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档案管理

银行档案管理

银行档案管理

银行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第二条___银行会计档案,是指各级___银行在财务、会计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___银行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原始凭证。

第三条___银行会计档案包括业务会计、储蓄会计、外汇会计和经费会计四种档案材料,统称___银行会计档案。

第四条各级___银行会计档案工作,由本级行档案部门统一管理,并接受上级行和本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各级行在各种会计业务活动中形成的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均属归档之列。有关财务计划、财务预决算管理和会计制度办法以及财会工作方面的请示、报告、批复等文件材料,列入文书档案管理的范围。

第六条保管期限

1.___银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管和定期保管两种,定期保管的会计档案又分为保管15年和5年两档。

2.因国家有关部门对外汇会计档案管理尚无规定,各级行外汇会计档案暂全部按人民币会计档案期限管理。

3.各级行可根据本行库房条件、利用需要等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但不能缩短。

4.对已兑付的公债、国库券(含国库券收文秘站 款凭证)、金融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的保管年限,按有关单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七条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

1.各级行形成会计档案的部门,应有专门人员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和移交归档工作。会计年度终了后,会计经办人员应将装订好的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移交给本部门立卷人员,由立卷人员负责以本(册)为单位填装会计档案盒(袋),并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分别进行排列

编号。

2.经过整理立卷的会计档案,由立卷人员分别对凭证、帐簿、报表逐盒(袋)填写案卷目录一式两份。一份留本部门备查,另一份随会计档案一同移交给本行档案部门保存。

3.会计档案案卷外型应整齐美观。各行可根据整齐、美观、适用的原则,选用盒式或袋式装具存放。

4.案卷封面和脊背一般应包括立卷部门、类别、册数、时间、保管期限和档号等项目,具体式样各行可自行设计。

5.会计经办人员对破损的凭证、帐簿、报表要进行修补。装订要规范、牢固整齐,装订时不得压字和掉页。

第八条使用计算机打印、套印的帐表凭证,其规格必须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其管理方法及保管期限与一般纸制会计档案同。

第九条磁记录的会计档案,是___银行会计档案的组成部分。各级行对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数据和资料而形成的软盘、硬盘等磁性材料,应按磁性材料的技术要求提供保管环境,妥为保管。其保管期限与归档方法与纸制会计档案同。

第十条会计档案立卷完成后,先在会计档案形成部门保管二年以便于查找利用。会计档案形成部门在保管会计档案期间,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保证会计档案的齐全、完整。

第十一条各类会计档案在其形成部门保管期满之后,由本部门立卷人员于次年三月底之前向本行档案部门移交。交接双方部门负责人和经手人均应在移交表上签字或盖章。

第十二条各级行档案部门对接收的各类会计档案,应进行分类、编目,以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

业务会计档案、储蓄会计档案、外汇会计档案和经费会计档案应分别编目保管。

第十三条各类会计档案均采用“形式——年度”分类法,即首先按会计档案的形成分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三大类,每一类中再按年度顺序进行分类。

第十四条档案部门在会计档案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对业务会计档案、储蓄会计档案、外汇会计档案、经费会计档案的实体进行排列编目,即在同一种会计档案内,先把会计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各自分开,再分别按照年度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以卷(册)为单位,分别按照流水顺

序编制混年度案卷号,并在案卷目录“卷号”一栏内填写相应的案卷号,使每一种会计档案均拥有按会计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分类的三个顺序号及相应的三本案卷目录。

第十五条会计档案排列编号不体现保管期限特征,如遇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可在相应案卷目录中加盖“销毁”戳记,并注明销毁日期。

第十六条各级___银行的会计档案,原则上由本级行档案部门集中保管。如果档案部门库房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个别数量多,利用率高的会计档案,如储蓄会计档案,也可在执行档案部门统一的管理与操作规定的前提下,由有关的业务部门代为保管。

第十七条各级行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创造必要的保管条件和良好的保管环境。档案部门应编制完整的案卷目录和其他检索工具,积极为财会和有关工作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本级行内部借阅会计档案应由借阅人填写借阅单,并经借阅部门负责人批准方可借阅。档案借阅单应注明借阅日期、借阅人、审批人、档案的种类、年代、期限和卷号、归还日期及档案部门经手人等基本项目,以分清责任,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公安部门、司法 部门和有关单位处理案件或特殊情况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持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正式介绍信,经行长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查阅、抄录、复制或拍照,但不得将原件借出。

