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培训总结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精选

学科培训总结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感谢我们第一组全体学员的信任,推荐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和交流我们组以及我本人在这次学习中获得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认识不足和有偏差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五天的系统学习,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在三个方面提高了认识: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二是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的认识;三是对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就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不是枯燥的五个字,它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的精髓可以用4句话概括:发展是其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在我们的理解中: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是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要思想,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行动纲领,是我们共产党人执政决策的行动指南和依据。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前两天请来为我们做辅导报告的党校丁守庆教授也讲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闪烁着我国古代思想家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因此,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的党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对开展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到我们国家,小到新疆、新疆农业,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在看到并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发现并承受着不科学的发展观念带来的恶果。新疆是一个边远欠发达省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也更显突出,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还普遍存在,违背科学发展观念的事件时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去年夏天出差,我和厅里几个同事到温宿县检查验收工作,温宿县位于天山脚下,土地肥沃,河水清洌,是我区著名的“水稻之乡”。我们检查完县城边一个培训学校的项目走出门,吃惊地发现隔壁一间工厂的两个烟囱正冒出滚滚黑烟,直冲蔚蓝的天空,它的背后就是皑皑的雪山和无垠的稻田。我们问当地的校长:这样的浓烟为什么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回答说:这是县里招商引资请进来的企业,没有人管。我们常说新疆有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优势,但是如果我们的执政者、决策人不在思想里根植科学的、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的优势就有可能丧失在这些不顾大局、盲目发展的行为中。

前不久,我们为新疆牛奶中没有检出三聚氰胺而庆幸,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地产食品中存在抗生素超标、磺胺类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的事实,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与其它省区相比存在差距的事实。所以,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安下心来认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农业工作者能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于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实现农业发展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王乐泉书记在安排部署全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讲话中,不仅对学习实践活动了要求,对今后全区的各项工作,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了新的思路。和农业部门有关的工作,王书记提到了四个具体方面,这四个方面也将是我们在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重点主抓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是高度重视耕地土质恶化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环境监测等部门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相互协作,推广科学合理的农药、化肥、地膜使用技术,改进栽培方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培肥地力,净化灌溉用水,控制污染,保证蔬菜、食品生产的安全。

二是粮食生产自给有余,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是确保我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王书记的2010年粮食面积2200万亩,产量930万吨的指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几年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求各地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这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农业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的指导平衡发展的意见,促进各产业、各地区以及城乡共同协调发展。

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本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署,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民增收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产业,也是最能检验科学发展观实践成效的产业。总书记和王乐泉书记在布署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中,都重申和了农业产业的基础地位,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新疆农业也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农业人大有可为,农业部门的重要性勿容署疑,我们在痤的每一位都应鼓足信心、拿出热情、更新观念、改变作风,全身心投入到生机勃勃的农业发展事业中来,共同描绘新疆农业美好的明天。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感谢我们第一组全体学员的信任,推荐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和交流我们组以及我本人在这次学习中获得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认识不足和有偏差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五天的系统学习,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在三个方面提高了认识: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二是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的认识;三是对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就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不是枯燥的五个字,它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的精髓可以用4句话概括:发展是其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在我们的理解中: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是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要思想,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行动纲领,是我们共产党人执政决策的行动指南和依据。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前两天请来为我们做辅导报告的党校丁守庆教授也讲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闪烁着我国古代思想家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因此,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的党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对开展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到我们国家,小到新疆、新疆农业,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在看到并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发现并承受着不科学的发展观念带来的恶果。新疆是一个边远欠发达省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也更显突出,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还普遍存在,违背科学发展观念的事件时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去年夏天出差,我和厅里几个同事到温宿县检查验收工作,温宿县位于天山脚下,土地肥沃,河水清洌,是我区著名的“水稻之乡”。我们检查完县城边一个培训学校的项目走出门,吃惊地发现隔壁一间工厂的两个烟囱正冒出滚滚黑烟,直冲蔚蓝的天空,它的背后就是皑皑的雪山和无垠的稻田。我们问当地的校长:这样的浓烟为什么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回答说:这是县里招商引资请进来的企业,没有人管。我们常说新疆有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优势,但是如果我们的执政者、决策人不在思想里根植科学的、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的优势就有可能丧失在这些不顾大局、盲目发展的行为中。

前不久,我们为新疆牛奶中没有检出三聚氰胺而庆幸,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地产食品中存在抗生素超标、磺胺类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的事实,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与其它省区相比存在差距的事实。所以,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安下心来认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农业工作者能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于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实现农业发展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书记在安排部署全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讲话中,不仅对学习实践活动提出了要求,对今后全区的各项工作,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农业部门有关的工作,王书记提到了四个具体方面,这四个方面也将是我们在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重点主抓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是高度重视耕地土质恶化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环境监测等部门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相互协作,推广科学合理的农药、化肥、地膜使用技术,改进栽培方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培肥地力,净化灌溉用水,控制污染,保证蔬菜、食品生产的安全。

二是粮食生产自给有余,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是确保我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王书记提出的2010年粮食面积2200万亩,产量930万吨的指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几年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求各地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这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农业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平衡发展的意见,促进各产业、各地区以及城乡共同协调发展。

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本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署,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民增收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产业,也是最能检验科学发展观实践成效的产业。总书记和*书记在布署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中,都重申和强调了农业产业的基础地位,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新疆农业也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农业人大有可为,农业部门的重要性勿容署疑,我们在痤的每一位都应鼓足信心、拿出热情、更新观念、改变作风,全身心投入到生机勃勃的农业发展事业中来,共同描绘新疆农业美好的明天。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当前,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正在全球推进。我国创新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都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药卫生人才。为此,必须加强医学教育管理,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1.1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为医学教育管理学奠定了基础

