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事迹范文第1篇

他,我最敬爱的人,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他一生的贡献留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一生的作为在我们的心上划下了一道痕迹。他,我们中国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句话就是钱学森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所说的,当时的优厚待遇,他放弃了,为的是报答祖国!如果是我,会怎样呢?是和他那样?还是“卖国求荣”?也许是“卖国求荣”吧!

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与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他们倾诉思乡之情,谈论祖国的美好前程,这美好的气氛在他们身边弥漫着。“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此时的他,内心一阵波翻浪涌,愿望不断浮现在脑海中,忍受着这个煎熬不知多长了,只是,现在的他无法忍受了,最终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以为会得到他们的鼓励与赞同,只是降临的却是劝告,有人说:“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仙现在去搞研究,只怕有困难。”这无意地劝告在钱学森心底无非是一个伤痕,但钱学森知道,无论祖国是贫是富,他都应该回到祖国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面对劝告,应该放弃这个理念的他却坚定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钱学森爱研究,但他更爱自己的祖国,他一心想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只是,当他想回国时,却被美国的当事人阻扰了,他们始终不肯让钱学森回国,因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啊!这么好的人才,他们有怎么会放过?但种种的狂风暴雨并没有让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动摇过,他依然同以前那样,坚持着,默默地坚持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9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回到祖国怀抱的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一切都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鼓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一个脚印一个步伐地走向未来,为祖国做出贡献,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都应该向钱学森那样为祖国建设服务,不是吗?所以,请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服务吧!

钱学森事迹范文第2篇

钱学森爷爷是我国着名科学家,为祖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他1911年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着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爷爷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钱学森爷爷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钱学森爷爷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很不容易,而钱学森爷爷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种种艰辛,最后在总理的帮助下,才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是多么的感人啊!

1955年初冬,刚刚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爷爷,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他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这是多么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呀!”就这一句话,决定了他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爷爷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在酒泉发射场钱学森爷爷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他的指导下,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爷爷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一位美国将军说,钱学森爷爷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战斗力。

钱学森事迹范文第3篇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是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义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有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艰苦奋斗,持有远大抱复的决心和信心,当初由于国庆和工作条件不完全的具备“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突破一个有一个的节点,他怀着一定要研究出“两党一星”的决心和为祖国的争光的理想,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是原子弹,氢弹成功试爆卫星顺利升天。

钱学森事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巡回展;校园;教育活动

一、博物馆开展巡回展的重要性

“如果你不能去博物馆,让博物馆来找你。”博物馆是全人类的宝库,他们储藏着世界各民族的记忆、文化、梦想和希望。展览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非常便利的走进博物馆。为了突破参观博物馆的地域局限,很多博物馆常常采取“走出去,送上门”的办法,举办流动展览,巡回于农村、工厂、部队。在国外不少博物馆都极重视采用流动陈列的方式,有专门的流动展览汽车、船只,特别强调到偏远的农村、学校巡回展出。与此同时,博物馆为了保持活力也要主动通过巡回展这种形式拓展自己的公众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二、国内外博物馆巡展工作简介

很多博物馆都在不同领域有举办巡回展的优秀经验。国外有些博物馆已经建成“移动博物馆”――大货车载着博物馆的藏品和陈列,将博物馆主体的一小部分带到当地的学校或乡村小镇进行展示。

2011年10月,法国蓬皮杜中心推出“流动蓬皮杜”即流动博物馆,带着馆藏的一些现代艺术珍品踏上巡展之路,将展览推向小型城市,特别是文化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博物馆还建立了一列“火车上的博物馆”,用7年时间跑遍了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的南威尔士铁路沿线村镇。国内博物馆的巡回展中不能不提的项目就是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的“红岩魂”巡展。该巡回展自1988年开始,持续20余年,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2002-2004年秦俑博物馆组织“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与各地博物馆合作,让秦兵马俑走出博物馆大门,走向成都、贵阳等22个城市,让各地百姓在自己的家门口看展览。 2004年广州省文化厅创办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曾在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学校、部队、社区等地巡回展出。

三、博物馆开展校园巡回展的有效路径

国内外开展巡回展的单位众多,但效果却不尽相同。以下通过钱学森图书馆校园巡回展览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如何做好博物馆校园巡回展。

钱学森图书馆一直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为了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崇高品质。钱学森图书馆于2013――2015年连续三年在复旦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崇明中学等二十所高校和八所高中举办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并在展览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巡回展共覆盖大中学生和教师近50万人次,近6000名师生通过新媒体参与展览互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优化陈列展览――良好参观氛围 丰富展览内容

博物馆开展校园巡回展览首先要综合考虑布展成本,第二,内容要切实考虑到大中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把馆内展览简单压缩。

