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仪器设备是保障实验室正常开展检定/校准,检测和测量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的重要资源之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仪器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使设备完全符合检定/校准,检测的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并且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购置、验收、建档、检定/校准、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期间核查、修理、报废等环节。现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

实验室应根据发展规划以及经费可能,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全面安排的原则,提出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并做好正确地选型和可行性论证。选购仪器设备要遵循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考虑到设备的计量特性、可靠性、兼容性、成套性、环保性及经济性。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需组织同行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以防采购的设备不适用于本实验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购置申请在内的采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经过审查和批准。采购申请经批准后应对仪器设备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记录和获得批准的供应商名单。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合同应尽可能详细,应包括申请书中所有技术指标信息。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应由经办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验收,对照装箱单检查仪器设备、附件和说明书、合格证、软件载体等随机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订货合同。需要通电试验或其他试验手段才能证实的功能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试验,并出具验收检验报告或校准证书。需要进行检定/校准的,应由有资格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并出具检定/校准证书。对验收的情况,包括所有物品的名称、数量、状态、验收检验报告,检定/校准证书都应详细记录,并由参加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随机资料及验收记录存入设备档案。如果验收发现有不符合订货合同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理。

三、仪器设备的建档

凡用于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应建立设备档案,对可能做到的给以惟一性标识。惟一性标识是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给以统一的编号,一个编号与一台仪器设备相对应,是本单位内部对仪器设备的惟一性标识,不是出厂编号。惟一性标识应贴在机身及附件上,且要醒目、整洁、统一以便查看。

对仪器设备要进行建卡管理,卡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名称、惟一性标识、制造厂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出厂年月、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及购入时间等。

对每台设备应建立对应的设备档案,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影响的重要性,设备档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但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记录即上面所说的卡片内容,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1)原始档案:购置申请、订货合同、验收记录、随机技术资料等;(2)使用档案:检定/校准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记录、修理改装记录、保管人变更记录、存放地点变更记录、设备报废记录。设备档案应有专人保管,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准确反映仪器设备的真实情况。

四、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为了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应有专人对仪器设备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计划的执行。包括送到有资质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或由本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给以检定/校准。校准完成后要对证书进行确认,确认检定/校准的参数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并把检定/校准证书归入设备档案。

在仪器设备上贴上反映检定/校准状态的标识,状态标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绿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具有正式计量检定合格证书或校准报告,处于正常使用状态;(2)黄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处于使用状态;(3)红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已经损坏或经校准不合格,处于停用状态。状态标识应贴在设备机身显著位置,当前的状态标识应覆盖上一次的检定/校准状态标识。

五、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过适当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取得规定的资质后方可上岗。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在使用前、中、后做好必要地检查和记录。

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外部、内部各种因素影响,如零配件的正常磨损,物品的腐蚀、自然侵蚀、老化等,都会改变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需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首先要制定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分为:(1)例行的维护保养:该工作是日常性的,设备的使用或保管人员要经常清洁、相关部位,检查零配件是否完整,紧固部位有否松动。(2)一级维护保养: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部分零部件或附件进行拆卸、清洗、调整某些部件的配合间隙。(3)二级维护保养:由专职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其进行部分分解,检查和清洁、修复、更换受损或已受损的零部件。在认真做好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包括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有关的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计划及记录应定期归入设备档案。

六、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使计量标准持续地保持良好的状态,始终在要求的准确度范围内,在相邻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对易变动、漂移率大、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或使用较为频繁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这有利于实验室动态掌握仪器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期间核查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

期间核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对于定期的期间核查,应规定两次核查之间的最长时间间隔,这由被核查仪器设备的状况和核查人员的经验确定,最好在仪器设备刚刚完成溯源时做首次核查,有利于确定初时校准状态或初始测量过程的状态,以便于对比观察以后的数据变化。不定期的期间核查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1)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测量,或非常高准确度的测量,测量对仪器设备的准确度要求已经接近测量仪器的极限时,测量前应进行核查;(2)测量仪器即将用于外出的测量时;(3)测量仪器刚刚从外出测量回来时;(4)大型测量仪器的环境温、湿度或其他测量条件发生了大得变化,刚刚恢复;(5)测量仪器发生了碰撞、跌落、电压冲击等意外事件后;(6)对测量仪器性能有怀疑时。

