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普书籍读后感

科普书籍读后感

科普书籍读后感

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第1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畅游学海,勇攀书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给我们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能力。。很难想象,不看书是多么可悲。

有人说,我们忙工作,忙学习,忙交际。没有看书的时间,这些都不是不读书的理由。读书对我们的生活有利无害。读历史类的书籍,我们可以得到经验教训;读文学类的书籍,我们可以获得警句名言;读管理类的书籍,我们可以获得处事感悟;读生活类的书籍,我们可以得到宝贵经验。读书,等于是在给我们的生活指明方向,给我们的成功奠定基础。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书让它成为北宋名臣;吕蒙一颗虎胆打江山,读书让他成为东吴大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读书让他成为开国元勋。读书,可以让有勇无谋的人变得智慧超群,可以让懵懂无知的人变得才华横溢。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哪一个不是日理万机?他们有时间读书,并且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有什么资格不去读书呢?

有人说,我们学物理,学数学,学生物。读一些与之毫不相干的书籍又有什么用呢?这是大错特错。学习理科知识,注重理性思维,需要我们看一些文史类的书籍来调整,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文科知识,注重形象思维,需要我们看一些科学性的着作来充实,提高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能因为看书对我们的成绩没有直接的作用就认为读书无用。读书的作用是长期的,不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如果我们的脑海里充斥着化学方程式或者政治历史习题而容不下别的东西,我们的成绩不可能提高。

当然,更要读好书,不能不加选择的读书。对于那些格调低下,语言粗鄙,情节离奇,内容荒诞。我们应该把它们丢到垃圾桶,而不是放到书桌上。我们要读那些格调高昂,内容充实的书。读一些世界名着,我们可以学到写作技巧,,人生哲理;读一些杂志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交往方式,生活感悟;读一些报纸通讯,我们可以把握时事动态,政策趋向;读一些散文随笔,我们可以体味人性之美,品格之高。而读一些坏书,只能让我们心浮气躁,道德败坏,成为思想的毒瘤,一颗颗定时炸弹。

读书,也要会读书。读书,要掌握一些方法,让我们记住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更好的认识社会人生,更快的提高能力。读书时,要善于联想,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要善于做笔录,将知识系统化,长期留在记忆里。而不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或者咬文嚼字,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忽视中心。只有合理的读书,智慧的学习,才能把读书的价值最大化。

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四月是全民读书月。让我们在四月的春风里感受书籍的芬芳,体会学习的快乐!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冰心老师的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第2篇

一、目前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意志较薄弱

在工作中笔者发现,能够每天坚持阅读的学生仅占少数,其中还有不少部分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属于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这对巩固(或者补充)各个学科课堂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已经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

(二)学生无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我校小学生中,基本上都没有完整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没有完全形成做读书笔记习惯。其实课外阅读一般是分为:泛读、精读两类。而在笔者工作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精读的习惯,究其原因主要为:学生没有养成量的精读习惯、没有精读的意志以及不懂精读的方法。

(三)学生课外阅读视野不足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都存在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阅读视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重视科普读物,经典名著阅读不足等问题。引起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图书馆未发挥积极作用,相关必读书籍数量不足,图书馆在选购图书时没有掌握学生的阅读需求及阅读特点,盲目选购充数应付上级检查,进而影响学生获得课外科学知识,使其陷入闭塞的“信息区域”。

二、小学图书馆配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特点,正确选购图书

书籍在人类发展进程及传承文化知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在学生学习阶段也是其良师益友,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需求及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笔者建议可开展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喜欢哪类书籍、每学期平均阅读量以及那些书籍对学生有益等。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调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及特点,例如:低年级学生主要偏向于童话故事类书籍等,而高年级学生则主要偏向于科普类书籍等[2]。在广泛掌握学生对课外书籍的相关需求之后,在选购课外书籍时便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促使有限的书籍资源发挥最大限度功效。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儿童心理学中谈及关于刺激学生思维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令其兴奋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此,一方面可使用绿色植物装饰图书馆。绿色不仅是大自然的主打色,更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在图书馆内布置一些绿色植物装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优雅、清新环境,在这种贴近自然环境的图书馆中,将有利于学生保持一种愉悦心情,畅游于书海之中;另一方积极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图书馆内张贴国内著名的读书名言或名人画像,例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不仅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氛围而激起强烈的阅读热情与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激励学生的求学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3]。

(三)开展多种形式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是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途径。学校的图书馆是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最近几年间,我校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科普教育等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阅读活动中收获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1、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读书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一系列的少先队活动,学校图书馆借此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例如:班级故事会、读书演讲会、科普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图书漂流”、“文明书香班级”、好书推荐等形式活动[4]。通过上述活动中图书馆需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与支持,在学校“我的少先队”活动影响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结合德育教育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广泛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而学校图书馆也需要积极配合,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例如:三月开展雷锋周活动,组织学生阅读《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四月份开展劳模事迹学习周活动,推荐我国历史上关于先进劳模事迹的相关书籍;五月份开展革命先烈学习周活动,推出一系列关于我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书籍;五月份开展励志学习周,推荐学生阅读《雏鹰在行动》、《做新中国小主人》等相关励志书籍。图书馆指导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活动,并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主题讨论活动,例如:“献爱心”、“传承经典,诵读诗文”、“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等,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并出版手抄报,通过上述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巩固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效果[5]。

