选择可围绕:(1)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2)分析方法的迁移训练;(3)思维能力的迁移训练;(4)迁移训练的达成度的反思等等。

“以案推导”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抓住典例,归纳总结地理方法、思路和规律,进行灵活地迁移应用,学生对同个知识点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种角度考查不同知识点的案例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4.教与学反思,教学相长。教与学反思是整个教学实践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一方面可以自我反思:案例的选取与课程标准和课时目标达成度的差距;案例的呈现的方式的有效性;针对案例创设问题与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地理思维的碰撞、地理考核的四种能力的结合程度;案例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案例与“导学”、“导疑”、“导练”的整合的方式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学生交流,缩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标。

实践证明,课堂创新性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案推导”的课堂模式,发生了五个可喜的转变,一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增强了案例问题探究能力;三是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四是提升了反思意识;五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发展;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8-0047-04

学校如何才能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常常苦苦思索,反复探寻以求其解,这个题目到底是无解,还是难解,我想答案显而易见,不仅有解,而且还是一题多解。生源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团队的领导力提升等都可能是答案,但我以为在当前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最佳答案。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因此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就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进而高效课堂,并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特色道路。

溯源近十多年的课改,不难发现,江苏省泰兴的洋思初中、溧水的东庐初中、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等学校,早期均质量薄弱、甚至濒临撤并。然而,通过校长力排众议,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它们均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内涵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质量,走出了困境,而且将学校打造为全省、全国的知名学校。更有山东省昌乐二中、河北省衡水中学、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等一些原来基础就不错的学校,依托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锦上添花,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成功的案例向我们昭示:教学改革才是推进学校质量创新发展的唯一通路。因此,作为校长应加强教学改革的领导力与创新力,立足于高效课堂的建构;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从而及早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统一认识,明确高效课堂基本特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理论是实践的向导,实践中的盲目往往源自认识上的模糊。何为高效课堂,其基本内涵是什么?一线的教师和课改专家见仁见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专家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课堂;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摒弃“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简单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是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的课堂;是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终身而难忘的课堂[1]。也有学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只不过是较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它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并进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据此还列出了高效课堂的特点、中心、基本点等22条特征[2]。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则认为,从专业角度看,高效课堂其实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它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其特征或表现可以有许多,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当然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及其能力的提高。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较少的投入,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高效课堂教学,立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手段。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就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过程现在正趋于代替教学过程”;“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这些论述不仅准确地预见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科学地揭示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其走向。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明确指出,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应当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所以真正的有效教学或高效教学应当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真正的效果和效益是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3]。只有直抵教学的本质与核心,并紧紧围绕核心而开展的教学改革,才会促进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也才是符合教育本质和规律,并取得成功的改革。

纵观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案例,它们都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洋思初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溧水东庐初中的“讲学稿”,都十分强调“学”,强调把“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因此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学会”转变成“会学”,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

从课堂改革的现实生态看,很多学校一改原来的“满堂灌”甚至“满天灌”的现象,一度曾经限制老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为不超过10分钟。于是有的地方提出“30+15”或“35+10”等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分割模式,更有山东省的杜郎口初中在学习洋思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了更为彻底的改革,把老师课堂上传统用于教授的讲台撤掉,让学生走上黑板当起了小先生,成为继洋思初中之后又一个教改典型。从本质上说,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正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连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又从何谈起?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是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1.准确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著名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曾说,在诸多教育规律中,有两条规律是最基本的: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简称教育外部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简称教育内部基本规律。正确认识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准确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角度看,有两条规律比较常见:

规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现行教材的内容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或基础比较容易,而中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要落实先学后教,必须按照学生现有的水平来确定教的起点。只有建立在学生预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薄弱环节,才能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原先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不断转化,实现其不断发展。这一规律适用于知识容量少,难度小的课程或课题,对思维的能力要求相对不高,能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规律之二:边教边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应实施边教边学,以教导学。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方面,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其实,在新知识比较难,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取边教边学或先教后学,但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学习方法的示范,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培养其能力。从教与学的先后关系上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灵活运用,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换句话说,不存在最好的教法,只有最适合的教法。

2.科学运用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课改成功的案例看,初中居多,也最为典型。不少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回校以后机械效仿,常常难以奏效,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思维要求较高,与初中的差异较大,所以不能机械模仿,全部要求学生由自己独立学习。因为对于大量的自然科学的公式、定理的推导,学生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很多思维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全部由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可能会超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此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可能会产生“邯郸学步”的后果。

四、找准载体,规范流程,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1.科学把握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

