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精选

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公共建筑总体空间的整体环境布局是一项具有一定全局性的问题,在分析中应该从建筑设计的整体入手,在综合考虑环境和空间中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使这些因素能够在建筑中进行有机结合,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单体公共建筑对于整体环境布局来说是一项局部性的内容,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实践中通常应该先从整体布局的设计思想入手,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分析和利用,解决全局性的建筑问题,继而对局部布局产生影响,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单体公共建筑设计有据可依。同时,随着建筑设计中整体环境布局问题的深化发展,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使总体与局部布局能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之下,随着设计师设计思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设计师有可能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在实际建设布局的刺激下爆发出新颖的设计思路和灵感,进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捕捉更为优秀的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实践表明,在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只有对整体环境特色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室外环境与空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只有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才能在建筑中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效果、良好的建筑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等优秀公共建筑的必备条件。同时,科学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也能够保证公共建筑与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此外,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能够妥善处理好公共建筑中整体建筑与个体建筑在空间、造型、体量等方面的内在关系,使建筑在建成后能够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既保证了公共建筑本身的实际功用和优美的造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建筑环境的艺术性。

2合理利用公共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总体环境布局,特别是在建筑室外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在长期发展演进,中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筑经验。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环境中固有特色的思想来表现一种建筑设计中的全局性设计理念,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合理的提炼,能够充分为我国当今公共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就是说,对造园学说中“因”与“借”的辩证统一关系加以明确和分析,才能真正发挥造园学说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思想指导作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因”和“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要兼顾两种思想,才能充分利用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如若只强调客观的因而对主观层面的借有所忽视,在建筑设计中以自然条件为支配,则必然会使总体建筑环境布局陷入到自然主义的僵化思想中;同样,若重视借而忽视因,也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所忽视,在设计中追求推理自然环境的抽象设计思想,就会使室外空间布局设计产生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影响设计质量。所以,必须准确把握建筑设计中的因借关系,掌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的正确方式,在充分考虑建筑本身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使建筑与环境水乳交融,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建筑设计整体艺术境界。对于室外环境的具体空间组合来说,在设计中应该对建筑周围的具体规划、交通情况和其他建筑群体的设计效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地制宜地将公共建筑设计与周围建筑整体布局相融合,保证城市整体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例如,当公共建筑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时,为了兼顾这一地段、交通、主要街景等整体环境的特殊要求,建筑设计师一般在不损害本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以此特殊环境的自身特征为主要设计依据,比较自然的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建筑能够与室外环境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艺术效果。

3依照建筑设计构思图对建筑环境进行创造

对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整体布局环境进行设计,应该在利用建筑环境中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环境中的个性景观特色,尊重设计者的创新构思需求,在适当的加工和改造之后,使环境传达出的精神情感,能够为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设计布局服务,这在建筑室外公建的科学组合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定的建筑环境必然存在一定的设计局限性,在某些层面上可能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违背,甚至有时固定的环境现状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冲突,此时,设计者就应该在保留建筑整体环境中有利因素的情况下,着力改造环境中与设计者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因素或不利因素,以实现整体建筑空间布局的和谐性。例如,我国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就为了充分表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威严崇高地位,在室外空间设计中,创造性的建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布局。从正阳门一直到太和殿,长达1700m的距离,陆续设计了五座城门和六个风格面积迥异的封闭性空间。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和环境布局的手法,是利用长、横、方等不同形状的园林院落与不同形体的公共个体建筑相配合而完成的,构成了具有不同建筑氛围的封闭性空间,使人们在欣赏中能够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过渡到另一个院落,获得弦弦相应、步步紧扣的空间效果。在这一空间构图的序列设计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相对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对称性的廊子,构建出一个低矮、狭长的空间;北端是一个相对开阔的横长院子,矗立着高大威严的天安门。可以说,北京故宫在空间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上,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经典案例。

4结语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一、*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经确定为城市配套服务公共建筑(特别是居住区公建配套用房)的,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改变其用地性质和建筑用途。

二、凡房地产市场推出的各类土地,市规划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其用地性质和建筑用途,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应当明确分项内容、比例等详细规划指标。

