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门诊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2-02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领域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护理人员要根据社会环境、疾病状态、心理、精神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因此,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深入学习。所谓护理心理学就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研究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进行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修养和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心理学修养不但能够维持从医人员心理的健康,凝聚护理团队的核心力量,更能够促进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医疗工作,提高从医人员工作的效率。

1 护理心理学的定义

护理心理学既是一门护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又是护理领域的基础学科。其重点研究心理科学在护理当中的作用,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提供解决心理、行为、护理等问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医生认识护理重要作用的渠道。

2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2.1 激发护理人员自信心 护理心理学能够引导护理人员全面的认识工作。很多护理人员片面认为护理就是简单的为患者打针、包扎、拿药等工作,因此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工作上也停滞不前。还有很多护理人员在面对为患者吸痰、翻身、导尿等较累较脏的工作时退避三舍,无法克服自卑的心理。依据现代管理基本原理,管理者可以从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充分发挥精神、物质的积极动力,带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息。对于心理矛盾严重的护理人员,或情绪非常抵触的护理应采取安慰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利用激励理论调整员工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起强大的信心。

2.2 增强护理人员荣耀感 对于初次进入护理工作的学生,管理人员可以从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认可方面入手。医院可以开展护理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倡导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先进人物,如南丁格尔等。对医院内的护理典范予以嘉奖,刺激其他同事的上进心。对护士长、护理人员等进行心理教育,倡导大家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信念,普及护理基本职业道德知识。医院还可以通过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增加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观看医学界褒奖护理人员的各种录像、会议等,大力宣传国家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教导护理人员充分认识从事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增强护理人员的荣誉感。

2.3 促进医护人员和谐相处 激励理论的公平理论指出,对待下属禁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等方式。在对待一件事情上,倘若二者意见有分歧,可以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但要注意措辞得当。在对方犯错的时候,既要做到尊重对方又要讲清楚错在哪里,怎么改正。对方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应当的鼓励,肯定他的付出,这样对方的心理才会满足。此时指出的不足之处就会轻易的被对方接受。上级对下属的肯定不但能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还会成为下属积极上进的动力。

2.4 提高医护人员整体医学观念 一直以来,医疗和护理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发展的。随着患者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不断变化,医疗与护理也相应的对这些变化进行统一,达到医护相合的效果。护理心理学不但覆盖了护理人员的学习范围,同时也是各个科室医生必须学习的。医生不但要清楚自身治病救人的职责,更应该了解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唯有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才能解决病人的痛苦之忧,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的积极指导和安慰相当于此次治疗中的助推剂,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促进生理状态的恢复,最终引导病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5 促进医患关系的建立 在对自身信心不足的患者或一些对治疗存在质疑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患者加以指导。患者在生理出现病患时,心理也非常焦躁,所以护理人员的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往往会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帮助,让患者相信医学、相信医院。长期以往,患者对医院、对医务人员的信赖程度也会增强,最终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医患关系。这势必有利于门诊护理对于护理人员和被护理人员的管理。

3 结语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门诊护理管理过程中必须参考的学科。管理者对护理心理学的良好运用才能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工作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门诊护理工作当中。在医护关系的建立中,护理心理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护理工作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激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热情和负责,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建起良好的心理,乐观地对待生理病痛,辅助医生对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尹小红.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第33期.

[2] 夏渝媚.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第20期.

护理心理学范文第2篇

护理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指导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护理好各类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护者的本领。为了更好地将护理心理学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诊断患者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情况,对患者实施计划护理

要使护理心理学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要考虑患者在这种病情影响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住院后,护士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法和交谈法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关注患者病情,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起与患者相互信赖、互相合作的关系[1]。

通过与患者交谈、向患者亲属和来院探视人员了解患者发病前的性格特点及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

通过向主管医生询问及查阅病历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发病前的特质,从而掌握患者在患病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恰当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不断观察患者疾病及心理上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计划动态化,从而及时掌握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获得最佳护理效果。

掌握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患者的心理活动寓于每个患者的头脑之中[2],完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患者对疾病和其他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法完全可以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心理活动的方法。