第十九条各级行应建立会计档案的审查和保密制度,定期检查会计档案的保管情况,对破损或变质的会计档案,应及时修补、复制或做其他技术处理。

第二十条档案部门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保持原卷册的封装,如需拆封重新整理,则应会同财会部门立卷人员或经办人共同进行,并在案卷封皮适当位置(或设记录本)作拆封情况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被拆封会计档案的年度、种类、卷号、拆封原因和拆封时间。财会、档案部

门经手人应在拆封情况记录上签字。

第二十一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按照《中国人民___银行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凡经过系统整理,能够满足利用需求且便于保管的,可维持原状。

银行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在银行体系当中,档案管理体系较为繁琐复杂,涉及层次较广,并且存在很多的隐患。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管理制度仍然还在上升阶段,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未做出有效的工作成效。所以当下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要对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形成三步方针,简单来说就是分为分布式保管朝集中管理的走向,进而提高档案电子化进程,同时促进档案多元化发展。

二、档案管理工作在银行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银行档案的保存与实际档案应用时间不符,仍有较大差距。在有关制度的规定下,相关部门检查银行开户,转入,挂失等业务,银行有关部门应该永久存留相关数据。但是实际上来讲,相关机构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证,银行单方面保存这些数据,没有长期保存的意义。挂失业务和补发凭条,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一般的会计存留档,而且实际保存时间在十五年,和永久存留的规定不相符。在存款和开户工作中,对于这些工作的记录情况做好之后,应该跟随凭条,这一点也与永久存留的规定不相符。所以,为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善,某些银行管理者制定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行的工作方式,但是这样无疑增加了操作难度和保存难度。

三、加强档案管理对提高银行管理的具体作用

1.实现档案利用率的最大化

总的来讲,档案工作管理完善与否全部在于管理阶层对档案工作的足够重视,以及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培养。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的根本原因是要将档案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方便进行有关资料检索工作。

2.有利于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方案,其本质上就是对问题提出针对性思考,达到最终工作目的的措施。以我为主的档案记录原则,即存留档案应该以本人为基础进行工作的原则。这不单单是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并且是当下为档案工作的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针对性原则。其本着坚持国家对相关档案管理条例的认定时,增强系统化工作,建立良好的档案书写制度模板,严格规范工作环节,为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有序工作制度的方针。从目前工作现状来看,档案的缺失和重复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重要难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掌握文件档案的有效期规定,对现阶段工作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把近期要存档的档案提前进行整理,没有做出要求的先押后处理。不然就会造成工作结构混乱。第二,掌握档案内容,做出正确分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主题,区别不同档案,把类型相同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减少档案繁多带来的麻烦,提高档案利用率。第三,保证档案存留的完整。在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既要保证档案之间不会混乱,还要保证档案对完整性。尤其在存档工作之前,更是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相同主题的文件分到同一个档案当中去,文件不会丢失,从而使得档案具有高度的还原度,查阅的时候能够对档案内容一目了然,在整理好档案的同时,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给以后档案工作降低了难度。

3.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把银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无论是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都必须要经过这个阶段,银行才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岗位,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掌握关键的工作步骤要点,真正把工作内容落实到下面。当下档案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革:

(1)建立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中心有利于帮助银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对档案的整体性综合分类处理进行安排,确保档案的完整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率。

银行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现状

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主要包含了会计、事后监督和档案管理等部门:对于会计部门而言,主要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装订会计档案、办理有关会计档案的调阅及销毁工作以及将达到某一时限的会计档案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是接受会计部门移交的会计档案,并依据有关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事后监督部门,主要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由各分层行领导进行审批。

一、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自《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关银行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步地向规范化与完善性转变。

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发行会计以及基层国库会计资料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是采取中心支行货币金银部门,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事后监督,在中心监督完毕后,将有关资料返回至货币金银部门,实现其自行装订、归档、保管等有关档案管理的工作;二是县支行国库业务的会计凭证、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经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完毕后,有关的档案资料,需要定期返还至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来实施有关档案管理的归档、查询以及事后监督中心对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负责装订的管理办法。但是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对于基层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就造成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定期检查与修复工作,没有依照预定日期如期进行;二是对于档案中的磁介质等相关的资料,管理不规范,容易产生磁介质失去信息;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有关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对会计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有效地维护;四是对于一些保管期满的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与清理。五是磁介质管理,比如,个别行核算系统数据未做到双备份,对于个别行备份磁介质、光介质数据也没有实施异地的存放等管理模式。

