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为加强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素质好、业务精、服务优、作风正的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卫生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兴卫、人才强卫战略,重点解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管理,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我市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为吸引稳定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二、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领导

1、切实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认识人才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卫生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对做好人才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紧紧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统筹规划做好本单位人才工作,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2、确保人才建设经费。各单位要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和工作需要,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制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各类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要保证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所需的经费,并将培养、培训和引进等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各单位应在每年三季度上报下年度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年度预算,如有特殊情况可在次年一季度补报一次,市卫生局经审核后,按规定下拨相应补助经费。

三、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专项培训并重,重点培养与普及提高并重,开展并鼓励职工参加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党政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专业人员经组织同意攻读硕士和博士学历和学位,其学费等应给予资助。市卫生局对于在职攻读并取得博士、硕士学位者每人补助学费(不含报名费和资料费)的50%。市卫生局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举行各类管理培训班和学历学位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由市卫生局和各学员单位按1:1落实培训经费。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方案和计划。每年分批组织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赴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市卫生局对于同意外出进修,并与所在单位签订进修协议的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选派的业务骨干出境进修学习6个月、国内进修学习1年以上人员,补助50%的培训费用。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待遇,提高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积极性。

3、大力加强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制订医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严格选拔培养人选,重点培养市医学学术(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注意加强省151和市131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4、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开展科研等合作形式,形成以教促医,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医、教、研同步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1)、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人才现状,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以学科带头人重点,积极引进单位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各局属医疗卫生单位要努力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上有知名度的高学历、高学位专家,重点引进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和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各类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以及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和其他有特殊才能的高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的安家补助费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执行,市卫生局对于全额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按预算给予适当补助。各单位在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等方面应相互配合。此外,各单位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可按《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申报科研专项资金。

(2)、努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造条件从国内外、省内外高层次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应从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省内县(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各类人员。确有工作需要从省内县(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各类人员,须先报经市卫生局同意,并征得调出单位及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3)、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应届毕业生和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应采用公开招考的形式录用。各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临床业务科室原则上应招聘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引进和招聘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原则上应在45岁及以下,副高职称年龄应在40岁及以下,其他人员应在35岁及以下。招聘超出规定年龄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应先书面报告,并经市卫生局同意。

(4)、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应采用调动的形式建立聘用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柔性方式引进使用。调入的高层次人才原则上在人员编制内先进后出,在当年度自然减员中冲抵。

五、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工作。在讲话中,他特意提到了高层次人才问题。他指出,下一阶段,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20多年前,邓小平作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重要指示,迎来了国家留学事业的大发展。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乃至全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这是跟从国外回来的留学人员分不开的。他们回来后,绝大多数都活跃在国家的各个领域,许多人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头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人才工作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所以,关于人才的派出培养,不仅数量要增加,而且质量要更高。他强调,要“选拔一流的人员,派到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

周济特别强调,当前高层次留学人员的选派要特别注意与高层次科研项目结合起来。通过这一渠道,使我国的高层次人才真正能了解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前沿,促进国内科技水平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他表示相信,我们选派培养的这些留学人才一定会回来,必将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衡量一个人是否人才。是否‘高层次’人才,除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湛的学术造诣外,更关键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爱国,是否具有民族精神。一个人纵是满腹经纶,但他如果不想为自己的祖(籍)国做点贡献,他也不会被看作是人才,尚不论‘高层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在座谈会上,再次谈到了他的人才观。曹国兴说,留美学者高炜,曾经应邀赴美国白宫作过演讲。他利用“春晖计划”项目帮助新疆大学创立了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目前每年都组织一批人回来开展服务活动。像高炜这样的人就是人才,而且是高层次人才。

曹国兴指出,当前留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配合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施,发挥留学工作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独特作用,特别是抓住其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他简要介绍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三个层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要配合的工作。他说,“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分三个层次:“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其中,第一、第二两个层次每年选拔300人,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第三个层次选拔5000人。其中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1000人由留学基金委和学校按1∶1联合资助,3000人由留学基金委提供国际旅费。

曹国兴强调,“选拔一流的人员,派到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已经成为教育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共识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目前,教育部已与英、法、德。俄等国教育部建立了高层长期磋商机制。希望各教育处组积极协助教育部和其他国家教育部、我国各省教育部门与其他国家省级教育部门建立类似机制,同时为国内高校和国外名校牵线搭桥,协助他们建立实质性的强强合作关系,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疏通渠道。国家留学基金委要根据当前形势,积极创新选派机制,重点瞄准通信与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等七大学科领域,选拔派出培养高层次人才。

