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 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分类号]G250

1 引言

战略规划,简单来说,是指对一个机构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并实施这些决策。它规定机构的使命,制定指导机构设定目标和实施战略的方针,建立实现机构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决定行动的方向。“战略规划”如今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更不是一个停留在口头的书面术语,虽然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企业界,却又不再仅仅是战略理论界和商业实践界关注的重点,而是逐渐渗入到其他各行业、各部门,并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战略规划已不是某一个组织为应对某一次巨变或危机而临时采用的决策手段,而是一个组织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常态的科学管理工作。

随着对战略规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仿效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管理中引入了战略规划,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对国外部分图书馆网站内容的统计来看,多数图书馆都有战略规划文本,在收集到的260份文本中,美国的达到了125份,英国34份,加拿大31份,澳大利亚10份,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量的文本分布。而在这260份文本中,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制定的战略规划有150份以上,可见战略规划在国外图书馆有相当高的普及率,而公共图书馆则是战略规划坚定的拥护者和引领者。

2 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界,虽然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不少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但把战略规划作为管理工具加以应用的案例,却少见报道。进入21世纪后,在动态发展环境和挑战面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有必要重新审视战略管理思想,全面系统的借鉴相关的理论,以战略规划为工具,促进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现状存在以下问题:①意识淡薄。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课题组在问卷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普通馆员甚至没有听说过何为战略规划,一些管理者对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热情,满足于图书馆现有状况,认为战略规划对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②实践不足。通过对国内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几乎没有图书馆明确制定战略规划的,只有“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图书馆发展“十一五”规划,而这些文本从框架结构到内容层次都欠缺应有的紧密性和全面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规划。③研究滞后。在学术界,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也一直很少,在CNKI数据库中对1985~2010年的数据进行检索,题名包含“图书馆”与“战略规划”的文献仅有26篇,关键词中包含“图书馆”与“战略规划”的文献仅有32篇,如果限制到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论文则不足10篇。虽然国外图书馆界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引进战略规划,而我国对战略规划的研究从2007年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一些关注,最有代表性的是《图书馆建设》在2009年第10期发表了一组5篇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题论文,分别是关于国外各类型图书馆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战略规划制定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文章,没有专门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研究出现。

3 现状分析

3.1 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归属于文化系统领导,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公共图书馆在人事任免、办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缺少自主性,不能依据本馆的情况而灵活解决具体问题。这种管理体制不合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及图书馆界的共同关注。席涛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从成本――效益分析,公共图书馆运行成本不经济;从委托――分析,公共图书馆责任机制不健全;从产权结构分析,公共图书馆产权关系不清晰。王冰认为,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与机制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干预或决定公共图书馆管理事务、公共图书馆内部机构权责不清、传统管理模式与观念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等缺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全国图书馆存在着“多头绪的逐级管理,客观上造成认识不统一,投入没规矩,服务无明确要求,发展无长远目标”等问题。

同时,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管理成本与服务效益很难准确计量,政府对图书馆的绩效考核也没有完善的体系,使得图书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问题得不到解决。美国的一位系统科学专家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甚至不能模模糊糊地知觉到什么是图书馆的功能测度。我的许多学生曾经做过艰苦的尝试,但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知道大学图书馆要使什么最大化。”甚至有很多人对图书馆已经形成“不重管理,不讲效益,缺乏经营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印象。

战略规划产生的初衷是为了降低急速变化的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认清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对未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未雨绸缪,提前制定解决方案。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绩效的压力,也就没有主动去变革、主动去做长远规划的动力,因而战略规划的意识很淡薄。

3.2 缺乏积极示范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2006~2010)》中明确定义其任务为:“领导图情服务和图书馆行业走向发展和进步……”,事实上,自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的那天起,它就一直在践行着这个使命。不仅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定战略规划的指南和参考资料,该协会还以身作则,持续制订了本组织的战略规划,如“ALA Goal 2000”、“ALA Action 2005”以及“ALA Ahead to 2010”,并且2011~2015年战略规划也正在制订之中,为美国其它各图书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也都非常重视战略规划的研究,特别是当图书馆发生重大变革、重组或合并的时候,更需要开展战略发展的研究,如大英图书馆在内部结构大调整、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合并的前后,都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一些引领图书馆发展潮流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技术往往会通过他们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反映出来。因此这些战略规划的出台,不仅会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其它图书馆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整个图书馆行业形成一种重视战略规划、制订战略规划的良

好氛围。

反观我国各重要组织及图书馆,在战略规划工作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是极其微弱的。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上可以看到“近期规划”一栏,其中只有三条记录:“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工作计划”、“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工作计划”,很显然,中国图书馆学会制订战略规划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在执行战略规划过程中也没有每年都制订阶段性的具体工作计划,这无疑会影响其“十一五”规划的效果。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的最高级别的图书馆,无论在资源上还是服务上以及理念上,都应该走在其它图书馆的前列。而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同样只看到一份2006年4月3日通过的“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要”文件,这也显然是在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所做的战略规划工作,并未将战略规划作为其管理的常规工具加以应用。

3.3 缺乏理论指导

为了促进本国各公共图书馆规范地制定战略规划,推动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工作绩效,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先后出版了多种规划工作的参考资料,如《公共图书馆之规划程序(1980)》(A Planning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1980)、《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评估(1982)》(Output Measures,for Publw Libraries:AManual D,Standardized Procedure,1982)、《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评估(1987)》(Output Measures,for Public Libraries,2ed.,1987)、《公共图书馆规划与角色确定》(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如r Public Libraries:A Manualof,0ptions and Preocedures,1987)。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分支协会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编辑出版了《订规划,促成效:公共图书馆改进过程》,详细列出了公共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中可能经历的23个步骤,供图书馆依靠自身的情况选择采用。2001年,该协会又编辑出版了新版指南《订规划,促成效:改进的步骤》,为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工具和理论指导。正是有了这些模本,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开始制定各自的战略规划,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效率,例如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和巴尔的摩郡公共图书馆、圣荷西公共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分别制定了其战略规划。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性质上与美国图书馆协会是类似的,它是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承担着指导与协调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业务、管理、交流、合作等重任,因此理应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方面发挥促进、组织、指导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上,除了该学会仅有的几条工作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在其“行业协调指导”一栏中并未见到根据我国国情编制的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参考资料和指南。可见,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组织学术交流过程中,战略规划尚未能引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重视。因此,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制定战略规划的难度无疑加大了,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公共图书馆也就选择了回避。

