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管理

基层管理

基层管理

基层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施工现场;管理;效益;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2-002-02

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营造生产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前方的作业场所――工地,又包括生产后方各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其中,施工现场的基层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所谓施工现场的基层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要素,如人、机、料、环境资源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各种管理职能,来保证现场预定的目标。企业管理中许多问题都是从现场反映出来的。作为建筑企业最基层的基础工――施工现场管理,它一方面是维持现场秩序和保证文明施工的文明管理;另一方面,他要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生产管理首要任务。

1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大跨度、复杂性的建筑愈来愈多。在建筑施工中,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的日新月异,对建筑工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要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高低是建筑企业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体现。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励,用户在招标时,不仅审查施工的资质条件,还考察施工现场的形象问题。例如某项目在去年分别通过了“省级文明工地”和“扬子杯”。这在无形中为该项目部增加了很大的竞争力。

2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并优化配置,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并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目的。施工现场管理任务,决定了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即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它不仅包括现场施工的组织管理工作,而且包括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施工现场的落实和贯彻。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多样化,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掌握,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例如近几年增加“农民工业余学校”和“工会台帐”。

3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3.1效益型原则。效益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效益如同水份,而企业如同树木,一旦没有水份,树木就变得萎靡不振,树上的一切:叶子及动物也就不存在。公司的效益不好,伴之而来的便是“人去楼空”,久之,企业难以生存。

施工单位的基层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必须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要克服只抓施工形象进度,片面地强调提高生产效率而不顾质量和成本的单纯生产观点。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做到少投入、多生产,做到标准化、定型化,做到环保节约,达到多次循环使用。这是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方法。有很多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场管理不善造成的。在有施工现场脚手架扣件随地乱放,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有的则是大量的模板钢埋入土中,现场物品丢失。还有的则损坏、浪费等。一个工程下来就损失10~20%。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施工现场管理的潜力是很大的,所谓向管理要效益,首先向施工现场的基层要效益。

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都要通过基层管理才能实现。如果现场管理混乱就难以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益。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一致性,是成正比关系的。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经济效益的上升刺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又会促进管理水平的进步。在施工现场,只有狠抓基层管理的标准化,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强的活力,无限的发展空间。

3.2科学性原则。施工现场是一个人员比较集中,文化、素质、教育极不平衡的地方。一些老施工人员没有太高的理论知识,多半工作是凭积累多年的经验,难免会出现在工作上的失误。有些工人,特别是在农民施工队伍中,对施工中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还不理解,不清楚。如戴安全帽的问题,他们总认为是个人问题,这就需要对基层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再学习和再教育。

施工现场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有很多常规工作可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各种材料的利用是否经济、有效、施工现场布置是否合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工人的安全问题是否得到保证等。这些问题都涉及规范化管理论和方法。我们要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加强工人多方面教育,加强培训,科学化管理,定岗定位定制度与效益挂钩。总之,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按科学规律办事,一个施工单位如若没有正确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指导,可想而知,它将不复存在。

3.3规范化原则。施工现场必须施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施工,现场施工是由许多人共同进行的协作劳动,又是多工种,多单位的立体交叉作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协调地进行施工作业,劳动者必须服从施工的统一指挥,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流程、作业方法、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办事,如若不然,不仅不能完成施工任务,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只有坚持规范化管理,才能有利培养工人们的大生产工作习惯,才能有利于提高现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才能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3.4服务性原则。现场管理的服务性是指企业管理的领导机构各职能科室为施工现场服务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管理部门要明确“现场第一”。到现场去,了解现场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采取有效的对策,稳定和改善现场的施工秩序,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项基本原则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经济效益以科学性原则、规范化原则、服务性原则为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促进了其它三项原则的顺利实施。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注意到建筑产品本身的特点:在空间的固定性、建筑产品的多样化、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性。另外,由于建筑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生产的地区性、建筑产品生产的露天作业多、建筑产品的高空作业多,以及协调单位多。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除了要研究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外,还应考虑施工现场管理本身的一些特点。例如:施工现场管理的系统性、群众性、开放性、动态性等。只要掌握施工现场特点,才能充分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并为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基层管理范文第2篇