曹国兴还特别提到了自费留学人员。他说,自费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自费留学人员当中,也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措施,积极加以培养。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曹国兴还谈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他说,周济部长曾经提到要培养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一个学科带头人,是要能带动一个学科,一个科研团队,否则,他也只能是一个学者。团队从学科带头人到普通科研人员,其结构就像一个家谱,每个学校都应有这样的团队。今后,不仅要进一步培养这样的学科带头人,而且要加大力度,引进这样的高层次人才。

在谈到如何实现“选拔一流的人员,派到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的目标,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张秀琴强调,国内外高校之间要广拓渠道。她说,今年基金委计划派出研究生670人,这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鼓励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把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这样也可以解决一下国内研究生项目课题不足的问题。另外,通过联合培养,两校导师之间建立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学生这一代延续下去,这也是一个有关国内外科研合作的战略考量。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国高校存在着很多导师有学生,但无对外合作单位等问题。这就需要各位教育外交官能够协助牵线搭桥。

驻日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李东翔认为,在新的形势下,“选拔一流的学生,派到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是符合我国人才工作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的。就中日两国来说,中国有入选“985”工程的一批院校,日本也有一批世界名校。两国重点大学之间建立了一些合作项目,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创立了重点大学论坛。派往日本培养高层次人才,可以中日两国重点大学论坛为平台,着眼于国际科技前沿,加强两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之间强项学科专业、优秀导师之间的合作。这样,我们的派遣渠道就会更加通畅,培养高层次人才就会更有针对性。

“‘选拔一流的人员,派到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关键是要如何选择‘最好’”。驻英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王永达认为,要从我国最好的学校,选拔最好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质量。在国外,关键是选择前几名的学科专业,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学科专业不一定在最好的学校。这样两边“最好”的对接起来,就能达到好的效果。他强调,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要坚持不懈。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 3 文献标识码:A

1 85号令形成的背景

《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办法》(以下简称“85号令”)是由市政府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我国立法体系所包含的一个层级。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该办法的部分内容不再适宜。85号令于2008年12月,并于2009年2月起施行,至今已实施了7年多,对于增强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提升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85号令实施的期间,恰逢科学技术革新速率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规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陆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5〕46号)等新的人才政策、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和评价标准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云南省、昆明市也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出台了相应政策。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2013到2016年间陆续了《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云发〔2013〕8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云发〔2014〕1号]、《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33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云发〔2016〕5号]等文件。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也公布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昆明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13〕8号]、《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15〕15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16〕6号]等一系列政策。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中,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重要内容,并将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选拔、培养、考核工作视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对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现行85号令的部分内容由于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修订工作。

2 85号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定位不明确

作为保障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的地方政府规章,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到底应该作何种定位?是站在全面统筹昆明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广泛性地、均衡地资助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还是着力于培养科技部门定义的科技创新人才,亟待明确。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管理工作由科技局具体负责。从其他省市的情况看,冠以“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名称的人才,其选拔培养考核工作大多由党委组织部领导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具有较广的辐射面,既支持科技创新人才(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人才为主),也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才、艺术类人才等。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构建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

2.2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专业领域分布不均衡

目前的选拔和考核标准向自然科学、工程类专业学术标准集中,导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才、中小企业技术骨干人才的入选比例较小。由于专业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不同,人才开展工作的环境和能够获得的资源也不同,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不同专业、行业、领域的人才是极不科学的。比如,相较于理工科专业人员,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员所能申报的项目和用以的期刊资源少得多,相同层级的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的经费也远远不如理工科。更重要的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积累和学术影响力培养所需时间往往更长。如果采用理工科的标准来衡量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人才显然是不公平的。再比如,从事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的医生,其情况与从事临床医学的医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医学学者的情况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在公共卫生防疫机构任职的医生,主要职责是利用专业技术服务社会。他们为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他们能够取得的科研资源则大大少于临床医生,用赋予科研成果较高权重的同一标准对他们进行衡量是不合理的。

