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皮革产品

皮革产品

皮革产品

皮革产品范文第1篇

事实上,早在2009年,艾瑞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网购交易规模2483.5亿元,同比增长93.7%。从数据不难看出网络营销正在悄然引发一场深刻的消费革命,也就意味着与消费者触角紧密相连的传统制造业皮革业,也带来新的机遇。2010年,皮革企业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方法——微博。也将迎来皮革业的华丽蜕变。皮革企业也将在网络营销战场上开始了他们的新旅程。

美国一著名公司总裁杰克·特劳特说:“过去30年,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等,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中国制造’要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未来30年,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就必须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型为营销大国。因此,中国必须考虑一条新的道路,一条打造品牌的高速路,一条引领中国开创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道路,必须从打造品牌的角度思考,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知,如何应对国内及国外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竞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支付更高的劳动者报酬、环境及其他费用,从而让‘世界工厂’变成‘品牌强国’。”笔者认为,这无疑给皮革企业微博中产品营销又一次机会,也让皮革企业的产品走出国门。

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它在近段时间的一系列新闻事件中发挥出的巨大影响力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皮革业的一些企业也深有感受。“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网民普及,微博的影响力在企业中显现出其强大的传播效果。甚至有人就此发出感慨:“围观”可以改变中国,因为微博的一对多的多向性传播对信息的公开作用重大,在对促进我国社会的自由民主方面功不可没。当然,皮革企业更是离不开这样的一种微博产品营销方法。

实际上,皮革企业纷纷通过自己的网站介绍公司、产品展示、网上下单,采购信息、企业新闻,买家留言,人才招聘,企业位置地图标注等,更好的在消费者面前展示了自己,也将博得很多消费者的关注。可对于一个刚兴起的“微博营销”游戏,皮革企业又如何能获得更多的人关注?皮革企业的微博如何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如果是运用一般的手段很难在短时间能获得消费者。因此,也就难免不会出现制造轰动效应的企业、发表虚假消息的企业、运用刷票软件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关注人气。而恰巧这正是当前“互联网博客、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

皮革产品范文第2篇

本文从皮革服装、鞋类、箱包等皮革制品遭遇的职业打假案例以及从近年质量监督检验结果中,归纳了皮革制品常见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材质标注,对可能遭遇职业打假风险的情形进行浅析,以指导企业正确标注皮革材质。

关键词:皮革制品;鞋类;箱包;材质标注;职业打假

前言

皮革制品价值高,涉及赔偿金额大,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的利益驱使下,是职业打假者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皮革制品材质标注不符国家标准要求的情形屡见不鲜,因此存在较高的职业打假风险。

从近年皮革制品打假案例和质量监督检验结果看,皮革材质标注的风险主要归为两类:一类是皮革材质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理应受到法律制裁;另一类是不熟悉皮革材质标注规范导致错误标注。错误标注的情形主要集中在:皮革材质未经鉴别,仅凭经验标注;皮革材质标注不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皮革材质名称术语使用不规范等。错误的标注不仅仅误导了消费者,往往成为职业打假风险。给皮革制品最能代表材质基本属性赋予准确的标注,对规避职业打假风险、保护企业利益、提升企业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皮革材质标注错误常见的情形

皮革材质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属主观意识驱动的违法行为。下文要讨论的是因对产品质量法规和标准不熟悉,导致皮革材质标注错误的情形。

(一) 皮革材质标注错误的情形。常用于皮革产品的皮革原料有牛皮革、羊皮革、猪皮革、鹿皮革、鸵鸟皮革、鳄鱼皮革等, 其中牛皮革、羊皮革占皮革原料市场总类的比例超过95%,是皮革产品的主要原料,皮革材质标注的错误情形主要集中在此两类皮革。根据多年从事线上、线下鞋类、箱包等皮革产品监督检验结果发现,鞋类、箱包的产品标识不合格率超过50%,其中皮革材质标注错误占20%以上。

1.皮革种类标注错误。皮革种类指皮革材料的动物种类,部分企业因皮革材质未经过专业鉴别,仅凭经验判断,就轻易给皮革材质种类做标注,如将牛皮种类中比较轻薄、柔软的胎牛皮革标注为羊皮革;将羊皮种类中强度大、柔软性好的山羊皮革标注为鹿皮革等,这类标注错误极容易引起消费纠纷,遭遇职业打假风险的概率很高。