4 建议及对策

4.1 体制改革

根据前文分析,由于体制不合理,我国图书馆对于战略规划的制订表现出严重的漠视态度。而这样做的后果,远的来看就是因为没有明确使命,在经费不足的一段时期内一度实行收费服务,以文养文,破坏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主制度保障的底线,成为社会公众诟病的对象;近的来看就是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之后,一方面政府经费缩减,减少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由于没有事先的规划而导致资源续订困难,出现断点,有的馆甚至需要靠裁员手段勉强维持运营;另一方面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读者到图书馆不仅仅是休闲、借还书,更需要图书馆提供面向求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图书馆比以往都更需要人文关怀服务,需要更多的人手来解决更细致、多样的需求问题,而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培养及更新又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远的规划才能完成,所以在面对新的用户需求时顾此失彼,影响了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想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战略规划,而要制定战略规划,就要先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更新公共图书馆事业单位“铁饭碗,只管用钱不管效益”的落后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首先,要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自,使公共图书馆能从本馆的实际出发,制定本馆的发展目标。其次,公共图书馆现有的运行机制中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现有的考核体系缺乏激励作用和约束力,这是造成其绩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发挥更好的效益,必须对其实行绩效管理,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机制,积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目标管理等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危机感,关注外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启用战略规划工具。

4.2 国家图书馆、省级馆要先行

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比其它公共图书馆具有更多的优势,在业务上与其它各级公共图书馆不仅存在指导关系,甚至还有隶属关系,因此应该积极尝试引进先进理念、使用科学的管理工具,为其他公共图书馆提供学习的榜样。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应加快制定战略规划的进程,并严格执行,及时将动态信息及经验以各种形式公布,带动全国其他各馆走上战略规划的科学管理之路。

当然,作为国内图书馆界运用战略规划工具的先行者,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在制订战略规划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规划之路,否则很可能会归于失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联想公司在制订2000年的战略规划时,由于其咨询公司麦肯锡选择的“三层面发展模型”与联想当时面临的战略情境不匹配而导致规划绩效不佳,甚至成为一个经典的失败案例”,这表明同一个模型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组织,也不一定适用于一个组织发展的所有阶段和情境,选择适合的战略规划工具和模式非常重要。另外,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能仅凭图书馆领导或有关主管部门的主观思想和个人经验,要积极调动全馆的力量参与。对于图书馆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组织分工等纲领性文件,可由图书馆战略规划委员会为主要力量制定;对于目标对策、年度计划等部门及规划,要下放到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在充分听取馆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再提交到战略规划委员会审核。同时,加强调研并积极听取读者、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不能闭门造车,根据各种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来确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4.3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中国图书馆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同国际图书馆界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促进图书馆整改和发展;通过制定图书馆法规和规章,规范公共图书馆各项管理;通过组织继续教育和“志愿者行动”活动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说,中国图书馆学会是我国图书馆界的标杆,是行业发展的领路者。同样,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乃至所有各类型图书馆中成功推行战略规划工具,中国图书馆学会是能胜任的,也是责无旁贷的。

首先,中国图书馆学会要加大力度推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目前,该学会下分设有“目录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用户研究与服务”等15个专业委员会,建议再增加“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便集中人力、长期、定期地研究战略规划相关问题。每年学会都会组织多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学术会议,如“新年峰会”、“青年学术论坛”、“年会”等,在这些会议上加入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议题,以战略规划为新的研究热点,尽快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

其次,加强战略规划的培训和宣传。Miatzberg(1990;1994)提出了战略规划无效的“三重谬误”问题。他认为,正式战略规划的实效源于预测性谬误、分离性谬误和正式性谬误。预测性谬误是指战略规划假定未来外部环境趋势可以预测,而环境趋势并非总能预测;分离性谬误是指战略制定者(即公司的战略规划职能人员)与战略实施者(业务管理者)的分离;正式性谬误是指战略规划把重点放在战略分解、细化或程序化,而妨碍实质性的战略思考或战略的形成。Miatzberg的观点也许正是很多图书馆管理者以及馆员所担忧的,其实,通过学者Grant(2003)对世界最大的8家石油企业的案例研究以及Kaplan和Beinhocker(2003)对30多家大公司的研究表明,经过审慎的设计与实践,Miatberg所说的“三重谬误”并非是必然的,合理的目标和设计能够使战略规划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对于战略规划作为图书馆管理工具的积极作用不应再持怀疑态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在组织培训时,应将“战略规划”相关知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邀请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专家讲学,让大家了解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工具、流程、评估等知识,为下一步制定以及执行图书馆战略规划打下基础。

再次,组织专家学者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及相应的工具。虽然前文所述,战略规划只是一个工具,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但是,同一国家内部的各公共图书馆又有着很多方面的共同点和相似点,例如相同的文化、经济、科技、政策等大环境,类似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对象等小环境,因此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为了提高各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效率,降低盲目性,中国图书馆学会可以像美国图书馆协会那样,通过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集中编制战略规划指南手册,开发设计相关的软件和模板,并通过小范围试用、修正、再试用、再修正等环节后形成正式版本向全国图书馆推广,供各图书馆参考使用。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以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寻找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本原因,提出将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从而实现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跨越式均衡发展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08-03

收稿日期:2014-11-13

作者简介:郁映辉(1975-),平川区图书馆馆员。2014年3月17日,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作为指导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积极把握历史机遇,更要蓄势而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均衡发展。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也是十报告当中给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1]。随着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的实施,公共图书馆自上而下,特别是基层县、乡一级在场地、设施、设备、资源等硬件条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服务效能,是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任务。