2.3科技人才服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不够清晰

首先,昆明市本地人才缺乏充分支持。由于现行选拔、考核标准注重个人科研成果的量,更有利于科研资源本就丰富的中央、省外驻昆单位和省属单位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所站的平台较高,也较为容易取得科研资源,使得市属单位、区县单位的专业人才入选比例很小。其次,由于缺乏对人才职责的明确规定,非昆明本地人才服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难以落实。把昆明市建成西部地区人才强市,需要建立一支能够引领和服务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2.4存在重考核、轻培养的倾向

虽然85号令规定了一些津贴以外的培养方式,如科技项目申报上的倾斜以及资助培训、研修、学术交流、知识产权创造等,但是,这些方式的应用是很少的,也不成体系,未发挥应有效果。在科技项目申报方面,自然科学、工程类人才的确获得了一些支持,但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却得不到这种支持,造成了更大的不均衡。这种轻培养的工作模式还会驱使科技局更多的选择那些单位资源本就很丰富的人才,因为他们能够依靠单位资源做出成果,这就导致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失衡。

3完善85号令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85号令现有的规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作出修改:

3.1明确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定位和选拔重点

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定位和选拔重点在《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15〕15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16〕6号]等文件中已经进一步明确。在《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培养造就一批掌握关键技术,具有较高科技研发水平和产业化发展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并明确把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定位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16〕6号]第(二十)项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要更加突出创新发展理念,在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基础上,从注重学术和技术向注重科技创新转变,进一步调整选拔分布领域,向“188重点产业”倾斜,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建设一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为了落实以上要求,可在85号令中突出“科技创新人才”的定位,具体规定:“本办法所称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是昆明市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并进一步明确“优先选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和领域的创新人才。

3.2拓宽选拔标准

在选拔标准上进行拓宽,增加弹性,将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利于企业技术人才和基层人才的入选。因为现行85号令设定的选拔标准相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来说较为滞后,且弹性不够,不利于企业人才和基层人才入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一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了实现促进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选拔标准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企业人才的选拔标准,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新药审批其中一项或拥有经鉴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效益”等条件;在现行的选拔标准中中小企业和基层人才因为缺乏相应的平台很难入选,为了有效防止人才的流失,对于中小企业人才和基层人才的入选标准可增加“在本行业或本区域创新发展中,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做出突出贡献,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等弹性规定。

3.3进一步落实科技人才服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加强昆明本地人才的培养,建立更合理的人才梯度,可考虑将已获得省级以上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的人员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出于将昆明市资源更加有效地用于培养本地人才的目的,限制那些科研资源丰富、有条件直接申报省级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的人员进行重复申报,占用省、市两级资源。并进一步明确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职责,要求科技人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来开展工作。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具体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带领团队攻克学术、技术难题,牵头和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成果转化剂产业化,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本专业及行业领域创新发展。

3.4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渠道

首先,改变将“评定”作为唯一的选拔方式,业可将“认定”作为选拔方式来选拔人才,“认定”主要针对海内外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其次,拓宽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上升渠道。通过择优推荐的方式,将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培养机制与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后备人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衔接起来。例如: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向云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推荐为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后备人才或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市级相关部门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人才。最后,注意增加人才的后续扶持机制。为了激励带头人及后备人努力创造突出业绩,带头人培养期内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实现培养计划目标”,且培养期满综合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可参与“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申报评选。经评定取得“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的人员,给予5万元工作津贴;后备人选培养期内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实现培养计划目标”,且培养期满综合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经本人申请、报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核、市人民政府审批后,可以确定为带头人。

4结语

总之,《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办法》应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应地修订,这也是我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的一次革新,以期在人才评价标准、人才培养措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突破,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永乐,王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现状与创新对策[J].人事天地,2015(8).

[2] 张旺等.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4).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进与培育;人才国际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3-0143-04

The practice of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of third-level grade-A provincial hospital

YU Lei

Personnel Department, Anhui Provini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core-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which has related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of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talent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practice of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from our hospital, the article suggests the ways of strengthening the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channels for diversified talents, building the leader, cultivating the reserved talents, expanding the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advanc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alents team managem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Hospit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roducing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Optomizing the human resource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并确立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具体到医院就是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学科带头人[1]。近年来,我院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功能定位,以打造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和专科医疗服务为发展方向,以科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为基石,以引进、培养和支持一批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为重点,推动了医院医教研整体水平提升,逐步形成一批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1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作为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就更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保持医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与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结合,与医院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保持一致;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

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帮助医院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满足医院当前人才需求,向满足医院未来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模式转变;从被动依据工作需要而选拔人才,向主动依据战略发展需要而选拔人才模式转变;从几个部门、少数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层次、多学科、多部门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2 我院人才队伍现状