前苏联教育理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而教学过程如何最优化,必须找准载体,并明确操作的流程。纵观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载体或学习支架。从课改典型学校的比较研究看出,一般的学习载体或支架就是所谓的“导学案”、“学案”、“讲学稿”、“讲学案”,或“活动单”等。这些称谓不同,形式类似的学习方案,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老师在此学习支架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前置活动,落实自主预习环节;通过课上释疑解惑,既提高了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价值体现在三个“突出”上:

一是突出学习三大基本环节。这些“学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编写,突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环节,突出学前对学习目标的把握,符合学习规律。

二是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它们都强调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和探究,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肯学、乐学,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行为。

三是突出预习前置的检查。“导学案”强调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检查,对于已经掌握的不再教,提高了效率;采用“导学案”后,由于课前已经解决了部分问题,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来进行练习,从而有效克服了“上课只讲,课后才练”的弱点,更使课堂教学的达成度大大提高。比如,江苏镇江一中的“问题导学”模式,让问题成为引导的线索,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尽管每个学校高效学习的“载体”内涵有异,操作上也不尽相同,但其导学的价值不能否认。因此,这些草根式的“导学案”,应该成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

2.切实明确自主学习培养的操作流程

明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操作流程,并通过规范化操作程序加以规范,是顺利达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由于各校的生源、师资水平不均衡,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体的流程也不一样,在实施中会因教情与学情差异而各有侧重,但必须坚持和强化两个方面,即:导学案的编制通常是先明确主备人重点备,然后集体讨论形成讨论后的统一导学案(简称统案),再交由上课人,根据其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复备,即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才能印发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突出过程指导,一般学习过程分成预学、探究和训练三个部分,这方面以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最为典型。明确了基本的流程,课堂的大体框架就清楚了,至于如何具体操作,则由各校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通过行政推动,活动促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1.行政推动,落实高效课堂要求

事实上,高效课堂改革的前提是教学思想的变化。高效课堂倡导“学生学”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着眼于方法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教”是为了“不教”,“教”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重视学生“会学”。高效课堂突出学习内容的当堂训练和反馈矫正。要落实高效课堂的上述要求,则必须强化行政推动的作用,通过建立高效课堂的管理制度,明确高效课堂实施的基本原则,落实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及时反馈和矫正,这样才能真正把教学质量的操纵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2.优化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突出导向

学校管理者引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建立与校情相适应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想范式。这不仅是学校改革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也反映出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所以学校要实现高效课堂改革的目标,必须建立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通过发挥课堂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教师自主改进和约束自我教学行为,努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向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不是一张表格的简单变化,要发挥真正的导向作用,则可以利用活动促动的策略,采取优秀课评比、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学习、了解课堂评价标准的变化,并通过示范引导、现场观摩学习、赛课评比等活动来促动,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拉动学校课堂改革这列“火车”的速度,从而把纸上的标准变成老师心中的标准,进而转化为教师实际的、自觉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教育是一种坚守。课改其实也是一种坚守,不能因为具体操作中的挫折就怀疑动摇我们的信念和决心。事实上,尽管我们满怀信心,理念新颖,路径明晰,但改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其中新旧观点的碰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阻碍,传统做法的巨大惯性都有可能使其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作为校长首先必须坚定信念,做改革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坚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定会通过改革来解决;同时更应做实每一个环节,通过观念引导、典型带动、活动促动、交流互动、评比推动等多样化方式,促使课堂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从而探索出适合校情、富有个性、内涵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走上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2010.8.20在全省四星重点中学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6.

[3]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J].人民教育,2010.23.

School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JIANG Gun-he

(Senior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Nanjing Aviatio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1, China)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范文第3篇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总的来看仍属于传统教学的范畴,有相对统一的教材,有相对一致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重视个人学习,“重教轻学”,以分数为终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和学习兴趣的锐减。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大家普遍都有对主动推行课改效果如何的担忧。毕竟我们从应试教学的阴影下没走出多远,大家对全面推行课改多少有些信心不足,既担心一堂课空有学生七嘴八舌热闹讨论的喧嚣而没有任何实质知识的积淀,又担心自己既有教学计划、进度的安排被“华而不实”成效难测的自主探究所打乱,从而对深入具体地推行课改心存畏惧、瞻前顾后。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课改,还需要有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而这方案,不仅要具有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预判性,还要有能突出学生能动性的生成性。而这种方案,非学案教学莫属。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做好哪些工作

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学案教学”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除了取决于学案的质量,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跟进和改善。

(1)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其次是解读学生,一是要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二是要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对学生有充分的认识之后,可以设置一份“预习案”,设置预习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教材研读之后进行独立完成。

(2)先学后教,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俗话所说的“填鸭式”,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高效课堂,必须要求我们改变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这里,我要提到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就是“先学后教”,“先学”是在老师教学前,学生在老师设置的“预习案”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独立认真完成“预习案”,并且还要将不懂的问题以文字的方式列出来,以便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而消化。当然,只有“预习案”是不行的,毕竟“预习案”照顾的是所有学生,较为基础。为了突出重难点,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份“探究案”,这部分题有较难的、较深的,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它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透彻的分析之后才能完成。