通过医护人员权威性的劝说和解释可以改变患者对病情和事物认知方式;通过医护人员真诚的服务态度可以转变患者的情绪状态;真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患者精神振作;热情巧妙的暗示可以使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通过提升护士自身良好的医德以减少患者的顾虑,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通过一系列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预防和护理,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患者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差、对自身行为控制力降低的现象。开展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环境使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医护人员应避免说教式的劝慰,避免和患者辩论,主要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启发患者敞开心扉;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要因人而宜,不能统一模式,统一方法,要灵活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医护人员言行要谨慎,要科学委婉恰当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减轻患者受打击的程度;要懂得尊重患者人格,应让患者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力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中,或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与患者非正式的谈话内容,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感,对患者的许诺要兑现,对于办不到的事应耐心解释,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为患者进行任何治疗与护理均应告诉患者治疗护理的理由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掌握护理心理学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掌握护理心理学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患者是复杂心理活动的人,要想为患者服务好,就必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依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护理措施。因此,医护人员要想真正把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应做到: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对他人利益、健康的关心态度和能力;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医疗护理程序,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发展等方面状况提供适合其健康需要的身心护理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医学专科领域知识,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以适应护理工作需要,具备判断性思维的技巧,使用科学方法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具备掌握心理调查、心理测评与建立心理档案的应用技能;具备灵活运用语言工具在医疗服务中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具有分析能力,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生 护理心理学 静脉穿刺成功率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73-01

自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创立第一所护理学校后,人们就把‘担负保护人类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而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看成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制度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把人看成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护理工作就是要给病人以护理支援,关心病人的心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护理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分不开的。随着护士教育的发展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训练水平的提高,使一向被认为一门技艺的护理工作逐步形成一门科学,工作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发展为既有专科护理又重视心理咨询,使之成为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护生是否学过护理心理学对其在操作中的成功率有很大影响。为了了解护生这种状况发生的情况及原因,笔者以静脉穿刺为例,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

1、对象

以我院医药系护理专业110名已学过和没学过护理心理学的护生为对象,其中高职60名,中职50名;女生98名,男生12名。

是否学过护理学心理学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结果

如表所示,护生们对护理心理学的知识还是相当缺乏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操作时成功率会受很大的影响。

3、讨论

职业教育中护生的心理素质本来就要差一些,心理承受力也要差一些,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护生对有关操作的练习和掌握,影响到护生对有关课程的学习信心,甚至影响到护生今后专业工作的开展。

主要原因如下:

⑴环境因素 环境中存在大量可以干扰人的信息,如喧哗、围观者、开关门窗及脚步声,还有室内灯光、空气对护生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

⑵个体差异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的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点。

⑶个性特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它包括兴趣与爱好、能力与素质、气质与性格等,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性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

⑷心理素质 它包括了认知、情绪、身体素质及职业素质等,心理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心着操作的成功与失败。

综上所述,笔者以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调查来阐述了护生学习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使护生能够掌握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促进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学会全面、系统地分析解决临床护理中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心身健康。

参考文献:

[1]戴晓阳 湖南 护理心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

护理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于徤康与疾病,生物医学模式的定义指出:疾 病是‘失去徤康”,徤康是“没有疾病”。这个定义只 把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心 理因素对人的影响。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 出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生物医 学模式,即现代医学模式。这是指在保护人类徤康、 治疗疾病时,将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联系考虑的 医学思维方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疾病谱和死 因谱的改变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以及许多 实验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徤康和疾病与其心理社 会因素有关,对疾病以单纯生物学观点来看是片面 的。人的徤康与疾病是由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多 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而社会文化因素是激发 心身疾病的因素之一。例如:工作紧张、环境恶劣、 人际关系不良等社会剌激因素,反复作用于人体,引 起应激情绪反应和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肾上腺素 系统功能亢进,产生身心障碍,由心理、社会和环境 等因素以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叠加而致病。

1996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WO )报道:到 2000年,心脏病、抑郁症、车祸、不徤康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生活方式、自杀、凶杀等将超过传染性疾病而 成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而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不构成致病的主要因素。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 下,近年来医学界对医学目的进行了反思和调整,新 的医学目的的徤康目标是追求生理、心理和社会等 全方位良好状态与舒适感。

