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画展

个人画展

个人画展

个人画展范文第1篇

1994年~1996年

参加“首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展览”、“首届浙江中国画推荐展”;

参加“全国第十届全国花鸟画展”,入编《当代中国花鸟画集》;

参加“浙江省第三届花鸟画展”(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花协主办),作品《乱红飞过秋千去》入选,获金奖,收入《当代美术1979-1997集》;

参加“’96杭州教师画展”(美术家协会、教委主办),作品《乱红飞过秋千去》获金奖。

1997年~1998年

入选“百杰作品展”(中国文联、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被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

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花鸟画展”、“中国现代院体画展”、“新世纪花鸟画研究会第一回展”(中央美院研究部组织)。

1999年

个人专著《工笔花鸟入门》出版(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品及个人介绍入编《1978-1998年中国美术选集》。

2000年

参加“关照自然——当代著名中青年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主办);

个人专著《画家自画自说——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图解》出版(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年

参加 “浙江画院画师作品晋京展”(中国美术馆);“水墨延伸展”(中国美术馆);“浙江画院画师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2002年

个人专辑《张伟民工笔画花鸟画》出版(安徽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

参加“2003传承与融合——当代中青年国画家提名展”,同时出版个人专著《工笔花鸟技法新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的学习与课题研究;

“蓦然回首——张伟民、朱春秧中国画展”在杭州举行,同时出版发行《张伟民、朱春秧中国画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5年

参加“走向生活——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展”,《恰然春色》获优秀奖;

参加“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文化部主办),并被评为最佳作品奖。

2006年

参加“浙江名家——中国画展”(浙江美术家协会、浙江展览馆、浙江省文化会堂主办);

个人专辑《中国画精品系列丛书——张伟民工笔花鸟作品选》出版(天津杨柳青);

个人专辑《聚焦浙派——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作品集》出版。

2007年

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成立,任所长;

参加2007年“水墨聚焦——2007当代中国画邀请展”上海首展(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参加“水墨聚焦——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文化艺术出版社);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

“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暨学术活动在西湖美术馆与恒庐美术馆举行(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主办,浙江画院工笔画研究所承办,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协办);

个人专集《2006年中国画艺术年鉴·张伟民》单行本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入编《三十年三十人浙江国画记录1978-2008》(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参加“水墨聚焦——2007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学术研讨”北京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

参加“水墨聚焦——2008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泰国皇宫展示);

参加“薪火相传——浙江历代(古代、现代、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2009年

“水墨聚焦——2009年当代中国画国际邀请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并受邀赴美参加活动(中国文化传播中心与中央美院主办);

浙江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丹心·丹青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作品《万木霜天》参展、入册。

2010年

个人画展范文第2篇

对于很多人来说,画廊展览是他们在今天这个时代了解视觉艺术的主要途径,它不像拍卖会离普通人的生活那么远,也不像美术馆政治趣味那么强,东西又老又旧,对于一些人来说,画廊在不经意间悄悄的在身边出现,开始办起各种展览,这使更多人发现:艺术并不是有钱人的,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作为一个私营画廊的老板,要想成功运营并获得盈利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画廊较许多其他行业而言,具有很多先天性弱势。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是所有私营画廊老板为之担忧的事情,798很多画廊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在耗费巨额的场地租金、宣传费用等开支后,没能等到盈利的到来便扛不住了,只能心怀不甘草草关门。抛开那些专收取场地费给艺术家办展的门店之外,画廊其实是个长线投资行当,因为从发掘艺术家开始,到艺术家进入市场并使其作品价格不断上升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个周期与艺术家有关,也与画廊的运营能力有关,短为三五年,多则七八年。试问798有几家私营画廊的老板能单凭个人财力熬过这个周期?所以资金的不足是大多画廊的致命伤。聪明点的画廊会为自己找一个比较强劲的投资人或机构作后台支撑,虽然这样会丧失大部分的自,好的是不必为金钱而过多烦恼。或者画廊老板还有其他产业,能靠其他产业的盈利支撑度过这个周期,否则只能自生自灭。