(3)把课堂还给学生。高效课堂与以往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不但倡导学生大声地讲,大胆地说,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比如,一堂课的环节,我们可以按照下面这三个步骤走下去:自主纠错“预习案”――分组讨论“探究案”――教师答疑。从这三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二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表演”,但在这环节中,也需要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穿针引线。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得好,对提高课堂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教学反馈。高效课堂,怎么才算高效,这就涉及要对课堂进行评价。主要有两种评价方法:①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因此,在学案上,还应该设置一个板块:自我评价表和小组互评表。②教师终端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方面,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教师对学生完成“探究案”和“练习案”进行定量的评价。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xx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高效课堂推进方案范文第5篇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学出现新气象,但看上去热闹流畅的课堂,就是简约高效的课堂吗,华美的疑似有效课堂是自然课堂吗?笔者主张语文课堂当回归自然。

自然的课堂拒绝假课堂,带点苦涩滋味。行云流水的假课堂,一定经过预演,常常看到一些公开课,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演讲,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不管难易,学生们都竞相回答,思维也完全和教师吻合,好不热闹。教师的思路几乎全班都被调动起来,加上精美课件的配合,气氛不可不谓浓烈。师生对答如流,没有一点堵塞不畅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学生都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比如充分的备课或预习;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的教师事先“关照”过学生某些困难问题的答案,甚至为了追求效果而多次试教,发现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不流畅、影响效果的地方就会和学生们上下其手地沟通,以便在公开课的时候能够顺畅地走过这些环节。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一节行云流水的课,未必就是好课,有课能是预演过的假课堂,并不能暴露课堂上应该暴露出的教法欠缺和思维盲点,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失效,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就必须做到求真、求实,这样问题才能脱离掩盖而真实地显露。自然的课堂也许推进过程不顺畅、观赏性不强,暴露的问题常常令精心备课的执教者心中苦涩,但是,能够正视自己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学能够走向实效的第一步。

自然的课堂拒绝锦上添花,带点喜剧是色彩。“重拳出击”的课堂,让更多学生变成“沉默的大多数”。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常常会说:“这个问题我们请某某来回答。”教师所请的学生,往往是思维敏捷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有利于课堂环节推进的那些学生,至于那些回答问题一向容易不准确的学生,往往请他们回答问题尝试一次之后,就不再叫他们了,原因是这些学生的回答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可能超出课堂问题的预设,使教师没法继续课堂教学;或者他们的答案不全面,需要在引导,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基与这些考虑,教师们往往喜欢请一些班级的“重量级”人物来回答问题,采用“重拳出击”的方式,既节约时间,又省略引导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只是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更多的学生被边缘化,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在课堂上不声不响,优秀学生回答的连珠妙语他们听不进去,自己对题目的思考和答案组织也可以省略,认为老师反正也听不到自己回答问题,所以偶尔开开小差问题不大。长此以往,这样的既不违反纪律,也不参与课堂的“沉默的大多数”就被造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还要备学情,一个60人的班级和一个30人的班级,上课前考虑的流程应该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兼顾到更多的学生,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我们实现实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自然的课堂充满个性率真,带点五味杂陈。沸反盈天的课堂,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性需求,有些教师执教中推进问题时,喜欢采用齐答、自由回答等方式。这些方式简单易行,节约时间,颇受青睐。于是乎,教师一提问,课堂上沸反盈天,各种答案纷纷涌现,有科学的,也有不科学的;有大部分学生也可以回答出大众化问题,也有极个别学生才能回答出的难题,教师执教却比较方便,因为只要有人开了口,引导就可以很方便: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并存时,教师取正确的答案进行引导;浅层面的答案和深层面的答案并存时,教师选取浅层次的答案进行推进;全面的答案和片面的见解并存时,教师选取全面答案进行概括;甚至,出现某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我们下课再讨论”的这样没有原则的开放型话语蒙混过关。何等的经济、方便!在这样课堂模式下,一切知识讲解的出发点都只是教师的思路,学生们的疑问并不能得到真正解决,看似教师的提问都有学生回答,课堂既流畅又热闹非凡,可是事实上,全班能够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学生这个独特的个体就真的没有问题了吗?他们自己心目中对课文的合理怀疑能够解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化解 他们心头和疑云,兼顾共性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是我们追求语文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

无论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果忽视了学生心灵成长,或者学生的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最重,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都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追求的实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为宗旨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愉快、轻松、高校地学习,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共享的甜蜜,感受成长的幸福。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在灵动的生命内诗意地栖居,语文课堂应当洗尽铅华,走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