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因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多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很少集中在单一职能领域,既有日常管理,又有安全防事故等管理;既有中队事务管理,又有大队事务管理。因此,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常涉及决策、组织、监督和执行等职能。二是行政管理的对象不仅有物,而且有人,而人在现实中不是服从较简单的理性规律,而是大量掺杂了感情性、人际性等非理性因素。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多因性导致了它的综合性。行政管理工作包罗有众多因素,使它很难有惟一最佳解释,对此时期、此单位、此决策有效的措施,对彼时期、彼单位、彼决策不一定有效,因而必须因地、因时、因情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既要使用定量手段,也要进行定性分析。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案例学习在减少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失误中的特殊意义。

二、案例在减少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失误中的功能分析

案例是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是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理论融于现实的浓缩典范。通过对案例的仔细考察和对比研究,有助于基层行政管理干部把握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失误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的关键因素,提升管理水平,在进行令人迷惑和具有挑战性的行政管理决策时,减少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失误。

(一)案例学习有助于未来的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干部减少管理失误

1.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

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在经过为期六个月的部队条令条例、军人基本素养等内容的集训后,就被充实到基层消防部队担任基层管理者。他们没有部队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很难有作出基层部队管理决策的机会和经验,一旦走上实际的部队基层工作岗位,这将是他们的一大薄弱环节。案例的学习与分析,正好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的干部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特定案例,把他们置身于管理的现实情境中,要求他们根据案例提供的事实,通过对诸多方面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这种案例的学习,能较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加深对理论知识、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未来的基层部队管理者(消防院校学员、入警大学生)来说,他们呆在学校,相对缺少实际知识。虽然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却不了解实际基层干部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是怎样想、怎样干的,不知道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方法如何运用于实践。理论来自实践,案例虽不能说等同于实践,但是,它与教材相比,更接近实际。它将现实的行政管理问题及其具体的运作过程如实地再现出来,要求案例分析者运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解剖、总结其经验,发现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往往能较好地使基层管理干部举一反三,加深对理论知识、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如果消防院校教学、入警培训教学过程中只讲理论,不结合实际,那么消防院校学员、入警大学生不仅学起来感觉乏味,而且其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而引入案例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教学而言,案例方法是经验学习的工具和方法。案例方法能将学员置身于复杂的现实工作环境中,使其体验到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复杂性;提高学员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的能力;使学员通过对行政管理现实素材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已有的行政管理理论;使学员积极介入或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的互动中开发了学员多方面的潜能。总之,借助于案例的教学,能全面提高未来的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干部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案例学习有助于现任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干部减少管理失误

1.加强警示作用,增强全局意识

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案例就像一面镜子,它通过重现和反映已经发生过的行政管理现象和事实,为基层干部提供一个参照物,对成功的、正面的人和事可以借鉴学习,对失败的、负面的人和事要从中吸取教训,时刻警醒。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通过严格自律,就能做到减少失误尤其是类似的失误。如将“警示教育”的素材编写成案例,让基层管理干部对其进行学习,可以发挥重要的警示作用。通过案例的学习,还有助于基层行政干部了解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全貌。在实际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由于分工的缘故,基层干部的管理范围和眼光往往局限在本部门或本业务范围内,容易造成部门利益观念和眼光狭小的局限性。而通过行政管理案例的学习,基层干部可了解其他业务或部门的开展运行情况,增强对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整体感和全局意识。与此同时,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自觉运用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法还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进行政管理工作。

2.拓宽交流,更新实践知识

对于现任消防部队基层干部来说,虽然他们已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但往往局限于已有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需要进行全国消防部队之间的交流与切磋。通过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管理情景,案例能为基层干部提供一个共同的关注点,一个取长补短、互相启发的机会。尤其对于干部培训来说,不同总队的基层干部聚集在一起,就同一问题进行交流辩论,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提供一个失败型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案例,再现整个失败的管理实践过程,要求基层干部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总结其深刻的教训,这类案例不仅可以使基层干部可以从中得到许多警示和启发,而且可以扩大和更新自己的实践知识,从而开拓视野,有利于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减少管理的失误。

基层管理范文第3篇

    1.1内部问题

    基层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机构设置臃肿;第二,人员超编;第三,岗位混乱。首先,基层医院的机构设置盲目求全,盲目地向大医院看齐,似乎是将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了最前沿。然而,这却是基层医院致命的缺点,因为医院机构设置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必须首先明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强项,进而设立机构。其次,人员超编问题严重。许多乡镇医院的医生常常处于休假状态,因为周围医疗需求有限,医院对自身所服务的群体没有合理的定位,因而导致了大量人员闲置的情况发生,严重浪费资源。最后,基层医院岗位编制混乱。有些乡镇医院的分支机构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员,然而却要负责各项事务,医生囊括了一切职能,运行起来像一个小型私人诊所,不仅导致服务水平有限,而且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效益。