也许你会好奇,市场上这么多的画廊他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如果你是个藏家,或对艺术品市场有强烈的兴趣,或许投资开办一个画廊是最简单的途径。但投资画廊适合你么?哪些人适合做画廊?门槛高不高?经验模式是怎样的?艺术品有哪些渠道?能不能赚钱?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为此,《投资客》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大一些中小型画廊,试图给想要投资经营画廊的投资者或者正在经营画廊的画廊主一些思考。

画廊市场生态调查:小碎步前进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画廊形态都在复杂的市场生态之中。

10月22日,北京画廊周在北京六大艺术街区同时盛大开幕,包括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798艺术街区、草场地艺术区、雍和艺术区、22院街、三里屯、云起时等北京六大艺术区。整个画廊周共计近70场的展览、1场画廊生态论坛、6场雅昌画廊故事讲堂、首场全国画廊主联谊活动“画廊之夜”、“钻石之夜”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以及艺术公益活动和文艺演出,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可说本次画廊周是一次艺术的嘉年华。

与此同时,在同属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上海,“上海画廊联盟”在红坊也搞得风生水起,参加此次活动的约有七八家画廊联盟。画廊老板们为了此次画廊联盟好像都准备得十分充分,在画廊联盟伊始之际早已开始四处演讲自家画廊发家史。

在属于艺术品交易二级市场的成都,画廊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张,商业性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视野,除了岁月画廊这样的老牌画廊外,一些新兴的画廊在这个严酷的市场中顶着重重阻碍,坚强地前进,如蓝色空间、雅风画廊、那特画廊等等。在《芭莎艺术》评选的中国新锐画廊TOP10中,成都的那特画廊就以第九的成绩登上中国新锐画廊榜,这仿佛让更多人看到成都画廊市场的快速成长。

在接受《投资客》采访时那特画廊收藏俱乐部负责人王志丹说:“现在很多人对画廊的概念比较模糊,一些人认为出售画的地方都可以叫做画廊,但真正意义上的画廊不止是一个出售画、做展览的平台,它更多还肩负着一种学术责任。”

追溯画廊的历史,在16世纪西方将搜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是记载中最早的画廊形式。到19世纪以后画廊概念扩大到观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它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

发展至今,画廊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公立美术馆空间与展览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画廊展览成为大众了解视觉艺术的主要途径,它不像拍卖会离普通人的生活那么远,也不像美术馆政治趣味那么强,东西又老又旧,对于一些人来说,画廊在不经意间悄悄的在身边出现,各种展览应接不暇,这使更多人发现:艺术并不是有钱人的,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回溯画廊业在中国的发展,可大致归纳为几个发展阶段,从最开始的传统“画店”式的艺术品销售形式,到20世纪80年代,针对民众艺术品消费者的画廊、画店数量明显增加,而针对国外艺术品消费者的画廊、画店因附着于强劲发展的中国旅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专业画廊的草创时期,一些画廊逐渐摆脱传统的“画店”或旅游性“美术品商店”模式,转入当代性经营模型,一直到2000年后,画廊经历整合,很多早期创业者被淘汰出局,同时更多、更专业的画廊增加,且部分进入“盈利时代”,再加一些韩国、欧美画廊看到有市场前景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逐渐涌入,这一阶段画廊经营艺术品的风格、定位及经营者的背景、操作手段、公关策略等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最后2006年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后,画廊业进入规模化增长期。

个人画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画廊经营;谄媚画风;导向型画廊;书画市场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147-04

近年来,我国国民投入购买书画艺术品的总资金数额相当可观,但是这些艺术品大多是用于室内装饰的简单复制品、印刷品,或是作为找人办事之用的高档馈赠,没有实现大众对于书画艺术品追求的其承载艺术精神和财富保值作用的目的。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书画市场体系的不规范和作为书画交易一级市场的画廊的作用的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画廊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及对书画艺术市场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积极关注。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画廊发展的历史,研究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以发掘出促使其进入良性经营轨道的操作方式和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