1.1从图书馆设施“全设置”向“全覆盖”迈进

《规划》提出“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即“常住人口全覆盖。” “只有把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乡镇和村层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2]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覆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这项工程搭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车,将会事半功倍。

1.2从图书馆服务向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转变

“以贫困地区为突破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3]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建设规范标准的覆盖常住人口的图书馆服务设施,提供免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馆日常服务,把个体的、局部的图书馆服务转变为形成体系的、全覆盖的、均等的服务,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东西部公共图书馆差距的核心问题

笔者仅从总流通人次这一指标,对东西部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以东部江苏省为例,2012年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4,527万人次,比去除重庆、四川和广西三个地区的其他9个西部地区的总流通人次4,152万还要多。又如苏州,仅2010年,苏州图书馆的26所分馆共接待到馆读者314.82万人次,[4]超过2012年青海(102万人次)和(宁夏210万人次)两个省份的读者人次的总和。吴江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村一级的图书借阅量2010年以前基本是个位数,而到了2012年,随着城镇化的实现,这里办证7,899张,外借图书10.8万册次,且镇图书室的外借图书达54.36万册次。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东西部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笔者认为,其核心原因是西部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去探索、实践并形成科学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苏州图书馆在没有探索总分馆制之前,图书馆的流通人次也不多,但在他们创新服务机制后,读者数量不停地翻番。江苏省的吴江是城镇化中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典型的地方,这些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引入了以“总分馆制”为机制或者类似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建设机制。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规划》出台两天,2014年3月19日,由20个国家顶层职能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紧跟着成立了,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上看,可以说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配合新城镇化进程的迅速跟进。单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讲,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组织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面对双重的政策机遇,西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趁势而上,攻坚克难,构建、完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西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发展。

3.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说过,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新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样要由政府主导,和各级各类规划同步推进,甚至要有超前意识。

3.1.1政府主导,基层图书馆建设主体上移。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因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证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文化部门的核心职能,也是政府的文化责任。[5]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定义街道(乡镇)、社区(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主体,将建设主体从不具有建设能力的街道(乡镇)政府上移至财政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相对较强的区(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层级上,以便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室)建设中的体制障碍。[6]。西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笔者认为,主要以县、区级政府为建设主体更为合适。西部基层,自然条件“十里不同天”,经济基础高低不齐,文化资源地域特色突出。在“省管县”的现行财政政策下,政府统筹,如果以市级为建设主体,地域广、差别大、财力有限,在资金持续投入、资源配送流转、人员管理培训、服务整体推进等方面相比县区更不易于统筹。如果以乡镇为建设主体,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领导意识转变慢,很容易流于形式。河南信阳的“平桥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文化设施作用,图书馆主导基层文化建设,使得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具有了持续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是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超前探索。

郁映辉: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郁映辉: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3.1.2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结合城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型城镇化推进遵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贯彻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的原则。[7]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要遵循这样原则,“嘉兴模式”“苏州模式”“诸城模式”“平桥模式”虽然做法不完全一样,但相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都更有可行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且总的方向是朝着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西部地区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中借鉴、学习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3.1.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服务资源。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核心任务是做好图书馆服务设施“全设置”向“全覆盖”转变。一定要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设原则,基于需求导向、因地制宜设计建设规模、服务半径、功能设置、资源配置和服务项目,制定建设标准,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备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嘉兴基于“需求导向”的村级图书室在整体布局上,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按照“村村有”来规划,而是根据人口分布密度来设置的思路是很值得西部地区学习借鉴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的“全设置”。然而,由于这些服务网络设施的管理主体分散、无专人管理、后续保障无力,这些阵地、设施的利用率和作用在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发挥,仅仅是一个壳。笔者所在的县区,2009年配套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有的到现在还存在乡镇政府的大楼里,有的被其他部门挪用,村一级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大部分已经无处可寻,农家书屋只有三分之一坚持开放,每周开放3天,每天开放不到3小时。这些最基层服务网络的设施设备和资源的闲置、流失在西部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使人不禁为之叹息。从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设计看,其核心功能均由典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构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包括图书借阅、信息陈列、讲座培训、视听资料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图书馆业务;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则承担了图书馆的视听资料和信息数字化资源服务;农家书屋直接替代了村图书室的功能。把各个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提供的资源在乡镇和村社层级上整合起来,以图书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这类资源的社会效用,节约基层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改善乡镇分馆尤其是村级图书室的资源配置,达到双赢的效果。[8]所以,中西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整合这些最基层的图书馆功能服务网络资源,“四位一体”甚至“多位一体”,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给这些文化惠民工程注入新的生命力,避免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昙花一现的命运。

3.2优化人才队伍

3.2.1基层馆长的配备是关键。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首先要造就高层次、职业化领军人物。关于领军人物的观点,李国新教授的论述和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找到了发力点。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他认为,目前阶段可以有所作为、可以有所突破的是基层公共图书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而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领军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基层馆长。为什么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成为突破口?其原因有二: 一是重要,二是人数少。人少就可以避免牵一发动全身,就可以寻求突破。今天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总体上看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也不高,相反,行政化色彩却比较浓厚。笔者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并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领导不重视的问题,是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者的职业化问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者的职业化,是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9]

3.2.2提升图书馆馆员职业化。人才匮乏是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最普遍的现象。县级图书馆一度成为“养老院”“蓄水池”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业务发展和服务开展。在现有的体制下,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守准入关,让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人进入队伍,加强基层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此外,要严格职称评聘标准和考核制度,把有能力和爱岗敬业的人培养成业务骨干和领导层,提高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图书馆人文情怀,走图书馆馆员职业化道路,让每个馆员成为合格的图书资料管理员、参考咨询员、信息导航员和资讯专家。