    1.2国家拨款较少

    基层医院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国家拨款较少,严重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基层医院由于资金问题往往不能吸引比较好的医生来本医院工作,为医院添置硬件设施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加之基层医院所面对的群体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及患者固有的迷信大医院的特点,导致基层医院的发展受到限制。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使得医院难以作出比较好的改进和提高。

    1.3医疗质量问题

    基层医院的医疗质量较差,服务意识不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医生本身的医疗水平的限制,由于基层医院自身资金的问题,给予医生的待遇有限,加之医生的发展机会比较少,所以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医生前来工作,这就使得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经验大于知识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某些不常见的病症,往往不能给予较好的医疗服务;第二是医院的硬件设施以及服务意识的问题,医院本身的发展必然受到其硬件设施水平的影响,没有较好的硬件设施,许多患者的需求无法满足,必然不能使医院的效益得到较好的提高,从而使得医院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从没有效益到没有好的服务,从没有好的服务又加剧了医院效益较差的实际情况。

    1.4医药费、医德以及医疗纠纷问题

    基层医院如何收费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收费低了没有发展资金,收费高了没人来就医。这使得基层医院很难给自己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加之医院医疗人员素质的限制,使得基层医院的医德问题很受人质疑,医疗纠纷也比较多。这些不好的因素一经传播和渲染,必然导致基层医院的实际困难更加严重。

    2基层医院管理的解决之道

    2.1转变运营之道

    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就必须明确基层医院服务群体的性质。首先要对基层医院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如基层医院资金问题、人员问题、效益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还是在于管理。必须从以前盲目混乱的运营之中解脱出来,以绩效为目标重新配置医院现有的资源,改变运营方式,才能使得医院有所发展。

    2.2加强内部管理

    信誉管理也是基层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只有从内部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作风管理、对医务人员的服务管理、对自身收费医疗等项目的管理,才能有效解决医德问题和医疗纠纷问题。使得医院周围的人群对医院有一个好的口碑,从而使得医院有所发展。

    2.3建立管理队伍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基层医院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基层医院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管理工作,不能认识到基层管理队伍在基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落后陈旧,不能适应新环境对自身的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医院在对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益的划分上不够明确,管理人员的待遇较差。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就要从管理人员的观念入手,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在领导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完善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首先,要建立选人、育人、用人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使得管理人员不至于断层,具有继启性,使得医院的管理能够有效延续和提高;其次是改变管理人员的选拔机制,够激励管理人员,需要从人才选拔机制上入手,以医院的绩效为导向,建立管理人员选拔机制;最后,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建立学习型的管理队伍,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为提高医院的绩效做出贡献。

基层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队 基层 财务管理

基层连队是我军战斗力的基础,搞好连队财务管理对于提高我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搞好基层连队财务管理有利于保证基层连队干部、战士生活稳定,有利于贯彻落

实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完成保障任务。

一、基层财务管理的特点

基层财务是基层单位对经费、物资实施管理与核算的经济管理活动及其体现的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基层财务的保障范围限于军队财务保障系统的最低层组织单位,主要包括基层连队和舰艇、飞行大队及其相当的基层单位,还包括食堂、建制旅团(含独立营)生活服务中心以及军以下非经营性质的招待所。

基层连队财务是我军财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我军基层连队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预算性质的财务。基层连队财务除了具有一般财务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四:

一是综合性。连队的财务管理既没有建制的财务机构,也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只是由司务长对本连队的财务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伙食费、农副业生产管理等,是生财、聚财与用财“三位一体”,综合性很强。

二是民主性。基层连队的经费大多和广大基层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相关,敏感性很强,民主管理有利于维护广大基层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提高连队经费的使用效益。其主要表现是连队的军人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经济民主组这三个群众性组织在基层连队经费开支、使用中所起的民主监督作用,并且连队实行经费开,要公开账目,按月公布经费收支情况。

三是简便性。为有利于平战转换,基层连队的财务主要是为广大的干部、战士提供面对面的财务保障。连队的经费开支大多是现金,结算方式简单,涉及科目较少,财务报表简单,种类也少。