3、结合科普教育开展读书活动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学校图书馆应该丰富各类书籍,尤其是科普类书籍。在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动物的进化”、“无限的宇宙”等课文,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拓展学生的科普知识,学校图书馆可向低年级学生可向其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而高年级学生则推荐《恐龙世界》、《伽利略》、《哥白尼》等其它科普类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科普知识来补充课内学习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书 数字技术 书籍 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书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带来了电子书阅读的冲击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样的技术支持,也改变着未来电子书籍设计的走向。

1电子书设计的现状

电子书的产生源于人类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纸张不再是储存信息、传播信息的唯一介质。书籍,是人类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积累的重要依托。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很难保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时间坐下来,静心翻阅书籍,电子书的载体特殊性,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只要拥有一个便捷的电子设备,就可以随心所欲,将书籍带到任何地方进行阅读。

电子书的特殊呈现形式,蕴藏着丰富的设计亮点与元素。虽然不能够像普通书籍设计那样,通过外形、材质等介质来表现设计内容,但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习惯,可以将画面表现、交互体验、文字呈现等内容很好地融合进入到电子书的设计中。有时甚至可以增加背景音乐等丰富的多媒体感受,来帮助达到更舒适的阅读效果。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设置,并能够添加书签或者是分享到自己的微博空间,与自己的好友共同分享读物。

2阻碍电子书发展的几个因素

虽然电子书为阅读者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因素,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阻碍了电子书的快速发展。

2.1设计缺少多元融合的视觉元素

目前大多数的电子书软件,从界面设计角度而言,都只是简单复制纸质书籍封面作为图书展示,在版面布局上也仅仅是简单提供了电子文本。缺少有特点的对电子阅读的色彩、文字的精细加工,在版面布局方面也没有精心的设计,这种阅读体验仅仅是为了文字内容的获得,而缺少了纸质图书的阅读美感,这也是被很多传统书籍爱好者排斥的一个主要原因。拥挤的文本总量,简陋的排版模式,快餐化的阅读感觉,使得电子书的市场处在一个停滞的状态。

2.2自身特点带来的弊端

电子书自身载体的特性,也影响了电子书的发展。电子书的载体毕竟都是电子产品,无论手机、电脑,或者专门的电子书阅读器,它们传达给我们信息的平面是屏幕,无论是液晶屏还是电子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发光,且都带有一定辐射,长时间阅读电子书会觉得眼睛干涩,这和疲劳阅读不同,电子书更容易让人疲劳。而且,在电子设备上,很多平面印刷的设计法则并不适用,例如纸质书常用的书版宋体字就不适合电子阅读屏幕,因此,目前电子书为了能够显示更加清晰,一般选择黑体或者圆体字。这两种字体阅读时间长了,就会让读者感觉版面流动性不强,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如何让电子书给读者带来更加人性化的阅读感受,电子阅读设计中利用设计语言、技术手法降低对人体的伤害,需要电子书设计者从多个角度去创新与提高。

2.3需要从阅读本质出发,合理运用现代技术

电子书的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阅读体验,点击、搜索、超链接、即时存储等互动方式,让信息的获得更为快捷,界面背景的自主选取、色彩布局的任意变换使得阅读过程更为有趣,而背景音乐、诵读声、动画效果等多媒体的添加更是传统书籍无法企及的。但从阅读效果上看,电子文本在便捷阅读的同时造成了深度阅读方面的缺失,现在的读者,在巨大信息量的背景下,很难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大量的深入阅读,通常对于文字内容都是走马观花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例如,看似丰富的多媒体儿童读物,因为代替了文字给予儿童的想象空间,直接呈现给儿童想象的实景,反而容易导致儿童阅读理解度降低。因此,在未来,如何更好地运用设计语言,以更科学的方式引导读者、特别是儿童读者的阅读感受,仍需要从阅读本质角度出发,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新技术,合理高效地运用辅助技术,进行电子书的创新与设计。

3电子书设计元素的运用

3.1设计信息多元化

多元化的设计是指将作品中的信息以丰富的形态表现出来,处理成信息与思维的混合体,使大量的信息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空间,并逐渐延伸。融合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视讯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基于数字信息网络的跨国境的设计合作与协同,从视觉、触觉、听觉上多维度的模拟虚幻世界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设计表达和交流过程的多元化。因此,更加准确、快速、合理、可靠地反应设计意图特性的数字电子书籍设计将成为主流。未来的设计师们将成为电子书籍艺术的交响乐家,能将文字、图片、空间、影响和声音的理念,通过一种记录性的、互动性的交流方式结合在一起。