动物皮革的种类判断,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为粒面花纹及毛孔形态判断法,如图1~图4中分别展示的黄牛皮革、水牛皮革、山羊皮革、绵羊皮革,粒面形态和毛孔排列均有各自的种属特征。

从图1看到,皮板表面毛孔小而密,乳突平缓,粒面细致。毛孔呈扁圆形,紧密均匀,排列不规则,似满天星斗状。

从图2看到,皮板毛孔粗,呈不规则的点状排列。粒面上乳突高大、密集并有较深皱纹,因此水牛皮粒面粗糙。

从图3看到,皮板毛孔细小、扁圆形,呈均匀的瓦楞状排列,针毛的排列基本上以三根为一组,呈“一”字形或“品”字形排列。皮板纤维编织较紧实,粒面粗糙度、平滑度及手感比绵羊稍差,但强度比绵羊高,较牛皮低。

从图4看到,皮板毛孔细小,几个针毛和绒毛孔构成一组,呈半月牙型排列。粒面乳突细小,手感比较舒适柔软,光滑细腻,延伸性大。

2.“头层”“剖层”标注错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原料皮经鞣制后剖层,带粒面的皮革称为头层革,其余的称谓可以是修面革,包括头层修面、二层修面、绒面革等。由于头层革带有天然的粒面花纹,手感丰满且具有优良的耐用性能,相对剖层革不论价值和使用性能都更加优异,因此皮革产品到底是 “头层”还是“剖层”,是消费者购买皮革产品时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我制鞋、箱包等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剖层皮革材质应明确标注‘剖层’字样”。而在实际应用中,剖层皮革“剖层”字样未明示,甚至是标注为头层皮革,这类标注错误在皮革产品职业打假案例中占极高的比例。例如牛剖层皮革,典型的标注错误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反绒皮,错误原因――未明确标注“剖层”字样,未标注皮革种类;

(2)牛皮,错误原因――未明确标注“剖层”字样;

(3)头层牛皮,错误原因――“剖层”材质错误标注为“头层”;

(4)真皮,错误原因――未明确标注“剖层”字样,未标注皮革种类。

要避免出现上述错误,关键是正确区分头层皮革和剖层皮革。头层和剖层可以通过皮革的表面形态结合横切面结构进行判定。图5为头层黄牛皮革的横截面结构,图6为头层水牛皮革的横截面结构。

从图5看到,头层黄牛皮革粒面光滑,毛孔细小,真皮层中层和网状层分界明显,针毛毛根长入皮内较深,绒毛毛根植入皮内较浅,汗腺发达,长在层与网状层交界处。层占皮总厚约1/5,胶原纤维束较细,网状层胶原纤维束粗壮而且编织紧密。

从图6看到,头层水牛皮革粒面粗糙,毛孔较大,层和网状层交界处纤维束数量多,结合牢固,分界不明显,但纤维构造差异大,层胶原纤维束细小,编织紧密,比较薄,约占全皮厚度的4%~12%。网状层特别厚,几乎全由胶原纤维组成,纤维束粗大,编织疏松,纤维束的主要走向为“头尾走向”。

反观剖层皮革,因为粒面层被剖掉,只剩下皮革网状层纤维结构,从横切面看,由于无纤维粗细变化、无层结构等特征,非常容易与头层皮革区分。

但是用于皮革产品如鞋、箱包的剖层皮革,往往会在皮革表面进行修饰,如通过移膜或涂饰等工艺,做一个模仿头层天然皮革粒面的假粒面,对剖层皮革加以美化修饰,使原本非常容易的区分变得非常困难,实际上已转到真假粒面鉴别的范畴了,要准确鉴别,就要依靠专业仪器。图7为干法移膜牛剖层皮革的横截面结构,图8为湿法移膜牛剖层皮革的横截面结构。

从图7看到,表面膜层与革身之间存在明显的不规则的缝隙。有的膜层内不均匀地分布圆形的孔洞,网状层胶原纤维束粗壮。

从图8看到,表面膜层与革身之间不存在缝隙,且膜层内较均匀地分布不规则的孔洞,纤维束粗壮。

以下实际材质为剖层皮革,“剖层”字样未明确标注的情形,见图9、图10。

3.牛毛皮、马毛皮标注错误。牛、马毛皮是鞋类、箱包、皮裘等服饰产品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原料,由于两者的外观和手感区别不大,所以难以区分。马毛皮价值相比牛毛皮更高,将牛毛皮标注为马毛皮的情形也司空见惯。图11为马毛皮,图12为牛毛皮。