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等情况,有关当前档案保管安全性方面,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以及检查等程序方面。首先,对于会计档案的查询,会计档案的查阅除应会计业务检查的要求恢复会计核算系统备份数据,以查看是否存在磁介质、光介质会计档案失效的情形外,均为纸介质的会计档案。基层人民银行能够实现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相关法规,严格的建立以及执行有关会计档案的登记、审批等制度,实现有关会计档案的查询工作的严格办理,其次,对于会计档案的复制,在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中,为保证会计档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妥善的保管,主要采取的是对邮政局传递的传真件形式的电报底稿进行复印保存的管理模式。再次,有关会计档案的销毁,基层人民银行的销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纸介质的档案。但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档案销毁管理工作的疏忽,对于一些诸如会计核算系统月终备份等磁介质的会计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5年制定、2006年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并为专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指导条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民银行实施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分散,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时,尽管一些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事后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与监督,尽管实施档案管理的部门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一些资料的条约也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有关资料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会计档案与全行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就会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使用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及弊端:一是会计档案入档不及时,存在档案遗失的风险;二是由于内部人员对于调阅档案不履行审批程序等问题,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归类以及登记存在失真、不完整等问题;三是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实施的是各部门分散化管理,这就给有关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监管带来了管理条件上的限制;四是调阅资料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登记与管理造成随意性大。上述有关会计档案存在影响会计档案安全性的问题,就很容易带来会计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的“四防”“四无”基本管理标准。

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与核算系统的升级没有实现同步化,结果就导致对于磁介质档案的调阅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磁介质会计档案是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生成的,那么在实施磁介质的调阅中,就需要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进行。但是核算管理应用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对于一些旧有的磁介质档案已经无法实现调阅,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使用

(二)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与司法执行存在矛盾,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风险

为防止会计档案在管理中造成的会计数据丢失或者泄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作出“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这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一有关会计档案数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行政司法管理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管之间存在冲突,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大、实施效度不充足等问题。比如对于司法部门执行有关公务时,就会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出具有关的会计档案凭证,基于上述分析,这样就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基层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职责不明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对于一些会计档案的管理难以实现专人的保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导致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与监督隐患。

(三)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有关会计档案监督不到位

在目前运作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中,全辖市、县两级行包括事后监督中心、业务核算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共9个部门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工作检查而言,会计档案属于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部分人民银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检查中,普遍存在只看登记簿的建立或档案的装订整理等,对于一些档案的入档是否及时以及档案的归类是否正确等问题,实施检查的比较少,结果就造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

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不明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涉及会计财务、国库会计、货币发行会计等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的规定较为明确,但未提及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2004年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事后监督产生的文档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由于上述制度、规程对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会出现真空和时紧时松现象,造成会计监管的分散保存、多头管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二是有关会计档案监督形成的资料归类不明确。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明确了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分别隶属会计序列和政工序列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力度、操作要求、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涉及监督形成的资料管理没有明确归属哪一类会计资料。

三、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建议

(一)严格会计档案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划分

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部门分散带来的问题,就应在制定与实施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依据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首先,为彻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职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硬件不配套等问题,建议逐步实施“集中监督,集中管理”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会计档案资料的异地保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由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辅助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不再将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进行返还。其次,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在关于会计档案制度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掌握基本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杜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再次,规范会计档案交接、归档操作,严格会计档案查阅手续,库房设施要满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指导基层人民银行还应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对本行的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地将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

(二)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大会计档案的检查力度

为切实的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日常管理,对于人民银行的基层管理,就应积极的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首先,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意见》强调了事后监督职能定位,这一管理弊端,应积极的将有关事后监督资料划归到会计资料的管理范畴中,并及时的对事后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监督资料保管期限进行及时的明确;其次,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应积极的从有关档案登记薄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以及入档的及时性等方面着手,对于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化的监督与管理,以实现会计档案保管的妥善以及存放的有序;再次,积极地对司法部门调阅会计档案审批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不仅要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还应对其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保密与安全意识进行有效地提升,以积极的确保会计档案的不泄密和信息的绝对安全;最后,为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就应加强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的就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信息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根本上确保人民银行的信息管理安全。