四是直接性。基层连队的开支主要是小额的零星现金开支,其结算对象也基本上是个人,所以经费的开支主要是现金直接支出。

二、当前基层连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基层财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军队基层财务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在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立足“吃皇粮,不经商”,较好地保障了部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基层生活设施日渐配套,农副业生产稳步发展,官兵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对稳定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基层主管理财能力弱,官兵依法理财意识淡薄

新的《基层建设纲要》和《后勤管理条例》已经颁布了好几年,但有的单位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基层建设纲要》和《后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一是部分基层主官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二是基层官兵往往认为自己只要搞好训练,保证政治合格就行了,财务管理是干部的事,自己无权过问,也懒于过问。

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彻底,财务正规化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经费开支缺乏周密计划。二是现金管理不严格,现金管理堪忧。按照规定,连队库存现金的限额按供应实力保持3-5天的菜、柴金,可有的单位库存现金数额多达数千元,很难保证不花过头钱。有的单位为照顾干部特殊情况,用感情代替制度,未经批准擅自将公款借给个人,公款私用;有的单位在购买大宗物品时,不是按规定进行银行转账,而是直接使用现金,为个人捞取好处打开方便之门。三是实物验收制度流于形式。 四是公杂费、给养器材费、俱乐部活动费(以下简称“三费”)超支严重。五是经济民主制度坚持得不够。 六是连队农副业生产比较混乱,有的连队效益较差,不能正确处理效益与自给的关系,片面追求数量,搞形式主义。七是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缺乏应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司务长工作的积极性。

3.基层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现在基层单位的司务长大部分由各个军区司训大队毕业的学员担任,还有一部分由士官担任。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时间较短(学习一年,实习一年),理财能力不强。有些单位司务长缺乏财务管理系统知识和专业素质,不能很好地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有些司务长不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政策法规、财经纪律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力,对不合理及违反规定的开支不敢抵制。有些司务长不安心基层财务工作,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基层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规意识不强,思想不重视,缺乏“主人翁、当家人”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此影响,部分官兵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我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受到了严峻挑战。

2.标准经费偏低,与实际需要有差距

今年元月份,党中央、中央军委从搞好伙食保障,增强官兵体质出发,提高了伙食费的标准,各类区平均增幅达到了20%,基层伙食大为改善。相比这下,基层连队公杂费、给养器材费和俱乐部活动费标准则明显偏低,按照现行标准,一个100人左右的连队一个月“三费”标准只有500元左右。目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有了明显提高和变化,基层连队都配备了vcd、卡拉ok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俱乐部都挂有各式各样高档精制的标准制度和工作制度广告牌,出版报也不再只是几支彩色粉笔能应付得了的,总要有一些现代化的装饰材料和宣传用品。

3.现行基层财务人员管理培训体制不健全

司务长作为连队的“后勤部长”,在连队后勤全面建设和发展上,只能作为“列席支委”参与连队支委会会议。权利义务不对等,难以发挥参与决策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的司务长管理体制存在着弊端。一方面,司务长行政管理隶属于所在单位,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由单位领导说了算,这样,让司务长产生“理财一任,造福领导”的想法,在后勤法规和领导指令面前,往往迫于领导压力而按指令行事;另一方面,司务长的业务管理又从属于机关后勤部门,受机关后勤部门指导。二是现行的司务长培养体制还有待改进。

4.“两个中心”运作效率较低,服务意识较差

由于一些单位把“两个中心”当成是创收盈利单位,给中心下达创收任务指标,迫使“两个中心”对供应产品放弃“保本”供应,实行加价供应。一些“中心”服务意识较差,采购时不是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生产厂家和副食基地直接签约,而是利用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购买,一些品德不良、私欲膨胀的采购人员趁机与市场人员勾结,少买多报,低买高报,造成“中心”供应物品价格偏高,侵害了广大官兵的利益。

三、如何加强基层财务后勤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队必须加强领导,坚持财务管理原则,执行财务标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和财务监督。

(一)加强领导,经济民主基层中队党支部要把财务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费开支由分管后勤工作的警官统一审批;除伙食费外,100元以上开支须经党支部讨论决定。党支部应加强对司务长、给养员的管理,教育他们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不以工作特殊而放任自流,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计划开支,合理使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落实计划开支、合理使用的制度。对伙食费的使用,每月要有计划安排,应根据供应的标准,就餐的人数、自产副食的数量、市场供应和本单位家底情况,照顾生活习惯,考虑不同任务和季切的需要,做到精打细算,先算后吃;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合理调剂,留有余地,使生活既有所改善,伙食费又略有节余。

