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寓言故事

动物寓言故事

动物寓言故事

动物寓言故事范文第1篇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解释“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者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在这个解释中,“说明”一词还可以换成“点明”或者“寄寓”等。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明白寓言的基本特点:

1.寓言,是假托的故事,是靠丰富的想象编织出来的故事。或者说,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写寓言,一定是为了引出道理。

2.寓言,用其中所含的道理对人进行训诫。作者把想说的道理寄寓在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形象之中,让听者或读者获得一些教益。

可见,寓言既充满想象力,又具有思辨的色彩。学写寓言,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提升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写寓言故事有什么技巧呢?我们还是先看两篇经典的伊索寓言吧。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分析这两篇寓言,我们能学到写作寓言的一些基本技巧:

1.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主角是神和人,《蚊子和狮子》中的主角是蚊子、狮子、蜘蛛。

2.寓言的标题简洁明了。标题往往不直接表现寓意,而是注重突出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事件。上面两则寓言都是以寓言的“人物”做标题。

3.寓言的开头开门见山。往往开篇直接进入到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之中,没有铺垫,也没有渲染。这和寓言的特点有关,因为寓言的目的是说明道理,入题须快。上面的两则寓言都是这样。

4.寓言情节单纯凝练。寓言的情节往往是一个场面、一个细节,将一个场面、一个细节写成一个故事,写成一个“完整的片段”,不蔓不枝,简洁生动。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及《蚊子和狮子》都仅200多字,但故事都很生动,都有完整的情节、曲折的过程和鲜明的形象。寓言的情节,常常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来展开。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心理描写,《蚊子和狮子》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

5.寓言的层次结构很清晰。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层写故事,一层点道理,上面引用的两则寓言都是这样。也有很多寓言只写故事,不点道理,如中国古代的一些寓言。

6.寓言的收束很自然。往往是将作者所要表达的道理直接点示出来,如上面的两则寓言。当然,作者的表达意图也可以不点示出来,而让读者去揣摩。

7.寓言的表达较委婉。寓言将劝诫的道理用故事的内容表现出来,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容易让听的人接受其中的道理。由于希望人们乐于听或读,以更好地吸取教益,所以寓言的语言含蓄而生动。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开头,叙述赫耳墨斯来到店里的心理活动,就含蓄地写出了他是多么的骄傲自大;结尾描述了雕像者的辛辣讽刺,但没有直接写出赫耳墨斯的狼狈相,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又如《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对狮子说话时,神气活现;蚊子战胜狮子之后,得意忘形;蚊子被蜘蛛俘虏后,没有痛悟自己的弱点。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一步步展现了蚊子的骄傲,又以蚊子的悲惨结局,批判讽刺了这种骄傲。

动物寓言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寓言故事 教学实践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体裁。它的表达力和表现力往往极强,往往会引起阅读者的深思和反省。寓言故事在特点方面也比较显著,其中不在乎于以下几点: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④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依据上述的寓言概念及其特点,我们会发现,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所需要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精练文字的表达方式,富有色彩的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方式,以及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意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去讲解论述的地方。

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

前文我们提到了寓言故事的概念及其在文学表达上的一些特点,那么具体性的来讲,到底什么才是寓言故事呢?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第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寓言故事是什么,从而才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展开性的教学。那么,到底什么是寓言呢?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寓言,寓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讲的道理。寓言就是把作者要讲的道理蕴涵在要讲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通过讲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其次让学生知道寓言的选材十分广泛,不仅古今中外的事可写,而且天南海北的事都可以写;不仅花鸟虫鱼可写、而且人物、动物、植物自然万物均可写,例如,《揠苗助长》的故事是将的农夫急于求成,提拉禾苗致禾苗死去的故事,《农夫与蛇》讲的是蛇忘恩负义的故事,《掩耳盗铃》讲的是小偷偷铃铛时犯蠢的故事。教师通过这样的事例性的具体的概念性教学,往往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

