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语交际劝说

口语交际劝说

口语交际劝说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1篇

口语交际《劝说》是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别人,从而达到劝说的效果。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在具体的环境中掌握恰如其分的劝说方法,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本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建议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劝说。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结合实际做了如下尝试。

1.依据教材,诱发思考

教材提供的内容:王小华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后来成绩明显下降。班里的同学议论纷纷,王小华缠着父母,要求转学。父母请小华的同学李荣去劝说。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李荣的劝说讲的是大道理,说得不具体。我没有对他们的结论进行评价,而是让他们来表演这个情境,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王小华,另一个扮演李荣,李荣没有办法说服王小华。下面是王小华和李荣的对话。

小华:(坐在椅子上,满脸焦虑)我没着了,只能转学啦。

李荣:小华,有什么心事和我说说吗?

小华:哎,别提!我想转学。

李荣:为什么要转学呢?

小华:这次考试太惨了,大家都在背后议论我,我感到很没面子,很难过,我不想在这待下去了,缠着我妈妈要求转学,可她不同意,我们还吵了一架呢。

李荣:你对大家的议论不要太在意了。

小华:反正我没面子待在这里了,我转学就好了,免得同学们议论我。

李荣:我找那些同学评理去。

小华:没事!反正我要转走了,也不在乎了。

学生发现无论怎样劝说,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计可施。于是,我又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怎样劝说才能更有效。这次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几分钟过后,另一组的学生扮演李荣说:“小华,你转学也不见得是好事啊!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的,你会不适应的。这次你虽然考得不好,但是我相信经过努力,下次你一定能行的。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听我说,你一定行的!(以理服人)你转学了,我怎么办啊,以后我有心里话找谁说啊!我们是好同学、好朋友,我们共同努力,下次争取考好,你不要转学了,好吗?(以情动人,语气委婉温和)”

接下来,学生一起就刚才劝说的例子展开讨论,总结出成功劝说的要点:(1)要以理服人。(2)要动之以情,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使被劝说者消除抵触情绪;还要让他明白他的不当做法会给他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以情动情,才能触动被劝说者的心。(3)语气要委婉,不能让被劝说者感觉你是在指责他。

2.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请两个学生上台扮演如何劝说关教室灯的角色。

场景:阳光灿烂,学校教学楼某个教室下课了,十二盏灯仍亮着。

小明1:这位同学你快去把教室灯关了,大白天的灯还亮堂堂,太浪费了。

小芳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小明2:这位同学你好像忘记关教室灯了,还亮堂堂呢,我觉得太浪费电了。

小芳2:(不好意思地挠头)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教室灯关了)

通过表演,学生作比较,得出结论:

小明1小明2

态度:生硬——和气、诚恳

语气:直接——委婉

结果:拒绝——接受

得体劝说的方法:态度诚恳、和气。

3.生活延伸,拓展劝说

小考验——“你来劝”:假如你的好同学小刚近来经常上网吧玩网络游戏,你很想劝劝他,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今天放学路上,他邀你一同上网吧。你将如何劝说他呢?请对照劝说技巧考虑劝说内容。

4.情景剧表演擂台赛

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劝说情景进行劝说,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当评委。

如:某某同学的烟瘾很大,老师多次劝他戒烟,可他就是不听,你如何去劝他戒烟?走在校园里,好朋友随手乱扔果皮、包装袋,其实不远处就有垃圾箱,你将如何劝说?

(1)每个组选择一种情况进行模拟劝说。(2)每组推荐两个学生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条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情感是否真诚,被劝说者是否心悦诚服)

经过擂台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体会也更深了。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课围绕训练主题选用的案例,应以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为最佳。本节课我选用教材中关于转学的案例,是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我班最优秀的学生转学了,因此看到这样的案例,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有话想说,激发参与的热情。