3.3积极进行图书馆专业化改造

专业化改造既是公共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普遍均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瓶颈。[10]在我国的图书馆设施覆盖全民之后,对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专业化改造,不过是让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接近“公共图书馆”这一社会机构和服务的本原。它有望为“十一五”期间匆忙诞生的前途未卜的基层图书馆注入持久发展的活力。[11]专业化改造,涉及机制、制度、人员、建筑、设施、服务等方方面面,决定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力。所以在规划之初,就应该把专业化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纳入到规划之中,作为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保障,贯穿于图书馆发展的始终。

3.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西部地区,特别是县、区级政府一定要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相对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从顶层设计方面保证形成有理性的发展思路、刚性的投入机制和常态性的建设机制,真正从制度层面把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抓紧制定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服务创新机制、奖励评估和考核机制,将目标细化和量化到各部门,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切实有效地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4结语

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文化建设任务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历史机遇面前,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依靠图书馆立法保障需要一定的过程。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城乡一体,科学规划,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均等化”,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J].当代图书馆,2013 (3):4-13.

[2][6]李超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对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J].图书馆建设,2010(10):1-4.

[3]黄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03-27(14).

[4]邱冠华: 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3):20-25.

[5]王俊莲.现代政府管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3(2):104-107.

[7]中国政府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EB/OL].[2014-04-10]. http:///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8]李超平.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3):12-19.

[9]臧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5):4-16.

[10]吴兆文,朱林.论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 (2):72-75.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规划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制订计划是政府的常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文化部的要求,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订过各种计划和规划。近年来图书馆界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开始制订战略规划。图书馆进行规划往往是为了数字化建设或新馆建设,还没有普遍成为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从公开发表的少数规划全文来看,有的在结构上已经接近国外的样式。

但是中外图书馆规划是有一些区别的。有些差别与不同国情有关,不存在好坏问题。一位欧洲的图书馆资深馆员认为,规划方面,美国比较注重样式的统一,而欧洲则不太注意形式,因此图书馆规划不存在必须模仿的样版。但是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规划还是有重要价值的。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我国图书馆界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公益性的图书馆,一般对规划的意义认识不足,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如同写一个平常的工作总结加明年打算,一般事先不做研究,也未必将其作为图书馆发展和管理的轴心;而在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方面,差距则更大。初步来看,国外图书馆规划有以下一些特点是国内所缺乏的,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1.1 重视规划的法律依据。几乎所有美国各地图书馆规划都有其法律依据的说明,有的在首页或某个部分突出这个法律的标记。有的地方甚至在程序上要求依法行事,美国马省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就规定图书馆规划制订必须依照小型图书馆规划程序(SLPP)或公共图书馆法。这表明规划的制订不是图书馆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社会的强制性要求。

1.2 重视过程甚于重视结果。国外图书馆相当重视规划程序,许多规划文本包含了程序的说明,完整的规划几乎都详细列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即编制、评论和审核批准的小组或委员会成员名单,有的还把讨论的详细记录作为规划的附件。正如规划专家所言,“规划的最大益处不是其产生的一套文件,而是过程本身”。为规划而进行的环境和资源分析能够使规划者更好地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内外条件及其变化;形成正确的目标和项目也必然是领导层和职工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循序进行得顺利,将大大有利于规划的执行。在这里规划本身文字的完美或口号的雕琢已经是不重要了。

1.3 业外人士参与规划。个别国外图书馆聘用外部咨询专家进行规划,更多的采用有外部人士参与规划小组的方法;而参加规划的讨论、审核和批准的绝大多数并非图书馆员。尤其是规划前期的战略研究,一般都是由外部专家进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编写委员会16位成员中,仅三人是图书馆员(其中没有国会图书馆人员),其余是来自大学文理科,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出版等公司的专家。新加坡《图书馆2000年》报告的作者“图书馆2000评论委员会”由国家计算机管理局人员担任正副主席,22名成员中仅一人为国家图书馆行政负责人,另外一位是国立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其余均来自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

1.4 重视规划执行的评价和更新。制订规划是为了执行。国外图书馆规划中的项目一般都有考核指标,规划中往往也规定评价的程序。有些还在规划中事先指定了评价组的成员,以便让他们在执行的全程进行监督。不少图书馆规划的法律或文件明确指出更新要求和周期,例如前面提到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要求在每个财政年度的转换期10月份进行一次规划更新。这些要求反过来迫使规划在目标和项目上要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 总结

分析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必须进行法制建设,一些重大的行为必须用法律规定加以规范,依法办理;就如现代企业必须厘定产权关系那样,从长远来看,图书馆也必须明确治理结构,树立“利益相关者”概念。用全社会税收投入进行的图书馆建设,当然应该有社会的代表(通过理事会等)加以监督

2.1 规划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是个普遍适用于包括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在内各种组织的概念。实际上“管理”一词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在最高层可能指向治理层面,即组织的基本利益构架:如合伙制、公司制,非营利(部门或组织),机构内从属性质或是慈善机构等;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更多的是指具体执行层面上的规章、项目管理和薪酬制度等。但是这还不够,在国外,“管理”概念还要指向组织的宏观层面,有时被称为经营管理,这里的经营主要是指规划、营销、机构设置、流程设计等。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对经营层面上的知识和认识。

根据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的实践,规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战略、制订计划以协调各项活动。尽管存在多达几十种管理工具,贝恩咨询公司对全球企业组织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用得最多的还是战略规划(76%),使命和愿景描述(70%)和目标(69%)这三种。通过制订规划,管理层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使命,聚焦于具体的奋斗目标,确定通过计划、项目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是任何组织进行规划的目的,图书馆也不例外。近年来战略规划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企业、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发展。规划研究专家认为: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在规划的目标重点上当然有区别,但是就规划的结构而言,没有很大差别,倒是组织的规模大小影响更大,因此管理学的一般规划方法也应适用于图书馆。