期间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计划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验室应当制定有关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根据规定的程序和规程进行核查,做好期间核查的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的信息应充分、完整,对所有可能影响结果数据的环节均应该记录,以便多次测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最后分析核查结果,证明设备所处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若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则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七、仪器设备的修理、报废

仪器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磨损、故障、老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申请维修,经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或仪器设备的售后服务部门给以维修。维修后,使用和保管人员应进行验收,如果维修是涉及仪器设备计量性能的,必须重新检定/校准。维修情况、验收情况及重新检定/校准情况都应如实记录,由验收人员签名确认,存入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由于某些原因损坏,不能或不必修复时应予报废,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废手续,报废的仪器设备一部分可以降级使用,另一部分不能使用者,应移出实验室,交设备管理部门回收,仪器卡片也应予以注销或存档备案。

综上所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工作环节较多的工程,应该采用统一管理并细化分工的方法进行操作。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应做到每一个步骤都落实到位。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检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技术管理及核查》

实验室仪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

大型仪器是高校开展科研创造、技术革新的基本条件,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物质基础[1],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强国兴邦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大型仪器在高校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是大型仪器发挥作用、提高科技效益的基本保障。我校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实验室拥有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数十台大型仪器,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本文结合本单位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从大型仪器实验室自身的独特性出发,研究了针对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