上了口语交际课《劝说》,我收获颇多。

(1)目标明确,设计精致。本节课一开始就围绕“如何劝说最有效”来进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总结了三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语言委婉温和。在后面的环节中,学生不管是劝说还是评价,都围绕着这三点来进行。学完这一课,学生都明白了在生活中进行得体的劝说时必须要掌握的三个技巧,只有“情”“理”结合,劝说才会成功。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是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某个话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在上一个环节中,联系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激起了学生对“劝说”这个话题的兴趣,但怎样劝说才最有效呢?学生却难以表达。为此,教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活动——对不文明行为的两种劝说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选材是常见的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采用作比较的方法,学生说得非常好。接着又选择了跟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三个情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可这节课也存在不足:学生评价不深入,教师引导有欠缺。例如,在劝王小华不转学这个环节中,有个学生说出了转学的不好及他的心愿,说得特别精彩。而其他学生评价时,就一句简单的“他说得很好,因为他做到了以理服人”,教师也简单地总结“他评价得不错”就结束了,有点可惜。

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就当下课堂教学实际,笔者作以下反思。

1.据地“推普”,培养意识

我校所在地区是毛南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学生语言多样,有毛南话、壮话、桂柳话等,学校教学用普通话,学生交谈用方言,且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都使用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2.角色换位,注重策略

讲究口语交际策略是提高劝说实效的重要手段,双方在交际中的情感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包括人际交往中的文明态度、语言修养、语气措词等都要考虑到。作为教师或学生,因为个人角色的固定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其他角度着手考虑和思考问题,设计换位角色表演的环节,更有利于进一步体验心理,更好地进行话题劝说。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只有给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才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题,保持课堂安静,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就学生最关注的话题,贴近现实生活选择突破口,如“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生活情境”“热点透视”“时髦拐点”等,调动学生情绪,真正让他们想说、爱说、乐说,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

4.创造机会,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学语文,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能力。本课例中最后设计的“劝说同学”环节,之所以能让学生兴致高昂,就是因为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有话想说。此时他们找到了表达的机会,又刚学了劝说的方法,大家都跃跃欲试。为配合教学,教师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正规的场合进行口语交际,还可以开展“劝说”比赛,让学生尝到“劝说”实效的喜悦。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2篇

一、创设良好的语境和气氛

学生平时不愿意多说话一是怕说错,让人笑话或挨批评,“言多必失”,不如“少说为妙”;二是没话说,语言情景不佳或者对话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多说。要提倡教学民主,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教师不要每次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可以搜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般人可能出现的毛病加以评析,提出纠正的方法。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练习说话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育帮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造成多说的氛围。要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联系比较密切的“引爆点”,组织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如班干部竞选、演讲比赛、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教材中的“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学对策是,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学生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

三、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技巧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会说不如会听,只有善于聆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洞察对方的心理,恰到好处地应对,促成有效地交流。“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二)学会表达。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交际时有的学生结结巴巴,或词不达意,语病百出;有的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有的害羞拘束,或畏缩扭捏等,这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加强训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的任务,所以学生每交流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时,老师都要学会引导大家进行评议、信息补充,让大家在互说互评、互相启发感染中自主习得规范的语言习惯及基本的交际能力和正确的交际态度,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强。

(三)学会合作。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语 交际性 口语交际教学 启示

口语,顾名思义即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书面语言相对应存在。口语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正确、得体的口语表达像是人们之间的剂,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里。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为了作为一名社会的人的必备素质。口语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书面语只是人类重要的辅交际工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口语表达是能够存在的,反过来,书面语不可能离开口语而存在,“一切言语都植根于口语之中。”[1](P4)

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有许多不同点,例如书面语是手写、眼看的语言,口语则是口说、耳听的语言。书面语通过写在纸上或表现在其他物体上传递信息,而口语则靠声音实现交际。除了这些明显的不同点,口语还有以下特点:首先,口语表达需要特定的语境与确定的对象。口语表达的内容、方式甚至使用的词汇都受语言环境与对象的制约,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语法现象比较特殊。人们在口语表达的时候,语速较快,说话人没有时间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所以不像书面语那样有完整的结构和严密的语法,具体表现为句子短小,停顿多,省略成分多,重复现象也比较多,还有易位现象多等。第三,词汇口语化。口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形式,所以比较通俗易懂,而且经常使用歇后语,语气词,象声词等,儿化现象也非常普遍。最后是表达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口语可以借助的表达手段非常丰富,例如语调、语气的变化,表情、动作、姿态、手势等“态势语”的不同,都可以辅助表达复杂的情感。此外还有音高、音速、节奏等,也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口语的交际性是指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性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征之一[2]。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而信息的传递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行为得以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情境的变化能够引发学生交际动机的改变。情境也是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依据。情境可以完善交际活动,任何离开具体交际情境的交际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呈现于课堂的口语交际情境一般可分为真实的课堂情境和类似于现实的生活情境即虚拟的生活情境。当一个同学向老师或同学讲故事、谈学习心得、诉说某一生活经历时,大家认真倾听并不时以体态语或简短的口语传达出自己的反馈意见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谈,展开讨论、辩论时,口语交际行为就产生了[3]。这给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启示就是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握口语以上特点,并利用以上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创设交际情境。笔者为此提供以下方面供大家实践:

