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建设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精选

学科建设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药学是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药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经济学、数学、基因组学等和药学学科进行交叉和发展,对药学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特点

2.1药学类院校逐渐增多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大体上经历起始(1906-1949年)、调整(1950-1970)和发展(1970至今)三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开办药学类专业培养药学人才的任务主要是医药院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就业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设置药学类专业。截至2006年底,设置药学类、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共472所,是1978年(41所)的10.98倍,是1999年(96所)的4.92倍。其中本科院校269所(不包括部队院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8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含高专)165所。目前大多数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新设置专业院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存在着定义不清,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业后适应能力不强。

2.2重研究轻应用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精英化”为主,注重培养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人才,而对具备生产、质量控制和研发等实践能力的人才等的培养严重不足。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在教学中对理论教学,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手段和方法等较为侧重,但对具体动手能力如实验教学、实习等方面培养力度不够,最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工作脱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各药学类高等院校都在认真思考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问题。根据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调整,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学校中,以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院校为转型主体。经过上述调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这也为今后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药学类专业的培养定位做出选择和调整。如一些条件较好的重点,可以侧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其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读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而一些新办院校或条件不成熟的院校可借此机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2.3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规模增大我国药学硕士、博士的培养规模不断增加,几乎所有院校都把硕博招生的专业数量、招生规模、科研项目、论文等作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特别是新药研发飞速发展,对高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规模逐渐增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国医药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药学人才。因此,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药学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但同时也为高层次药学人才的就业和继续发展带来问题,因为需要高层次药学的岗位毕竟不是主流方向。药学类毕业生中选择从事研究工作的是少数,绝大部分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的是本科实用性人才。高校不断扩大硕博规模,主要还是从学校自身发展考虑,对社会需求方面考虑较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3药学学科建设发展思路

3.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以及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部分,对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从学科及专业发展的角度科学选择主干课程,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应配备结构合理、创新性强的专职教师队伍,课程优化、课题教学和实验比例的分配等,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很多高等院校主要是相互参考来制定课程目录,没有经过完善细致的调研。这样制定出来的课程体系难免会大同小异,无法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很多院校学生也反映参加工作后,原来在学校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仅为理论知识,用到的地方很少,在实际工作中尚需从新学习。药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制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时,可邀请用人单位如科研机构、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以及医院药剂科等单位,从用人的角度联合探讨制定方案,这样可使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需求,避免出现学生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需重新学量实践知识的尴尬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与渗透的趋势不断增强,交叉学科型课程在很多院校也有开设,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方面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多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可选择与药学相关的学科,如材料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为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打下基础。

3.2大力推进药学职业教育药学高等职业教育是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药学学科专业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忽视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应用型和服务性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我国药学类专业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多样化和高质量需要。目前,我国共有医药生产企业近7000余家,医药批发企业2万多家,零售企业42万多家,医疗机构30多万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药分家的实行,医药公司和连锁药店随之增多。我国正在实施执业药师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配备执业药师,据目前的统计结果,全国注册的执业药师仅有24万多人,至少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同时,药品生产企业中从事制药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药品营销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大。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中从事药品原料采购、生产管理和操作的员工学历普遍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药学教育,这种现象也会直接导致药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加大。因此,社会对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药品生产、检验、经营、流通、使用和营销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大力发展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对推进我国药学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3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临床药学工作者在药物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老药新用也不鲜见,同时由于临床医师逐渐向专科化发展,导致其对非本科室用药也不清楚,难以做出科学准确的用药判断。目前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滥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也有临床药师不足的原因,临床药学将成为未来我国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长期以来,我国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偏重化学类课程,生物类课程较少,临床类课程几乎没有开设,更无临床实习,学生仅具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也导致了药学专业毕业生无法很好地承担临床药师的工作。据统计,我国目前医疗体制下临床药师至少需要65000名以上,人才缺口较大。高等院校的药学教育可以此为契机,调整培养目标,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增加相关专业,培养出真正适应医院需求的合格临床药师。