1大型仪器实验室的独特性

教育部针对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学的实验室爆炸事故下发了《关于立即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实验室安全问题在全国教育系统内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大型仪器实验室作为一类特殊的实验室,是实验室安全工作整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相较于常规实验室,大型仪器实验室又具有独特性,安全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1)开放程度高。大型仪器的服务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造成进出仪器室的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仪器设备使用频繁、昼夜运转,安全管理负担较大。(2)高度专业化。大型仪器技术含量高、构造精密、危险源复杂(包括电路、辐射、磁场、泵油、气体等),仪器本身就存在危险性[3-4]。同时,大型仪器对运行环境要求较高,室温、湿度、震动、灰尘等都可能影响大型仪器的寿命、精准性和安全性。(3)贵重仪器多。大型仪器大多属于进口设备,价格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维修成本高昂,与常规实验室相比,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在物质层面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4)数据储备量大。大型仪器实验室储备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设备档案、技术资料以及客户的原始数据等,除了像常规实验室一样需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外,还要防止数据被窃,确保信息安全。这些独特性增加了大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和难度,普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难以直接套用在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上,需要思考和探索一种针对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方法。安全事故的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见图1)阐述了各种安全隐患与事故伤亡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移去事故链中的某一块骨牌,即可破坏连锁反应、终止事故过程。若想避免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根本,提高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加强环境安全建设是关键,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制度完善、人员有序、队伍专业、宣传到位、环境安全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见图2),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确保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2构建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2.1完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1.1培训准入制度和预约制度。实验室培训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开放的重要保障[5],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仪器损坏、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培训准入制度要求建立标准化培训流程,包括实验室安全常识培训、仪器理论和上机操作图2大型仪器实验室的独特性及其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培训等,考核通过者才能被授予大型仪器实验室使用资格和自主上机操作资格。与此同时,用户需要借助大型仪器网络管理系统提前预约,同一时段一台仪器仅对一位用户开放使用。大型仪器实验室内设置样品预处理区和测试等待区,对仪器使用人员进行分流管理,避免因人员复杂、混乱而引发安全问题,确保人员有序。2.1.2研究生协管制度。大型仪器实验技术人员人数有限和大型仪器数量逐年攀升之间的矛盾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同时大型仪器实验室高度开放和昼夜使用的特点也增加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大型仪器的困难。在此背景下,设置研究生协管制度,即安排具有准入资格的研究生协助管理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通过建立值班制度和划分安全责任区,将水、电、气、油等安全问题权责分明地落实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生是科研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大型仪器的主要使用者[6],研究生参与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但契合研究生的培养方向[7-8],增强了责任意识,而且有效降低了非工作时段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协助实验技术人员确保大型仪器的安全运行。2.1.3多层次安全巡查制度。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工作专业性强、细节繁多,单一层面的安全巡查工作难免存在漏洞和盲区,设置院系安全巡查小组、校安全主管部门、公安机关都深度参与的多层次安全巡查制度,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失控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法则里的“瑞士奶酪模型”(见图3)指出,一个环环相扣的安全系统好比一摞瑞士奶酪,每一片奶酪代表一道防线(防御层次),而奶酪上的孔洞就是潜在的安全漏洞。只有一摞奶酪的孔洞碰巧连成了一条线时,即所有巡查人员碰巧出现同一安全巡查漏洞时,才会酿成安全事故。可见,防御层次越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越低。多层次安全巡查制度能把“看不到、想不到、不知道”的安全问题纳入视线,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9]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督查体系。与此同时,院系安全巡查小组也由包括安全主管、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人员组成:安全主管贯彻落实安全政策,对重点问题进行排查整治;专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侧重于从实验和仪器管理的层面查找安全漏洞;研究生日常使用仪器的经验丰富,能从最贴近操作和实践的角度洞察安全隐患。多层次人员巡查小组提高了对危险的辨识能力,符合“把风险防控挺在隐患前边、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和“全员、全程、全面”的安全防范要求。2.1.4仪器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和精准性、提高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大有裨益。仪器标准化管理主要分为测试过程标准化和档案管理标准化[10]。测试过程标准化主要内容有:仪器操作人员须身着实验服,与实验无关物品严禁带入实验室,实验室物品亦不得带出,如有特殊需要,需填写《物品使用借还记录》;测试进行时,不能随便离开岗位,以免因仪器突发异常状况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仪器的预约和使用均需要遵守《大型仪器预约规则和注意事项》,仪器的收费要按照《大型仪器收费标准》执行;操控设备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需加密,只允许授权的仪器操作人员使用,操控设备的计算机不连接外网,统一使用光盘拷贝数据,防止病毒攻击,确保原始数据的信息安全[11];每台仪器桌面上必须摆放《仪器标准化操作规程》,墙上悬挂《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守则》,践行“重要规章制度上台或上墙”的实验室基本要求。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指仪器技术资料和测试运行资料的标准化管理,一方面,仪器从申购、招标到安装验收的一系列资料需要建档留存,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台账》;另一方面,在日常仪器管理过程中要详尽记录大型仪器使用、维护、维修等细节,做好“测试运行记录本”“日常保养、维护记录本”“仪器故障维修记录本”等测试运行资料的细节化管理,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保证大型仪器拥有较高的使用率和开放程度的前提下,也能确保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2.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是仪器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仪器运行、维护、培训和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面对高度专业化的大型仪器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但要熟悉仪器的基本原理、功能、构造和操作规范,扎实地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12],还需要勤于观察,增强对危险的辨识能力以及一定的仪器自修能力[13],对小型异常情况能快速维修和调试,规避等待工程师上门维修存在的耗时长、维修费用贵等弊端。同时,专业技术人员需了解各类大型仪器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测试技术在表征功能上的互通性和差异性,在测试服务过程中给用户提供测试方面专业的建议和帮助,最大限度地实现仪器的功能开发和安全使用。2.3加强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大型仪器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其安全事故易引发社会舆论,负面影响大,因此,加强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通过观念、意识、习惯等无形的力量产生有形的影响,由被动管理上升为主动遵守[14],不但能确保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还有助于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开展安全文化宣传的主要方式有:在大型仪器实验室门口张贴相关危险警示标志,每间仪器室门口张贴“您已进入实验区域”的地贴,以调动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媒介分享安全工作相关的“慕课”视频和案例教学,仪器室门口摆放安全事故展板,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定期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习,提高火灾警惕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15];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周,大力倡导“安全无小事”“安全关系你我他”等理念,让大型仪器室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心系安全、人人参与管理的安全氛围。2.4加强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基础设施是确保大型仪器实验室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建设资金有限是很多大型仪器实验室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运用到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中,要结合大型仪器实验室的特点来实现合理配置。2.4.1消防设施建设。大型仪器实验室与常规实验室相比,在消防器材配置方面有自己的要求。由于大型仪器实验室的重要资料和精密仪器较多,利用窒息作用灭火的消防装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毯等)破坏性较小,更能满足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大型仪器需要油泵和循环水提供良好的真空系统,为防止液体泄漏甚至燃烧,需在油泵和循环水装置旁配备吸油棉条;仪器室需配置烟感报警器和紧急喷淋装置,标注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为突发安全事故做好应急措施。2.4.2仪器维护设施建设。大型仪器的运行需要多方面的维护和保养,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考虑到大型仪器的工作特点和危险源情况,例如:(1)大型仪器实验室由于仪器多、负载重,易存在电容不足、电路老化等安全隐患。供电系统应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电路扩容、线路换新等方面加强落实,确保用电安全。为了避免突发断电对仪器造成的损坏,需要为仪器加装UPS电源。(2)大型仪器实验室对整洁度、温度、湿度和通风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如设置独立仪器隔间、少开窗、进出更换鞋套等,并配置具有新风系统的空调来实现封闭空间内的控温、控湿和通风换气,定期对仪器做润滑、防锈保养。(3)大型仪器实验室设备贵重、保密资料多,易发生财产盗窃和知识盗窃等安全事故,应配置良好的安防设施,如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16]。(4)大型仪器危险源复杂,操作人员面临高电压、高磁场、高辐射等潜在的人身伤害,需要对仪器加装屏蔽设施,并张贴醒目的安全标志和警语,相关人员需佩戴辐射计量检测仪。(5)多数大型仪器的运行需要气体保护,用气安全是大型仪器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问题,建议将气体钢瓶用钢瓶柜固定在室外,气体通过气路进入室内为仪器供气,定期检查气路和阀门的气密性。