二、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寓言教学

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来实现课堂活跃氛围的营造。通过寓言教学活动既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又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互动经验。这需要基于教师对故事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将故事的寓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笔者也曾经组织过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先引导通过通读寓言来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寓言理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角色来进行表演。例如,《亡羊补牢》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牧民、狼、小羊,以及规劝牧民的邻居;《此地无银三百两》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张三和王二;《掩耳盗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偷和铃铛。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扮演的亲身经历过程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的蠢和傻,从而让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内容印象,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认知结构上,一二年级的学生和五六年纪的学生是存在极大的差距的,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认知差距,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要注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进行寓言教学。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寓言故事,教法一般都是先把寓言故事给孩子讲一遍,然后把寓言的寓意给孩子简单的说一下就可以,并不一定让孩子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能接受多少就是多少。教师可以选择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故事,拉封丹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比如乌鸦喝水,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等,或者给孩子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往往可以最大效果的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认知差距是教师不应该去忽视的一个问题,它往往会在某一重要层次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因而,任道重远是教师应当有所体会的。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重视此方面的教学。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寓言故事的概念、特点教学,寓言故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还是寓言故事的课堂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寓言教学反思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如何教,如何教的有效是教师的一个教学思虑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寓言故事的内涵、教学方式,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薇,张筱兰.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要义[J]. 中小学电教. 2015(04)

动物寓言故事范文第3篇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课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来说明道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这则故事所讲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并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某个字词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词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字词的意思,掌握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生活哲理,让学生领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就此故事展开讨论,假设类似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将会如何应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故事讲述出来,在学习《亡羊补牢》课文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演绎对话部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助于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生活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几乎每则寓言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且情节富有变化的故事,语言精辟、简洁易于朗诵,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寓言中的动植物都是用人格化的手法进行描绘和刻画,使得整个文章的内容丰富而新奇,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寓言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教师在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激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领悟故事的寓意。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提问:“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列举身边的事例,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学以致用。学完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假设某些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生活问题将会如何应对,加强师生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的知识,还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为了使寓言中的教学寓意更为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形象进行认真感受。同时将故事中的形象与实际中的具体形象真是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所要刻画的形象,深入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延伸课外教材,扩大知识视野

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寓言故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荐课外寓言作品,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例如,可以推荐《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伊索寓言》或是成语故事和历史故事等,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两到三篇寓言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寓言故事,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另外机智、滑稽、富有讽刺意义的寓言故事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是培养小学生创作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开拓学生的思路很有帮助。由于寓言故事的寓意通常是深刻且多面的,语言简练,还有一些寓言只讲故事却不明说道理,故事结尾还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和感悟。所以,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特征续写故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改编、仿写寓言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里作者没有说明小羊的最后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点艺术空白,以“小羊得救”为题,自由发挥续写结局,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理解作者意图,掌握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形式上,寓言故事的语言精辟简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而结构严谨,是一种简短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和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善恶观,故事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寓言故事把讽刺对象的内在本质充分揭露出来,让学生在嘲笑故事里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时,领悟到真正的生活哲理。例如《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担忧禾苗长不高的宋国人,为了让禾苗快快长高而将禾苗往上拔,结果导致禾苗都枯萎了,这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另外,寓言故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使用拟人、象征和夸张等文学表现方法,增加了文学色彩,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富有趣味性与曲折性。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张有趣的情节与丰富的哲理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寓言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题材,对教导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区别寓言与童话,它们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童话的故事极富幻想色彩,对大自然的事物进行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而寓言则多源于现实,故事内容多是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某种人的讽刺和箴戒,虽是虚构的故事,但却能诠释深刻的生活哲理,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五、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发散思维

以往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时,往往都是按照首先分析教学思路,然后再按照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将寓言中所揭示的寓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片面,且具有较高的模式化成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加入是符合学生小学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的。将语言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寓言教学时要进行创新型教学,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将《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时,由于电视剧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都会有所涉及,学生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中的情节以及根据自己的现象设计一段情节进行表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动物寓言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

“寓言”的意思就是利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把要说的话隐含在里面,让听故事的人能够明白,又不至于因为太露骨,而引起不快。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曾把故事比作躯体,把寓意比作灵魂,身体是有形的,而灵魂是无形的,这充分说明了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寓言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良好道德情操的教学活动。寓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寓言教学呢?