图11 马毛皮

从图11看,马毛皮毛被细密光亮,脊背部毛较其他部位毛长,毛孔呈圆形,毛峰平整度和毛密度高。马毛皮皮板纤维束极细,编织疏松,手感相对粗糙且较差,前身厚度较后身轻薄,整张厚度不均匀,部位差大,臀部真皮层有两块椭圆形“骨子”,其纤维结构特别紧密、紧实。

从图12看,黄牛毛被细密,由针毛和绒毛构成,毛长约5mm~10mm。毛孔呈圆扁形,小而紧密,排列不规则,似满天星斗状。 牛毛皮板编织松紧适度,手感丰满而有弹性。

(二) 皮革材质标注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情形。皮革制品的吊牌是反映产品质量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皮革制品的产品标准对皮革材质的标注有严格的要求,如皮革材质与其他材质混用时的标注顺序,在QB/T 2673―2013《鞋类产品标识》中,对于材质的标注明确规定:对于帮面材质标注,不考虑附件或加强物,如:商标、滚边、饰物、鞋带、鞋带扣、鞋舌、鞋眼垫或类似附着物;标记的材料至少应占帮面表面积的80%;若没有一种材料达到80%,则标签应列出鞋类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材料的信息,标注顺序按其面积大小依次标注。如帮面:织物+合成革等。仅此项错误标注情形非常普遍。

1.材质标注顺序错误。由于天然皮革面料比普通纺织织物面料价值高,因此企业在标注皮革产品材质时,为提高产品的卖点,往往会将皮革材质标注在产品名称的最前面,或标注在其他最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的位置,尤其是线上销售的皮革产品,由于消费者无法接触到实物,购买时仅通过商品图片和商家描述来了解产品质量信息,当产品与吊牌以及商家的描述有较大出入,就造成了消费纠纷。

如某款10%牛皮革+90%织物的鞋,典型的标注错误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

(1)牛皮革,错误原因――标注的材料未占帮面表面积的80%;

(2)牛皮革+织物,错误原因――标注顺序未按帮面表面积大小依次标注。

对于上述皮鞋帮面材质,正确的标注应为:

(1)牛皮革可不标注(因为织物占90%,已超过标准80%要求);

(2)织物/牛皮革或织物+牛皮革(此标注最为清晰准确)。

2.材质标注不满足术语要求

地区、市场、行业对于皮革材料的俗语俗称,只能在某一范围内流通,并不能被所有消费者理解,俗语俗称会造成歧义、误解甚至质量纠纷,因此必须实行术语标准化。

归纳近年线上和线下皮革产品监督检验结果,常见皮革材质标注不符合术语标准化要求的情形主要有:

(1)××皮。皮也叫生皮,是制革的基本原料,取自各种动物皮,包括制革加工前未经或已经防腐处理的皮;而皮革则指与原有形态结构基本一致的生皮,经过鞣制成为不腐烂的材料,简称为革。因此,皮革材质的规范标注应为“××革”,而非“××皮”。

(2)反绒皮。反绒皮是市场对于牛剖层绒面皮革的俗称,因中国皮革产品行业标准要求皮革材质标注时应至少包括皮革材料的种类,即若是牛皮,则“牛”字不可省略;对于剖层皮革材质,“剖层”字样也应明确标注。常见的还有压花皮、荔枝纹皮、水染皮等,都是错误标注。

(3)开边珠。开边珠是贴膜牛皮革的俗称,是沿着皮革脊梁切成两半,并在皮革表面贴合各种净色、金属色、荧光珍珠色等修饰膜的头层或剖层开边牛皮革。开边珠标注不合格情形,与反绒皮的错误相同。

(4)头层皮革或二层皮革。此项标注虽明确了皮革是头层还是剖层,但仍无法得知皮革的N类,因此需按照标准要求,标注出皮革的种类。

见图13、图14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标注情形。

如何正确标注皮革材质

材质名称是皮革产品吊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消费者,是选择的依据;对于职业打假人,是仲裁索赔的证据。因此,正确规范地标注皮革材质,不论对于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还是规避职业打假风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正确标注皮革产品材质的几点建议:

(一)所用皮革的材质需经专业的准确鉴别,并出具鉴别报告。

(二)皮革材质的标注,不仅要满足行业标准术语的要求,还应满足所属行业产品标准的要求。

(三)使用多种材质皮革面料时,不同材质应按颜色或部位等方式依据所占面料比例大小依次标注。

(四)对于使用进口稀有皮革原料的皮革产品,材质的使用和标注应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QB/T 2262―1996.皮革工业术语[S].

