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品德学科课程资源

品德学科课程资源

摘要】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的构成是复杂的、具有广泛多样性、客观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对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紧扣活动目标,要体现课程资源的独特性。教师利用好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就会转变为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实践与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多了,课堂教学的也必将会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利用策略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课前都要对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进行精心地安排。事实上,课程资源的丰足与贫乏、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资源运用恰当,会在课堂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一、事先教师的各种预设就会比较顺利地生成;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会不断提高;第三、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会不断涌现;第四、学生的学习后续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一、有舍有取活用教材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已成为新课程的热点,但是许多教师却将教材弃置不顾。其实,新课程的品德教材已不再一味罗列道德故事,而增加了大量的照片、图片、对话、学生作品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因此我们教师应把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

1、利用教材,再现生活情境

三年级上册《该学谁》一课的教材中,有五幅图片展现不同的现象:1、两个青年男女在公园中乱扔垃圾。2、一位妇女摘公园里的花。3、三个小朋友在公园的草地上追逐、玩耍。4、老爷爷老奶奶在公园里锻炼身体。5、有一个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可的有的教师将其简单处理为“看图说话”,为了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为了引导教室的儿童和图片中的儿童对话,使教学生动起来,我是这样处理第3幅图的:

(模拟情境)甲、乙、丙、丁四个人在操场上练习踢足球,突然,足球飞向操场边的草坪,落在草坪中央。

甲、乙、丙蜂拥而上,飞快地冲进草坪。

丁大喊一声:“站住!”

甲、乙、丙先是一愣,继而齐声问道:“为什么?我们是捡足球的?”

丁耐心地说:“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你们三人一齐冲进去,在草坪里抢球或捡球,小草要遭多少罪呀!不就等于在草坪上追逐、玩耍吗?”

甲、乙、丙齐声问:“我们的球怎么办?”

丁笑笑说:“让足球自己出来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一个人轻轻地走进去,捡起球再轻轻地走出来。”

……

在这里,没有教师的说教,没有道德的灌输,但教师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仿真的生活情境,诱人的对话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后就能触发新的想象、新的思考,生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独特感受。

2、活用教材,拓展思想观点

教材中的观点通常以正文揭示,有时也以对白、旁白形式出示,这些观点往往通俗、简要而又耐人寻味,对学生道德认识与判断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感悟这些观点。如我校的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我会学习》一课,这位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

上课了,同学们开始认真做作业,可小明却低头找铅笔、橡皮,一会儿,窗外响起了鸟叫声,小明竖起耳聆听;一会儿,窗外又响起了踢足球声音,小明又抬头张望,该一会儿,他又想找同学说悄悄话……同学们都交作业了,小明还只做了一点点。

师:小明为什么没有完成?

生:因为他不专心,他一会儿找铅笔,一会儿又……。

生:(略)。

师:你们分析得很好。对,我们做作业要专心,这样才能学习好。随即又问:除了作业要专心,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也要专心?

生:医生动手术要专心,不然,病人就有生命的危险。

生:驾驶员开车要专心,要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

课例中,学生对不专心就不能完成作业是体验颇丰了。教师在分析得出作业要专心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他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从作业联想到了生活实际,活用教材,拓展了教材中的思想观点

教材资源是丰富的,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盘遗弃”,而要有舍有取,合理利用。

二、参与实践善用生活资源

1、关注学生生活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挖掘、提炼课程资源。

如执教《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野外拉练活动。大家一定在想要买什么了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模拟购物练习。瞧,我们的货架上已摆满了物品,你打算买些什么呢?(多媒体展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学生自由购物(填写教师发下的表格)。

清点物品,计算自己所购物品的价值。

小组交流汇报,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再说说自己为什么买这些物品。

师:还想要点什么?是呀,那诱人的肯德基买了吗?你一定要买到吗?

课堂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了几位学生完成的表格,用实物投影出示,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要的物品中哪些已经买了?如果全部买下,会花多少钱?你所买的东西化了多少钱,你家每天收入是多少?结果发现,有好几位同学的购物计划超过了100元,还有一位同学竟然是180多元,真是一算吓一跳。而这个班级,双职工家庭的子女极少,绝大部分是来城打工的民工子女,他们家庭每天的收入都没有超过100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呢?学生在热烈地讨论中终于澄清了认识。

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回归学生生活,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有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2、整合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丰富多彩,我们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歌咏会、黑板报比赛、朗读比赛、科技节、文化艺术周、校外野炊拉练等活动,这些都是蕴含着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做个有心人。比如随时拿起相机,把活动场面拍摄下来,或者到学校的资源库把每年活动的图片拷到自己的电脑里,也可以让学生用日记记录下来等,以备教学所需。

如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节课,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上了一节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校园生活的真实照片,深深吸引着学生:“哇,我们的校园真漂亮!”“这么有趣的活动!”“我也去野炊拉练!”“我也要参加兴趣小组!”这些照片唤起了刚入校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由此,学生获得的感受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三、吸纳整合巧用生成资源

品德教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增强了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吸纳整合力,让教师能够根据学习发展态势和学生综合素养动态生成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课堂生成资源是不可预设的,老师要有高超的驾驭技巧,才能将其点石成金。

