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范文第1篇

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在不断增大投入,希望利用现有资源,抢滩市场;我们还看到,许多单位和个人在尽力彰显自我,希望面面俱到。可惜成者寥寥,败者无数,究竟市场竞争中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是在竞争什么?资金实力?人才储备?渠道建设?还是竞争差异化?实效化?可操控化?不妨一起探讨一刻。

创造具有市场“领先性”的核心竞争力

在了解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前?首先一起探究一下,竞争对手是如何辨析的。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员工,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是在你对面公司内同职位的工作人员,你做的好与坏,都在和他进行直接比较。做的好,那么他所在公司等同部门工作的效率就不如你所在公司;做的差,那就正好相反。

如果你是一家搞电子技术的公司,那你的竞争对手就是可怕的国际巨型公司,因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子科技,而电子科技正是那些大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你要谋求自我的生存空间,所产出的电子科技产品,是直接与他们进行市场竞争的。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发现,竞争对手的定义竟不是我们一贯理解中的对象,它不再具体指向某一点,而发散成为无数个可能性。但是可以清晰的看出,这无数个可能性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核心竞争实力。

那么,企业该如何介定自身核心竞争力呢?同样,跳出自我视线,以另类角度检索核心竞争“真空”点。

举一个例子:

丰田汽车,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最初,丰田却是一家日本著名的纺织机械厂,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它这段历史。到1933年, 丰田的第一辆汽车“AA”才面世。我们不需要去说丰田的发展史,在这里,我们一同去关注丰田的品牌加速。

在1997年之前,丰田同目前许多企业一样,在行业中处于对领先同行追逐的行列,追逐是没有发展的,丰田仔细阅读了市场,并检索自身,重新寻找自我的核心竞争点。不久,丰田率先生产出“混合式”汽车,这款车结合了内燃引擎和电力驱动,领先于市场将节油特点发挥,汽车更节油,更环保的概念被首次推向市场。这成功的转变核心竞争力成就了丰田一跃而成为世界领先汽车品牌。

通过丰田,我们看到,将追随型核心竞争力通过科学的调整,转变为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品牌提升与市场扩张有多么大的力量。我们许多的企业其实不乏优秀的独特核心竞争潜力,但是却从未去科学的探究过,使的市场近在眼前,却疲于奔命。

创造具有市场“逆反性”的核心竞争力

逆反性,并不是说我们要让企业在进行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是做同市场相违背的事;也不是说要让我们的企业故作姿态,哗众取宠。相反,是要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中,同其他竞争对手做核心竞争力的区别化。

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头疼与产品与推广中同质化情况的严重,但却始终寻找不到同竞争对手有效的差异化,只能任同质化现象不断重复,希望通过自身不断更新与对手相同的技术去硬性领先于市场,劳心费力,效果微弱。

那么,逆反性是怎样寻找并应用的呢?继续看例子,还是关于汽车:

克莱斯勒,一个名满全球的品牌,一个实力强大的企业,但在最初,它也是从小开始行路的。

克莱斯勒的核心价值,用他们营销副总裁的话说,是“浪漫与善于表现”。精辟的一句话,它包容了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克莱斯勒所有的产品特征。

我们只需轻动脑子,就能记忆起许多汽车产品在面世后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是什么——动力、油耗、科技、空间、环保等等。消费群好象也习惯了汽车厂商的推广模式,在选择过程中,对目标价位的车型不断重复了解不同汽车间同质化的核心竞争点中那些微弱的区别。

克莱斯勒却从未这样做。从爵士乐时期走来的克莱斯勒一直带着那一身幽雅的蓝调特征,因此克莱斯勒让人能醒目观察到它身上具有的古典气息和浓郁的美国文化风情。克莱斯勒在所有厂商都在努力向市场彰显他们先进性与科技含量时,轻易的提醒了市场,克莱斯勒百年来怀旧风情的浪漫。人们不会因为克莱斯勒这样做就认为它的汽车性能不好,相反,人们通过每一款克莱斯勒经典的设计去了解并相信克莱斯勒品牌的实力,并且因为克莱斯勒所坚持的核心竞争力,给了人们更宽广的选择空间,轻易达成克莱斯勒不朽的市场传奇。