一、选题贴近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课标》在口语交际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在选择口语交际话题的时候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鼓励他们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4](P17)。例如于永正老师在教《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就真正把生活中的场景搬进了课堂。上课铃响后,于老师没有直接进教室,而是找一个阿姨走进教室,说是找于老师有事要通知,但是于老师不在,就请同学们帮忙转达通知内容。一会儿于老师进来了,同学们就纷纷举手告诉老师刚有个阿姨找他,然后于老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描述刚刚那个阿姨的样子。[5](P329-335)这样一来,于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交际环境,不仅给学生的交际提供了具体的场景,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善于抓住时机,创设比赛情境

《淮北市小学语文“表达类”教学比赛成果展示及“小学语文表达课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汇报》(以下简称“课堂汇报”)教研活动中,许蓉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在这节课中许老师就抓住了小孩子爱比赛的心理,成功地组织了课堂活动。首先许老师让学生看了准备的精美视频,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这个环节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接着许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同桌之间一个说一个听,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仔细。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最后许老师让分组交流比赛,首先是组内选拔,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然后再组与组之间比赛。这个环节的设置使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每个孩子都努力讲自己与最爱的动物的故事,而且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了孩子,整个过程都是她们在不停地表达与交流,可以说是高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活动。

三、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虚拟情境

口语交际活动是特定环境的产物,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是无法生存的。[6]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话题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实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增强亲临其境之感,提高交际的主动性。

在上述课堂汇报中,单思敏老师选择了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话题“选拔‘文明劝导员’”。首先,单老师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自己录制的一段视频,画面中有很多学生挤在校门口的零食摊边买零食,其中就有他们班的学生沈思宇,同学们看到都笑了。然后单老师就组织学生对沈思宇进行劝说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劝说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模拟劝说,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情况运用劝说方法进行模拟劝说。整节课下来学生发言都非常积极,争着劝说沈思宇,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劝导员,可以说在这种模拟情境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劝说方法,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增加社会实践,创设实践情境

学校及课堂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就提倡把孩子带到生活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鲜活的交际情境中,自然、有序地训练语言。[7]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体验,进而有效地进行交流。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进果园活动,请有经验的果农为他们讲解果树的品种、属性、特性等,以及如何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听完之后,教师布置明确的交际任务,当场与同伴进行复述性质的讲解,然后回到家后向家人口头转述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样不仅对学生的短时及长时记忆能力有一定的锻炼,而且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转述及讲解、描述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在语文教育界引起的关注度不比任何其他语文教育领域低,而且呈现出越来越热的研究态势,但目前的教学和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无论是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都应该首先把握汉语口语的特点,特别是其交际性特点。希望笔者以上研究能对一线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有所帮助。

注释:

[1][美]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2]孟英:《语文口语交际情趣化教学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杜玉萍:《口语交际的特质与教学策略》,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于永正:《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曹海燕:《情境教学与小学口语交际研究――以鄂尔多斯小学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首因效应;南风效应;门坎效应

一、运用“首因效应”,塑造良好形象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或虽相识但没打过交道的人第一次见面或第一次打交道时所形成的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从外表特征看,一个人的身体、仪表、言谈、姿态等对初次印象的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影响,虽然首因效应只是对一个人初步的、表面的印象,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的特点,但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可以扩散到对人的内心的认识和评价,并对以后的认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就能大大的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小学生刚接触到新老师,如果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课。因此,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从衣着、表情,一直到讲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时间分配、作业布置等,都要精心的策划。就是开头第一句如何话说,结尾如何收场,我都要作认真的安排。讲好第一节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佩,而且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运用“南风效应”,培养学习兴趣