在这里主要探讨图书馆经营管理中规划的应用。什么是图书馆规划?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其规划与一般组织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说明了组织的位置在哪里,想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到这样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美国《罗德岛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手册》为图书馆规划作了如下说明:规划是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所作的精心的、优先的准备方式。基于对社区的了解、社区的期望和资源,以及对社区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期所做出的长期规划将能够使图书馆理事会和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提供有效和积极的图书馆服务的责任。因此可以说规划是图书馆为了面向未来,应付挑战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

2.2 图书馆规划的结构和要素。图书馆规划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要素。但是在同一系统、同一地区,国际图书馆界的管理当局往往会有一定的要求。这里先举几个例子。

1997年9月发表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它规定图书馆必须制订3—5年的长期规划,其最低限度必须包括:使命的描述、需求的描述、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为实现目标和目的行动计划(至少是第一年的),其中需说明达到目的所需的活动,及其时间框架和其它可以衡量的指标、关于规划方法的简单叙述、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最后,每年10月要根据规划对下一年度作出更新。

威斯康星州公共事物指导部根据1998年7月生效的该州图书馆法修订版,提供了郡图书馆规划样本,其结构如下:①使命描述;②背景;③目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所提供的服务;④当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⑤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如果你想省略目的,也可以是“目标和行动”:⑥实施(这部分必须包括规划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所有行动);⑦未来工作,包括规划的评估和更新;⑧附件。

2001年3月19日完成年度更新的罗德岛州图书馆5年规划,其主要框架很有典型性。这份44页的报告首先进行环境扫描,以分析图书馆的需求,然后用一页来叙述图书馆的愿景,用5行文字提出图书馆的使命,接着是一个规划过程的叙述。规划的主体是方向、优先关注和项目,其中用表格详尽描述了各个具体计划及其预算。规划的最后具体提出了评价的要求和具体计划。

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四年规划题为《图书馆战略1999—2002》。该报告在格式上和美国图书馆界不完全一样,在引言部分包含了一段图书馆使命描述,接着是战略愿景,第三部分提出资金来源、服务、人员等8个方面的战略方向,并加以具体叙述,详细的指标列在附录里。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图书馆的规划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明显地具有一些共性。大多数战略规划都包含使命和愿景描述,这是规划极其重要环节,而常常又被忽视,需要做一点说明。

使命描述是关于组织为什么存在基本理由的简要说明,指出其主要服务功能和这些功能所针对的用户群完全认同。不少著名的公司都有简洁而广为人知的使命表述,例如沃尔玛公司称其使命为“让老百姓有机会买有钱人买的东西”,3M公司则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从许多实例来看图书馆规划的使命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从一句话到多段文字都有。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描述为:“我们欢迎并支持所有人民享受阅读,寻求终身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工作通过图书、服务项目和其他资源公平地提供信息、思想和知识;我们相信自由地阅读、学习和发现”。

愿景描述是关于组织发展未来所期望前景的描述。在战略研究中常常进行情景描述,那是一种对于“如果这样,未来就会那样”的预测,预测的结果会是多种不同的情景,愿景是其中我们所希望的一种情景。

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规划目标是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与愿景联系,通常无法测度,它一般在长期规划期间不会改变,甚至不一定能够完成实现;而具体目的是为达到最终结果所进行的具体的、近期的结果,它包括谁来做、如何做,什么条件和时间框架等。目的是可测度的,在规划期内可能改变。[LunWenDataCom]

2.3 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订。战略规划作为规划的一种,更加注重长期性和远见性。据了解,国际图书馆界自1990年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当图书馆新开张或上一个全新项目时,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时,都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规划。由于战略规划是一种应对重大变化的规视理解变化这个环节,往往需要重新描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在许多情况下,正式规划前要进行战略的研究,会产生单独的报告。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图书馆界发起了“图书馆2000年”战略研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报告,例如新加坡的《图书馆2000年报告》。近年来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也促使图书馆界重新进行战略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为国会图书馆所作的战略研究“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十二五”规划前后,新的社会环境和相关政策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也被赋予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揭示了新时期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及其面临的新背景,指出了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先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26-03

1引言

“十二五”规划前后,新的信息环境和社会环境给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宏伟目标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百年庆典上的讲话又着重突出要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图书馆界敏锐地认识到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时机已经到来,以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面向学习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县级图书馆功能设计研究”为代表[1],新一轮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研究热潮已经来临。对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从意义、背景、现状等角度进行研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意义

2.1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为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县级公共图书馆“图情档”一体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更好地做好文献资料保存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对各机关上缴的档案和官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归档;对地方上发现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考证并整理保存;将相关资料中的信息经过加工整合后向社会各界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等。此外,县级公共图书馆往往保存着详实可靠的官方资料和地方历史数据,如有关风土人情,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物产、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县级公共图书馆保存的这些地方文献资料,对当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独特的参考价值[2]。

2.2有利于保障文献资源共享体系顺利实施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惠及全民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随着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村综合文化站(室)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一个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基层图书馆网络正在形成。按照计算机网络建设“最后一公里”理论(即如果建立了高速的主干网络,但是没有解决终端用户与主干网络间的有效联接问题,那么这个高速网络的效益就不能真正体现),在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保证终端用户与主干网络间有效联接的关键。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惠及全民。

2.3有利于构建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体系,推进整个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近几年,业界提出了构建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体系的目标。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一种高度机构化的服务,要保障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就要在缺乏服务的地区大力推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此外,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拥有占本国人口相当比例的读者群,不仅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会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需求群体[4]。目前我国人口仍以城乡居民为主,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与他们接触最密切的图书馆机构。建设好县级公共图书馆,使其融入群众生活,才能扩大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群众基础,推进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背景

3.1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随着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先后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宏伟目标,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逐渐获得了战略性的地位[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百年庆典上的讲话,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目标,着重突出了要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这都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时代背景。

3.2政府相关文化政策向基层倾斜实施

新时期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相关文化政策逐渐向基层倾斜。如:2006年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图书馆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县市图书馆逐步实现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等。除了政策上的倾斜,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还相继领导实施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以及“农家书屋”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共享工程,并都有相当数量的专项经费。这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上的保障。