我们看到,克莱斯勒正是良好的把握了市场的脉搏,用同竞争对手相逆反的态度去改变了市场竞争的局面,为自己赢得了更为宽广的竞争空间。

创造具有“精简性”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许多的企业都在努力赋予自身更为精彩的内涵,努力让自己的产品聚合更多的领先资讯,尤其当“宝洁”模式被广大营销人视为营销读物后,铺天盖地的倡导被应用到了诸多产品身上。

一台电视机,包含了看、听、通信、科技、文化、环保、趣味等等内在;一款服装包含了外观、内在、人性、关怀、珍贵等等铺垫。环顾我们身边的广告信息和产品,哪一类产品脱离了这诸多的表达?恐怕少之又少。企业迫不及待的希望让自己的产品具有最广泛的群体特点,希望最广大的消费群选择自己的产品,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当这一系列推广成为了困顿市场和疲累企业的腰带时,就应该想想该如何从手中寻找到更为锋利的市场“手术刀”了。

诺基亚,看到这三个字,人们头脑中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手机”。多么容易理解的内在?诺基亚从没告诉你,它多么多么环保,多么多么有文化,多么多么注重同竞争对手型上的区别。没有,诺基亚只是在向市场传递同一个声音,“诺基亚只与通信和手机科技有关”。

“只与通信和手机科技有关”,这一核心竞争点为诺基亚带来的是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以及欧洲一半的市场占有率。仅此一项说明就足够另我们的企业反思了。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确实需要每一款所需求的产品都拥有更为强大的功能。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种功能的强大是否会影响到你对需求的选择。这就和“西瓜和芝麻”的故事一样,当人们真正产生购买需求时,往往更看重的是,所需要产品的主用途是否够强大,而并不会在乎副属功能是否够强大。

手机是用来打电话的,如果人们需要只发短信而不用手机通话,那么他们会选择一款数码通信产品,当然,说不定这是一款有市场希望的产品。

诺基亚通过对核心竞争点的精简化,并将这核心竞争力直接展示在市场面前,使得诺基亚等同与高品质,这就对市场产生了高信任启发。因此,诺基亚的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自然从纷扰复杂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核心竞争力范文第2篇

先后在多家跨国企业任公共关系与传播部负责人。2005年10月,杨美虹开始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传播总监,成为大众汽车第一位中国本土的职业公关经理人。

我在2005年加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时,发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参与了多个公益机构的项目赞助,但尚没有一个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这让我陷入了思考并开始探寻适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项针对全球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表明,在250个居世界领导地位的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平台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随之上升。从多家专业学术机构的成立,多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保护报告,主流媒体的积极参与以及各个企业社会责任奖项的设立就可略见一斑。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企业喊出的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众多企业切实履行的社会实践。

那么,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中,继而逐步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及运营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呢?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进行仔细的调研,确定能够促进企业业务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并在业务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供应商链、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内的各个环节中实施。让我们一起分享两个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并取得成功的案例。

10年前,德国沃尔夫斯堡、吉夫霍恩以及赫尔莫斯特的周边地区一直都受到高失业率的困扰。1999年,作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沃尔夫斯堡市委员会的桥梁,Wolfsburg AG成立。由此开始长期开展Auto Vision项目。Auto Vision 项目希望能够长期降低该地区的失业率,发展新的商业机会,支持面向未来的结构性变化,最终全面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项目开展多年来,该地区的失业率从1997年的17.2%下降到2004年的8.2%,为社会安全系统创造了23,000个新的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大众汽车公司直接提供的7350个职位。该项目的实施,说明了大众汽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为推动和改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业等所做出的努力,并最终成为使企业从中受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的实际案例。