钱学森图书馆巡回展在大学和高中校园的图书馆或文化场馆举行。展览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拉网展架,保证布展2小时内完成,施工过程基本不影响场馆内学生的正常活动,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和良好的参观氛围。

展览内容贴近校园,以专题展示为主,分为“志存高远、成才有道”,“科学巨擘、航天元勋”,“赤子情怀、大师风范”以及“高山仰止、精神永存”四个部分。展出了包括钱学森的本科毕业证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水力学试卷等珍贵馆藏,加入了钱学森关于大学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并配合了多媒体等可看性强的展示手段。

2.开展教育活动――更多参与 分享资源

博物馆开展巡回展览不应仅仅局限于“走出去”,还应结合学校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分享资源。钱学森图书馆校园巡展除了基本展览以外还结合校园特点开展了巡讲、巡映、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

巡讲

邀请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上海航天921团队和原上海航天报总编游本凤等专家为巡展学校作了专题报告,讲述钱学森的生平故事,宣传钱学森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

巡映

配合展览在各巡展学校举行纪录片《仰望星空》和电影《钱学森》的放映会,从电影和纪录片两个角度展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征文

结合高中学生特点,钱学森图书馆还在巡展期间围绕钱学森生平事迹、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等主题举办了征文活动。巡展期间,钱学森图书馆陆续收到了八所高中的近百篇投稿,在巡回展总结大会上评选出优秀征文26篇,现已汇编成册――“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5年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巡展优秀征文。

3.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相结合――技术支持 扩大影响

博物馆开展巡回展能够很好的保持自身活力,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宣传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钱学森图书馆巡回展览受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新闻晨报》、《解放日报》、《青年报》、《新民晚报》、《浦东时报》等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各承办学校官网和很多网络媒体也对巡回展览进行了宣传。

除传统媒体外,钱学森图书馆首次利用微博、微信平台,推出“指尖上的展览――走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新媒体互动环节,实现后台与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实时互动,随时更新展览相关情况。并在现场开展扫描二维码领取巡回展纪念品的活动进行宣传,为新媒体平台尤其是开通不久的微信平台积累粉丝。这是钱馆在新媒体与专题展览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52.

[2](英)蒂莫西・阿姆布罗斯、克里斯平・佩恩.博物馆基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67.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352.

[4]蔡凡.博物馆巡回展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4.

钱学森事迹范文第5篇

近年来,本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技校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着重在使学生"想学、易学、乐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把思想教育融于物理教学之中,让学生想学1.利用物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一些我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如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针运用于远洋航海的国家,就是指南针的航海应用,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七下大西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讲牛顿定律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成书《考工记・轮人》记载“马力既竭, 犹能一取也”这是惯性的最早记载。《墨经》论述:"力形之所以奋也"说明早期人们就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这些都说明中华民族古代就有光辉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在课内外抓准时机,见缝插针的介绍我国由于近代的闭关锁国,造成近代科技的严重落后,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技校学习与将来的祖国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把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结合到物理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理想。例如,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美国政府阻挠,被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我国西部,一大批钱学森式的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和航天技术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惊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流露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培养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激励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而且激发了强烈的使命感,激励他们学好物理知识,力争有一技之长,将来更好地为建设祖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2.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坚毅的优良品质。

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物理学的定律、定理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出自实践的要求,并且与物理学家联系在一起,如牛顿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但课本上有关这方面的介绍很少,有的只有几句话。根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物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产生创新成果的过程与思路。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产生创新成果的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有血有肉",又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有关物理内容,吸取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运用等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易学

1.突破书本实验设计,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上的难点

以物理“振动与波”一节为例,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弹簧的振动,但本人发现该实验对简谐振动的图像不够直观,改为砂盘演示实验。观察砂盘演示实验时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振动图像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结果。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学生直接看出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的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这样对后面的"共振与波的传播"一节就很容易理解了。通过砂摆演示实验,理解了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使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学生能够领悟正弦(或余弦)曲线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理解和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

2.自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学习上的难点

以物理“右手螺旋定则的运用”一节为例,首先教会学生制作正、反两种绕线方式的线圈,在判断洛仑磁力的练习中作为学具,反复对照,自然突破了右手螺旋定则的理解与运用这一难点。

3.教会学生化难为易的解题思路

如对于物理中复杂的电路计算,可采取简化电路的方法,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了解决。简化电路的原则是根据题目提出的要求,取消被短路与开路的器件,保留通路的器件,从而简化出不同时刻的等效电路来,一开始看出来束手无策的复杂难题一下变得简单易解,解题自然是水到渠成,在解答复杂的物理题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三、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乐学

相关期刊更多

前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前沿科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学前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