3.3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全面开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政府全面实施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除了无偿向县级图书馆提供存储量达1B的数字资源外,还为这些馆举办配套的有关资源安装和使用的培训班。随着“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启动,未来几年,我国将有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县级公共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4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现状,笔者利用图书馆界相关博客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近几年全国各地基层图书馆发展状况的新闻资料。这些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基本上能很好地说明我国县级图书馆发展的真实面貌。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4.1馆内软、硬件设施普遍较差,经费仍然是瓶颈问题

2005年,北京大学信息研究所李国新教授在对安徽、湖南等地基层图书馆生存状况的调研中用“破”(馆舍破)、“旧”(藏书旧)、“少”(读者少)、“缺”(设备缺)、“多”(人员多)、“差”(效益差)6个字概括了当地基层图书馆的现状[6]。几年后,通过新闻报道等资料不难发现县级公共图书馆各方面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大多数县级馆仍处于以上6字所描述的状态。经费短缺仍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4.2与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联系不紧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省级馆-市级馆-基层馆三级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然而,三级图书馆之间特别是市级馆和县级馆之间普遍缺乏必要的联系。以河北省为例,笔者通过浏览河北省各个市级图书馆网站,发现除了廊坊市图书馆(廊坊市图书馆网站设立了“县内联盟”专栏)和秦皇岛市图书馆(秦皇岛市图书馆举办了“新农村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班,为昌黎县图书馆安装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开展了一些对县级馆的业务管理活动外,唐山、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以及张家口等地的市级图书馆只是偶尔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没有其他专门针对县级馆的管理项目。这表明市级公共图书馆只把县级馆作为偶尔的帮扶对象,并没有将县级馆建设作为自己的业务之一。这种层级分离的体制,导致县级图书馆发展缺乏领导和明确的责权归属,造成了无人问津、步履维艰的发展境况。

4.3对儿童、青少年等小读者的服务不够

在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往往忽视对儿童、青少年等小读者的服务。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县级、社区图书馆的儿童服务,笔者发现,发达国家基层图书大都通过吸引小读者来吸引家长对图书馆的关注,通过为小读者提供好的服务来取得家长对图书馆的认可,进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彰显基层图书馆自身的价值,赢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比而言,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过吸引孩子群体来吸引家长读者的重要意义,馆内儿童、青少年读物占藏书比例普遍较小,更不用说为小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了。

5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5.1解放思想盘活经济来源,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解决经费问题,不能坐等政府部门的拨款,应当解放思想,融入市场化体系中去。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原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城区所占的地块儿都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图书馆可以借助旧城改建之际,盘活现有固定资产;也可以通过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出租图书馆场地等开展图书馆有度的创收活动,盘活经济来源[7]。

此外,县级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的活动,利用各方面的工作渠道和资金投入等,最大限度地将图书馆延伸服务渗透到相关领域的工作中。例如:永康县图书馆利用覆盖全市农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将县图书馆网页和文化资源共享工作内容安排进去;通过设计资源接口、建立用户页面等方式,轻松地将县图书馆的网络文献服务延伸到了乡村。这不仅节约了县级馆网络建设的投入,还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保障的长期支出等费用[8]。

5.2紧抓文化倾斜政策和文化共享工程的机遇

县级馆要紧抓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机遇,利用政府向基层倾斜的文化政策大力促进自身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文化共享工程的宝贵资源,合理分配政府给予的专项经费。要积极响应《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县市图书馆逐步实现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的思想,通过“总分馆”模式加强与市级馆的联系,从而打破县级馆和市级馆以及县级馆之间的“分割据守”的局面,将分散的不同级别的图书馆统一起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形成县级馆的整合发展,有效避免力量薄弱的县级馆独立发展的缺陷。

5.3将图书馆建设与科普工作结合

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该与各县的科普工作相结合,主动出击,抓住一切可以有作为的机会;要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百姓生活的公益讲座,内容可涉及生活常识、子女教育、烹饪保健等;要特别重视对未成年读者的服务,增加馆藏中儿童读物的比例,开辟专门的儿童读书区,定期举行阅读活动[9],设立“玩具图书角”,允许小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借阅证向馆员登记借阅目录中的玩具,实现玩具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普及知识、宣传文化的功用,使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利于使其成为发展县级文化、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质的主力军,在县行政活动特别是文化建设活动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赢得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6结 语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析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方面新的有利条件,思考解决方案,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良芝.战略规划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工具:应用、价值及其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性[J].图书馆建设,2008(4).

[2]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3]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柯平.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

[5]连.城镇乡村基层图书馆建设启示录[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8.

公共图书馆新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英图书馆;战略规划;大数据;空间;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9.5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27

1.引言

图书馆战略规划是图书馆面向未来确定图书馆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图书馆战略规划不仅仅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进行长、短期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在确立图书馆发展目标和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如何能够把握未来趋势,适应社会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战略系统,要把员工的知识及时添加到系统之中,形成柔性化的发展战略。图书馆战略规划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可以引导图书馆应对变化。把握未来,规范组织行为,增强组织活力,还能起到宣传图书馆的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图书馆界就开始注重图书馆战略规划及其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外图书馆如新加坡图书馆、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等,都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取得了重大突破。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直到本世纪初,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控、遏制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衰退。强制性地要求地方图书馆管理当局向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国家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提交图书馆规划书,具体陈述当地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而在我国图书馆界,无论是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还是实际应用,起步都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是在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实施的时候才开始的。规划的主要内容也主要是针对图书馆事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规划制定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馆藏发展战略、服务战略、数字图书馆战略等职能战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地位不断提升,信息社会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升和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大学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在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十三五”战略规划。

基于此,本文通过解读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的最新战略规划报告《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Living Knowledge:The British Library 2015-2023),总结其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整体把握,结合我国图书馆的特色和实际,提出我国未来图书馆战略规划,尤其是在数据、空间、服务以及合作几个方面的建议与思考。