核心竞争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核心竞争力 内涵 要素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挑战、技术的爆炸和知识全球化的态势,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高校转变传统办学的方式,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高校改革转型的关键点,也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关键。高校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识别和培养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认识竞争要素,培养并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在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其各项资源基础之上的,而高校的资源是指高校所拥有的所有则可以用来提高高校竞争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学科资源,等等。它们既是一个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又是形成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以这些资源为基础,通过有效整合利用,形成高校的特色力、管理力、学习力、创新力及文化力五大核心能力,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等核心功能的发挥。

首先,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不仅仅指高校的基础资源,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基础资源之上通过整合资源后产生的核心能力体系;其次,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以这些资源为基础,通过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学科资源等资源的优势,发挥高校的竞争优势;再次,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带来的价值是隐性的,是一种长期的、综合的、全面的价值,这种价值的目的是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取得学校和社会的双赢;最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要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保持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为: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取得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和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二、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高校核心竞争力主要由高校的特色力、管理力、学习力等要素构成,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构成部分,是一个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力求发展的基础。高校应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行业特色或学科优势,加强建设特色专业学科,提高科研能力,建立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高校的特色专业为核心通过产生和整合更具有竞争价值的知识来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水平。高校的管理体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系统,高校的管理能力指高校管理者组织、协调学校各项事务的能力,它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及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管理力所具有的协调、组织的作用是高校实现高效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是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和规范,以此作为大学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高校的学习力是高校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采取认知、传递、整合等行动的能力。学习力具有很高的独特性,能将学校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和学校内部的特色相结合。将二者整合后的成果转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增强教学的价值和功效,提升学校的可持续核心竞争力。高校要保持自身持续的竞争力,创新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必须具备创新的知识平台和信息平台促使知识不断扩展、延伸;必须加强高校成员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促使其拥有创新力并在变革中增长。高校要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就必须不断在高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知识及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拥有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高校在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内涵,因为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大学和个人自我价值、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在高校独特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经过高校不断努力实践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及传统习惯的总和。它是高校经过外部影响及历史沉淀而逐步形成的,凝聚在校园精神、校园文化、行为习惯、管理风格、教风和学风之中的特质。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体系中,文化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能为其它核心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文化氛围,有助于学习力的形成和提高。学习力是创新力提高的基础,没有很强的学习力就无法吸收利用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就无法创新。创新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没有创新就难以保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管理力是“剂”,使其它能力有机结合,并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各就各位、各尽其能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特色力是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由其它核心能力共同作用形成。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文化力形成的土壤里发展,以学习力为基础,将创新力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管理力对各要素进行协调整合,最终外显为高校的特色力,从而形成领先优势,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校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促进高校的不断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现代意义的高校在中国出现已逾百年,人类社会也已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走进新的历史时代。然而,我们的高校在自身内涵的建设上却似乎与现代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现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恐怕是当今中国高校更深层的忧患,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现代气质和人文精神的学生、人才和公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认清发展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性和长期性,才能使我们的高校在各种压力面前认清自己,才能在逐步认识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继青,邓薇.大学个性与大学核心竞争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核心竞争力范文第4篇

   (二)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触知的、暗含的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因此,要真正做到理性的开发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意到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构造关系。    西方学者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尔森的最新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和更广泛角度来考察核心能力的组合原因。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它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社会资本则显示出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暗含了企业应在特定情形下寻求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大要素。  

也有人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笔者在总结了众多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该把声誉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对于生产复杂产品以致于买者或投资者一时无法判定质量如汽车、房地产以及买者靠承诺购买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营销网络。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6、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特殊组织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队伍。由于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7、研究开发能力。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能力可由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及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指标来表示。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制造技术或专利技术从而获得长期利润的源泉。        8、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不同企业由于在某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其他方面比较薄弱,但整体竞争力较强,表现出强烈的企业竞争力特色。这也正好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特有的和不易模仿的。   (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根据1999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46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调查评价,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竞争力、生产率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均排在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而能力竞争力排在第31位,资源竞争力排在第39位,企业文化竞争力居于一般水平,而在政府影响因素上的竞争力则处于第42位。这一切可看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成员,面对入世的挑战,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企业怎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可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 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其次,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核心竞争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

 

