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范文第1篇

新课程以德育为核心,抓住学习内容的德育成分,坚持寓德于教,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运用渗透的原则,充分发挥渗透的功能,从而达到“文”与“道”之间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听了名师顾桂荣校长执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谈谈顾校长是怎样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

一、从“听”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听”应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 “听”对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读和写的能力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一个人接受外界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事实证明运用听觉的频率要比视觉高很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使学生学会“听”的方法后,学生才能透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其中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说“听话”对人格,品质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也是抓住了“听”的特点。听了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顾校长上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了理解重点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表明司马迁有坚强的人生价值观。顾校长设计了一段司马迁受刑后的内心独白:我遭受了这场灾祸,为人耻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谒拜父母的坟墓呢!每天愁肠反复回转,在家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外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就汗流浃背,沾湿衣裳。自己简直就是个宦官。学生在“听”中体悟司马迁的内心的悲伤,内心的痛苦,内心的绝望。就是这样的司马迁,他选择了生,放弃了死,因为他有执着的人生信念,自己一直来著史的宏伟理想,有坚强的人生价值观。如果说通过“听”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那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也可以接受良好品质的熏陶,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发展。

二、在“说”中表达自我认识

所谓“说”,就是借助于一定的词语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即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条,不仅教师要说,更多的是学生要说。

顾校长上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到司马迁遭遇酷刑后选择了生,放弃了死,他经过了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请学生默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司马迁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还想到什么?默读思考之后,学生就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说:“他之所以选择生,是不能忘记了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一学生又说:“他之所以选择生,是不想让他自己的努力白费,因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收集有关历史的资料。”一生又说:“他之所以选择生,是因为他从小就听过很多英雄的故事,受到英雄的熏陶。”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在这样思维火花的碰撞下,一个有着英雄的熏陶、实现自己理想,不负父亲所托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是因为父亲的遗命、史官的使命让他才忍辱偷生了下来。

三、在“读”中展开理性思考

“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进行德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特别是通过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受到陶冶,更容易被激发。顾校长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的:轻声朗读,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怎样的人?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课文。1、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 ”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多媒体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4、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学生在“读”中展开了理性思考,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的人生起到了良好的影响。

四、从“写”中升华思想情感

“写”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写作教学首先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仍不能忽视,思想水平的提高,又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不高,对事物缺乏辩证的分析,对是非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他就写不出好文章。所以,利用写作教学,在传授写作知识的同时,沿着教学思路,可以水到渠成渗透思想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

如何将“教书”和“育人”的宗旨贯彻到写作中去呢?对此,顾校长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本堂课安排了延伸性的练习:“发愤”是司马迁遭受酷刑忍辱负重写成的《史记》。“发愤”是屈原遭到流放后写成的《离骚》。“发愤”是左丘明双眼失明后写成的《国语》。“发愤”是孙膑挖膝后写成的《兵法》。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学生在阅读这些资料的时候,展开了理性的思考,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范文第2篇

电脑中所建的“学生课程”文件夹内,装满了“小老师”们上课所用的ppt和我为他们拍摄的视频,我一直在构想、一直在践行的儿童品德课程悄然间生长着,壮大着,充盈着,好像就在一夜间突然华丽转身,它来得看似猝不及防,却是预料之中。

回到原点,当初,这个动意是怎么来的?每学期结束,我都会请孩子们写一写,本学期印象最深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几年下来,我将孩子的意见加以汇总,一个规律显现出来(见表1),活动、演说、辩论……但凡是孩子们能够亲身参与的课,都深受他们的喜爱。

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对品德课充满期待,让他们真正成为品德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依靠一本《品德与社会》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儿童的需求。作为品德教师,我们必须为品德课注入新的活力。于是,我和孩子们一同走进了“儿童品德课程”。

第一步:掌握飞翔的方法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一直都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门综合课程,不必注重知识学习;有人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包含了以往社会课的内容,知识众多,必须掌握。那么怎样在这两种观点中求取平衡,去粗存精?

的确,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对应着初中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的三门学科,内容丰满,包罗万象。由于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所以,地理、历史内容多为散点式的呈现,是为“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服务。因此,我们就必须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碎片系统化,才有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思维导图”就这样被我引进了品德与社会课堂。

“思维导图”是由一个中心主题或知识点开始,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和记录所有相关的关键词。当我把它推荐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好像见到了老朋友一般。“我们喜欢图形”――这就是他们最朴素的理由。说是我教,其实我就告诉他们一点:每处关键词不超5个字,然后就是放手实践。图1是学生独立绘制的一课思维导图。

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渐摸索出经验:重要时间、地点、数字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信息;形容、描述类的语言均不属关键词。从一课入手,到整个单元,孩子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的思维导图,彰显着他们成长的足迹:由繁琐走向简约,由面面俱到走向逻辑清晰,由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走向情感主题,他们驾轻就熟,胜似闲庭信步。