3.2设计风格简约化

人们对简单生活的需求也包括对书籍文化简约、单纯的需求。电子书设计应当能加强读者对一本书的感悟。奇特的电子书籍设计,新媒体的运用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简单朴素的电子书籍设计往往更能给读者以“大象无形”的想象空间。人们面对太多杂乱的电子视觉刺激后,需要一种电子设计作品可以使他们抽身出来对审美对象进行细细的感悟。电子书籍应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而不单单是在多元化的电子技术中表现画面,这样才能够恢复到阅读的本质。文化是电子书籍的底蕴和依托,设计者应先对书的内容、作者意图和读者范围尽可能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后,再进行电子书的设计。我们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多媒体强大冲击的时代,要冷静下来,对电脑所提供的丰富效果,有节制、有选择的加以利用,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电子书籍。

参考文献:

[1]范鲁璇.信息时代的数字艺术设计特征及交流.素质教育,2012,5.

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本文从四个方面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起决定的作用。第二,抛砖引玉,开设阅读窗口。第三,营造阅读气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第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美的教育。

当把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本书,放在学生的面前,他们首先会打开的是电视机或电脑。现今的学生离书籍很远,更不用说,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而一张语文试卷上,总少不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更会令他们头痛。老是批阅这一部分,很难得意起来。凡是没有学过流利的阅读的人,他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无论什么也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第一种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灯

我们小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的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当学生在学完《》,沉静在“终于站起来了,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种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时,我就及时介绍一些英雄人物的传记。这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当我教完《电脑住宅》就介绍科普读物,教完《荷花》就介绍朱自清的一些优美散文,让学生读。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要让他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根弦就要靠学生的教科书,它是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指路灯。

二、开设阅读窗口,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

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不单单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力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所谓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维。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的概念和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吸取的知识的体系里去。我在教学时,经常在我上的每一节语文课上设立阅读“窗口”,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学习好的学生我找他个别谈话,主动介绍一些好的书籍,他们书读得越多,感到自己学的知识就越少,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加要求他们更多的阅读。阅读教给他们思考,它使思维受到二种感应,激发差生的觉醒。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主要手段。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三、营造阅读气氛,教师起着决定作用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正要像于永正老师所说,自己要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书籍是一种学校教师的教学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笑道溪流来滋养它。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每天不断的读,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融入思想的大河。那么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死扣教科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看到: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学成正比。

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第5篇

1970年,因扩大业务的需要,医院派从医不久的我到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进修。当时正值期间,医院被军管,教授靠边站,取消科室名称及专科分工,外科医生定期在各病区轮转。我跟着一位胸外科的主治医师轮转,除收治胸外科病人外,也要收治普外科甚至泌尿外科的病人。我一下子碰到这么多不同专科的病,除经验不足外,也深感专业知识的匮乏。因为批判反动学术权威,医院不可能组织学术讲座。除了临床工作中多看、多问,向带教老师请教,再就是值夜班时请医生“聊”一点他们的经验,零打碎敲的,总觉得不解渴。很自然地我想到找参考书。当时医院图书馆里没什么新书,原有的专业书数量有限,且不外借。我找遍了市里的新华书店,整柜整柜的都是“红宝书”和应时的书籍,放在角落里的医学书籍也主要是针灸、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方面的书。偶尔找到的外科书籍也是很陈旧的,无奈只好挑几本,所谓饥不择食。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改行多年的朋友知道了我的苦衷,送给我这本《黄家驷外科学》。书是精装的,但外面还是用厚纸包了书皮,说明书的主人是很珍惜它的。我拿到它真是如获至宝,兴奋不已。我根据当时的情况和需要,制定了计划,在以后进修的日子里,对这本书进行了“三读”。

一是通读。每天晚上除了值班和参加急诊手术外,我都会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通读这本书。从序言开始,每天逐章逐节的读五六页,暂时理解不了的也要看一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我把这本1056页的书通读了一遍。通过通读,我对这本权威外科著作的结构和内容有了整体了解,包括外科学及各专科的发展历程,外科的基础知识,每个专科中主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术式等,学到了很多原来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为我以后从事外科工作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通读了这本外科权威的书籍后,以后再读相关的书籍,也就知道它们的差异和侧重点;再读到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也就清楚作者所提出的新观点和采用的新术式与传统的观点和术式的区别,取长补短,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这种通读专业权威书籍的方法,我以后也用到读《黄家驷外科学》的后续版本和其他专科书中,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受益匪浅。

二是精读。除了通读外,根据当时进修的需要,对外科基础、普外和胸外科部分进行了精读。精读和通读并不矛盾,可穿行,急用先学。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章节要反复阅读,有不懂的地方向老师及同行请教,力求弄懂弄通。有关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手术方式及急救措施等重点要做出标记,背熟记牢,因为这些是临床实践中随时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马上应对,不可能每次都有时间再翻书。我体会精读是“三读”的重点,是掌握书中精华的关键和重要手段,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