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知识

公共管理知识范文精选

公共管理知识

公共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公共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在我国经历的时间不长,各学派和各高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别。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设置有一定的分歧,原因之一是,按照我国目前研究生专业目录(1997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则是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4个二级学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设置10个二级学科,即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财政等。在10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三级学科的研究方向。[3]这两个专业目录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其差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感到上述专业目录没有能全面、准确地覆盖公共管理领域。有学者在宏观视野中阐述了公共管理应涵盖的学科范围,公共管理领域可以对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管理等,依此来设置二级学科。[4]有的学者站在更高的视野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设置,公共绩效应该成为公共管理的目标导向,成为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构架基石。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加凸显管理性色彩,在运作机制方面,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重视管理方法与技术,其二是突出应用性和回应性。学科设置应遵循此方向去设置。[5]作为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学,其研究对象和范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政府自身的运作和管理;政府对社会不同领域的管理(部门公共政策和管制);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内部运作和管理(如学校和医院的内部管理)。……公共管理二级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管理、土地资源四个学科上。这些学科划分的基础是横向的领域分工,相互之间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且原来就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6]有学者则认为,不应仅从管理学视角去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设置,更应从源头去探讨,因为管理学是从经济学分离出去的,所以,应该双管齐下,从管理学与经济学两维视角去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设置。[7]争论的存在说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设置和理论支撑需要厘清,这有利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政府工作绩效的提升。中国行政学及公共管理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对于当代国外的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成就跟踪不够,对国外这一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亟待加强;国内现有的行政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特别是教学体系)较为陈旧、单一和狭窄,大部分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及内容基本上停留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水平上,未能充分体现和吸收当代国外公共管理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二是行政学的研究缺乏开阔的视野,学术基础不牢,既未能反映政府管理领域的新变化,将其他国家机关(立法、司法机关)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管理活动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又未能顺应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交叉、综合和整体化趋势,充分吸收相近学科尤其是当代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政治学和政策分析等学科的新理论和方法成果。它不能突破以往的眼界,在主题上创新,在范围上拓宽和在基础上打牢。三是行政学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现实的政府管理实践,尤其是缺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重大实践问题以及当代国外公共管理的实践加以深入的研究,行政学的应用性、现实性和生命力不强。[8]受单一行政学的影响,我国公共管理学未能跟踪西方学术前沿,也没有如实反映国内政府运作现状,更没有与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因此,应借助新公共管理思想,探讨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设置及其相互间的支撑机制。

二、新公共管理理念与实践要求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公共管理运动。这种运动的目标是以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各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创立一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知识框架,以适应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公共管理学者来自于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组织与管理理论(管理学)等各个学科。公共管理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2]86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渊源来自于政治学、法学和财政学等学科,其思想基础则是由伍德罗•威尔逊和马克斯•韦伯等人所奠定的。[9]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将管理从混乱和狭隘经验主义的现状中解救出来,使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之上。[10]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术界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认知经历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8]73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首先,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其次,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后,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12]新公共管理理念转向的改变,要求公共管理学科设置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管理学唯“行政学化”需要加以改变。政府不再是官僚机构,政府变成了顾客导向的政府;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预防在先、治疗为辅的有预见与前瞻思维的政府;从官僚层级制到参与及团队合作的分权的政府;通过市场杠杆进行改革的市场导向的政府。[13]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政府部门产生、存在和运转的唯一理由,就在于它要生产或提供通过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兴起,智识群体已经意识到了公共管理学科设置需要加以改变,需要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局限,借助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拓宽学科视域,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

公共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一、现状思考目前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乏适用中医药院校的公管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只有五本,已出版专业英语教材都是针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知识。对于中医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这些专业英语教材由于没有涉及到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药管理相关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教学大纲规定不尽合理。在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设课任务、设课目的及要求没有一般性的统一规定及针对特殊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对教授内容、数量、质量、教授方法也没有明确要求,对设课目的是否达到要求也没有衡量标准。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原《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就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应该掌握中医药词汇和卫生事业管理词汇,也没有明确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和能力,更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