当我们在思考,“教学,究竟给孩子带去了什么”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追问:“课程,究竟给孩子留下了什么?”进而深究:“课程必须得由成人建构吗?”“儿童只能是课程的接受者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是文化的享受者、体验者,更应是创造者。作为文化的课程,儿童不仅是学习课程,更应该参与课程开发,在学习、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建构课程,发展课程。掌握了思维导图,就为建构儿童品德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第二步:提供飞翔的场域

什么是“上课”?日本佐藤学先生认为:“上课”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怎样才能一个都不能少?他提倡构建学习共同体,因为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一个学生能挑战其不能达到的水准。

当下,品德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可是,真正有效的小组学习少之又少。这是为何?问题症结就在我们老师身上。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场域?应该说,现有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留白,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能够成为现实。可是,组建小组易,有效活动难。难就难在,我们是否把“合作学习”作为“挑战性学习”来加以组织。

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六年级下册《我做志愿者》一课,两条线索自始至终纠缠在一起,一条以志愿者为线索,另一条线索是各国风情。两条线索如何取舍?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国家的概况和风土人情,逐步树立开放的国际视野。于是,我确立了如下小组学习要求:1.各组确定一个感兴趣、喜欢的国家;2.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介绍一个方面:地理位置、首都、名胜、风土人情。

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因为任务明确,所以每一位儿童的存在都有了意义,他们各司其职,相互补台,学习品质都得到了磨练。分享表达时,多样性学习的交流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融得以发展,“和而不同”的课堂文化得以培育。以教材为起点,孩子们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品德课程。

而这仅仅是起步阶段。

实施“合作学习”势必会拖延教学进度。这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开展小组学习的顾虑和担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所述的把“合作学习”作为“挑战性学习”来组织,亦即高水准地设定“合作学习”的话题,是一种解决方法。这样,“合作学习”就能够融汇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内容,使得互帮互学得以实现。

另一种方法就是果断地处理单元,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内容:该压缩的压缩、该拓展的拓展。

从授课时间上看,单元统整理念下的教学用时比原先减少37.5%,但却更接地气。同样是《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同样是2课时,单元统整后,已经无需在理解父母上苦口婆心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给家长写信,吐露自己的苦恼。我提出建议:“这是一种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如果你愿意,可以将这封信送给父母看”;课后,我给家长写了一份信,特别提请他们关注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并且强调:千万不能向孩子索要信件;第2课时全班就“送与没送”进行了热烈讨论,分析了原因,商讨了解决办法。孩子们对于父母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加深。是单元统整,让我和孩子们都能游刃有余。

第三步:贴着地面,敞开飞翔

一本语文书,学不好语文。品德教育同样如此。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每学期我都会增补一两本书籍。南京地方课程金陵文化、江苏省编课程民族团结活动读本以及《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写给儿童的哲学启蒙书》等,逐一粉墨登场,以此为平台的儿童品德课程就这样建构起来了。

回顾过往,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见表4):没有前人路径可以参考,我只能在发现问题中寻求解决途径。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呈现一个金字塔的形状,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这一脑科学研究成果,让我知道,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单一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制作PPT,倡导他们绘制思维导图。

当我们的一切行动都为培育人而考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找到了本真,就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实现教育。

刚开始,孩子们还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只是将自己选取的章节、单元、主题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PPT上,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他们变了:他们开始补充书本以外的内容,开始关注最新资讯了,开始主题拓展了,他们成了这一领域的专家;听者也变了:他们不再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他,而是卷入其中:“这个地方我没有听明白,你能再说一遍吗?”“我还有补充。”……更让我钦佩的是,再凌乱的讲述,他们都能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我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为孩子们强劲的学习力点赞!而这,都是源于儿童品德课程的实现。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小学 思想品德课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58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且思想品德课过于注重理论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社会生活实践,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用心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策略提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挖掘生活资源,巧设情境,丰富体验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紧扣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例,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感知和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接受知识的洗礼,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例如,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过年的热闹情景:爆竹声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杀猪宰羊,载歌载舞……触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那么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会非常忙碌,贴春联、包饺子、扫尘、守岁……你们知道过年的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何意义?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是怎样辞旧迎新的?年初一又是怎样给长辈拜年的?谁能来说一说呢?这样,以学生熟悉的春节为教学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春节中的相关活动,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春节丰富的民风民俗,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优化课堂活动,引领探究,提升素养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是通过自主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观察、思考、分析、体验、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设多样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交流讨论,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内化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譬如,教授《在公共汽车上》时,笔者通过开展“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交流、对话、表演中激情明理,争做讲文明、有修养的人。①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遇见过哪些事?②想一想: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情景,想一想你若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是如何想的?若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又是如何想的?若你是那位大哥哥,你会想些什么?③写一写:你觉得此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请根据你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情节续编。④演一演:根据你所编写的故事情节,开展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