[2] QB/T 2673―2013.鞋类产品标识[S].

[3] QB/T 1333―2010.背提包[S].

皮革产品范文第3篇

尴尬之余,我们也要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宣扬天然皮革的特点、捍卫天然皮革的地位,并挖掘天然皮革及其制品的潜在价值?

目前,国际上诸多行业同仁正在为此积极奔走和呼吁,有人提出要像当初保护“香槟(Champagne)”一样保护“皮革(leather)”,也有人提出,要统一推行“天然皮革(Leather naturally)”的概念。确实,高举“保护天然皮革”的大旗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所有的行业同仁行动起来。

而在我国,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行政国立总局正式注册的证明商标“真皮标志”,已经成为一面旗帜,肩负着彰显天然皮革优良特点、捍卫天然皮革地位的历史责任,走在这股保护天然皮革的大潮的最前列。

皮革的天然特性是其他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皮革制品需求倍增,合成革及其他代用材料也得到快速发展,比如合成革超细纤维在品种、质量以及性能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跟皮革相比,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然而,其本质特性与天然皮革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天然皮革的珍贵性

加工皮革用的原材料是动物的皮张,而动物养殖是与人类日常生活需求,如吃肉、喝牛奶等密切相关的,因此动物皮张属于可再生天然资源产品。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虽然从长远看,动物皮张的供应是源源不断,但在一个时间点上,地球上动物数量是有限的,同时皮革对原料皮质量是有较高要求的,质量差的原料皮是不能加工成皮革的,这也决定了原料皮供应的有限性。

国际粮农组织统计数据表明,能加工皮革的原料皮近五年来一直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全球的牛羊皮革产量约为18亿平方米,加工成皮革制品的数量是有限的。在全球生产的鞋子中,只有约1/5是真皮制作的。因此,目前对于消费者来说,穿皮革制品已经和配戴金银首饰心理一样,成为一种特殊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消费者的形象。

天然皮革的舒适性

天然皮革最大的特性是由胶原纤维,也就是动物胶原蛋白加工而来,而人的皮肤也是胶原蛋白,这两者的天然特性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皮革是制造人类穿着物中最舒适的原材料之一,是任何化学纤维难以比拟的。

另一方面,利用胶原纤维天然编制结构的特点,皮革经加工后具有特殊的透气性和吸湿排湿性,正是这种宝贵的吸湿排湿性和透气性使得真皮鞋类和服装穿着更加舒适和卫生。

再者,真皮具有特定的回弹滞后性,这种独特的力学性能使皮衣、皮鞋穿着舒适贴体,对身体没有压迫感,这也是皮衣和合成材料服装,皮鞋和胶鞋、塑料鞋穿着感觉不同的原因。

天然皮革的环保性

皮革的环保性能不仅体现在穿着卫生性能上,更体现在其加工过程,皮革是对畜牧业养殖业的副产品―生皮进行加工再利用,变为时尚精美的皮革制品,它不仅提升了生皮的附加值,而且避免了生皮的浪费以及因腐烂变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是符合循环经济,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制革是有污染的,但其产生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一方面污水处理技术是成熟的,另一方面,随着制革现代化的进程,清洁化制革工艺的研究已日臻成熟,新工艺、新设备更是层出不穷。

“真皮标志”是天然皮革优良特性最好的宣扬和保护

正是由于天然皮革的这些不可替代的宝贵特性,合成革等代用材料才以与皮革特性接近为荣,于是市场上假冒的皮革制品便层出不穷,对天然皮革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天然皮革及其制品的优良性能的认知。为了便于让消费者识别“天然皮革”,购买到真正的皮革产品,享受“天然皮革”的优良性能,“真皮标志”便应运而生,并随后推出“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对成品革增加了生态环保的概念,从产业链上游做好环境保护以实现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真皮标志”的使命就是体现“天然皮革”的宝贵特性,同时也是对“天然皮革”免于其他代用材料伤害的最大保护。

“真皮标志”意味着“环保、诚信、品质、时尚”