第三,教学要求不明确且教学时间不足。一般本科院校专业英语课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和听说量,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得到较好的训练。对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1500个左右公共管理专业词汇外,还要掌握2000-2500个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药类的词汇,才能满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应少于72学时,才能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目的。然而,不少中医药院校给予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规定《公管专业英语》只有12周共36节课的教学时间,这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第四,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当。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翻译与理解。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目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英语教学仍停留在词汇、对课文解释及英译汉这样的浅层次上,教学方法仅停留在黑板、课本、PPT的基本条件下,缺乏音频、视频等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料。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解与翻译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英语的作用不应仅停留于此。特别是在目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学生除了能阅读、翻译专业文献外,还应能听懂和表达一些基本的专业内容。

二、改进意见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教学状况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师往往是公管类专业课教师,虽具备深厚的专业课功底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但对语言类教学的特点往往把握不够准确;而外语专业教师对中医药知识及公共管理知识又缺乏相应的积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容理解不如专业教师深刻。为此,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专业教师提供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可以利用集中训练、短期进修等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方面的系统训练,比如近期我校为储备双语师资人才对专业教师开展两期PETS5培训,这大大提高专业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手段。专业英语内容大部分和专业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内容用声音、照片、图表、模型等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生动地接受所学内容,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视频和音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身临其境”的专业英语天地,激发学习热情。本人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系讲授公管专业英语时就广泛使用中医药类英语新闻、哈佛健康图书馆以及其他网易公开课内容,并就播放的音频和视频内容设置专题讨论、布置专业写作、模拟场景练习等,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与技巧。

公共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一、知识管理的发展战略与公共管理

在1998年,曾有专家指出:“今后10年的一个最为火爆的题目就是知识管理。……最佳的公司是把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来做的,……以使其符合他们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1]我们首先从对知识管理的发展战略同公共管理的关系考察开始。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对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名列前茅的11家公司和组织进行调查,提出六种模式和实施方法。其战略模式为:

(一)将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是一种综合性战略计划。通常将知识视为产品,坚信对知识实施有效管理会对企业赢利甚至生存产生积极影响。

(二)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是最普遍采用的知识管理战略计划。将知识融入产品和服务,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和增加销售,鼓励知识转移活动。

(三)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旨在通过获取、开发和转移客户需求、偏爱和业务情况等知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这一战略要求对客户问题实施知识管理。

(四)建立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使之认识到知识对其高度竞争性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建立激励机制和纳入评估体系,并努力建设有利于知识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

(五)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经营管理经验、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作用,重点是无形资产的更新、组织、评估、保护和增值以及市场交易。

(六)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通过企业基础和应用研究和开发,进行新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知识,明确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关于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方法是:

(一)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要有领导人、专门小组和基础设施,如信息技术平台、数据库和图书馆等。

(二)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动员全企业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三)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企业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领导者的支持是成功的保证。

(四)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因特网和内联网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要开发数据库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

(五)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研究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如无形资产组成指标法、计算知识管理的投资回报率等。

实施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一)建立递增收益网络。

(二)通过内联网把人们联系起来。

(三)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2]

从以上各点不难看到知识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例如知识转移活动、对客户实施知识管理、专利、商标、基础设施等,均涉及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其中颇多属于政府行为。某些重大基础设施,亦非企业所能和所愿办理,因为投资既大,还要管理、维修、更新和向全社会开放。

知识更新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没有这一得力支撑,便难以顺利实现。原因是从各方面进行激励、协调,只有国家能够做得到,政府也有责任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意见,“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企业)组成的系统和网络……活动和相互联系、作用和影响决定一个国家扩散知识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3]这些是通过政策、体制、机制和组织等方面来结合进行的。以下试以美、德、日三国为例,可见梗概。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有:自由主义经济传统、崇尚创新、投资大、重培养新公司、实行间接投资,以免造成不平等竞争。

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历史久,有优势,基础研究好,技术集中化程度高,七家大公司研发(R&D)投资达总额的31%。

日本国家创新体制中,政府和大企业作用大,背景为代表国家力量的大金融财团,以技术模仿为主,忽视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较差,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下滑。[4]