近年来,受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生产资料高成本的影响,国内制造企业深切感受到行业进入调整期的现实,加上经济增长放缓和外国产品的竞争,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论文大全。因此如何在当前的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谋求竞争优势,成为制造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剖析和诊断,对制造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长期的发展,对于制造制造企业自身和国家,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要素,或者说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综合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资源。资源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里的基础。企业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非物质性资源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性资源包括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存货、流动资金等流动资产。非物质性资源包括商誉、品牌、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也包括原材料、产品等上下游关系及政府关系。没有企业资源作为支撑,核心竞争力很难建立起来。

2、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能力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的隐性和显性技术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笼统地说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将原材料等输入转换成顾客满意的产品输出的技术转换系统。技术能力从重要程度上可分为核心技术和一般配套技术。核心技术是指实现顾客价值的关键技术,所以一些人往往把核心技术等同于核心竞争力;一般配套技术则指支撑核心技术实现的辅助技术。

3、企业制度。论文大全。企业制度制度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规范下进行的。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制度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制度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4、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企业的本质是资源、能力和制度的有机结合,以创造顾客价值的组织形式。使各种资源相协调,各种能力相配备,各种制度相兼容,这之间起纽带作用的就是管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能力,要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企业文件的整合等具体环节上表现出来,才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构成核心竞争力要素。企业计划决策、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和管理激励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展开,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充分调动利用各种资源和能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企业文化是在不确定环境的情况下对管理制度的替代。企业文化从层次上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层。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等。制度文化主要是为实现精神文化所倡导的内容,而在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所做的制度性规定。行为文化则主要涉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具体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实质上都是如何落实、实现精神文化,受精神文化支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在管理中越是利用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则这种管理的成效也就越大”。同样,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中。企业文化也发挥着重要的源动力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依次经过获取要素、创新、管理整合和拓展四个步骤才能最终形成。

1、获取要素。第一、内部培育。内部培育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力量开发形成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根据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演化法和孵化法。第二、市场采购。市场采购是企业从市场上一次性购买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向外部市场购买所需的要素能力,包括购买专利权、特许经营权、雇佣有特殊专长的人才、交钥匙设备等等。第三、企业并购。当某种知识或要素不容易获取并包含在另外一个企业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中时,企业并购对于获取知识或要素就是适宜的途径。并购优势之一在于它的快捷性;优势之二是它的排他性。当然,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能需收购一些用处不大的资产和人员。第四、公司合作。当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专长而又互补的知识和要素时。它们可以通过合资企业、产权互换、联营或战略联盟等方式来互相学习。通过合作中企业双方知识要素的交流、促进、获取对方的某些技能,然后与内部技能整合,就有可能建立一项单个企业都不可能或难以建立起来的竞争力。

2、创新。企业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价值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是各种创新机制有机结合的全面创新体系。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的全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形成机制。一、观念创新。在面临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必须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企业思想和观念,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二、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根据时常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计算机的芯片平均每两周就有一次技术更新。如果企业不重视自己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失去优势。四、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全部活动的成果。产品创新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动力和必然要求。五、市场创新。一是可以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原有市场上进行渗透性创新;二是可以通过寻求新的市场细分,重新给企业产品定位,寻求新的买主和市场,进行开发型市场创新。六、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

3、管理整合。管理整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内整合,整合内部现有的资源,能力,技能,技术知识以及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以形成统一对外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内外整合,在企业明确既定战略所需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又不足以形成所需核心竞争力时,企业就需借助外力,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引入外部的能力。管理整合,实质上表现为通过管理的介入,增强要素能力间及其支撑设施间的协同性。总体而言,管理整合的结果是在企业内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得到不断培育和积累的自身组织协调机制。

4、拓展。论文大全。拓展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核心竞争力应用在最终产品或市场的开发上。 通用公司除了自己生产部分汽车以外,还将公司长期培育出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强大的销售能力等应用在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开发中间产品。三是发展和更新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固化的能力,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可演化成一般的能力而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因而企业必须时时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变,并不断推进,丰富,直至更新。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建立联系和实现组合,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强调企业家作用的保障体系作用下,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机体系,主要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要素的获取和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不断创新、整合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