1、及时捕捉

如执教《美化家园》一课,我走到教室门口,发现学生还很有兴致地剪纸,全然没有理会下节课的老师已经站在教室门口。原来上一节课是美术课,美术教师要求学生做手工剪纸。我想:这不是一个绝好的课程资源吗?上课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的手工剪纸真棒,你们想把你的作品作什么用?”学生纷纷说:“美术老师要我们做的”,有个学生却说:“下个星期班里要布置教室,希望能用上我的作品。”这一生成话题比教师课前宣布的更有说服力,于是,教师及时追问:“你们准备怎样布置?”因为事关班级荣誉,书法、作文、绘画、泥塑、摄影方面特长的同学更是希望有自己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没有特长的同学就说出从家里拿鲜花等来布置教室,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布置得很漂亮的,可是学校也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该怎样美化它呢?因此,关于如何保护地球重要性,怎样保护地球等问题的内涵,也就无需教师多言了。

2、灵活利用

对于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除要及时捕捉外,还要灵活利用,并非一定要把捕捉到课程资源用在品德课上。如上周一的班级晨会课,我表扬了上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中,我们班的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让学生讨论一下:我们班在男、女100米这两个项目中,男、女运动员都包揽了前三名,为什么在接力赛中,我们班只取得了第三?同学们马上分析到在接力比赛中,有一个同学的接力棒掉了,还有一个同学摔倒了。我便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让学生进行探究,认识到个人优势并不代表一定能取得胜利,还要通过共同努力,发挥出最好水平,才能取得胜利。引导学生联系到在班级中,个别同学的好成绩并不能代表班级,只有班级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都在不断进步,并且在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都做得好的班级,才是学校的优胜班级。达到了晨会课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开发网络激活课程资源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在逐步走向开放。

临近县教育局的目标管理考核,为了让学生重温国旗、校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我在班级中开了一节《国旗,我们为你而努力》品德课,课中,教师收集了大量奥运健儿在赛前刻苦训练和奥运会上升起国旗的激动场面的图片。首先出示的镜头是;运动员们一个个鱼跃扑救的艰辛,一张张疲惫的脸,一次次受伤后的坚强,一回回在赛场上的不放弃;接着出示的镜头是:刘翔高举着国旗跃上领奖台,罗雪娟凝望国旗流泪,邢慧娜身披国旗在场上飞奔……来自世界的观众起立鼓掌。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唤起了学生原有的记忆,老师不失时机地捧出一面五星红旗,让孩子逐个传递。在富有教育意义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的内心经历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有的郑重地将国旗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有的紧紧的把国旗搂在怀里,有的轻轻地抚摸国旗,有的深情地把小脸贴在国旗上,还有的情不自禁地亲吻国旗----学生对国旗的爱尽在不言中。正是以现代媒体为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身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了学生了听觉、视觉,如同催化剂唤起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尊敬国旗的强烈情感。

通过多媒体缩短时空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品德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品德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五、寻求合作借用课程资源

教学《包装袋上的学问多》一课,在课前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已学习了封面设计、标志设计、装饰画的方案。我忽然有一种想法:是否可与美术老师联合举行一次“精美的外衣----食品包装设计”以更有利学生对食品包装的了解?有了这个想法,随即与美术老师进行商量,得到了美术老师的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精美的外衣----食品包装设计》的综合活动课。

在预备课时,我们让学生拿出自己设计的方案,在全班通过简短的演讲竞选出四位厂长,并布置全班同学们对食品的包装进行调查。让学生将学过的基础图案知识、装饰画画法和美术字技法在设计艺术上得到应用。以食品包装设计内容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地挖掘自我潜能。

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后,我向同学们推荐了四位食品厂长。厂长们向大家作了自我介绍,并热烈地邀请大家到他们的食品厂应聘食品包装设计师。

大家听后都积极踊跃地报名,课堂里顿时沸腾起来。设计师在各厂长的指挥下各就各位。

同学们的讨论热烈而投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上探究气氛非常浓厚。

在食品包装展示会上,有的同学把广西特产竹壳茶装扮成了趣味可爱的小青蛙,有的同学把云片糕装扮成了造型别致的卡通动物,有的同学还把柳州的金嗓子喉宝装饰成了有趣的几何图案……获得了老师赠送的奖品,大家高兴得又跳、又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纽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线索,以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包装设计为突破口,通过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及学生见的交流协作等情景的创设,构成了一个品德容美术的综合活动课的框架。体现了课程资源的意识,使之与学生的兴趣完美结合。学生将以往的经验进行再次迁移,产生新的体验和感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情感资源。学生在借用课程资源的具体活动中产生新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食品的包装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了解、认识。

六、课后延伸----筛用课程资源

品德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品德课按照开放性原则,要求课堂由课内扩展到课外,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品德教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乐于学习和探究,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源于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整合筛用。

教学《小学生要学法守法》后,教师们可根据教学的要求,筛用班队活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亲身经历的交通法律法规及演练等活动,课外组织,引导学生实地查看城乡各条公路,向警察叔叔调查了解近期出现的交通事故,到十字路口当一次小警察等,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骑自行车如果不注意安全,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和危害,甚至伤亡,就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这样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收到了课堂上难以获取的效果。

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其学习的乐趣,这对巩固和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即将要召开的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训练活动,积极鼓励参与正在全县上下进行的“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走出校门参加打扫道路,清洗护栏,冲洗公共厕所等服务于社会的公益劳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不但能使学生精神保持饱满,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培养情趣,锻炼人的意志与品格,增强了学生参加正当课余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虽然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意识逐步提高,参与开发的群体逐步扩大,开发的质量也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不断提高,逐渐转变了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然而,如何进一步挖掘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内涵,如何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如何形成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