2.大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由来及发展

大英图书馆即英国国家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藏有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所有图书,是英国历史记忆的重要资料库。大英图书馆自成立以来就计划将自身建设成为致力于研究服务和创新的新型国家机构。作为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图书馆,近几十年来,大英图书馆十分注重在分析社会环境变化和客观评估图书馆现实环境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规划和确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图书馆使命、目标和愿景,推动图书馆的变革与创新。进入21世纪,大英图书馆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信息社会发展的紧迫性和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2000年,达梅・琳内・布林德利(Dame LvnneBrindley)担任大英图书馆CEO后,十分注重图书馆发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重视分析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外部环境,客观评估图书馆现有的服务能力,不断重新定义图书馆的使命与愿景,开始将大英图书馆战略规划提上日程,在其管理期间,平均每隔三年便评估或更新一次战略规划,并且为提高战略规划的科学性,聘请专业咨询机构为其做战略规划的相关培训。

纵观大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从1985年开始制定的《与知识同行:大英图书馆1985-1990年战略规划》(Advancing with knowledge:the British Librarystrategic plan,1985-1990),到《大英图书馆2008-2011三年战略计划》,再到2010年基于当时的技术与研究下公布与实施的《2020远景规划》,再到2015年最新的报告《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这些战略规划在大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不断更新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描述了一个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图书馆应该具有的使命、职能与创新,概述了如何进一步发展现有力量,抓住新的机会以便提高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能力。体现了大英图书馆的服务使命:帮助人们探索世界知识(Explore World’s Knowledge),成为“知识”的使者和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先行者。

3.《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战略规划

3.1战略规划概况

《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战略报告是在2010年制定的大英图书馆《2020远景规划》和“2011-2015战略计划”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其中,《2020远景规划》明确了大英图书馆适应未来发展的四个主题:一是不断发展着的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二是快速增长的用户信息需求与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提供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三是合作研究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的普遍模式:四是需要彻底改进和重新定位作为知识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社会里产生更大的服务增值与效能。应该说。这个规划是对当时时代的超越,在其后的五年之中,时代急遽发展,前进的步伐还在持续,技术变化节奏没有减缓,用户对数字服务质量期待不断提升,合作研究模式越来越普遍。大英图书馆的管理者“一直在思考数字化的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意义何在,作为英国的一个大型公共场所,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作为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即将在2023年迎来50华诞。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1月16日,大英图书馆网站了大英图书馆2015-2023年发展规划,报告针对大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之路列出了重要战略决策,并将其列入同一框架之内,共包括“保管、研究、商业、文化、学习和国际化”六个方面。报告认为,大英图书馆2015-2023年战略可能是图书馆中最开放、最有创造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战略规划。纵观报告全文,显示了大英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未来的创新力以及其后8年的创新服务方向,其中提出的六大核心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发展、变革、转型与服务的本质:即图书馆对传统文献和数字化信息的内容管理模式变革:图书馆对各类科学研究者的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支持服务: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在支持企业的创新、提升图书馆文化氛围以改善用户体验服务、图书馆对于现代教育的支持等方面的拓展服务:作为国际化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国际合作及其国际化服务。该报告反映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大英图书馆在致力于馆藏建设、人类知识信息传播、对用户在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挖掘等方面的服务以及用户体验、分享等方面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它同时也体现出大英图书馆不仅把自身定位为文明的传承者,而更应该是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3.2《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战略规划的内容解析

3.2.1馆藏建设拓展――对已出版的纸质文献史料实施数字化内容管理与创新服务

按照《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报告的规划,在未来8年里,大英图书馆将强化馆藏建设,全面“建设、管理并保存英国国内出版的资源,包括书面的以及数字化的内容”。这部分资源数量极其庞大,包括对英国的历史音频和录制品进行收集和保管。为防止珍贵史料的流失,他们将依靠现代科技,对42种物理形式的大约650万个音频产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并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同时,大英图书馆还继续推进和实施自2013年就启动的“英国网站档案法定缴存(IJegal Deposit UK Web Archive)计划”,与苏格兰、威尔士图书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以及都柏林大学一起合作,全面收集保存英国的原生数字化史料,力图使大英图书馆成为一个国家存储机构,从而尽可能使大部分馆藏维持着最高的使用效率。为此,图书馆积极开展馆校合作。以便能实现更加高效的资源共享服务。

3.2.2科研创新服务――扶持并鼓励各种研究

在该战略规划中,大英图书馆把图书馆对科研机构的支持服务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报告认为,图书馆支持科研服务的目标是“支持任何人类求知领域内新知识的积极创建活动”,将“馆藏、专业知识和空间服务于任何愿意做研究的人”。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进行实体空间的改造,以便为研究者提供理想的研习空间,空间形式多样,空间内部设施多元化,如独立研究室、多媒体编辑室等,根据不同科研需要改造图书馆空间,提供更为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强化虚拟资源服务,报告认为,虚拟馆藏资源已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如何为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便捷的、有价值的在线服务,为他们的科研提供远程支持服务,使研究者不受时空限制,便捷获取有效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是未来大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向,因此,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义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三是依靠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的专业性和人员服务的专业化,让图书馆员积极参与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专业馆员利用自身的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和促进研究人员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此外,大英图书馆在规划中甚至建议,根据图书馆员的研究能力,未来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可以与研究者或其他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的独立部门。

3.2.3馆企合作――图书馆将服务拓展到企业以实现对企业的创新支持

《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报告首次提出图书馆服务与企业创新服务的融合。报告认为,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研究支持、咨询和专利服务来助推跨国公司、中小企业、社会企业和创意产业等各类型的公司创新服务,从而实现对企业提供创新支持的商业化服务目标。早在2006年,大英图书馆就在波士顿斯帕基地建立了“商业服务业务和IP中心”,该中心主要对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免费提供信息咨询、为他们的员工提供相关信息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那些正处于探索期,需要支持的企业家、发明家和设计师,以此提升他们的创意设计和信息社会的新理念。未来8年里,大英图书馆还将在建立20个类似的机构,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企业创新交流的知识服务中心的潜能。