实验室仪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

1前言

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在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测工作,还要对检测过程进行清晰记录,并做好状态标记,为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参考。由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且复杂性更高。目前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2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

2.1质量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模式落后,没有建立全面性的管理体系,一些小型实验室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由使用者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每次进行实现时可能使用到的设备有限,但其他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在缺乏全面性管理手段的情况下,许多设备的老化问题已经过于严重,但是仍没有报废并更换新的设备。在需要使用时会对实验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1]。

2.2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在设备出现老化或损坏时,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上报和审批,然后按照流程进行报废、重购或安排维修。但是由于管理流程的复杂和执行力度差,仪器报修或报废审批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还会产生较高的管理经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管理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对设备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能力,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不到位,许多仪器设备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2]。

2.3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

维护管理是仪器设备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对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指定长期的设备维护计划,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设备维护措施,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但是由于部分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维护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再加上维护管理措施的缺失,会给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2.4仪器设备归档混乱

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记录和归档时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验室购入设备时,需建立设备监理档案,并做好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详细记录,同时对设备说明书和保修卡等材料进行妥善保管,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检修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归档办法,所以许多实验室的设备档案较为混乱,档案利用率较低,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成本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

2.5缺乏使用指导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为仪器设备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特别是对实验室新近采购的新型设备,使用者普遍不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误操作,不仅影响实验检测结果,还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因此,管理人员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依据,向使用者提供必要指导。在这方面出现管理问题也会对设备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方法

3.1明确质量管理原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4点原则:(1)全面性原则,质量管理对象是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2)适用性原则,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也有所差异,因此,应采取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3)动态化原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较为频繁,常处于不同的使用状态和检测状态,设备的故障维修等情况变化较多,因此应采取动态管理措施;(4)经济性原则,仪器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质量管理成本,应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3.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标准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从管理原则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标准,为质量管理效果提供保障。针对于目前管理体系和过程存在的问题,应细化管理任务,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流程的有序进行。

3.3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应制定科学的维护管理计划,根据各种实验设备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以实验室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电子天平为例,电子天平是一种精密性较高的仪器设备,首先要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确保称量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在安装时,要选择温度波动较小的实验空间,做好防震、防潮措施。保证电子天平的使用环境干燥、清洁,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定期检测天平的计量性能,如果在使用中出现异常,应及时关闭天平,有专门技术人员对电源、移门、保险丝等进行检查。

3.4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质量管理

针对于目前实验室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应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仪器的检测分析和数据整理,建立信息化档案,利用信息检索技术提高档案的调用效率,为仪器设备的检修提供参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5加强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信息档案的同时,加强档案管理力度,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检测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设备名称、技术指标、存放位置、使用说明、启用日期以及故障维修记录等。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标识,绿色标志代表检验合格可正常使用,黄色标志代表存在缺陷、受限使用,红色标志代表不能使用,等待维修后报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应制定完整的管理体系,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过程,确保管理质量。特别是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档案管理,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原则和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管理方法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动态化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6):58~59.