“南风效应”是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鼓足气力,刮起了铺天盖地的刺骨寒风,结果非但没有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轮到南风了,只见它不慌不忙,徐徐吹动柔柔春风,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浑身上下暖意融融,不一会儿,便开始解开一个个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最终的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南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其结果也截然不同。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在口语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缺乏口语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南风效应”对我们教学中的启发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作为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开口练习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初中阶段缺乏必需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表情紧张、辞不达意、条理不清。同时,正处于16、17岁年龄段,他们自尊心强,害怕出错、出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操之过急,采用一些过激手段,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最终使之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根据南风效应的有关理论,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科学的因势利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门坎效应”,体验成功喜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里,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结果有55%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17%的家庭主妇同意。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门坎效应”。

门坎效应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根据“门坎效应”效应,教师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仍然以口语交际训练课为例,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和个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模拟了一个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假设你到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安排你给一位患者注射。可患者知道你是实习生,不愿接受你的注射。你该如何劝说患者?如果马上要求学生上台进行模拟“劝说”展示,学生肯定畏难不愿上台,即使通过打分考核等方式强迫学生上台,效果也不好,质量不高。那么,根据“门坎效应”,首先确定一个个的小目标:1.根据情境模拟角色,个人尝试练习劝说;2.两人一组模拟劝说,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3.与前后左右的小组交流,体会不同的劝说技巧;4.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5.擂台赛,推荐四组八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充当评委。

由于设置的目标由易到难,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口语训练,并且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就像登门坎一样,一步步前进,通过引导,经过“搭梯子”使之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5篇

近年来,中考语文口语交际题题型虽然日益丰富,但按照表述内容的不同,这些口语交际题也不外乎分为这么两类:一类是说明与讲解类,指的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客观的说明和描述,对应的题型主要有解说词、串联词、方位介绍、人物介绍、开场白等;另一类是表白与抒情类,指的是对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说明和描述,对应的题型主要有欢迎辞、赞美辞、谈感受、劝说词等。同学们在解答口语交际题时,应当遵循以下要求:①说话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尊重对方,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与具体的说话对象和场合相协调。②听话要理解对方的意思,准确领会对方意图,抓住重点和要点。③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分明,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④讨论发言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⑤复述和转述时,说话要力图完整准确,意思清楚,尤其是在给别人带口信,转达别人的意思时,要尽量把原话的意思表达准确,不走样。⑥说话要讲究方式,用语要得体,使听话人愿意接受。总之,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日可成,需要考生长年累月地训练,从生活中学,在实践中提高。

【链接中考】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口语交际题综合考查考生听、说两方面的交际能力,具体对考生的语言理解、表达、实际运用、反应等多项能力进行考查,这既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又是考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属于“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命题范围,它是考生语文素养要求具备的四大重要能力(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一,因此一直是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笔者分析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考生口语交际的考在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命题者一般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方式设题,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观2011年全国各地多份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口语交际题,通过归类和例析,下面笔者来谈谈中考口语交际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一、委婉劝告类。

例:(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今年3月中旬,由于日本发生地震核泄露,受社会传言,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现象。邻居王大爷也听信了传言,准备去超市抢购一大箱食盐,这时,你将如何劝说他呢?

你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考查考生的劝告能力。考生解答这道题要根据题干提供的具体情境,对准备去超市抢购食盐的王大爷提出忠告。首先要结合专家分析部分地区民众抢购食盐现象的结论,指出王大爷抢购一大箱食盐的错误所在,这样的劝说才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劝说时要站在王大爷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王大爷的利益着想,让他觉得你说得有理;最后,劝告时语言要委婉得体,要用商量的语气跟王大爷说话,注意到王大爷的长辈身份,要用恰当的称呼语。当然,表达要口语化。

二、鼓励他人类。

例:(2011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写得也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

你听后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鼓励他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考生解答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先要对小刚的祝贺表示感谢;二是要听明白小刚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即他很盼望自己的钢笔字能写得漂亮,也很盼望自己能在今后书法比赛中获奖;三是要鼓励小刚,相信他一定能把字写得更好,肯定能超过自己,给他以信心和力量,让他用心写字,坚持练习。