我国也有“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国家创新体系。

二、知识管理的发展环境与公共管理

个别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必然会接触到公共管理领域的有关事项。仅就企业间的问题或纠纷而论,不少要依靠公共管理部门来解决或处理,还不说许多必备条件和整个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大环境如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不仅国家要有措施,还要有国际协议来保证,不容许有转嫁污染等错误行为。

发展经济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又是非政府不能承担的重要职责。跨国犯罪和国际恐怖事件,还需要国际协作去防治。

事关全局和根本、长远的特大工程和基础设施,是公共管理中经常性的或被看作是“保留”项目,如道路交通、能源电讯、网络等。

研究、开发中的巨额风险投资,个别企业也常缺乏相应的胆识和能力。不进行高代价的试验,科技创新又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公共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施工质量管理是公路工程整体质量与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施工质量管理中涉及的原材料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加强施工监理及检验、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施工质量管理策略,以期能有效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0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只有明确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其管理措施能与工程整体质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公路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现阶段,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也是施工单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单位都会出现质量材料管控不到位的情况,加之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的私利,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原材料的质量,因此易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原材料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如果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会容易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此时即使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再高,施工的工艺再先进,也都会于事无补。

1.2机械设备运用不合理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机器设备购买不当或者使用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公路工程的机械施工应以自动化、一体化为基础,以此不仅可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劳动强度,也可提升施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1.3施工人员素质低,质量意识不高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综合素养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加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控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发挥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普遍不高,加上部分施工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因此极易出现理论知识丰富、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从而对工程管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施工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运用经验,会影响施工的顺利展开,使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另外,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同时在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下,部分施工单位只会降低施工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容易致使工程在竣工后质量问题频频暴露。

1.4缺乏施工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当前,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涌现了许多的施工单位,但是这些施工单位的技术能力差异较大,同时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把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施工中缺乏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施工管理人员不足,没有成立强有力的管理组织,因此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使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1.5难以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和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充分划清个人的管理任务和责任,容易导致施工管理任务不能及时得到确认和落实,因此很难发挥他们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角色和作用。如在施工质量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加上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繁多,由此易使工程质量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工作难以得到落实。

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要想严格控制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就要在招标工作中加强把关,坚决杜绝一切不良施工方进入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考察,尤其是在公路工程施工承包以及转包方面的质量监管;其次,公路工程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季节性的变化等,这就需要对施工工期进行科学计划,并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各种因素,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涉及以下几方面。

2.1加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首先,公路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如水泥、钢筋、砂石、混凝土等,要经过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才能用于工程施工,以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其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有必要对材料配置进一步优化,同时制定合理的防水施工、钢筋焊接施工方案,并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然后,施工企业还需填报报验申请单,检查内部的合格情况,从而确保流程工序满足工程施工规范与要求。最后,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和防水材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用较多,所以应加强对其的质量控制,同时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量较大,因此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可通过施工材料和部分半成品的试验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材料的质量问题,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

公路施工单位中的施工人员是施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此在施工中控制质量问题还需从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着手。首先,在施工单位招聘人员过程中,要把施工人员的素质作为重点选择的要求,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做好准备;其次,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在其参与关键施工部分时,对其进行现场指导,以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最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在思想道德以及公路安全知识方面进行培训和学习,这不仅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而且对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保障也具有重要作用。

2.3管理人员要明确个人的责任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包括责任人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等,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需采用考核机制,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发挥他们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2.4加强公路施工监督管理以及检验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中的各个工序进行技术交底,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并对施工质量和技术严格把关,以确保无质量问题。首先,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进行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质量安全管理加以控制,同时还需加强使用标准化、程序化、现代化等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施工的等级。其次,还需相关监督部门进行工程施工技术监督管理,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应立即处理,让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同时,质量控制是针对公路施工现场的严格监控,施工单位不但要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机制,还需对统计分析资料、质量控制图表以及审核变更图纸进行良好的监控。另外,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可成立质量检查小组或监督小组,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2.5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公路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系统有严格的要求,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问题,并可能会对施工效果产生影响。同时,根据现有施工机制的具体要求,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在合同规定期限内会出现公路施工难度增加、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过程中,要合理进行编制,按照进度要求落实施工,如果施工进度控制过程中存在需要赶进度的现象,则要降低施工成本,并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横道图。此外,每个施工小组都需要掌握施工时间和工程量,避免出现工期延误的现象,进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6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做好质量管控工作,并充分掌握好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的内容,以制定出最优化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合理分配施工任务,以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要制定现代化的现场施工管理机制,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升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以达成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