(三)尽快制定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会计档案管理职责

为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系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规范、操作性强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并切实贯彻实行。还应应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档案管理流通环节,还有利于立卷、归档、复制、查阅、移交等各环节的统一和规范。

切实加大会计档案检查力度,堵塞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会计档案的检查要像检要空白凭证一样进行实地盘查,从档案登记簿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入档及时全面性、簿实核对是否相符、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会计档案保管妥善,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针对磁介质会计档案的调阅可能受到特定应用环境的限制,可通过积极的改进磁介质、光介质等措施,以及强化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资料的调阅、备份等管理方式,实行双备份,异地保管,避免因会计档案的磁化、老化造成会计档案管理实效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晓芳.略论银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2010,(03).

[2]杜鸿,梁萍.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特点与思路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03).

[3]惠洪霞.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J].兰台内外,2010,(01).

[4]莫军,王瑞宁.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亟待加强[J].中国档案,2008,(03).

银行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未经行领导批准,档案借阅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档案的内容。

借阅“三密”文件和重要档案资料,经批准后一律在档案阅览室阅览,原则上不准复印,确因工作需要复印或摘抄有关内容的,须经主管行级领导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复印件阅办后收回档案室归档或销毁,摘抄内容必须抄录在保密本上。

档案库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因工作需要进入时,须经批准并做好登记手续。

发现档案丢失或被盗,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设法挽回损失。

储蓄安全防范制度

储蓄所对外营业时,必须三人以上临柜。储蓄人员必须高度警惕,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保卫制度,严防歹徒抢劫。

营业时间,柜台旁门和营业室后门要锁好,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室内。

储蓄所款包必须用运钞车接送,储蓄所必须配备保险柜。

每日营业终了,要将账、卡、重要空白凭证、有价票证锁入保险柜内。有价证券、业务公章、电击器材、公章随款包入库。当天款项先放入保险柜,待运钞车接款时,才准许将款从保检柜内拿出,打开旁门将款送上车。

非营业时间储蓄所内不准存入现金(包括个人)。

储蓄所的防范措施,必须符合分行制定的标准,栏杆、柜台要坚固结实,报警器、灭火器、联防警铃、自卫工具要装备齐全、放置有序、性能良好,防护用具、报警开关要伸手即得。

有条件的储蓄所要与附近单位建立治安联防,安装联防警铃。

出纳抽屉要离柜落锁,将个人名章及各种票卡锁入抽屉内。下班后,要关闭电源、火源,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查询查复管理制度

认真执行电子联行发生差错及查询查复的处理规定。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

坚持各负其责、各纠其错、分工合作、严密手续的处理原则。发送查询或查复须经账务部门主管人员签批,录入、复核无误后才能办理发送。

凡是收报、发报、小计、累计等技术问题,应由转发行和各收、发报行之间进行查询、查复;凡属原始凭证中的差错由汇出、汇入行查询、查复;收报行发现来账差错时,不作转发,应及时向发报行查询,重新划回发报行处理。

银行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以“为”求“位”,争取领导大力支持

争取领导重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几年来,银川市档案局领导班子一直以素质高、合作好、作风实享誉市直机关。切实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工作,以优异的业绩和有效的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2004年4月1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来到银川市档案局馆进行工作调研。他认真查看了整个馆库和局馆办公环境、设施设备情况,详细了解了档案利用及计算机管理情况,对档案工作者甘于清苦、默默奉献的精神表示赞赏。崔波书记说,档案局在2003年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这块牌子含金量很高,对你们的工作,我很满意。档案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在记录历史、保留历史,积累档案就是积累文化、积累文明。档案工作不是看一时一刻的成效。从表面看,档案工作离经济工作比较远,但你们紧紧配合中心工作,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就是成就。他强调,档案工作要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对现实工作的服务功能。市委会更加支持档案工作,使档案在大银川建设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确实解决县、区档案馆建设,更新保管设施,是银川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银川市年年部署,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2002年,时任银川市委分管档案工作副书记的刘小河两次来到市档案馆进行调研,对县区档案库建设、设施设备配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强调:档案安全问题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必须以“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心抓紧抓好,没有配备安全保管设施的档案馆要积极争取,抓紧配置。到2005年,建成了贺兰县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大楼。灵武市、兴庆区、西夏区、金风区档案馆也整体搬迁、改造。同时,市档案馆建设列入《银川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市档案馆建筑总面积8260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1290平方米,各级档案馆均增配了保管设施。