医学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依托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教育管理活动自古有之,但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世界上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虽然有不少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对教育管理进行过总结和研究,但一直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在1985年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厦门大学设立首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并确立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方向。此后,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广泛开展,一批著作相继出版。1997年,薛天祥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管理学》,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由经验体系、工作体系向理论体系的转变[1]。

1.2构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框架

随着教育管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医学教育管理学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经验总结到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1]。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学者和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工作总结和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热切期盼医学教育管理学的诞生。199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及其下属的教学管理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进入到规范化、科学化阶段;1995年,在原卫生部科教司组织下,由周东海主编出版了《医学教育管理学》专著;2014年,许劲松主编出版了《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2015年,《医学教育管理》杂志问世。至此,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成为该学科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2如何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2.1构建科学、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

对于如何构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从总结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医学教育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入手,并按照管理活动的先后环节次序建立学科的内容体系。一种意见认为,应从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然后提出管理的各种原理原则,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一种意见认为,应首先从明确管理的任务和职责开始,以此为基点,然后展开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一种意见认为,应首先提出一个既合乎客观逻辑,又符合思维逻辑的基本框架,然后一步步地展开论述,形成一个前后一贯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上述几种意见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科学地确立学科理论体系,应取各家之长,采取综合的方式研究。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真总结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医学教育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学科理论体系的确立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这些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终究只是对管理活动的部分记载,或者局限于对管理活动个别方面规律进行研究,而缺乏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各个方面规律的综合研究。因此,单单总结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根源于社会对它的需求和给它提供的条件外,还要根源于自身的规律和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提出一个既合乎客观逻辑、又符合思维逻辑的理论框架,既包括它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也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结构。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以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加完善。只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紧密结合,才能找出医学教育管理的自身规律,形成学科的理论体系。二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互补。归纳研究的基础是实践、实验和观察,由于任何阶段的实践、实验和观察都有局限性,归纳的经验材料可能不准确或不完备,弄不清结论的性质和意义,而归纳本身又不可能发现这些问题。这就要靠演绎来分析和补充还不充分的知识。演绎同样需要归纳,因为演绎不是先验的,而是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归纳的结果。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在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必须交互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既重视理论推导,又重视实践总结,使二者互为补充,交互作用。这样,才能使理论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化,取得成果。三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抽象方法,研究多层次管理活动,从中抽象出管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一般规律。运用典型分析方法,剖析典型的管理活动,研究其经验和方法,从而丰富对管理活动一般特点和一般规律的认识。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管理活动各个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一步认清管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起学科的理论体系。

2.2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1)要以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医学教育管理》杂志为组织基础,凝聚一批集各医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和教学管理干部于一体的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队伍,遴选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管理经验并热衷于医学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专家为学科带头人,选拔一批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和一定研究能力的中青年管理工作者为学术骨干,定期组织活动,开展研究。

(2)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科队伍的培训,提高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学管理研究会和《医学教育管理》杂志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特别要组织关于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培训,也要组织关于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的培训。此外,也可组织医学院校中有较好基础的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培训活动。

(3)积极开展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学科队伍的新生力量。目前,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中,已有医学教育管理学方向,不少学校已开展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教育。要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多培养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这些研究生毕业后,要吸引他们参与到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队伍中来,并加大培养力度,使他们成为学科队伍中的后备队和生力军。

(4)组织开展医学教育管理的相关项目研究,通过立项、研究、成果评审、成果推广等活动,以任务带培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队伍的水平。

2.3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学科体系

2.3.1围绕学科内容,开展科学研究

医学教育管理包括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医学人才培养阶段的教育管理,涉及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医学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管理现象、管理关系和管理问题,探讨医学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和特征[1]。应组织力量,开展对上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

2.3.2要以立项研究的方式,推进研究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每年的立项研究中,应专设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项目,同时,应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积极申报有关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项目,争取在“十三五”规划项目中立项。

2.3.3建立研究团队

当前要尽快组织一个相对固定的研究团队,开展医学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

2.4推进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

2.4.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在每年的年会上,应组织关于医学教育管理学相关内容的学术交流,同时也可以定期召开关于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此外,两个学会的下属组织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2.4.2围绕学科内容,组织专题研讨

要鼓励相关学会和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有计划地、分专题的开展系列研讨,并将研讨结果分析整理,形成资料,供深入研讨或编写专著参考。

2.4.3在医学教育相关杂志上开辟专栏,提供研讨平台

建议《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等,在杂志上开辟医学教育管理专栏,供广大专家学者和医学教育管理者就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专题探讨和学术争鸣,不断繁荣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环境。

2.4.4加强医学教育管理的国际合作交流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交流渠道,开展医学教育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在同国外相关组织交流中,要有意识开展有关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展这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要注意收集整理国外有关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资料、书刊和信息。

2.5组织力量,出版专著

(1)建议由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联合组织力量,编写医学教育管理学专著。编写团队应有资深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专家,也应有目前在医学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专家和少数教师参加。编写团队应相对稳定,并采取边研究边编撰,研究和编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建议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同人民卫生出版协商,在“十三五”参考书编写出版计划中,专门列出关于医学教育管理专著的选题计划,并组织相关学会和医学院校开展编写。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能出版一批医学教育管理的专著。

(3)开展医学教育管理学科方向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相关教材,在总结教材编写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相关的专著。

参考文献

[1]许劲松.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7.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20**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月13日—25日(***)

**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月2**日—8月8日(**)

**月2**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学时,共计**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月21日—**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试点培训

**月21日—**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培训实施(**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2009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