3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要重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成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同时做好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并培训好工程施工人员,做好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控制,以此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俞盛旭.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J].江西建材,2015(24):218,223.

[2]赵普利.影响公路施工质量因素的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45.

[3]马东英.浅谈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J].价值工程,2013(19):102-103.

[4]侯凤林,郝艳红.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11(3):78-79.

[5]李定伟,吕少荣.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145.

公共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监督

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水利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主动性以及预判性。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之前,首要工作内容就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监督施工、检查验收,以及控制等环节。做好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工程的相关负责人联系,以便掌握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方案设计的主旨。第二,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明确制定出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以及控制目标。第三,在进行水利工程招标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其中,全面了解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与需求。第四,施工团队的技能水平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所以要严格认真选择施工队伍,以及具备高度责任意识的监督团队。第五,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并积极参与其中。第六,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以此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性。

1.2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是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极其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阶段。以此,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在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对原有的水利工程施工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和更新,要对功能是否健全、控制是否完善、技术是否标准等方面重点关注,以此突出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性与合理性。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议案,保障议案具有可执行性以及针对性。第三,在施工时,要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管,重点把握水利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重点施工部分的质量检测,对其进行全面性的管理。第四,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管控,禁止质量不合格、技术标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用到施工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五,机械设备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要对其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机械设备可以应用于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中。第六,保护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资料,并将其作为档案进行储存,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便于在后期工作中可以随时取用。

1.3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

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项目的养护工作,以免结构强度下降,或者产生混凝土裂缝,降低工程施工质量。其次,整理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资料,方便在后期质量验收和结算时使用。最后,熟练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保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常见的问题

2.1水利工程施工准备不足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准备工作,比如,施工方案的设计等。然而,有些水利工程项目为了施工期限,压缩筹划时间和方案设计时间,致使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准备不足,设计不清晰等问题,给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方案,不但不会缩短工期,反而还会延长施工期限,甚至是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2水利工程施工违规发包现象严重

部分水利工程单位在中标之后,为了追求利益,会把工程以转包或者分包的形式发包给其他单位。而获取承包权的单位大多数是没有专业施工队伍的单位,不具有施工能力,这不仅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威胁,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使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最小化,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很多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多采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这在提高施工利润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此外,还有的水利工程施工队伍不重视质量管理,造成相关工作人员有了管理对于质量的影响不大的错误观念,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威胁。

2.4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队伍没有设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使得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管理等相应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导致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相关措施没有完整、健全的体系,进而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影响水利工程结构,严重时会发生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

2.5控制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施工团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特别是施工中的检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其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水利行业的相关单位控制力度不足,认为人才引进制度是不必要的,这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同时,即使有的施工队伍有相应的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是没有相关的检验依据和管理方法,同样不能以理服人,最后忽视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3.1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审核的有效性

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审核是其重要环节,只有对水利工程实际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比如施工技术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工程成本是否合理等等。发现不符合相关规范制度的施工设计,要严厉禁止,在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审核的有效性。

3.2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机制

要想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机制,及时掌握工程实际的运行情况。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设定工程审查、考验,以及判断等标准,保证设计图纸符合工程的实际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创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制定施工监测计划与工程检测细则。

3.3加大监督力度

监督管理人员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时,要加大监督力度,辅助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审查力度,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技术等方面,检验其是否适合施工使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改正更换,杜绝威胁施工质量的因素出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对不同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内容和目标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属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将不同时期的水利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划分,总结出所需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保证。此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自我,总结施工管理经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牛山林,雷楠,周丽.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9):68+70.

[2]雷中贤.刍议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