一、中国画廊业的历史回顾

早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在其《自论书》中记述了他自己曾写字给一老母卖,得钱千金的事迹。唐代又有张怀作《书估》,对书法作品做价格评估;还出现了职业的书画买卖人孙方颐,据说他“手揣卷轴,口定贵贱”,替宰相、收藏家张彦远买得不少真迹。宋代出现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以及实质上书画商“鬻书者”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元人卖字画成惯例,上至官居一品的赵孟\下至一般赖此为生的职业书画家,甚至扬州有个叫盛端明的直接名其室为“鬻字窝”。到了清朝,则出现了郑板桥写出润格,对其字画明码标价。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发展来源于经济因素的推动,这种推动来自于皇家、私家和民间三方面对于艺术的赞助和消费。皇家蓄养专职画家并设立鸿都学府、集贤院等专门机构收藏和鉴别搜集来的书画,而对于一般的地主阶级、普通的庶民阶级,则出现了专门帮其收购书画的人或机构,这就是中国式画廊的雏形。

中国传统画廊的类型分为两种:1、个人作坊类,私自交易式。这类个人经营的画廊经营者就是书画家本人,他们不做宣传,求书画者大多是慕名而来。作品价格一般由书画家决定,但其中夹杂有很多人情成分。作品多是书画家随性之作,也有部分根据买家要求制作。2、“斋”、“轩”、“堂”类,代售式。这类画廊的性质其实是书画店,他们仅仅代售书画作品,买家若想与画家沟通还不如个人作坊类的方便。两种模式过去常常是交叉并存的,甚至有的书画家自己售书画的同时也请“斋”、“轩”、“堂”类代售作品。这两种传统中国式画廊的出现和存在是符合当时传统文人观念、特殊时代背景和自然经济条件的,尽管那个时候文人们还有些羞于街肆买卖,然盐商、晋商等群体对于某些书画作品的嗜爱却推动了书画作品的市场流通;所以,在商品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明清时代,即便没有大力宣传与推介的活动,人们遵循着传统儒家道学的行为规范经营老式画廊,书画交易的行情也较为发达。

1949年以后,以上两种画廊因经营性质的问题而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集体经营式,画廊属于美术馆等事业单位所有,出售的是国家画院或者美术馆画家的作品,作品出售后,画家只获得仅有的成本费用,几乎没有报酬。在当时,这种画廊的与展览厅差不多,因为物质极端贫乏,根本不可能有人有多余的钱来买书画。虽然个人出售书画的、收取货币的形式不被鼓励,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许多实物交换、获取书画的形式存在的。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画廊群体。这些画廊所有者大多是从事书画创作的人,如美院的老师学生,也有一些民间的书画家,还有就是一些旅游商店、工艺品商店、茶社等,这些画廊其实仍然沿用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经营式和代售式的经营方式。那时中国的书画市场还没有形成,很少有国人会花一两百元或一两千元购一幅作品,所以购买者大多是来中国工作或旅游的外国人,买一幅带有“红色波普”风格的中国作品回国作为纪念。这些画廊经营范围狭隘,除了简单地出售书画,对于书画家的帮助几乎是零,更别说帮其组织展览、宣传推介、出版画册专著等了。以上如此简单的画廊代销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现在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书画市场,长此以往,势必要造成画廊业的缩水与书画市场的萎缩。

二、中国画廊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的画廊现状是“散、乱、小”,不容乐观。国内画廊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急功近利,等不及想发财,所以选书画随意性大、信誉程度低、经营能力弱、市场掌控差,画廊业混乱,实力薄弱。据统计,国内目前有画廊2000余家,但其中成功的可谓寥寥无几。中国画廊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问题之一是资金的匮乏。国内画廊不像国外画廊那样大多有大型财团在后支撑,营运成本十分有限,起步水平低。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画廊若想向银行贷款只能以房产等作为抵押,国内银行目前对于以艺术品抵押贷款尚不予认可。于是,本来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就松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或者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总部高唱阳春白雪、销售名家原作,分店则卖复制品、印刷品活家装画,以此来补贴总部。

问题之二是货源的紧张。目前,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制;有的书画家甚至认为画廊在中间赚取劳务费还不如自己直接进行交易,所以书画家书画家越过一级市场的画廊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或者与购买者私下交易。书画家和拍卖公司的各种不规范市场行为严重挤压了画廊的销售空间,更影响了画廊的书画来源,造成画廊无精品,进而影响画廊的生存问题。