《档案法》走上讲台,行政执法力度加强

强化档案法制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2005年11月,在银川市党校处级干部研修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市档案局的同志走上讲台为领导干部讲述《档案法》、《宁夏档案条例》及我国档案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家普遍反映,增强了他们的档案法制观念,加深了他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从2002年起,市党校将《档案法》及档案工作的内容列人普法教学计划,银川市档案工作的知名度、社会关注度明显提高。此外,以《档案法》颁布日纪念活动、《宁夏档案条例》颁布、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等为契机,通过举办展览、上街咨询、散发宣传品等形式,加大了社会宣传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和《宁夏档案条例》的活动达上万人次,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档案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从2001年开始,银川市每年都会同人大、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市、区(市、县)档案局都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执法员队伍。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及时反馈检查意见,通报执法情况。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档案法》及配套法规的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多,档案保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全市档案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创新服务,真情回报社会

档案服务机制创新是激发档案事业活力的关键。银川市档案局馆注重弘扬创新精神,以“大档案”意识,创造“大服务”环境,把档案工作服务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真情回报社会。

2003年,围绕建设“大银川”的目标,市档案局馆积极转变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创办了《档案信息交流》,配合全市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充分利用馆藏,及时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2004年1月,在银川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由银川市档案局馆编写、银川市市长刘学军作序的《情系民众――银川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实录》和《城市足迹――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两本书,与会议代表见面,获得了好评。刘学军市长在序中说,市档案局馆将5年来政府为民所办的90件实事及实事项目建设成果和银川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成就作了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展示,使广大市民对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市民对大银川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应该感谢他们。

丰富馆藏档案资源,为服务积累物质基础。2004年清明节前夕,在“4.20”袭警案中英勇献身的巡警李海滨烈士的母亲来到市档案馆,老人在“4.20”展柜前睹物思亲。1999年4月20日,银川市发生了一场袭警爆炸案,4名年轻的公安干警壮烈牺牲。“4.20”袭警案告破后,市档案馆将烈士的遗物等与该案相关的材料收集进馆,并在展厅内布置了专门的陈列柜。

2001年银川市档案局积极争取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的重视和支持,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银川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市各级档案馆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市档案馆积极参与本地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并派专人收集、拍摄档案资料,进行全程服务。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银川、中国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银川清真小吃节、首届冰灯冰雕艺术节、香港美食博览会、重点工程建设、首届黄河生态旅游周、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中国光彩事业银川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演唱会、APEC循环经济会议、宁夏地震应急演习、地方知名人士、地方风土人情及其他方面反映各种不同事件、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料收集进馆,收集工作硕果累累。

“十五”期间,全市各类档案馆开放档案目录96.37万条,共接待查档利用者9466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17万卷(件、册),出版档案史料和编写内部资料共25种177.6万字。此外,市档案馆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光辉历程――银川市建党80周年图片展览”、“银川――60年图片展”、“政府为民办实事图片展”,并提供了大量丰富详实的档案资料,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紧跟时代,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几年来,银川市档案局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引进人才,使银川市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0年3月,市档案局投入15万元建立了局域网,并通过验收。2002年加大了计算机数据录入速度,对利用串较高的知青、招工、落实政策等专题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2003年,市档案局馆的局域网与市政府的政务网相联。2004年,努力抓好档案计算机管理,在机关办公自动化进程中开辟了档案工作现代化新领域,65%的市直部门配备了统一的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文档一体化管理。2005年年初,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等14家市级机关开展电子文件归档接收试点工作;出台了《银川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合作研制开发了“银川市文件档案多媒体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填补了全区档案科研工作的空白。到2005年年底,全市各级档案馆共添置交换机、微机、刻录机、扫描仪等信息化设备以台,7个综合档案馆和一个专门档案馆均开展了计算机管理及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了“银川市档案目录中心”,管理机读目录98.5万条,市档案馆实现了馆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