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一、责任教育,德育的基础

反思现今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主义、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我们进行教育的并不少,但学生道德品质怎么样呢?效果如何?很多学生把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当成一种活动而己,既是活动,我可参加可不参加,我爱参加也好,不爱参与也罢。没有约束力,没有找到一次心灵的碰撞和共鸣。所以你教育你的,活动过后仍是我行我素,沉然依旧。

“培养一个人的心智,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适敌”。(西奥多.罗斯福语)。没错,要重视德育教育,但如果德育教育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与没有进行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要让德育教育真正进入人的意识,乃至灵魂,那就必须找到一个共鸣点,能引起重视和反醒的切入点。我想,那就是责任教育所能赋予的任务了。

我不敢说,责任教育是放在一切思想教育的前面。但我敢说,责任教育是德育教育灵魂。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注重活动,只注重灌输,忽略了体验与共鸣。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或是身有体会而产生共鸣,找到心灵碰撞而悟醒的教育,才是真正富有实效的德育教育。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又是进行责任教育所应担负的任务了。

没有责任的教育,那些德育教育变成了事不关己的烦事;没有责任教育,那些德育活动,变成了一种讨厌的游戏。没有责任教育,那些所谓的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应付,一种形式,一种浪费。

责任教育是什么?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要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家庭、对家长、对亲人、对朋友、对同学、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教育。概括地说,责任教育是为什么要对社会中一切的人、事、物负责任的教育,同样,如果不负责任就会产生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后果的教育。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事情:在学校时会讲道德,步入社会后,反而不讲了;小学时讲,到了长大后又不讲了。这都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是不稳定性的,如漂浮物,没有牢固的根基。所以,只有进行责任教育,才会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用心,认识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益处,意识到进行德育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责任教育,时代的呼唤

美国托马斯.里克纳提出:教育的两个伟大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而在我们国家里,目前学校面临的核心问题应该就是道德问题,所有其它的问题归根结底也都源于此,甚至连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把品格问题放在第一位。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聪慧又能如何呢?没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能耐又能如何?由此,我们又要提到责任教育了,只有责任教育为先,道德教育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老师说过,我不大提倡“报恩”,而更提倡责任。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父母要尽责,对家庭要尽责,这就是要孝敬父母;对学校、对老师尽责,这就是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对社会尽责、对国家和人民尽责,就是要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对自己尽责,就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

看现代社会,安全讲责任,卫生讲责任,事事讲都责任。责任制己成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保证。一个没有责任的国家,怎能取信于世界呢?一个没有责任的民族,怎能屹立在在世界民族之林呢?一个家庭,一个人没有责任,谁敢与他共话,与他共事呢?

责任不是一种制度,但却比制度更重要。任何制度的确立,首先是责任的基础上。而任何制度最终能否得到贯彻执行,也是与责任分不开的。没有责任的制度不是制度,它因最终得不到约束性的落实,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成为一纸空文。所以,责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教育,需要我们建立在全盘的基点上来考虑与权衡。

责任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政府重视了,却不见得人人都重视。被官位约束住的人重视了,无官一身轻的人仍不重视。所以这种不平衡的责任体系,最终使一些制度、法律、法规、道德、理想、信念没有很好得到实施。当前,我们的国家,仍有许多责任心不强,责任感不强的人。没把责任当成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负担,甚至把不负责作为一种可以炫耀的,成为人们讥讽的言物。

两位小孩子,坐翘翘板,其中一位孩子,等另一位孩子翘到高空时,突然抽身离开,致使那小孩摔下。认真反思这种行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是教育问题?还是责任问题?我们不妨作一下分析:抽身离去,没有告知,这肯定是不道德的,应是道德问题。如果,造成伤害,那就涉及到法律问题。但,细想为什么会抽身离去?是无知,还是故意。如果是无知,那就是教育问题了,如果是故意,那是责任教育与道德问题了。另外,如果教育问题,那教育孩子什么呢?最后要教育责任与道德问题了。那么,道德问题怎么教育,具体教育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道德是一种规范,是理性的,对她最根本的教育便是责任教育了。所以要进行责任教育。正如上例,应教育孩子,对自己和他人都要负责任,不受到伤害是双方共有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属于对他人应负责任的教育了。另外,还有对家人、对国家应负责任的教育等。

从上可以得知,我们只单纯地进行德育教育,显得有些空,应重视进行责任教育,把责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核心,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是时代对德育教育提出的呼唤和要求。

三、责任教育,历史的重负

从古到今,从有人类起,我们就不乏进行德育的教育了。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无处不在,也进行了许许多多新的尝试,进行着不断地改革。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所进行的德育教育,仍存在着空与虚的问题,这就是实效性问题。所谓的空,就是没有什么具体内容、没有可指向性的教育方法。所谓虚,没有很有实效性的内容,没有能应用并给予改错的具体举措。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是以说教或简单的教育活动为主,如能再加以实践性的体验活动,己经是很难得的了。这就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大难点。其次,缺乏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目标性。没有一系列的教育方案和具体的过程,没有很显明的目标,使很多德育教育工作,显得重视不足,方向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零敲细打,各自为战,出现了没有一种管理与管制的现象。