三、亲近社会生活,拓展实践,增长才干

思想品德教育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助。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近社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和亲身经历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生命的美好艰辛,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做到真知真行、知行统一。

比如,教学《关爱老人》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将“关爱老人”的思想付诸行动,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情感和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老年人,了解他们的苦与乐,通过对不同家庭的调查,了解年轻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学会关爱老人;或鼓励学生上网、去学校阅览室搜集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分析老年人的愿望和困难,并研究出关爱老人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在社会生活调查活动中感受老年人的不易,学会尊重老人和关爱老人。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范文第4篇

一、活动目标

以解决当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围绕“以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强化我校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致力于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有助于促进我校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活动内容及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3月10日—3月31日)

学校召开“立德树人”主题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做到层层发动,全员参与。同时结合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活动步骤、活动重点和工作要求。

2.学习研讨阶段(4月1日—6月30日)

(1)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采用集中与分组相结合、讨论交流与写心得笔记相结合等方式,从个人思想、工作实际出发,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总结、反思。

(2)学校定期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活动,组织教职工听取师德模范的事迹报告,观看弘扬师德的影视作品,撰写学习先进典型的体会等。

(3)学校紧扣“立德树人”的主题,围绕立怎样的“德”、树怎样的“人”、怎样“立德”与“树人”等问题展开大讨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炼形成学校关于“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

3.落实措施阶段(7月1日—8月31日)

(1)学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符合本校的师德考核办法和标准,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将承诺书报送区教育局备案。

(2)学校深入开展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课题研究,着力引导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制定适用于本校学生的《一日常规》、《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要认真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把文化传承和礼仪教育相结合,推陈出新,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文明礼仪常规》、《校园文明条例》等制度。

4.整改实践阶段(9月1日—12月10日)

学校结合实情积极开展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边实践、边论证、边整改。

(1)学校将采用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综合评议等多种形式,广征意见,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动教职工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发掘身边的师德典型并开展向身边典型学习的活动;发挥党员教职工的示范作用,开展帮困助学等活动。

(2)学校将认真开展“二十四字”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引导他们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扎实推进“三爱三节”的主题教育,举办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受到熏陶;积极推行“八礼四仪”教育,注重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并将文明礼仪的日常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系。

5.总结交流阶段(12月11日—12月30日)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具体措施、制度规范、实践成效等方面形成专题总结报告,通过参加校长论坛活动,交流经验,分析不足,研究对策,合力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促进我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务必从实际出发,认真查纠问题,重在整改提高,加强制度建设。具体要求如下:

1.学校紧密联系实际,从本单位实情出发,提出活动的重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从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研究和改进发展思路,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智力开发;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42-01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德智心理全面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教育,比起其它阶段时期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时期,正确而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他们学习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促进他们的德育智力的培养与开发,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要做好中学生德育智力心理健康等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在于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智力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主动获得新知识,并在认识发展中得到轻松、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传统的教育制度只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个性差异和创造性培养。教师因此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范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重智育培养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人、亲密的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而扮演好每种角色都对教师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仅对教师本人和工作生活带来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情绪消极、焦虑、紧张、沮丧压抑,就极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除此之外,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征,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心理智力发育。德育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德育根据一定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首先,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在这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叫他们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渐渐地理解了一些事情。所以,要经常教育学生在家要尊敬父母,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父母生病时,要给父母端水端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让父母高高兴兴的,消除老人的烦恼,在家做个懂事的孩子。和邻里之间,与小伙伴们,相处要和谐。

智力开发与培养,关系到学生是否成才的大事。要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自觉学习的习惯,不用家长督促,不用老师督促的习惯。这样,我们也不用急于强迫孩子们学这学那,尽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要知道每个孩子本身是有上进心的,当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有学外语的,有学绘画的,他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主动跟老师提出来,要学点什么,于是,我们当老师的要会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希望他们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帮他们选择一项适合其本身特点的项目。这样,他们也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乐趣。听了,我的作文课,他们纷纷告诉我:“老师你说了,写作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开阔思路,太对了,我一堂课联想了好几件事,现在觉得写作文一点也不难了。”孩子们好像从中悟出些道理。真是越学越有趣,特别是取得好成绩时,就更来劲了。见到老师说个没完没了。所以,我们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孩子们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有的孩子还有个优点,就是对书有着特别的爱好,无论什么时候,甚至跟父母出门旅游,只要路过书店、书亭总能吸引他驻足,怎么着也得磨着家长给买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文学小说到历史故事,看什么书都跟宝贝一样,爱不释手。一次在图书馆门口见到几个学生,他们对我说:“老师,读书太有意思了,所有的书我们都想买,这里有太多的知识和乐趣。”对于,孩子们的这一优点,经常要告诉学生有选择地买书,要买健康向上的,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适合的书籍,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平时言谈话语中,都能看出他们懂得多,知识面广,写起作文也得心应手,这都是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