三、今后出让的地块中,除由市规划管理部门明确为重要地段并有景观要求或特殊用途(社会服务功能)的公共建筑外,允许建设可分割销售的公共建筑,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审批、办证和管理:

(一)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用地性质和建筑用途,对公共建筑提出规划指标、消防设施、停车位配置、日照间距、卫生防疫等要求,并按公共建筑的标准进行审批;

(二)公建建筑项目不得出现带有公寓、花园、花苑等含有住宅性质的名称,建设单位和审批部门在对名称进行审批时,应严格规范其用词,避免误导消费者;

(三)单元式公共建筑类项目设计应明显区别于住宅项目,套内不得设置通管道煤气的厨房和外挑式阳台;

(四)公共建筑房屋产权不得作为办理户籍、学生入学等手续的依据;

(五)对上述项目,市规划、国土资源、房管等管理部门应按公共建筑项目核发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等证书。

四、允许分割销售的公共建筑(公寓或写字楼)应符合下列具体条件:

(一)具有独立或公共的出入通道,公摊面积不大于分割销售面积的30%;

(二)交付使用后,使用管理的各类配套设施具备独立计价计量条件;

(三)整个项目的公共设施和配套用房等内容,均需明确产权、使用和管理性质;

(四)建设单位应负责做好经营管理和提供物业配套设施等服务工作;

(五)物业管理应按有关政策执行。

五、本意见颁布之前已经方案批复批准建设的类似公寓式酒店、公寓式写字楼(含单身公寓)等项目,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和符合土地政策的前提下,逐个研究处理。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设计发展方向;智能化

1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存在比较多的缺陷,比如在没有充分考虑其使用价值时的盲目投资,还有核心技术匮乏,导致我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技术,这样不仅增加了智能化设计成本,而且电气智能化设计应用时,实际效率并不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智能化电气设计理念还没有大范围普及,很多设计人员还不了解智能化设计理念,所以不能进行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设计,再加上我国电气智能化引进较晚,所以真正掌握并应用此类知识人员还不多,这种状态是影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的首要因素。

(2)由于目前有些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水平有限,一些盲目投资导致智能化电气使用率不高,造成浪费现象。

(3)虽然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越来越高,但还是缺少核心技术,大部分设计都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也没有结合本土资源合理使用,所以核心技术的缺乏,增加了成本却没得到很高的效率。之外,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因素。

2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要点

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要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1)在拟订设计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电气智能化设备寿命,并对未来电器设备的使用都有预留量,各种布线都应合理规划在电气设计中,合理采用接地方式,在住宅内做等电位接地,提高实用性;做好防雷设计,增加安全性。

(2)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设计必须具有实际操纵性。制定的规定在关于公共建筑电气部分已占有的比重也相当多,但少具体的落实措施,暂时还不够更加细致、科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失误;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电气研究暂时还不够精准。

(3)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需要标准化。对建筑电气的设计而言,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遵循唯一的准绳就是国家制定的设计规则,但是在大型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没有完善节能和安全这两个因素,对于那些投资巨大、设备先进、控制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而言,其安全和节能方面更需要深思熟虑。因此,必须制定操作性能、实际利用率、后续设施配备、整体适应性的相关制度,要求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标准化,这一标准必须科学规范,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有更长足的后劲。

(4)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方法。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是电气照明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对于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功能和要求来讲与正常照明的要求不同,于是对照明的方法和要点也不同。智能化照明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一般照明;②分区一般照明;③局部照明;④混合照明。注意以下几个建筑场所可采用白炽灯:①需要瞬时启动或者需要连续调光的场所;②使用其他光源不合理的场所;③电磁干扰要求不严格的场所;④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从建筑物的功能出发,选择正确的光源和灯具,考虑变化预留照明等条件等是智能化照明设计基本原则。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是大型公共建筑通信网的发展方向。目前建筑物通信业务包括数据分组交换业务、会议电视业务、移动通信业务等等。通信的目的是实现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间的信息交换。要完成这一目的,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用户终端设备来解决;②信号的传送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把简单的音频传输设备换成先进的微波设备、数字通信设备和及光纤设备等等;③信号的交换问题,可以由更具备信号地交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新交换设备解决。实用性、扩展性、可靠性、高效性的建筑网络系统是保证大型建筑物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扩展。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法要点:①充分考虑建筑物各种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扩充预留充分余地。②充分考虑建筑内主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③智能化设计原则需要统一、全面、有根有据、有条有理。④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标准(OSI)和实用的TCP/IP协议系统标准。⑤在保护实现系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3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条件慢慢走向了成熟,国家的政策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相关制度也日益完善。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知识应尽快普及,优秀的电气设计会使建筑物的附加值大大增加,有效地利用电能对负荷合理分配,可以减少电能损失,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节约环境资源。按照当前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方向,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理念对控制和操纵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多种使用方式的兼容性,注重使用起来高效性、快捷性,对电气系统性能的要求更严格,因此要求技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这将会带来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设计的改变甚至变革,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当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拥有良好的大环境。真正实现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对服务信息的搜集使用,需要建立在建筑电气中的各种智能化构想实施和应用上。因此顺应当前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利用好各种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为建筑电气的设计者提供更多的系统化信息,最终解决大型建筑智能化设计问题。