实验室仪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 仪器设备,管理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is in test work hardware found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lab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rocurement, acceptance from, measuring, file, use and maintenance, scrap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and expounds how to management testing laboratory equipment, make equipment indexes meet the detection requirements, ensure the testing data of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Keywords: testing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仪器设备作为实现试验检测的技术手段,它的正确选择与装备、使用和维护,不仅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运行成本,而且关系着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在我国境内的各类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也对设备管理有着明确要求。在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设备”被列为9个技术要素之一, 在国家认监委编制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也将“设备”列为审核的重点,由此可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当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贯彻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其投资效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检测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计量、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理等内容。

1 仪器设备的采购

1.1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采购仪器设备要遵循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工作上适用指的是选购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检测任务的需求,技术上先进是指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耐用。经济上合理是指购置费用与日常运行费合理,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在选购仪器时候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的匹配,即测量范围要覆盖被检测参数的变化范围,准确度等级应符合1/3~1/5的原则。2兼容性,所选购的仪器设备尽量与现有仪器设备兼容。3环保性,仪器设备运转以后对环境不发生污染,包括噪声和有害物质的污染。4经济性,仪器在满足日常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力求“物美价廉”。

每年年初,试验检测人员根据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需要购买或更新的设备,填写采购申请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采购申请表》交予设备管理员统一汇总整理,制定《年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经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由实验室技术管理层审核批准。属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必要时应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特殊条件下,可向其他检测机构或科研机构走访或询问仪器设备性能、使用情况等。经批准的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由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1.2 仪器设备采购的实施

设备采购人员应按申购人员填写的技术要求和交货日期,编写招标技术文件。实施采购前,应对拟选用的厂家或者供应商和仪器设备进行评价,并将通过评价合格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经批准,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一般仪器设备采购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优先考虑向《合格供应商名单》上的供货商发出招标邀请。收到各供货商的投标书后,综合比较各供应商的提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供货商的售货服务承诺、信誉度,择优选出中标供货商,与其签订订货合同。

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内容中,对所订购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质量要求、采购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地点、运输方式、验收条件和标准、付款方式和时间,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经双方协商,以条款方式固定下来,在经过双方确定及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生效的合同,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记录执行情况。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有产品质量、经费增减等情况的变动,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双方协商解决。

1.3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的验收是仪器设备购置过程的结束,也是设备常规管理的起点。验收是了解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建立原始档案的过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按照合同规定条款进行验收。为确保购买的仪器设备与拟采购的仪器设备相符合,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数量点验、外观质量检查和内在质量检查。

首先应就装箱单所述的生产单位、型号规格、数量等与采购单据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其技术资料所描述的性能是所要求的技术指标是否一致;检查仪器设备、附件、配件的是否正确,外观是否完好,是否附有出厂合格证和保修单。如有破损、残缺、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应做详细记录。

内在质量,重点在于仪器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功能是否正常。对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技术验收,试运行一段时间,检查其运转是否正常,对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参数进行现场察看和测试,看是否达到合同要求。通常还要请国家授权的专业计量机构对其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出具检定合格证书或者校准证书。

对于验收时发现仪器设备与合同不符合的,应要求换货或退货;对于随机资料不符或者资料不全的,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待资料补齐后重新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应予以退货。更换后的仪器重新调试验收,并酌情索赔。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填写验收记录,对于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账面和档案,移交使用部门并进入日常运行管理。

2 仪器设备的计量(量值溯源)

仪器设备的计量是仪器管理的重要部分,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试验检测结果溯源的前提条件。量值溯源性事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者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量值溯源的一致性是国际间相互承认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

检定和校准是保证计量溯源性的两种形式,检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即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的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的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而校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者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值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吧,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检定和校准的差异表现在:检定具有法定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校准不具有法定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结果需做出仪器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结果不判断仪器合格与否,只评定示值误差。

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应编制相应的文件,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属于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有59 项116种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强制检定采取以下2 种形式:①只作首次强制检定。按实施方式分为2类,第1类为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第2类为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②进行周期检定,其检定周期由相应的检定规程确定。在检定有效期内,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失准,经恢复或维修后也应进行计量检定,确保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对于非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实验室可自行寻求有资质的校准机构,也可送检,其管理形式可分为购买后首次检定/校准、周期性检定/校准、维修后的检定/校准。对于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应采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式来提供测量的可信度。