问题之三是税收政策的不合理。现阶段,国家对于艺术品经营的高税收正影响着画廊产业的发展,它已成为诸多画廊不能承受之重;而对境外艺术品征收30%的进口税也导致了很多画廊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采取境外交易的方式或是逃税,它直接导致了国税的流失、书画市场的混乱,及我国与国际艺术市场的接轨。另外,国家也没有制定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对文化艺术也没有任何兴趣。

问题之四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很多经营画廊的人本身对于书画就一知半解,更不要说什么鉴赏知识、经营知识了。 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信的似乎是经济学家马尔基尔关于艺术品销售的“更大笨蛋理论”(Theory of Greater Fool):只要找一个比你愿意出高价的买主把它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比你更大的笨蛋。这种对于买家不诚信、对于书画作者不负责的态度对于造成书画市场混乱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书画家和书画购买者是书画市场的两个终端,这两个终端需要连接,于是产生了画廊等中介。画廊应该是一座桥梁,但画廊如果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两个终端信息流通不畅,从而出现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作为书画家,没有画廊的支持培养,没有稳定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态钻研艺术,更没有对自己未来的正确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顺利出售,就会一味模仿市场上畅销的艳俗甜作品,谄媚于世俗文化或国外对于中国的歪曲认识,形成所谓“谄媚画风”;而作为购买者来说,大多自身缺乏相应专业,画廊却没有进行专业的购画辅导更没有培养起国内专业的、稳定的收藏队伍,投资性购买者就只能任凭书画家随意要价或者对于拍卖场的炒作行情追风而购,于是形成“泡沫画价”。正是画廊作用的缺失,或者说目前国内非专业性不规范画廊的误导,导致画家谄媚国外收藏者、谄媚投机者、谄媚市场。这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书画市场损害十分严重,直接导致其价格体系混乱,而且交易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于是,很多境外画廊及拍卖行趁此高价返销我国流至海外的古代名作或曾以低价收购的近现代作品。WTO以后,国际性画廊和艺术投资机构将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画廊经营状况不佳,对应不积极。从商业角度上讲,将会错过历史赋予我们的大好时机,从文化艺术角度讲,还会直接导致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的沦丧。

三、发展中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所谓画廊,就是展览和销售美术作品德场所,也可指展卖美术作品的商业企业。画廊经营是需要画廊具有独特的艺术趋向性和预见性,善于发现新的书画家,与画家形成稳定的关系,对其进行经济上的支持,鼓励其进行创作、加强其艺术修养,帮助其组织展览,推介其参加国内外艺术博览会,帮助其出版作品集和笔记,团结一批收藏家、评论家,并善于利用媒体的关系以最大程度发挥其艺术影响力,然后促使其作品受到专业收藏家的追捧以及博物馆的收藏。最终,画廊从成名的画家作品中收取高额费用;而对于收藏家、国家税收来说,此举也不啻为利益保障。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的发展有助于建立起书画市场供应链体系。画廊行为规范了、作用健全了,才能使书画家潜心于创作,才能培养起稳定的购藏群体。画廊是一个签约机构,“艺术经济人”,既要完成艺术家作品的后期工作又要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同时又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书画市场内在元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书画市场。

其次,它的发展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更为有效地传播书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该展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此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画廊来中国开亚洲分部,他们不仅发掘中国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霸占中国书画市场、争夺中国书画评判标准的话语权,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附庸。所以只有发展了我们自己的画廊,才能真正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成熟美学世界中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

第三,它的成熟有利于自发地发掘和培养艺术大家。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上,美国玛勃洛(Marlborough)的负责人看中了陈逸飞,把他签入旗下。在签约的同年,画廊就为他在伦敦举行了个展,并让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而随后的两年期间,玛勃洛又把陈逸飞的作品带回了中国,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为他做了回顾展。玛勃洛成功地把陈逸飞推介成了世界级的著名艺术家。国际艺术投资的介入,还捧红了方力钧、王光义、张晓刚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目前活跃在世界画廊的著名中国书画家都是由国外捧红的。中国有一流的美术教育,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有实力、有眼光、有胆魄、规范操作、为世界所认可的一流画廊,而导致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推介我国优秀书画家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被别人虏掠果实的现象就必须发展国内画廊业,将其真正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和操作。