“真皮标志”意味着“环保、诚信、品质、时尚”,是优秀皮革产品的群体证明和体现。“真皮标志”是优良皮革和毛皮制品的证明商标。自“真皮标志”注册伊始,中国皮革协会就严格按照《真皮标志章程》、《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规范》等管理文件每年对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企业进行年度检查和质量抽检,每三年进行资格重新确认,如企业出现不合格现象,责令其定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企业将取消真皮标志使用资格,以保证真皮标志产品的品质和诚信,以及真皮标志队伍的优秀性。

天然皮革永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满足时尚需求的重要元素。为此,真皮标志产品还被赋予环保和时尚的内涵。真皮标志要求企业积极采用更环保的原材料,要求企业积极创新。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真皮标志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与知名设计师甚至国际设计公司合作,不断加强与国际交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提高了我国皮革制品的国际认知度。

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真皮标志越来越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一批真皮标志企业百丽、康奈、奥康、金猴、富贵鸟、木林森等都已经成为社会广泛认可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行业领先品牌。迄今,我国已有400余家优秀企业获得了真皮标志使用资格(含生态皮革)。

“真皮标志”标牌是天然皮革制品的身份证

有资格配挂真皮标志的皮鞋、皮衣等皮革制品,均是用天然头层皮革制作的优质精品。为了便于消费者认知,真皮标志的概念被物化于一张带有防伪标识的标牌――真皮标志标牌上,这张小小的标牌无疑是明示天然皮革制造的身份证。在中文版真皮标志标牌的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于2007年1月又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牌,助力中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更加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皮革协会也加快了真皮标志在国际范围内注册的进程,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真皮标志企业群体整体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真皮标志已经在1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国际注册工作。

皮革产品范文第4篇

内蒙古羊皮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主要有细毛羊皮、土种羊皮、改良羊皮和山羊皮。近年来,内蒙古加大了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以养羊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羊的饲养量每年以近千万只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之后,内蒙古牧业年度羊存栏一直保持在5400万只以上,2005年达到8726.6万只,比2004年增加了1572.9万只,增长了22%;出栏也随着肉类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加快,2004年出栏羊3600万只,2005年达到4512.3万只,增长了25%,90%以上在区内屠宰加工,2005年羊皮生产量达到3516.6万张,成为内蒙古产量较大的畜产品之一。而且随着传统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羊皮肤病、针茅草危害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羊皮质量也大幅度提高。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市等农业发达地区和沿黄河两岸地区已做到四季出栏,均衡生产。产量和质量已经可以满足一定规模企业加工的需要。

牛皮是内蒙古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内蒙古素有养牛和用牛皮制作生活用品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科尔沁牛业、锦绣大地等肉牛加工企业的兴起,内蒙古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牧业年度牛存栏从2004年的580.8万头增长到675.3万头,增长了16%。牛皮生产近三年也一直保持在100万张以上,2005年达到了220万张。特别是肉牛加工发展较快的通辽、赤峰、呼伦贝尔等盟市,牛皮产量增长速度更快。目前全区年产20万张牛皮的盟市有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4个盟市,年产5万张以上牛皮的旗县区有科尔沁区、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和鄂温克旗4个旗县区。由于近几年内蒙古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牛皮蝇的危害逐年减少,降到非育肥牛的三分之一。在加工企业的拉动下,以西门塔尔为主要品种的育肥牛比例逐年增加,这些牛皮基本消除了牛皮蝇、皮肤病等病害,薄厚均匀,是上乘的牛皮革加工原料,售价一般在500元以上,比普通牛皮售价高出一倍,而且皮革加工企业或中间商要提前预定,销售情况非常好。

二、加工利用情况

皮革皮毛产品一度是内蒙古的出区产品,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各盟市、旗县几乎都有皮革厂、皮毛厂,生产蓝湿皮和皮革皮毛制品,“熊猫”牌皮革服装曾经是全国知名品牌。但是由于体制和管理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技术和创新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到90年代中期纷纷倒闭。据了解,目前全区只有阿盟一家开工生产的制革企业,没有一家规模以上皮革制品加工企业,只是在集宁地区皮件一条街上有皮件加工销售户380家,带动周边1500多户加工户从事皮件加工业,形成了皮件专业村8个,从业人员3万人,年生产皮衣20万件,皮手套2000万双,皮拖鞋500万双,产值2.8亿元。在锡盟、呼市等地区有零星用生牛皮、香牛皮生产民族用品的企业。有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皮革皮毛企业8家,产品以剪绒制品为主,年消化细毛羊皮约50万张,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9547万元,利税636万元。这说明内蒙古皮张绝大部分以原料的形式流到区外,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三、流通情况