三、采访他人类。

例:(201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

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采访类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考生采访他人时的说话能力。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采访的主题是“道德模范评选”,所提的问题一定要贴近本次活动的主题,表达要准确、简洁、明白;其次,所提的问题要分别与被采访的老大爷和宣传部长的身份相符,让他们都有话可说,并能说好。再次,提问要委婉、得体、有礼貌,让两位采访对象都乐意说,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四、感受表述类。

例:(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2011年我国首次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让我们放松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

一路游来,自然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我们大开眼界,返程中你一定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那么赶快拿起电话向爸爸(妈妈)说几句这次出游的收获吧。他们一直在家翘首以盼呢。

解析:这道口语交际题的情境设置意在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感受的口语能力。考生解答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中四个有效信息:“文化魅力”“返程中”“喜悦”“收获”。1.“返程中”表明“我”快要回到家,拿起电话,首先向父母报个平安。2.“文化魅力”则暗示“我”向父母说的内容跟文化魅力有关。3.“收获”暗示说话内容要体现出这次旅游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4.“喜悦”不仅仅体现在“我”说话的用语和语气上,也体现在“我”说话的内容上。

五、活动主持类。

例:(201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一曲《长江之歌》激起了同学们探究长江的热望。班上决定以“我在长江边长大”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新闻一:2011年4月份以来,地处长江沿线的荆州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农田干裂,鱼塘缺水。截至5月30日,荆州八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已达529.12万亩,旱情已导致洪湖水面缩小了108平方公里,曾经是荷花的海洋,现在湖底可以行车走人。

新闻二:2010年7月8日至21日,荆州普降大到暴雨,长江水位高涨。连续暴雨导致全市188.6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受灾面积28.09万公顷,倒塌房屋8929间,损坏房屋19478间。专家认为,围垦占用湿地,乱砍滥伐森林,堵塞淤积水系,是洪涝不断的主要原因。

新闻三:据悉,目前长江荆江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钾和大肠菌群,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长江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率低下。目前,已加强对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河道疏浚工作,在科学治理、统筹规划上拿出了具体措施。

针对三则新闻事实,班上决定组织一个街头宣传活动,如果你是这个街头宣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个60字左右的开场白。

解析:这道口语交际题设置了具体的情境,考查考生说话的宣传能力和感染能力。作为街头宣传活动的主持人,开场白要合题合理合情合味。“合题”指能扣住这三则新闻内容,反映长江的现状;“合理”指抓住长江的重要性,指出长江是“我们荆州人”的母亲河;“合情”指说的话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拯救长江,就是拯救我们荆州人自己;“合味”指说话要体现呼告的语言色彩,感情必须是真挚的。

六、观点辩论类。

例:(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论辩题与情境题不同之处在于,它几乎指定了考生要表达的中心观点。考生解答时,要牢记以下三点。第一,作为正方,要有与反方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有必要”,并且表达这个观点要十分明确。第二,要针对反方的三个理由,逐一反驳,反驳时要言之有理,有说服力。第三,要就事论事,不能偏离话题,不允许进行讽刺、挖苦,更不允许进行人身攻击。

【解题必备】

口语交际题大多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口语交际题一般比较契合考生的日常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备考同学应针对不同题型,灵活地、有创意地进行解答。解答时一般可按如下程序进行:1.看清题目;2.明确要求;3.抓住题眼;4.品读材料;5.理解题意;6.依照要求灵活作答。

备考同学要提高中考语文口语交际题的得分率,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言之有“礼”。即用语文明得体,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相应的文明得体的用语。2.言之有“物”。即表达要有内容,要摒除不切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简洁。3.言之有“序”。即表达时有合理的顺序,正确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明白晓畅。4.言之有“辞”。即答题时遣词造句多用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5.言之有“节”。即要符合试题的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模拟演练】

1.各抒己见。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同学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同学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

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境互动。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1)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手拎一个大提包的你,想要往里面走,你会对过道上的其他乘客说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车上,你遇到了小学同学兰兰,她的妈妈是你小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你怎样跟兰兰打招呼,并委托她转达对王老师的问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探究。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传染病引起了人们对卫生、健康、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请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1)教室里,小明擦完黑板,从书包里掏出苹果就往嘴里送,见此情景,你该如何劝说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可能毁掉杰出的人才。你有什么习惯,试举出一例,简析这个习惯带给你的利或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在的班级要创办一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板报,你作为主编,请为板报设计三个栏目,并写出栏目的名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所在的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遇突发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