四、加强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国内对文化产业经营越来越关注,经营方式也越来越规模化和专业化。国家也出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各级文化部门的机构重视和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书画市场作为文化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廊的良性经营与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行政审批项目中,根据2004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29号)取消了地方性的有赞助的美术品比赛、展览、展销审批,举办跨省的商业性美术品展览审批,设立美术品经营单位审批和外商投资的美术品经营单位审批;在该管理办法中,文化部对美术品的经营范围还作了明确的规定。所有这些都有利于确认画廊的地位、规范画廊的经营、促进画廊的发展。此外,文化部主办的国际博览会上也明确表示只接受画廊参加、拒绝个人参展的方式对画廊进行了支持和保护。

对画廊仅仅采取短期支持和保护是不够的。让我国散乱的画廊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就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建立起画廊经营的一系列对策,包括法律规范、政策措施、及经营方式等,而且要配合和落实到画廊经营的实际中去。

第一,法规建设与市场监管。

虽然文化部市场司在规范文化市场的会议及座谈会中始终把画廊业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围绕如何启动画廊业、发展画廊业也作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是据了解,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对于这个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目前,除了工商局、税务局主管其是否按时按标准缴纳税款外,对于其他出售赝品假画等违背文化市场交易行为竟然没有主管部门,如果是消费者提出异议的则是去找消费者协会讨说法,然而消协对于这样的违规行为也无法可依,所以处罚不严;至于画家私下交易等道德问题更是没有部门管理。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画廊管理规定作为对美术品经营管理的补充,其中对于画廊违规或画廊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都有明确的惩罚与保护条款,树立画廊合同的权威性,规定对于违背合同的私自交易的画家或拍卖行要予以严惩,对于不按规定履行画廊职责的个体严重情况下可以吊销其营业资格;同时,指定由监管网吧、音像、娱乐等文化市场的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稽查队伍执行该条例,坚决和严厉打击赝品和制假行为,对画廊及书画市场进行监管。只有对于画廊从管到不管,才能有效地引导画廊向健康 方向发展。

第二,政府扶植措施。

迄今,国内除了对美术品经营进行约束的《美术品管理条例》,政府对于画廊的利益并没有到位的保护。画廊业作为一个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的行业,应该是政府促进、鼓励的行业之一。政府应该把画廊纳入视线,指定专门扶植部门,制定扶植措施与设立扶植资金、对本土画廊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规定受资助的画廊定期赴学校和农村举办画展和专题讲座,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鼓励社会和民营企业成立基金会、投资画廊业;降低画廊的市场准入标准,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画廊;制定美术品交易低税政策和相关建设工程要将预算的1%用于建筑设施中配置书画等艺术品的扶持政策;对于诚信画廊进行资格认证和保护,出台艺术经纪人制度,协助培养专业画廊经纪人才;在城市规划中划拨专门的画廊街区或设立集体展示的区域,保护其商业发展下的艺术特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仅仅有画廊群体是不够的,因为每个画廊都受自己经营规模大小、不同艺术趋向、收益及成本的考虑、地域范围等众多因素的限制,这时就需要一个资金雄厚、功能齐全、人员专业、具民族特色、全国乃至跨国连锁经营的现代画廊。这样的画廊可以被称为“导向型画廊”。它既能正确指引国内画廊、收藏业对于书画的鉴别,又善于发现和培养新人,且经它的推介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然而在画廊群体尚且处于幼年的中国,导向型现代画廊很难自行出现,目前只有国家牵头进行大力投资和政策性支持才能实现。