内蒙古虽然皮张产量大,却没有形成一个专业交易市场,区内注册的皮张经销企业也非常少,兴安盟关店畜产品交易市场中注册登记搞皮张生意的流通企业5家,年交易量在40万张左右,鄂尔多斯年产各种皮张约260万张,只有2家注册从事皮张购销的企业,年经销皮张不足50万张,其余全部经皮毛个体商贩零散收购后贩运到留史、辛集、海宁、温州、甘肃、河南等地。据估算,全区主要从事皮张贩运的商贩大约在6000人以上,他们中大部分人从事季节性购销,没有固定场所。

内蒙古皮革毛资源之所以以原料的形式流到区外,没有形成产业,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皮张交易市场不健全,原料集散形不成规模

内蒙古年产牛、羊皮近5000万张,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交易市场,皮张只是作为售羊农牧民的副产品,由皮贩子在加工企业门口和屠宰点零散收购,集中运走,皮张集中不到一起,吸引不了直接用户,价格提不高,也满足不了批量加工的需要,加工企业难以落脚。

(二)原料品质优势不强,缺乏竞争力

在羊皮生产上,皮张产量大的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赤峰市部分地区的草原上茅针生长普遍,这些地区生产的近1400多万张皮张,除三分之一农区圈养、三分之一提早出栏没有针眼外,近700万张羊皮不同程度地存在茅针眼。尽管目前制革技术已可以用胶粘等技术修整针眼,制成压花或印花皮,但因增加制革难度和成本,企业不愿采用。另外,有的地区传统放牧羊有皮肤病、寄生虫等病害,也影响皮革质量。牛皮因我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造成毛皮较厚,底绒多,张幅较小,板质薄厚不匀,油性小,胶原纤维编织较松。除部分圈养育肥的牛外,有三分之一的牛皮有虻眼、皮肤病,皮板存在伤残,与中原地区和进口牛皮相比,成革率差。这些皮张只能加工中低档产品,或做里皮用,附加值较低,不受加工企业欢迎。

(三)原料不能均衡供应,与加工要求不对称

由于气候特点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牲畜出栏季节性较强。2005年全年出栏羊4512.3万只,到6月末只出栏了1206.6万只,占全年出栏的26.7%,皮张生产集中在7月中旬到11月底。这样的皮张生产方式使加工企业需要在这一时期投入大量的流动资金来购进原料,严重影响资金周转,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四)技术和资金严重制约,项目实施困难较多

制革项目不仅投入大,技术要求更高。设备性能和操作技术、化工原料的应用都会影响皮革的质量,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还有污水处理问题,内蒙古这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关键性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以往企业的倒闭,除体制、管理问题外,没有即时进行技术更新是其倒闭的主要原因。另外,制革业又是高投入行业。据了解,建设一个日处理1000张牛皮的中型制革企业,进口设备投资需2000万元,再加上从原皮到成革需20天到1个月时间,周期较长,所需流动资金很大,大约在3000―4000万元。这些问题目前单靠内蒙古的企业是很难解决的。

(五)加工企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没有拉动力

原有皮革皮毛加工企业没有在体制、技术、管理上及时创新,被市场淘汰之后,新的加工企业也没有随着内蒙古皮张原料生产的快速增长而建立起来,造成了目前内蒙古制革业空白,制裘业消化量非常有限的局面,只能作为副产品出卖原料。全国名列前茅的资源优势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得不到增值,变不成经济优势,带动不了产业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内蒙古皮革皮毛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建议今后要在积极培育皮张专业交易市场的同时,立足于转化资源,延长产业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瞄准国际国内大企业进行招商,发展牛羊皮制革工业。

(一)把制革业作为内蒙古发展皮革皮毛产业的切入点

发展皮革制品产业一是需要产业与市场衔接紧密,能较快地对市场变化和需求信息做出反应,加快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制品的各个环节要配套。内蒙古的优势在原料生产,要把优势原料变成优势产业,就要紧紧依托优势,拉长产业链。制革业是转化皮张原料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皮革皮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把制革业作为当前发展内蒙古皮革皮产业的切入点,下大力气进行招商建设。