4结束语

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探究过程十分重要,虽然我国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在设计人员努力解决这些挑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进一步掌握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方法,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工程设计中,将来一定能够解决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飞峰.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1):94.

[2]罗兴.大型办公建筑的智能化先期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2.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高潮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总之建筑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了,更谈不上在美观的构思上多下功夫,而只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单一的功能性构筑物,仅为满足生产而已,别无它求,诸如环境、空间、选型、尺度、色彩等方面都无关紧要也无须多考虑。

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建筑的地位一直不高,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最后造成厂区建筑不美观,品味不高,大家不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有一个懂总图的设计师来进行总的牵头、控制和协调,平衡各专业,取其所长限其所短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暂且称此设计师为总协调建筑师吧。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总协调建筑师要始终以能形成最佳环境景观的观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的最先进、最便捷,结构布局的最经济、最合理,不断地向各有关专业的负责人就当地环境景观的形成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并不时向他们提供大家能接受的各种状态建议或者能取得平衡的一些构想,以达到最广泛的共识,统一的行动。

为了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它将作为整体设计的原则引导各个单体在循序渐进中得以贯彻、实现、完善,起到启发创新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又要避免造成对各单体专业自由构想的束缚,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在各专业之间按照具体的变化情况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总协调师还要在尊重各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整体观上充分保持单体设计(专业设计)者的自立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后达到辩证的统一,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公共建筑(1)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2)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3)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4)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5)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6)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医疗建筑;设计策略

0引言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超6亿人,死亡超650万人,且数字仍在不断增长。每次灾害的发生,都伴随着各地医疗建筑的发展。医疗建筑是基本医疗展开的场所,通过不断升级进化适应发展的医疗科技,应对既有医疗挑战,同时,此类特殊建筑还需要在特殊时期能够应对医疗的特殊需求[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到乡村医疗建筑的设计建造,其要义就在于,缩小城乡医疗公共资源差距,让乡村也能获得近似城市拥有的优质医疗条件。而所有医疗行为的发生,首先需要在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有前瞻性的介入,以及引入前沿理念。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卫生院为例,讨论乡村振兴中医疗服务设施“以简应繁”的设计策略。

1项目背景

重庆石柱中益乡卫生院医疗项目是基于乡村振兴的国家发展战略,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立足于中益乡的实际情况,改善其医疗环境和应对不可预测的医疗情况而设计的建筑。建筑师将复杂医疗知识和体系与建筑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当地进行了长期的社会调研等基础准备工作,经过与医疗专家、业主和群众充分交流后,从功能和技术的角度进行多层面多阶段的论证,从使用者需求上进行了多角度的人性化考量。项目的设计尽量满足多方的诉求,以达到工作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医疗建筑与其他的建筑环境设计相比,其特殊之处在于内外部环境设计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因此该项目的设计重点体现在建筑功能效率和建筑使用者体验并重。对于医疗建筑的使用者而言,过于复杂的建筑空间不仅与医院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长期运营规划和一次性满足功能要求的基本前提相悖,还会降低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筑设计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将注意力从繁复的使用功能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使用者生活和心理状态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功能和效率的基本原则,而是在不对医疗建筑的专业功能和需求作出任何妥协的前提下,尝试利用最简单的设计逻辑,实现最有效、清晰的建筑空间营造。