第三,画廊业的自身建设。

画廊的作为书画市场发展链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作用不容忽视。匈牙利著名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商人不仅在买卖这一点上对艺术家是有用的,而且还可以为艺术家带来声誉。一个有名的艺术商人可以担保产品的质量,他比艺术家的名字更能使顾客放心。”国内画廊目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要想规范画廊业整体的行为就必须自上而下成立画廊协会,建议其可作为行业性社会团体挂靠在各地文化管理部门下。画廊协会不仅要吸纳以出售原创作品、实行制的画廊,也要吸纳中低档价位、具装饰性、普及性的画廊,促进画廊间的互相监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为各画廊提供组织和服务工作;画廊协会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策划人、鉴定家、评论界的联系,与他们一同对画廊的展览加强宣传、培养对书画爱好的购藏群体。同时,也要求画廊自律,不做违反画廊协会规定的不当行为,为净化画廊业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加强媒体宣传。

就电视节目和报纸来看,从央视的《鉴宝》直到各地新闻专栏的《艺术品投资》或《拍卖》,大家的眼光大都集中在民间收藏、拍卖、古董等方向,很少有节目涉及现代画廊所出售的中国现代水墨画和油画等。媒体在介绍画廊展览动态的时候也只把其归类到美术展览节目中进行报道,对于画廊想大力推介画家的目的并未实现。画廊办个展也就在门口挂个横幅,或在圈内人中间发发帖子,自身宣传力度也不够。据统计,巴黎有400多个画廊,是个画廊云集的地方,各个画廊为了推介自己的画家及其画展,编制了许多画展指南,在机场、地铁口、公共汽车、学校、酒吧等地供人们取看,并通过电视、广播对展览进行滚动式宣传,可想其所能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应该效仿此法将书画展览、购藏的信息通过经济、时尚、科技等各类电视频道和杂志传播到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人们中去,尽量扩大受众面,使画廊能拥有更多的拥护者和客户,不仅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实力。

五、结语

个人画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二维动画设计;动画制作

1数字化技术助推二维动画应用概况

一般来说,二维动画是指传统的手绘动画,由专门的动画师一帧一帧绘画而成,再由摄影师用摄影机或者扫描合成仪制成连续的帧而形成动画,最后放到银幕上。但是早期的二维动画中的人物严重地缺乏张力和表现力,使得整个动画片都缺少活力,难以吸引大众的眼球。简单地说,二维动画就是平面上的图画,通过二维空间要模拟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二维动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二维动画的整个表现制作过程,工作人员充分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再结合绘画的艺术性,有机整合成动画,同时通过技术处理展示出动画整体的艺术性,使得二维动画的艺术效果能够大幅度地提升[1]。另外,在二维动画的设计中,加强数字化技术的使用,通过计算机处理二维动画的角色造型、绘制动画场景、上色以及制作后期动画特效,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提升二维动画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动画企业控制动画制作成本,提高二维动画的管理水平。数字化技术为企业创造二维动画的提供核心竞争力,强化了数字化技术,更是为二维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二维动画的发展优势

2.1提高二维动画的制作效率

动画设计师采用数字化动画制作系统,增加动画的每日的产量。据悉,传统的手绘动画每日的产量仅仅能够达到50张,而使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每日产量可以达到3000张,动画产量的效率整整提升了60倍。高效率的动画制作大大地节约资源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动画的成产速度,而且整个绘制过程能够很好地记录下来,动画的人物、背景资料可以回收查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于工作人员以后的动画的开展。

2.2降低动画制作成本

数字化技术在二维动画的应用,使得二维动画的制作成本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对于传统手绘的二维动画来说,其生产方式会消耗大量的纸张和笔,拥有较高的制作生产成本。另外,二维动画的前期的设计、草图、修改整个过程会使得企业消耗的资源,这些进一步提高了二维动画的成本。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引用使得二维动画设计不再需要利用纸张手绘,使用电脑便可以进行动画的绘图修改,而且电脑上可以直接描写和绘画动画所需要的场景,这样一来,大大地降低二维动画的整体制作的成本,同时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二维动画的制作需要计算机操作技术很高的技术人员。二维动画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加强资金的投入,利用资金来研究二维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提升二维动画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制作成本,实现二维动画的制作升级[2]。另一方面,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没有技术支撑,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到二维动画中去,充分地追随时代潮流,可以引进更多的计算机人才,使得二维动画更具有时代特色。