4总结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一、艺术学研究

原本是附属于文学、哲学、美学、宗教研究的支系。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被学界普遍看作是“艺术学真正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对于获得了独立学科地位的艺术学如何建设问题,国内学者给予了热烈的探讨,也纷纷为艺术学科的独立建设提供各种方案亦或学术尝试。概观这些研究成果,有的仍限于单独的门类艺术研究(如影视、戏剧、音乐研究)而未能在学术视野上打通各个门类,甚或有的则将美术学研究名曰为艺术学研究,有偷梁换柱之嫌;有的仍未能脱离文学、哲学、美学、宗教研究的衣钵,很难说获得真正的学科独立特征;有的也做打通艺术门类的努力,然限于学术能力只是就现象论现象泛泛而论,无力上升到学理的高度和深度。总之,真正属于艺术学科,既有艺术的通约视野兼具学理厚度的务实性成果者寥寥。上述症候,只要我们检阅历年艺术学年会的提交论文便可一目了然。李倍雷、赫云《比较艺术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艺术学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具有开拓价值的研究参照。“跨视域”是李倍雷、赫云《比较艺术学》的关键概念。所谓“跨视域”,包含跨国别、跨族群、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等5个内容。李倍雷、赫云《比较艺术学》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学术演绎,以学理的高度和深度打通了艺术门类,构筑起比较艺术学学科的体系和框架,还为艺术学学科建设脱离其他学科的衣钵,获得独立自足的学科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例。作者认为“跨视域”是比较艺术学的基本方法论和实践原则,乃至比较艺术学生命根本。诚然,当“比较”与“艺术”连缀在一起,常常会使人落入“艺术的比较”这一思维定势。诚然,比较艺术学必然少不了要运用“比较”的方法,但“比较艺术学”的“比较”一定是建立在“跨视域”这一基本方法论上,而不是简单的比较不同艺术的异同或优劣。而且“比较艺术学”其至高目标并非“比较”,而是建立在“跨视域”原则之上的各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即“亲缘关系”、“异同关系”、“话语关系”、“科际关系”、“通律关系”。这是“比较艺术学”的基本研究视域。围绕“跨视域”,作者还建立起了比较艺术学研究框架和体系,包含比较艺术学的历史过往、本体论、方法论、视域论、门类论、类型论、范例论、思潮论等,为艺术学学科建设扩展了无限丰富的研究命题。由“跨视域”这一基本方法论出发奠定的研究视域,及生发的各种命题如“变迁研究”、“互释研究”、“艺术与自然科学关系研究”等是文学、美学、哲学、宗教学研究所无法替代或置换的。在这个意义上上讲,“比较艺术学”的建立为艺术学剥离文学、美学、哲学、宗教学的衣钵,开拓真正独立自足的学科领域,充入了强有力的底气。作者在论著中强调“作为跨越各种视域的比较艺术学,其基本特质是开放的学术视野”。在“开放性”的视野下,作者在论著中提出的各类命题仍留有深耕深挖的无限可能。毫无疑问,《比较艺术学》一书已然为后续的深耕深挖夯实了地基、铺好了前路。

二、在后续的研究中

如果说还要为“开放性”注入什么新的质素的话,笔者以为“当下气息”颇为合适。当下艺术生活在全球化语境中,各艺术之间的互动、碰撞甚或跨越、渗透更趋频繁,这使得“比较艺术学”肩负了责坚任重的时代使命。一方面,比较艺术学研究通过“跨视域”寻找各艺术之间的“关系衍化规律”,有利于各艺术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这于世界艺术建立健康生态来说是一支正能量。另一方面,“中国走出去”日益成为崛起后的中国面对全球化语境的新欲求。艺术是传递国族形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走进国际,需要借鉴比较艺术学的“比较视域”来洞悉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的跨域传播逻辑,寻求最佳传播效果和路径。“比较艺术学”研究大有空间。

作者:章旭清单位:东南大学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课件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护理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课程方案设计