2 构建现代医学护理模式

    医学护理服务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护理对象 是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人不断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既有生 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而目前国内医学护理实践仍 被生物医学模式禁锢,护理病人多被当作功能性护 理及流水作业式的工作,着重于病人功能性治疗和 恢复;护理教育偏重职业技术的基本技能,社会学、 心理学和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少。护理教 材中缺乏(护理程序》、《护理诊断》和《系统论》等国 多数为中专学历;护理管理体系不徤全,教学与临床 实践脱节,未能形成现代医学护理管理体系。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数医院在提高医疗质 量、改善服务态度、增加两个效益上花了很多精力。 既要体现医院的社会福利性,又要突出医学人道主 义特点,给管理者带来不少困惑。怎样构建现代医 学护理模式对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进行合理的、科 学的情感交流,建立系统地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 护理常规尚未形成氛围,病房设施、环境条件未能形 成系统化护理的格局。护理实践、护理教育和护理 管理与现代医学模式不相适应,与国际医学护理过 程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医学护理必须改革。随着科 技的进步、学科的交叉渗透,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 应的现代护理模式。护理学要研究社会条件、环境 变化、生长发育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疾病发生、发展 的关系;运用护理方式减轻或消除不利于人类徤康 的因素,保护人类徤康。

3.医学护理是一门艺术

    1860年佛洛伦斯南丁格尔创建了现代护理和 护理教育。她提出“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 者,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 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她还说“要使千差万别的人 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态,这本身就 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医学护理的任务是协助病 人达到独立、教育病人、增强病人的适应能力,满足 病人的需求,寻求更徤康行为,使病人达到完美的徤 康状态,是为个人、群体及社会提供服务。

现代护理已从医院扩大到社&从疾病护理扩 大到预防保徤,从生理护理扩大到心理护理,这就需 要护理人员具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水平。 不仅要有基础文化、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社科知 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专业护理、基础医学 和临床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专业发展及新兴的 科学发展动态。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推动护 理事业发展的动力。护理人员的必备素质包括:() 良好的情操,指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思想境界。气 质和能力是其具体表现。护理人员还要在日常工作修养,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 护性语言。(3)得体的行为举止,愉快的表情、温和 的声音、轻柔的动作和端庄的姿势会给患者带去心 理上的安慰。(4)着装自然大方,仪表整洁、雅静。 护理人员以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医学技能与病 人交流,使用在某一特定情况下最有效的理论和方 式对不同角度、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类别的病人进行 高质量的护理和综合施治,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4心身护理是医学护理发展的新趋势

    护理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 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对徤康愈加重视,对护理需求不断扩大,作 为与社会广泛接触、与生命徤康息息相关的专业,更 需要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正式阐述了护理的定义:护 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徤康问题的反 应这一定义界定了护理的对象不是单纯的疾病而 是整体的人。

护理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护理;学生;心理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29-03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整体护理模式成为当前各界所公认的最佳模式。整体护理模式认为,健康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的完整结合,并明确指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巨大的影响。心理护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与难点,它贯穿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全过程,也是该模式优于其他模式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就应围绕心理护理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1],目前,综合医院临床心理护理整体水平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心理护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和规范化操作模式[2],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满足各级医院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工作需求的合格的护士一直是护理教育界探讨的焦点。各级医院、社区服务机构要想提供高水平整体护理的服务,具备高素质的具有优秀心理护理技能的护理人才,必须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抓起。

1 心理护理技能的内涵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或改善服务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影响或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或行为,在帮助服务对象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的同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心理护理技能是指在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评估能力、心理援助能力等。

2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心理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自身、社会发展、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是现代护理模式得以推广的需要

当前,学院护理教育以及医院护理理念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很大,致使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现代护理理念的教育与临床护理事件得不到有效的开展,通过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让学生把最先进的护理模式带到各临床实践单位,是现代护理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

2.2 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护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或改善服务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是一条护理专业学生成长、发展为一名优秀护士的有效途径。

2.3 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护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胜任护士岗位需要为目标,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行业质量要求为标准,坚持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接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设置和结构还不尽合理,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学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加强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

2.4 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因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适应人民生活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工作者,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特别是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的核心。护理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心理护理技能,才能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有效应对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心理护理技能的护理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5 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中国已加入WTO,将促进护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与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从而加快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国际护理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中国护理教育已经认识到培养护理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重要性,只是在认识水平上还需要提高,具体的实施也有待加强。强化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国内外护理教育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护理人才的输出。