首次使用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5.5条的规定,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周期性检定/校准, 是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的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校准。其校准周期可依校准证书的推荐周期进行,或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自行评估,制定《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检测设备特性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使用频率的不同会发生偏离,不可能总保持在某一个误差范围内。对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校准,避免由于检测设备失准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实验室应根据设备预期使用目的和设备计量特性,制定年度周期性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检测设备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使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指对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间隔内进行的技术核查,目的是为保证在用仪器设备在两次计量检定/校准周期之间, 保持着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不是所有仪器设备都要进行期间核查,一般只对使用频繁的、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容易漂移的、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一般可采用自校准法(用高精度核查低精度同类仪器)、多台仪器设备比对法、标准物质核查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室可针对不同仪器不同方法自行设计期间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记录。当期间核查中发现仪器性能超出预期使用要求时,应立即停用此设备,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对上次核查后开展的检测/校准工作进行追溯,分析当时的数据,评估由于使用该仪器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2.3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

仪器状态标识,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停用”三种,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绿色合格标识表示仪器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黄色准用标识表示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用;红色停用标识表示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经过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用。仪器状态标识要贴于设备的明显位置,应包含仪器管理编号、使用人、检定/校准日期,检定单位等信息。

3.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档案。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档案和使用档案两部分。

原始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申购表、论证报告、订货合同、验收记录及随机资料(说明书、合格证、出场检验单、电路图等)。

使用档案包括仪器编号、放置地点、仪器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证书、借出记录、报废处理记录等。

4仪器设备的使用

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由授权人员操作,对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于操作比较复杂、精密度高、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应进一步编制仪器设备操作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该设备的安装条件及使用环境,对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应进行详细描述。对高精度、大型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专管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仪器使用人员不得使用。

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并做好仪器使用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样品编号、检测项目、设备状态、气压、温湿度、使用人等信息。可以使检测数据快速溯源,随时掌握仪器的工作状况。

5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内部、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如零配件的正常磨损、自然侵蚀、老化等,都会改变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实验室应采用“防潮、防尘、防震”“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等“三防”“四定”的方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仪器设备的报废

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有替代设备时候可予以报废,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损坏又不能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仪器设备的报废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由科室主任签署意见,设备管理部门论证,如确属报废范围,则明确报废处理意见,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标上明显的标志并隔离存放,或尽快进行一次性处理。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结束语

作为一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何才能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仪器设备,提高实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还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各类技术规范的要求、实验室认证或认可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让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功能,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2] 陈振云,王艳娥.谈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年01期

[3] 雷斌.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管理《科技资讯》,2009 NO.16

实验室仪器范文第5篇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人都以为知识是从书本中获取而来的,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着一种“重理论、轻实验”的一种学习态度,他们认为理论课程是知识的主要获取来源,而实验课程则成了“鸡肋”。直到最近,我国教育界才真正注意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一见解,将从模式上改变我国现存的教学、学习态度的问题,从而真正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转变这一教学模式,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1、强化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是我们改变教学模式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高校扩招的因素对教育条件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所综合的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对于高等医学院校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根据学习各专业不同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验技术、方法。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设备管理

做好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教学实验室跟根本任务。从发展前景来说,高学校可以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室三个层次。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实验室中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使用仪器设备在教学、科学的实验过程中是重要的手段,它的性能与运转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它的状况与稳定情况也直接影响到使用的安全性能,这其中包括仪器自身的安全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参与实验的人员应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正常工作状态。

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是规范管理的保障,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及实验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现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如下探讨:

1.做到帐物相符,是资产管理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提升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人员应建立起一整套的“帐、物、卡”相符的对帐系统;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并对其规格、型号、状况以及存放地点进行登记。在清点资产时,应建立两钟帐册,一是为在用的仪器设备;二是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设备(报废设备)。

2.实验室人员应该熟悉每台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够详细填写使用登记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且督促学生填写仪器使用登记表,让学生做到明确自己的责任,减少不必要损失。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使用和保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专人管理,保护仪器设备使用的连续性,尽量减少资产的损坏、流失。若一起设备出现故障不能继续使用时,应及时维修,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实验人员必须能够熟练的了解仪器设备的构造和其工作的原理,对仪器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并能够迅速处理仪器设备的一些小毛病,使其正常运转。

3.在实验室中,一切工作均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都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到整个实验室科学、高效的运作。对于各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进行预期效益分析,选定负责该设备直接的负责人,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设备考核工作,鼓励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防止闲置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