1.课程目标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学习动机与意志。拓展课程: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两个基本路径,包括体验与应用、理解与贯通。研究类课程: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最高境界,即批判与创新。

2.数学课程内容基础课程: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选修2-1。拓展课程:IB选修模块(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选修2-2、选修2-3),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小论文写作,模块专向研究,基于几何画板的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类课程:大学先修课程,数学思维拓展,希望数学,数学解题研究,竞赛、自主招生问题研究。

3.具体实施教学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

(二)课程方案设计说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类课程

既能满足培养致力于志远、自主、善思、善行的优秀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本县教育的需求。基础课程目标、拓展课程目标、研究类课程目标的关系。显然,基础课程目标是基础目标,拓展课程目标是基础目标的提升,在基础课程目标和拓展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再建立研究类课程目标。

二、数学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特色的展示。为了更好地做到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会学”数学,我校采用“必修走班制”教学。这是一种不固定班级、具有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科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A层次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最低,C层次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最高)中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必修走班制”教学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而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一)目标分层

学科组制定A、B、C三个层次教学班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在分层次地落实学习目标时,无论对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

(二)内容分层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第二类是重点知识及其运用,第三类是迁移性知识。分层施教时,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讲解”,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导”,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

(三)作业分层

作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也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做基础题;B层学生做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层学生做巩固练习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A、B两层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题挑战。

(四)评估分层

我校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础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获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另外,在设计试卷时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三、对学科建设的反思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1兼顾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地方行业高校既要服务行业发展,又要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尽管通过更校名、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等措施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但地方行业高校的学科数量始终有限,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在理念、产业对接机制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国家取消“国家重点学科”的审批、严格控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术型学位点总量、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2011”计划,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特别是今年初,教育部出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14〕4号),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主,从而使得地方行业高校急需围绕自身定位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学科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教育和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3传统学科建设评价机制存在严重的泛化现象学科建设的内涵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平台等方面,但许多高校受困于重点学科评估或学位点评估引入的评价模式,追求大而全的评价指标,脱离自身实际,实施过程更多流于形式。相关学科的评价指标亟需要科学化,必须考虑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学校定位差异、学科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地方行业高校构建学科建设自我评价机制的着力点

2.1加大对学术带头人的行业认同度评价学术带头人的行业认同度可反衬出学校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是形成强有力学术团队的基础。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及带头作用都会对其在行业内的认同度起到重要影响,学科建设自评指标体系中均应具有一定权重。

2.2强调科研项目的协同创新评价交通行业中的重大工程一般会涉及多个学科问题,需要协同创新。强调科研项目的协同创新评价,有利于多学科组织力量解决工程中重大科学问题,更有利于行业高校打破内部学科壁垒,实现各学科协调可持续发展。

2.3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包括自主创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校声誉至关重要。地方行业高校由于具有浓厚的行业背景,大多具有高的毕业生就业率。然而对于交通工程行业,因工作条件艰苦,导致许多毕业生不能长期坚守。因此,地方行业高校不仅关注他们的初次就业情况,也关注未来的工作状况,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机制。

2.4考虑学科平台资源的共享程度评价大多数行业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和高层次学科平台数量有限,学科间交叉融合程度不够,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学科壁垒,学科平台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不利于多学科协同发展。

3地方行业高校构建学科建设自我评价机制的措施

3.1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地方行业高校重视增加学位授权点和重点学科数量,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科建设氛围不够浓厚,而这却是构建学科建设自我评价机制的重要前提。

3.2建立学科信息跟踪系统为了制定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需针对不同学科和同行业、同地区高校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建立学科信息跟踪系统。但由于原始资料的不规范不完整,各类统计数据不统一,评价数据资料未能及时整理,从而难以使评价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充分利用。因此,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高校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3.3重视行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在学科建设自评过程中,相关学科所在单位、学校学术委员会等机构人员均可参与其中,为建立特色有效的学科建设自评制度出谋划策,努力实现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同时,还需要吸纳社会行业人士的积极参与,充分尊重行业对学科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