3 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培养的因素

3.1 学生因素

①学生整体素质不如以前:高等院校扩招后,录取分数线自然下降,特别是专科录取分数线,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届不如一届。入学之后,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计划性。整体上来看,虽然高职生已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观、组织纪律观念及法制观念,但是部分同学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与老师、同学、医护人员之间协调、适应能力不足,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心理素质的发展现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②学生缺乏专业认识: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专业认知,尤其没有认识到作为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心理护理技能的重要性。郭捍华等[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一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不足,许多同学是按照父母意愿或是老师推荐选择专业,针对“非常清楚自己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这一问题,有70%的学生“不太确定”或“不是”。由此可见,护理专业学生没有更深入认识对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等相关专业情况。③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大多数学生对将来的职业缺乏认识,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郭捍华等[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76.7%、10.2%和2.3%的同学分别选择“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有55.6%、9.2%和5.4%的同学分别选择“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护理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

3.2 教师因素

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人生的理解,教师的师德、教育修养、教学技能、专业基础等方面都会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学习,尤其是任课教师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目前,许多任课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清楚所授课程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讲课时针对性不强,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

3.3 教学管理因素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能够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做的不是太好:①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统一的、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②教师业务进修、临床实践等制度不健全,也缺乏对业务不太成熟教师的再培训;③对学生在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过程中的监管力度还有欠缺,对完不成见习和实习任务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处罚,致使学生的临床见习或实习流于形式;③考试制度还需再完善、再全面。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3.4 临床实习环境因素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生步入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实习让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有效转变,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临床实习单位的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实习生的成长与发展,如医院的护理理念、护士管理制度、护士地位等。

4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护理技能培养的途径

4.1 构建护理专业学生以心理护理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特点,逐步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形成稳定的专业技能。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体现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必须设置《心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为必修课,同时,增加一定额度的实训实践课,并设置《人际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礼仪》、《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为必修课。

4.2 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更新以有助于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情景式教学,以临床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有患者、患者家属、导诊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护士、病房责任护士、护士长等),例如,让学生扮演护理人员,体验作为护士面对患者时该如何进行心理护理,或者扮演患者,体验作为一位患者有何种心理需求,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例如,每学期举办1~2次心理护理技能大赛,前3名同学可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加分并记录,在评优评先上作为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4.3 强化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护理教育理念

护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调意识、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真正地把专业、照护、应用科学与服务对象的相互作用、个体与其他部门相互协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具备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科研等各方面能力。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强化心理护理理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专业认识,在学习中把握好方向,掌握心理护理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

4.4 提高护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人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把握着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实质上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正确的发挥,因此,注重护理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造就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活动,如集体备课、听课说课、在职进修、培训、到医院实践学习等,强化教师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护理教育理念,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4.5 强化实训实践活动

张惠萍[4]认为护生的学习包括在校学习、临床实习两部分,它们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育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护理人才的培养。实训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要想培养学生的心理护理技能,就必须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强化,首先是增加实训课时数,并在课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实训活动;其次,利用寒暑假为学生创造去临床岗位锻炼的机会,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后,继续重视实习,把实习当做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

4.6 打造有利于心理护理技能培养的校园文化

对于护理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育固然重要,课外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营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展开,是学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启迪的主要形式。因此,首先应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对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创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和心理护理相关的育人环境;其次,应加强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园内的醒目地方悬挂校训、校徽,张贴护理专业领域内著名科学家、学者画像和求知成长的名言警句及文明用语,设置反映心理护理特色、有教育意义的纪念碑、纪念亭和名人雕塑等人文景观;最后,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宿风、校规、校纪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文明程度,为学生心理护理技能的提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氛围。

护理人才是 21世纪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提高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卫生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培养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护理人才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8]。因此,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亟需加强心理护理技能的培养,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实习单位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仁清.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8(2):87-88.

[2] 张玉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79-181.

[3] 郭捍华,李殿双,孙建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问题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2):160-162.

[4] 张惠萍.护生素质教育环节浅议[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1):66-68.

[5] 方敏.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6(2):74-75.

[6] 任伟,喻志坚.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资讯,2009,3(2):183-184.

[7] 赵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5,2l(l3):1771-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