2设计理念

医疗建筑的设计往往内含复杂的功能要求、严格的组织流线、清晰的洁污分区等明确的规范要求[3]。由于医院设计涉及的内容繁杂,对于建筑师而言,此类项目的设计极具挑战性,建筑师不仅需要明确医疗基本知识和设计的变化和趋势,还需了解实时的国家政策和医疗政策,以及医疗建筑相关的行业规范,以保证医疗建筑设计的基本安全,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对人群需求的考虑,包括熟悉医疗的流程、部门分布与配合对场地位置、邻近关系的需求。就实际落成项目的群众反馈可以得出,医疗建筑设计如果没有切实地化解复杂的独特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反而会让医疗建筑的空间和流线更为混乱。基于此,本文的设计一方面对当地实际医疗的需求做出回应,另一方面也关注医疗建筑易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人群。首先,从建筑类型和功能上来讲,医疗建筑的重点并不在于形式主义和建筑师强烈的个人风格,其“美学价值”是由其特殊的功能性和有效且清晰的建筑空间要求所决定的。建筑师需要将特定的医疗建筑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从国家战略和政策、历史情况、生态环境到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交通动线、技术设备,再到医患人员的使用和体验,将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融入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高效且合理的布局是重中之重。其次,对于使用建筑的人来说,其使用感和体验感也是建筑师所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在医疗建筑中,人类进行的活动关乎于“生命”“尊严”和“希望”,建筑师理应建造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空间,打造出一个真正适合医护人员工作和患者治疗的医疗建筑,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效且愉悦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有效且舒适的休养环境。本文基于以上两个设计重点,形成了“以简应繁”的设计理念。“简”即利用简洁明了的设计方法来处理建筑内部繁杂的元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的“语言简洁”,利用简单的材料和简洁的立面,体现基于当地基本情况的建筑设计作品对生命的尊重,通过熟悉且亲切的当地自然材料为医患人员营造一种亲和感,缓解医疗建筑中压抑的情绪;其次是建筑的“言简意深”,即利用建筑语言的简洁来体现建筑的深刻内涵,但简洁并非单调直白,医疗建筑并非一个冰冷的功能性容器,设计师应关注当地的传统和自然材料的应用,并将其融入到建筑手法中,展现人性化的情感体验,使每一座医疗建筑都体现出“顽强生命”的象征寓意。

3设计策略

3.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山水田园小镇,地块规划功能为卫生院及康养中心。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400m2,包含建设3600m2的卫生院及其配套职工宿舍一栋,以及以群落建筑组织的3000m2康养中心(图1)。投入使用的项目为其中卫生院的部分,对医疗建筑设计的思考也将仅针对此部分。从场地的选址来看,项目场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项目东面沿新规划的市政道路,交通便利且属于城市市政布网的有效范围内,保证了市政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使患者快速且便捷地到达乡卫生院;西面紧挨自然山脉处为相对比较安静的区域,且空气新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上场地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医疗建筑项目的卫生院在总图构思和设计策略上将呈现一定的双重性。面向市政道路设置主要的建筑出入口,建筑立面也更加完整,以应对相对嘈杂的环境。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服务设计的项目之一,可以借助项目设计展现出城市严谨和整体系统的形象;面向自然方向的部分,建筑立面则更加开放和灵动,更多利用自然环境的地理优势,让空气、阳光和自然景观渗透进建筑内部,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图2)。该项目预期为建造一所简洁、直观,且能满足使用者身心需求的乡卫生院。