2.3提升动画的制作质量

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二维动画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以往损坏手绘的原画线条的问题的出现,利于修改动画中的线条、错误和跑形。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系统改造和修饰动画内容的线条,改变了以前动画稿件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退回原部门重新修改或者再设计的现象,使得动画绘制耗费时间大大地缩短,简化动画绘制的流程。另外,使用数字化技术绘制二维动画,工作者只需要利用相关的电子工具,通过系统操作绘制动画,添加、修改、删除线条、着色、配置背景画面、进行实时的动画播放,这一系列的绘制过程都可以在电脑系统中完成,而且绘制的线条标准度高,色彩搭配鲜明,进一步提升绘画的制作质量[3]。除此之外,二维动画设计采用数字化技术后,工作人员使用续拍系统对于动画总体开展扫描检验,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动画修改,并且可以立即返回查看,利于动画设计的及时修正。

2.4利于动画传递

动画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动画设计要提升质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的多次修改和审核人员的多番检验才能达到。动画设计的稿件需要由不同的人员经手才能够最终通过,这就说明动画稿件需要不断地传递,它要经历不同的人员、部门、公司以及城市的传递。企业使用数字化技术到二维动画之中,动画文件便可以凭借着强大的网络平台,实现高效的传递,使得动画文件的传递时间能够大大地缩减,继而压缩了动画制作的周期,这样一来,不会贻误新品动画上市的时机,能够很快地推广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另外,通过数字化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将动画文件压缩保存后进行实时地传递给不同人员观看,如果动画设计存在着问题,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提出修改意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群分享,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得知,并即刻做出反馈。这样一来,便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反馈意见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接受意见来不断地完善动画设计,使得动画设计趋向完美。同时,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商制作,动画的传递流程得到简化,传递成本也可大大折扣,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数字化技术在二维动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开展动画线条的绘画

数字化技术使得原画的动作连接非常连贯、线条圆滑。动画是指将原画的画面以及动作连接起来,并且补充上一些关键动作,使得前后画面人物动作连贯。为了能够让观众所看到的动画人物效果活灵活现,工作人员开展描线工作必不可少。通过数字化绘画技术,能够准确地将人物复描到纸上,而且所复描的人物能够做到准确、挺立、匀称以及活力四位一体,从而让人物勾画的尽善尽美。另外,数字绘画技术的使用,有效地避免线条出现弯曲、虚线以及双线的现象。数字绘画技术的使用将人物的绘画线条清晰地展现出来明确,既显现匀称又能够体现一种错落有致感,使得整体动画展现一种统一和谐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神色动作[4]。

3.2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以往的动画内容设计,工作人员通过图像的运动模式开展动画的内容,利用移动镜头的方式来表述相关动画运动状态。而使用数字化技术后,动画设计师可以充分地时间轴上的各项内容来调整镜头,并且补充与完善动画的内容。在实际的意义上,原来的纸上二维动画设计方案与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是保持一致的状态,两者都重视动画人物角色动作的节奏和实践的掌控。设计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二维动画形式,能够全面地整合两张绘制的原画内容,同时依据实际的要求情况开展进一步的划分工作,再通过数位手写板来推行更为详细的分镜头动画演示,这种数字化的动画形式制作,提高了二维动画设计的连贯性,保证了动画设计流程的流畅性[5]。

3.3进行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是彰显一幅画的整体效果的关键,能够给人以一种感染力。在以往的动画制作中,色彩的展现主要依靠于怎样进行调配颜料,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色,来配置出各种色彩。这样一来,对于动画片上色就非常困难,对于制作人员来说,太过于浪费时间与精力。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二维动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绘图软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的绘画色彩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绘画软件,譬如,Photoshop系统中,拥有的色彩面板不仅仅能够控制住动画整体的色调、色彩、明亮对比度,而且可以针对画面的任何一个部分开展调整以及处理工作。绘画软件的使用大大地提升了绘画的速度,为绘图人员提供很大的便捷。