我院是一所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由总院、南区、西区和微创医学中心组成。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特色强院等发展战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医院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人才数量和素质得到了提高,人员结构渐趋合理,学科群体初具规模。当前医院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4215张;年门急诊量286万人次,出院15.6万人次,手术5.1万台次;现有职工5296人,其中高级职称654人,博士221人,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特殊津贴(国务院、省政府)专家102人次,安徽省“江淮名医”34人次,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25人;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11个,安徽省培育专科4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带教点33个,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0人。

3 我院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营造尊重人才氛围,确立人才发展战略

对于医院来说,人才、技术、市场、形象等无形资产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2]。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由院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安徽省立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党委要在全院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以感情留人,努力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温馨的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的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实现并发挥他们的价值,医院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医院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3]。我院在人才建设工作中开展各学科人力资源队伍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了安徽省立医院人才建设“十二五”、“十三五”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人才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并对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计划分步实施,逐项落实到位。

3.2 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不断集聚高端人才

人才的引进要从医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从医院的定位出发,立足于医院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4]。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薄弱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我院制定了《安徽省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将引进人才层次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优秀博士等层次,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生活津贴等,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配备个人实验室。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坚持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通过调入、短期或长期聘用、兼职、讲学、技术指导等多元化人才引用和聘用制度,充分利用医院“百名杰出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院新增博士学位人员119名,其中外部引进69名博士、本院外出读博回院工作21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9名。

要通过各种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减少和杜绝排挤、打击有贡献人才的不良风气,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使用竞争环境,确保人才以平稳的心态从事临床或学科科研工作[5]。医院党委必须要高度重视,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给予支持,相关配套经费必须及时到位;要加强对人才实施感情投资,在生活上多给予他们一些关心与爱护;要在事业上激励他们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适当地给任务压担子,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3 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业绩考核力度

加强内部人才存量开发,强化带头人选拔培养,推动学科与人才的共同进步。根据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舍得给时间及经费,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可用人才[6]。引进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制定多层次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构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以省厅级学术带头人、亚专科带头人和医院杰出中青年人才为中坚,以医院首席专家、江淮名医和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为领衔的人才梯队结构。针对人才、技术、管理、团队非常优势的学科,鼓励他们开展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建设,进行跨学科交流、整合和研究。在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方面,医院相关学科先后成立了“胰腺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消化道早癌治疗进入多学科诊疗团队”等,联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举办了“胃肠道肿瘤MDT城际论坛”。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人才建设的保障,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是激励[7]。绩效考核工作应强化临床导向,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引导卫技人员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推进绩效考核的精细化;将高层次人才业绩考核分为科主任业绩考核与人才分层分类专项考核,围绕“抓效益、控成本、促经营”为目标完善科主任激励机制,修订《安徽省立医院科主任管理办法》,实行月份、年度及任期考核量化考核,激发科主任全面管理,提升学科整体实力的责任和压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杰出人才、博士学位人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等专项考核机制,实行积分排序制,使得高层次人才人人有担子、人人有压力。

3.4 实施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是高级专家的后备军,是人才梯队合理建设的保证[8]。中青年人才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理论知识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鉴于此,必须为优秀的中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培养他们作为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这将有利于实现医院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医院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学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困难。我院在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方面,重点围绕亚专科建设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等两个方面展开。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了今后农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即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办好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意见》指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农业教育质量。通过实施部部共建、省部共建农业大学,加大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把优势农业学科发展好、急需农业学科建设好、新型农业学科培育好,提高农业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高中生报考农科院校和涉农专业。加大高等农业院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区)农业科学院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联合招收研究生。创新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优秀实用人才。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参与兴办农业职业教育,引导农业企业与农业职业院校等共建农业生产实训基地。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农业科技队伍。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着力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合力打造农业人才精品工程。充分发挥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大科研基地凝聚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着力促进青年农业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在实践中茁壮成长,建设好农业科研学术梯队。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实施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工程,分行业分领域加快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以实际贡献为重要指标,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意见》提出了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努力培养一批能够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带头人。进一步办好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明确公益性定位,改善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农民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快培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生产经营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大力推进,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农民参训获证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挂钩的衔接机制,形成产业发展依靠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服务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今年起在有条件的省、市、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重点培养和扶持种养大户、农机作业能手、科技示范户、立志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