3.2.4文化塑造与用户体验――注重图书馆文化氛围塑造与用户体验服务

文化宣传与传播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大英图书馆在战略规划别提出了2015-2023年文化发展目标:首先,在图书馆的实体和虚拟空间,增加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其次,开展文化合作与交流。图书馆积极延伸图书馆借阅服务方案,增加与合作机构、相关文化单位开展巡回展览,藉此向英国甚至全世界宣传大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2.5教育支持服务――积极开展对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现代教育的支持服务

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对终生学习者提供持续不断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其实体空间和资源优势以及独特有效的教育作用,为终身学习者传达文化信息。图书馆通过知识服务鼓励读者建立诸如质询式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改善实体空间扩大服务能力,吸引在校生、年青一代、家庭和当地社区居民利用图书馆资源,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研究空间:通过扩大网上教学资源的形式开展网络教育,主要通过强化虚拟资源建设,如加强网站投资、建设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资源库、英国文学经典等,实现对现代教育的支持。

3.2.6国际化――拓展图书馆的国际合作

数字时代,各种信息工具和虚拟网络平台,为图书馆开展国际化服务开辟了新道路。现代信息技术使欧美的数字图书馆跨越洲际合作成为可能。在未来,大英图书馆希望自身在全球的数字图书馆体系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将实现全球各个角落都可以借助网络轻松访问本馆,了解和利用本馆信息。同时,在规划中,大英图书馆还提出了“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与历史资料的收藏,包括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欧洲全球分布式数字图书馆发展上起领导作用”“增加自身的馆藏,开展濒危档案计划,帮助受到战乱或民间紧急风险的其他机构保护珍贵资料”等国际化宗旨。

4.《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战略报告关于未来的构想

上述六大要素是大英图书馆《鲜活的知识:大英图书馆2015-2023》战略规划中的核心内容,通过解读分析,我们发现,该报告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变化对图书馆带来的革新,它反映了图书馆服务对象对图书馆数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期待,图书馆对科研合作模式和企业创新所提供的更为深入的服务。同时,我们也看到,大英图书馆的这些革新和变化,也是在为了适应大数据、开放数据、创新文化、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所形成的复杂背景以及全球经济下滑状态下政府对图书馆投入的减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构成了该报告出台的深层背景。事实上,全球的图书馆都面临着这样的双重压力,大英图书馆的这个战略报告正是基于这种压力而形成的。报告内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这些压力的理性思考,并试图通过六大核心内容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反映了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5.2注重图书馆空问规划与再造:实体空问与虚拟空间并存,实现资源与服务增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文献收藏中心,它还是人类活动的第三空间。同时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用户对图书馆的追求不仅局限在获取自身所需各种资源,同样还希望图书馆能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实体空间。因此在规划中,图书馆既要重视虚拟空间的建设,也要重视对实体空间的变革、改造与创新。近十几年来,图书馆界一直在致力于实体空间的改建、扩建与新建意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创客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改造,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布局重构日渐兴起,如大英图书馆在报告中提及的改造馆内的画廊,提供多媒体编辑室、多功能研习空间等等,以及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校区的DeLa Mare科学与工程图书馆,2014年夏天使用新的可视化软硬件设备对一楼的设施加以改造,创建了更利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功能区间。在图书馆实体空间中,也不再只是单一的提供文献信息,还包括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甚至是缝纫机。

显然,规划中注重空间的变革是在努力促使图书馆的现代转型。因为对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突破了传统服务的界限,重新开发和利用闲置的空间资源,延伸了服务理念,促进了非正式学习。它不仅使图书馆从信息的集散中心向知识的产出方向转移,而且也使图书馆提供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内不同空间实现从服务到应用的转型。这种转变也使图书馆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实现从传统信息服务向创业战略、创新资源支持服务方向转变,从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服务拓展到数字化支持与虚实空间资源有效供给的方向转变。

5.3注重图书馆文化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与个人体验分享

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和文化环境氛围的塑造,一直被传统图书馆所忽视。当图书馆由藏书中心、阅览中心转变成文化娱乐、学习和创意交流中心之后,图书馆就转变成一个多功能空间并存、动静区域明显、软硬件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味十足的知识共享空间。空间不但为娱乐、休闲、学习、研讨而存在,更为用户体验、分享与创造而存在。用户可以在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环境中实现屏幕间的信息交换形成知识汇聚,也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系统(如苏州摩云视讯,以视频会议云计算技术为核心。采用硬件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和软件、移动视频会议终端等)相结合的形式,无限拉近学习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5.4注重合作与共享,破除信息资源(数据)孤岛

尽管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如此便捷的社会,但由于种种限制,诸如“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孤岛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TB,是2010年480TB的两倍多。我国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4TB。但是直到现在,我国各级图书馆之间(包括大学图书馆在内)仍旧缺乏有效的链接和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就像一个个资源(数据)孤岛,给研究者、用户的使用造成极大的障碍。因此,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优势打破这种孤岛现象,让每一个分散、孤立的信息岛连为一体并最终实现资源合作、开放与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发展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外一些机构和图书馆正在为此而努力,如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从2014年3月开始要求本馆所有数据必须公开。提交论文的作者,需要签许《数据可获取声明》,除涉及个人隐私数据外,必须注明数据使用范围和方式。《2015年地平线报告》中,我们看到“开放云联盟”模式。该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促进科学研究社区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来自包括芝加哥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在内的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开放科学数据云”工具,编译、分析和共享庞大的数据集。在共享云计算服务的支持下,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与其他科学家共享数据、协同工作以提高科研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未来的图书馆之间也完全可以开展这类型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构建图书馆开放云联盟,让每个图书馆内的资源(数据)可以被其它馆共享。这种共享不仅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大英图书馆目前正致力于与南亚、中东以及欧洲国家图书馆之间的这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