一、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理解题意,教师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寓言运用的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表现的手段,可以是简笔画或是剪贴画,与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创设寓言情境。寓言的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形象。

二、揭示寓意,启发学生明理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1.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了解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2.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寓意。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

3.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三、联系现实,理解寓意

寓言往往是运用很多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谈古论今,拿小比大,借物喻人等。但是,小学生往往不理解寓言讽喻的对象并非限于艺术形象本身,经常不能脱离直观形象,仅仅是停留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理解上,并而出现就事论事的倾向。例如三年级的学生读了《掩耳盗铃》一课后,一般只得出“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认为别人听不见,真笨”。这样的认识,是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寓言来自民间,其作者是人民大众,它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在教学寓言时应该先向学生讲清其写作特点,使学生明白寓言的针对性和讽喻的所在性。然后,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类比联想,并列举一些与故事相类似的实际例子,帮助他们分析寓言故事和生活实例的相似之处,然后归纳和概括其中共同说明的道理,从而理解和提示寓意。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图文声像并茂。如此丰富的教学信息和呈现形式,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动物寓言故事范文第5篇

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组,曾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的选篇,做了专门的提取与研究。搜寻了小学语文的不同版本教材,分别是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中寓言故事的具体数量,其中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15篇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等;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13篇寓言故事,如《狮子和鹿》等;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14篇寓言故事,如《天鹅、大虾和梭鱼》等。

寓言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夸张但又独具幽默讽刺意味,它主要靠故事的吸引力来表达其内在的寓言道理,却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比较于其他文学体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笔者想通过探究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特点,为寓言的教学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研读三种版本的寓言故事,笔者认为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主要分为:叙事性语言表达、树型性语言表达、对话性语言表达和哲理性语言表达。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这四种语言表达占比如下:

下面将从寓言故事语言表达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叙事性语言表达

叙事性的语言在表达上虽然是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但是寓言故事是通过故事来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寓言故事中的这种叙事性语言表达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对于故事呈现给读者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这时,学生脑海里出现农夫焦急万分的样子。“一天,他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长拔。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此时学生眼前的农夫又会是什么幼拥摹R陨霞妇浠凹词切鹗滦杂镅浴<蚪唷⑸动、形象的语言就将这个寓言讲述得活灵活现,给人以画面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十分明了。

二、树型性语言表达

树型性语言是寓言故事为树立塑造各类形象所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特点。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语言将是区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变化活动最好的方式。故事情节中的各类形象是叙事的主体,这些主体的语言可以算得上是寓言故事的人物灵魂。大家熟知的人物形象的创作概念,即在创作中注意形象的建立在于神似不要形似。

例如,《狼和小羊》的故事中,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狼的阴险狡诈,霸道无礼,甚至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羊的个性温和,说话也是彬彬有礼,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已经将这两个形象跃然于纸上。

三、对话性语言表达

寓言故事中的对话性语言表达是寓言这种文字体裁中最常用到的,也是最具有灵活性的。通过语言中的对话表现,不仅在推进故事发展的节奏上比较快,而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十分鲜明。小学生的兴趣自然会被吸引到对话中,通过对话加强小学生对故事的注意力,就能够很好地起到营造寓言故事情景的作用。

对话性语言表达的情景关系应该是特别分明的,力求通过对话将中心思想表现出来,将故事情节推向新的高潮。《狐假虎威》的故事就是通过对话来表现其中的哲理。“……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为什么不敢?’……‘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对话性的语言符合形象特点,让寓言故事显得稚气十足,又显得灵性充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也为学生正确学习对话描写、双引号用法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平台。

四、哲理性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