(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队的经费开支,一定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在伙食费开支中要控制高级食品的购买,防止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对包干到中队的经费支出,事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点滴做起。要发挥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动手,开展自修、自制活动。

(四)健全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基层中队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计划、经费领取、审核报销、经费换算、现金保管、帐目公布、财务交接、实物验收等制度。对这些制度,要采取措施逐条逐项地加以落实,及时堵塞管理中出现的漏洞。

参考文献:

[1]司务长.2004-2005.

[2]茹谦本.陕西省消防总队.消防中队财务工作教材,1997,6.

基层管理范文第5篇

轰轰烈烈下基层容易背离中央初衷

如果领导一讲话,上级机关文件一下发,下级组织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开展轰轰烈烈的“下基层”活动,没过多久,“万名公务员下基层”、“百万干部下基层”等报道就会出现在媒体上、写在报告里。而事实上,中央的要求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需要逐级细化为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行动方案。

要做到“计划周密”,有必要逐一回答六个问题:谁需要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什么时间下基层?下到基层待多久?下基层期间的待遇如何安排?下基层后的收获如何考察和评价?在明确所有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计划,具体到个人和事项,排出时间进度表,提出绩效评估指标,说明监督检查办法,明确事前事后的待遇安排等。

下基层的主体不同,所担负的责任、到达的目的地、到基层后的深入程度和工作周期自然各异。中央领导视察基层,有政治性、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目的地的选择是多方力量博弈的均衡解。省(部)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主管工作的一线了解情况,应该到最困难、最复杂的地方去,时间不会太长。直接针对基层情况制定政策和部署工作的负责人,需要经常性地到基层了解情况,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信息。组织部门为了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可以把他们派遣到艰苦的地方去,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停留较长一段时间。

组织合理方能为民而不扰民

“组织合理”,意味着在派遣干部下基层工作中,按照既定计划,把各项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组合为一个结构、布局、模式、机制都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工作系统,实现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统一。实践中,首先要把干部下基层工作纳入一级组织重要工作的范畴,让相关部门和人员认识到,下基层不是可轻可重、可有可无的工作,不是为了响应领导讲话或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应景之作”,而是有事前周密计划和实施部署的重要任务。其次要设计合理的组织派遣结构,即对被派遣人员、地点、方式、周期和待遇等,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构成作出安排。再次要把系统化的下基层工作部署用有较大强度的制度框架规范起来。最后,按照在既定结构下形成的机制,系统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有序进行下去。

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环节没有安排好,造成了不少困扰。如某兵团开展“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不到半年就有5000多人下到“兵团职工家里”。如此多人到家里,一拨接一拨,温暖没有送来多少,倒是添了不少麻烦。

领导有方是关键所在

在现行国家制度环境中,“领导有方”无论针对什么人和事都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主要领导及其班子成员是否具有强劲的领导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描绘愿景的能力;二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三是动员下属执行力的能力。“愿景”在某种意义上等价于最近的热词“梦”,就是要把努力工作为了什么和要构建出什么景象表述出来,让大家理解和认可。有了“愿景”,还需要找到实现“愿景”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战略管理和动员。

具体到机关干部下基层这项由中央组织、部门推动的系统工程而言,领导者或上级部门也要注意创新和优化领导模式,讲究经济性和科学性。避免“一声令下、轰轰烈烈”、“立竿见影、虎头蛇尾”之类缺乏“科学和技术含量”的做法,代之以富涵公共管理和战略管理智慧的新方式。领导方式不正确,很容易误导下属和下级组织发生连锁不良反应。如某市级组织要求下属县级组织上报100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人员名单,但该县级组织包括领导和司机在内只有40多人,怎么办?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主要原因通常在于领导方式不当或领导能力不强上。创新领导方式,优化领导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控制不得力则前功尽弃

“控制得力”是管理智慧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工作做不好,周密的计划、合理的组织、有方的领导都可能前功尽弃、化为泡影。管理学语境中的“控制”,是指在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信息获取、信息反馈、信息处理与指标调整,以确保既定计划和目标的顺利实现。