3.2基本构成和材料应用

项目由两层的长条形建筑单体和两层塔楼组成,主要功能区包括卫生院所需的门诊、急诊、中医馆、公共卫生科室、预防保健科室、住院病房及相关办公档案室等(图3)。整体建筑立面简洁,呈双剖屋顶形式。外立面材料采用当地青砖砌筑在混凝土结构外,一方面就地取材,呼应了石柱县当地的建筑色彩和建筑空间形态,与西面面向自然环境的景观相融合,使山脉和建筑形成视觉上的贯通和融合,同时也为患者的生活空间提供更加丰富和熟悉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节能保温与降低耗材经费起到积极作用,体现人文关怀和节能环保理念(图4)。从环境构成和材料应用上也可体现出建筑师对使用者心理的关怀。从特定的使用人群出发,将自然光线、周围景观以及新鲜空气等纳入考量的范围,思考建筑空间、材料、声音、色彩、湿度、温度等对建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3.3功能布局建筑师在功能布局的初期,希望尽量将整个项目化繁为简。在传统的医疗建筑中,常出现内部流线过于复杂而导致功能分区不清晰,造成内部空间过度浪费,不仅大大降低了医患人员的空间舒适度,同时还可能造成患者救助不及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等问题。据大量数据以及经验显示,患者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大约半数或以上的时间是在排队或等候,等候的时间遍布了就诊和就医的整个过程,包括挂号、就诊前、缴费取药的等待,人员在由此形成的“等候空间”中的聚集使整体环境的通透度和空气的流动性变差,医疗环境质量大幅降低。同时不合理的空间和功能布局,降低了医疗工作者整体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人员的压力和焦虑。这些非必要的“等候空间”成为了病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针对这一情况,该项目将尽可能作出改进。建筑的功能房间表里并不会出现“病人等候空间”的设计要求,这就需要建筑师更加妥善地处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巧妙地将非必要的“等候空间”变成“有效利用空间”。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转换建筑设计思路。建筑师在项目的设计初期,将任务书中未提及的“等候空间”作为了设计的重点。在最初几稿方案中,空间被设计成了外廊的状态,因而使建筑的体型更加纤细,面向城市的东面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房间,面向山脉景观的西面则是一个通透的长廊(图5)。所有的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利于身体康复。在外廊的设计过程中,外廊的形状特点使每一层的面积过小,为了满足整体建筑所需的各类功能分区,原计划为将整个建筑做到四层的高度。尽管外廊方案的设计理念以及理念下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可以达到设计初期所预想的效果,并且得到了业主的赞同,但由于楼层过高而带来医疗建筑空间使用的种种不便,因此在权衡之后,建筑师和业主为化解外廊和使用便捷的冲突,将外廊方案调整为内廊,建筑层高从四层的高度缩减为两层,极大提升了使用者在交通流线上的便利和工作效率。同时走廊的空间并没有因此而被牺牲,运用巧妙的手法,同样可以使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走廊宽度净宽达到3.4m,在两侧都留有足够座椅空间的同时,中间的通行也没有障碍。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内部走廊不会由于内部空间的遮挡而使空间环境变暗,建筑师在面向景观的一面,尽量布置开敞的大空间,并设置落地窗,使整个空间变得更加明亮。此外,设计了多个半室外阳台空间,给予内走廊充足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一条笔直的走廊串联了卫生院所有的功能设施,让使用者在进入建筑时能立即对空间产生最直观的认识,快速了解到建筑的构成以及所要就医场所的位置,这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民众来说,无疑大大缓解了其就医时的焦虑感。在建筑,设置了多处绿植,配合西侧山脉的优美景观,使整个环境充满生机,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连接,为严肃规整的医院建筑带来了轻松与活力(图6)。

4结语

乡村振兴中,乡村公共建筑设计,除应尊重当地自然与人文,设计语言更加贴合当地特色需求,还应对具体建筑设计项目有更深透的钻研。本文所述医疗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而且需要对独特的医疗建筑具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建筑本身复杂的功能配置和使用流线的要求,使得设计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建筑师对医疗建筑的不断深入了解,对项目的把控能力也不断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设计的出发点如果是将人的使用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再复杂的设计预设条件也能迎刃而解。当一个项目存在诸多复杂问题和注意事项之时,如果单纯地以单个策略去应对每一个问题,将得到诸多答案的杂糅,造成另一种复杂,难以整合各种关系和设计重点,最终呈现的效果将不如人意。此时,建筑师应当寻找一个以简应繁的策略,将所有繁杂问题以一个简单的答案去应对,当一个答案能解决诸多问题的时候,其就是最合适的答案。

参考文献:

[1]苏元颖.疫情时代的思考,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实践,2022(1):168.

[2]黄琼,张颀,王峙.医疗建筑设计与环境疗法[J].新建筑,2009(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