3.4处理动画后期的特效和输出

动画制作完成之后,需要一个合成的环节,这个环节称之为响合成,是指已经完成制作的动画影像片段或者图像素材通过剪辑,提升视觉效果之后,再进行将有机的整合合并,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影片或是镜头。动画后期特效与输出的处理是一个动画企业经营尤为重要的环节,处理得当便会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数字化处理技术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6]。一般来说,在二维动画整体数字化制作过程中,划分为两部分的动画后期制作,分别是单镜头的特效处理和镜头之间的对接处理。对于单镜头的合成处理,一般通过设定分镜头,再对已经制作的图像、动画等元素开展分层的处理,最终实现镜头的组合,这个合成处理可以采用Flash软件进行图层的管理和控制时间轴来完成。而镜头之间的对接工作人员可以利用Premiere系统来完成,它可以实现镜头间的淡出与淡入以及片尾字幕的数字化效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相关的制作软件完成图像处理,展现动画的创意。动画只有通过后期的特效处理,将语言与动画影视作品全面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影片动画的形式。为了能够开展优秀的动画影视作品,动画企业应该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使得二维动画数字技术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二维动画的制作水平。

个人画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版画;版画发展;版画价值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24-02

一、版画的发展条件

世界上认可的最早的版画是源于我国隋唐时期,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附加在书上以帮助解释和传播文字故事用的。虽然版画最早出现在我们国家,但让它真正发展起来的却是在西方国家,因为版画能够得到发展是有条件的: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版画的发展。我国的封建末年时候由于闭关锁国,以至于使的先进的科技都没能引入我国,而版画的制作过程又不象其它的画种,它除了有人的思想之外,更多的是依赖于制作版质量的好坏以及制作机器的先进与否,这些都更能推动版画的长足发展,而西方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先进的优势,版画的发展很迅速,还新增了许多的版种。

2、版画形态的发生和发展受印版的材料和质地、纸张的质量及纹理、墨泽的好坏以及社会需求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的需求更决定它的发展,社会上需求哪个版种的画或哪种题材的画都可直接带动它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上需要哪种材质的量越大,哪种材质的版种肯定发展就越快,推广的就更快。版画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引入中国,也是由于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既能够大量印制广泛传播,又能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强有力地唤起当时的民众的精神需要。

3、版画审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仅仅物质上的生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便需要精神上的充实,所以人们在精神领域的这种迫切需求也使艺术空间得到了发展。当然版画也不例外,随着人们对待生活的观念以及对不同形态美感的体验和发现,加上内心审美意念的酝酿,版画也将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的审美视野之中。有了人们大众的需求,所以版画的发展及传播便得到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审美观的产生不仅仅是环境氛围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

4、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所以版画的种类也在不断地丰富起来综合版画,数字版画等给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各个种类也在不断的完善起来,由此看来,版画的发展前景应是一片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

二、版画的价值

(一)版画的收藏价值

版画的收藏价值不弱于其他艺术品,版画不被收藏界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版画的可复制性,许多人对其收藏价值有怀疑。目前,版画在市场上大致分为两种:原创版画和复制版画。复制版画卖的大部分是名气,原创版画更具收藏价值。原创版画的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包含着原创性与独创性。版画的制造工艺技术集画工、刻工、印工于一身,在板子上作画,在板子上刀刻,最后用手工拓印,每个步骤都是由画家亲手完成。在印制上,一般大概需要20个专色版套印,多的要达到50至60个专色版,对制造者的审美能力和技术水准要求很高。另外,版画的拓印并不是无限制的,版画的印刷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个信息一般标在作品左下角。

(二)版画的文化价值

因为版画画面效果是和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分不开的,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特性,才能发挥出工具及材料的表现力。版画所分的木板、石板、铜版、丝网等版种中,除木板中的水印部分属中国民族样式的延续,其他版种均从国外借鉴而来。传统水印版画使用水性植物颜料来表现画面,并在印制过程中使水性植物颜料的特性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与中国传统印刷、传统绘画的选材相吻合一样。这是受民族、时代、文化、环境、土壤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上的选择与运用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文化内涵的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选择。就像中医与西医、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那样,其形式的选择有本质的不同。

(三)版画的艺术价值

版画的实用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消退,但其艺术价值却不断凸显。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但机器则是无心的。版画是一种手工艺术,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这才是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艺作业也可以说成是心之作业。没有比手更神秘的机器存在,我们有必要思索手工制品的艺术价值。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工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逝去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三、关于版画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