(二)培育和健全专业市场

市场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器,围绕市场建企业可以避免牲畜出栏旺季原料供应过剩,需大量外运,牲畜出栏淡季加工原料供应短缺,需到区外皮张市场购进的弊端,随时满足加工原料需求,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因此,要特别重视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就内蒙古情况看,我们认为,锡林浩特市畜产品交易市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兰浩特市关店畜产品交易市场及通辽市周边肉牛交易市场在皮张交易上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并且正处在东、中、西三个皮张生产量大的区域,通过扶持能够成为区域性皮张集散地。把这几个交易市场列入自治区产业化扶持和市场建设的重点,加大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无税费交易,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吸引外地客商和当地皮毛商贩进场交易,逐步形成几个皮张集散市场,为引入加工企业提供条件。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靠我区现有企业资金、技术发展皮革皮毛产业不现实,与现有大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也很难,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大企业已经成熟的技术、成形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发展我们自己。要抓住皮革国际市场行情好,大企业希望扩张,而浙江、河北等地用地紧张,地价偏高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招商。一要以资源招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和巴淖尔市的羊皮产量大,交通便利,有的地区已基本做到了四季出栏、均衡生产,通辽市及周边地区的牛皮产量和质量已经能够满足适度规模加工企业的需要,这些地区建设制革企业条件基本成熟。因此,要做好制革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加大对优势资源和条件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二要以环境招商。要把皮革皮毛产业作为内蒙古的一个特殊产业,在建设用地上要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各项费用按有关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或免除,吸引大企业、大品牌来内蒙古办厂。三要以商招商。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的办法,鼓励肉类加工企业和其他企业投资皮革皮毛产业,主动向外寻求合作伙伴,拉长产业链条,把肉类加工的副产品做成产业。四要规模适度,要充分考虑内蒙古西部和东部远离皮革皮毛市场和可供原料的区域半径,建设适度规模的企业,不能盲目贪大,以免造成加工资源的浪费。

(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善畜产品质量

结合发展农区畜牧业、围绕转移、饲舍圈养,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通过采取对购进肉用牛羊实行优惠贷款、政府补贴,对舍饲圈养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等方式,引导农牧民进行规模化养殖,推广四季出栏,增加牛羊的蓄养量,解决病害和自然危害给皮张造成的损害,为加工企业生产足量、合格原料。结合肉类加工企业的需要,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采取政府补贴种畜,或企业提供种畜等办法,加快肉牛、肉羊品种的改良,大力发展德美、道赛特等优良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交品种,发展西门塔尔等肉、皮兼用牛品种,提高皮张质量。

皮革产品范文第5篇

在主办单位中国皮革协会的多年精心培育下,中国国际皮革展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壮大,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展览。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全部产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国际皮革展已经在国内外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每届都会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和客商。2007年三大展会汇聚了来自澳洲、巴西、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墨西哥、巴基斯坦、西班牙、台湾、泰国、土耳其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团。

另外,在生产技术专区,众多国际上皮革行业的佼佼者如法国的力克系统、美国的格柏科技均来参展,日本新参展商高鸟机电,更是在展会上层示两部最新型的自动裁切机。

为了使展会更加专业化,早在1995年,中国皮革协会就在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培育真皮标志鞋类品牌展区,到2003年原中国国际皮革展正式划分为“中国国际皮革展”和“中国国际鞋类展”两个专业性展览,2006年,中国国际鞋类展首次独立开展,同时,三个展览联袂举行,在专业化的同时涵盖了皮革工业完整的产业链。

本届展会集中展示作为中国皮革行业优秀产品和环保产品标志的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品牌产品,2006“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国真皮鞋王”和“中国真皮名鞋”全部亮相展会。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展区面积达2,000多平米,是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

同时,继2006年推出真皮标志“时尚精品廊”展示后,今年展会还推出“时尚坐标”――真皮标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潮流趋势专区。本届展会上,新老品牌交相呼应,众多皮革特色生产区域大放异彩,浙江温州、成都武侯、广东惠东、重庆璧山和江苏江都等鞋业特色生产区皆组团参展,展会盛况空前。

在组织国际买家工作中,中国皮革协会一方面与欧洲鞋业批发零售商会合作,寻找一些具有购买意向的买家和批发商来华参加展会;另一方面,挑选了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同这些国家的使领馆商务处联系,组成国外买家团,在2007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上进行采购。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皮革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联合会

皮革与化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全国皮革化工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西部皮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