责任教育,从责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德育教育的问题,让我们有了德育教育基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责任教育,仍然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但却是德育教育的起源,先行者。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如何进行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那首先要进行责任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学习文明礼仪有什么用处?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等等,而不仅是一种活动,一种游戏而己。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他身上负有的责任和其应尽的义务时,他的学习行为和实践行为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形为。

四、责任教育,我们的责任

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教师之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言道:“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不仅要求体现教师人格和才学的真、善、美,而且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空洞的说教历来是苍白无力的。体育课中教师要着装大方、清洁、朴素,动作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举手投足间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不失尊严。教师除了讲解动作要领外,同时要介绍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特别是游戏竞赛规则,把传授知识,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结合起来。营造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学会和学生融为一体,和他们一起比赛,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把体育课上活。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鼓励,然而对学生故意犯的错误,要严肃地批评教育;对学生无意犯的错误,则要能够宽容,不要过于指责,点到为止。体育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特别不能采取体罚方式管教,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利弊,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以身作则,尊重、爱护、体贴学生。

二、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目前一些学校教育中只重视学生升学率和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学生也从心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而且个别学生利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想法设法挤时间学习文化课。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进行体育训练,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以及学习体育的意义。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性能、目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懂得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好处,养成自觉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让德育教育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

体育课安全隐患很多,可能致使体育教学中造成很多伤害事故。体育教学是以“动”为主。这种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活动。一跑、一跳、一投,一个随意的推拉动作,如果麻痹大意等都可能导致自己身体损伤或是他人受伤。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对伤害事故的产生及预防方法进行细致分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在学期开始的前几个星期,可以安排“安全教育月”活动,加强师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隐患讲解清楚,严格要求:若有不利于安全的,教师要及时制止,讲清楚利弊,引起学生的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要严格要求,错误动作出现后立刻纠正。学生做较危险的动作或难度稍大的动作时,教师一定要亲自进行监督。对抗激烈的集体性项目,教师要明确要求,组织好学生,控制好学生情绪。当学生兴奋性过高、场面稍乱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暂停一下练习,简单地讲评后再练习。搞好课的组织,合理利用好场地、器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体育教师课前要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班与班、内容与场地、班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使班与班之间上课既不相互干扰,又合理利用场地。经常检修场地器材: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场地和器材都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要及时发现,及时修理;对安装不牢固的器械要及时修复。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爱惜器材的教育,力争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都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不管是训练时还是比赛时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要学会尊重对方,保护自己。这样把体育课中的伤害降到最低点的,有利于体育教学顺利有序的开展。重视体育中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学校的体育教育不能只注重体育技能的提高和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要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重视体育中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体育课安全顺利地开展。

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职业道德师资建设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治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非凡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重,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重,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非凡是职业入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非凡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熟悉,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熟悉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非凡性熟悉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非凡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国情、厂(场、店)情教育

7.专业思想教育

8.劳动生产教育

9.职业道德教育

10.身心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治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治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治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把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次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熟悉。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熟悉,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

2.《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马学平耿学超刘志

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对语言手段及师德在德育教育中的一点感想

   燕山小学   曹晓露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运用语言及榜样这两种基本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点感想。

一、语言手段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道德义务判断。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 即Imperative sentence: Warning and Prohibition ,Obligation, Advice 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 have 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You’d better….” “You are the best one.” “Don’t be shy.” etc. 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 “Don’t do that.”,  “You couldn’t say in that way . It’s not polite.” “You 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在我的教学中也常运用“I wish….” “You should ….” “You ought to….” “Why don’t you….” etc.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德育教育贯穿与教学。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尽可能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 I…?” “Will you…?’’ “Would you…?” “Let’s….’’ 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在我的教学中我重视Team work 即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herland,直至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 them the reason, and  why. 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 I didn’t criticize he, but you. Just because he is 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 “I like honest 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

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实践固有的专业特性。正如我们英语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5)以身作则。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服务属于技术性服务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上述五大专业精神既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真实写照。千千万万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学生服务,向学生奉献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财富,以自己的表率教育学生为人处事。社会舆论经常把“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身作则”,看成教师个人多么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教师的专业美德,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美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这样一种道德水平,是教师的工作特点所致。

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几百双精细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小学德育教育首先要提高班主任的个人道德水平。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要文明;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要和他们一起劳动;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要和教师搞好团结;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在板书时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次,德育教育要用爱心来传递。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再次,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学生除在学校学习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度过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血缘上、经济上、感情上的联系。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管理,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注意在社会环境中接受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想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第四,要以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引导德育教育。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一个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正确的标准。所以说,要想带出—个优秀的班级,必须首先在班内树立正确的舆论。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